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回到灵山半个来月,她不但将原来失散的兄弟重新召回一大半,还招揽聚集其他一些被官府欺压的民壮,凑起来又有近二千五百人。
这回,她也不再是几年前的天地会头领苏三娘了,而是太平圣军的水一副将军,经历过金田起义后的一系列的与清军厮杀作战,她已不再是只会横冲直撞的会党头目了。而现在,灵山县,甚至整个廉州府,附近都没有大规模的清军。苏三娘早打探到,灵山城只有二百余汛兵,就算加上城外的几处团练也就七八百余人,所以,几年前被官兵欺负的苏三娘,终于有机会出口恶气。
聚集兄弟们以后,苏三娘便发动手下兄弟拉人入伙,又到处散步太平军即将派大军攻打广西的惊人消息,导致城内清兵团练人心涣散,甚至有些胆小的乡勇因而逃离团练,跑回乡里躲藏起来。她又提前派了三百多名兄弟分批入了灵山城。没想到,城内一干官绅因为组建的团练缺人,到处拉人入团,有百余名兄弟因此竟然还成了灵山城团勇,把苏三娘乐得不行。
“什么?你们县太爷居然要给我一万两银子?买我苏三娘不进攻灵山城?”苏三娘被甘槐派来的幕僚吓了一跳。还有这样的好事?这县令傻了吧,老娘先答应下来,戏耍他一把。
于是,苏三娘大喜,假意答应下来,同时提出要领兄弟们去横州讨生活,要从灵山城旁经过,希望能买点粮食,让县太爷直接将赎银的一半换成粮食放在城外,她带人去取。等幕僚回去传话,苏三娘便召集二千余兄弟,浩浩荡荡杀向灵山城。
县令甘槐一听幕僚传回的信息,既恼怒又惧怕,无奈,只得调集官仓内粮食,又在城内几个粮店购买一些,凑足一万石粮食,放在城外一里之地。本来甘槐还想放得离城更远,可一万石粮食,将城内的民壮和乡勇都累个半死,最后还将汛兵和衙役都叫上阵,才赶在贼匪到来前将粮食搬出城。
苏三娘带人赶到灵山城外,见到几十名乡勇守护着堆放的粮食,乐了。手一挥,率众兄弟一拥而上,将乡勇和粮食全部扣押,大怒,认为给的粮食都是陈粮,喝问幕僚让他回去转告甘槐,竟敢戏弄兄弟们,要拿二万两白银来补偿,不然就马上攻城。
甘槐一听,便知道这女匪首根本就是在戏弄他,又气又怕。将出主意的王乡绅训斥了一顿,连忙召集城中汛兵和勇练紧守城墙。这时城外贼匪已经开始逼近城墙,做出攻城架势。
刚准备将城中百姓全部组织起来,上城头防守贼匪,却有兵勇急匆匆来报,城中有数百乡勇将两处城门打开,放城外贼匪进城了!
甘槐大惊,知道城内有贼匪的内应,城外数千贼兵已经进城,这灵山城是绝对不能守住了,忙草草收拾家当,率汛兵和勇练另寻城门夺路而逃。
苏三娘率众兄弟顺利占领灵山城,又以灵山为中心,四处攻打乡间官绅土豪,抄获家产,分给贫苦乡民,一时间苏三娘在灵山一带名声大噪,乡民参加太平圣军也越来越多。
却说逃出灵山的甘槐率数百清军兵勇,赶了一天路,又困又饿,见到一处村寨,便准备进去歇息,忽然一大群头系红巾的民壮从村寨杀出,将他们包围。
甘槐指挥兵勇激烈抵抗,想冲出包围,无奈人困马乏,双方一交上手,清军兵勇便被围杀大半,剩下兵勇连忙跪地求饶。甘槐率几名亲信拼死想杀出,没想都被杀红眼的红巾民壮当场砍死。
这群红巾民壮,正是从南宁城外吴圩撤走的朱洪英率领的公义堂会众。
第109章 天地会之争(三)
稀里糊涂地撞上一队逃窜的官兵,朱洪英也是郁闷!原本想攻打灵山县城,却被人捷足先登!还是苏三娘那女婆娘,说不定是太平军派去的,还是不要惹。
是去攻距离最近的横州,还是攻打远一些的钦州?朱洪英不禁犹豫起来。横州离南宁很近,他早知道那里有很多天地会众,虽然官府清兵多点,但只要打下来,不但城内缴获多,而且可以一呼百应,加入的兄弟也会多不少。而钦州,虽然清兵少,但偏远荒凉之地,人烟稀少,就算容易打下来,也没什么油水,最关键的是,不能扩大队伍,对于有野心的他是不可取的。于是,他决定率公义堂会众进攻横州。
急急忙,押着求饶的灵山清兵团勇,二千公义堂弟兄过了郁江,来到横州城外的东郭村。朱洪英正想找乡民问下横州城的情况,却发现城内忽然城门打开,数千人马蜂拥而出,出得城来却分为两队。
一队每人头系白布,全为壮族乡民模样,为首之人却是一名高大魁梧壮汉。另一队每人头系黄巾,为首之人乃是一结实汉子。
朱洪英一问才知,头系白布乃是去年永淳县十三屯农民起义的义军,领头的高大魁梧壮汉正是他们的“头首”李文彩。而另一队头系黄巾的队伍却是贵县天地会众,为首的结实汉子自称黄鼎凤。
正是冯云山派到贵县进行聚集反清势力、招纳会党的黄鼎凤。
原来,二个月前,吴如孝、黄鼎凤按照圣王冯云山的命令,从道州赶到广西,准备组建反清势力,为太平圣军攻克广西做好准备。本来他和吴如孝一起到贵县,但吴如孝急着要去信宜罗州一带联络寻找凌十八义军,两人便分开。吴如孝走前,按冯云山命令,将随行的百余名兄弟大部分都留给了黄鼎凤。
不仅仅是百余名圣兵兄弟帮助,曾观澜后又陆续派来四百名圣兵,来到贵县,还带了专门拨付的一大笔银两。这下有了人,又有钱,黄鼎凤便比原本历史上发展的天地会众更快,势头更猛了。
他在自己老家贵县覃塘圩,以开设“壮丁馆”为名,发展天地会众。组织会员,号召附近乡民参加反清斗争。由于贵县一带,原本天地会组织便活跃已久,因此附近乡民都很积极入会。黄鼎凤自然成为首领,会众称他黄三哥。
黄鼎凤不但将天地会的宗旨,“反清诛官、劫富济贫”打了出来,还将在道州看到的打土豪恶霸,分田地的经验推广开来。一时间,在贵县乡下很有号召力。短短一个月不到,覃塘方圆几十里七十多个村子的乡民,都踊跃加入了黄鼎凤的队伍。
随着黄鼎凤的声望变高,贵县原本各地零星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前来投奔。附近近百里的几个大小天地会反清势力,谭特养、周十二、刘亚琏、李亚花等人,在一个月内先后率手下弟兄归附黄鼎凤。
接着,黄鼎凤将痛恨多年的杀父仇人黄德三抓住,当众在覃塘圩进行开膛破肚,报了血仇。
十来天前,黄鼎凤手下会众便增加到一万一千多人,虽分散在贵县四处,但人数众多,活动频繁,不免被官府探知。知县施兆以为跟往年一样,有数百会众结社,不以为意,请驻防贵县城的浔州协右营把总领兵一百余人,再亲领县城几处团练共五百余名乡勇,前往覃塘圩围剿黄鼎凤。
这时,恰好黄鼎凤听闻太平圣军已经攻克桂林和柳州,正一路朝南宁府攻来。他便立刻想到,必定是圣王准备攻略广西了,是时候响应圣军进行反清起义了!
黄鼎凤召集各路归顺他的天地会众齐聚贵县城,约定时间,一举攻克贵县。然后,他又派人让在贵县县城潜伏的内应依照约定的时候,提前在城内埋伏,准备夺取城门。一切准备妥当后,便亲率覃塘圩的三千会众兄弟前往县城。
不料半路正好与知县施兆率领的剿贼队伍迎面碰上,二话不说,三千人蜂拥而上,一个冲锋便将清军全部冲散。浔州协右营的汛兵毫无战力,空有鸟枪还没来得及放出一枪,便被汹涌而至的义军乱刀砍死。反倒是知县施兆和城内的几名团总带领的几百团练还聚在一起,顽抗了一阵,无奈人数太少,被三千义军几次冲锋,便只剩下二百余人,死伤过半。
知县施兆和几名当团总的官绅还想拼死搏杀,但剩余的团练乡勇早失了勇气,直接投降。
于是,贵县城内的官府兵力大部分被半路消灭,黄鼎凤轻而易举地占了贵县城。
占领了贵县的黄鼎凤,还来不及休整编练队伍,便收到永淳和横州一带活动的一个反清势力的邀请,正是去年轰动附近百余里的永淳县十三屯乡民起义军。
他们的头领李文彩得知贵县有股人数众多的天地会组织,是黄鼎凤统领,便来邀请一道攻取永淳和横州。
当下两人一拍即合。黄鼎凤一边派人往柳州方向联络太平圣军,告知攻取了贵县,又准备攻占横州的事情。然后,派五千兄弟留守贵县,自己亲率以四百圣军为骨干的六千天地会兄弟,一鼓作气,攻破了永淳县城。然后又和李文彩的十三屯乡民义军里应外合,一道攻占了七十里外的横州州城。
至此,整个南宁府东部二百余里境内,满清官府全被义军消灭。
……
却说朱洪英率领二千公义堂弟兄,见想攻打的横州又被人捷足先登,还是两队人马,人数更是胜过自己,不由气恼万分。不过,他一询问,得知两队人马为首之人都是本地人士,又都是壮民,便心生一计。
朱洪英异常热情地上前招呼两人,又说大家都是天地会弟兄,要不合兵一处,一起攻占东面不远的兴业县和郁林州州城。黄鼎凤与李文彩两人均十分赞成。
当下,三人便决定在横州休整三天,便出兵郁林州。
接连一两天,朱洪英待二人更是亲近,宛如三人是失散多年的兄弟。朱洪英打的主意很简单,就是想办法获得两人的信任,不管是让对方心甘情愿的认自己做大哥也好,或者是找个机会干掉两人也罢,总之,这回他是铁了心的要扩大自己的实力了。
太平圣军的人不敢惹,你们两个本地壮人,还不敢招惹吗?他甚至觉得冥冥之中,上天也在帮他。哪怕是当初攻下灵山县,也不可能招到如此多的手下。这白白送上门来的兵力,不取,那自己永远别想再成大事。
朱洪英心中暗暗盘算着。
第110章 天地会之争(四)
不过,虽然三人关系变得亲密,但黄鼎凤和李文彩两人始终未主动提出认朱洪英为首领。而且,黄鼎凤的手下众人,还有李文彩等人,隐隐约约地劝朱洪英加入他们。
接下来几次,朱洪英玩笑似的提起,不如三人结拜为兄弟,他年龄最大,便是大哥。没想到,二人竟不接话。至此,朱洪英终于下定狠心,决定寻找机会,除掉二人,直接接管他们的手下。
第三天晚上,临出兵前,他终于等到机会。黄李二人都为壮人,保持着壮乡人民的淳朴,非常豪爽。朱洪英邀请二人一道喝酒,二人也不思索,便答应下来。
当晚,三人喝到正酣时,他借口有机密军情要商议,将三人的手下全部赶了出去。
此时的李文彩因为酒量小,已是不大省人事,而黄鼎凤因年纪轻,虽也喝得很多,但仍保持一份清醒。
当黄鼎凤出去上茅房解手时,朱洪英趁机拔出贴身匕首,一刀扎中李文彩心窝,同时捂住李文彩嘴巴避免喊叫惊动外面。可怜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反清起义军首领,就这样惨死在朱洪英的刀下。要是冯云山知道,肯定会暗自责怪自己这只蝴蝶翅膀,煽动了黄鼎凤这股微风,将原本还要埋头发展两年的李文彩和朱洪英都闹了出来,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黄鼎凤虽然喝了不少酒,但从小鼻子就特灵,他还未进门,便闻到一股血腥味,再加上夜风一吹,酒意一下便醒了。他悄悄地将门外朱洪英的一名公义堂手下唤来,让他进去看看。这么弟兄才一推门,便被等候在门旁的朱洪英一刀刺中心窝,惨叫一声便成了可怜的替死鬼。
朱洪英一见杀错了人,再推门一看,外面才是他的目标黄鼎凤,忙持刀上前追杀,但为时已晚,太平圣军的几名兄弟作为黄鼎凤的卫兵,一直在门外守候,见此情景,拔刀便冲了过来黄鼎凤本身武艺亦是不弱。朱洪英忙叫手下保护住自己,一转眼,黄鼎凤已不见人影,又见李文彩的手下也持刀杀了过来,知道事不可为,只能赶紧唤起公义堂的弟兄,准备逃走。
不料,黄鼎凤已经唤人将他们团团围住,又将刚才朱洪英谋害李文彩和自己的事情,告诉公义堂众人和李文彩的手下。同时,黄鼎凤又透露自己乃是太平圣王派来的圣军将士,同时告诉大家,太平圣军已经攻打广西,占领了桂林、柳州等地,自己准备带领弟兄们一起投奔太平圣军,希望他们也一道跟随圣王杀清妖。
李文彩的手下失了头领,自然愿意跟随黄鼎凤。而大部分的公义堂兄弟见自己的堂主如此卑鄙,暗算兄弟,再加上被黄鼎凤手下团团围住,纷纷表示不愿再跟随朱洪英。他们见识过太平圣军的厉害,见如今又有机会加入太平圣军,连忙表示愿意跟随黄三首领一道加入圣军。
朱洪英没想到这黄鼎凤居然还是太平圣军的人。绕来绕去的,从南宁城外开始,到灵山,再到这横州,他碰到的竟然都是和太平圣军有瓜葛的人。想不到,这太平圣兵居然已经不知不觉中,势力渗透得如此厉害,几乎已经将整个广西纳入囊中。
不过,此时的朱洪英来不及想别的。他趁着黄鼎凤在招纳李文彩手下和公义堂兄弟的机会,带着公义堂中愿意跟随他的二百余名死忠分子,纷纷跳入郁江游至对岸,甩掉背后追兵,往西南方向逃去。
……
五六天后,在南宁府新宁州的陇罗圩,一支近千人的反清义军来到此地,驻扎下来。
领导这支反清义军的便是历史上小有名气的吴凌云,他因身高腰长,人称“长腰四”。以酿酒为掩护,秘密联络各路反清志士,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历史上,吴凌云在太平府反清宣布称王,自号“延陵王”,建立地方政权“延陵国”,不过最终兵败身亡。
眼下,吴凌云率领这支义军,还在四处流窜游荡着。吴凌云本在新宁州州城不远,听闻陇罗圩是东南边一处最大的圩集,附近有几个大的乡绅土豪,且地处偏远,离新宁州城足有八十余里,离临近的左州州城也有六十余里,便想来劫富济贫。
这时,一支浑身衣衫褴褛,行色匆匆地百余人的队伍,冲进了陇罗圩。正是从横州逃窜出来的朱洪英和紧随他的公义堂弟兄。跳入郁江,淹死不少弟兄,又一路逃窜,失散一些,最后跑到这西南二三百里外的偏远之地,只剩下百余人,朱洪英不由大悔,早知道就不要去打那黄李二人的主意,好歹自己也有上千的手下,到哪里不能打下一个新地盘。
朱洪英没想到这么个偏僻之地,居然还有反清义军,还有上千人数,又是嫉妒又是愤恨。经过最近的几次打击,原本沉稳的他,如今变得浮躁狠厉起来。不过,看到如此偏僻地方都有义军,如此多的反清势力,决心造反的心却更坚定了。
朱洪英直接光棍地找到吴凌云,表示率兄弟们要加入他的义军,以他为尊。这回,朱洪英决定不再贸然行动,而是慢慢地找准机会,当然,最好是让吴凌云在和清军作战中战死,他再出面为之报仇,趁机收纳一干手下,这样再理想不过了。
吴凌云还不知道这朱洪英打着他的鬼主意,他见又多一百多名弟兄,自然十分高兴,便命这新入伙的弟兄仍然由朱洪英统领。
朱洪英将南宁府周围的形势跟吴凌云一说,本来想提供消息讨好下,顺便让吴凌云提防一下南宁那边的太平圣军。没想到,吴凌云他们一直在偏僻乡下转悠,不知道外面形势。一听南宁府被太平圣军占领,当即大喜,便欲率义军前去投靠。
朱洪英大急,连忙阻止,告诉吴凌云,这南宁府的太平圣军要求所有加入的兄弟都必须信那所谓的圣教,还看不起天地会和本地乡民,不投也罢。
吴凌云不由犹豫起来。
朱洪英忙又接着劝吴凌云,说太平府清军兵力薄弱,又无援军,正是行大事的好机会。而且太平府跟安南接壤,若是遇到强敌,可以随时撤到安南境内,万无一失。
吴凌云禁不住劝,一听觉得朱洪英所说有理,便决定率义军向太平府进军。
只是,他没想到,这样一个决定,最终这支义军竟会在安南发展壮大起来,只不过不是他率领而已。
第111章 占领梧州
就在李开芳、黄鼎凤他们攻城掠地,节节胜利的时候,冯云山率领一万五千圣兵沿桂江一线,一路攻占永安州、昭平县,沿途清军望风而逃,乡民争相来投,很快圣兵队伍便达到二万人。
而林凤祥这边,他派先锋谭绍光等二千余圣兵留在阳山待命,自己亲率四千圣兵进攻梧州府城,准备抢占西江上游之地利,为攻占广州城做准备。
不料进入梧州城郊,却发现梧州四面皆水,乃是一座被浔江和桂江环绕汇聚成西江的水城,城墙厚实宽大,易守难攻。
梧州城共五处城门,西面连通陆地的城门已经被梧州知府郑瑞麒下令用砖墙封死。另四处城门均面朝江面,离江面只有百余步不到,无法派大军冲锋攻城,只能用船只运兵再登陆。
刚到梧州城外的林凤祥,顾不上让圣兵们休整,便征用四周沿江的数艘大型木帆船,亲率圣兵驾船想靠岸攻城,但船只刚一停靠岸边,便被城楼上的三千斤火炮击中,连梧州城墙都未碰着,便死伤几十名兄弟。林凤祥大惊,连忙率圣兵撤走,退回江对岸,隔江扎营。
他派出探子仔细打听了一番,才得知,梧州城墙上有四门三千斤的火炮守卫着。据说是两广总督徐广缙从广州带来,特地雇几百民壮抬拉,将大炮安装在城楼上,对付从江面来攻梧州城的贼匪。运兵的船只根本无法靠近。
无法靠近,就没办法来攻城了。隔江的话,太平圣军的火炮还没能打那么远的,而且估计还未靠近,便被城楼上的那四门巨炮给轰没了。
正当林凤祥头痛的时候,沿桂江顺江而下的冯云山赶至梧州城外。
冯云山一听梧州城如此难以攻打,这才想起历史上,两广一带的反清波山艇军,几次攻打梧州城皆未成功。原来,一是靠梧州城的天然地理位置,还有一点便是梧州城内火器犀利,四面城楼居然各有一门射程达几里远的三千斤巨炮,波山艇军能正面攻下梧州城才怪呢。
冯云山命令太平圣军假装撤围而去,顺江前往广东地界,实则往东两天便再返回梧州。
同时,冯云山命十余名细作,带了剩下的二十余罐比较浓的盐酸,假扮成送给城中酒楼送酒,塞了几钱银子,便顺利进了城。
到了晚上,细作只花费几两银子的代价,便顺利混上城楼。三名细作在委外把总的陪同下,来看看这处立下大功,屡次击败贼兵的神威大将军巨炮。又是几两银子使出,再加上两坛米酒和早准备好的下酒菜,细作非要让委外把总将守卫炮台的炮兵和几名巡城兵一起,喝酒吃菜。委外把总无奈,看在银子的份上,加上酒虫上头,便将早就嘴馋得不行的炮台守卫叫了下来,一起在藏兵洞中吃喝起来。
另两名细作趁机将混上城楼的五大罐盐酸全部倒入炮管之中,然后装做若如其事,继续和委外千总喝酒打屁,直到半夜方散去。
其他三处城门上的三千斤神威大将军火炮同样尝到喝盐酸的滋味。
第二天,梧州协统领,副将崔大同带人巡查城头,照例检查神威大将军时,突发发现这门巨型火炮的原本手指厚的铸铁炮管,居然有诸多小洞,而且炮管大部分已经薄如纸板,大惊!正欲寻人来问,忽见对面河岸的太平圣军已经驾船开始冲了过来。
原来,冯云山知道梧州城楼的四门巨炮是铁制火炮后,立马响起自己军中还剩余的少量浓盐酸,便马上想到一个主意。于是,可怜的神威大将军炮管,经过一个晚上的与盐酸的反应,变成了犹如渔网般模样。
当天下午下了点小雨,趁雨让城楼的火枪点火困难之际,林凤祥率领万余太平圣兵,驾驶数艘大型木帆船,再次登陆梧州城外的岸边。这次,梧州城楼上的清军眼巴巴地看着太平圣军稳稳当当地停船靠岸,一队队圣兵下船包围了梧州城。
梧州城内清军全部是梧州协副将崔大同统领,梧州协辖左、右2营。其中,左营为城守营,右营为水师。但前阵子,右营水师的战船全被两广一带的波山艇军损毁,因此全被留在城内充当步兵守城。
整个梧州城内也就只有绿营兵八百人不到,再加上团练二千余人,守卫着几里长的四面城墙,每面城墙也就只分得五六百人,一段城墙分下来,也就只有百许人。在潮水般的圣兵攻击面前,失去火炮和火枪优势的清兵便迅速崩溃!
梧州协副将崔大同见梧州城是守不住了,便十分光棍地率手下清兵将梧州知府郑瑞麒扣押起来,然后打开城门投降了。
崔大同可以说是太平圣军自建立以来第一个主动投降的清军高级将领,冯云山自然是要将之捧为典型。值得一提的是,冯云山没想到这名叫郑瑞麒的梧州知府,居然还是大名鼎鼎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儿女亲家,不过,冯云山对于这种死忠满清的糟老头、酸秀才并没什么好感,直接让人押下去,跟其他一并被俘虏的清军关在一起。
至此,梧州城被太平圣军攻克,通往广东的最为重要的水路已经打开。
这时,冯云山收到军报,罗大纲、陈玉成一部,已经率圣兵沿北江南下,攻占了英德和清远城,谭绍光率二千圣军也抵达清远,他们都在等待自己这西路圣军一道,再一道围攻广州城。同时,他们派出细作四处联络会党,打探消息。
冯云山不由着急起来。要尽快赶至广州城,自然是水路出发,顺西江而下最为理想。但目前二万余名圣军,没有足够的船只。无奈,冯云山便让林凤祥等人率圣兵在梧州城四周四处寻找船只。
恰好此时,投降过来的崔大同提供一条消息,两广一带的艇军头领梁培友,率领一支艇军,便在梧州城的西江下游附近。他与梁培友的艇军战斗多年,已经十分清楚对方行踪了。
冯云山大喜,忙命人手持自己亲笔邀请信,邀请梁培友率领艇军加入太平圣国,共聚大事。目的便是借用艇军的船只运输能力,将太平圣军尽快运送到广州城外,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夺下广州城。
第112章 准备出兵广州
攻下梧州后,冯云山命令圣军将士全部休整几天,顺便四处搜集船只。
十月十八日,藏身在西江下游封川县的艇军头领梁培友,率西江一带水面的艇军一起来投,大小船只七百余艘,艇匪三千余人。冯云山大喜,专门出城迎接,摆开二万圣兵的架势,不但让梁培友和手下艇匪感觉圣王的重视,也心悦诚服地见识了圣军的实力。
说起“艇匪”,冯云山知道,他们原本是广东天地会中的一股在水上讨生活的天地会众,多是客家人,特别是几个头领,都是广东肇庆府鹤山县的客家人居多。他们熟悉往来两广的水路,特别是西江水面,有丰富的行船经验。道光末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满清在广东组建了规模不小的正规水师,“艇匪”在广东地界便越来越难讨生活,诸多“艇匪”被驱入广西。
而广西则无正规的水师,只靠地方团练维持水面治安,对于“艇匪”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因为他们的船只“波山艇”船身坚大,舱面平敞,两旁多桨,驾驶轻便,在水深江阔的珠江敌不过清军水师的战船,但在广西内河对付团练的小舟却游刃有余。
今年年初,艇军首领梁亚长、关福、任文炳等率2000余人,沿西江一带攻城掠地,占领州县,劫富济贫,放出狱囚,广招各地的客家人,扩大兵力。到五月份,艇军已有船500余艘,会众1万余人。
没想到,六月份,两广总督徐广缙率高廉道台沈棣辉、副将崔大同统水陆兵勇驻梧州,从广州调运4门三千斤的大炮至梧州城楼,放出风声梧州城内有大量粮食和银两,引诱艇军来攻打。六月中旬,梁亚长等人果然中计,率艇军驾船攻梧州,被清军大炮轰击,损伤惨重。艇军撤退时又被清军追击,梁亚长、关福退至漾江被杀,任文炳逃藤县途中亦被打落水中,尸首难寻。
梁培友这才成为艇军头领,统领艇军躲至贺江中游之中二月有余。直等到因长沙被太平军攻陷,徐广缙被满清朝廷调任湖广总督,率兵离去,这才敢重新回到西江。
听闻太平圣军的圣王派人前来招纳,梁培友本来只想一笑了之。但因多在山间许久,想打听外面的形势,便跟来联络的信使见上一面。这才知道太平圣军不但已经攻占了梧州,连广西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占领,并且马上还要进攻广东地界。
他大吃一惊,原本只听说湘南一带有股太平军在活动,未曾想,几个月不到,便发展如此迅猛,竟然已经占领如此大的地盘,已然有与满清官府分庭抗礼的实力。如果贸然拒绝,万一惹怒对方,不说自己,还会连累兄弟们。梁培友不得不慎重考虑。
再加上他听说罗亚旺,也就是罗大纲,竟然是太平圣军的“二头领”,心中便定了下来。要知道,罗大纲原来和他们波山艇军先前的二头领任文炳,是结拜兄弟。而罗大纲、任文炳原来对梁培友一直关照有加,梁培友刚刚新任艇军大头领,又被清军打击,正不知如何是好,一听连罗大纲都加入了圣军,以他对罗大纲的了解,便知道这个圣军定然不可小看。
于是,梁培友仔细考虑后,便毅然率手下艇军加入太平圣军。
……
农历十月二十日,梧州知府衙门内,冯云山高坐在堂。席下林凤祥、刘胜邦、白晖怀、黄鼎凤、梁培友、许祥光、崔大同等人赫然在座。
原来,黄鼎凤率会众攻占横州后,便遇到前来联络的白晖怀等人,率领会众趁势与率众前来的白晖怀会合。双方合兵一处,势力大增,浔州府原本就有诸多天地会众和拜上帝教的教众,趁机响应,黄鼎凤等人不战而下浔州府城,一路顺江而下,连克平南、藤县两地,前两天到达梧州,与冯云山会合。
李开芳和罗琼树则听从冯云山的命令,一边守卫南宁、百色一带,防备云南和贵州的清兵来袭,一边继续出兵攻占太平府、廉州府和广东的高州府、阳江直隶州等地。
冯云山见其余的广西主要兵力都已到达梧州,便征调准备船只,准备攻打广州城。但此事关系重大,调动的圣兵众多,加上受后世在国企混了多年的不开会办不了事的习惯性影响,他便将众将叫来商议出征之事。
冯云山望着堂下诸人的座次,不禁一阵苦恼。
林凤祥、刘胜邦、白晖怀、黄鼎凤等人原本认识,除黄鼎凤外,又都是圣军老人,自然在中间一起就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