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纪元1912(无语)-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一连的德语从陈义蒙的口中吐出,然后他沉思片刻,在笔记本上作着记录,他负责翻译这些产品工艺数据,每翻译一个段,他都会沉思数秒,以便用最详实汉字作译,在过去的两个月中,陈义蒙一直负责着这项工作。
对于公司从那里得到的这些产品工艺,陈义蒙并不关心,但是从翻译关于人造丝的产品工艺数据资料时,他能感觉到,那个人造丝生产技术,绝不逊于英德,这是为公司的人造丝工厂准备的,而人造丝厂的设备却是从德国进口的设备。
可是现在,整个科技信息研究所其它的任务都停止了,所有人都暂停之前的工作,专心投入到“争气机”需要的技术资料翻译中。
“这是一种新型锅炉”
尽管只是翻译着生产工艺数据,但陈义蒙还是能敏感的意识到,“争气机”采用的锅炉绝不同自己已知的任何一种锅炉,这显然是一种全新的技术。
“也许是德国最新式的锅炉”
在翻译一部分数据后,陈义蒙在心里嘀咕一声音。
按照资料上的说明,这只是一部中压链条锅炉,蒸发量为60吨时,而和过去自己接触过的锅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水管锅炉的内部设计很颖,现在大多数水管锅炉的受热面管子,为了便于清除水垢,大多是直管形式,而这部锅炉采用的却是弯水管,弯水管锅炉的受热面管子,又根据需要制成比较复杂的形状,因而锅炉的各种性能大大提高
“嗯,对,这是炉外和炉内水处理设备……嗯,这样就可以保证锅炉长期运行而管内结垢很少……难怪如此”
又翻过几张晒图,看着另几张生产数据资料,那是炉内外水处理设备的参数。
“结构是复杂了点,但是效能提高了很多,不错,不错……”
心里这么嘀咕着,他又继续埋头苦干着。
“诚远,进步怎么样?”
一上科技信息研究所二楼,,李子诚便问道抱着一团图纸正准备进屋的徐涛声,他是周明泰提到过的曾给启新当德语翻译那人,现在的研息研究所的负责人。和其它人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不同,他穿着一身青袍,头发凌乱,清瘦的肩膀甚至都撑不起棉袍,
现在正是由他负责“25000千瓦组”的翻译攻关,而这套25000千瓦组则是直接采用的德国德律风根公司20年代末设计的一种组技术,或许在几十年后,这台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这个时代,25000千瓦组,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他的单机功率足可以排至前三名的“大功率”组。
如果公司能够制造出这种组,那么这“争气机”可就算是成功了,至于“**制造”也能一炮打响,不论那家电厂到底是什么是阴谋还是投资,对连云港都没有任何影响,最终,在这场看不着硝烟的战争中,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就
在这场战争中,**不输,一但输了,正像那些等着笑话的人一样,他们希望掉这场战争,如果的话……不会输,自己不可能会输
可要造出这组有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工程图纸、产品工艺流程资料,有了这些,公司才能组织那些外门技术人员和技工,共同去制造这组,甚至有可能因此形成公司未来的一个拳头产品。
“嗯?”
正欲进门的徐涛声,应声抬头,扶了下电木眼镜眶,看清来人竟然是董事长后,先是一愣,然后听着董事长的问题,只是应了一声。
“嗯,再等三天,三天以后,来取的图纸,至于配套图纸,怕,还得再等等……”
丢下一句话,徐涛声便直接进屋,继续和他的图纸奋战着。
“董事长,你别见怪,徐先生就是这模样”
跟在李子诚身旁的周明泰笑说着,自己的德语就是和这徐先生学的,他就是这脾气。
“没事,别说这脾气,就是啥脾气我都能受,咱敬的是他的本事不是”
哈哈一笑的同时,李子诚却在心里寻思着是不是应该给这科技信息研究所寻一个合适的掌驼人,徐涛声这样的人,持才傲物可以,但却不合适做个领导者。
“明泰,回头你把研究所里所有人的档案都准备一件,送到我那”
隔着门上的窗看到房间内众人忙碌的模样,李子诚摇头叹一下,现在可不是自己去打扰他们的时候。
“走吧,明泰,咱们就再等三天”
等三天,只需要再等三天三天以后,便可以开始尝试试制了。。
第120章 至高点(!)
第120章至高点(第三更!)
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夜色已笼罩了大地,但空中已有一弯银钩般的新月升起。
此时已经到了后半夜,空旷、只零零星星散布着一些建筑的连云港入夜之后静极了,不过空气中不时隐隐传来工业区锻工车间里一下一下的呼哧呼哧的气锤声,也能隐隐听到金工车间车床旋转的轰鸣声。
那声音是从重工业区传来的,尽管工厂远未建成,绝大多数车间不过只是划出地基,或仅只是用石灰线勾勒出的地形,但这会,在那些已经建成的车间内,却早已经能够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过去的几个月里,这里一直源源不断的生产制造着纱机以及面粉机械。
而此时在机车制造厂已经建成的铸造车间内,呛人的金属烟尘在车间内弥漫着,一台全新的产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5吨电弧炉正喷吐着熊熊烈焰,刺目的焰光映红了整个车间,德语、汉语的嚷喊声在铸造车间内回响着。
尽管室外一片冰天雪地的模样,可在铸造车间内,尽管没有暖气,但在电弧炉冶炼钢铁的高温下,车间内却是如同暖春一般,穿着石棉工作服的工人和技工在西门子公司派出的德国技师的指导下操作着这台最新式的电弧炉。
终于,在临近午夜时间,随着一炉灼红的钢水从出钢口流出,钢件水爆溅起的翻腾的水浪和巨大的声响在铸造车间内回荡着。
“每炉钢的基础原料都是按比例添放,2吨瑞典低磷铁上等钢屑、100公斤镍和铬……”
在程致勤的解释中,忍受着呛人的烟尘,李子诚只是点点头,现在铸造车间电弧炉炼制的合金钢,是为了生产发电机、蒸气轮机主轴生产的合金钢,熊熊的炉火,奔腾的钢水,这就是这个钢铁时代的象征。
看着那一张张被炉火映红的脸庞,再看着那些工人额上豆大的汗水,再看着当钢水流出被铸成发电机轴毛坯时,那些朴素的脸上流露出的笑容,恍惚间,李子诚感觉自己似乎置身于一个自己未曾接触过的时代之中。
“这是第一炉钢?”
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望着那在冷却池中慢慢冷却的毛坯,李子诚忍不住有些激动,这几根毛坯将会最终被制成的蒸气轮机、发电机的主轴,而在未来这里同样将源源不断的冶炼出各种各样的优质合金钢,以满足六合的发展以及工厂生产的需要。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激荡不已的时代,这里每一天都在创造着历史,一个月前,自己喊出了“造中国人的争气机”,而现在,六合纺织机械厂、连云港机车制造厂、电机厂却在齐心合力,用并不算完备的设备,利用国产的、进口的工业原料全力以赴的,在那十几们来自德国、美国的技师指导下,制造着中国第一部发电设备。
第一台发电机、第一部蒸气轮机、第一部电厂锅炉、第一套变电设备……太多的第一,就是在自己的这片仍未来投入使用的重工业园区内一座座刚刚建成的厂房内创造出来。
“第一炉钢第一炉合金钢”
看着脸庞被钢水映红的董事长,程致勤点点头应道,望着那几根用来生产主轴的钢坯,从江南制造局炼铁厂被“挖”到这里的他脸上同样带着一丝自豪。
“董事长,今天晚上锻造车间就能完成这几根主轴的生产任务,明天,明天咱们的争气机,一定能开工”
争气机
在吐出这三个字的时候,程致勤感觉嗓子眼里有些发涩,现在全中国的眼睛都在眼巴巴的盯着连云港,而连云港,所有人都在盯着承担试制任务的三家工厂,当一个月半月前,第一次来到连云港时,一进入机车制造厂,他曾感叹着这座工厂的庞大。
“东亚第一雄厂”
可在进入工厂之后,他才发现,这所谓的东亚第一雄厂,不过只是拉出了“第一”的架子,60的机械加工设备不是在路上,就是在美国、德国工厂的生产计划中,工厂各座厂房需要的138部工业行车,只有32部已经安装,三分之二的厂房,不过只是设好校准线或是挖好地基,三分之一的厂房,一半投入了使用,另一半却正在上梁、封顶。
可即便如此,这座拥有486台机械设备的工厂,却要不惜代价的制造出“争气机”,那边的机加车间,为了生产出蒸气轮机部件,停止生产纺织机械的零件,集中全公司所有最优秀的工人参加蒸气轮机的试制。
“下一步是不是要把这些毛坯送到锻造车间?”
“嗯,董事长,在那对毛坯进行锻造加工,铸造车间只是是把钢水注入到毛坯模具中,这样形成的工件,材料内部的晶粒体积较大,韧性有所不足。所以还需锻造成型,把毛坯放在蒸气锤或者水压机下面,由锻锤锤锻成预期的形状,这样钢料的内部晶粒细化,致密度提高,从而能够变得更加坚韧,只有如此主轴才能承受高速、长时运转产生的扭力……”
在程致勤看来,无论是发电机或是蒸气轮机主轴的生产,并没有什么技术难题,这和过去在江南制造局生产火炮、船舶动轴并没有任何区别。
“董事长,若是不是因为公司要求“具为六合造”,像这样的主轴毛坯,完全可委托的江南制造局代工,他们的经验比咱们丰富……”
“一步步来,咱们这次就是试验”
程致勤的抱怨只是让李子诚哈哈一笑。
“总得尝试着自己制造不是,那边公司已经向江南制造局下了定单,不过是机车的动力轴,咱们的大型水压机还有其它设备虽然到了不少,可从安装到调试,没有三四个月,肯定不能开工,等这批发电设备造好了,咱们就开始造机车”
“机车”
程致勤的眉头一跳,公司这么快就要造机车了?
“对,没错,这机车才是这座工厂的正行,发电机这样的设备,等以后,再成立一家工厂,这次陇海铁路公司需要六辆机车,还需要一百多辆货车车厢,与其让别人挣咱们的钱,不如咱们自己干,无论如何都要试试”
又同程致勤聊了一会后,看了一下时间,毛坯已经送到锻造车间有一会了。
“明泰,走,咱们去锻造车间看看程厂长,等造出这台争气机,我请大家伙喝酒”
喊上自己的小跟班,李子诚笑着走出了烟雾弥漫的铸造车间,顺着那碎石路,只需要顺着声,便能够找到锻造车间,深夜的寒风袭人,可这时锻造车间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模样。
“咚、咚……”
未进锻造车间,便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锻锤声,在进入车间后,却只看到眼前锻锤起落,火红的锻件在巨大的钢制吊链上翻转着,巨大的20吨级水压机此时在锻制着主轴,每一次锤起锤落,火红的锻件总会迸发出火星。
望着那渐圆的主轴,李子诚肘拄掌心,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主轴的毛坯看样子快要完工了,没准,过年的时候,这发电机便可以进行试验。
“争气机啊……”
感叹着这三个字,李子诚感觉自己似乎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
对……在那个时代,是怎么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来着?不是奖金,不是……而是荣誉,对没错,就是荣誉
自己完全可以借着这个造“争气机”的机会,想个办法把工人们的荣誉感挑起来。
荣誉、荣誉感……
“没错,这是一个契机,一个打造团体精神、集体荣誉的契机对,一定得好好计划一下,一定要……”
心下思索着这个构思的时候,李子诚才意识到现在连云港还有一个短肋,连云港没有自己的报纸,没有自己的宣传工具,没有这一切,如何能去发扬所谓的集体荣誉呢?
“嗯,得先把这个宣传工作弄起来”
宣传工作,办报纸?这是必须要办的,但是似乎现在连云港并没有多少人识字,报纸的受众面太小,在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时候,顶多只能启到辅助性的作用,那……声音
广播
脑海中闪过这两个字的瞬间,李子诚的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挂在街道内的大喇叭,以及每天早晚两次的广播。
对
连云港可以先建一个的广播电台然后用这个广播电台去宣传连云港建设、陇海铁路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而且未来公司还能够去利用这广播电台去发布产品广告,甚至于抢占舆论阵地,在这个时代,谁能控制舆论,谁就能抢夺话语权,而作为一家公司,如果能够实现对舆论阵地的控制,也许会让自己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舆论,有什么能比舆论还重要的东西?在这个大家都用所谓的通电打着口水仗的时候,谁能控制舆论的致高点,无疑就掌握了最根本的话语权。
对回头就让他们翻译无线电广播的资料。
想到未来自己抢占舆论致高点的一幕,李子诚的唇角一扬,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自己能早点做准备工作,没准这“争气机”到时就能……。。。
更多到,地址
第121章 袁世凯的心思(!)
第121章袁世凯的心思(第一更!)
“争气机”
放下手中的报纸,袁世凯摸了一下光光的脑壳,那张老农似的方盘脸上挤出了笑来。
“李致远啊,李致远”
两声感叹之后,袁世凯到又是一乐,抬头看着站在面前的赵秉钧。
“智庵,看来这李致远把日本人得罪的不清啊”
“何止是得罪的不清,简直就是能让日本人恨到骨子里,这日本人打从甲午那年起,估计还是第一次打掉牙忘肚子里吞”
身为内务部长的赵秉钧自然知道一些其中的内幕。
“他一到连云港,为了办工厂,就把大连十几座日本厂子里的工人挖了干净,听说逼的川崎船渠的社长切了腹,至于中村更是恼他恼的……”
“恼得想生吞了他,可……”
袁世凯笑着接过腔来,打从出任朝鲜总督那年和日本人扛上,对那野心勃勃的东洋人,他就没什么好感,即便是现在,也不过只是委以虚蛇。
“可偏偏又动不得他”
“大总统,说来也奇怪,为啥那日本人会顾忌他李子诚?”
这会赵秉钧倒是装起了糊涂,实际上这位警察总监出来的内务部长,早就得到了一些消息,只不过一直未经证实而已。
“哼,日本人会顾忌他?”
一笑之后,袁世凯又摇摇头。
“他们顾忌的是美国的那个摩根人家弹弹手指头也比腰粗”
在说话的时候,袁世凯端起茶杯说道。
“上次,各国拒绝汇兑李子诚的支票,最后是摩根银行站起来承对了,对外,摩根银行宣称那是因为李子诚拿出了黄金,可李子诚来的时候带了什么?几十桶电影胶片,后来他还包租了一艘商船,船上运了一千多吨铅锭还有几百吨铜锭,还有几百桶电影胶片,顶多还算上一个他设计的那个什么没轮子的火车,这人那……”
半闭着眼睛,想起李子诚和自己之前的谈话,袁世凯略做沉吟后才开口说道。
“这人和摩根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话时,摩根便不再说话,而是手扶着杯沿,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大总统,你的意思是摩根是他的后台?”
赵秉钧在说话的时心下一紧,旁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那摩根银行或许在中国影响不大,可在中国那一个个鼻子能抬上天去的大小外国银行对“小小”的摩根银行经理,那是一个尽的恭维。
“后台,这倒是不一定能谈上,不过若是说两人之间没什么联系,就让人拿不准了”
说话的时候,袁世凯突然把眉头一抬。
“铁路”
接着袁世凯却突然站起身,然后走到一张地图前,那地图是新近刚挂上去的,自打从陇海铁路开修,作为大总统的他自然是“倍加关注”,而这份地图是他特意吩咐人挂上去的,而在地图上特意标出了陇海铁路,甚至还特意画出了各火车站用地的大小来。
站在那幅地图前,袁世凯顺着铁路朝西看去,而后他又略加深思一会,最后眉头又是一皱。
“智庵,记得当年日俄战争的事吗?”
在日俄战争时,袁世凯曾竭力主张联日战俄,以保东北主权、领土不失,尽管最后因清政府软弱而未得行,可袁世凯也是和日本合作颇深,对日俄战争前后之事,自然是倍加关注。
“当年,日俄在美国议和之时,美国得知俄国将向日本转让中东铁路南满支线,曾策划染指东北路权,也就是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的南满铁路日美共管计划。那时哈里曼是美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为了发展美国对亚洲贸易,他制定了一项美国控制下的环球运输线计划。就是把美国太平洋铁路,用跨太平洋轮船航线延长到大连港,与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相连接,并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里沃夫,与美国轮船联络,建立起环绕世界一周的交通线。该计划因日本人毁约,所以不了了之。”
双眼盯视着地图,袁世凯的视线在大连和连云港两地间来回移动数次,而与次同时赵秉钧的视线也同样关注着两地,最后他像是恍然大悟一般。
“大总统,你的意思是,那李子诚是美国人派来的……”
接着他又是用力的一拍手。
“大总统,若是这样的话,咱们可都上了李子诚,不对,是摩根的当了没准,从一开始,什么高炉啥的,可都是假的,我就说嘛,李子诚不过才二十二岁,就他那年纪,他能整出啥值上亿两银子的高炉,即便是整治出来了,那摩根傻了,依我的意思,我还不……”
不待他把话说完,袁世凯却突然笑了起来,笑声非常之大。
“美国人,美国人……”
接连说了两次之后,袁世凯表情又是随之严肃起来。
“若真是美国人,我还真不怕他李子诚,这美国人不比英德法日这些国家,美国,美国人眼里只有银子,即便是这条铁路让美国人控制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更何况只是公司参与,即便是政府参与,当年美国政府都不准他们在中国拥有一个租界,更何况是这么一大片附属地,这美国人不可怕,说实话……”
转过身,袁世凯的表情依然显得有些严肃。
“我到是希望李子诚真为美国人办事”
这会反倒是轮到赵秉钧弄不清楚的大总统的意思了。
“现在,咱们中国的局势之危,可以说是远甚于前清”
轻叹一声,袁世凯的神色变得极为凝重,重新走回自己的办公室中,再次坐到椅上,手刚要碰茶杯的时候,却半悬于空,动作和表情都显出了他心底的纠结。
“知庵你知道,过去,咱们在满洲、在外蒙,靠的就是日俄敌视,从而确保主权不失可是现在,《日俄同盟条约》签订,过去日俄对立,在侵略中国行动上互相监视,于咱们中国是有利的,这是打从李中堂那会,就定下的外交上的大原则。可现如今日俄同盟,联成一气,可以同心协力瓜分中国,于中国是大不利另一事是英国宣布在西藏有绝对自由行动的权利,这日俄同盟,英日同盟、英俄同盟,这三国同盟,对咱们中国来说,那可不是大不利,稍之不慎,别说是主权丢失,领土不全,甚至可能,国将不保啊”
看着大总统发出重重的一声音叹息,赵秉钧却是傻了眼,他只知道现在外交局势紧张,可却还没想到将有亡国之危。
“咱们过去靠的是各国利益均沾,还有美国人的那个门户开放来维持咱们中国不至被列强瓜分,可现如今,本国同盟,再加上法国对西南虎视眈眈,德国人对山东更是志在必得,若是英俄日三国相互勾结,法、德必紧随其后,只怕……”
话未说尽,袁世凯便闭上了眼睛,在这中国,他向来自认没谁比自己更能看清楚内外局势发展,也没人比他更清楚,现如今这局势又危险到什么地步。
“可诺是说陇铁铁路有美国染指,而且也是为的那个什么环世界交通,将来陇海铁路势必将修至新疆,到时与俄罗斯中亚铁路相连,那时,美国利益于中国中部,若诸国意欲瓜分中国,美国势必将为维持其利益”
“大总统,万一美国人要是和他们……”
不待赵秉钧说完,袁世凯便摇头说道。
“诸国之中,也就只有美国对咱们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反倒是若中国为各国所分,必有损美国之利,一来,中国之市场必为各国所分割,二来,陇海铁路纵贯中国东西,即便行以分割,美国必拼死以求陇海全线皆为美国所占,英俄势必不愿美国染指甘肃、西藏,到那时,咱们方能有一线生机啊”
这会袁世凯总算是觉得自己弄明白了所有事,为什么摩根会贷款给李子诚,不是什么黄金,为什么美国会退出六国借款,究到根里,或许,这李子诚根本就是美国商界和政府一个棋子。
无论他是不是卖了那专利,至少有一点,美国人肯定支持李子诚,而李子诚对其必然有所回报,至于是什么回报?这不为人所知,但袁世凯却相信,这回报再大,也大不过日本人占去的南满铁路。
“智庵,我记得,咱们在签定合同的时候,政府有使用铁路的运兵权吧”
虽说不担心,可临了时,袁世凯还是问了一句。
“有政府可于国防需要之时,于陇海铁路征用机车、车厢,以成本之价运兵”
“哦那就好,那就好”
点点头,袁世凯总算是放下了心,有运兵权,有二十年后以成本价赎回权,还有禁止抵押外国银行的限制,嗯,那条铁路美国人翻不出来浪来。
“嗯,这到就放心了,还别说……”
放下心来的袁世凯一笑。
“若是说,那李子诚真得了美国人的帮助,没准,还真能帮咱们中国一点忙,至少……”
手一抖报纸。
“若是这争气机造出来,可不还真给中国长脸,若是他之前说的那个大钢厂,能办起来,无论如何,咱们中国也算是工业国了”
说着,袁世凯眼睛一转,脸上挤出来笑来。
“到时候,我再送他李子诚一份大礼,以资奖励吧”。。。
更多到,地址
第122章 为什么不是日本人(!)
第122章为什么不是日本人(第二更!)
“争气机”
放下手中的报纸,中村是公的神情先是显得有些凝重,接着又流露出一丝嘲弄之味,最后,他看着眼前的内田泽村,这一段时间,满铁花费了数万元用于捧杀六合公司,但是现在却捧,他心里反而却是没有底。
甚至于产生一种错觉,自己是在帮助李子诚。
“你觉得中国人能造出成套发电设备吗?”
内田泽村是调查课课长,最近一直负责收集连云港以及六合公司的情报。
“很难讲”
内田泽村如实的说道。
“从去年六月,至今,六合公司不仅在国内大量招聘请各类留学生,更于美、德两国招聘了超过九百名技术专家,这些技术专家中,也许会有相应的技术人员”
稍做沉默,内田泽村又继续说道。
“通过我们在支那海关内的朋友,我们得知在过去的半年中,六合公司累计向美、德两国进口机械设备总额达645万美元,台数超过三千七百台,而其向美、德两国发出定单未交付的机械设备、成套冶金设备、成套采矿设备以及重型工业机械高达两千七百六十万美元”
“竟然会这么多”
中村是公不禁一惊,对于这个数字,他所能感觉到的更多的是震惊,这个数字甚至超过过去两年中日本全国进口设备。
“是的,而且从安徽北部的会社传来的消息,六合公司正欲同安徽北方倪嗣冲共同开发淮北烈山煤矿以及某一种临淮铁矿及煤矿,而其所进口的成套采矿设备,正是为此作准备”
内田泽村认真的说道。
“可以想象的是,六合公司的野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他们不仅是要修筑铁路,同时还试图将连云港,打造为支那一工业基地,并利用连云港之优势海运及未来陇海铁路之利,获得进一步发展。”
内田的话让中村是公沉默了很长时间,在之前制定针对六合公司和陇海铁路的计划时,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六合公司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野心。
“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六合公司将会成一个大大的威胁,对于未来来说……”
作为满铁的总裁,中村是公可以想象,如果说未来六合公司发展成为一个集铁路、港口、附属地于一体,而且又全力发展矿产、冶金、机械制造等各类工业,那么未来的陇海铁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这绝不利于日本在清帝退位之后的制定的对支国策。
“看来,我们都小看了李子诚啊,他不仅是野心勃勃,而且还是雄心勃勃”
一番肯定之余,中村是公知道,李子诚的这种雄心不同于他人空谈,他所拥有的资金优势尤其是来自美国摩根银行的支持,将会造成一个事实,在未来几年内,连云港和陇海铁路将会成为改变支那的一个开始,一个……绿@色#小¥说&网……。
未来,随着连云港的工业化,它将会作为龙头带动整个陇海铁路的工业化,而工业化又促使他们为了市场,进一步谋求铁路线的延伸,即便是放弃权力附属地,而改为铁路公司商业用地,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支那。
“看来,咱们要想办法,尽量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时中村是公反倒是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在权衡利弊之后,他突然发现,或许自己过去太过于“纵容”李子诚,仅仅只是依靠最初的那个,掌握其电力,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其釜底抽薪之击,通过六合公司保留其工厂产力,而限制外来工厂用电的方式,在连云港制造混乱,从而打击连云港信益的方式,太过于缓慢。
尤其是现在,那李子诚要造争气机的时候,这显然不甚乐观,实在是太小看支那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