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伯琛,你说的这些办法,确实能帮弄来银子。我准备就按此办理,筹建经费。还望你帮我!”曾国藩用他的三角眼,情真意切地盯着郭嵩焘。
“涤生,我就知道每回碰上你,准备没好事。行,谁叫是我出的主意呢!”郭嵩焘哈哈笑着答应道。
继而,他想起一事,道:“涤生,水师刻不容缓,却需尽早编练出来。”
“我听行商的朋友说,两广的粤贼,不知怎么回事,从洋人那里弄来几艘战船,巨大无比,而且火炮犀利,广东水师闻风而逃,广东雷州府那边靠水边的县城,被其几炮便轰开城门。虽说可能有夸大之词,但这样的消息必然不是空穴来风。我是担心,水师再不编练出来,一旦粤贼发展壮大,像十年前的那次洋人与朝廷间的战事一样,我等便无所抵挡了。”
曾国藩听了郭嵩焘的话,心情越发沉重起来。这正是他担心的地方!
朝廷的让他紧急组建水师的意思他很明白,便是利用洞庭湖在长江上游的有力地形,训练出水师,不但可以牢牢地保住武昌,还能利用长江水道上游的天险之利,收复下游被粤贼攻陷的一干州县。
他心中已有打算,准备派人至上海接触洋人,先行购买些新式火炮,若是有银两,他还想购买些新式的战船,不过,眼下却难以实现了。无论是长江水道,还是珠江水道,均被粤贼占领,他突然发现,只能通过陆路绕道,才能与洋人交易了。
不过,饱读诗书的他,即便是知道洋人的新式武器威力巨大,但内心还是认为武器始终只是外物,人才是该根本,因此,曾国藩重点抓的,还是湘勇的训练与配合。
郭嵩焘离开后,曾国藩忽然想到另外一个朋友,左宗棠,顿时有些不痛快。想起自己还有中意的几个人才,可不能再被长毛抢走了,得尽快将他们招到自己身边来。
于是,曾国藩略一思索,便挥毫写了几封信,命人专程送去。
首先写给江忠源,让他向朝廷上书,请求自己给他练兵。当然,曾国藩打的主意是练了兵之后,当然不会真的再交还给他。甚至,要求自己帮忙练兵,怎么得还要给自己点粮饷才行吧!
另一封信是给黔阳教谕、平江举人李元度。李元度曾和曾国藩一道在岳麓书院同窗过,他才思敏捷,请他来作为自己的帮办文书,最好不过。
又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正在桂阳州原籍守制的陈士杰。几年前,陈士杰以拔贡上京考小京官,朝考时,阅卷大臣正是曾国藩。曾国藩见他的策论议论风发,言之有物,欣喜地录取了他。从那以后,陈士杰视曾国藩为恩师。
不过,桂阳被长毛占领,曾国藩也不清楚陈士杰有没有遭受波及,还在不在老家。他不知道的是,陈士杰在罗大纲率领当初的圣军攻陷郴州时,便被陈玉成抓住,交给天地会首领李观龙给偷偷杀掉了。
眼下曾国藩急需人在帐下听用,便将自己在湘乡的弟弟曾国荃、曾国潢、曾国华等,还有罗泽南剩余的一干弟子,李杏春、朱铁桥等人,全部唤只长沙城中。
又吩咐中李续宜和弟弟等人,持自己的名帖,至清军军营中选拔士卒,将其调到自己手下来充当带兵头领。
几天后,李元度也应邀而来。这个头瘦小的读书人,早有准备,带来五百名平江勇练,一来便对曾国藩说,不要帮办文书,要当湘勇将领,带兵打仗。
接下来,曾国藩和罗泽南、王錱、郭嵩焘、刘蓉、李元度等人天天商讨练勇之事。
最后曾国藩决定,参照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结合目前的湘勇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军事条例,由罗泽南整个负责统领和训练。
曾国藩又去找骆秉章,向抚标中军借调杨载福、塔齐布、周凤山、鲍超四人,还从外地调派褚汝航、夏銮等人。杨载福是郭嵩焘推荐的水师统领人选,曾国藩必须要到手中,其余诸人,却也是名声在外,但不受重用,曾国藩正需要这样的将领。
骆秉章很爽快便答应下来。
又过了几天,李续宾、曾国葆从老家湘乡回来,又募来三千五百勇丁带至长沙,邹寿璋等人从靖州、辰州、新宁、宝庆等地募来二千勇丁,连同过去罗泽南和王鑫带领的一千人,再加上前几天李元度的五百平江勇,合共七千余人。
曾国藩将这七千余人分为14营,委任罗泽南、王錱、塔齐布、李续宾、李元度、周凤山等人为营官。为使官勇们能一心一意地操练,曾国藩决定发厚饷。
由于没有兵饷,一方面曾国藩四处宴请长沙城中巨富商人和乡绅,但长沙城中本就被太平军抢过了一次,又哪有多少财富?众人纷纷躲避。
无奈,曾国藩为了挣些军饷,在长沙府周边,一边练兵,一边轮流将各营拉出,四处寻找小股贼匪和天地会会众,探知到哪儿有贼寇,便进山围攻,将贼匪纷纷击毙,抢夺贼窝里的金银,充作军饷。
曾国藩在长沙府城南地块,寻了处平坦的空地,整理后作为校场。
曾国藩同罗泽南等,为湘勇14营的七千人,制定了严格的营规:
每天五更三点放炮,闻炮即起,夜晚每营派十人巡逻;
黎明演早操,营官、哨官必须亲自到场;
午刻点名一次;
日斜时演晚操,二更前点名一次。
每月逢三、六、九日午前,曾国藩或者罗泽南亲到校场监督操练,并训话。
自此,从早到晚,长沙城南的一处地方,每天都是尘土飞扬,杀声不绝!长沙城南河城郊周围几里的百姓都很是奇怪,这是什么兵马,操练如此认真、勤勉?如果早有这样的兵马,想必,长毛贼是难以攻占长沙城了。
而后,长沙团练差不多了,曾国藩将长沙一带的事情交给罗泽南负责。他自己带着刚刚赶到的杨载福、邹寿璋、褚汝航、夏銮等人,连同从湘乡招募的2营一千人,赶到了岳州。
褚汝航在广西曾经担任过水营的同知,对组办水师很有经验,而杨载福曾经在行伍之中时也见过炮船如何作战,于是,曾国藩和杨载福、褚汝航三人一起商讨水师的筹建,在岳州城南的南湖水湾里,寻找一处地方建造了一造船厂,又在岳州附近以及长沙、武昌、益阳等地广招各处木匠,砍伐古树,收集木材,开始造船。
曾国藩到了岳州城后,只是四处协调粮饷和人员事宜,具体事情,全部交给杨载福、邹寿璋、褚汝航、夏銮四人。他早已经将自己的耳朵堵塞起来,但即便如此,还是不敢见水,见到水,他甚至会自己想起那个水声,然后便开始发病。于是,他彻底连洞庭湖边都不去了,而只是待在岳州城内。
而带来的一千湘乡勇壮,杨载福和褚汝航将其组建为水师的二营,两人分别自领一营,开始征用洞庭湖上的渔船,进行水战操练。
但曾国藩的目标是,第一目标便是建立起一支上万人的水师,后面等筹措到兵饷和船款,还要继续扩大到数万人的水师。
那边只能进行招募人手了。
岳州、益阳、荆州、武昌一带历来多船民。这些船民,大部分是打鱼为生,但还有一小半是靠水上运货为生。
自从太平军去年在湘江、洞庭湖和长江一带进兵之后,许多人都已经参加太平军而去,剩下的,也是老弱病残,或者根本不想当兵之人。
无奈,杨载福和褚汝航在请示曾国藩后,决定在岳州厚饷招兵。
岳州招募水勇,一个最简单的橹工,饷银便提高到可以养活一家四口,在这种巨饷之下,岳州、益阳、荆州等地的船民接踵而来,而且,好多还带来了大小不等的木船,稍加改造,便是战船。
短短七天,前来投军的便有五千余人,大大超过十个营的编制。不过,曾国藩让杨载福等人,还是在其中进行仔细挑选,宁缺毋滥,最后挑选了三千人,这样水师便共有四千人,8个营。
曾国藩任命杨载福为第一二营哨官,褚汝航为第三四营哨官,邹寿璋为第五六营哨官,夏銮为第七八营哨官,同时开始训练。
自此,杨载福和褚汝航等人,领着四千水勇勤加操练,每天江面,旌旗耀眼,战船如梭。曾国藩有次拼着发病的危险,堵死双耳,到洞庭湖边,亲眼看了眼湖面,见旌旗耀眼,战船如梭,水师人马威武雄壮,曾国藩心情十分欢悦,不料一时不小心,竟然将耳中堵塞声音的潮湿棉团掉了出来,顿时,曾国藩倒地口吐白沫,让不知内情的杨载福和褚汝航等人慌乱成一团。
不过,曾国藩的水师总算是初步搭建起来了。
第220章 惠州府战事
冯云山原本还想好好巩固下自己的地盘,等民政治理好点,基础打牢点,再扩展自己的势力,可太平军比历史上一月千里还要快的神速进军,彻底让冯云山的计划变成泡影。他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现实,迅速调整。
此时,刚刚改制过来的讨虏军,主要的精锐,都没时间进行集中训练。不过,这倒正好印证了冯云山的那句话:做好的练兵之法,便是上战场实打实地厮杀,活下来的,便是精兵。
这话虽然有些残酷,但确实很有效果。原本在道州、桂阳郴州一带参加太平圣军的民壮和天地会众,经过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事,如今已经都成长为一股带着浓烈杀气的悍兵。
农历二月初十,经过二天不到的仓促准备,乙一师的一万将士,在师长何禄的率领下,从广州城正东门出发,至码头乘船沿北江逆流而上,赶赴韶州府,与那里的数百作为向导的韶州本地讨虏军会合,稍稍休息,便取道南雄直隶州,径直开赴江西的赣州府城。
而由罗大纲率领甲五师、梁培友率领乙五师组成的水师战船船队,运上林凤祥的甲一师和陈玉成的甲三师,已经绕过香港海域,来到了大鹏湾海域。
香港岛上的文翰总督,虽然知道这是叛军的水师,在进行对满清的战事,但从自己眼皮子底下过去,浩浩荡荡地船队,虽然大部分的船还是小型木帆船,但数量之多,还是让人心惊不已。
大鹏半岛上驻扎了一支广东水师的大鹏协,领兵的参将李知德乃是李见微的父亲,早就派人表达了降意。讨虏军水师刚到大鹏湾,李知德便派了2条挂上白旗的小船前来迎接。
罗大纲也不害怕有什么埋伏,在己方绝对的压倒性实力面前,就算有什么阴谋诡计也奈何不了自己。开玩笑,不算林凤祥和陈玉成他们那些陆兵,光自己和梁培友两人带领的水师便有二万多人,加上运送陆师的船只,合起来大小战船近八百多条,更别说那几艘体型庞大,完全能碾压满清水师的西洋军舰了。
李知德是个四十多岁的武将,行伍出身。他身材高大魁梧,跟他那有点像读书人的儿子李见微,完全两个不同的类型。
李知德果然是真心实意地投降,当然,他的属下也不想妄自送死,都赞成投降讨虏军。不过,对于大鹏协里的几十名满清旗人官兵,因为都是他的属下,相处多年,总归有些情义在,李知德却是也没有将事做绝,而是提前礼送他们从陆路扮作百姓逃走。
罗大纲得知,不但没有怪李知德,反而认为李知德是个性情中人,加上年纪差不多,又都是水师将领,一时间,两人很快就熟络起来,宛如兄弟。
李知德感念罗大纲的恩义,加上自己妻儿都在广州城内,便自告奋勇,挑选了五百心腹,率领十余艘主力战船,当即带领水师,继续沿着海岸,朝东进军。
其余的一千五百兵勇,调回广州,接受圣王的统一安排。而大鹏协大营和水寨炮台等,一概由宝安县的驻军临时接管。同时,为了随时能接管攻克下的新地盘,罗大纲调用大鹏协的战船充当运输船,赶赴宝安县境,准备接上等候在那里的乙三旅4500名将士,跟随主战船队后面,一路接管。
李知德告诉军衔最高的主将罗大纲,前面不远,便是惠州府紧靠海边的海丰和陆丰两县,县城都是出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大型战船可以直接接近县城。这两座县的基本没什么城防,就是数百地方城汛兵,只要船队一道,估计立马便弃城而逃。
为了节约时间,同时也尽量让那些城汛兵少逃走些,免得为祸乡里。罗大纲决定与梁培友两军分开,同时扑向海丰和陆丰两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上将县城围困,逼迫县城投降。
没想到,这海丰的县令非常硬气,组织城内的清兵和百姓用抬枪、土炮进行反击。
这可惹恼了讨虏军,罗大纲命令甲五师的五艘军舰和数十余艘红单战船,直接团团围住县城,用火炮覆盖后轮番倾泻炮弹,一炷香之后,海丰县城被炸塌的城楼上,挂起了几面白布充当白旗。见城内的清军投降,罗大纲让军舰停止开会,派人上去打听一看,原来是城内的民壮和天地会众,直接将几名衙役和县令一道抓了起来,打开城门,请罗大纲他们进城歇息。
罗大纲将城内的绿营兵派人押送广州,便请乙三旅的将士,分出一些,先进入海丰县城安民。他率领的甲五师,甚至没下船,便调转船头,继续往东沿海岸进军。
而后,两军水师合兵一处,排成一个月弧行阵型,浩浩荡荡杀向广东水师碣石镇总兵署所在的碣石水师大营。
碣石水师按编制本应该有三千余人,就算清军吃空饷严重,总归应该有上千人在,但此时的水师哪里还有多少人?甲五师用火炮射程最远的五级战船和木帆炮船射了两轮炮弹,正中水师大营,但空荡荡地亦无人模样,码头处战船也不见踪影。
罗大纲等人派出几艘小艇上前一查看,发现整座大营已空无一人。继续扩大搜查范围,终于,在一处山洞里发现了百余人,却是水师里的老弱病残者。
原来是逃到此处的水师提督吴元猷,知道了叛军水师来势汹汹,便提前下令碣石镇的水师,全部跟随他一道撤往南澳镇水师大营。
罗大纲一听便明白了。
根据讨虏军总参谋部的情报分析,南澳镇水师属于粤闽两省兼管。其下没有下辖营,全部为本标,一共一协五营,一共三千五百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部分三营隶闽,右部分二营隶粤。
显然,这广东水师提督吴元猷是收缩兵力,集聚起来。另外,也将兵祸引向福建水师,让他们也不得不前来帮忙。
看来,在南澳那里,将会有场恶战!
轻松占了海防重地碣石,剩下旁边的碣石湾里面的陆丰城便犹如剥开的鸡蛋,随便讨虏军怎么吃了。
也许觉得没什么劲头,对于陆丰这座小城,罗大纲没什么兴趣,直接让梁培友的乙五师上前占领。
乙五师虽然没有西洋军舰,但师内的红单战船都是很多,而且以大船居多,每艘战船上的火炮虽然不多,但加起来就是数量惊人。
也是陆丰城外的螺河河道太窄,红单战船也就排成一排,挤得密密麻麻地也才勉强挤了近百艘,再挤也就摆不下了,而且还担心被火攻。
不过,等红单战船火炮同时开炮后,一直羡慕罗大纲那边有西洋军舰的梁培友,此时才发现,其实红单战船也挺不错的,只要战法得当,火力集中起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陆丰县城只有零星几座土炮防守,而且是在那不动,让梁培友的红单船有条不紊地布置好炮击阵型,要真是海战,断不可能会如此顺利了。
本来准备观望一下的陆丰县令,此时慌慌张张地让人打开城门,并跪在城门外大呼愿降,只求不要伤害百姓,也不知道是真心爱民还是怕死演戏爱民,不过梁培友是个粗人,也不管他是什么目的,让人将他和其他城内清兵一道押送至广州城。
剩下的驻守县城安民和扫荡周边乡镇的后续事情,便交给了随后赶到的乙三旅将士。
而坐在船舱里的甲一师和甲三师将士,在师长的命令下,甚至都没下船,便直接当了回过客看官。
讨虏军征东的大军,便连夜出发,开往驻扎着南澳水师的南澳岛。
这回,战略安排不是罗大纲定的,而是总参谋部的二名参谋,再会同甲五师、乙五师两部参谋人员以及随同的几名投降过来的洋人一起讨论后,制订出来的。
总参谋部的人,在那几名英国海军军官的建议下,将整个水师中,大型火炮超过10门的战船,全部编上名称,跟人一样,有了称号。说是这样便于指挥。
缴获的那艘五级战船,则被当成了甲五军的旗舰,因为是虎门炮台缴获的,便取名为“虎门号”;而二艘木帆炮船,因为有艘是陈开义军缴获的,另一艘是陈玉成缴获的,恰好缴获时候被击中了四个洞口,因此,一艘叫“陈开号”,另一艘叫“四眼号”;另外的一艘快速战船由于速度真的很快,被沙角炮台损伤,便叫“飞沙号”,蒸汽武装商船,已暂时完全当初战船使用,由于是蒸汽机,参谋部的人给它取名叫“铁牛号”。
新的计划,是在原有的计划上进行了适当的改动,便是直接将甲一师、甲三师等陆师,放在惠来县登陆,攻占惠来,而后继续攻占普宁、揭阳,最终围攻潮州府城。
而水师,则不惊动沿岸的潮阳,澄海两县,而是直接围攻南澳水师。兵分两路,一路由乙五师担任,在南澳岛西面主动进攻,另一路,由罗大纲率领的甲五师主力,绕到南澳岛东面,截住清军水师逃往福建一带。
布置完成,罗大纲命令五艘缴获的英国军舰领头,率先朝南澳岛的水师进击。
第221章 南澳海战打响
早晨的薄雾,让南澳岛出来巡逻的清军水师二艘哨船有点不知所措。
最近风传,西边的粤贼会来进攻南澳,因此,南澳镇总兵大人亲自下令,派出哨船每天侦查,但半个多月过去,一直并未出现。
“今日雾这么大,应该不会有贼兵出现了。”哨船上的清兵这样想着,便随便在外转上一圈,便欲返回。
突然,趴在船上的一杆桅杆尖处,一名眺望的哨兵指着西边一排黑点,大声喊道:“大人,看,那是什么?”
“他娘的,还真是贼兵的水师打过来了!”一名外委把总跟着爬上去一看,惊得差点摔了下来,叫骂一声,连忙吩咐舵手转向返航,回去报信。
梁培友率领的乙五师,一共只有二百多艘战船。
其中有八十艘是大型红单船改造的战船,有两层甲板装设了大大小小的火炮,每船载有火炮近十五六门,配有水师将士六十余人;另外有五十艘中号的红单战船,每船载有火炮近十门,配有水手四十余人;而剩下的近百艘小号红单战船,则作为追击、侦查和贴身兵刃战之用,只配了一两门火炮甚至未配火炮,水手也只有三十余人。
原本,这些大小红单战船还能配置更多的火炮,但讨虏军中的火炮太少,便将小型红单船上的火炮都拆下,配置到大红单战船上了。
此刻,梁培友拿着从英国人那边缴获的单筒千里眼内,已经看见了回头往后报信的清军巡逻哨船。
“知道我们来进攻又怎样?”梁培友冷笑一声,下达命令:“全军出击,摆开倒八字阵型,缓缓向南澳岛出击。”
跟着哨船又往东走了一个多时辰,此时海面的雾气慢慢散去,顿时视野清晰起来。
不久,前方出现了一大群战船。只见3支舰队从南澳岛的西面冲出,三路合围过来,要将前来进攻的乙五师消灭。
“来得好,命令全军往南撤,将清妖水师引至南边,离南澳岛远一些。”梁培友根据参谋部制订的策略,下令道。
而三支清军舰队中间的一支,最前面的一艘大型米艇上,两省水师南澳镇总兵韩嘉谟正伫立船头,手中也是一支从洋人那买来的单筒千里眼,他看过后,朝身旁的几人道:“看来粤贼的主力舰队便在这里了,不过,为何不见吴军门说的那几艘西洋军舰?”
“估计是躲在某处,待我们交战上了,再突然杀出吧。”旁边一人回道。
韩嘉谟点点头,说道:“应该便是如此了!不过,眼下雾气散开,并未发现他们的踪影。不如趁这机会,将眼前这支粤贼击破,只要速战速决,没什么好担心的!”
“大人快看,粤贼朝南逃了。”
“立即给吴军门和洪军门打旗,邀他们两支舰队一同进攻。命令船队加快速度,攻击粤贼。”韩嘉谟急忙喝道。
传令的清军将领知道,总兵大人说的吴军门便是率兵逃至南澳的广东水师提督吴元猷,而洪军门则是前任广东水师提督洪名香,他早已致仕,但因老家就是南澳岛上,听闻有贼寇最近会来侵犯,便招募了一批船民前来抵抗贼兵。
顿时,清军水师张满帆,借着东北风,朝乙五师的船队逼近。
“准备!稳住船身,瞄准敌船,开火!”见已经靠近了粤贼的船队,韩嘉谟命令道。
“轰!”数十发炮弹射向讨虏军的红单战船。
只见海面上,猛地溅起一道道巨大的水柱。虽然大部分的炮弹都落空,掉入海水里,但还是有几发击中撤退在最后的二艘红单战船。
顿时,那二艘红单战船一阵剧烈地摇晃,幸好,船体虽然被砸了几个破洞,但未伤及根本,并未进水。
乙五师并未还击,置之不理只顾继续往南撤走。
见第一轮攻击未取得好效果,南澳总兵韩嘉谟摸摸嘴角的胡须,下令继续追击。
就这样追击了半个时辰,乙五师遭受了三次炮火的袭击,有一艘大型红单船和二艘中型红单船受损。
而另外两支清军的船队,也合围而来。由于是顺风,很快便要追上讨虏军水师,将梁培友的船队拦腰截断。
正在这时,从南澳岛东面,一群战船出现在天际,为首者,正是韩嘉谟寻找的巨大西洋军舰模样,只是颜色全都不同了。
而这个时候,原本向南逃走的梁培友船队,忽然一个大角度的转弯,用侧面对着还在惯性冲过来的清军水师。
见两军船队越来越近,早已进入火炮范围内,梁培友猛然喝道:“各船的火炮手,给我开火,狠狠打他娘的!”
为了将清军水师引得远离南澳岛,梁培友带着明明势力能与清军水师一拼的舰队往南撤,早就憋得一肚子火,现在见到罗大纲的舰队出现,终于可以放手还击了,不由兴奋起来,大声吼道。
乙五师的四十余艘大号红单船迅速排在最前面,用侧面或斜侧面对准西北方的清军船队,便是一轮炮弹射出,虽然大部分是实心弹,但也威势惊人,约三百余发炮弹砸向清军的大小米艇和艍船,还有些一样的红单船。
韩嘉谟脸色大变,暗道不好!他见贼匪的水师,发出的炮弹竟然如此惊人,加上粤贼埋伏的另一支船队赶来,若是也有这样的威势,己方火力肯定拼不过。眼下,他已明白,粤贼不过是想将他引出南澳炮台防护范围外。
于是,他下令返回南澳岛,想利用炮台与叛军周旋。
但,跟随在后的前提督洪名香,却由于视野关系,还未发现罗大纲等人的船队,仍旧率着百余只战船拦截了过来。二话不说,便下令开炮进攻。
战斗彻底打响。
而水师提督吴元猷,被讨虏军从虎门提督署,一直被追得到处逃,从阳江协,逃到碣石镇,最后逃到这南澳镇,早就一肚子火,并且,这已经是广东境的最后地盘,再逃,只怕他便要被朝廷直接问罪坐狱了。
于是,他命令手下战船,蜂拥而上,想抓紧机会围歼了眼前的粤贼。
但接下来,他的眼睛睁得老大,简直不敢置信。
只见原本一直逃的叛军水师,清一色红单战船很快排成二列队圆弧行,最近一列近百艘战船,数百炮齐发,惊天动地的炮击声,让人胆战心惊。而如陨石般落下的炮弹,砸在水面,激起无数浪花,但还有很多砸中船只,四五艘小型红单船和中小米艇就此掀翻,还有几艘大型红单船被击中,海水倒灌而进。
吴元猷脸色一变,他想不通,短短半月功夫,粤贼的炮击水平就能提高这么多,这么精准?
要知道,在这海上,即便是没有什么风浪,船只也是摇晃个不停,而火炮架在船上,肯定随之晃动,这对于想要瞄准炮击目标来说,非常困难。而且,炮击的对象还是船只,也是会移动,这就更加的难以击中。
他不知道的是,对面的梁培友也是一阵惊讶和狂喜。
梁培友也没想到,同样是将火炮发射出去,竟然会差别这么大。开炮的还是那些弟兄们,不同的是,开炮的时候,每只战船上,都有两面负责测量计算的兄弟,在开炮前,测算炮击目标的距离和火炮方向,然后根据洋人教官教的方法,找出火炮的仰角角度。于是,一切都不同了起来!
最近一个月来,每只大号的红单战船上,都有商行的通事翻译,带着一两名洋人来到船上教授炮手们如何开炮,射得更准。
教授了如何测量两船之间的距离,然后,又验证了火炮的威力和放火药的关系,并且,将火炮炮架进行了适当的改造。
原来的炮架,便是直接放在木架上,甚至放在船板上。洋人教官见到后,便叫来木匠,只做了一批斜的炮架,并且,火炮上绑上粗绳,一端固定,一端可以自由活动,这样一来,便减少了火炮的后座力。并且,放火炮的炮架上,还画好了刻度,标注着记号,分别对应多少距离。
每条战船上配置专门的测量员,开炮前测量好目标距离,然后换算成统一的用药量和合适的火炮仰角,也就是将火炮调准炮架上的刻度,这样一来,虽然开炮的兄弟们仍然不明白什么原因,但结果就是,不但火炮射程有了少量提升,准度更是大大加强。
于是,便有了眼前的这一切。梁培友总算是明白了,为何那几名偷袭的英国俘虏军官,当初看到他的兄弟们开炮,一脸鄙视的模样了。
不得不承认,洋人的办法还真管用。
又是一轮齐射,六七百发炮弹,均落在满清水师的船队附近,又是近十艘船只中弹,有几艘已经进水开始要沉入水中。
反观满清水师发射的三轮火炮,却不是落在乙五师舰队前面十余米,就是落在船只后面二十多米,只有少量运气好的,正中船只。
发射完这轮火炮,双方已经极为接近了。
第222章 击溃南澳水师
清军的前水师提督洪名香率领舰队率先靠了上来。
只见洪名香率领他的座船,用火箭火罐点燃向讨虏军战船投射。一时间,二艘红单船被火罐击中,顿时船身开始燃起大火,一艘船上的讨虏军连忙取水浇灭了火,但另一艘却运气不好,被点燃了存放火药的药舱,只听轰轰几声巨响,整个船只被炸得四分五裂,不消说,船上的讨虏军将士都尸骨不存。
梁培友双目欲裂,命令手下一边开炮集中轰击洪名香的座船,一边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