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质的铜钱。”
  日本和宋朝的铜钱贸易由来已久,大宋朝廷也不禁止,用铜钱换取日本国的金砂,当然是好买卖。
  范宁点点头道:“铜钱可以输给日本,我们甚至可以单独给日本铸造铜钱,但必须用金砂来单独结算铜钱贸易,这一点不容含糊。”
  “这个完全可以接受!”
  藤原师实又提出第二个要求,“希望能适当放开对日本国的生铁输出。”
  日本国没有铁矿,所以生铁缺乏一直是日本心头大患,直到明朝,大量铁器走私去日本换取白银,才渐渐解除了日本的铁器之荒。
  这个条件范宁却一口回绝,“生铁是战略物资,大宋在北方有强大的敌人,所以生铁一向严禁出口,对任何国家都不例外,这是大宋法令明确禁止,我也爱莫能助,除非朝廷能修改法律,允许生铁向日本输出,否则我无法答应这个条件。”


第五百二十八章 满载而归
  范宁倒不担心日本把生铁转给辽国,他担心是日本得到生铁后,武力大增,会威胁到鲲州的安全,开玩笑,就算朝廷允许生铁卖给日本,他也绝不会答应。
  范宁的答复在藤原师实的意料之中,他心里明白对方不会答应,只是心怀侥幸才提出来,他心中叹口气,又道:“希望第三个要求范使君能答应。”
  范宁微微一笑,“我刚才说了,只要不违反大宋律法,我一定会满足你们的合理要求。”
  “第三个要求应该对大家都有利,能否请大宋派经验丰富的官员帮我们探测银矿,另外能否传授日本炼银之术,我们炼银太粗,浪费太大了。”
  这个要求倒不错,有利于最大程度榨干日本的储银,范宁知道日本最著名的石见银山已经开采,但真正的矿脉日本却没有发现,要到明朝才发展,还有佐渡金山、富士金山、甲斐金山,这些金矿银矿应该早一点发掘出来,有利于大宋改善财政。
  要知道朝廷给自己开出的条件是每年一千万两银子的进项,若不充分利用日本的金银铜矿,怎么完得成朝廷的任务。
  范宁想到这,便欣然道:“这个要求完全有利双方,我可以答应,鲲州就有一支专门寻找金银矿的队伍,我可以安排他们来贵国寻矿,另外,炼银法也可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日本,但有一个条件,我希望日本国在南面也出售一座岛屿给大宋,用作船队中转补给。”
  日本目前对岛屿还远不重视,加之北面已经出售了佐渡岛给宋朝作为中转补给地,南面出售一两座岛屿也没什么不可以。
  藤原教通便道:“只要面积不太大,低于方圆十里,那就可以出售。”
  范宁微微笑道:“在伊豆半岛外海有一座小岛,方圆也就五里,正好适合作为鲲州船队中转,另外,在西海道大隅国南部外海也有座岛屿,当地人叫做种子岛,方圆十里左右,非常适合大宋商船中途补给,这两座岛希望能卖给大宋。”
  藤原教通和藤原师实低声商议片刻,藤原教通道:“这两个岛屿属于伊豆国和大隅国,如果他们同意出售,那日本朝廷不反对。”
  范宁心中大喜,有了这两座岛,大宋水军在日本国南部就有了驻扎之地。
  ……
  经过三天的谈判,大宋和日本国之间终于达成了官方贸易协定,双方同意在摄津国东城郡港口开辟第二座贸易港,对接泉州港,实施官方贸易,范宁提升程清为正八品经略府参事,为海外经略府驻日本贸易代表,而藤原教通则任命藤原长盛为日本国驻泉州贸易代表。
  以此同时,宋朝官员用三天时间招募了两万五千名日本劳工和两千名日本少女乘坐三百艘海船远赴琉球府,开启了宋朝大规模开发琉球府的序幕。
  由于琉球府条件较为艰苦,海外经略府适当提高了劳工待遇,食宿衣服全包这个条件不变,主要是月薪从鲲州的一两银子涨为一两半,而两千少女的月薪则涨为八百文钱,她们主要从事做饭、洗衣、缝补等后勤工作。
  当然,经略府的官员都知道,这是鲲州经验的翻版,这些日本少女最终都会嫁给驻守大小琉球岛的士兵和当地百姓,最后留下来成为大宋海外居民,这也是为了鼓励士兵留下安家的一种有力措施。
  这其实早已经不是秘密,九年前第一批赴鲲州的五百名日本少女都曾先后回家探亲,给家人带去不少银钱布匹,她们早已嫁为人妇,在官府落下户籍,成为令日本百姓羡慕万分的宋朝人,后来的第二批和第三批共三千名日本少女也最终落户鲲州,她们不仅是嫁给驻军士兵,还嫁给当地普遍百姓。
  这也成为很多偏远地区日本少女摆脱贫困生活的一种最好途径,所以两千个少女名额,在一天内便募集满了。
  经过半个月的海上航行,三百艘海船抵达了琉球县。
  范宁赶赴鲲州和日本一个半月,琉球县的官员也做好迎接劳工的准备,从泉州发来的三千顶大帐和其他物资已先一步送至琉球县,琉球府在城南和鲤鱼银矿搭建了两座军营,两万五千劳工主要从事采矿、伐木和筑路,而城内百姓则负责种粮。
  他们首先要用一年的时间将琉球县彻底盘活,是它成为一座能够自我造血,充满经济活力的大县,然后以琉球为根基,开始向中部和南部扩张,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将琉球府建成第二个鲲州。
  琉球海港格外忙碌,数百名从鲲州过来的士兵正熟练地组织三万劳工,他们经验丰富,能有效地组织管理劳工,这也是范宁考虑到琉球府士兵经验不足,短时间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所以他便调五百老兵驻防琉球府,专门负责管理劳工。
  劳工抵达目的地,先休息三天,一是让劳工从坐船的虚弱中恢复,其次是适应环境,再其次让劳工彼此熟悉,好在工作中互相照顾,这一点很重要,在毒虫滋生琉球府,如果不互相照顾,互相帮衬,他们会过得很艰难,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人打死一条蛇不容易,但一群人干掉一条蛇却轻而易举。
  劳工集中后,分配了大营,分发了衣服鞋袜,便由士兵们带着他们去了两座大营。
  范宁现在更关心扫除土著敌人的情况,他刚进县城,都指挥使周密便赶了回来,向范宁汇报这一个半月的剿匪情况。
  “我们拔除两个部落巢穴比较容易,用十天时间,两个巢穴都彻底剿灭了,但就在返回琉球县城的半路,我们遭到土人的伏击,死伤了数十名弟兄。”
  “莫非还有第四座土著巢穴?”范宁问道。
  “也不是,是因为这两个巢穴各有几支猎队出去打猎,躲过了我们的袭击,他们大概有四百余人,对我们异常仇恨,化整为零,在森林内不断偷袭伏击我们,后来的一个多月,我们就是在围剿这些零星的土著人。”
  “剿灭效果如何了?”
  “刚开始不是很顺利,他们熟悉地形,身体灵活,来去如飞,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后来南部渔番土人加入我们后,我们便逐渐掌握了这些土著人的行动规律,开始卓有效果,击杀了大量土人,到目前为止,剩下的敌人已不足五十人。”
  范宁负手走了两步,又问道:“渔番土人为何要帮助我们?”
  “回禀使君,一方面是我们遵从使君的命令,没有伤害他们,他们感觉到了宋军的善意,另一方面也是他们之间本身就仇恨很深,所以愿意加入我们,另外,渔番的两个大酋长也来了,要拜见使君。”
  范宁点点头,欣然道:“他们人在哪里?”
  “已在县城内等候!”
  ……
  很快,范宁在县衙见到了这两名大酋长,看起来他们的相貌以及肤色和泉州本地人区别不大,和被消灭的小黑人差异明显,这也是他们长期和泉州以及福州渔民通婚的结果,甚至有不少土著人就是百年前从沿海迁徙到琉球岛的渔民后代。
  渔番是宋军给他们起的名字,意思是打渔为生的土番,而泉州渔民则将他们称为高山番和东番,东番人实际上是客家人的一个偏支,原本生活在琉球岛西部平原地区,两百多年前,从吕宋过来的土著不断增多,夺走了他们的领地,他们不得不逃到南部,以打渔为生。
  这两名大酋长是一对同父异母兄弟,一个叫阿朗,一个打生,年纪都在四十岁左右,他们的祖父是泉州渔民,穿一身青布麻衣,和沿海渔民没有什么区别,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泉州土话,也就是客家语。
  周密给两名大酋长介绍了范宁,两人上前跪了下来,激动地说着什么,周密给范宁翻译道:“他们说,使君率天军剿灭了盘踞琉球的小黑魔,拯救了东番人,东番人愿意效忠大宋皇帝,成为大宋子民!”
  范宁欣然点头,连忙扶他们起来,请二人进大堂坐下。


第五百二十九章 泉州小聚
  范宁详细询问了东番人的生活和习惯,东番人最初有九千余人,因为不断被小黑人抢掠杀戮,百余年来,人口已下降了大半,现在只剩下三千余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沿海地区,虽然不种田,以捕鱼为生,但妇女却会纺线织布,使东番人无论男女都穿着土布麻衣。
  另外,他们会常常去泉州和福州,用海货换取粮食以及日用品,打交道多了,他们很多风俗礼仪基本上和沿海一样,语言也相通,所以东番人融入琉球府要比当年的鲲族人容易得多。
  相比东番人,范宁更关心高山人,阿朗笑道:“高山人大概有五六千人,以打猎为生,人很淳朴,我们千年来都相安无事,他们也是被小黑魔所逼,不敢下山,偶然会下山和我们换盐,如今宋军灭了小黑人,只要善待高山人,他们迟早会臣服大宋。”
  “为什么这样说?”范宁关心地问道。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高山人生活也同样困苦,有猎物就可以饱餐,没有猎物就挨饿,男子三四十岁就死了,孩童能存活下来不容易,我建议官府在城外建一些市场,卖盐、粮食、日用品之类,有机会我给他们说说,他们就会拿猎物来交换,时间久了就慢慢信任了,他们也希望日子过好一点,也希望孩子能活下来,所以我说他们迟早会下山,臣服大宋,不过需要时间。”
  范宁听完周密的翻译,欣然对两个首领道:“明年官府将同时修建琉中县和琉南县,到时你们会和大宋百姓一样分配土地和粮食,一样享受免税待遇,我会安排人员南下,在你们驻地开办学校和医所,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给当地人看病,会送给你们粮食布匹和生活用品,我也相信你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两名酋长千恩万谢告辞走了,他们是坐渔船从海路过来,范宁一直送他们到海边,望着船只远去。
  这时,知县张赢笑道:“使君要把计划提前了?”
  范宁点点头,“我原来考虑明年修建琉中县,后年修建琉南县,现在看来,明天两座县城可以同时修建,很多先期的筹备事宜现在可以着手了。”
  ……
  三天后,沉寂已久的银矿和森林又开始热闹起来,两万五千日本劳工开始了他们为期三年的劳作,整顿矿山,修筑道路,挖伐树木,整个琉球县周围三十里都变成一个热闹的大工地。
  宋军从鲲州带来大量雄黄粉,用它制成雄黄包佩戴在身上,可以有效防止毒蛇和毒虫的袭扰。
  琉球县的百姓也开始耕地种菜,整个县城变得生机勃勃。
  五天后,军队将最后一支五十余人的土著生番包围消灭,至此,这支来自吕宋北部,霸占琉球岛西部平原两百余年的凶残土著人彻底消亡了。
  范宁率领两千水军乘船返回泉州,作为琉球知府,他要提前着手筹建琉南县和琉中县,另外,他还要回朝廷汇报和日本国签署的贸易协议,毕竟这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协议,必须由朝廷批准后才算正式生效。
  ……
  范宁的新家还在热火朝天的修建,轮廓已经出来了,细节暂时还看不出来,林俊生向他保证,一个月后就可以正式交付使用。
  这时,李大寿和苏亮都已经上任,一个出任泉州市舶使,一个任泉州知府,范宁只见到李大寿,没有见到苏亮,苏亮到下面县里视察去了。
  中午时分,在靠近经略府的一家酒楼内,范宁给李大寿斟满一杯酒道:“泉州市舶司毕竟才成立,各方面经验不足,我建议你去一趟广州市舶司,学习一下他们是怎么管理。”
  李大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一脸郁闷道:“问题不在这里,而是你的海外经略府,你在经略府下设立了贸易署,这不是和市舶司重复了吗?”
  范宁哑然失笑,原来李大寿的心病在这里,他笑着解释道:“经略府确实涉及贸易,但只管官方贸易,民间贸易不管,民间贸易还是由市舶司管理,两者并不冲突。”
  “还是会有问题,官方贸易是免税的,但民间贸易却要征五厘的税,比如同样是南洋香料,最后官方货物就便宜,你这不是与民争利吗?”
  “等等!你这个想法不对,香料一向是由官府榷卖,就算民间运来的香料也必须卖给香药局,官府对香料征税也只是对它的成品征税,像胭脂、香袋之类,你如果走私香料,那可不是征税问题,那是要杀人的。”
  “我说的不是香料,是别的货物,像药材、珍宝、毛织品、生绵之类,他们要征税,官商却免税,这就是事实嘛!”
  范宁摇摇头,“你还是不了解官方贸易的真正含义。”
  范宁压低声音道:“知政堂那帮混蛋让权给我的条件,就是一年上缴给朝廷一千两百万两白银,让我去哪里弄这么多黄金白银,那只能用商品输出,去换取海外的黄金白银,我甚至还要帮日本探矿,教他们炼银,不就是为了满足知政堂那帮老家伙越来越大的胃口吗?”
  李大寿终于有点懂了,“你是说官方贸易是把货物运出去,然后把黄金白银运回来,并不是把海外货物运回来?”
  范宁点点头,“正是这样,海外货物运回来就由明仁明礼他们去做,官商不涉及。”
  李大寿迟疑一下又问道:“可是你在宋朝买货物也要花钱,你本钱哪里来?”
  “当然是知政堂拿出货物来,茶饼、瓷器、丝绸,布匹,除了丝绸需要从江南调货外,其他货物本地官府都有经营,我给你指条发财路,让你父亲或者你弟弟来泉州开办商行,从各地民间收购土布,再交给官商卖到海外去,一倍的利润,几年下来,你爹爹就能在京城买座十亩的大宅了。”
  李大寿确实有点动心了,他父亲上次在京城买宅被骗,后来钱追回来,房子也没有买成,几千贯钱还捏在手中,让父亲和两个弟弟来泉州发展倒不错,父亲坐镇泉州,两个弟弟去江南两道收购布匹,反正不愁销路,李家就能做大了。
  范宁喝了口酒又道:“明仁和明礼已决定在泉州开一家织布坊,三千张织机,大宋第一,泉州招不到这么多女工,他们还要去日本招募一千名少女,不过他们只供自己商行,不给官商,所以我让你把父亲和弟弟都找来,别光做布匹生意,也可以去中原收购民窑瓷器,收购丝绸。”
  “可海外有这么多人买货物吗?”
  “怎么没有,光一个日本国就有一千万人口,你想想看,需要多少货物?还有大食商人,还有更西方的国度,光瓷器和丝绸就能带来多少黄金白银,王安石拼命要变法,从权贵手中夺利,与其内部杀得你死我活,还不如大家齐心合力,向海外去寻找财富。”
  李大寿低头沉思片刻道:“只是我出任市舶使,却让父亲和兄弟来做海外贸易,是否会被人诟病?”
  范宁冷笑一声,“你并没有以权谋私,何惧之有,再说,有我撑着你,你怕什么,谁都知道明仁明礼是我堂兄,可谁会查他们?”
  李大寿为官多年,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如果自己被查,并不是因为他以权谋私,而是范宁倒下的结果,他也知道范宁想打造一个很大的海外商团,作为他的心腹,这个担当自己必须要有。
  他点点头,“我再稍微考虑一下。”
  “你再考虑一晚,明天我就要进京,你把信给我,我回来时让人去平江府捎给你父亲。”
  “好吧!明天一早我把信给你。”
  李大寿也下定了决心,就算让自己一个兄弟来经营也不错。


第五百三十章 回京述职
  从泉州去京城,陆路确实很不方便,必须走海路,好在经过百年沉淀,沿海航线已经非常发达,从泉州北上,从长江口入江,再从扬州走运河北上,或者杭州进入钱塘江,再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时间都差不多,半个月后,范宁便抵达了京城。
  到了京城,自然先回自己家中,家里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大包小包堆满了几个房间,连几只刺猬和松鼠也装进了笼子,全家人就在等范宁的消息,然后搬家南下。
  当范宁表示,这次全家可以随他一同南下时,整个家里都欢呼起来。
  小别胜新婚,夜里,夫妻一番恩爱后,朱佩伏在丈夫怀中道:“还真被你说对了,爹爹之前对张尧佐态度含糊,现在被清算了,被贬为成都知府,过两天就要走了。”
  范宁一下子坐起身问道:“除了你爹爹,还有谁被清算?”
  “清算得不少,我听母亲说,有三十多人被贬被抓,朝廷这段时间人心惶惶,我爹爹还算不错,至少是大城知府,这还是韩相公看在你的份上,很多人被贬为知县、县丞,张昇、魏庠、梁少游这几个张尧佐的心腹都因贪腐被抓。”
  “你爹爹去成都府,你大哥怎么办?”
  朱佩沉默一下道:“这也是我想和你商量的,我想把大哥带去泉州。”
  “我没有问题,泉州那边府宅很大,足够住,倒是你母亲是否舍得?”
  “如果你答应,娘就先和我去泉州,她先在那里住一阵子,然后再去成都府。”
  范宁点点头,“明天下午去看看他们吧!”
  朱佩见丈夫考虑周全,心中着实感激,紧紧地依偎在他怀中。
  ……
  次日一早,范宁来到了知政堂,韩琦、富弼、文彦博三巨头接待了他,由于海外经略府直属于天子,范宁作为海外经略使不需要向知政堂述职,但他的很多海外开拓事业,还需要得到知政堂的支持。
  韩琦捋须笑道:“要得到知政堂支持也很简单,拿出好处来,现在我们都很现实,我们只看白花花的银子,其他什么都好说。”
  富弼心中敲着小算盘道:“不对啊!虽然你能拿回一千两百万两银子,但我们也要拿出去大量货物,两者一减,其实只有五六百万两银子的利润,还有,战马属于群牧司,不能折算在你的份额中,再减去三百万两银子,你小子实际上每年只拿回来三百万两的纯利,糊弄谁呢?”
  众人都大笑起来,文彦博指着富弼对范宁笑道:“你知道他为什么姓富吗?他比谁都算得精,所以他才富得起来,我和老韩,一个寒酸,一个微薄,不能和他比啊!”
  范宁面红耳赤对富弼道:“富相公,要摸着良心说话啊!鲲州每年运来三百万两银子和三十万两金砂,还有日本东北道每年出两百万两银子,这加起来就八百万两银子了,琉球府鲤鱼银矿重开,今年五十万两银子没有问题,这些都是净赚,然后我们和日本建立官方贸易,每年至少可以盘剥他们三四百万两银子净利,一千两百万两银子就来了,我再去南洋开矿,几年后两三千万两银子都没有问题。”
  富弼点点头道:“我们都知道你有点本事,这些年大宋变化很大,至少银角子已经越来越普遍,这都得益于你从海外带来的银子,其实我们担心的是,大量银子进来,却没有那么多粮食、布匹、茶叶、油料,是不是会造成物价上涨,赤贫的百姓生活更加困难,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范宁当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不慌不忙道:“首先粮食我们不会出口,反而只会从海外输入,鲲州每年输入大宋的小麦约一百万石,琉球府开发后,每年输入的大米至少在五百万石以上,这些粮食直供京城,会有力压制京城的粮价。至于茶叶,现在每年光建州的茶饼就能满足大宋百姓的需要了,还有福州、泉州、两湖、江南、巴蜀的茶饼。事实上,大宋茶饼严重过剩,唯一会产生压力的是布匹,完全可以扩大麻的种植,至于布匹,则会出现大型织布工坊,泉州很快要出现三千张织布机的工坊了,福州也要有了,布匹的价格会更加低廉。”
  范宁一番话让三人都沉默了,半晌,文彦博道:“范使君说得也对,民以食为天,只要我们把粮食控制住,其他副产品都可以增加产量,像布匹,普通人家自给自足,种了麻也卖不了钱,但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纺织工坊,对麻的需求量就很强劲,百姓就可以加大种植,增加收入,还有养蚕也是一样,这么多年产量上不去,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需求,一旦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丝绸,农民养蚕剿丝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只要有利可图,江南地区肯定会出现大量纺织工坊,这对安置灾民倒是开辟了一条新路。”
  范宁又笑道:“我再给三位相国说一件事,我无意中发现了,琉球府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木绵树,我估计每年产绵都能收获百万斤,市场的绵一两一贯钱,每年百万斤绵进入大宋,这是多大的价值,当然,绵价就会很便宜,到时家家户户都用得起,冬天有绵衣,睡觉有绵被,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会是巨大的改善。”
  三人面面相觑,富弼顿时怒道:“以前那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发现?”
  “以前是因为琉球府匪患严重,军队这两个月已经剿灭了凶残的敌人,所以大宋的势力才开始南下,这也是我提出移民两万户去琉球的依据,采摘木绵也需要很多人力。”
  范宁也没有办法,虽然他有权建立新县,但移民是掌握知政堂手中,他必须要求知政堂加快移民节奏。
  韩琦笑眯眯道:“这样做就对了,你想要知政堂替你办事,你就得晓之以利,动之以情就免了,只要有利可图,谁会不支持呢?”
  范宁郁闷道:“我发现韩相公越来越市侩了,张口闭口就是钱!”
  众人大笑,韩琦笑呵呵道:“这几年鲲州送来的白银让朝廷尝到了甜头,又有你这个挖金高手出马,我们怎么能不期待呢?”
  ……
  知政堂最终批准了范宁和日本国签署的贸易协议,并同意海外经略使关于琉球府增加琉中县和琉南县的决定,责令吏部尽快向海外经略府提供备选官员名单。
  范宁随即又觐见两宫太后,向她们汇报了军队在琉球府的行动,曹太后虽然微觉将平原番土著赶尽杀绝比较残忍,但高滔滔却支持范宁的决定。
  内宫麒麟殿原是赵祯的内书房,现在却是两位太后接见大臣的地方,房间被一道纱帘分开,两位太后端坐里间,范宁则坐在外面。
  曹太后一贯比较沉默,但今天高滔滔却稍显激动,她掷地有声道:“哀家没有记错,琉球府开府还在鲲州之前,但现在鲲州什么样子,琉球府什么样子,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军队太软弱,如果十年前就动手,琉球府完全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范宁能感受到高滔滔那火一般的目光,他担心曹太后对自己不满,又补充解释道:“这些土人并非琉球府的原住民,他们来自吕宋,百年来不断压迫杀戮本地土著,使东番人口锐减过半,高山人躲在深山不敢出来,当我们剿灭这些土人时,东番人也参与了战斗,现在东番人已臣服大宋……”
  “算了,这种军队之人哀家不想知道,哀家困了,其他事情你想高太后汇报便可,哀家去休息了。”
  说完,曹太后起身便走,宦官高喝,“太皇太后起驾!”
  十几名宦官和宫女跟着曹太后从后门离去了,房间里一下子只剩下六名宫女。
  范宁的心怦怦跳了起来,他一抬头,只见帘子已经掀开,一双勾魂俏目正火辣辣地盯着自己。
  这时,高滔滔缓缓道:“哀家要看看地图!”
  她起身向旁边一间屋子走去,那里是地图室,里面挂满了各种地图,走到门口,她又勾魂似的深深看范宁一眼,走进屋里去了。
  宫女头子彩娥上前在范宁耳边低声道:“这里都是自己人。”
  范宁有点无奈,这可是在内宫啊!
  他只得起身道:“臣给太后展示琉球府地图。”
  他也跟着进了地图,刚进地图房,一双柔软的玉臂便搂住了他的脖子。


第五百三十一章 煞费苦心
  半个时辰后,范宁离开了内宫麒麟殿,返回皇城,一炷香后,身心舒畅无比的高滔滔慢吞吞从地图房出来,在六名贴身宫女的簇拥下,返回了她批阅奏折的来凤阁。
  来凤阁也在麒麟殿内,高滔滔在房间里休息片刻,喝了杯茶,问贴身宫女彩娥道:“凝碧家里情况如何了?”
  凝碧也是她的六个贴身宫女之一,这六人都是她从王府带来,跟随她多年,这里面她唯一不太放心的就是凝碧,这孩子家里总是出事,前年母亲去世,最近听说她父亲又病重了。
  “好像已经去了,家里在筹钱给他父亲下葬呢!”
  “你把她叫来!”
  不多时,一名宫女进来,跪在高滔滔面前,“奴婢参见太后!”
  高滔滔问道:“凝碧,你跟随我快八年了吧!”
  “奴婢八岁就在太后身边,下个月就八年了。”
  “那我平时待你如何?”
  宫女低声道:“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高滔滔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听说你父亲不幸去世,你为何不告诉我?”
  “太后为国事操劳,奴婢不敢用家事来烦扰太后。”
  “这就是你不对了,你们六个都是我养大的,我把你们视为自己的女儿,你有难处为什么不告诉我?”
  宫女咬一下嘴唇道:“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兄长卖了也够葬父了。”
  高滔滔叹了口气,“土地是你父亲留下来的,你兄长怎么能卖掉,你早点告诉我,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她随即对彩娥道:“从我的例钱里拿两百两银子给凝碧兄长送去,让他好好把父亲安葬了。”
  宫女凝碧的泪水刷的下来了,磕头道:“太后大恩,奴婢粉身碎骨也不能回报了。”
  “傻孩子,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跟了我那么多年,你们有困难,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去吧!”
  凝碧重重磕了几个头走了。
  高滔滔稍稍松了口气,这六个宫女,自己得把她们的嘴捏紧了。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道:“官家来给太后请安!”
  “让他进来!”
  高滔滔心中稍稍警惕,儿子一般都是傍晚来请安,他怎么现在就来了?
  片刻,赵顼快步走了进来,跪下磕头道:“皇儿给母后请安,祝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