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云山拍拍刘胜邦的肩膀,心中一阵宽慰,的确,那些小刀会众、天地会众都是帝国的百姓,他们也是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如今自己对讨虏军将士很是优待,他们的生活都很好,没人愿意再回去过苦日子。这就注定了会跟随自己走到底,自己本就是为了他们好。顿时,冯云山脸上有了笑意。


第845章 禁烟和兴烟不矛盾
  不过,冯云山有信心归有信心,他还是不能单靠那些会众的自我约束上面,直接朝刘胜邦道:“传朕口谕,让总参谋部根据特务司的情报,将那些与黄威接触频繁、走得近的十四师将士都控制起来,一一进行隔离审查。并且,为了以防万一,将整个十四师打散编制,与其他驻扎国内的步兵师随机对调,将所有可能的隐患都扼杀在萌芽状态。另外,让特务司和总参谋部联合行动,对于小刀会、天地会、捻军等这些帮会团体全部加以严密监视,总参谋部将在讨虏军中的这些团体小集团,全部打散清除,向他们灌输再无帮会,唯有讨虏军,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思想。嗯,这些你原话传令给总参谋部就行了,左宗棠会知道如何做的。”
  处理完这几名手下的事情,冯云山乔装打扮一番,在刘胜邦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往上海街头走去。
  出了县衙,尽管已经打扮成一名内地行商的客商,但刘胜邦还是不放心,派了百余名御林军化成普通百姓,撒布了冯云山的周围这才放行。
  县城也就几条主街道,小巷子弄堂倒是不少。距离县衙不远,便是建于明代的顺济庙。一旁的张之洞指着一座有些残破的庙宇介绍说,这是顺济庙的主殿,原本叫镇海楼,高大巍峨,不过在小刀会起义中被洋人的炮火击毁。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一条主街,这个时候正是中午时分,人潮如织,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挑夫、小贩、军警、工匠、职员纷纷出来了,而主街道的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和作坊。
  走在街道上,冯云山看到,大批的酒肆、青楼、烟馆、赌馆、布行、杂货店出入其中,居然是以娱乐消费的场所为主,而小型作坊只是夹杂其中。对于冯云山的疑惑,张之洞解释说是城内的房租颇贵,小作坊难以支撑,唯有那些消费娱乐的铺子才能生存下来。让冯云山不由感叹,什么时代都一样啊,实业难做,反而是消费的大行其道。只是他没想到,这个19世纪的上海城,便开始变得寸土寸金起来。
  一旁陪同的张之洞有些忧心忡忡地道:“陛下,这些酒肆青楼,特别是烟馆和赌场,微臣很是头疼,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会将百姓带向及时行乐、挥霍无度、纸醉金迷的奢靡之风,最近经常便有寻常人家因为抽大烟和赌博,闹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冯云山一愣,自己的确忽视了这一块了。随着上海商埠的开放,洋人和各地富商带来的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使得奢华之风在上海原来的租界区流行起来,竟蔓延到上海县城里来,不过,冯云山也是有些无奈,不可能全部禁止。要知道,这些灰暗的东西,总是伴随着经济繁荣而兴起的,即便是后世进入21世纪,这些东西或明或暗地还在大行其道,更别说如今这个时代了。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利用官府宣传和民间百姓的观念,倡导不能抽大烟,不要赌博,还有一些,便只能通过特务司去运作了,反正让那几家特别嚣张的赌场或烟馆突然消失,也不是什么难事情,就算地头蛇甚至有官府背景有怎么样,特务司可不管那一套。
  “胜邦,这些事情你记下来,回头让范汝增派人处理一下。张爱卿,你与新任上海县长交接的时候,提一下,这上海城内包括原本的租界区,这些店铺都要加强管理,以后像这样的赌场烟馆要重点打击,朝廷会适时出台政策给你们支持!”冯云山一边说着,一边思索起朝廷应该如何对待鸦片的事情来。
  赌场和青楼这些,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无法彻底断绝的,不如光明正大地允许开设,但一定要在指定的地方,规范其经营,以便控制影响,还能收取重税提高财税。而鸦片烟馆,的确害人,冯云山考虑到如今朝廷的财税已经起来,各地基础工业已经兴起,近代教育也开始启蒙,已经是时候可以全面公开禁止鸦片了。其实关键还是自己的实力和洋人的势力强弱,当初满清林则徐禁烟,招至英国鸦片商的报复,通过影响英国国会发动鸦片战争入侵满清,从而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让华夏大地的鸦片更加泛滥成灾,甚至连国内不少地方都自行种植起来,还是利益使然。
  如今中华帝国已经强大起来,有实力能保护自己的国土和海关。只要自己下令全面禁烟,不但国内百姓严令吸食大烟,而且杜绝让海关、各地通商口岸查处入关的鸦片,便能从消费和源头上减少鸦片,这样坚持数年,就算还有少量走私的鸦片,也不能兴风作浪了。是了,就得这么做,起码,自己身为中华帝国的皇帝,也要为帝国子民百姓尽一番力才行,总不能比那满清的道光皇帝还不如吧。
  而且,冯云山想起一事情来。那就是烟草,后世大肆流行的香烟。对于这个东西,好像便是这个时候开始流行于世,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起到了减轻那些伤病士兵的伤痛,一下便开始流行起来。反正连后世21世纪都无法禁止,这个时候自己也不可能阻挡这种趋势,既然这样,与其让那些欧美烟草公司大赚其财,不如自己主动引进,掌握主动来得更好。是时候推出烟草了,只要不影响基本的粮食和棉麻桑的生产,适量的烟草可比这些农作物更有经济效益。这个时候,欧美那些大规模的烟草生产公司还没出来,自己正好可以抢占市场。
  这个时候,像菲利普·莫里斯这样的大生产商才刚刚开始出现,推行的也只是人工纸卷烟,香烟刚开始盛行,但因为产量太低,价格昂贵无比,只是少数有钱有势的贵族式消遣,而人工生产最需要的便是人力,对于这个来说,当今世界还有那个国家有中华帝国的人力资源多?而且自己可以趁着人多先行抢占市场,打出品牌,再发展机器生产,只要中华帝国抢先研制出机器卷烟,就能大幅提高香烟产量,到时候香烟的成本降低,价格便宜,就可以称霸整个世界的香烟市场。先养顾客,再逐步宰杀,到时候想怎么调价都由自己了,这可谓后世的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啊。而且,烟草与战争往往是一起的,是战略物资,中华帝国如今要继续扩张崛起,成为一个雄霸世界的列强,战争是避免不了的,发展烟草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想到这里,冯云山不禁笑了起来:洋人用鸦片入侵华夏,自己则要用烟草狠狠地还击回去,那烟草的暴利可是能与鸦片相比的。冯云山打定主意,一回圣京便吩咐商务部和农业部安排此事。这禁烟和兴烟,一点都不矛盾,对于华夏百姓的命运则完全不同了。
  一行人在城内的几条大街逛了一圈,冯云山总体还是满意的。单单从城内那些最为寻常的百姓的脸色便能看出来,不再是前几年冯云山随处看见的百姓都是脸带菜色,面容枯藁的模样。
  不过,冯云山还是发现整个上海内城太过拥挤了,几条主街以外的各处巷子,特别是弄堂里,根本难以通行,两个人过路都要侧身才行,而且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土坯木房,要真是发生什么火灾,整条街的几十户人家都要被烧掉。
  “张爱卿,你难得没发现,这上海内城和那租界区有什么区别么?”冯云山问道。
  张之洞有些疑惑,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人群,忽地醒悟过来,回道:“陛下是说,租界区的街道比较宽敞,而这上海城内的巷子太窄?”见皇帝点点头,张之洞解释道:“陛下英明!微臣起初也头疼,但好在只是些弄堂小巷里面。实在是县城的人口太多,每月都有两三千新迁来的劳力来到这上海县,都是先往这县城寄居一段时间,等找到事做之后再行搬走,但这样一来,上海城中便人满为患。那些原本住在县城里的百姓,为了利益,拼命搭建临时的小棚屋,出租给新迁来的劳力居住,赚取租金,造成原本宽阔的街巷越来越窄,最后难以通行。”
  冯云山听到这里,不由想起后世的那些地下室租客,群租房客等,想不到,这个时候的上海城便已经开始出现了。一方面说明上海的确发展起来,开设那么多的商铺和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力,便吸引了大量的人迁移过来。另一方面,人口的增多,这个上海城区的确太小,该扩增了。城市规模行城,配套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跟上才行,后世的大量事情和矛盾纠纷,拆迁、城管、房价等等一切,其实都是围绕着城市规划建设引起的。上海发展到如今的人口规模,是应该考虑城市规划和如何合理建设、以及城市管理了。


第846章 拆上海城墙
  上海县城不大,虽然慢慢地闲逛,二十来分钟后,便已经来到城墙边了。看着窄窄的城门,成群结队的商户小贩走夫挤在城门处等着排队出城,冯云山便是眉头皱了起来:“怎么回事?”
  张之洞脸色一变,连忙请罪道:“陛下,是微臣没治理好!上海县城内的人口实在太多,每日特别是中午和傍晚的时段,城外城内的人进进出出太多,而城门又实在是太小,经常堵塞在城门口。因此微臣去岁做了规定,这宝带门和朝阳门中午时分专门只能出城,晏海门进城,等傍晚则反过来。尽管如此,因人实在太多,还是堵塞不堪。陛下稍后随微臣到城外看看,城外的城基处,因城外发展建设,造成砖泥不断垒积,上海县城的城墙仅一丈四尺高了,城门低隘难行,经常壅塞,车马在白天完全不能同行,城内的粮米柴草等大批物资只能半夜无人时分从城门运进来,行旅苦不方便。总之是微臣没做好。”
  冯云山挥挥手,脸色如常,并没怪张之洞:“行了,爱卿不必自责,此事也难怪你。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剧增,如何管理?从一开始的规划、到后期的建设都要有所考虑才行。”
  冯云山叹息着,的确不怪张之洞,谁能想到上海的发展如此迅速,人口剧增到这种拥挤的程度呢?不得不说,洋人的思维习惯还真是格局大开,从一开始租界区的规划便考虑到了日后数十上百年的状况。
  如今整个国内,无人有这方面的经验,只能自己提个头,让人自行摸索研究了。至少,自己大致上知道,从城市功能区分方面入手,住宅区、商业区、工厂区、休闲区、公共服务区等等之类的,再从城内河流、绿化、排水设施、公共交通道路、日后的电力通讯管道等等配套跟上。猛然,冯云山想起后世的城市,除了少数几个特意的外,大部分都唯独没有城墙!
  冯云山明白了一点,后世为何拆除那些原本可以充当文物的古城墙,原因便在于此。不能因为要保护所谓的文物便束缚了自己,让百姓去承担某些上层精英人士的所谓保护历史传承的喜好而买单,对于百姓来说,无所谓文物不文物的,生活方便,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既然已经进入近代社会,如今军舰火炮大行其道,这种低矮的古老城墙,慢慢已经失去了他应有的战防作用了。再过十几年,等更强大的烈性炸药流行起来,火炮发展,这种城墙更如同纸一样,根本挡不住现代武器的进攻。与其这样,还不如索性抛弃掉:拆除上海县城所有的城墙,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标志,解放中华帝国的官员和百姓的思维习惯,不但利于上海的城市发展,还能除去人心上的桎梏,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冯云山郑重其事地道:“朕以为,将这上海县城的城墙拆除,便再不会如此堵塞百姓交通了。”
  张之洞和刘胜邦两人均大吃一惊。张之洞更是出声劝道:“陛下,城墙拆除了,那还是上海城吗?何况,万一有暴徒叛乱,失去城池凭借,岂不是难以抵挡?不如在现有城墙上,多开几扇城门,缓解接通吧。”
  “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冯云山站在城墙之上,往外一指,道:“那边的原来洋人扎堆的租界区,如今虽然不是租界了,但已经发展了起来。看其发展的劲头,再过两年,便要超过这上海县城。为何,这城墙束缚了上海城的发展,土地面积太小,甚至,对面的浦东自由贸易区都很可能超过上海县城。因此,不单单是为了百姓的交通便利,更是为了上海县的总体发展,必须要拆除城墙!”
  “你们看,每日间,这城内外多少人来往穿梭?何况你们说的每月进入上海县的劳力还那么多。就算是新增几扇城门,要不了两年,还是一样?总不能所有城墙都四处开门吧,这样的话,这个城墙也失去城防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还不如拆除城墙,这样,那边的租界区,甚至整个上海县四面八方的乡镇,便都能和这上海县城连成一片,共谋大发展!”冯云山意气风发地继续说道:“到时候,上海这个东京就是真正的东京了!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成为大都会,就跟北宋时的汴京一样,人口朝百万,甚至超千万,富可敌国,这才是朕为上海制订的发展目标!”
  张之洞和刘胜邦一脸仰慕地看着意气风发、挥斥方筹的皇帝,满眼崇拜之色。虽然他们难以相信皇帝所说的人口数百万上千万,那该是何等的规模,还是一个县城吗,一个府、一个省都没那么多人口吧。不过既然皇帝如此有信心地说起,他们还是愿意无条件相信皇帝的话。能几年功夫将满清都推翻的人,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而冯云山却看向城下的护城河,向张之洞叮嘱起来,尽管他不久便要调去武昌:“张爱卿,你先记下来,回去便同县衙其他人商议一下,如何拆去城墙。这条护城河也是个阻碍,你们拆下的城墙和废墟,正好可以填埋在护城河内,这样便又能增加许多地方出来。不过这城墙不用全部拆除了,像那城隍庙的那段城墙和城门,便可以不拆,保留下来,作为送给后世某些人的文化传承礼物吧。而那护城河也不用全部填埋,好好盘算一下,通向黄浦江的那部分保留住,多搭设几座桥梁,如能让小船直接从黄浦江内通航到护城河码头处,则是更好。这样,张爱卿,下午你便召集人手,好生准备着。明日午时三刻,便在人流相对较少的西门段城墙,召开一个拆除城墙的启动大会,正式开始拆除城墙。朕便多逗留一天,参加你们的城墙拆除仪式!”
  皇帝发话就是圣旨。原来是皇帝想亲自参加城墙拆除仪式,张之洞按住自己心头的疑惑,就算来不及准备,也得马上去行动了。
  肯定是皇帝知道没有他在,这城墙拆除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了,便先利用他的身份,先拆一段再说。既然已经动了,后面就好办了。好在皇帝也知道太过匆忙,只是在偏僻的城墙段开始拆除城墙。
  次日一早,当一名早起的商铺掌柜领着两名伙计来到西城门口,看见那张大大的布告时候,还以为自己老眼昏花呢,使劲看了几遍,才确定是要拆除城墙,顿时大吃一惊。一下子,消息便四下传开了。
  等到上午时分,尽管距离午时三刻还有段时间,城西已经热闹喧哗起来,数千上万的百姓已经围在西城内内外,将整个城西区域堵得水泄不通。
  “官府为何好拆除城墙?这可不成,拆了城墙,以后我们还是城里人么?那不变成乡下了?万一再有贼兵打过来怎么办,有洋人杀过来怎么办?”
  “是啊。要去找县长大人说清楚,不能拆城墙!这可是古物,镇压我们上海县的一县气运,这要是一拆,大家都要倒大霉了。”
  有些百姓在议论着。


第847章 拆城墙还是拆其他
  “唉,要我说,还是拆了好!你看那城墙,低矮破损的样子,还能起什么作用?特别是那城门,每天要进出一趟得排队等候几炷香的时间,你们是没吃过这种苦头吧!”
  “就是,拆了那城墙,以后去那租界就方便多了。如今帝国一片安定,谁说的还有贼兵?乱说拉你去见官。”
  “嗨,别理他们。不过是家住在城墙边,担心拆城墙顺便将他家也拆了而已。人家官府早考虑到了,布告上不是写得很明白啊,要是依附城墙而建的房舍,尽快到衙门报备登记,测算面积价值之后,可以自行拆除,也可以由衙门请人拆除,等拆除城墙之后,由衙门统一搭建房舍安排赔偿。”
  “原来是这样,还会赔偿的啊,那小人放心了。拆吧,快些拆了,给小人盖间大屋子娶儿媳妇。”
  “……”
  城西四周的大街小巷,一大堆百姓议论纷纷,扎堆在城门四周,等待着。
  好不容易等到午时时分,终于,从县衙方向来了上千名讨虏军将士,肩垮桃红色木柄火枪,个个身穿冬天的统一制式军服,威风凛凛地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城西走来。顿时,刚才还说要去县衙请愿要去闹事的人群都纷纷噤若寒蝉,说不让拆城墙的声音一下都消失了,一片寂静之后,不知谁爆发出一声呐喊:“皇帝万岁爷也来了。”于是乎,人群开始失控,纷纷拥挤起来,百姓都探头看向城中方向,有没有皇帝的御乘。然而让人失望的是,通往县衙的主街上并没有皇帝御乘的影子。
  正在这时,忽地有眼尖的百姓朝城楼一指,高呼起来:“万岁爷在那里,万岁爷真的御驾幸临我们上海县城了!”
  众人纷纷抬头仰望,只见一顶朱红色的华盖出现在西门城墙的城楼上,上百名身穿黑色制服的御林军士兵簇拥着一名头戴金冠的中年男子,来到城楼门处。
  城墙下,距离城楼近的一些人早已经被值守的讨虏军士兵隔离起来。不过,此刻人群汹涌,正当讨虏军士兵危难之际,不知道谁带头高喊了一声“皇帝万岁!”顿时城外的数千百姓纷纷高呼万岁起来。
  站在城楼的冯云山感慨地看向城墙下数千百姓,都以城门正下方的一众人为中心,犹如多骨诺牌效应一样的逐渐向四周扩散,纷纷跪倒在地,黑压压地一大片,齐声大喊:“皇帝万岁!”,再一细看,那城门正下方的中心之人,不正是上海县长张之洞等人么!不由暗笑,这个张之洞。但再一抬头,看向远处密密麻麻的百姓和真挚的呼喊,饶是冯云山经历了无数盛大场面,还是有些心神激荡,暗想自己冒着被刺杀的危险,总算值了。
  一旁的刘胜邦紧张地护住皇帝,担心不已,他是反对皇帝抛头露面的,尽管是临时出现,就算有人图谋不诡也来不及准备刺杀行动了,但他还是不得不小心,让冯云山呆上了一个特制的防弹金冠和特制的防弹铠甲,再调派上百名御林军死士围绕四周,严密保护。
  冯云山抬起双手,往下虚压,顿时整个城墙下,围观的七八千的民众纷纷鸦雀无声。这让冯云山十分满意。这可是民众自发的行为,没有经过任何安排预演,说明百姓信赖他,敬仰他,唯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朕的子民们,都平身吧!”冯云山大喊一声,但面对空旷的城楼之下,其实也没几人能听见,不过好在身后的御林军士兵早有准备,在刘胜邦的指挥下齐声发喊,将皇帝的旨意远远传了出去。
  齐刷刷的声音此起彼伏,百姓纷纷起身,足足二分钟之后,在冯云山再一次双手虚压之下,才又一次安静下来。
  冯云山直接宣布道:“今日上海县衙的布告,要拆除县城城墙,是朕的旨意!从今日起,凡是像上海县城这样,城墙阻碍交通行走,商埠难兴的,都可以拆除,修筑马路,使城乡内外荡平坦直,方便百姓。朕要的不但是拆除这座古老的城墙,更是要拆除大家心中的城墙!乡亲们,这座城墙,就如同那腐朽的满清王朝和陈旧恶习旧思想,今日将之拆除,就如同推翻满清,更是将那等级森严抛弃,士农工商众生平等!闲话短说,张县长何在?”
  冯云山也不管有多少人听懂,也不管自己说的有没有作用,他只是一口气说了出来,至于其他的,留给后人再评说吧。也许,等后世某一天,真到了人人平等的时候,会有历史学家将自己今天的话翻出来,或称之为拆除思想的城墙囚笼吧。
  不等冯云山继续YY,城门下的张之洞已经站了出来,拱手伏地,听候他的差遣。
  “时辰一到,立刻拆城!”醒悟过来的冯云山下旨。
  “微臣遵旨!”张之洞大声应道。
  百姓此刻心中再无疑虑,开玩笑,皇帝都亲自出来解释了,这些寻常百姓平时哪有机会一睹天颜,如今能亲眼看见皇帝身影(其实就看见一张华盖而已),早已是激动万分,哪里还顾得反对。
  没多久,城楼上的华盖消失不见,城楼下的百姓都明白,皇帝已经离开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议论纷纷,热烈的讨论着皇帝的威严多么吓人,将谁家的小子给吓尿了裤子,让谁家爱哭的小媳妇闭上了嘴巴之类的,准备将自己目睹天颜的事情回家好好跟周围的亲戚邻居说说,让他们羡慕一番。
  而这时一队队的讨虏军士兵和警师们跑了过来,在县长张之洞的指挥下,将靠近城门一侧的百姓全部赶开至半里以外,这意味着要开始拆除城墙了。
  人群嘈杂起来。一刻钟之后,突然一声轻脆的炮响,众人醒悟过来,时间已经正好是午时三刻了。
  人群中间的上海县长张之洞一声令下,拆除城墙正式开始。
  继而,距离城门五十米的一段城墙下,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石块翻滚,却是讨虏军将士在城墙下的地基内早就埋设了炸药,此刻准时炸响,将原本就有些颓烂的城墙一下炸裂掀翻,原本不太牢固不太高的城墙便轰然倒塌。这一幕将远处围观的百姓惊得脸都白了。
  响声刚落,大团的尘土烟灰还未落地,数百名早就在一旁准备已久的青壮民夫便吆喝着上前。
  晚冬的上海还很是有几分寒冷,手持铁锤、钎凿、铁杵、锄头和尖镐的拆城青壮们口中呼出的水汽一遇寒气便化成一团团的白雾,在人群之间呼哧吞吐。连围观的百姓都能感受到一股异样的兴奋,拆城墙的青壮们更是在吆喝声中,破坏的快感节节攀升。
  随着张之洞的再次一声令下,青壮们分成若干个队伍,锤舞镐落、钎插锄撬之间,砖石坍塌,尘土四起,本就被炸开一处豁口的城墙转眼之间便被拆开一道比城门还大的口子。随着更多的青壮们肩扛手拽,清理残壁,没多时,一段长长的城墙便被轰然倒塌。而这一幕,落入围观的众人心中,不少人感觉心底的某处桎梏已久的东西,也轰然坍塌,久久不能忘怀……


第848章 老毛子搞事了
  回到圣京,已经是农历二月底了,天气已经慢慢转暖。
  其实冯云山本该早就抵达圣京的。
  苏直铁路,从南北两头同时开建,因为有京杭大运河可以方便枕木和铁轨的运输,修建得比较顺利,冯云山还在广州时便得到消息,苏直铁路的南北两段已经于两个月前,在山东地界的兖州府会合贯通,只不过因为还在调试检查阶段,尚未正式通车,如今这两个月过去,应该差不多了,准备等皇帝回圣京便宣布这条铁路的开通。但若是冯云山愿意,从上海直接乘坐火车回圣京也是可以的,安全方面没多大问题。不过冯云山想看看苏州府发展得如何,便在离开上海后不乘坐速度快的火车,而是乘坐蒸汽浅水炮舰,在内河水师的护卫下,从上海码头沿着黄浦江上游转入京杭大运河,一路抵达苏州城。
  对于苏州,前世冯云山来过几次,虎丘和苏州园林都游览过。但如今故地重游,心态和感受完全不同了。
  冯云山没有通知江苏巡抚李鸿章等人,他此次故意乘坐一段的蒸汽轮船,目的主要是看看这天下最富庶的苏州府一带到底状况如何了。
  还真是有些欣喜!
  从一路行船经过的京杭大运河两岸的风景来看,尽管是寒冬时节,冯云山仍旧能大致看出,这一路上两岸草垛无数,炊烟袅袅,哪怕是寒冬季节仍有农人下地翻种土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冯云山之前熟悉的广西、湘南一带比起来,无疑要热闹许多。基本上难看见没有村落农家的地方,一眼望去,旷野之中全是耕种的农田、水塘和遍布视野的河网,让冯云山不由感叹着这苏州一带的繁华,不愧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本想随便找几名农人问问他们一年的收成如何,不过,每次刘胜邦带人下了船,运河岸边劳作的乡农都是犹如惊吓的鸟儿一般,远远地躲开了去,这也难怪,就是到了现代,老实巴交的中国农民都是胆小怕死,一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何况是这个时代。看见浩浩荡荡数艘冒着白烟的蒸汽船这种怪物,又是众多大官和当兵的人,不躲开才怪了。
  后来实在没办法,刘胜邦也火了,直接派人半请半抓地将两名老年乡农请到炮舰上让皇帝垂问,一番了解之后冯云山真的放宽了心。弄懂了是路过的徽商,两名老农才放下心来。一名老农介绍说,自家有水田八亩,旱地五亩,其中水田全部用来种稻谷,一年下来每亩能产近8石,比前几年每亩2季只能产5石左右提高了一半多产量,而旱地种植蚕桑,也不比稻谷差多少,呃,我们养的蚕茧卖给乡里的小贩,听说都是被你们这些徽商收购了运到上海,卖给那三头六臂的洋人。
  另一名农人也一脸幸福地介绍,他家情况也差不多,两个单身多年的儿子也娶上了媳妇,生活有了奔头。
  “要我说,多亏了那长毛皇帝啊!真是天神下凡,我等草民的救世主。没有他老人家,哪有草民如今的幸福生活。就是那个圣肥总是不够用,要是每年乡公所能多分一点就好了,我家的亩产提高到9石,就能把那祖宅翻修一遍,死了也能瞑目了。”
  冯云山搭乘蒸汽浅水炮舰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行,进入无锡县境的时候,却碰上从苏州快马追来的江苏巡抚李鸿章等人,却原来是圣京那边的总参谋部传来消息,将电报发到上海,而上海以为皇帝已经抵达苏州,又将消息转到苏州,李鸿章获知皇帝刚刚从苏州城外的运河经过,大惊之下,连忙带着圣京方面的电报,亲自骑快马赶了过来,终于在快到无锡县城的地方追上了皇帝一行。
  电报是左宗棠发的,禀报三条重要军情,其中前两条都与沙俄有关。
  “步兵第四师师长梁立泰、步兵第五师师长罗琼树去岁已率部全占回疆,现梁驻伊犁,罗驻喀什噶尔。然左谋刺阿古柏失败,反致其壮大为浩罕国的阿克麦吉特伯克,唆使浩罕国主出兵入侵喀什噶尔。沙俄在伊犁河上游陈兵数千,修筑城堡。”
  “原西安将军扎拉芬,率满清残部逃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