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纪元1912(无语)-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苦的时候,整个人已经软软的跌倒在地上,在意识消散前,他看到一双双黑靴从他的眼前经过……

    “什么?”

    袁世凯有点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段祺瑞。。

    “第三师打下了扬州城,张文正被俘于城内,辫子军全军溃散……”

    段祺瑞认真的答道。

    “怎么会?怎么会?”

    反复念叨两次后,袁世凯满面尽是不敢置信的模样。

    “李致远不过就是一个商人,他是不会打仗的,就是那方言靖可不是什么……”

    “方言靖到连云港当寓公了”

    段祺瑞的话倒是让袁世凯再次一惊。

    “那第三师师长是……”

    “韩武添,出自振武学堂……”

    段祺瑞把自己掌握的事情说了出来。

    “反正,大总统您给李致远甩了个包袱,可他又办好了。”

    想起当初大总统打的主意,段祺瑞在心底摇摇头,李致远是不会打仗,可不见得……

    “李致远这子……”

    吱声说着,袁世凯最后倒是把眉头一皱。

    “这子,临阵换将啊,吞了第三师”

    想着自己原本想看几天笑话,结果却让那子占了大便宜,袁世凯坐在那里,半晌硬是没说出什么话来。

    在那份公文中让第三师配合,不过是让想让堵天下的耳目,方言靖派不派兵,那可就是他的事情了,李致远是有钱,可方言靖也不傻啊,拿几千人和辫子军的近两万人碰硬,方言靖没傻,可李致远也不傻啊,他这一手做的倒是干脆利落……

    “原本,”

    话未出口,袁世凯闭目思索缘由,思索着解决问题的法子,对于袁世凯来说,现在最紧要的是想出什么应对之策。

    “那韩武添和李致远是什么关系?”

    “大总统,韩武添曾入陇海铁路警察总局。”

    “嗯”

    点点头,袁世凯倒是没说什么,想来也正常,李子诚手下也就警察局里还有几个能统兵的人才,想来这次也是赶鸭子上架,别看辫子军人多,可没了长官的调配,两万人和两万只鸭子没什么两样。

    在袁世凯的心里,他倒是不担心李致远夺权,或者掌兵,在他看来,李致远压根就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念头,否则,也不会等到现在。但袁世凯却明白,任何事情都要以防万什么事还是要心谨慎些的好。

    “程德全推荐出陆苏陆军参谋部参谋长了吗?”

    袁世凯冷冷地问了一句,在问话时,他手摸着胡须,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大总统,陆军部还未批准”

    段祺瑞如实的答道,他看一眼大总统,便明白了大总统的用意。

    “该批了,该批了,不能一直拖着不是”

    说着袁世凯又说道。

    “让华甫留一个团在埔口,至于其它部队,撤到安徽吧再发封电报,同意江苏陆军裁军和设立参谋部的请求,准许他们保留三个师,至于参谋长嘛,芝泉,你来似个电报,就说此番平乱,韩武添劳苦功高,特授少将军衔,领江苏陆军第三师,任江苏陆军参谋部参谋长,嗯……”

    临了,袁世凯又补充一句。

    “第三师驻地扬州至于李子诚嘛……”

    笑着袁世凯又继续说道。

    “准其于连云开府,设立经略使府,以为淮海沿线实业发展……”

    虽说大总统不过只是说了三句两句,但段祺瑞还是不得不佩服起大总统来,不过是转瞬间的功夫,大总统便想到了防范之策,江苏陆军保留三个师,可三个师长出身各不相同,让资历最弱韩武添出任参谋长,第三师移防扬州,表面是给去南京上任的韩武添撑腰,可事实上,却把江北之地都空了出来,而韩武添少年得志升为一省军事长官,自然很难再为李致远所掌握,而他那个一省军事长官,却又是沙滩之城,根基不实,还有两个老资格的师长横在他面前,到那时……李致远、程德全、谁也没能控制江苏,而江苏陆军韩武添、马南坡、陈又因官职问题内斗连连,到那时谁会渔翁得利?

    除去大总统,还会有谁?

    “李致远,我和你誓不两立”

    在津浦铁路一辆奔走的列车豪华车厢内,一个年青人怒声骂道。

    “李致远……李致远……”

    一张被搓成一团的报纸被他扔到地毯上,点燃一只香烟,关振铭的目中尽是浓浓不甘之意,第一次,第一次他觉得自己距离**公司经理的职务那么近,只要到了浦口,进了冯国璋的军营,那叔父的那封信一递,然后……但最后却在半路上便又知功亏一篑。

    再一次尽为他人作嫁衣的感觉着实让他心恼不已,可却又没任何法子

    “李致远”

    念叨一声,关振铭面上的怒容消失了,反而又露出了那一脸招牌似的微笑,

    “先生,徐州站到了”

    这时包厢的门推来了,门旁站着的列车乘务员看着车内的客人,不知为什么,他在见到这位客人那满面笑容时,乘务员的心中却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寒气,只觉得在他斯文温和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股浓浓的戾气。

    “徐州”

    关振铭瞥了车外一眼,眼神有点冷。

    现在还在必要去浦口吗?也许……但去连云港的念头刚一涌起,他便摇了摇头,现在去连云港同样不合适。

    回京城吧

    在槐树胡同的四合院内葡萄架下,关振铭慢慢摆弄着一套茶具,从紫砂茶壶里倒出两杯黄澄澄的茶水,端起其中一杯,轻轻摆放在杨度面前,动作颇为优雅,在日本时,他曾研究过茶道。

    而杨度则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看着关振铭在泡茶时表现出来的淡然气质,觉得颇为赏心忧目。直到他将茶杯摆放到他面前,才端起来,轻轻抿了一口,含笑点头,说道。

    “嗯,味道不错,启新,你的茶道功夫倒是不错啊是在日本所学?”

    “先生,这个习俗日本虽习自中国,但在日本流传很多年,在日本留学时,振铭便偶尔习之,后来有客人来访的时候,泡上一壶茶,慢慢喝着,边喝边聊,颇能消除浮躁之气……”

    半路返回京城后,关振铭并没有找杨度兴师问罪的念头,而是和往常一样,备上一份礼物来了杨府。

    “颇能消除浮躁之气……嗯,茶道之髓在于静心你能有此得,倒也不错”

    微抬眼帘,杨度岂不知关振铭心下的不甘之心。

    “成事者,必先得心静,此次,只能说,运未在我”

    “为李氏再做嫁衣”

    说到这里,关振铭心里头不由升腾起一股愤懑之意。

    岂有此理,每一次,自己费尽心机,到最后却只是落得为李致远做嫁衣之用,这岂能不让他恼。

    关振铭眼中的怒意,却让杨度轻轻摇头说道。

    “不要紧,一次两次的失算,都没什么关系,更何况,这件事,虽未如意,但也有收获……”

    “收获?”

    这时杨度却手沾茶水在茶几上写下几个字,然后看着关振铭说道。

    “时在李,而运在我”

    说罢杨度神密的一笑,满面尽是尽在掌握的得意。

    “现在,大总统是没有闲情逸致过问地方,要知道,大总统选举可是快要开始了”

第196章 烈山(第二更!求月票!)

    第章烈山

    烈山,从山顶到山底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大裂沟,宽约数丈,深不可测。。所以古人叫它“裂山”,后来改成“烈山”。烈山以山形大裂而名,以盛产煤炭而名,更因炎帝的名字“烈山氏”而名。烈山海拔182米,南北长400余米,山体从中间裂开,分东西两部分,中间宽20多米。传说远古时期烈山煤气瓦斯外溢,遇雷电起火,夏季火势最旺。

    烈山的一处山坳。

    黄昏时,蒸气机车的气笛声在在山坳间嘶鸣着,在山坳间,数条铁路轨道伸展着,远处高大的钢铁机械在弥漫的蒸气间显得如海市蜃楼一般,这便是陇铁铁路公司下属普益公司所开发的雷家沟煤矿。'shuhaige。'

    去年九月,一行在烈山北面坡发现露天煤,经钻探堪明,地下蕴藏数十亿吨优质烟煤,于是从那时起,公司便投资拓宽雷家沟,纳入濉河,大量的开矿机械设备经由水路运往烈山,雷家沟煤矿动工,在三个月前,陇海铁路支线进入烈山,源源不断的煤炭便开始输往连云港,而连云港无法自用部分则直接装船运至上海出售。

    在山坡边的公路上,几辆带棚汽车停在那里,几个绅士模样的人正在那里指指点点。

    一个头戴礼帽、鼻子上架着茶色水镜的中年人,用文明棍指着煤矿说道。

    “……单为开北面坡露天煤矿,耗炸药上千吨,可谓中国前所未有之事,现在这雷家沟矿采用德国最新式采煤设备,现每日可采煤2000吨,明年年中二期工程完工后,每日可采煤8000吨,实为中国第一大矿,呵呵,到那时,这地下取之不尽的黑石头也会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哈哈哈哈……”

    快意的笑声从倪道烺的嗓间发出,这会他可真正佩服起了叔叔,当初叔叔不过是入股普益公司50万元,虽说所占股份不过10,股份比例是少,可经不起这产量啊,一年三百万吨的产量,一年就是千余万的产量,一年的利润便可收回数十万元。

    而一旁又立即有参股公司的本地乡绅献媚地说道。。

    “这是托经略使您的福,这铁路修通了,这黑石头就是变成金条也不难……”

    “可不是,若是没有铁路,那怕把煤矿建好了,这几千吨煤还不积压在矿上……”

    在众人的奉诚声中,第一次来烈山的李子诚却是满面笑容的打量着眼前这雷家沟煤矿,这是公司第一个投产的大型矿产企业,一天2000吨煤,纯利润超过3000元,这开矿当真是暴利啊。

    瞧着一旁的倪道烺,李子诚还是客气的说道。

    “炳文,若是没有令叔倪督军的帮衬,这煤矿又岂会如此迅速便产出烟煤,说到底,还是要谢谢倪督军啊”

    因与袁世凯平辈相交并拜其为兄的关系,这倪道烺虽说年龄大,但“长他一辈”的李子诚还是真呼其名,而倪道烺自然也不会、亦不敢说什么。

    “那是、那是……”

    旁边的几名股东纷纷附和着,他们知道虽说董事长是淮海经略使,可经略使却不如一省督军,奉诚经略使,那是因为这矿是人家办的,路是人家修的,可奉诚督军,那是……嗯,人家可是父母官啊

    周围的语声倒是让普益公司经理周基栋这位毕业于东京帝大的高才生眉头微微一皱,全程负责开矿的他自然清楚,这雷家沟煤矿办的快,的确是“多亏”了倪督军,人家可是派了一营兵,直接圈住山,然后公司便进驻开矿了,丝毫没有任何“征地”压力。

    听说霍邱铁矿那边,倪督军更是派兵直接把当地的几户“地霸”给正法了,对此他并不怀疑,有时候一些地方上的势力的确是不绕不开的,可倪嗣冲却不问那么多,对他来说,这矿早开一天,他便早一天有收益,谁挡着开矿,就是挡着他的财路。

    “经略使,”

    转过身倪道烺的脸上堆着笑意,原本身为芦盐运销总办他并不需要来这矿上,可这次火急火燎的赶过来,全是因为这李致远从徐州到烈山。。

    “嗯,炳文,有什么事吗?”

    瞧着倪道烺那模样,李子诚倒是在心下微微一笑,不张嘴也知道他想问什么。

    “我听说,这普益公司今年还要规划新矿,到时股份要略有增加?”

    倪道烺的话语显得有些焦切,打从上个月,公司把3万元汇到叔父的账上之后,这叔父眼睛可就盯着煤矿了,占矿,他没有那个胆量,否则不说大总统不会放过他,就是冯国璋也不一定会给他好脸色,冯国璋、段祺瑞、曹琨、杨士琦、周学熙但凡是在中国能扯得上名号的,多多少少都在这普益公司有着股份。

    “公司的确计划明天新办三座煤矿,倪总办,连云港钢铁厂明年年初出铁,一年所需焦炭达百万吨之多,为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必须在进一步增加产量……”

    周基栋主动替董事长作了回答,而李子诚只是笑点下头。

    “这件事,公司已经批准了,设备合同也已经交给了美德两国公司”

    “不知所增股额是多少?”

    “一千万”

    这个数只让倪道烺倒吸一口冷气,这雷家沟矿花了五百万,那一千万……可他转念却又想到雷家沟的收益。

    当倪道烺在心里盘算着的时候,李子诚却朝着周基栋看了一眼,不论是雷家沟或是公司扩股,都是虚报,雷家沟实际支出不过只有200万元,而那两百万却都是幕股,公司一分钱没出,便掌握了普益公司51的股份,甚至还略有“赢余”,而这次扩股中,实际开支亦不超过500万。

    与国内那些企业通过洋行购买机械设备不同,公司的大型设备都是直接向外国公司发出定单,仅此一项便可节省购机成本40以上,可即便如此,公司还是假以“洋行”之手,当然这个洋行却是公司名下的洋行。

    这些军阀、官员他们弄来的钱有几个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现在自己只不过是转个手,引他们掏出自己的钱,发展中国的实业,这样于国于民都是有益无害,总比他们拿到租界买房产要好。

    到现在付给倪嗣冲的分红不过几万元,但这一次……

    “经略使,不知这次……”

    “前阵子,大总统六公子派来的言了一声,递来一张五十万的支票,炳文,你知道,这僧多粥少,没办法啊……”

    不等倪道烺把话说完,李子诚倒是先诉起苦来,其它人办的厂矿是年分,而普益公司却是月分,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用分红引股金,自己再有钱,也顶不上这几百、上千个达官贵阀啊

    分红越快、越多,那些人越是趋之若鹜,越会捧着钱抢烂头似的把银子送到自己手里,而自己要做的就是……

    “李叔,”

    一听着这话,倪道烺立即改口挤出满面笑容。

    “还请李叔考虑一下倪家,毕竟……”

    倪道烺在说话时朝着脚下看上一眼,似乎是在提醒着眼前的李子诚,这可是安徽的地界。

    故作沉思状的李子诚朝周基栋看去。

    “欣哲,你看……”

    “至多,还能再挤出三十万……”

    三十万在倪道烺露出失望之色时,李子诚却是一咬牙说道。

    “欣哲,你看看能不能挤出五十万元的股份,实在,实在不行,就从公司的股份里挤出一些,督军待咱们公司不薄,可不能让人家说公司不厚道不是”

    “多谢李叔,多谢李叔”

    倪道烺一听连忙打起深鞠,那里有一丝“跋扈”劲。

    这会远处,一人骑马由远而近,马在不远处勒停下,一个穿着警服的年青人身边下马站定。

    “禀董事长,京城大总统发来的电报。”

    扫了众人一眼,李子诚哈哈笑了起来。

    “诸位,今天,就到这吧,你看,这大总统是一日都不让李某得闲啊这么着,改天李某作东,宴请诸位”

    众人连忙齐声答应了下来,而更多人却满眼尽是羡慕之色,生意做到这份上,名利皆全的,能让大总统离不开的,怕这全中国也就只有他李致远了。

    坐在车上,取过那份送来的电报,李子诚看后面上顿时露出喜悦的表情。

    “韩武添为江苏陆军参谋处总长,大总统啊大总统”

    只是从这简单的任命中,李子诚便觉察出袁世凯的心思,他的心思再明白不过,把韩武添捧到那个位子上,表面上看似给自己面子,可另一面却是收买韩武添之心,同时又借把这个一资历“浅薄”之人捧至高位,引马南坡、陈之不满,江苏陆军裁军后一共只有这三个师,若是三师师长互相攻驳,到那时……

    “董事长,这次大总统怕是……”

    坐在董事长身边的张文政话没说完,却被李子诚瞪了一眼。

    “大总统深谋远虑,岂是你我所能料”

    嘴上这么说着,可内心深处李子诚却是笑开了花,苦苦支撑了一年,现在终于见回报了,汽车在满是煤灰的道路上行驶着,望着车外的雷公沟煤矿,李子诚明白,从现在起,自己的**公司,总算是渡过了最重要的一个关口,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能阻止自己的发展了

    “大总统选举要开始了吧”

    突然,李子诚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但说话时,双眼却是朝着京城的方向看去。

第197章 是政客?还是……(求月票!)

    第197章是政客?还是……(求月票!)

    民国二年1o月6日。

    虽然快到“寒露”节了,北京城由于多日的秋高气爽,还是一派阳春天气。'shuhaige。'

    颐和园的桂花开了,从万寿山香遍了昆明湖。难得有一个平静的日子,又是气爽花香,北京的男男女女大多从四合院里走出来,走向有树有花的地方,去舒一舒胸闷,去呼一呼新鲜。

    至于京城中将要生什么样重大的事件?

    或许京中那些在旗的人不关心,对他们来说,这大清国亡了,就像是少了个魂似的,这乱臣贼子开什么国会、选什么总统,与他们有什么干系,若不是因为没有那个胆量,也没那个骨气,估计早有几位在旗的爷们学着那**党,提着炸弹扔到国会去了,让那些乱臣贼子再开什么国会、选什么总统。

    但在中国像开国会,选总统,却还是是开天辟地第一次。第一次又怎么样呢?自然是万人瞩目,自然的倍受关注,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改朝换找不同,“辛亥”所表现的应该是一种极广大的民众对于所谓的“政治”与“历史”的一种参与,虽然这种参与是透过了一些地方上的领袖人物来实现的,但是终归是中国历史中第一次的将民众的声音与地位理论上与口号上的抬高到了,一个足够让人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地位,这种地位,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是整个中国从历史的时间角度还是空间上的政治版图中都再也没有出现过

    也正如此,这第一界国会,才会倍受瞩目,这第一次总统选举,才会让举国关注,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这国会已定,总统将选,下一定就是制宪,到那时,这国家啊……人们憧憬着国家强大的一天。

    许多人一闭上眼睛,便浮现出了中国强大的一幕来,似乎这强国之梦,即将随着这总统选而变为现实

    日升三竿时,国会大厅内热闹了,穿长袍马褂的、着雁尾服的、还有军戎齐楚的,三三两两、前前后后的各式人物走进来。他们是国会议员,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先例代表“民”来管理大事的人,他们中间有一些地方上的领袖人物,也有实业商人、有学者、有士绅、当然还有一些世袭王公,当然,如任何一国国会一样,国会议员自然是鱼龙混杂。

    与议员走进会场的国会大门紧闭之后,一群群上穿便衣下穿军裤,脚蹬皮靴的人也来到会场之外。会场外没有坐椅,他们便挤肩而立。后来,人群里忽然竖起来醒目的标牌,标牌上大书着“公民团”字样。

    没几个有知道,这是袁世凯为了能让自己选上大总统,特意“买得保险”,其中有军人、有警察,不过有一点是统一的,他们都是支持临时大总统的,不久,这看似散乱的公民团开始规矩了,他们颇为规矩的在国会会场外等着选举结果。

    参议院议长王家襄主持了开天辟地的中国第一次国会大会,王家襄的体型有点福的,罩一件银灰色长衫,光着刚刚剃去辫子的、有些儿青紫的脑袋,鼻梁上架一副并不深度的花镜;漫长的脸膛,大约是感到了负担太重,一直蒙着冰霜。

    终于,他站起来,手里捧张纸片,端详了半天,才仰起面来,对着寂静无声的国会会场用低沉的声音说。

    “今天到会两院国会议员共759人,符合法定人数,我宣布:国会会议开幕!”

    他的话声一落,国会场内的军乐队便奏起音乐,场外放起鞭炮,热闹一阵之后,王家襄待掌声落下时又说道。

    “本次国会会议议程,是选举大总统。根据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选举以选举人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出席、用无记名投票行之、以得票满投票人数四分之三者为当选。但两次投票无人当选时,就第二次得票较多者二人决选之,以得票过投票人之半者为当选。”

    王家襄嘟嘟囔囔读着文字,可国会会场嗡嗡响着吵杂声。似乎这些铁定的标准并不是人们关心的事,其中议员们则是在想,真的要选总统了,自己的那一票有“价”了。

    该怎么用好它?

    能不能如自己意愿的用?

    这当选界国会参众议院的议员们大多是有才有识之人,对于今天的一场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会场之外那群“公民团”的事已经传了过来,只是是一伙号称“公民”的家伙组成的,他们要干什么?无非就是施压而已。

    在进行选举议程后,会场一阵吵杂之后,大会主席、参议院议长着人把选票到议员们手中,然后把桌子拍了拍,让大家静静,这才说:

    “选举是庄严的,要以庄严的态度来行使个人权利,你认为有资格当大总统的,就投他赞成的一票;你认为该候选人无当大总统的资格,就投他一张反对票;不赞成也不反对,弃权也可以。现在开始填票选举。”

    这同样是一番废话,是没有入进任何人耳中的废话。议员们手捧着选票,心想着该怎么选?应该选谁?选谁更合适,这毕竟不是选其它人,这可是选一国之大总统啊,无论如何,都得认真的选啊。

    会场寂静无声,写票、投票依秩进行。然后,检票、查票、数票也依秩进行。选举结果:总统候选人袁世凯得票417张,副总统候选人黎元洪得票154张,而其他还有几个候选人只得零星数票。袁世凯这次虽然得票最高,但因为某些议员投了无效票,因而袁世凯的得票仍旧没有达到法定的3

    4多数,因此还需要再进行一次投票。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在会场内响了起来,国会会场的大门被打开,一队队“公民”走进了会场,当袁世凯次没有当选的消息传来后,这些“公民观众”便整齐严肃地大踏步进入会场,将正在投票的议员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个水泄不通,就算插翅也难飞。

    议员们何时见过这等“民主”架势,只得推议长去交涉,要求这些人退出会场,不得干涉选举。谁知那帮人听后,反而大声嚷嚷起来:

    “我们都是‘公民团’,今日推选大总统,关系重大,倘若你们选出辜负众望的大总统,我们是不答应的我们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所选非人,今天各位就甭想走出会场”

    如此情形,议员们也就明白了七八分。但是,令人敬佩的是,当时的那些议员们还是颇有些骨气的,在如此高压之下,他们偏不肯将票投给袁世凯。

    第二次选举结果一出,袁世凯的选票多了26张,黎元洪的选票增加了8张。仍然不够法定额。

    由于这是届国会,无论是国会或是议员对于投票流程不甚熟练,从票、填票、投票、开票、唱票,这一圈搞下来大约要4个小时,这接连两次投票,天色已黑,议员们此时肚皮也饿了,于是打算明日再进行第三次选举。

    但是,再次来到会场内“观看选举”的这些“公民团”们却不答应,他们早已将会场团团围住,许进不许出。

    “不选出大总统,谁也别想出去”

    这时形势紧张了:选票不够,袁世凯当不了正式总统;袁世凯当不了正式总统,会场外那群“公民团”的好汉们便不放手。

    此时,红日早已坠落西山,鸡入圈、鸟归巢,街巷中的路灯齐放光明;无际的蓝天天幕上,也渐渐洒满了晶晶亮亮的星星。

    时间到了晚上,议员们饿得急了,想闯出大门找点吃的,但那也不行。议员们还没等走到门口,便被“公民团”的人拽住,轻则破口大骂,重则饱以老拳,把议员们打得抱头鼠窜,狼狈地逃回会场。最可笑的是,某些议员好吸大烟,一时间烟瘾犯了也没法补充,这群人在会场上哈欠连天,鼻涕不是鼻涕,眼泪不是眼泪,真是急得抓耳挠腮,捶胸顿足,徒然让“公民团”笑话。

    当然这时也有送饭的,毕竟当选议员中有几个不是颇有身家之辈,那些仆子见着老爷在里面受饿,自然要法送饭。支持袁世凯的进步党给他们的议员送饭来了,“公民团”的人便放他们长驱直入。公民党也派人来送吃的,堵在门外的“公民团”不让他们随便进去,公民党的人急忙说。

    “我们是拥护袁总统的”

    公民团听了喜笑颜开,大手一挥,说:

    “那就赶紧进去吧”

    而国民党派人送饭来,说。

    “我们是国民党的,给议员们送饭”

    “公民团”大怒,骂道:

    “国民党的不准进,国民党行乱叛国,多饿死他几个才好,活该”

    眼看不继续选举就不许出门,议员们也只好忍气吞声的接着进行第三次投票。按照《大总统选举法》的第二条:“两次投票无人当选时,就第二次得票较多者二名决选之,以得票过投票人数之半者当选”。也就是说,这次只能在袁世凯和黎元洪中间选举一人,而且只要过半数就可当选。

    当王家襄宣布第三次投票时,待到选票到各议员的手中,“公民团”的人又叫嚷起来了:

    “选举袁总统”

    “谁不选袁总统就别想出门”

    “谁不选袁总统就别想吃饭”

    在此喧嚣的声浪下,饥肠辘辘的议员们早已是手脚软,头昏眼花。但即便是这样,仍旧有部分硬骨头议员在选票上画叉,以示抗议。等到投票结束,袁世凯得了5o7票,自然是过了半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消息从会场内传出,场外顿时传来一阵欢呼声。

    ‘大总统万岁!‘这是‘公民团‘的欢呼声……好一群忠实的公民团,他们从上午子时包围会场起,直到深夜呼出这个5个字,共经历了14个小时,这些人同样不吃不喝,两条腿直立着,呼喊完了,才离开会场。

    总统选出的当日,国务院即向各省都督、民政长、将军、都统、办事长官、经略使、镇边使、宣抚使、镇守使和宣慰使出通电:

    “本日国会组织总统选举会,依法选举。临时大总统袁公,当选为大总统,特此通告,希转知省议会,并通电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