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纪元1912(无语)-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眼前的董事长,林保仁只感觉一阵心热,内中顿时涌起一阵激动。

    营造理想!

    在吐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李子诚只是在心下一乐,这就是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是一种理念,六合是在营造理想、陇海也是、连云港同样也是,这里将会成为一个筑梦之地。

    “我们要在这里营造一个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理想和梦想!”

    望着桌上的规划图,李子诚在沉思片刻之后,又把视线投给神情似乎有些激动的林保仁。

    “每一人,来到连云港的时候,他可以一文不明,可以一穷二白,但是在这里,只要他去努力,他就可以获得成功,这就是连云港的中国梦!”

    中国梦!

    此时房间内的众人,但凡是能听懂中文的无论是外国人或是中国人,他们的神情都在瞬间发生了变化。

    “在这里,不在过问他们的背景,过去,有的只是平等而公正的,每个人都有的成功的机会,嗯!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这是实现连云港的中国梦的根本,而我们呢?”

    反问的同时,李子诚用手指点了一下规划图。

    “作为连云港的缔造者、规划者、建筑师,我们的所需要的,就是像在那些在这里努力奋斗的个人,提供最为理想化的外部环境,而生活环境亦是其中之一……”

    当提着大道理的时候,李子诚却在心里想着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一万户工人的入住,会给连云港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一万户人家、五万人口、他们的消费、他们的……在一定程度上,人口将是缔造一座城市的开始。

    在思索的时候,李子诚却在无意之中,看着桌面上有一份报纸,余光一扫,先是一愣,然后又仔细看了一眼。

    “董事长……”

    就在林保仁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却看着董事长从桌边拿起一份报纸,这会他注意力似乎放在了报纸上。

    “冯如……”

    猛的看到这个名字,李子诚只是一愣,连忙拿起了报纸,这是《时报》对冯如飞行表演的转载报道,写的是三个月前在台山县城南门桥的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自制的飞机在中国的首次飞行。

    “冯如……”

    念叨着这名字,李子诚只觉眼前一亮。

    “藕初,咱们在广州有办事处吗?”

    “少爷,为什么您要让穆经理安排广州那边请冯如来连云港?”

    走在路上,跟在少爷身边的阿四有些不解的问道。

    “阿四,知道什么是飞机吗?”

    李子诚只是反问道,对于阿四,自己总有一种期待,期待着他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所以自己才会让他去泰勒的培训班上课,也许再过几年,他也能独挡一面。

    “少爷,我知道冯如!在唐人街的时候,我听人提到过他,他是中国造飞行器第一人!”

    “这飞机,就是飞行器,六合并不仅仅只是造机车,造轮船,将来,咱们还要造飞机!人才难得啊!”

    李子诚缓和地说道,声音显得有些激动。

    “以后……”

    手指着蓝天,看着天空中那蓝天白云,李子诚的目中尽显无尽的憧憬。

    “这蓝天,就是咱们中国人的!”

第074章 冯如(第一更)

    悠悠珠水,巍巍云山。

    在白云山的南麓,瘦狗岭状如一只趴伏着的巨大瘦狗,名符其实地守望着广州城。殊不知,这片古老的余脉不仅阅尽了脚下大地的兴与衰,还见证了岭南人搏击长空的豪情。

    民国时期,从瘦狗岭到燕塘一带是广州飞机表演的地方。从这里开始,广州与中国近代的航空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年前,冯如率助手朱竹泉、司徒壁如和朱兆槐,携带2架份的飞机散件和设备乘轮船回国。途径日本,遭到仰慕者的欢迎;途径上海,恰逢飞行家环龙在江湾表演飞行,媒体盛邀冯留沪飞行,以壮国威,未获应允。3月22日抵香港,两广总督派“宝壁”号军舰前往隆重迎接冯如一行入广州,并在燕塘为他圈出飞机制造厂厂址和飞行场地。

    在广州光复后加入军政府的冯如被任命为飞机长,在军政府提供了几千元的资助后,他立即在瘦狗岭下的燕塘建立广东飞行器公司,这是中国国内除南苑飞机工厂以外第二个飞机制造厂。

    随后冯如为响应北伐计划制造侦察飞机,经三个月的努力,利用从国外带来的零部件加上本地的竹木布材料,于民国元年3月,装配成一架与“冯如二号”大致相同的飞机,这也是中国人在中国国土上制成的第一架飞机。

    不过,这也是这里迄今为止所建造的唯一一架飞机,对于依靠军政拨款的广州飞行器公司而言,穷因莫名的军政府连正常军费、政府经费都难以维持,更何况是拨款给飞行器公司建造飞机,于是飞行器公司在过去几个月,不得不依靠飞行表演赚取一些资金以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营。

    “若是再进行十次表演的话,就差不多能再造一架飞机了!”

    作为飞行器公司会计,朱竹泉看着帐本在心里合计着还差多少钱才够再造一架飞机,尽管师傅从美国带回2架份的飞机散件和设备乘轮船回国,但却因为机件锈蚀,在试飞时坠毁,现在却仅只有一架飞机。

    “还是没钱啊!”

    一声长叹,朱竹泉的神情显得有些无奈,原本他是在三藩市做生意,后来因为钦佩冯如的高深的机器学识和技术,遂拜其为师,参与制造飞机,在回国时,又同另个两名师兄弟一起追随师傅回国。

    而在这广州飞行器公司中,有着从商经验的他一直负责着公司的运营、经费筹备,以便让老师安心投入到飞机的设计、制造之中,为了让筹备足够的资金,朱竹泉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整天都是愁眉苦脸的,可却又需要在师傅和师兄弟面前强颜欢笑着,以便让他们安心的制造飞机。

    “哎,”

    摇着头,朱竹泉正欲起身时,却看着一位穿着西装的先生走了进来。

    “请问冯鼎三先生在吗?”

    摘下头上的帽子,孙碧如礼貌的问一声。

    “你是……”

    见着这位说着一口广州官话的先生,朱竹泉连忙站起来来。

    “鄙人是六合公司驻粤分公司经理,孙碧如!”

    递出名片,孙碧如朝着左右看去一眼,似乎冯如并不在这,这瘦狗岭下的飞行器公司只有这么一座木板搭建的厂房而已。

    “六合公司?”

    朱竹泉一愣,六合是一家大公司,能够向政府提供数千万两贷款的大公司,他怎么到了这,难道……想着,朱竹泉心下一喜,难不成这人是想向公司提供捐款?

    “请坐!快请坐!”

    热络的招呼着,又为这孙先生倒了杯茶,随后朱竹泉才开口说道。

    “不知孙先生来此,有何贵干?”

    “今天,碧如来此,是向冯先生转交一份我们董事长的邀请函!”

    从手边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根据电报内容似写的邀请信,孙碧如笑着递了过去。

    “邀请函!”

    “我公司李董事长,听闻冯先生欲发扬飞行器之决心,深有所感,特邀请冯先生前往连云港设厂,厂地、厂房、设备皆由我六合公司提供,另外董事长保证每月向贵公司提供不少于5万元拨款!”

    尽管不知道董事长为什么看中了飞机,但作为公司外派员工,对于孙碧如而言,今天广州飞行器公司一行,和过去他在广州为公司招聘员工,并没有任何区别。

    “五万!”

    听着这个数字,朱竹泉不禁一惊。

    或许外人不知道五万元可以做什么,但他可是再了解不过,“冯如二号”的造价,即便是包括从美国带回的零件,也不过仅只值三四千元而已,每月五万元,有了这笔钱,公司每个月都可以制造十架飞机,而军政府直到现在不过只给公司提供不到万元的支持,可就是那几千元的经费,却让这广州飞行器公司办了起来,若是……

    “去连云港!”

    冯如惊问一声,随后又是一阵沉默,作为一个广东人,他自然希望把他的飞行器公司设在广东,可是现在,面对六合公司开出的优惠条件,一时间却又无法拒绝这一优惠条件。

    在这里,靠着军政府提供的那么一点经费,别说是造飞机,就是连公司的最基本的运营都难以维持,现在师徒四人,只是靠着军政府发给他那一百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就这还需要负担起四个工人的工资。

    可是如果去连云港的话,有了六合公司提供的充足资金,自己却可以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飞机,到那时,那个梦想也许就可以得到实现,充足的资金不仅可以用来造飞机,还可以培训飞行员。

    “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微特足以固吾,且足以摄强邻矣!……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这时冯如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7年前,他曾说出的那番话来,但这个梦想的实现却需要资金作为支持,只有如此,才能制造可堪军用的新型飞机。

    “壮国体,挽利权!”

    念叨着这句话,冯如一时间思绪万千,看着从美国追随自己回国的三个徒弟,他沉思着,是去,还是不去?。

    从第一架飞机诞生至今,在不过十年间,全世界已经近千架飞机,而中国却只数架飞机,若是广州飞行器公司困于广州,而得不到资金支持,怕留于广州亦与美国无任何区别,顶多只能像现在这样,定期为民众表演飞行,以宣传航空救国,扩大航空影响。

    沉思片刻后,抬起头,冯如看着朱竹泉、司徒壁如和朱兆槐三人,问道。

    “你们怎么看?”

    助手朱竹泉、司徒壁如和朱兆槐三人对视一眼。

    “若师傅愿往连云港,我们亦愿随师傅前往连云港!”

    “好吧!”

    重叹一声,朝着这集厂房、机库、宿舍于一体的厂房,冯如站起身来。

    “走,我们去见一见那位孙先生吧!”

    着,冯如便从衣架上取下西装,朝着厂房外走去,而助手朱竹泉、司徒壁如和朱兆槐则紧跟其后。

    “还请冯先生收下!”

    取出一张支票,孙碧如双手递给面前已经接受董事长邀请的冯如,对于冯如会接受董事长的要求,他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之处,毕竟董事长开出的条件不是任何人能拒绝的,更何况,对于冯如这么一个干事业的人来说,他根本无法拒绝来自己事业的诱惑。

    “这是……”

    看着那张写着伍仟元的支票,冯如不禁一愣。

    “董事长希望您最好能在这个月启程,这是公司支付的迁厂费,另外,不知道冯先生此行一共多少人,我明天会派人把船票给您送过去……”

    “一行四人!”

    冯如如实的说道,然后又问道。

    “那不知李董事长还有什么要求吗?”

    “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嗯?”

    “董事长,希望您尽快迁往连云港,最好现在就着手准备,同时希望您能够停止飞行表演!”

    孙碧如话一吐出,冯如便是一愣,这是为什么?原本按照冯如的计划,他还准备在离开广州之前,进行一次公开的飞行表演,以此告别广州。

    “冯先生,这是董事长的要求,希望您能够理解!”

    孙碧如笑答道,对于董事长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他并不知道,但作为公司的雇员,他需要只是达成董事长的希望而已。

    “冯先生,现在连云港可是求贤若渴,请冯先生相信,到达连云港后,你可以得到最好的设备、最充足的资金,当然越快越好,冯先生不是说过嘛,现在各国航空技术迅猛发展,虽今日冯先生所造之飞机不逊他国,然若稍有耽误,只恐中国飞机事业,必落后于他国,所以,还请冯先生尽快动身,只有如此,才能保今日之先进!”

    三言两语的被叉开了话题,冯如稍做沉默后,便点头道。

    “行,两个星期,给我两个星期的时间!”

    不好意思,更新晚了,一直在赶材料,刚刚到家,今天上架了,还希望各位大大能继续支持无语!支持新纪元,谢谢!)

第075章冯如第二更,求月票

    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天气晴朗清新,太阳斜斜的射在在地上,稀落的树木树枝上还留著隔夜露珠,微风柔和凉爽的轻拂著,天空蓝得澄清,蓝得透明,这又是一个艳阳天。

    虽是一大清晨,可在连云港的云台山下,这会却是一片尘土飞扬,数千名工人,这会正在那里跑着步,这是公司的规矩,每天早晨,都要围着云台山跑上一圈,然后,才能吃早餐,跑慢了还不行。

    豆大的汗水,顺着工人们的额头流了下来,来到这里二十多天后,初来时那些穿着袍子、马褂、汗巾的“遣散民军”,这时早都换上了新衣裳,白色的短袖套头衫衬,黑色的过膝系带短裤,再加上脖颈间系的擦汗白毛巾,这身装扮,几乎就是陇海铁路劳务局工人的标准装扮。

    这些衣裳、毛巾,甚至连同他们脚上的布胶鞋,都是半个月前,从上海运来的,运了整整几万件,而劳务局的工人见人皆发两套。

    这短衫、短裤,穿起了舒坦,穿着新衣的工人们,自然不知道公司选择这种衣裳,只是因为两字,便宜,比秋衣、秋裤还便宜,而且还是董事长亲自设计的衣服。

    白毛巾、白短衫、黑短裤,再加上早晨几千号工人跑步的场面,着实成为连云港的一景,甚至就连同那空地上几百间用竹杆、草席搭成的方格草棚,都惹的老百姓真叹气,叹这些工人命好,一天管三餐,还发新衣裳,就是那方格草棚,也垫高一尺,省得进水。

    “一、二、三、四……”

    跑着步,拉着号着,清晨的烈日下,跑了几里地后,连晒带跑这会魏东生早就是满头大汗,口干舌燥的,但身边背着的水壶的里的水早已喝光。

    “班长,给!”

    跑在他身旁的赵烈,只是轻轻解下腰畔的铁皮水壶递给他,魏东生接过水壶,边跑边喝一口。

    “还有二里地!”

    心里嘀咕着,魏东生朝那边正盖着的红砖小洋楼看去。那小洋楼是新近起来的,现在这连云港是一天一个样儿。

    码头上,几千个工人修着码头,山上几百号人开着山,昨个,大家伙刚修了一截小铁路,铁路是从采石场通往码头的,是运石料的小铁路,火车头还没影里,现在全指着马拉人推。

    又过了半个多钟头,排着队吃完饭之后,魏东生带着班里的人朝105区走去

    这房子!

    从三天前,当第一座房子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每一次,当路过那独栋的房子里,魏东生总会看忍不住多看上几眼。(读看看书海阁)

    “班长,您觉得咱能住上这房子不?”

    看着路边的那几十栋房子,赵烈忍不住问了一句。

    “鸟,这是给技工盖的房子,没听说嘛,公司在外头招来一批劳什么技工,反正就是开机器的,”

    啐一口,贾万贯语中尽是一股浓浓的酸味。

    “这破木头房子,给俺,俺都不要,咱们住的草棚是不咋的,可这木头房子,也不比咱那强不是,你干活时没看嘛,这房子根本就是木架子外头蒙一层薄木板,一锤子就能打烂。”

    “那里要什么锤子,舀拳头砸,没准就能砸烂。”

    话虽是这么说,可在说话的时候,一个个的语气里都泛着酸味,无论如何,这都是家啊。就是脚底下的这路,可都是碎石马路,听说回来还要铺柏油,房前房后的地修的平平整整的,听说以后还要在这空地上种上花草。

    “***,就跟那上海租界里头洋鬼子住的地方似的!”

    心底暗骂一句,倪明同忍不住嫉妒起那些什么技工来。

    “哥,你说俺能当上技工吗?”

    “当技工,美的你,人家那可是开机器的,你会干啥,就是一吃货!”

    “那也没准,你没看嘛,公司这几天不是登记,谁识字嘛,说是识字的能上技工学校,进了那学校,一出来,可就进厂子了,那像现在,就是一苦力!”

    “班长,到时候您肯定能上技工学校,您不是读过书嘛!”

    “都是没影的事……”

    众人嘀咕着便走到了工地上,这会十几辆马车早就停在了那,昨天挖好的埋桩基的地槽内灌上的洋灰,这会早都凝固了,两尺粗的洋灰桩基内有一个方槽,两人扛着一根长达6米多的桩基,将浸过柏油的那头向槽里一插,一套房子32根基桩,固定好桩基后,工人们又

    开始钉着在工厂内早已经加工好的横梁,电锯锯出的卡槽,小钻钻也的钉眼,任何人都可以根据编号找到匹配的横梁,然后在固定的位置上,钉上足够的铁钉。

    对于任何人而言,他们从未想到,从什么时候起,盖房子竟然这么简单,这种盖房子的方式甚至吸引了那些外国人,在他们眼里,这些房子,根本就像儿童的玩具积木,至少在它搭建的过程中,很像是积木。

    “积木!”

    站在一间已经完工的新房内,林保仁使劲跳了几下,房屋纹丝不动,三天前,搭建好第一间房间时,他甚至还特意请来了几十个身强立壮的工人,在房间内跳蹦了几个小时,最后又进行全面的检查,房屋没有发生任何变形。

    “一栋房子,需要木材……从大连运来的运费是……水龙头,电线……”

    手中舀着笔计本,林保仁在那不断的核算着成本,每一次核算成本的时候,总是会不满意的摇着头。

    “木头,这个没办法,只能从大连买,好像海参崴那边的木头比大连的木头便宜一些,回头应该联系一下,……嗯!运输……”

    运输成本!

    瞧着记事本上的运输成本,林保仁的眉头又是一皱,每天用马车运那些房屋部件的成本太高。

    “看看申请一下,直接在碎石路上铺一条小窄轨铁路,嗯,这样的话,差不多能降低2。3%的成本。”

    作为连云港第一家投产企业的经理,现在林保仁是工地、工厂、码头,三头跑,之前跑工地是为了做好建房规划,为了降低成本甚至采用因势制宜,绝不推平土地,甚至因为几条小沟的原因,社区的规化与连云港的方格型不同,而是弯弯曲曲的道路,面向各个方向的房子。

    “嗯,成本控制的很不错!”

    满意的看着报表,早已经去看过第一间房屋的李子诚,这会可谓是非常满意,一栋房子的建筑成本是32,土地成本是2块,若是一个月收三块钱的房租,连收六年,这房子可就连本带利的挣回来两套。

    “董事长,在这里有很多部件都是交给上海、青岛的企业生产,比如像钉子、扣板、电线、水龙,这些如果我们自产的话,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这会林保仁显然忘记了一点,他的工厂现在不过只是一个拥有一间简易木材干燥间和几十部从上海、青岛、天津等地买来的电动锯木机、钻眼机、抛光机,甚至如果不是那两部蒸气发电机,甚至于他的工厂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公司从青岛德国洋行买的发电船,现在还在路上,整个连云港不过只保和建筑的工厂和公司总部、码头工地提电力照明。

    “扩大,这家企业肯定要扩大,但不是现在,一天15套,这已经很不错了,再等等,等保和工厂的厂房办好了,再扩大吧!”

    摇着头,李子诚还是回绝了的林保仁的建议,一天盖15套,一年就是5000套,至少到年底,两千套房子,已经能满足公司暂时的需要。

    “保仁,现在已经建好多少套房子了?”

    “21套!”

    “21,嗯,你争取月底之前,提供至少200套房子,我要的是那种,人一到就能直接搬进去的,我要把这房子当成一份大礼送给的那些从大连过来的工人!”

    大连的工人快要到了,那边可是把车船都安排好了,就等自己的一句话了,只要自己拍一份电报过去,也许明天,明天大连的那些日本工厂就会全部瘫痪。

    “工人啊!”

    想到日本企业辛辛苦苦培训了几年,才培训出的上万名工人,一夜之间,全跑到自己这来,李子诚忍不住一阵暗乐,见林保仁一副不解的模样。

    “保仁,能不能留住他们,让他们把咱们这当成家,可就要看你的了!好好干,我的大建筑师!”

    手微微指向外间,李子诚冲着林保仁微微一笑。

    “现在,你已经开创了历史!”

    可不是嘛,现在自己在连云港开创着历史,而这些人,这些原本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人,不也正在开创他们的历史吗?

    每一个来到连云港的人都是如此,自己和他们不仅仅是在开创历史,同样也是在创造未来。

    “一年,也许两年,到那时,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新兴的都市,而这里的人们,却住着由你设计的房屋之中!保仁,而你的住宅,将会改变这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

    “会……会有那么一天吗?”

    “相信我,那一天……很快!”

    (第二更了,虽说没希望冲击新书月票榜了,总还是要习惯性的求一下月票,还忘各位大大支持下!有月票的的大大,若是喜欢新纪元的话,就投票支持一下吧!拜谢!)

第076章 警察(第一更,求月票)

    满月。银盘似的满月悬在两山!宰。显得又高又小。却照得山野里一派通亮。(更新最快ank《《书海阁》》书海阁)【本文来自《《书海阁》》书海阁夜色很美;也很宁静,月夜下,两山之间;一座座整齐排列的草棚子。一座挨着一座,紧紧的挨着,连在绳上晒的衣赏被风吹着,一荡一荡的。

    凉凉的海风吹过来;吹去了棚间的此许燥热,除去蚊虫的嗡嗡声外,还有人们的呼噜声,可依然没睡着魏东生,却显得忧心仲仲。甚至于显得有些紧张。

    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他是在为自己的事犯愁,肩膀上於青,早就没有了影子,可是直到现在,他的脑海中,偶尔还是会浮现那天在码头上的遭遇。

    枪声,接连不断的枪声,枪声喝着惨叫声,接着是厉声厉语的喊骂声,这里头的规矩比过去多的多;而所谓的规矩,就是军队里头的规矩。

    不过;这也倒不是不能接受的,毕竟,他也能看出来,公司之所以这么干,无非就是想管束他们这些人,这里头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就像自己管的这个棚,嗯。应该叫班。

    有乞丐、有会党、有绿林、还有逃犯,同样也有无赖,对这些人不行以管束,他们干活也就只是磨工。

    可是今天,总是让他感觉有些紧张,这紧张不是因为其它的事,而是公司贴出来的那张布告。

    “知字者,可报名入技工培心班,入校后月薪不变!”

    这着实让许多人一喜。几乎是在布告刚一张贴出去,便有数百人报名。成为技工。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他们将有机会住进他们正在建的那些房子里。

    不过,魏东生却没有报名,因为他和其它人一直站在那里看着那张技工培i学校的招工布告时,他却在那里看着另一张布告。

    “陇海铁路铁路警察培i班!。。

    这是在招什么?

    警察?

    魏东生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曾见过的那些穿着黑警服的警察,这陇海铁路警察培刮班就是培i警察的地方,只不过是铁路警察,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在火车和火车站上工作的警察口

    “是当警察,还是当工人?”

    每一个人面临着决定自己未来的时候,总会显得踌躇,在踌躇两天之后。他选择了后者,而现在,明天就要考试了,当年若不是采消了科举,若不是爹走的早,自己没准还能考上秀才。对于考试魏东生并不担心,他并不觉得这考试有什么难的,毕竟这里头并不见得有多少人比自己强。

    即便不担心考虑,可还是整整一夜,翻来覆去,魏东生怎么也睡不着。他知道,明天;明天将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一天。(百度搜索《《书海阁》》ankan

    一个半月之前的连云港,除去几个破落的小村庄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建筑,而此时,那些带着测量仪的中外测量人员,却绘制出了第一份连云港街区规划j地图,而数百名工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按照经纬路的规划用石灰、石块画出连云港的道路。

    而在道路的路口同样钉上了木牌,木牌上用油漆写着路名,同样的沿着规划中的中央火车站,由木板、青砖搭建的临时建筑也已经显现出了一个框架,而在工业区同样有几座诸如铁器厂、木器厂之类简单工厂的简易砖木工厂也已经建成投产。不过那几座工厂不过只是生产手工具的大作坊而已。

    “地点第四大街与第三大街交叉口的铁路警察学校!”

    手中拿着报名纸,魏东生在路边问别人时,

    警察学校在哪里啊?

    几乎碰到的那些人都摇摇头。

    “不知道!。。

    没人知道这警察学校,没有办法,魏东生只好盯着那路牌,按照在工业区盖厂房时,主管说的经双纬单的道路排号方式,去找着那条路,终于在看到接着第四大街,一眼望去,第四大街两侧还保持着麦收后的田野风光,不过远处隐约能够看到一座用土窑丰砖盖起来的围墙,走近了,才看见那围墙高度不过只两尺高,接着又看见一座貌似匆忙建造出来的西洋风格的大门,门上甚至没有铁门,只有一根粗毛竹吊起的横扛。

    这里有门卫看守,在这里说明了来意后,门卫压起了横扛。

    “考场在旧号教室!”

    学校有个很大操场。而在操场两侧则整齐的盖了不少青砖、青瓦的大瓦房,不过那瓦房却没按门窗,只是留了门窗的框子,在工业区盖房子的魏东生知道原因,一来是因为木料的原因,二来是因为玻璃。

    此时操场内黑压压的站着数百人,这时魏东生才看到来报名的有和自己一样短着白衫短裤的,肯定是和自己一样从南京来的人,也有一些穿着各色衣袍的人,那些人应该是当地人,无论是技工学校还是这警察学校,任何人都可以报考。

    “你是从南京过来的?,、

    就在的魏东生,他

    身后响起了一声音。是一个看起来女女静静的年青人。皮肤白白得眼睛绷紧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