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克丰县侯,曾立昌率领五万太平军援兵,又进入山东单县境内。
  这时,单县县令卢朝安,闻讯纠集地主团练武装,前往阻击。卢朝安伺援军大队已过,在刘集、曹马袭击了援军后队。后队援军仓促应战,牺牲数百人。大队人马及时“折回接仗”,乡勇溃不成军,被打死300余人,残部在卢朝安率领下逃回县城。
  曾立昌又率兵攻打巨野县城,巨野知县朱运昌、学官辛本杶等率团练固守。曾立昌凭其优势兵力,展开猛攻,终于破城门而入。朱运昌及巨野县教谕、典史、外委、把总、团练头目等人均为太平军擒杀。
  署理汕东巡抚崇恩,连忙急报咸丰,言太平军势大,锐不可挡,急求调派兵力增援。
  但此时哪有兵可以派?除非将围困秦日纲的胜保大军或者僧格林沁蒙古铁骑派去,但这样一来不是就放走了秦日纲的北伐军么?咸丰自然不会这么干,于是,咸丰便连下圣旨,急催胜保和僧格林沁不惜代价,强行攻克静海城,争取尽快剿灭北伐的太平军,而后回师向南,再将太平军援兵歼灭。
  同时,咸丰正式授予任命崇恩为汕东巡抚,令其督促汕东境内各州府县兴办团练,合力攻击来犯太平军援兵。同时,也从菏南调集了地方兵勇五千余人,加上汕东地方绿营兵及团练二万余人,布置在直隶鲁北一线,堵截北伐援军北上,为僧格林沁和胜保大军进剿静海的北伐军争取时间。
  当曾立昌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而这一带清兵只有少量地方营兵和民团乡勇支撑防线,兵力极为薄弱,援军一再攻城陷地,攻克州县十余座,占领东昌府治所聊城,又北上进攻临清州城。
  绥远将军善禄、汕东巡抚崇恩两人合兵一处,共计近三万人,见太平军援兵五万人,不敢正面对战,都撤入临清城内。
  太平军援兵越来越多,已达6万余众,逼近临清城。而临清城内的一些绿营兵,闻知太平军援兵来攻,心中仓惶不定,每天都有数十人逃匿。
  汕东巡抚崇恩见此情形,知道临清城不可守,但接到细作报知,这6万援兵中,只有一万五千是原来真正的太平军,其余的都是一路吸纳的捻军和饥民盲流。于是,便想出一道主意。
  当天,汕东巡抚崇恩和绥远将军善禄两人率领城中的三万清兵,主动撤出临清城。并且,临走前,还将临清官库里的银钱、丝绢布匹等物,全部在城中四处抛撒,造成一片混乱。
  等曾立昌等人率领6万太平军进了城,近4万才加入太平军没几天的这些捻军和盲流,自加入太平军以来,从未经训练,毫无军纪,一见城内到处都是财物,连忙四处哄抢。
  曾立昌等人连连下令全部上交,但无人理会。
  因为这些新兵大多保留着自己原有组织和领袖,不愿服从太平军首领的指挥和约束,肆意破坏军纪。
  在临清城内,不但哄抢地上的财物,还抢掠百姓,冲入民宅,杀害城内居民,抢夺财物和女人,甚至,和前来制止的太平军督察队对攻。
  抢到钱财的新兵们,再也不愿北上,反“彼此暗约,千百成群,乘间陆续潜逃”。太平军将士尾追劝说却反而被其所伤。
  到最后,临清城内只剩下3万不到的太平军,竟然逃走近半。
  而这时,临清城内的粮食和火药却早已被崇恩和善禄两人领兵藏匿或搬走,太平军援兵粮食、火药“日益不继”,造成给养严重缺乏,加上不断有新兵逃走,更是雪上加霜。
  汕东巡抚崇恩和绥远将军善禄率人在北面援兵的必经之路京杭运河的一处险地埋伏,曾立昌、陈士保、许宗扬三人分为前、中、后三军分别通过埋伏处时,清兵在河谷两岸开炮伏击,将中军从中间拦腰截断,枪炮齐发,太平军仓惶之际,大败,四散奔逃。


第342章 北伐军突围
  后军许宗扬率四千余人,直接撤出河谷。中军,陈士保被炮弹击中,身受重伤,手下也大多是新加入的流民和捻军,经不住败仗,纷纷四散而逃。只余下前军,较多的从天京带出的太平军老兵,在曾立昌的率领下,往回猛攻,将中军三千余人救出峡谷。
  但陈士保伤势过重,救回时已经咽气。
  清兵占据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太平军损失惨重。太平军援兵中仅剩的一些捻军和流民,一见如此,纷纷逃跑或是向清兵跪地求降,太平军援兵再一次严重减员。
  经此一役,太平军援兵损失惨重,只余一万一千余人。
  至此,太平军北伐援兵可谓彻底失败。
  曾立昌准备率余下的一万一千太平军继续北上,救援秦日纲等北伐军。但许宗扬不同意再北上,认为都是新兵,没什么战力,而且兵力太少,再去也是送死,决意率兵回京。
  曾立昌无奈,只得与许宗扬一同率领一万余名太平军士兵,又沿京杭运河,南返。
  不料,途中,被汕东巡抚崇恩和绥远将军善禄两人率清兵不断追击骚扰,加上沿线各府县地方官和官绅,纷纷组织各自团练进行拦截,太平军援兵不断消耗越打越少,并且,最关键的是太平军援兵没了补给,已经弹尽粮绝,只得一路洗劫些村寨,聊以糊口。
  这样一来,就变成了恶性循环,太平军越是没了补给,越是要在村寨里强行捐纳些粮食,但沿途乡绅便越是组织地方民团起来反抗。太平军寸步难行,士兵越打越少,全面败逃。
  过黄河时,被清兵堵上,船只不够,许宗扬抢夺船只先行渡河,而在后掩护的曾立昌陷入重围,许宗扬竟不派兵救援,自行逃回安徽,曾立昌领兵英勇战死,所率领的六千部众也全军覆没。
  至此,这次的北伐援兵可谓全面惨败,主帅、副帅都阵亡,只有许宗扬一人率二千余名士兵逃回天京,而且也马上被东王杨秀清以逃跑畏战将其治罪,还是天王出面求情,才留下一命,被关入天牢。
  对于被围困在静海的北伐将士,杨秀清也无能为力了。天京城中已经无兵可派,对于北伐将士,他只能寄希望北伐军能突围而出,起码他的两名心腹爱将黄文金和朱锡锟两人能率兵杀回。
  但这也只是希望而已,杨秀清心中清楚,他的这两名爱将和一干北伐老兄弟,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
  北伐援兵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传到天津府。胜保得知后,大大利用这一消息,每天在静海城外让人大喊太平军援兵失败的消息,动摇城内北伐军士兵的军心。
  然后,还射入传单,对城内秦日纲等人进行劝降。
  秦日纲得知曾立昌率领的援兵几乎全军覆没,连曾立昌和陈士保两人也双双战死,大吃一惊,紧接着,便是无边无尽的绝望。
  没有多少粮食,节省着吃;没有什么火药了,就用长矛捅用刀砍用石块砸。秦日纲一直鼓励着手下将士,东王派的援兵就要来了。包括他自己,也这样激励自己。
  按照计划,本来就是他们第一批北伐军杀到天津府城,第二批北伐援兵就应该到达,然后两军合兵一道,攻打清妖巢穴,一战灭满清皇城。
  可如今,天津府城没攻下,被困在静海现场内,一直期盼的希望,援兵,竟然惨败,这个消息比断粮还要可怕,将秦日纲的一切希望全部破灭。
  秦日纲绝望了,没有了援兵,再固守静海,哪怕坚持到开春,又有何意义?也是一样全军覆没的境地。
  “投降?”这不可能!
  秦日纲心里明白,如果他只是像黄文金这样,只是个副丞相之类的,也许投降满清,就算作为榜样,还会受到满清的优待,高官厚禄不说,至少一个道台是跑不掉的。
  但像他这样,从金田起事开始,就是太平军的主要头领之一,一路上杀死无数清兵,甚至旗人,破天京城更是以他为首,直接杀灭天京满城的上万旗兵旗人,满清朝廷恨之入骨,不可能真正接受他的投降。
  尤其是现在,他刚被封为燕王,已经算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级别,真的投降满清,就算眼下暂时不追究,也必定会秋后算账,因此,秦日纲才一开始就没打算过投降。唯有死尔!
  不如战死,还能留个好名声!
  但一想到战死,秦日纲就痛苦万分!三十多年的穷苦生涯,让他对如今的生活十分满意,贵为王爷,又娶了好几个夫人,只要他想,夜夜都能笙歌。想到即将要战死,即将失去这种生活,他便无比的痛苦与绝望!
  这天,不愿干坐着等死的秦日纲,正考虑如何突围,忽然听闻城头上的将士来报,说是围困静海城的清兵突然撤走了二万人马,往东赶去。
  什么?撤走了二万兵马往东赶去?秦日纲立刻精神大振,请来黄文金和朱锡锟二人商量清妖的目的。
  秦日纲怀疑,东边必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围困一两个月的清兵,不会在这紧要关头,忽然撤掉重兵。但到底是什么事情,会让他们如此?
  秦日纲想不明白,黄文金和朱锡锟二人也想不明白。
  不过,还是朱锡锟心思细腻,他断定东边发生了大事,让清妖不得不前去救援。
  黄文金也是建议趁机出兵,突围出去,并且往东进军!
  秦日纲有些犹豫,他怕的是清妖的诡计,但转眼一想,的确,就算是诡计又怎么样,再在静海,也是必死之局,不如放手一搏。
  于是,秦日纲下令偷偷整军,等到半夜突然杀出,同时吩咐派十余名探哨趁机四处查探,尤其是东边的情况。
  当夜凌晨,秦日纲和黄文金和朱锡锟三人各领一军,共三万不到的太平军将士,吃了顿饱饭,杀出静海城,往东而去。
  清军却似乎有些防备,太平军冲出静海没多久,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便杀了出来,而胜保的步骑大军也呼啦冲出。
  但对于北伐的太平军来说,所有人都知道,机会就在这一次,所有人都拼了命地往前冲杀,这一刻,北伐将士战力达到了一个顶峰,不用火枪,单凭长矛和牌刀,竟然一举冲破清军的封锁,连蒙古骑兵,也被凶悍的步兵击退。
  而有部分清兵却直往静海城中杀去,只想抄没太平军剩下的辎重。加上又是晚上,一时之下,竟然被太平军冲出了清兵的包围。
  但胜保大军和僧格林沁率领紧追不舍,秦日纲率部往东逃散。


第343章 大沽口炮台的陷落
  直隶天津府,海河入海处的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是海河入海口,把守由海陆入京的水道要脉。
  早在道光年间,满清便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形炮台,经过数年经营,到今天,大沽口炮台已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大沽炮台群,守备森严。
  炮台外用三合土和青砖,内用木料,白灰灌浆,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几座大沽口炮台,原本建造得坚固如山,但如今,十余年过去,已经年久失修,连驻守的守军也只能搭建个木草棚,遮挡点风雨,更别说挡炮弹了。
  这天一早,守卫大沽炮台的副将回天津府城看望他的几个小妾去了,临走时,他还嘱咐大沽协游击将军龙汝元,让人盯着点炮台,防止被围困在静海的长毛贼兵冲占炮台。
  游击将军龙汝元一听,倒也仔细安排起来。
  原本这大沽炮台的守军,除了大沽协清军外,加上民壮等有二千余人,但最近钦差大臣僧格林沁抽调兵力围剿静海的长毛贼兵,副将为了讨好钦差,便将大沽炮台的清兵和民团也派走千余人去支援围困静海。
  如今5座大沽炮台,只余一千清兵守卫,很是不足,因此,龙汝元想了想,派了三十余人散开,在距离入海口七八里的沿线布下哨岗,防范从静海方向逃窜过来的长毛贼兵袭击炮台。
  至于海上,龙汝元倒不担心,长毛贼兵都在静海方向呢。
  中午时分,龙汝元让亲卫摆开桌子,召集几名相好的手下一同饮酒,刚喝到酣畅处,忽然炮台瞭望塔上的一名清兵跌跌撞撞地跑进来,道:“大人,海上有大量战船驶来!”
  龙汝元大吃一惊,酒意醒了大半,连忙和几名手下披上盔甲,冲上炮台的瞭望高台,只见入海口,满是黑压压的战船,至少数百艘,浩浩荡荡地朝炮台开来。
  为首一艘西洋军舰,高大无比。龙汝元一屁股坐在地上,脸红耳赤地道:“完了,这莫非是洋人的军舰!洋人来攻打我大沽炮台了!”
  这时,龙汝元刚想命人前去交涉,在为首的西洋军舰带领下,后面几十艘各式各样的战船,一字摆开,直接就对准炮台开火。
  上百发如碗口般大小的炮弹呼啸着落在炮台上,将稳固如山的炮台都冲击得有些颤抖。瞭望木架更是被一发炮弹击中,四分五裂。
  这时,炮台很久没修理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炮台上的火炮也是直面落下来的炮弹,原本遮挡的厚墙已经破烂不堪。光是前面两轮炮弹,各处炮台上的清兵便死伤惨重。
  龙汝元下令守卫清兵发炮还击。
  但后面源源不断的战船仍在开进,将入海口都要堵塞起来,气势如虹。炮台上守卫的清军心下发寒,手脚哆嗦,慌里慌张地填药,忙活半天,只开了一两炮,还不知道打到了哪里。
  而海面上的战船连续几轮开炮,弹如雨下,虽然大部分撞击在炮台上,并无多少影响,但也有一两成炮弹落在众清兵头顶,数十人来不及躲避,被撞得断手残脚,血肉模糊。
  看到这个情景,龙汝元和一帮手下脸上由红转白,心惊不已。也不知道谁一发声大喊,二名千总和三名把总率领数十人下了炮台,往西边的天津府方向逃去。
  炮台的守兵一看大人们率先逃跑,立刻军心动摇,没人有守卫炮台的心思了,纷纷有样学样,弃了跑台逃窜。
  龙汝元命令亲卫连声喝阻,却无效果。无奈之下,他亲率数十名亲兵,坚守南岸前炮台,亲自点燃一门万斤巨炮开火,连发两炮,两发连中最前面的两艘红单船,顿时将其击沉。
  而此时,在旗舰“虎门号”上的罗大纲,见到南岸前炮台接连击中旗舰旁边的二艘红单运输船,大怒,命十余艘战船集中向南岸前炮台开火。
  最前面的红单船,却是他特意用来吸引炮台火力的空的运输船,而后面才是战船。也幸好他如此安排,才不至于遭受太多的损失。
  但哪怕被击沉的只是运输船,但上面也有数名讨虏军兄弟,仍旧让他怒火中烧。在他怒吼下,“虎门号”旗舰率先掉转船头,侧对南岸前炮台,猛烈开火,其余的战船也纷纷跟随着出击,上百发炮弹倾泻在南岸前炮台上空,将整个南岸炮台砸得烂成一团,连那门上万斤的巨炮也被砸裂几处,已然不能用了,而坚守巨炮的龙汝元,也被炮弹击中,顿时命丧黄泉。
  见游击将军一死,而副将大人更是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清兵一发喊,顿时纷纷撤离炮台,冲下斜坡,连炮台下的兵营辎重也不要了,直接便往西拼命逃跑。
  一刻钟后,整个大沽口几处炮台上,都没有清兵的踪影,竟然全跑光了。如此,大沽炮台笑话般地失陷。
  罗大纲却没有发觉,还是命令战船继续往炮台上倾泻炮弹,又是三轮数百发炮弹覆盖了最前面三处炮台后,旗舰上的瞭望守忽然发现清军的炮台上已经没了人影。
  他连忙禀报罗大纲,罗大纲闻报,试探性地派出十余人上岸,绕道爬上炮台一看,还真是空无一人了,连煮好的饭还是热得,都没来得及吃,看来,清兵逃得很仓皇。
  罗大纲派出三个主力团,守住大沽口5处炮台。罗大纲亲自下了“虎门号”,爬上南岸前炮台,只见这座号称“津门之屏”的大沽口最大的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若不是防护工事墙失修倒塌,别说在海河上的战船用火炮攻破,就连讨虏军从下冲上来进攻都难以占领。也幸好是清兵惧战逃走,要不然,还真难以如此轻易占领整个炮台。
  对面一处北岸前炮台建在北岸石壁之上,和南岸炮台双双联合一起封锁海河的入海口。而且,罗大纲注意到,后面往河上游,还有两座炮台,而这些炮台的中间河面处,横着一条大铁索,将整个河面全部封锁起来。
  罗大纲不由暗道一声侥幸,要不是清兵都逃走,单凭着跳铁索和几座炮台的布置,便足以将讨虏军水师战船遭受重创。
  看来,清妖军纪真的败坏不堪。
  罗大纲领兵占领炮台后,又让人锯断铁索,率领战船继续逆河水而上,继续朝西进发,直逼天津府城。
  而溃逃的清兵,遇上迎面四处探知消息的蒙古探马,连忙向其求救。探马不敢怠慢,忙将大沽口炮台被攻陷,不知道是洋人还是长毛贼兵的数万水师,已经占领海河,朝天津府城进攻的消息紧急报给正围困静海的僧格林沁和胜保两位钦差。
  僧格林沁和胜保大吃一惊,唤过几名逃至大营的大沽口逃兵,却说不清楚占领大沽口炮台的到底是洋人还是长矛贼兵。因为这几名逃兵只是听说了大沽口第一座炮台被攻占,便闻风而逃,根本没见过具体是什么人。
  僧格林沁和胜保大怒,喝令卫兵将这些逃兵当场斩首。又急忙各自派出一万余大军,紧急赶往大沽口救援。
  于是,便发生了围困静海城的清兵突然撤走了二万人马,紧急赶往东边的事情。


第344章 北伐太平军获救
  冲出清军封锁的秦日纲,率领手下太平军往东急奔,却碰到了早前派出的收集情报的探马。
  只见二名探马还带着一名自称是讨虏军甲五师参谋的人过来了。
  “讨虏军甲五师参谋?”秦日纲大吃一惊,“讨虏军?这不是南王的军队最近的称呼吗?难道,南王派兵打到了这里?参谋又是什么东西?”
  那名参谋跟秦日纲解释,他们确实是南王手下的水师,罗大纲麾下。他奉命,前来迎接北伐军兄弟,引他们前往大沽口。
  昨天,他们讨虏军的甲五师和乙五师,率数百艘战船,从海上突袭了海河入海口处的大沽口炮台,竟然一举得手,占领大沽口炮台,歼灭清兵百余人,剩余的七八百名清兵逃之夭夭,朝天津府和静海外的清军大营搬救兵。
  秦日纲听完,大喜!又有生的希望了。
  他吃惊于南王手下的兵强马壮,连水师都这么强大,居然能从海路攻到直隶来!这可是从根子上威胁清妖了,难怪那些清妖头急急忙忙地调走二万妖兵赶去东边支援。
  秦日纲连忙问这名参谋,这回前来支援的兄弟有多少兵力?
  参谋回答说一共只有二万人,守卫炮台只有三四千人,如今驾着战船,已经冲入内河,攻向天津府城。
  秦日纲忙道,三四千人,那如何收得住炮台?便道要去支援讨虏军兄弟,一起抵抗清妖。
  参谋连忙劝道,罗师长已有安排,请太平军兄弟赶紧跟随他往海河河边走,与沿河而上的讨虏军主力会合,乘坐战船,赶至炮台支援那里坚守的兄弟们。
  秦日纲一看,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特别是蒙古骑兵已经迫在眼前,无论往哪个方向逃走,都是摆脱不了这凶狠的骑兵。秦日纲稍一犹豫,结果,背后一阵轰隆如雷般声音传来,原来是大队蒙古骑兵已经追上了他们。
  秦日纲知道,不能被这些蒙古骑兵拖住,在这空旷的野外,一旦被清妖拖住,后面大队清妖会接连上前,缺少火药、失去了火器依仗的太平军将士,单纯靠刀矛拼杀,难以战胜士气如虹的骑兵。
  于是,秦日纲命令黄文金率领八千太平军将士列队拦截,掩护太平军主力撤退。布置完成后,秦日纲和朱锡锟两人率领其余的近二万名太平军将士,径直朝东而去。
  僧格林沁亲率蒙古铁骑一万余骑,和胜保的四千骑兵,冲杀在最前面。势不可挡的攻势,让缺少掩体的黄文金等人无法阻挡。
  尤其是蒙古骑兵,一轮轮骑射,上万支弓箭从半空中呼啸而下,落入黄文金等太平军头顶,即便是有些太平军找了些旗帜和藤牌进行掩护,但仍然是死伤一片。
  原本可以凭险而守,利用火枪射程比弓箭远的特点,将蒙古骑兵死死压住,密集的火力将蒙古铁骑压得抬不起头来。但如今没了火药,北伐的太平军将士,只能挥舞着牌刀,高举长矛,与骑兵对冲,只是,这如何能打得过?
  很快,黄文金率领的八千余名太平兵便被击溃,死伤无数,只余二千余人在黄文金的率领下,奋勇冲出,逃至河边。
  而秦日纲等人,也才沿着河边行了数里,这时,却被一队骑兵堵上,却是胜保的二千骑兵,绕道追至这里。
  秦日纲见黄文金等人惨败而归,大惊失色,见又是一队骑兵堵住向东的去路,便一咬牙关,命令朱锡锟率领七千人顶上,拖住清妖,而他则和黄文金等率剩余的北伐军主力一万五千人,顺河往西而行。
  这时,天已经慢慢亮了。
  秦日纲等人未走一里,便突然听到一阵轰隆的马蹄声传来,连大地都震动不已。有大队骑兵在前迎面而来!
  秦日纲面色惨白,想从骑兵手下逃走,太过困难,既然如此,便拼死一战吧!
  秦日纲率领北伐太平军主力,摆好阵势,背靠河水,手持刀矛,等待骑兵的第一次冲锋。
  未多久,果然,几名身披明黄铁盔甲的蒙古将领,令旗一挥,朝秦日纲这边冲来,手中的弓箭搭在弦上,准备跑得近五六十步便来个漂亮的迂回冲锋和齐射。
  二百步!一百步!八十步!
  正当秦日纲想像太平军将士将会死伤惨重,闭上眼睛不想再看的时候,忽然,一阵轰隆隆震耳欲聋却连绵不绝的炮声响起,上百发炮弹从他们的头顶飞过。
  正准备加速的蒙古骑兵,迎面碰上如陨石般的上百发炮弹,顿时血肉模糊,一些战马受惊,半仰着前蹄,却被后面继续往前冲锋的骑兵撞在一起。
  紧接着,又是上百发炮弹袭来,每次都是数百骑兵死伤。蒙古骑兵哪里还顾得上冲锋与骑射,连忙散开,避过河边二里之外。
  僧格林沁和胜保两人也从后面赶来,只见上百艘战船横跨海河江面,船上火炮隆隆不绝于耳,大惊:“长毛贼寇何时有如此厉害水师?”连忙命令众骑兵离河边远点,免得被战船上的火炮所伤。
  而这时,战船后面,又出现上百艘木帆船,铺上舢板,将太平军将士全部接到船上。而僧格林沁和胜保两人,骑着战马,站立在一处高坡上,眼睁睁地看着北伐将士一个个上了船,离了河岸。
  “天意啊!天不亡他们!”胜保苦笑道。
  罗大纲领着船队,接上众人,又赶回大沽口炮台,命令众人将能搬走的中小型火炮全部搬至船上,将搬不动的炮台上的铁炮,全部想办法炸毁或者拆解。而后,又将在炮台缴获的火药分出一部分,让士兵在大沽炮台下面埋设巨量火药,进行爆破,将整个炮台炸得破碎不堪,不让清妖继续使用。
  第二天,胜保和僧格林沁的大军便跟着追了过来,立即进攻大沽炮台,很快便收复。望着逐渐远离入海口的长毛贼兵战船船队,两人郁闷地叹了口气,让到嘴边的北伐长毛贼逃走,不知道皇上会如何降罪下来。
  两人心里一紧,连忙写上:成功收复被贼兵攻打的大沽口炮台,并将长毛贼酋秦日纲等部全线击溃,秦贼生死不知云云。然后各自派快马,立即赶赴京城禀报去了。
  这一回,两人出奇的一致。
  而获救的秦日纲,感觉在做梦一样,原本以为这回定然难以存活,没想到,这南王的水师,从天而降一般,突然从海上出现,奇迹般地将他和其他兄弟们救了下来。
  秦日纲满怀感慨!而黄文金、朱锡锟更是如此!得知救他们的竟然是南王的水师,他们都大吃一惊,不知该做如何想才好。


第345章 劝降秦日纲
  坐在宽敞明亮的西洋军舰里,秦日纲有些羡慕地四下看了看,还用手摸了摸火炮甲板层的大炮架,心中暗道等回到天京后,也要找洋人买些这样的西洋军舰来。
  讨虏军水师船队将秦日纲等北伐军将士载上船后,便赶回大沽口炮台,恰好遇到数千骑兵正攻打炮台内的三个主力团讨虏军。不过,炮台地势险要,加上这些满清的骑兵又都是鸟铳和弓箭等,并没有火炮,因此拿炮台毫无办法,反而被居高临下的讨虏军将士用洋枪和鸟枪打死数百人。
  战船一到,才发射一轮炮弹,清军骑兵四散而逃。大沽口炮台的讨虏军轻松撤回战船上,只是一些巨炮和重炮无法运走,讨虏军将这些炸不裂的,便合力推入河中,不让清兵重新使用。
  船队离开大沽口不久,那名参谋便来请秦日纲换乘小船,至旗舰“虎门号”上,说是有老朋友相邀。
  秦日纲见北伐军将士都被安排在运输船上,在这茫茫大海之上,方向都没搞清楚,根本无力反抗,再加上他心中清楚,南王手下不会无故害自己,否则也不会千里迢迢来搭救自己这些人了。于是,他便跟随参谋来到这艘西洋军舰上。
  罗大纲出现在船舱门口,看着里面站在船舱边沿一动不动的高大挺拔的身影,旁边围着十余燕王亲兵,他一下便认出了对方正是刚被封为燕王的秦日纲。
  罗大纲原本想直接按照圣王的命令,将秦日纲和北伐太平军们,一起运至目的地便成了。但又压抑不住自己的想法,便来见上一面。
  “秦丞相,大纲这里有礼了!”罗大纲稍行一礼,便大步走上前,十数名亲卫紧紧跟随着罗大纲,一道上前。
  秦日纲转过头来。而他的燕王亲兵也堵在他身前,生怕罗大纲他们对其不利,一名亲兵头领显然是广西老兄弟,认识罗大纲,还大喝一声:“大胆,罗军帅不得无礼!如今某家大帅已经贵为燕王,还不按天国王爷之礼重新参拜!”
  罗大纲身边的几名亲卫闻言大怒,手按牌刀刀柄之上,一副随时准备拔出模样,同时大声喝道:“笑话!我家师长德高望重,除了圣王,整个圣国就数我家师长功劳最大,用得着给你个什么不知道哪儿来的燕王参拜?不服来比划比划。”
  双方竟然有一言不合,便拔刀血拼的架势。
  罗大纲连忙喝止身边的亲卫,连声向秦日纲道歉:“燕王恕罪!罗某离开天国太久,已经不清楚,原来您已贵升为燕王,恭喜恭喜!”
  秦日纲也让身边的亲兵不要再纠缠,毕竟在人家的船上,主动权都在对方手里。
  “罗兄弟,本王明白,这不能怪你!不知罗兄弟如何知道本王和一干北伐兄弟陷入困境,前来解救?”秦日纲问道。
  “燕王,罗某乃是奉圣王命,前来搭救。圣王却是说,他早接天父谕旨,燕王和北伐将士们有此一劫,因此特命罗某紧急赶来,但路途遥远,加上海上风浪太大,罗某来的却是有些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