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快行军速度,少了家眷牵累,战斗力也会提高。
  分在后面的偏师和家眷,还可以帮忙阻挡一路追来的清兵,说不定还可以顺便干掉自己,那更是遂了他的愿。
  当然,对于接走家眷这种事情,冯云山还是十分欢迎的,接走的家眷多半是跟随东王一系的,留在自己身边反而会成为不稳定因素。因此他并没有出面阻止,甚至叮嘱谢享才派部分女兵帮助他们尽快接走。
  轰乱忙碌了大半个上午,用过早食,随着上百声号角的响起,天国主力终于从湘江中再次出征。过了庙头滩,天国将士突然发现湘江变得平缓起来,江宽水深,连清妖布暗桩亦不可能。于是,天国将士在天王东王的带领下,挂满风帆,顺江向北而去。
  冯云山站在江边一高坡处,望着前方,近三百艘船只排成两列长龙,布满江面,顺着江水,渐渐变小、远去……


第16章 云山道州
  几个时辰后,庙头滩东北侧一处峡谷,约莫近万人的队伍无精打采地席地而坐,喝水歇息,正是与天国主力分开的后军一行。
  近万人的队伍,老弱病残占了近半,剩下的女营又占一大半。大部队已乘船顺江快速而去,留下的这些太平军众,心底自然而然生起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士气低落。冯云山下令烧毁破损的船只和多余的辎重后,后军九千余人变立即启程沿江北上,走了整个白天,才行了十余里。
  咚咚咚咚,几声急促的鼓点声响起,惊醒了正就地休息的太平军众人。
  却听有人大喊:“天父又传来启示了。南王又接到天父皇上帝的启示谕旨了!各位兄弟来看看。”
  后二军前师营中旅二卒卒长陈桂堂跟随众人,望着被人群簇拥的一块凸起的岩石上,曾观澜、谢享才两人手持一联白纸,宽约半米,再徐徐展开竟有两米余长。
  只见冯云山在贴身侍卫刘胜邦的帮助下,跳上岩石上,朝众人大声喊道:“后军兄弟们,听我一言!”
  当下二百名亲卫齐声跟喊道:“后军兄弟们,听南王一言!”
  “而今我后军与天国主力分开,可战之兵未及二千。此去永州,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若就此行军,势必为清妖所害。”
  “为此,云山忧心忡忡,而今,只得默默祈祷天父上帝,预示我等趋福避祸,若天父得空,就在这无字白纸上告知谕旨吧。”
  二百名亲卫也紧跟着复述一遍,声音响彻云霄,惊得一群飞鸟逃得远远的。
  众人一看,真的是无字白纸,天父真的会显灵,降下启示谕旨么?顿时人群中议论纷纷。
  “南王骗我们的吧。天父下谕旨,从来都是直接通过东王传话,什么时候传给南王过了,还是写字的?”
  “嘿,二牛你不知道?前几天从全州城出来的时候,天父就传过谕旨给南王,提前知晓清妖埋伏在蓑衣渡。后来打的清妖大败!”
  “也就那一次罢了。反正我还是觉得天父有旨意也是传给东王的。”
  “你知道什么,东王还是南王一手带入圣教的呢!南王还是天父第三子,仅次于天兄、天王。再说东王识字也不多,南王可是天国第一状元,识字最多!”
  “你们几个别吵,看天父是不是真的有谕旨。”
  ……
  陈桂堂也站在人群中,见南王从身侧拿过一碗水,含水在嘴,对白纸一喷,旋即,白纸上赫然出现二行红色的醒目大字。
  “望云山上南望云山,云山在望!”
  “通道州下东通道州,道州常通!”
  神奇的一幕,看得众人目瞪口呆!陈桂堂也瞪大了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是东王一系的人,一直坚信只有东王才能代天父传谕旨。因此,从金田团营开始,他便成为东王派在南王冯云山身边的一个眼线。这次的南王收到天父谕旨的异常事件,他不知道后军之中还有没有东王的其他眼线,但对于他,必须尽快报给东王知晓。不过,目前管束极严,脱身不得,倒要另寻机会。
  眼见为实,众人纷纷觉天父真的显灵,下了谕旨。
  “我没看错吧,明明没有一个字的白纸,突然就出现红色的大字,这肯定是天父施展的神通。对了兄弟,上面写的什么啊?你知道我不识字的。”
  “二牛,这下你相信南王的话了吧。这是说望云山啊道州啊什么的,天父真的来了谕旨,告诉我们怎么趋福避祸!”
  “字我倒是认识,望云山上南望云山云山在望,通道州下东通道州道州常通,可不明白到底什么意思。天父的谕令可不好理解,还是听南王怎么说吧!”
  “望云山我知道,就前面那座山,听这里的人说叫望云山。哎,不对,云山不是南王的名讳吗?”
  一时间,人群中议论纷纷。
  “天国的兄弟们。”冯云山虚压双手,看着议论纷纷的太平军众人安静下来,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喊道:“刚才,发生了奇迹。兄弟们也都看见了,天父皇上帝真的给我们赐下谕令,二十四字真言。而今我等一偏师,护卫天国众老少兄弟,后有上万清妖追杀,情形危急万分!如今天父赐下二十四字真言,并且提起云山,就由云山来解说一下。”
  “感谢天父!赐我衣食!感谢天父,赐真言解救云山和众人!”冯云山虔诚地跪倒,仰头朝天一呼。
  “感谢天父!赐我衣食!感谢天父……”
  太平军众人也全部跪倒,跟着冯云山吟道。
  见气氛调动得差不多了,冯云山抬手指了指身后的一座高山,道:“这座山就叫望云山。而离此不到二百里远,道州城北有座山,就是天父提到的云山。而我们现在的位置,正是通道的东面,通往道州的路上。天父的二十四字真言就是告诉我们,趋福避祸的办法就是改变行军路线,前往道州!”
  “怎么去道州?天王东王不是让我们沿湘江慢慢跟上天国主力吗?我们是要去长沙啊。”陈桂堂躲在人群中压低着嗓音叫道。
  “谁在后面躲着乱说?到底是天父大还是天王东王大?天父的话都不听了么?”胡大妹耳朵很灵,直接在人群中喊了起来。五十多岁的她平时热心助人,在天国下层老兄弟中威信很高,她一发话,反对的声音立马下来。
  “那天王东王那边怎么交代?天父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听天王东王的么?”人群中还有声音传出,不知是畏惧东王还是心向东王,对改走道州提出质疑。
  “哼!南王什么人,各位老兄弟谁不清楚,难道还会害我们不成?更何况还是天父的谕令。便是天王东王在此,也得听天父的。”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却是卢七安排的一个亲卫在鼓动众人。
  “是啊,南王最是仁义不过,当初我们一家子,还是他亲手带入圣教的呢。我相信南王!”
  “我们跟南王走,他说去哪我们就去哪!”
  “是啊,南王才是传圣教给我们的人,我们要追随南王去道州!”
  躲在人后的陈桂堂不敢出声了。陈桂堂已经认识到,这些教众都是在后军久待,平日与南王相处,对南王十分信任,加上南王一向对他们友爱有加,关怀备至,想煽动他们反对南王,绝无可能!他只有继续潜伏下去,想办法将信息报给东王。
  冯云山下令后军束旗熄鼓,改变行军路线,折转向南,悄悄地朝道州方向行进。
  本来,后军和天国主力一分兵,冯云山就有率后军偏师进攻道州的打算!他可是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太平军,轻松占领道州城,并且在道州、永明、江华一带招兵多达两三万人。这才是他的根本目的!有了足够兵力,他才有军力自保,才能和清军抗衡,和天王东王抗衡。
  学化工机械的冯云山,看到路边长的牵牛花,想到个假冒天父传谕旨的主意。他将采来的牵牛花,磨碎成花汁,加热后剩下粉灰,再兑水在白纸上写了那二十四字,表面上看还是一张白纸。牵牛花汁含有大量花青素,当他将嘴里含的一口米醋喷在白纸上时,花青素遇酸变红,白纸上便马上出现那红色的二十四字真言。
  冯云山派细作营前后全面铺开,前面领着后军众人避开湘江边上的圩集,后面打听桂林全州方向追来的清军情报,又派李开芳领人抹除大队行军的痕迹,避免引来清军追击。
  另一边,卢七带上百亲卫营将士在行军的队伍前后来回巡查,严防有人脱队走散,免得走漏消息。对一路遇上的零星山民,一律带至亲卫营暂时关押,防止被人知晓有太平军出现过。同时,命令各营中两司马、伍长等人,带领众人呼喊着一二一的节拍号子,脚步跟随口号节拍一路而行,行军速度大为加快。
  两天后,冯云山领着九千多人的太平后军,来到了离庙头滩60里的水口山圩。后面侦查的细作来报,一支几千人的清军两天前经过黄沙河,沿湘江朝北追赶天国主力而去。
  听到这个消息,冯云山暗暗松了口气。
  前世历史上的太平军,在蓑衣渡受到重创,进攻永州,被尾随的清军追击,未攻克,而后摆脱追兵攻克道州。如果自己率这九千多名教众跟随天国主力,沿湘江北行,很可能在几天后就被清军追兵追上,结局不言而喻。
  派曾观澜、林凤祥和李开芳领两百余人,打扮成过路客商模样,到圩集上采购了大批吃食用度等物,丝毫未惊动圩集上的百姓,太平后军一行等绕过村落人多地段,继续朝东南行进。
  冯云山等太平后军,翻越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穿过陡峭的扁担坳,一路向东南行进。沿途亲卫营和细作营在行进教众周围四面散开,凡是碰到的百姓,全部胁迫进教众之中,一路经过三个圩集,劝说、威逼的民众竟达近千人。一方面,有七百多人在后军各级典官的宣传劝慰下,纷纷加入圣教,成为天国一员。另一方面,还是有四百余人不肯入教,只想回乡,冯云山也答应他们,再过半月,等太平军不需躲藏行踪后,即放他们回家。
  一路上,亲卫营对教众严加管束,力图将后军行军路线严格保密,不教清军和天国主力知晓。冯云山就是在打个时间差,等天国主力离得远了,中间又有清军阻隔,自然无法顾及到后军这边。待他在道州一扩兵,有了一定的兵力,一切都会改变。
  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太平后军等人终于越过山林,到达一处名为牛路口的山隘口,见旁边有处瑶族山寨,一问得知,离道州城只有四五十里。
  冯云山命太平后军众人大肆举起天国的踏云圣龙黄绸旗,敲响战鼓,万余教众正大光明地在山隘外的瑶寨旁安营休息。
  一矮壮中年汉子,满脸憨厚模样,自称郑元伯,乃郑家瑶寨的寨主,领三百余名瑶壮前来拜见。冯云山见了这名寨主领着几名瑶汉,朝自己三跪九叩拜道:“瑶民郑元伯等拜见大王!”
  “本王乃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你等为何来见本王?”
  “太平天国兴义军,诛满清胡虏,为天下汉壮瑶土等各族复正朔!我等瑶寨久受贪官恶吏欺凌,饱受侮辱,特举寨前来投靠!”郑元伯一脸憨笑地答道。
  “哦,举寨相投?你等家眷后人何去何从?”冯云山问道。
  “已经吩咐四散投靠山里亲戚,免得为满清官府所害。”郑元伯毅然说道。
  “既投我,可听我号令,尊我军规?”
  “自当惟命是从!”
  “那好,你等且去约束部众,沉汰老弱,本王会将你等打散编入各营之中,你等可愿意?”
  “自是愿意!我等投靠南王,便由南王分配。”郑元伯一脸决然,满含希冀地道:“还望南王善待我等。”
  “那是当然!以后我们都是天国的兄弟,自是相互善待!”冯云山笑道。


第17章 占领道州(上)
  得郑家瑶寨山民的加入,后军可战之兵增加二百余人。淘汰下来的一百余名体弱老病瑶民,全部充入牌尾之中。
  冯云山又将一路胁迫的百姓唤出,其中有不愿跟随天国者四百余人,眼下也不再担心他们暴露行踪,便发些许铜钱,令其结伴自行归家。
  其余七百多名百姓,也许因为这几天有能吃饱的饭食,都或真或假愿意加入圣教,便在其中挑选了三百名青壮,编入圣兵,另四百还是编入牌尾。
  郑元伯授予卒长职,选其弟侄四人授予两司马,选力勇者为伍长,其余皆普通圣兵,将众人妥善安置。
  到夜里,有探听道州城中消息的细作来报,道州城中有守军不足一千,由清军提督余万清、游击将军瞿我谦、知州王揆一率领。余万清原本率领的三千清军,从全州退守道州城,其中二千五百余人前几日已被北调永州,拱卫府城去了。
  冯云山大喜,既然清军抽调道州守兵去永州防守,肯定是天国主力已经到永州,清军受到威胁才会调兵。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开始,便一直是拧成一团,从未大范围分兵过。清军见天平军主力抵达永州,决然不会想到还有一支太平军会在后面半途折转方向,攻向道州。
  果然,一切都如他所预料,道州城果然兵力薄弱。待他率太平军一到城外,想必那个畏战怕死的提督余万清,会跟历史上一样,送份大礼给自己。
  次日,冯云山命太平军拉开队伍,多竖旗帜,壮大军势,分兵两路向道州县城进发。一路由李开芳、罗大纲统领后一军千人,顺一条名为泷水的山涧溪水,顺水而下;另一路由林凤祥、梁立泰统领后二军一千三百余人,顺着山隘口往道州城的官道一路进发。
  冯云山将细作营继续散发出去,命曾观澜负责收集附近清军情报。他自己则率亲卫营和其他辎重、牌尾众人跟随后二军身后,一路拉着树枝托在地上,弄得尘土飞扬,浩浩荡荡地开向道州城。一时间,所经之路,乡民和官绅纷纷打探,各自传言,很快,道州周边不论百姓还是官府,都得知有大股广西来的太平军打过来了。
  经过道州城西南四十里的寿雁圩,有乡民陈天仕、陈水太率壮丁四百人赶来投靠,再过永丰集,蒋天益、胡苟率三百人来附,均授予卒长职。一路所过,乡绅躲避,大户封门,穷苦百姓如影随行。
  太平军在投奔的乡民带领下,将作恶多端的乡绅抄家,财物粮食充入圣库,田土地契收缴,闲杂等物分派乡民,一时乡间百姓轰动响应,奔走相告。
  声势浩大的太平军来到一座九里长的山前,山不高,却有薄薄的云雾在山间环绕。
  林凤祥一问新附乡民,才知此山名叫云山。
  林凤祥大惊,想不到真有叫云山的地方,不由暗自感慨天父的无所不能。
  众人得知前面横跨,挡住去道州城的小山就是天父谕旨二十四字真言中的“云山”,一时群情激昂,军势大振。
  太平军中纷纷流传着前几日南王在无字天书上,口喷天父赐予的红色二十四字真言,新投入太平军的民壮纷纷精神大振,均觉真有天帝,且就在教众身边护卫众人。
  其时已到天黑时分,林凤祥和梁立泰带领后二军,加上新附的七百人,共二千余人,举旗列阵在云山之前,燃烧上千火堆。后面冯云山又率众女营、牌尾辎重部队,沿山两面燃起数千道篝火,蔚为壮观。
  道州城内,湖南提督余万清在五十余名亲卫的簇拥下,登上道州西城楼,一望云山脚下,密密麻麻望不到边的篝火,旗帜来往,人影攒动,恐不下上万兵马。
  听闻有大鼓粤贼进军道州的消息后,他就派出十余名细作前去打探。
  没料,城内派出的探子只回来三名,而且都是粗粗打探就急忙回城,一脸畏惧地向他禀报,有大股粤贼直奔道州城而来,人数更是漫山遍野,数都数不清。一开始他还不信探子所言,如今一看城外,果真粤贼如潮水般,一旦攻城,很快就能淹没道州。
  余万清心惊胆寒,忙命亲卫护卫他下城,将防守西城门的二百多亲卫也叫下城楼,率领所有亲卫三百余人,连夜从道州西城门出城。有亲卫官兵问何故出城,余万清正色道:“守城不如守险,御贼不如剿贼!本标率亲卫出城寻找战机。”亲卫恍然。
  城外太平军大营,冯云山刚准备入睡,曾观澜神神秘秘地带着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来求见。
  “小人何见机拜见天国南王!”文士一见冯云山,大礼参拜。
  “免礼,你深夜见我,所谓何来?”冯云山一脸平静地问道。
  “小人乃道州城中贡生,因不愿再为满清奴役,闻天国天兵扫除满贼,出师道州。小人熟悉城中清兵布置,特来拜见南王,愿为我天兵引路进城。”
  “哈哈,何兄弟真乃义士也!可愿辅佐本王,驱逐满清鞑虏,复我汉人江山?”冯云山喜出望外地说道。
  “求而不得!岂敢拒之!”何见机连忙跪倒,重新大礼拜见。
  这可是进入湖南以来,前来投靠的第一个读书人,冯云山大喜,授何见机簿书一职,命其暂跟随自己参谋兵事。
  根据何见机所说,傍晚时分清军提督余万清已将防守西城门的官兵全部撤走,西门无人防守,城中清军加上团勇,不足六百人。
  这是个大好机会,冯云山断定何见机说的是事实,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确实有一何姓贡生,偷偷密告天王道州城内情形。
  这时,李开芳、罗大纲统领后一军也赶至云山的东北面。后一军沿途收纳九百余名前来投靠的乡民,队伍猛增至近两千人。
  冯云山立即下令李开芳、罗大纲各率后一军千人,分别绕道城北,截堵北门;林凤祥和梁立泰率后二军二千人,从城西攻城。冯云山自领亲卫营和牌尾,在后手持火把,摇旗呐喊,壮大声势。
  林凤祥和梁立泰领兵行进至西城门下,见城门大开,林凤祥怀疑是清军陷阱,疑惑间便欲派人上前查勘,却见几十名清兵慌慌张张地冲到城门口,正欲关闭城门。
  好奇怪?有这样设陷阱的?就算是陷阱,老子也认了!
  林凤祥和梁立泰哪里还按捺得住,手一挥,太平军将士蜂拥上前,挥刀抢占城门。几十名清军在一个中年将领带领下,作鸟兽四散。出乎意外般简单,太平军轻轻松松占领了西门,后二军二千余人直冲入城。


第18章 占领道州(下)
  那名体态稍显肥胖的中年将领,却是道州城内的游击将军瞿我谦,听说西城门守兵全被提督余万清调走,忙开城门想追回余万清,未料刚开城门,太平军就冲到城下,杀了进来,一时措手不及,得以让太平军顺利入城。
  幸好瞿我谦熟悉城中地形,虽然肥胖,但逃命的紧急关头,竟然身手敏捷尤胜青壮,钻入城中小巷,几个呼吸的时间,已消失无影踪。
  道州署知州王揆一,此时正好带人巡城到东门。忽闻城西一阵哄乱,杀喊声震天,城中百姓皆四处乱窜,顿时明白是太平贼军入城了。
  王揆一脸刷地白了,朝廷早有法令,地方官凡有守土之责,一旦有失土之罪皆祸及家人,不若一死。这也正是清朝地方文官比武将逃得慢的原因。
  王揆一咬咬牙,左右都是一死,为了自己名声和不累及家人,他推开随从亲信,从东城楼纵身跳下,不料跌入城下的潇水之中,他的一名长随见状,也慌忙跳下相救。
  是时潇水中间有座小岛,名为东洲岛,岛上有东门村的一渔船路过歇息,听见有人落水,忙搭救上来。王揆一身经过纵身一跳,又胆战心惊地不想死了,便在长随的搀扶下,乘小渔船顺水逃往永州府城。
  却说林凤祥和梁立泰率太平军攻入城中,因黑夜中,虽火把够多,视线仍不大远,四处搜查清军,皆不见,至城中偏南的一处高坡,才发现州衙就建在高坡上,急忙将衙门内外围困。
  一千总官服的清军将领率百余人从衙内冲出,朝坡下窜向太平军,准备突围。梁立泰命军中鸟枪手开枪射击,两轮齐射,清军死伤大半,余者皆跪地求饶。
  独那清军将领身中数枪,仍竭力挥刀向前,未至太平军阵前,已然摔倒在地,气绝身亡。
  林凤祥和梁立泰见此清将勇猛无比,甚是钦佩,一问才知,此人乃是永州协千总唐得升,便命人收敛尸身,找地方好好安葬。
  却说体态肥胖的游击将军瞿我谦,身手敏捷地逃入城中,又召集亲信二十余人,趁太平军占领北门之前,开了城门,趁夜幕冲出城外。
  才行一里许,忽道路两旁大队人马杀出,堵住前去道路,后方又有几百人高举火把,追杀过来,瞿我谦虽身手敏捷,也无法得脱,只好率手下就地弃刀而降。
  却是李开芳、罗大纲率领的后一军等人,在城北路边围伏,没想到俘获一条大肥鱼。
  随后太平军对城内的清军进行了围剿。城内六百清军,被当场击毙击伤二百余人,俘虏三百余人,剩余的近百兵勇四散逃走,改换衣服,躲入城中潜藏起来。
  由于城南门、东门和小西门被清军用石块垒积封堵,城西城北皆有太平军封锁,因此除跳水的知州王揆一外,并无人逃脱。
  是夜道州城中百姓一夜未敢亮灯,家家户户门窗紧闭。林凤翔、罗大纲率太平军逐条街搜寻躲藏的清兵,更趁机将收留清兵的城中大户、富商一并擒拿,炒没家财。
  反而城中工匠摊贩家贫者,平日备受城中清军和衙役盘剥,主动告知躲藏清兵行踪,更有将清兵绑着押出交送太平军者。又新俘获清军九十余人,杨姓、张姓把总两名。是以,未到天亮,城中逃脱清兵已全部被扫清。
  农历四月三十日,天亮时分,太平军彻底占领整个道州城。
  冯云山命胡大妹领后四军女营在城内来回巡查,维持城中秩序,商家店铺照常营业,太平军中所有军需物资如常市价购买采办,不得抢掠,当然大户地主或作恶乡绅除外。
  曾观澜和谢享才一道带人封锁州衙,并找来俘虏的州衙六房书吏、长随和衙役,逐个盘问州衙库房、常平仓和义仓。被俘虏的四十余名书吏长随本也是讨口生活,哪会替清廷卖命,顿时一五一十将道州城内家底吐个里外朝天,立即带领太平军径直去各个仓库,清点物资。
  道州州衙建在一处名为葫芦顶的高坡上,大门正对南城门,站在葫芦顶上,便能将整个道州城俯瞰眼下,冯云山便将后军大营设在州衙内,并将州衙改名为云道殿。
  至中午,在南王亲卫营几十人和后二军二百余人的协助下,曾观澜和谢享才监督众位书吏、长随将道州城中的缴获清单盘算了出来。
  看着喜上眉梢、合不拢嘴的曾观澜,手持长单来找自己,冯云山不禁玩笑道:“观澜,缴获不少东西么,瞧你欢喜的模样。”
  “南王圣明!观澜是吓了一大跳啊!托天父洪福,这回,我后军是真发了!南王您看。”曾观澜喜不自禁,挥挥手中的清单。
  冯云山接过单子,一看,也吓了一跳:
  缴获白银六千五百余两,布匹衣服七百余套,稻谷八千石,盐五百担。另有城中部分乡绅百姓,可能是畏惧太平军,想掏钱买平安,主动捐献,计有白银七百余两,铜钱九万,米八百石。
  缴获红缨枪二千杆,长矛九百件,牛尾刀一千五百把,弓弩箭支二百余件,铠甲七十余套;鸟枪七百多杆,抬枪七十杆,大小铜炮铁炮四十多尊,城楼上15座炮台上还有26尊固定火炮,炮子弹丸数百,铅弹上万,火药五十余担。
  发了发了,冯云山也失去一贯的镇静,激动得手一抖,清单掉落在地,复又捡起,再看一遍,忍不住喜道:“好!有了这批缴获,我们才有壮大的物资基础!”
  冯云山吩咐曾观澜派人严密看守各个库房,令曾观澜组织人手将鸟枪抬枪等兵器,登记造册,发放给后一军、后二军中可靠圣兵,提高战力。
  如今攻下道州城,第一步目的已达成,接下来,便是发布檄文,声讨清廷,壮大自身声势,然后再竖营招募兵勇,组建自己的势力。不过,壮大声势虽然有利于吸引附近天地会众来投靠,但同时也会吸引清军的注意,过早招致清军主力前来围剿。
  “观澜,你天养伯那边,还没送消息过来吗?”冯云山皱眉问道。自己还是势力太弱,没建立一套特务系统,只靠几十名细作在附近探查,无法得知有效情报,成了睁眼瞎。
  现在只能猜测天国主力早赶到永州城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和城内清军开战,是攻占永州城,还是直接从城外绕城而过,直接乘舟顺水下衡州府,进军长沙?
  “回南王,并无消息。庙头分兵临走前,我私下秘密见了天养伯,这个重要时刻,一旦有机会,他必会遣人传消息!”曾观澜见南王刚才还一脸喜悦,现在似乎担心什么,便接着说道:“南王是不是担心天王东王他们会在永州城受挫,转走道州,又恰好跟我后军相会?”
  “是有这方面忧虑!永州城为进入湖南第一府城,广西、湖南清妖皆聚集于此,欲阻截天国行军。我是担心天国主力强攻永州失利,退往道州这边,届时,阴差阳错又聚集一起,不利我等。”冯云山担心的是如历史上那样,一旦天国主力真的折向道州这边。
  说不得为了彻底掌控后军,他会带领后军撤离道州,不与天国主力汇合。
  “南王不必担忧。前几日,我军行至郑家瑶寨时,观澜遣可靠细作十数人,沿潇水北上至永州府城探听消息,并一路散布上万清军聚集道州,准备北上剿灭太平军的信息。相信天国主力打听到我散布的消息,自然不会选择南下道州。”
  “并且,凭我对天王东王的了解,必定会不顾后军辎重的安危,尽快赶至长沙建立小天堂。”曾观澜道。
  冯云山又问了下原来亲卫营中押送的俘虏和道州城中抓获的俘虏,正盘算准备如何处置他们,谢享才急冲冲地跑过来,大声道:“南王,出事了!刚才城中有数十百姓围攻后二军一卒长,将卒长打伤,现在卒长回营带了一百余人杀死二名百姓,还打伤十多人。城中百姓聚集闹事,后二军梁军帅已赶过去处理。”
  冯云山刚舒展的眉头不由又皱起来。“到底怎么回事?走,去外面看看!”


第19章 太平军主力的消息
  来到围聚的人群旁,地上有滩血迹,旁边躺着一男一女两具尸体。胡大妹和梁立泰正在向周围的人盘问什么,旁边一名精壮青年,身上和眼角都带伤,正垂头躬身站在一边。
  胡大妹正好率女兵巡查到这,便过来处理。这会,她气冲冲地走近冯云山,道:“南王,这个卒长违反圣教第十款天条。他和几名随从闲逛到此,见此户人家儿媳美貌,便心生歹念,强暴妇人,被发现打伤,还召集营中兵士群攻,简直牲畜不如。请南王下令将其斩首!”
  “南王,这是前日永丰集新归附的卒长胡苟,在新入兄弟中甚有名望。若马上斩首,恐对军中新附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