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大批军舰?老师,那如何是好?要不,本王还是先到开城避一避吧。”李昪惊慌失措起来。
“君上勿慌!上个月金某已经派出朝贡天朝的使团,只要再过几天,便会有消息传回。我们多准备些财宝、粮食和女人,好好款待天朝的大人们,拖到天朝那边完成进贡,便无忧了。”
第766章 征讨朝鲜(一)
领相金左根阴沉着脸,扫视堂下众官员一眼。不过,还是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君上,金大人,下官觉得,我们应该调集水师和京兵做好应战准备。当初下官早劝了君上应该早些向中华帝国称臣朝贡,可金大人认为那是天朝的反贼,迟早会被大清朝廷平息。现在如何?如今大清都已经北逃,天下已经是中华帝国的了,朝廷迟迟不朝贡,才会引发对方的怒火。事已至此,不如做好最坏的打算,调兵备战,以防万一!”
金左根一看,却是领议政大臣赵秉夔,正是死对头丰壤赵氏的领军人物。虽然知道他说的有些道理,但想将责任推到自己头上,却是别想。不由冷哼一声,喝道:“放肆!当初谁能料到他们能有如今这般强大?再说,这也是君上和各位大人一起廷议后的决定。不过,你说的做好最坏的打算这话倒也不错,既然如此,便由你们赵氏的丰骁营水师前往汉江江面拦截!我金家率领武卫营和壮御营自然会守护好京城,不让一个敌人入京。”
金左根作为金家家主,又是领相的高位,向来一言九鼎,连君上也只是个摆设而已。他一发话,堂下的金家势力纷纷赞同,指责攻击起赵秉夔来。
李昪不耐烦起来,他昨晚连御三妃,哪有什么精神,此刻哈欠连连,急于回寝宫睡个回笼觉,便直接道:“吵死了!你们慢慢吵,寡人先回内宫了。”说完,便欲起身,旁边的王妃金氏却连忙拉住他,劝说留下来。
领相金左根哭笑不得,对于李昪如此做派又是喜欢又是不满,不过,眼下紧要关头,还是要他当当摆设才行,便道:“君上稍安勿躁!老臣这就领着众人拿定主意。”
说完,高声喝道:“肃静!再有随便喧哗者,庭杖二十!”见众人安静下来,金左根为自己的一言九鼎满意地点点头,知道再议论也是白费劲,还不如自己直接拿个主意,便直接对李昪说道:“君上,不如派赵秉夔赵大人为接引使,负责前往汉江上接应天朝大军。丰骁营水师在江边做好防范准备,若对方真的来者不善,便以京城水寨为依托,护卫京城。武卫营和壮御营在京城城楼上布防好火炮,严阵以待。不过,没有命令,不许开火。赵大人,是战是和,就看你的了。”
金左根自然是想将对头赵秉夔拖下水,若是开战,自然姓赵的先被击毙或俘虏,若是求和,也是通过姓赵的口说出来,以后卖主求荣的罪名都可以推到赵秉夔头上。
然而,坐在李昪边上的金氏却附耳对李昪说了什么,李昪摇摇头,道:“老师,安排赵大人为接引使不大妥当,赵大人一贯主张脱离中华,解除其宗主国地位,他去迎接,势必引发战事。本王觉得,还是派金炳华前往为好。金炳华在上国呆了数年,侃侃君子,熟悉中华礼仪,又是王妃的堂兄,有他坐镇,本王才放心。”
金左根一怔,继而点点头同意了。金炳华是他族侄,虽然跟他跟得不太紧,而是一直与金汶根交好,但毕竟是金家之人。由他去,虽不能为难赵秉夔,但总算在金家的控制之中,待会自己派人送两句话嘱咐他一下便是。
刚想继续商议如何对待天朝的具体条件,金左根却发现李昪已经呼呼昏睡过去。无奈之下,他只能代为宣布散朝,等大王醒过来再议事。
……
下午,江华岛的甲串津渡口旁的官厅内,通津府使李公濂接手下报告有大队军舰驶来。李公濂下令发出炮击警告,若是来舰强行登陆,则瞄准开炮。
但手下脸上苍白,惊慌失措地道:“大人,还是不要开炮的好,我看我们还是先避一避吧。”
李公濂大怒,一脚将来人踢翻在地:“混账,朝廷派本官在此镇守,本官若是不战而逃,岂不是连整个朝鲜的威风都丢尽了!不管对方有几艘军舰,我们甲串津设了两座炮台,六门大炮,还怕他们不成?走,随本官前去渡口观战!”
说完,率领手下兵将前往渡口。还未到炮台,已见百余人从炮台撤了下来,往岛内跑。李公濂越发愤怒,领着亲信上前砍翻了几个,却还是阻拦不住,百余兵丁不管不顾地逃走了。而这时,也来到了海岸不远的地方,透过树林,李公濂惊恐地发现,海边密密麻麻地堆满着十多艘大小不一的军舰,红底黄星的盘龙大旗迎风招展。
其中的几艘小型军舰喷着浓黑烟,正在靠岸,军舰上丢出舢板,数十人身穿土灰色统一军服的士兵,正从舰上冲下来去占领炮台。李公濂一看便知道那是西洋的铁牛兵舰,当初三艘军舰便将自己国家的一支水师击败,何况这么多艘?李公濂脸色一下变苍白起来,只觉自己双腿无力。
就这么一耽搁,本就已经空无一人的炮台已经被那些士兵占领。
“大人,我们,我们要上前驱赶他们么?”一名亲信凑近李公濂的身边悄悄说道,因为海风较大,他的声音不小。
“放你娘的狗屁!驱赶,我们拿什么驱赶?”李公濂没好气的一巴掌扇了过去,继而想起来,转身便领着手下往岛内跑,连官厅里的财物都来不及收拾。
海岸边,这十余艘军舰中,最大一艘侧板上缘刻有“灭洋号”三个汉字,正是当初在日本东京湾海战中缴获的原美国佩里舰队的旗舰“密西西比号”。
“灭洋号”顶层的甲板上,陆顺德、程学启、邹寿璋、丁汝昌等几名东洋舰队的将领正在商议。
“灭洋号”本是罗大纲的座舰,因罗大纲年龄大了,又封了王爷,皇帝冯云山将之调回圣京,交给他一个筹建海军部的任务,对其,罗大纲虽有些不愿,但筹建海军部是大事,除了他,还真没人有这么大的威望和资格,于是,他只能接受。他离开了海上舰队,加上原本的水师调整为三大舰队,“灭洋号”本是南洋舰队在广州服役,但因为攻打朝鲜需要运送大批兵力,加上南洋一时间并无战事,便将南洋舰队的一半水师力量调来与东洋舰队一道出征朝鲜。此次出兵朝鲜,由海路出兵,三大舰队全部参与,主要以东洋舰队为主,但北洋舰队的兵舰主要为老式红单海船,以运兵为主,因此还调用了南洋舰队的几艘军舰。而吨位最大的“灭洋号”自然成了主力舰。
东洋舰队司令陆顺德,亦是此次出征朝鲜的指挥官。而程学启、邹寿璋都是东洋舰队的分舰队指挥官,职位相当于师长,丁汝昌则是南洋舰队的舰长,堪比团长。
“司令,想不到这李朝将领,跟满清兵将一个德行,哈哈,简直是不堪一击啊。”程学启轻蔑地说道。
陆顺德和丁汝昌等人也是哈哈大笑。
只有旁边的邹寿璋原本是满清官员,湘军水师的将领归顺帝国,脸上有些不自然,但又不好反对,憋在那里。
陆顺德见了,道:“邹将军不必放在心上。程将军不是说你。再说,邹将军和程将军如今都是中华帝国的将领,大家自己人。”说到这,他脸色一正,换到正题上来:“前面不远边上汉江口,不知李朝水师敢不敢拦截?若是敢出来阻扰,大家给我好好教训他们一番!”
“司令,看样子,李朝想必不敢阻拦我大军了。根据特务司的情报,李朝也就是些大明时代留下的老式木帆船,当年横行一时的龟船和板屋船,如今早就淘汰掉,就算还有,在如今看来是火力小成本高的战船,又怎能对抗西洋军舰?想当初,大清的战船何尝不是这样,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遇到船坚炮利的西洋水师,便是一败涂地。”邹寿璋侃侃而谈,他是在场的将领中唯一读书人出身,有勇有谋,贯通古今,又是满清官员出身,在湘军水师中担任营官一年多,非常清楚这些战船的优劣。半年前刚刚被调至东洋舰队时,看到上千吨的新式军舰,他才明白为何中华帝国能将满清杀得落花流水,不说其他,单这军舰差距就天差地别。
丁汝昌没有说话,只是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自豪和激情。他才二十岁,虽然应为有程学启的推荐与提携,出任军舰舰长,但自从进入南洋舰队这半年,他每日跟随洋人教官请教海战知识,如今已今非昔比。
陆顺德点点头,朝鲜不单水师没落,根据情报,陆兵更加不堪一击。整个朝鲜,便如同当初满清的翻版,准确的说,战力还不如满清。满清至少还有些八旗兵和地方团练有些战力,而朝鲜军队,一盘散沙,本就不多的兵力还各属不同的势力,此战应该没有多少悬念,再加上特务司和总参谋部那边在京城还有内应配合,有可能根本不需要怎么作战便能顺利让朝鲜臣服。
第767章 征讨朝鲜(二)
很快,联合舰队从阳川溯汉江而上,距离西江岔道的杨花津渡口数里,便遇到了前来阻截的丰骁营水师。
陆顺德接到禀报说前方有数十艘兵舰将整个汉江江面阻截了起来,并且,用大量的木板和废弃船只将整个汉江见面给堵塞了起来。
“陆司令,那些自大的朝鲜人,竟然让我军停止前进,只派少量人乘坐他们的船只前往京城。不知他们脑袋是怎么想的,没看到我们如此规模的舰队吗?他们还以为我们跟洋人一样,派三五艘军舰来恐吓他们的吗?”这名东洋舰队的副参谋长有些无语。
“看来这些朝鲜人还活在三百年前的荣光之中,也好,帝国的海军三大舰队自从成立以来,还没经历过什么战事,便拿着朝鲜开刀,试试火炮。”陆顺德笑了笑,直接下令:“传我命令,第一分舰队和第四分舰队联合行动,如今正好是西北风,汉江江口水流平缓,便以火炮将汉江清理出一条航道来,遇有阻拦船只,一律火炮击沉为止。”
命令一下达,海军舰队继续往汉江上游进发。很快,便遭遇汉江数米宽的木板挡住整个江面,犹如一座浮桥。
第一分舰队指挥官为程学启,看见木板后面,有数十艘朝鲜帆兵船在江面窥探,便直接下令:“瞄准后面的兵船给我狠狠地开火!”顿时,火炮声四起,朝鲜兵船一下便被击沉数艘,还有几艘被炸伤,剩下的四五十战船,没想到对方的火炮竟然能射得如此之远,连忙往后逃窜。
舰队又对准拦江的木板一阵轰击,木板和破船被炸得四分五裂,几轮火炮之后,浮桥中间被打开几道口子,失去战船掩护的拦江木板,根本就没丝毫抵抗力,几下便被冲开了。
陆顺德直接下令快速深入汉江追击。
这时,天已经慢慢黑了下来,江华岛外的江面上,隐隐约约地驶来数十艘船只,虽然不是大型军舰,但体型庞大,明显是运兵船。
而距离京城最近的西江杨花津渡口,数百名讨虏军将士已经手持洋枪,将岸边一个土坡上的炮台占领。
陆顺德松了口气,这才下令所有的十四艘军舰稳稳地停靠在杨花津。他用望远镜看向远处鼎足山下躲躲闪闪的朝鲜士兵,只敢偷偷窥视不敢露面的样子,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
就在刚才,他接到手下禀报,说是岸边的杨花津炮台守军已经全部逃离,这让他很是无语。江华岛是这样,如今这杨花津又是这样。看来,自己这次来这朝鲜出征,打不上仗了。
他原本还做好一场苦战的准备,毕竟朝鲜水师虽然没有多少战力,但与这杨花津岸上的炮台相互依托,还是能给帝国的水师造成不少麻烦,至少,无法像这样,随随便便就能停靠岸边,抢占炮台。没想到,还真是,不费一枪一弹,便直接上了岸。这样一来,整个汉江的江险已经完全失去作用,朝鲜的京城完全对自己打开了。
陆顺德刚派遣一千陆战兵上岸,占据炮台,陆军的大部队还在后面,他率领的舰队原本是打个前哨,清除汉江两岸的炮台而已。
“陆师大部还有多久到?”陆顺德问道,“京城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陆司令,步兵大部队已经乘船过了江华岛,再有二三个小时变会抵达杨花津。京城那边半个小时前已经有信鸽送来消息,一切按照计划行事,京城南门和西门都有内应,等到大军杀到城外,开始攻城,便会打开城门。而城内的王宫,朝鲜国丈金汶根已经做了布置,此人想取得帝国的支持,封他为朝鲜国王,必定会将他那个国王女婿给抓住。”一名行军参谋回道,继而想起紧要的事情,道:“报司令官,刚才岸边来了一名儒生,自称是朝鲜国王派来的接引使,想见您!”
“哦,接引使?这是什么官啊?迎接我们,引得我们去攻打他们的国都?哈哈哈哈!”陆顺德不禁大笑起来:“看样子,多半是求饶来了,领他上船来,陆某倒要看看他说些什么!”
参谋领命下去吩咐。不一会,一名身穿大明儒袍、头戴方冠的读书人模样被两名士兵带上了船。
“外臣接引使金炳华参见天朝大将军!天国将士果然军纪严明,大将军威武!”儒生一见到陆顺德,便大礼参拜,恭维起来。
“原来是金大人,金大人汉语说得如此流利,看来曾经去过中原?”陆顺德扶起金炳华,也很是热情。
“大将军神机妙算!小臣曾经在大清国子监就读三年,后在中原游历二年,向来仰慕中原文化,算是半个华夏人士。”金炳华满是敬仰。
陆顺德见他套近乎,对其大有好感,但却没忘记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直接问道:“不知金大人前来,却是为何?”
“大将军,小臣此来,特封我家大王和金相的命令,前来询问一下,天朝为何派如此多的大军前来鄙国?”金炳华小心翼翼地问道。
“尔等可知罪?朝鲜本是满清的附属国,而我中华帝国,击败满清,接收了满清的一切,朝鲜却与满清勾结,迟迟不去我圣京进献国书,上贡称臣,定是不将我中华帝国放在眼里,故此,陛下命令我率兵数万前来讨伐。”陆顺德怒目一瞪。
“大将军冤枉啊!小人是安东金家之人,我金家祖先便是从中原迁徙而来,原本就是中原之人,一心向往天朝。只是如今这朝鲜乃是李氏王朝,无奈我金家虽有心而力不足。不过,天朝赶跑满清之后,我金家便说服李氏,已派遣数百人的进贡使团前往圣京,可能路途遥远,中间耽搁了。我金氏一门素来仰慕中原,大将军请看,小臣也是一介儒生,深受天朝的升恩,怎敢对天朝不敬?此事肯定是个误会,若是李氏有别的想法,我金家就算拼了这数千族人,也要率领朝鲜归附天朝,年年向天朝纳贡称臣。”金炳华抖明身份,一边给朝鲜国王李氏下眼药,一边说金家的好话。
陆顺德早收到消息,说是王宫内的那个叫金汶根的国丈有心谋求朝鲜国王之位,愿意投靠帝国,只是不知这眼前的金炳华是不是他的人,金家内部也分为两派。不如试探他一下,便问道:“安东金家,却是一心向华,其心可嘉!但不知你金家谁人有此载福厚德,能接替李氏之位?”
金炳华面上一喜,他是金汶根的人,自然帮主家说话,连忙讨好地说道:“大将军,国丈金汶根一直仰慕天朝,若是国丈大人接替李氏,必能让朝鲜死心塌地地忠于天朝,成为天朝忠实的属国。”
陆顺德暗道原来你小子是金汶根的人啊,不早说,便笑着试探道:“原来金大人是国丈的人,拿想必知道国丈对天朝作出的承诺吧。”
“原来大将军都知道,那小臣就不遮遮掩掩了。国丈让小臣带了话禀给大将军,京城南门的守将金炳学是国丈的人手,只要大将军派人到了城门外,点燃五堆火堆连城一条直线,变会打开城南门,放天兵入城。”金炳华开门见山地说道。
第768章 征讨朝鲜(三)
陆顺德知道这是金炳华在约定暗号,连忙让身旁的参谋记下来。不过,陆顺德面上却是脸色一黑,道:“我怎么不记得国丈说过此事?谁知道你是不是想诱骗我们进城,提前埋伏好?来人呐,将他绑起来!”
金炳华脸色一变,吓了一跳,连忙喊道:“大将军,小的是国丈的侄子,奉国丈之命前来知会大将军,怎么敢动歪主意埋伏?再说,要真是埋伏,国丈就不会提前将汉江口的文殊山城上炮台兵丁和汉江半道上的幸州山城炮台的兵丁都调走了。若不是国丈强行让镇守炮台的两营士兵撤走,这两处炮台扼守汉江江面,居高临下,只怕大将军率领的天兵虽然威武,也要有点麻烦。由此可见,大将军,我们国丈一心想着天兵,忠于天朝啊!”
金炳华的这一哭诉,倒让陆顺德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自己只是诈一下人家,没想人家都做了那么多,为了迎接天兵顺利进入京城,不但派兵充作内应打开城门,还将沿途的关防炮台镇守的士兵都调走,完全不设防地让自己进入。这,这已经做到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陆顺德还觉得奇怪呢,这沿汉江这么远,就两个渡口有炮台,毕竟是通往国都京城的水路要道啊,原来还有两处在江岸山坡上的炮台城池,幸好特务司联系了这位国丈,将那些险要关防的守卫都撤走了,要不然,虽说这么多军舰不怕他一两处炮台,但总归会受损失。万一运气不好,被其击沉两三艘军舰,折损数百人,那可就亏大了!
陆顺德不由得一阵后怕!
难怪那两处渡口炮台的朝鲜士兵一看见自己的舰队便逃走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敢情都是这位国丈大人下令让他们逃走的啊。
陆顺德摆摆手,道:“那就好,本将相信你!对了,你们国丈还有什么交代的?天朝大军数万,一路行军至此,殊为不易,你们可有安排好犒劳?”
“这个。”金炳华黑着脸,但看见陆顺德眼睛一瞪,连忙道:“有安排,有安排!国丈将王宫封锁,宫内的金银粮食到时可由大将军派人取之。至于国丈其他的交代,他只是说能否让新的朝鲜保留陆军,海上便依附天朝庇护,我朝鲜原每年支付不菲的兵饷。”
陆顺德暗道这不是特意送钱么?正想说好,不过想到这些还是由陛下来决断吧,便笑而不语。
让人将金炳华领到一边休息,陆顺德不放心,派人悄悄上岸沿汉江两岸四周搜索,果然,在后面三里处的地方找到了一处隐藏在山林中间的炮台堡垒,正是幸州山城,其他的倒没有再发现什么,只是俘虏了十余名朝鲜士兵和几名山民。陆顺德一路将险要之地派人守卫,各处炮台更是派人控制。
到晚上10点多,跟随在后的运兵船赶到了。陆顺德当即下令全军登陆。
岸边,金炳华却和他的副手争执了起来。却原来是金炳华按照陆顺德的要求,率领手下要领着天朝大军前往京城,对副手说是三千人进城。而副手却说三千人太多,万一对李氏王朝不利,只能五百人,于是两人争执起来。
金炳华的副手却是一名朝鲜将校,叽里呱啦地执意不肯,看样子是忠心李氏王朝的军人。而大部分的手下都听他的,因此虽然金炳华是主官,却还是没办法。
陆顺德了解事情经过后,直接派人将那朝鲜将校和他的几十名亲信全部斩杀,这才对惊疑未定的金炳华道:“金大人,小事而已,怎么还要啰嗦半天?”
金炳华吓得脸色惨白,颤抖着道:“是!是!大将军请!”
陆顺德下令留守三千水师保护渡口和军舰,后面的二万多名步兵跟随在后,拉开一里的距离,他亲自率领二千余名将士,由金炳华等人领着,打着旌旗和火把,前往京城。
此时的朝鲜国都京城还是很小的城郭,人口也不过十余万,远没有后世的汉城那么大,更没有延伸到汉江南岸成为鸟叔那个著名骑马舞讽刺的江南区,此时的京城距离汉江的分支西江,还有三里的距离。
没多久,讨虏军抵达京城南门外一里许的地方。城楼上,已经是灯火通明,阵阵报警的锣声大作。
金炳华走向城门大吼:“谁是城门守将?乱七八糟的!本官乃大王亲封的接引使臣,奉命接引天朝的各位大人!天朝的陆大将军率领各位天将,来我朝宣示上国陛下的恩泽,还不快快打开城门!”
城楼上的一名副将看见浩浩荡荡的天朝军队,有些迟疑,虽然知道今天会迎接天朝的使团,但并没说要几千人啊。加上如今夜已深了,万一些人中掺杂着乱兵,这可是抄家灭族的事情。他刚想拒绝,城内一名将军模样的带着亲兵上了城楼,正是城门守将武卫营统领金炳学。
他看见城楼下的金炳华,后者朝他点点头,金炳学再抬头,便看见远处点着的五堆篝火,一字排开,便明白了这就是国丈交代的事情。他一巴掌将副将扇了个耳光,骂道:“混账,没看见是天朝的上使吗?天朝上使何等尊贵,几千个随从还算少的了。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给老子去开城门,请天朝上使进城!耽误了大王和国丈的大事,你们吃罪得起么?”
说完,便是几脚,将几十个手下赶下城楼。那名副将欲言又止,想到主将提到是大王和国丈的意思,只能一声不吭。
城下,厚重的京城南城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了。城门处的火把都点了起来,火光通亮。陆顺德手一挥,讨虏军将士从容不迫,跟随着接引使金炳华走进城门。
入了城,陆顺德便看见一名身着铠甲的将领,领着百余军士站在城门两边,恭谨地迎接自己。
迎领的金炳华连忙介绍:“尔等还不见礼天朝的陆大将军?”
于是,那些军士在将领的率领下,都是躬身行礼:“小的参见大将军!”
陆顺德充耳未闻,继续往前走,等随身的讨虏军将士将这些朝鲜军士全部包围了后,这才冷淡地喝道:“免礼!”
扭头朝接引使金炳华道:“金大人,为了确保天朝将士的安全,此城门由临时我天朝将士驻防了。让你们的人临时委屈一下,明日天亮了,再让他们回家。”说完,陆顺德猛喝一声:“行动,都捆起来!”
顿时,讨虏军将士猛喝一声回应,三三两两,将那百余名朝鲜军士全部俘虏。其中几名军士还想反抗,直接被讨虏军将士当场斩杀。
金炳华嘟哝着嘴巴,脸上毫无血色,想说什么,却一句话说不出来,他在怀疑是不是他多说几句,也会被当场砍杀,但他不敢试探,只能沉默不语,反正有什么事情都有国丈大人顶着的,自己也就是个跑腿的而已。
而金炳学更是惊呆了。他也被两名天朝的士兵反手扣押着,这还不算,脖子边还有一把利刃顶在喉头,他一丝都不敢动弹,生怕被割破了喉咙,只是压着声音道:“天朝的大人们,有事好商量,千万别杀我,小的是国丈的人,自己人啊!”
第769章 征讨朝鲜(四)
听到他这样喊,陆顺德挥挥手,道:“放了他。让他和金大人一起。”
金炳学擦擦额头上的冷汗,砰砰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他只是隐约感觉到,和国丈大人交代的有些不一样,具体怎么的,又说不上来,似乎这名陆大将军,根本没有怎么将国丈大人放在眼里。虽然饶了他,但完全不是因为忌惮国丈大人,而是,这种感觉,就好像是看见一只蚂蚁,本想踩死的,结果发现躲在地缝里,便不屑于再次出脚踩了,金炳学就是这种感觉。他看了一眼金炳华,后者也是满脸惶恐之色。
而这时,南门外的脚步声震耳欲聋地响起,金炳学被押到一边的时候,趁机看了眼南门外,星星点点隐隐约约,好像有上万人马往城内奔来。金炳学心中一紧,他知道,要变天了。
与此同时,京城西门,也被打开,城外早就准备好的一支讨虏军冲入城内,并迅速将城门控制起来,继而和南门会和,又朝东门、北门而去……
紧挨着王宫的相府中,虽然已经是深夜,还是灯火通明。府内的一处秘密的书房内,领相金左根和金家数名成员还在密谋重要事情。
最近一年来,金左根突然发现原本大权独揽的自己,忽然有些政令不畅起来,隐隐约约,总是有人与自己过不去。刚开始,他还以为是丰壤赵氏的原因,可后来,他将赵家家主赵寅永逼死,整个赵家已经大势已去了,但还是有人一直暗中跟他作对,让他很是不解。于是,他便派人秘查,而今天,手下终于将查到的信息禀报给他,却原来是他的同族兄弟,同样是金家之人的国丈金汶根。这让他很是诧异,更多的是愤怒。因此,他将金家的几个族老请来,准备用金家家法来重重惩处金汶根。
“家主,如今我金氏刚刚稳固,这一波折内斗,又会给李氏和赵氏等人机会。不如家族内悄悄处置一番,让金汶根主动致仕,贬到家庙中守着祖宗,可好?”族老们建议道。
金左根很是不满,不过他也明白族老们的心思,无奈点点头同意下来。要不是因为金汶根的女儿是李氏的王妃,多少要给大王点点颜面,他还真不愿意就此放过这个可恨的金汶根,竟然敢打起自己的主意来了,比外人还要可恨。
“家主,还要小心从事。那金汶根凭借国丈的身份,掌握了不少势力。京城内的两营兵力便归其掌握,还是要提前解除兵权,免得他狗急跳墙,坏了金家大事!”一名族老提议道。
“说得不错!事不宜迟,明日一早便动手!明日早朝,我便借李昪之名义下令,撤换金炳国、金炳学两人的统领之职,两位族老,你们今夜回去挑选两名我金家的后起之秀,明日一早将名字报我,让他们接任这两个位置。”金左根很为自己的安排得意,既解除了金汶根的势力,又讨好了这两名族老,让他们紧紧跟随自己。
“至于金汶根家中的财产……”
金左根捧着一盏茶杯喝了一口,正准备说要将金汶根的家产没收的事情,书房的暗门猛地被推开了,一名亲信侄子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气喘吁吁地喊道:“家主,族老,不好了,城南那边出现了大批兵力,足足有几千人,听说是天朝的军队,已经进了城,正往城内冲来。”
“什么?”金左根手中的茶杯嘭地一声,摔碎在地,但他顾不上这些,一把抓住这名族人,喝道:“什么时候的事情?那天朝兵力到底有多少人马?”
“家主,就是不久前,成千上万的兵力进城,虽然跑步声很轻,但还是踩得整个城南都震动了,几名眼线踩赶紧来禀报。兵力应该有近万人,因为是晚上,看不大清楚。”
“这么多的兵力,要想进城,又没有喊杀声,没有人接应是不可能的!”金左根分析道:“南门的守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