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拉管区内的英军军队中有一半的孟加拉族土著士兵,若是这些士兵哪怕只是一部分起来反叛,也会让大英帝国遭受巨大灾难。而缅甸军队更是让他有些胆寒,三年前的那次缅甸军队攻占加尔各答城,他率领英军迎战却大败,身受重伤休养一年才痊愈。
  那边,吐了口血的印度总督坎宁,在听了两名通讯兵的信报之后,反倒冷静下来。他强行将身体撑了起来,擦去嘴角的血污,惨笑道:“各位将军,印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尽忠、为女王陛下效力的时刻到了。军事方面有坎贝尔将军指挥,我就不多说什么了。锡克人的内讧计划必须立即施行,其他各个势力,都派出人马前去,能安抚便安抚,只要他们不再叛乱,必要时可以大幅度退让。我很想赶回伦敦亲自求救,但我不能离开印度,我会让我的助手立即赶回伦敦一趟,带着我的亲笔信找内阁,找女王,去求联合王国的援兵来印!”


第960章 焦头烂额的维多利亚
  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后殿。
  维多利亚脸上一片阴郁,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又病倒了,而且这次比以往几次更为严重,一病就是数天,数名宫廷医生和伦敦最为著名的医生都请来看过,还是不见起色。维多利亚也放下帝国的政务,闭门不见内阁大臣们,连续陪同丈夫数天,双眼充满血丝,疲惫至极。
  看着躺在床头的丈夫,维多利亚心中一阵酸楚。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才40岁出头,原本那个阳光健康、极具魅力、举止优雅的男人,如今蜷缩在床头仿佛一个干瘪的老头,不时咳嗽几声,维多利亚便有种挖心的痛苦。
  她不由一阵心烦意乱!联合王国的国事不顺,如今连自己的家事也不宁起来。
  前阵子,大英帝国的5万对华远征军,竟然难以置信地被那个东方国家给击败,还是全军覆没!内阁首相巴麦尊更是因为此事直接引咎辞职,而前任首相德比伯爵更是充当求和者,不顾60岁的年纪赶往远东,屈辱地答应那个东方国家的条件,签署大英帝国颜面尽失的条约,将被俘虏的英国士兵接回国。而那个也是叫什么南京条约的合约,维多利亚清楚,这是那个可恶的东方国家故意对二十年前的报复和还击。尤其是条约内容,让大英帝国丢失海峡殖民地不说,更是侮辱性地答应对方将自家首相——发动战争的巴麦尊爵士进行协助抓捕,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侮辱,让大英帝国丢尽了脸,也让巴麦尊爵士无比的寒心。
  但这就是政治!只能先将那些俘虏接回来,积蓄力量。要不是印度叛乱只是初步平定,还没彻底解决安稳下来,要不是波斯那边的条约刚签订不久,苏伊士运河和法国之间还在争夺,大英帝国还要不少军队在奥斯曼帝国和伊朗之间驻守威慑,维多利亚真想照巴麦尊爵士说的那样,直接发动第二次远征中华帝国的战争。
  再让东方那个国家和那个叫冯云山的东方皇帝得意一段时间,维多利亚发誓,要不了多久,便会将这些屈辱狠狠第还给对方,她想看见对方递交求降的国书,割地赔款的一幕,让自己高兴一些,也让亲王开心起来。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维多利亚轻轻地对自己说道。她吩咐一旁的护士和侍女照顾好亲王,推开后殿的大门,走了出去。
  数名重要的内阁成员站在那里。后面还跟随着其他一些内阁成员,甚至一些议员和平常不大露面的贵族、将军们,此刻都站在大门外的台阶下,两眼巴巴地望了过来。
  原外交大臣约翰·罗素伯爵接替已经辞职的巴麦尊,出任新的首相,率领新的部分内阁成员,海军军务大臣西德尼·赫伯特、陆军大臣潘默尔·拉姆齐,以及刚刚从远东急匆匆回国的前前任首相、如今新的外交大臣德比伯爵,站在殿外台阶下,见维多利亚出来,连忙冲了上来,围住了她,众人纷纷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哭丧着脸,神情诡异。
  “出什么事情了?”维多利亚尽量让自己语气显得轻松一点,可还是有些微微发抖。她心中十分清楚,新首相和内阁成员,还都是军务核心的内阁成员一起来见自己,必定是出大事了,还是与战事相关的大事。首相和内阁成员在白金汉宫后殿大门集体等候自己,有多少年没这样的场面了,那还是当初拿破仑三世在法兰西共和国政变成功、掌握法兰西一国大权的时候才发生过这种情形,其他时候,即便是20年前远东的清国对大英帝国实行硝烟运动,几年前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都没有让这些内阁成员如此失态过。
  听到女王陛下一如平日里语气的问话,本有些慌乱的罗素平静了下来。其他内阁成员也重重地舒了口气。已经登基23年的维多利亚女王,对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在她成为女王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国力达到空前的繁盛和强大,因此,女王对他们这些内阁大臣们和国会议员们来说,影响力更是非常巨大,以至于他们经常忘记自己是在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对女王的命令和决定无比听从。即便是如巴麦尊这样的铁腕首相,有些大事,也需请示维多利亚女王,其他的许多国家大事更是要参考女王意见,甚至由女王来定夺。
  “女王陛下,君士坦丁堡那边刚刚传来印度的紧急电报。”罗素舔了舔干涸的嘴唇,尽量让自己的声音轻柔一些,他知道接下来的消息会吓住女王,不知道如何开口,因此尽量让自己声音好听一些,显得平淡一些:“印度那边又出现大规模的叛乱,事情应该是前两个月就发生了,印度总督坎宁他们可能以为凭借他们印度的军队能平息下来,所以有意隐瞒下来。可没想到,叛乱越闹越大,他们已经压不住了,印度形势已经非常危急起来,他们这才紧急向伦敦发电报求救!”
  维多利亚以为是前些年的那些印度叛军残余势力,不以为意,但听说越闹越大,连印度总督坎宁都压制不住了,还是有些略微吃惊,道:“到底怎么了?”
  “女王陛下,印度西北部旁遮普一带的锡克王国突然发生叛乱,叛军在一些土邦王公的帮助下,攻占了德里城……”
  罗素还没说完,维多利亚便已打断他的话,脸上愤怒地表情:“坎宁在干什么去了?连德里城竟然都被叛军攻陷!那坎宁没什么动作?他难道不会调兵去将德里城夺回来吗?”
  罗斯脸色尴尬,苦笑道:“女王陛下,正如您所说的那样,坎宁调动孟买、锡兰岛以及坎普尔等各地的大英帝国军队,以及廓尔喀士兵和孟加拉军团赶往德里城,准备将那帮锡克军队击败。但没想到,印度各地土邦王公以及前几年残余的那些叛党分子纷纷起来反叛大英帝国,在他们的帮助和接应下,锡克叛军势如破竹,攻陷了德里城周边的阿拉格和莫拉达巴德,并一举进入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区。”
  “大英帝国驻印度各地的救兵,还没抵达德里,一大群锡克骑兵在巴罗达等邦兵的协助下,围攻孟买城,当天夜里孟买城便被叛军攻破!孟买管区的总督奥德爵士也被叛军俘虏,在次日被锡克人公开执行了绞刑,悬挂在孟买城楼示众!”说到这里,罗斯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说了出来:“据知情人说,孟买城之所以被攻破,是因为城内的近二千名爱尔兰士兵放弃城门防守,抢占军舰逃跑,让叛军直趋而入。而且……”
  “什么!?”维多利亚恶狠狠地瞪着罗斯,走到他面前:“你说什么?孟买都被叛军占领了!?奥德这狗东西,坎宁也是混蛋,不但丢失了德里城,连孟买也丢失了?还是我们大英帝国内部的爱尔兰士兵充当内应?”
  维多利亚双眼通红,脸上充满怒气,鼻孔一张一闭的,显然是怒火中烧得难以憋住了,质问罗斯和他身后的一干内阁大臣们:“你们说的是真的?整个印度都被叛军占领了么?拉姆齐,你是王国的陆军大臣,印度的驻军归你管辖,你来说说怎么回事!”
  陆军大臣潘默尔·拉姆齐面带羞愧:“女王陛下,首相先生说的是真的。印度遭遇叛军的袭击,遭遇一场来自东方的巨大阴谋,不但德里、孟买都被叛军攻占,根据坎宁总督的紧急求救电报,缅甸的孟加拉军队和孟加拉军团的叛军一起联合起来,已经占领了达卡,并向加尔各答逼近!因此,坎宁总督向陆军部和内阁紧急求救,还派了助理赶往伦敦,准备求见女王请求救援。”
  “坎宁这个没用的狗东西!他要是丢失了印度,就自裁向联合王国和我谢罪吧!”维多利亚气呼呼地骂道:“联合王国在印度驻扎那么多的军队,竟然还压制不住那些叛军。”
  外交大臣德比伯爵站出来说道:“女王陛下,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坎宁的责任,暂时也不必追究,目前最为要紧的有两件事情:其一,既然孟买的爱尔兰军队发生那种情况,很可能他们已经背叛了联合王国。女王陛下,必须防范爱尔兰人了!要是爱尔兰军队背叛联合王国,那事情就大了,比丢失印度还要可怕!因此,我建议,必须立刻从大不列颠本土派遣军队赶往爱尔兰驻扎,对爱尔兰人严加管束,特别是军队中的爱尔兰士兵,要将他们打散开来,防止他们大规模叛乱。其二,印度那边,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急时刻。加尔各答必须要守住,要立刻调动所有能调动的大不列颠本土军队开往印度,尽快将丢失的领土夺回联合王国的治下。”
  德比伯爵老成持重,他的一番话,让维多利亚冷静了许多。
  “伯爵说的极是!本王心乱如麻,已经完全被印度的事情翻乱了。罗斯,还有赫伯特和拉姆齐,你们几个要是没有其他意见,便按照伯爵所说的那样去安排。”维多利亚闭上眼睛,挥挥手,一脸的疲惫。
  她觉得自己都要倒下了,只是在强自撑着。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还在病痛中,结果又碰到了印度大规模叛乱这样的事情,比几年前的那次叛乱还要猛烈,连孟买德里等都被攻占了,不知道又要耗费多少军费、调派多少军队才能将印度的叛乱平定。
  一向镇定而自信的维多利亚,第一次感觉自己焦头烂额,全身都虚弱无力,充满挫败感。


第961章 大不列颠王国的兵力
  维多利亚收拾了一下沮丧的心情,她紧握了一下拳头,给自己打气:你是维多利亚,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女王,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的君主,怎么能被眼前的困难打到?要振作起来,相信自己,相信有三千万大英帝国的子民作为自己的后盾,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和经济实力作为倚靠,必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平定叛乱,重新回到日不落帝国的无上荣光!
  想到这里,维多利亚顿觉自己又有了些力量。她正准备返回后殿,邮政大臣罗兰·希尔匆匆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手中拿着一份电报挥舞着,气喘吁吁地大喊:“女王陛下,出大事了!”
  对于这位发明黑便士邮票,大英帝国的邮政改革家和邮票创始人,维多利亚还是很尊敬的,甚至将爱尔兰那边的最新电报业务也让他一并管辖。她停下脚步,回头看着罗兰·希尔。
  “女王陛下,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有危险了!刚才,爱尔兰岛北部的贝尔法斯特港那边传来紧急电报,说是三天前,爱尔兰的一个叫芬尼亚社的叛乱组织,领着一大群爱尔兰叛乱分子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发动了暴乱,都柏林的警察局和市政厅已经被叛党攻占,叛乱分子飞速发展壮大,都柏林和周围地区的叛党已经达到数万人,其中有七千余名爱尔兰籍退伍士兵和千余在役军人,而忠于联合王国的上万都柏林军队和警察们已经被叛军包围在都柏林城内的军营里,在苦苦支撑等待爱尔兰岛其他地方的驻军和大不列颠方面派军队前去救援。”
  “什么!?”维多利亚刚刚平复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她刚刚恢复的一点力量,一下就涣散消失了,全身都虚脱了一般,嘴唇颤抖着道:“都柏林也被攻占了?连爱尔兰都乱了起来了么?这,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的维多利亚,嘴唇一下便苍白了起来,双眼虽然望着面前的罗兰·希尔和罗斯等人,眼神却有些游离起来。这到底是怎么了?莫非,上帝要让自己的汉诺威王朝结束印度与爱尔兰的统治?维多利亚本就因为丈夫生病的事情,困顿不已,被印度和爱尔兰两地叛乱的事情一激,顿觉天旋地转,脚下一个趔趄,便一头往地面歪去。
  还是德比伯爵,他距离维多利亚女王不远,与女王关系也非常的亲密,当即一把扶住维多利亚,急切地道:“维多利亚,你怎么啦?”说完,朝身后大声喊道:“快,快叫宫廷医生过来!”
  首相罗素没想到邮电大臣会突然带来这么个惊人的消息,他也是被震住了,直到看见德比伯爵扶住快要晕倒的维多利亚女王,这才反应过来,狠狠地瞪了一眼罗兰·希尔,便连忙也跟着上前搀扶住女王另一侧。
  维多利亚其实只是精力憔悴,心神不宁之下突然被印度叛乱和爱尔兰暴乱的消息一刺激,这才双眼发黑一下晕倒,这时已经缓过劲来,睁开眼睛,在德比伯爵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伸手拉住德比,虚弱地道:“伯爵,我没事的。突闻如此惊骇的消息,一时间有些失神。罗素首相,还有各位大臣,这次是我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次重大危机,请速速通知,赶紧召开议会紧急会议,我也会出席,商议一下如何应对这次联合王国的危机!”
  众人心中一阵凛然,连忙分头准备。
  而与此同时,印度爆发大规模叛乱,锡克人、土邦叛军、缅甸人、孟加拉本土军团的叛军等四处反叛,德里、孟买以及孟加拉管区的多个城镇被叛军占领,联合王国驻印军队接连败退,困守加尔各答等城的消息,在伦敦一带传播开来。并且,随之而传的还有爱尔兰人也开始反叛的消息。这一切,都让伦敦城里的英国人惊慌失措,人心惶惶。街头巷尾,甚至有传言说女王听到印度叛乱和爱尔兰暴动的消息后,当即晕倒,和她的亲王丈夫一道等到医生的救治等等,说得活灵活现,甚至有好事者说得好像他亲眼所见一样,即便再镇静的人,也将信将疑起来,至少都知道,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这回是真的出大事了。
  而与此同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召集各内阁大臣,直接在议会上现身,亲自向广大议员们提出要对英国采取紧急措施,发布王国对内镇压叛军的战争总动员。
  “各位议员先生们,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遭遇到了自我就任女王以来的最大危机,诸位都已经知道,如今不但印度发生比前年更大规模的叛乱,连爱尔兰也发生了暴乱。王国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本王宣布,从今天,从此刻开始,联合王国进入紧急战时状态,全员动员,所有休假全部取消,同时紧急调兵前往印度和爱尔兰岛,平息叛乱。”维多利亚直接宣布道。
  顿时,议会席位上的那些议员们纷纷议论起来。不过,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二十来年的威望,并没有议员公开反对,最终,议会以少数人弃权,绝大多数议员赞成的大比例支持率,通过了由女王直接帮内阁提议的平息两地叛乱的用兵计划,整个联合王国进入战时紧急状态。
  对两地用兵的计划在议会通过,只是维多利亚女的第一步,她早已料到,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快速平定叛乱。离开议会之后,维多利亚直接来到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将内阁成员都召集在一起,讨论出兵计划。
  事实上,从上几任首相开始,他们都没有再住在这座十分破旧的首相官邸,只是将其当成白天办公的场所。但此刻的维多利亚,看着破旧的唐宁街10号,便是心中一阵不快,如此破旧的首相官邸,莫非寓示着大英帝国的落魄?
  她来不及细想,面对众位内阁成员,直接示意让首相罗斯主持会议后,便坐在旁边,发话道:“事关重大,今天你们内阁商议出兵平叛,我直接在这旁听,也好放心一些。开始吧。”
  罗斯站了起来,先向维多利亚微一行礼,看向众人道:“议会都已经通过了对印度和爱尔兰出兵,平定叛乱的决议。西德尼·赫伯特和潘默尔·拉姆齐,你们二人为女王陛下和众位内阁成员们介绍下情况!”
  海军军务大臣西德尼·赫伯特首先说道:“我们皇家海军虽然是世界第一,海军舰船总吨位为52万吨,各类主力军舰共二百余艘,但因为前段时间的征华远征舰队全军覆没,皇家海军遭受巨大损失,如今的海军总兵力仅仅只有8万余人。当然,征兵动员令一颁布,那些往年退役的海军士兵,应该能召回数万人,若是再增加征募力度,短期内让皇家海军兵力达到15万人,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等欧洲海域是王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不容有失,只能部分抽调海军兵力,而其他的各地海外贸易海域,必须也要有一定海军的威慑。因此,皇家海军只能调动2万多兵力,短期内3万兵力已经是极限了。当然,还得以护卫运送陆军的运兵舰队为主。”
  平定两地的叛乱,本来就是以陆军为主,首相罗斯倒没说什么,对于海军的兵力,他是清楚的。不过,他想起印度的缅甸人出兵了,而缅甸是东方那个帝国的附属国,一旦开战,对方的海军会不会前来助战或是干涉,于是,他开口道:“皇家海军的海外舰队,以最快速度调往印度沿岸,一来帮助运送陆军前往印度平定叛军,二来,保护印度沿岸港口不被外敌入侵,收复孟买,保护加尔各答等沿海港口。”
  西德尼·赫伯特记了下来,扭头看向陆军大臣潘默尔·拉姆齐。
  拉姆齐知道轮到自己了,他作为陆军大臣,平定叛乱自然是以他们陆军为主,便连忙介绍道:“陆军方面,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陆军,原本在经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得到一定的补充,本土兵力达到16万。可经过征华远征军惨败之后,损失了2万余兵力,如今只有14万人。跟皇家海军一样,因为女王陛下和首相阁下已经发布了战争动员令,不用多久,就能迅速征召大量的退役士兵和其他参战平民,初步预计在三个月内能达到25万兵力,半年内能达到50万兵力甚至60万兵力,但会有一半的初步训练的新兵,战力并不会提高太多。同时,军饷方面的开支会非常巨大,尤其当前的联合王国形势之下,经济发展相比前几年有所倒退,会给联合王国的财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维多利亚插话道:“拉姆齐爵士,财政方面你先不用考虑,大不了从我王室拿些珍宝出售充当军费,也要平定叛乱。你先说说能派出多少兵力平叛吧。”
  见女王直接开口,拉姆齐连忙道:“好的,女王陛下!印度总督坎宁的求援电报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认为和爱尔兰想必,印度更为紧急一些。但爱尔兰近在大不列颠本土眼前,一旦大规模暴乱,爱尔兰人的团结与护短,必定会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将整个爱尔兰都引向叛乱的深渊。因此,必须双管齐下,印度和爱尔兰同时派兵平叛!”
  “但这样一来,兵力便会有些不足!如今的形势,我们可是必须要立即出兵,来不及再慢慢征募兵力了。”首相罗素在一旁皱眉道。
  前前任首相、如今的外交的大臣德比伯爵,他年轻最大威望很高,也深受维多利亚女王和议会议员们的信赖,见此情形直接对拉姆齐道:“拉姆齐,你还是直接回答女王陛下的问题,准备具体派多少兵力平叛吧。”
  拉姆齐脸色微微一变,忙道:“抱歉。我只是提醒女王陛下和内阁,必须同时出兵,而兵力有限,就会造成大不列颠本土的兵力薄弱一些。不过,这也不致于对王国造成太多的影响!诸位,陆军部准备按照联合王国遭遇外敌入侵的标准,执行战争动员令,不但在大不列颠本土范围内征兵,还在爱尔兰、印度殖民地、北美和新南威尔士等各海外领地进行征兵,以及在北欧和西欧等盟国征募雇佣兵,最快最大范围地将兵力提升上去。这样的话,我们陆军部便可以立即直接从本土派出第一批的6万陆军,加上海军部的3万皇家海军,再加上从奥斯曼帝国和波斯两地的驻军近万人,加起来能勉强凑成十万兵力,去印度平叛,应该能迅速平定叛乱!非但如此,在半年到8个月内,陆军部会协调海军方面,再从北美和和新南威尔士等地增派5万海外兵力抵达印度,先将那些土邦和孟加拉叛军全部击溃,最后一举将锡克和缅甸全部击败,将其变为大不列颠的另外两处领地。”
  “至于爱尔兰,因为距离大不列颠很近,则直接从威尔士和苏格兰出兵2万,再加上爱尔兰岛上的2万名英格兰士兵,应当能很快将都柏林等地的叛乱平息掉。只是兵力这样一调动,段时间内,大不列颠本土上的大英军队只有四五万人,有些过于薄弱了。当然,这也是暂时的,三个月内便会补充到近15万人。应该没什么问题!”
  听完拉姆齐的陆军兵力调动安排,维多利亚和首相罗素均点点头,表示认可。维多利亚叹口气道:“想不到王国的兵力竟然如此的短缺!唉,罗素首相,还有财政大臣,今年的军费开支,要多列很多才行,至于超预算部分的列支,我会向议员们解释清楚。”她已经决定,明年要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即便是因此而增加税收,造成英国百姓的动荡,也顾不得了。


第962章 大英帝国借钱平叛
  拉姆齐叹道:“女王陛下,联合王国以海洋贸易兴起,更以皇家海军傲视世界列强之巅,一向重视海军,主要的军费开支,都发展海军,与皇家海军想比,对于陆军发展一向不够重视。因此尽管陆军士兵薪水不高,但还是无法招募太多。能保持16万,已经是顶住了财政开支巨大的压力了。”
  德比伯爵忽道:“印度那边的坎宁怎么回事?我记得前年那次印度的那些土著们大肆叛乱,大英驻印度的欧洲士兵也才4万余人,当时联合王国从各地虽然调派了近10万的兵力,但其中从大不列颠派去的,还不到2万兵力,其他的都是从其他海外领地调集的、特别是从旁遮普调锡克兵8万人,出了大力气。而从印度本土募集了本土土著士兵共30万人,让印度土著士兵帮助我们平定那里的叛乱,以印治印,最好不过。为何我们此次不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呢?那些印度土著士兵应该还没解散吧?”
  首相罗素不满地道:“德比伯爵,你也说了,前一次印度叛乱的平定,靠的是抽调锡克兵来以印治印。可这一次,难道你不知道,这次印度叛军的主力和领头者,就是锡克叛军么?再说,那些30万印度土著士兵,因为印度总督府一直无法支付足够的薪水,无奈之下,已经解散了十余万兵力,另外留下来的土著部队,也有部分因为俸禄少而参与了这次叛乱。那些本地土著是不可靠的!”
  德比伯爵一脸平静地道:“可锡克人也不是整体一块!那叛乱的锡克军队,也只是如今旁遮普一带的锡克王国的叛军,原本在印度各地,尤其是孟加拉管区和南部印度的马德拉斯管区,甚至锡兰和波斯等地,都有不少忠于大英的锡克士兵,他们都由大不列颠王国的军官指挥,一心作战,与世隔绝,想必他们还不清楚旁遮普锡克人叛乱的事情,派他们去攻打锡克叛军不大可能,调往加尔各答那边去进攻那些入侵的缅甸军队,总是没问题的。另外,印度那么广阔的领地,成百上千的土邦王公势力,我们完全可以用女王陛下和联合王国的名义,对其中一些一向亲近大英的王公进行封爵及授予勋章之类的手段,甚至可以封赏、封地等,将他们争取到大不列颠的怀抱,再利用他们的军队,组织起来,去帮助我们平定那些叛军。”
  首相罗素还是强行辩解阻止道:“这些背叛者,下等民族,都不可靠。连爱尔兰人都开始背叛联合王国,何况那些东方人?除非我们许诺让他们建立自己民族的独立王国,不直接干涉他们内部事务。”
  维多利亚皱皱眉头,打断罗素的话喝道:“首相,本王觉得德比伯爵说的在理,何不试试!再说了,如今王国已经到了这个紧要关头,就不要在乎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了。只要能尽快平定爱尔兰和印度的叛乱,有什么条件,都可以先答应他们。”
  罗素这才注意到,女王时对自己不满了。虽然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是君主立宪制,他这个首相也是议会推选出来的,但维多利亚女王地位尊贵,足以影响议会大多数议员的态度,而他的首相从表面上的程序看也还是女王任命的,因此,他连忙认错:“好的,女王陛下,我们内阁会联合那些忠于联合王国的本地势力,哪怕答应他们一些不太过分的条件,只要他们帮助联合王国平定叛乱!”
  大家也都看出来了,女王陛下是实在被印度和爱尔兰,尤其是印度的叛军给吓坏了,已经有些慌神。想想也是,毕竟印度那么多的人口,大不列颠王国总共才多少兵力?总不能全派到印度上去吧。但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印度被叛军占领,从大不列颠手中夺走,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拉拢一批本地土邦王公们,将那些叛乱的军队镇压掉。哪怕将印度的利益让出一部分,让那些土邦王公们拥有自己的领地,甚至独立成为大不列颠王国的附庸小国也行,总比将整个印度都丢了要好。如今的大不列颠王国的经济和贸易,可有五分之一以上靠的是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的市场以及提供的原材料。
  内阁大臣们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监督下,已经商议好出兵规模和具体人数,就在大家以为马上要散会,各自赶着分头去执行的时候,新任的财政大臣兼殖民地事务大臣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站了出来,提出反对意见:“女王陛下,各位内阁们,如今大不列颠王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联合王国应当充分进行自由主义治国,给王国、给商人和百姓充分的自由,发挥自由贸易政策,对那些殖民地上也应该多一些自由。因此,我反对从大不列颠本土出兵太多,费力不讨好地将印度叛乱平定,继续变成联合王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而是赞同德比伯爵建议的那样,主要依靠印度本土招募的土邦王公们的士兵和原来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本土士兵他们来平息叛乱,在平息叛乱之后,在当地扶持一些本土势力,将其变为联合王国的间接控制的附属国,而不是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罗素和德比伯爵两人异口同声地喝道:“胡说八道!格莱斯顿,你疯了吗?要不是你是自由党成员,真怀疑你到底是不是英格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