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人已将他们每人重打五十大棍,可是现在该怎么办?请老爷示下!”
  张尧佐负手站在窗前,有点心烦意乱地望着窗外,一个范宁当然不会乱他的心情,关键是天子对范仲淹的态度开始改变。
  范仲淹是革新派的一面旗帜,所有的保守派都很担心,一旦范仲淹回朝,一些已经被冻结数年的改革措施会不会又重新启动。
  阻止范仲淹回朝已经是所有保守派的共识,张尧佐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然也不会袖手旁观,他主要负责监视范仲淹和其同党的联系,作为范仲淹堂孙,范宁自然也落入张尧佐眼中。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张尧佐很清楚范宁在范仲淹心中份量,三年前的羞辱至今还时时刺痛着他。
  尽管范宁和范仲淹这两年很低调,两人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但不能因此否定范宁是范仲淹继承人的事实。
  沉思良久,张尧佐问道:“有没有问客栈掌柜,范宁去哪里了?”
  “有问过,掌柜说,好像听他们说京城不安全,去陈留县好一点。”
  “去陈留县?”
  张尧佐眉头微微一皱,陈留县属于开封府属县,位于开封府东南四十里外,在开封府各县中,人口和规模都仅次于东京汴梁。
  住在陈留县参加科举什么的都不太方便,张尧佐不太相信范宁等人去了陈留县,这极可能是范宁的欲盖弥彰,他一定还在京城。
  想到这,张尧佐又回头道:“继续在京城寻找他的下落,记住,找到了也不要惊动他,他是平江府的贡举士,不要被某些人抓住把柄把事情闹大,明白了吗?”
  “卑下明白了。”
  刘管家躬身行一礼,转身快步走了。
  张尧佐走了几步,便对门口使女道:“去把长衙内找来见我!”
  不多时,一名少年赶来,他穿一件绣金锦袍,腰束玉带,头戴金冠,长一张瘦长脸,尖下颌,颇有几分像张尧佐,因为年少的缘故,看起来容貌还比较清秀。
  这个少年正是张尧佐的长孙张椿,三年前在庞太师府中和范宁打过擂台。
  张椿今年十四岁,他得到开封府的特别推荐,以开封府贡举士的身份,准备参加明年一月的童子省试。
  张椿进屋跪下磕头,“孙儿拜见祖父!”
  “你起来吧!”
  张椿站起身,垂手站在祖父身旁,张尧佐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复习得怎么样了?”
  “孙儿正在全力以赴的复习备考。”
  孙子的态度让张尧佐很满意,但光有态度还不行,还得有实力。
  张尧佐又缓缓道:“祖父让你来,是要告诉你,三年前庞太师府上那个范宁要也进京参加科举了,他和你一样,也是考童子试,这一次,我可不希望你再败在他的手下。”
  张椿顿时瞪大了眼睛,那个范宁又来了吗?


第一百六十六章 旧曹门瓦子
  范宁新租住的民居位于旧曹门街,是一座普通的小院子,条件还不错,前后两进共有八间屋子,每月租金十二贯钱,算下来比客栈合算得多。
  当然这种院子一般不短租,都是长期租住,也是范宁他们运气好,这家房子的主人正好要出去半年,所以只出租半年。
  这座院子由朱家担保,所以没有通过牙人,房东直接把钥匙给了范宁,也不需要知道范宁身份,这样一来,官府那边没有任何备案,也没有客栈那种登记簿,范宁他们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京城有一百余万长住人口,还有一百多万流动人口,在茫茫人海中,张尧佐的人去哪里找范宁?况且,他们连范宁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范宁租的民宅很像四合院,院中有一口水井,还种了一棵桃树,范宁住了主屋,苏亮住左厢房,李大寿住右厢房,院子里没有厕所,都是用马桶,每月交三百文钱,每天早上会有人来专门收拾马桶。
  但最让他们的满意的是,旧曹门街瓦子距离他们不足百步。
  瓦子就是大宋的商业综合体,里面吃喝玩乐,什么都有,光各种特色吃食就有上百家之多。
  还有美容、培训、宠物、快递、牙行、质铺、洗衣、修宅、估衣等等各色居家服务小店,至于说书、茶馆、关扑、妓馆等娱乐店楼也是比比皆是。
  收拾好了行李,众人便来瓦子吃午饭,在瓦子大门口对面是旧曹门客栈,这也是一家著名的专为科举服务的客栈,用比较专业的话说,叫做科举定点客栈。
  什么意思呢?
  主要是参加省试的考生实在太多,每年都有十几万人云集京城,为了防止践踏,一般张贴榜单会比正常发榜晚两天。
  而一旦发榜,最先采取报喜官去客栈通知的办法,京城有数百家客栈,报喜官不可能把每家客栈都跑遍,一般只跑二十家官房指定的客栈,旧曹门客栈就属于其中之一。
  这二十家指定的客栈就是定点客栈,每个考生在报名时,需要指定一家客栈作为自己的联络客栈,发榜那天的一大早,考生就要指定到客栈等候了。
  不过报名一般从十一月初开始,到十二月底截止,历时两个月。
  现在才九月底,还有一个月时间才开始报名,时间还早,如果不出意外,范宁就要用旧曹门客栈作为自己的联络客栈,只要给客栈一点钱,客栈还可以提供传递科举信息的服务。
  此时刚到中午时分,瓦子里已经很热闹了,人流熙熙攘攘,穿流不息,送外卖的伙计一路小跑高喊,“借光!借光!烦请让一让!”
  “师兄,那家好像是速递店!”李大寿指着门口处的一家小店大喊。
  他们需要先寄几封信,然后去吃午饭。
  范宁也看见了,招牌上写着‘王锤儿急脚店’,也是京城一家比较有名的速递店,开了不少分店,这里应该是一座门面。
  三人走进店铺,一名掌柜正在柜台后忙碌,他抬头笑问道:“三位衙内要寄信吗?”
  “是有几封信需要贵店送一送。”
  掌柜递上三个装信用的竹筒,竹筒分左右两部分,左面写着本埠,右面写着外埠。
  掌柜对三人道:“京城的信放本埠,京城以外的信,包括开封府各县,都放外埠。”
  众人各取出几封信放在竹筒内,范宁除了给父母报平安的信外,还给扬州的程泽写了一封信,把地址告诉他,另外给欧阳倩也写了一封信,把新地址告诉她。
  “这位衙内收百文钱。”
  掌柜看了看范宁的三封信,对他道:“平江府五十文,扬州四十文,因为都在乡下,所以稍微贵一点,京城内只要十文钱,一共百文钱,如果衙内希望京城的信今天寄到,那就再加十文钱。”
  范宁取出一块银角子,又摸出十文钱,一起递给掌柜,“银角子一钱,加十文钱,京城的信烦请今天送到。”
  “没问题,我马上就安排!”
  掌柜又收了苏亮和李大寿的钱,三人这才离开急脚店,顺着人流寻找街道两边的美味小吃店。
  此时正值中午吃饭时间,长长的饮食一条街上弥漫着各种香味,瓦子里一般酒楼很少,基本都是各种小吃店,家家都有招牌菜,物美价廉,深受百姓喜爱,住在附近的百姓,很多条件不错的人家索性不开火,每天轮番来吃各种小吃,大饱口福。
  三人走了一圈,两边上百家店铺令他们目接不暇,简直不知该选哪一家比较好。
  这时,范宁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家店铺上,这家店铺叫做铜剪子玫瑰鸡,名字有点特色,但更吸引范宁的,是下面摆了一块牌子,上写着,‘本店供应烧酒’。
  这让范宁有点兴趣了,居然还有烧酒,就不知道京城烧酒市场如何了?
  “就这家吧!”
  范宁指了指这家‘铜剪子玫瑰鸡’,三人便走进了小店,这是一家夫妻店,一名三十余岁的妇人迎上前笑道:“只有三位衙内吗?”
  范宁点点头,“就三位!”
  “三位衙内请随我来!”
  店堂很小,几乎是见缝插针,摆放着五张小桌子,坐椅都是小凳子,三张桌子已经坐满人,还有两张桌子空着,妇人笑道:“两边都可以坐,你们随意!”
  “师兄,坐这边吧!”
  李大寿身材魁梧,坐这种小凳子有点憋屈,他找了一张稍微宽的位子坐下,笑道:“这里稍微好一点,那边太挤了。”
  范宁和苏亮坐下,妇人给他们上了三碗热汤,笑道:“小店的特色菜是玫瑰鸡,别的菜也有,炙羊肉、鹿肉、红绕鲤鱼,烤兔肉、还有烧鹅、烧鸭,还有时蔬四样,本店也供应包子,有名的洪将军包子,本店不加价。”
  “玫瑰鸡怎么卖?”范宁问道。
  “一般是整只卖,也可以半只卖,小官人可以随意。”
  “来一只玫瑰鸡,一盘红烧鲤鱼、一盘炙鹿肉,时蔬四样,再来十个羊肉包子。”
  “我知道,三位小官人想喝点什么?本店有羊酒、有饮子,小店的蜜制酸梅汤最有名,另外还有新鲜牛乳。”
  范宁指了指门口的招牌,笑问道:“上面写着本店供应烧酒,是什么烧酒?”
  “小店供应王家正店的烧酒,叫做广陵春,三十文钱一角。”
  范宁点点头,“那就打一角酒,再来三碗酸梅汤。”
  “三位稍等,马上就来!”
  妇人走了,李大寿又抽出一本《易经》,默默读诵起来,他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练字,就算吃饭时间也不放过。
  范宁和苏亮早已见怪不怪了,这时,苏亮低声问范宁道:“怎么王家正店也做烧酒了?”
  因为住一个宿舍的缘故,苏亮和段瑜都知道太湖春和范宁有点关系,朱家给了范家不少钱。
  范宁淡淡道:“听朱老爷子说,他的一个酿酒师去京城途中被人绑架,失踪了快一个月才回家,不久烧酒的秘方便扩散了,京城各家正店几乎家家都推出了自己的烧酒。”
  “这个案子破了吗?”
  范宁摇了摇头,“最后不了了之,查不出绑架者。”
  这时,跑堂妇人给范宁他们送来饮子,一大壶蜜制酸梅汤,又送一小壶烫好的酒以及五个杯子。
  很快,小店的招牌菜玫瑰鸡也上了来,实际上就是一只烤鸡,又刷了一层玫瑰露,热腾腾的烤鸡香味和特殊的玫瑰露香味混在一起,有一种令人垂涎欲滴的异香。
  盘子里还有一把铜剪子,妇人熟练地将烤鸡剪开,又浇了一层鸡油,使每一块鸡肉变得黄灿灿的,格外诱人。
  “三位请慢用!”她笑着离开了。
  范宁的注意力却在酒上,他细细品了一口酒,烧酒制造得很正宗,入口绵甜且不辣口,范宁将杯中酒一口吞下去,只觉一根火线流下喉咙,他不由暗暗叹息一声,看来烧酒的蒸馏技术确实已经流传开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
  次日一早,范宁正在井边洗漱,出去买早饭的苏亮匆匆忙忙跑进来,一脸古怪地看着范宁,“范宁,外面有人找你!”
  “谁找我,徐庆?”
  “不是!”苏亮没好气道:“你自己去看,看不出你小子隐藏得很深啊!”
  难道是朱佩?范宁连忙擦干净嘴角,走出院子,只见大门半开着,门口站着一名年轻俏丽的女子,却是欧阳倩。
  “倩姐,是你?”范宁这才反应过来,欧阳倩一定是收到昨天自己寄的信了。
  欧阳倩今天穿一件由折枝梅纹绮裁成的褙子,衬托出她修长的身材,脚上穿一双小而尖翘的凤头鞋,上面绣着花鸟的图纹,脸上也精心化了妆,俏颜如桃花艳丽,一双美眸如含秋水,格外的明媚动人。
  她拎着个小绣花包,笑吟吟道:“你自己答应的,要陪阿姐逛街,我今天正好想出去走走,你就陪我吧!”
  范宁犹豫一下笑道:“当然可以,只是我还没有收拾好,要不倩姐稍等我片刻。”
  “可以呀!我就在这里等你。”
  “那怎么行,去我书房等吧!”
  欧阳倩嫣然一笑,“阿姐正好要检查一下你的书法怎么样了。”
  她跟着范宁走进了院子,苏亮已经躲进屋了,李大寿依然在苦背经文,欧阳倩打量一下院子笑道:“院子还不错,难怪你不住客栈,感觉这里比客栈好多了,你还挺有本事的,这种房子短租很难找到。”
  “是一个朋友帮忙的,我哪里能找到?倩姐,这边是书房,你进去坐一会儿吧!”
  范宁住在正房,正房有两间屋子,却互不相连,范宁便将一间用作书房,一间做寝房。
  欧阳倩抿嘴一笑,“去吧!”
  欧阳倩在范宁书房坐下,桌上放着一本还未合上的书,范宁昨晚显然在看这本书。
  欧阳倩看了看封面,书名叫做《民间财产纠纷审案大全》,旁边还有一叠厚厚的书籍,居然是《宋刑统》,这让欧阳倩不免有些好奇,科举并不考律法,范宁怎么会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
  她又取过一本练字册,翻开看了看,一笔漂亮的行楷顿时吸引了她,她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这是范宁写的字。
  短短三年时间,范宁的字已经从拙劣的鸡爪字变成了飘逸流畅的书法,而且字中蕴藏着一种灵性,使一篇字竟变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些字都拥有生命一般。
  欧阳倩心中十分感叹,难怪父亲这么看重范宁,说他潜力深不可测,仅仅从书法来看,父亲对范宁的评价并不夸张,这一刻,欧阳倩心中对范宁一丝尚存的轻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倩姐,我好了!”
  范宁出现在门口,他换了一件白色缎子深衣,腰束革带,头戴纱帽,手拿一柄折扇,看起来文质彬彬,脸上挂着一丝懒洋洋的笑意。
  欧阳倩见他打扮得整齐,心中欢喜,起身娇笑道:“我们出发!”
  两人走出房门,院子里依旧静悄悄的,欧阳倩有点奇怪,“阿宁,你的同伴呢?”
  范宁狠狠瞪了一眼苏亮的房间,他知道一双眼睛肯定在窗后偷看,他撇撇嘴道:“谁知道呢?我们走就是了。”
  范宁和欧阳倩离开了民宅,苏亮的门立刻开启,苏亮一脸激动地从房内奔了出去,猛敲李大寿的门,“大寿,你刚才没看见,我知道范宁为什么没有相亲了!”
  ……
  “倩姐,我们去哪里?”范宁走出院门问道。
  “你别管,跟我走就是了。”
  欧阳倩招手叫住一辆牛车,对车夫道:“去御街!”
  范宁顿时精神一振,御街虽然不是最繁华之地,却是整个京城商业档次最高的一条街,他早就慕名已久,今天终于有幸一游。
  牛车在街上缓缓而行,欧阳倩笑着给范宁介绍御街,“御街是仿照长安的朱雀大街建造,是天子出行的专用通道,从皇城宣德门到内城最南面的朱雀门,大概有五六里长,这一段老百姓都叫御街,实际上,御街以州桥为界,北面一段才是御街,从州桥到朱雀门一段叫做天街,又叫南门大街。”
  “倩姐去御街想买点什么?”
  “逛逛呗!为什么一定要买东西?”
  这时,欧阳倩忽然想起一事,“阿宁,还没有吃早饭吧!”
  苏亮已经把早饭买回来了,但范宁还没有来得及吃便被欧阳倩叫走,范宁挠挠头笑道:“其实肚子也不饿,不如我们中午一起吃。”
  欧阳倩却没睬他,她想了想道:“等会儿御街口子上有一家‘武大郎炊饼’非常有名,我带你去尝尝。”
  “叫武大郎烧饼?”范宁惊讶道。
  欧阳倩奇怪地看了范宁一眼,“为什么惊讶,开饼子店的东主姓武,排行老大,不叫武大郎叫什么?京城叫什么郎炊饼的店铺至少有十几个,最有名是武大郎炊饼和黄二郎炊饼。”
  范宁摇摇头,这个同名有点意思,实在是另一个武大郎炊饼太有名了。
  不多时,牛车到了御街口子上,欧阳倩连忙道:“老丈请停车,我们就在这里下了!”
  两人下了牛车,欧阳倩正要取钱付车费,范宁却抢先塞了一把钱给车夫,“我来付!”
  “那怎么行,你是客人,哪有让客人掏钱的道理。”
  范宁拉着她的手便走,笑道:“这两年我屡获嘉奖,囊中丰厚,倩姐就别和我客气了。”
  欧阳倩见他豪爽大气,心中更加欢喜,便抿嘴笑道:“好吧!阿姐今天就沾沾你的光。”
  她一指对面的店铺,“这就是武大郎炊饼店了,光饼的种类就有百余种,还有他家的胡辣汤,不比曹婆婆肉饼家差,你也要尝一尝!”
  范宁见两层红色小楼修得还算气派,大门上方的挑着一幅旗幡,上写,‘武大郎炊饼’五个大字。
  此时天色还早,早饭尚未结束,酒楼里坐满了客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一家老小来这里吃早饭,家庭气氛十分浓厚,诱人的香气弥漫着店堂。
  两人在二楼靠窗找到一个位子,这个位子比较小,只能两个人坐,对人多的客人并不适用,正好成全了范宁和欧阳倩。
  “运气不错,还真有个位子。”
  欧阳倩取出一块手帕,垫在椅子上,笑着坐了下来。
  范宁在她对面坐下,他向四周打量一下,见大部分食客都在吃同一种肉饼,他连忙小声问道:“好像品种比较单一。”
  欧阳倩笑道:“不是品种单一,大家都希望他们店的羊肉馅烤饼,还有糖浆烤饼,这两种饼是最受欢迎,要不要点两个给你尝尝。”
  范宁笑着点点头,眼中充满了期待。
  一名伙计上前,欧阳倩给他说了几句,伙计立刻转身去端饼了。
  不多时,伙计端来四块饼,两碗胡辣汤和一碗豆汁。
  “两位客人请慢用!”
  范宁喝了一口胡辣汤,只感觉一股热气从体内向体外贲张,浑身异常暖和,在深秋寒意十足的早晨,这种感觉令人格外舒适。
  “这汤过瘾!”
  范宁大声夸赞,拈起一块饼大口咬下,新出炉的饼烤得又松又软,新鲜羊肉还有丰富的汤汁,美味得差点连舌头吞下来。
  范宁顾不上说句话,有滋有味地大吃起来。
  欧阳倩托着香腮,眼含笑意地望着范宁吃早饭,她也经常带着自己的弟弟出来吃早饭,可弟弟却比较娇气,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这样嫌烫,那样嫌凉,每次都让她头大。
  相比弟弟的娇气,范宁吃饭却爽快豪气,没有一点扭扭捏捏,这才是男孩子吃饭的样子。
  欧阳倩将另一碗胡辣汤也推给范宁,柔声道:“慢慢吃,店铺都还没有开门呢!咱们在这里坐久一点。”


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
  第一次来御街,范宁感觉这条街与其说是街道,不如说是广场,街面极其宽阔,至少可能容纳五十辆牛车并驾齐驱,中间是御道,御道两边种满了柳树。
  御道两侧则是普通大街,皆铺满石板,不时有一辆辆马车飞驰而过,这也是御街的一个特点,行人不算多,但马车却不少。
  就算在京城,马车也是权贵人家的象征,很多大户子弟可以骑马出行,但乘坐马车出行的却不多。
  “阿宁,那就是矾楼!”欧阳倩指着远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低声道。
  范宁早已久闻京城矾楼之名,是京城七十二家酒楼之首,远远望去,矾楼如一朵莲花盛开,五座雕栏画栋的飞檐楼阁如莲簇集,格外壮观。
  欧阳倩轻轻叹道:“据说那里面有汴京最美的女子,最奢华的盛宴,最精美的服饰,人走进去如仙宫一般。”
  范宁看了一眼欧阳倩,微微笑道:“每个人对美女的感受不一样,比如在我心中,倩姐就是最美的,无人能及!”
  欧阳倩的俏脸上立刻涌起一朵红晕,眼波流转,轻轻推了范宁一下,啐道:“去!哪里学得这么油嘴滑舌,我才不信,哄我开心吧!”
  “我说的是实话呀!”
  范宁笑嘻嘻夸赞道:“要不然倩姐走在大街上,简直太惊艳了,我都要被人嫉妒死,为了我的安全着想,必须去买一顶带轻纱的帽子给倩姐戴上。”
  欧阳倩听他变着花儿夸奖自己美貌,着实心花怒放,又有点害羞,便轻轻拧一下他的胳膊,“是真心夸赞阿姐吗?”
  “是!”
  “好!那就给阿姐买一顶你说的围纱帽去。”
  “好啊!这附近哪有卖帽子的?”
  “跟我来!”
  欧阳倩带着范宁来到了一家规模颇大的店铺前,只见牌匾上写着‘李百泰’三个大字。
  范宁顿时想起来了,第一次进京,欧阳倩的母亲就送了几双李百泰的布鞋给自己,是京城最好的鞋。
  “它家鞋好像很有名!”范宁笑道。
  “这家店的鞋帽袜子都是京城最好的,品种也最全,我们进去瞧瞧。”
  两人走进店铺,店铺里颇为宽阔,一分为二,一边卖鞋袜,一边卖冠巾,尤其卖冠巾这边,数十排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冠、帽子、幞头。
  像通天冠、凤冠、远游冠、进贤冠、貂蝉冠、紫檀冠、矮冠、花冠等等,光冠就有三十多种,通天冠和凤冠是皇帝和皇后所戴,这边有摆设,却无人敢买。
  这时,一名年轻的女子店员走上前笑问道:“两位想买点什么?”
  范宁指指欧阳倩笑道:“我想给阿姐买一顶挂纱幔的帽子,可以遮遮风沙什么的,我再顺便看看自己的帽子。”
  “我明白了!”
  女子店员转身去去帽子,欧阳倩抓住机会小声对范宁道:“我们去别处看看吧!这家的帽子太贵了。”
  欧阳倩刚才看一顶丝质幞头就要三百钱,着实令她咋舌,东西好是好,就是太贵了。
  这时,女店员取来两顶帽子,都是边上有纱幔,一顶比较厚实,帽檐较为狭窄,这是典型的帷帽,这种帷帽不太好看,适合旅行以及年纪较大的妇女。
  另一定纱围帽正是范宁喜欢的那种,帽子像斗笠,帽檐又宽又大,帽檐上挂着一层薄薄的轻纱,十分飘逸,它实际上就是一顶装饰帽,帽子戴在欧阳倩的头上,轻纱覆面,一张俏脸若隐若现,格外的飘逸优美。
  “这顶纱帽多少钱?”范宁笑问道。
  “小官人,这顶纱帽要三贯钱!”
  欧阳倩吓了一跳,连忙取下帽子,“阿宁,这帽子我不要,太贵了!”
  范宁止住她,指了指周围的帽子笑着问店员道:“这些帽子我看都是几百文钱,为什么这顶帽子要三贯钱,你要说得出它卖贵的理由,我就买下它!”
  范宁发现这顶围纱帽的做工异常精致,不是简单的竹片斗笠,而是用细细的竹条裹着银丝缠绕而成,戴在欧阳倩头上格外漂亮。
  虽然范宁看中了这顶帽子,但并不代表他愿意做冤大头,对方必须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他才会掏这个钱。
  这种事情年轻的女店员经历多次,应对流程已经很熟悉了,她温婉地笑了笑,接过帽子翻过来,指帽檐边缘上的四个字。
  “小官人看见这四个字没有,‘李和亲制’,这是我家店东主李和亲手制作的一顶帽子,你看看别的帽子,都没有这种标识。它们都是普通工匠制作,唯独这种纱围帽和通天冠是我家东主亲手制作,我家东主可是天下第一鞋帽大师,这顶纱围帽你们没感觉它的大气和精致吗?”
  范宁看了看别的帽子,都是‘百泰制帽’几个字,唯独这顶纱围帽是李和亲制,这个理由把范宁说服了,这可是大师制作,只卖三贯钱,确实很便宜。
  他从腰间皮囊中取出三两银子,给女店员笑道:“这顶帽子我要了!”
  欧阳倩再三推辞,范宁绝不答应,欧阳倩无奈,只得收下了这顶昂贵的帽子。
  但她心中却十分喜悦,跑到大铜镜前带上帽子喜滋滋的左照右照,这顶帽子着实让她喜欢。
  就在这时,一阵说话声从门口传来,只见门口走来四五名年轻士子,大多十八九岁,身穿青衿深衣,头戴方帽,在京城,这种青衿深衣便是太学的专用服饰。
  这群太学生进店门后便向卖鞋子一边走去,这时,一名身材中等的太学生无意中回头,正好看见了正在试帽子的欧阳倩。
  这名太学生顿时一怔,眼中随即露出惊喜之色,连忙跑过来,“倩娘,是你吗?”
  欧阳倩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这个人,她脸一沉,眼中随即涌起厌恶之色,冷冷对范宁道:“阿宁,我们走!”
  年轻太学生急了,连忙拦住欧阳倩去路,“倩娘,上次是我冒昧了,我向你道歉,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和你没有任何关系,让我走!”
  欧阳倩身子一闪,快步向外走去,这个年轻太学生急了,伸手便去拉欧阳倩的胳膊,“倩娘,你等一等!”
  他的手便没有碰到欧阳倩胳膊,便被范宁重重一巴掌拍开,怒视他道:“爪子放尊重点,倩姐是你随便可以碰的吗?”
  这名太学生一怔,他这才发现眼前少年并不是欧阳倩的弟弟,而是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他心中顿时恼火起来,他打量一下范宁,眼睛一瞪,“你是什么人,管我的事情做什么?”
  范宁冷冷道:“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你的事情和我无关,但倩姐的事情和我有关,我不准任何人骚扰她,也包括你!”
  “你这个小混蛋狗胆包天,居然敢管爷爷的事情,看我怎么收拾你!”
  这名太学生欺范宁年少,心中恼羞成怒,挥拳便上前要打,几名太学生连忙劝住他道:“吴兄,冷静一点,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计较!”
  这时,欧阳倩拦了一辆牛车,对范宁道:“阿宁,我们走,不要理睬这个无赖!”
  范宁瞥了一眼这个太学生,转身上了牛车。
  “倩娘,你听我解释!”
  这名太学生奔了几步,最终没有勇气追上来,眼睁睁地望着牛车走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
  在第二小甜水巷街边的一座小食摊上,欧阳倩情绪有点低落,她喝了口豆汁,忽然眼圈儿一红,泪珠儿扑簌簌落下。
  范宁静静地注视着她,心中对她充满了同情,看得出她在婚姻大事上并不开心。
  当初她喜欢曾布,曾布却因为父亲去世,便回家守孝,同时刻苦攻读,为将来的科举做准备。
  两人已经分开了三年,却不知道这份恋情还在不在了?
  这时,欧阳倩抹去泪水,对范宁低声道:“刚才那个太学生叫吴钧,他父亲是敷文阁学士吴维山,这个吴钧算是我父亲的半个弟子,经常来家里向父亲请教学问。一个月前,我父亲正好外出,他来我家里,说是等父亲回来,结果他趁使女不在,对我胡说八道一番,还跪下来向我表达他的心意,我气愤不过,便斥责他无礼,要不是正好使女进来,还不知道他会继续做出什么出格之事?”
  “这件事你告诉父亲了吗?”
  “我给父亲说了,父亲只是一笑,说吴钧年少多情,可以理解,然后他就不闻不问了,阿宁,我感觉父亲分明是在纵容这个吴钧!”
  范宁沉思不语,他感觉欧阳修未必是纵容吴钧,应该是不当回事,或许他对这个吴钧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