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纪元1912(无语)-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海房地产价格的暴涨和城市面貌的畸形发展。
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间,房地产对于上海来说,至少对于上海的外国洋行而言,却是昨日黄花,首先是中央政府通过法令,禁止各地租界越界修路。而在去年,甚至通过中央派出军队强行收回民国元年后,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修筑的窦乐安路、施高塔路、赫司格尔路、白保罗路、狄思威路、白宝咱以及欧嘉路的延长部分,同时亦收回法租界公董局越界的宝隆路、祁齐路、福履理路、贾尔业爱路、恩理和路、古拔路、拉斐德路、马斯南路、高乃依路以及莫利哀路。当然收回的这些界外路都是中央未予承认的路段。
由于强行派军进入越界地区,甚至曾引发了外交危机,而面对外部压力,政府不仅收回路段,还在谈判期间,以“非法建筑”为名没收了这些越界路段上的全部建筑,从而造成上海洋行损失多达数亿元之多。但最终,面对上海等地掀起的“游行浪潮”以及中国政府的强硬,尤其是两艘战斗舰派往吴淞口的现实,各国公使租界当局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在这些外国公使们明白“不能用旧时眼光考量中国政府”的同时,以上海犹商集团为首的洋行大班亦意识到他们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而早在房地产市场受到打击的同时,另一项以犹商集团为首的洋行主要贸易根本——洋药贸易,也就是鸦片贸易亦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早在清末,清政府亦同各国签定了禁烟协约,而且各国出于发展正当贸易的需求。亦支持中国禁毒,因此,民国四年的禁毒活动开展的则极为顺利,在租界当局的配合下,在不过三个月内,即于租界内收缴并查没超过十五万箱鸦片,尽管未能追究其责,但却也迈出了禁毒的第一步。
先是进口鸦片贸易被彻底查禁,接踵而来的房地产市场打击,使得犹商集团意识到黄金时代的结束同时。他们并没有任何“离开这片流淌白银之地”的意愿,反而因上海股票证券交易市场的繁荣,将视线投向金融投机行业。
在欧战之前,上海的股票市场,往往从事着外股市场的投机,在沙逊、海亦姆、马登、麦边这样一个以犹商为主的集团操纵下。利用中国人的崇外心理,将外股作为主要投机筹码,兴风作浪,像1910年的“橡胶股票案”即使得中国金融业遭受重创,数千家钱庄破产,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遭到严重的损失。而犹商邻村在这场活动中,操纵股票市场,哄抬价格,是交易所里兴风作浪的主要参与和幕后策划者之一
“橡胶股票案”的余波影响,使得中国人不愿意再谈及股票,而欧战爆发之后,外股市场更是持续疲冷,但在欧战爆发之后,中国国内大兴实业,政府和金融机构鼓励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发展的多重影响下,上海内股股票市场繁荣起来,这亦是洋行以及犹商集团将视线转身这一“充满机遇之地”的根本原因。
而在民国四年至五年的上海证券交易中,98%是公债,股票不过应应卯,拍拍空板而已,远无法同连云港的“股高债少”相比,而在上海交易所开拍过的公债主要有:十年长期、整理六厘、九六公债及中央政府发行的四年库券、续发四年库券、建设库券和善后短期4种。
公债交易业务兴起是源于发行市场的膨胀,仅在过去一年中,为了全力推动国内实业建设,在收回关税、免除厘金的利市消息下,中央政府在国内正式发行的公债有17种,总金额9。72亿元,远超过过去多年间发行公债数倍。
而随着巨额公债发行,政府为了推销公债,给承购公债的金融机构以十分优惠的条件。财政部发行公债或国库券以50%的折扣向银行抵押,然后送到证券交易所开拍出售,交易所开拍的行市,一般为公债面额的60%左右,然后再以低于行市的10%~15%与银行结算,从而使银行包销公债获利可观。
此外,政府为鼓励银行购买公债,规定银行可以用购入的公债以一定比率作为发行准备和储蓄存款的保证准备,所以银行所得利润比任何放款均优,大量公债上市,又有银行业的积极参与,使公债的二级流通市场交易十分旺盛。
相比于上海并不算繁荣的股票市场,上海洋行纷纷将巨额现款投入到公债投机之中,在民国4年年末时。公债的主要持有者方为银行业,而在以犹商为首的洋行抢购下,银行业持有公债在数月内,从多达五亿元。下降到不足五千万元,而在这种抢购之中,交易所开拍的行市价,更是达到公债的120%之高,
通过投机巨额公债,在短短数月间,上海洋行即获得了数以亿万的赢利。不仅洋行卷入其中,上海的外资银行亦卷入其中,如汇丰银行这样的大型外国银行,从一月至五月,放贷不过三千余万,而公债投资却高达一万万元……
公债投机的迅速繁荣,早已超出了的人们的意料,随着公债市场的繁荣。在“买涨”的心理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从中获取暴利,而这恰恰正是洋行、银行所希望看到的事情,可是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的市场远不能满足其贪婪的欲望,控制着绝大部分公债的他们,试图通过掌握公债,获得更多的暴利,以把他们的损失捞回来。
在一部分国人目睹公债暴利涉足其中之时,犹商集团、外资银行依靠着巨额资本,推动着公债的高涨,推动着公债的狂热。
超过面值的135%!
对于任何国家的公债而言,这或许都是前所未有之事,而这却正是犹商、外国银行的目标。但犹商们以及那些银行家们试图在达到这个高点之后,在中国资本卷入这场投机之一,再把中国公债打回原形时,显然忘记一点——公债的价格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远甚于市场因素。
在黄埔江对面那座建于正开发建设中的浦东工商业开发区,“足以让所有上海银行建筑黯然失色”的淮海商业储蓄银行上海分行大厦,这栋外形带有典型的中国民族特色:楼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四角微微翘起,上盖蓝色琉璃瓦,象征着蓝天;大楼东立面从高到低武形的中国钱币形镂空窗框;门前的九级台阶寓意九九归一;天花板两侧八仙过海的图案取意神通广大;加上楼顶用的平缓的四方攒尖,给人以四平八稳、福禄无边之感。
在外滩上一字排开的高层洋建之中,这座与其迎面相对淮银大厦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气派”,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或许体现着他与外滩的对立,此时,在这栋“对立”的建筑内,一场会议却是紧张的进行之中。
“我需要你们的支持!”
面对来自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代表,周作民缓声吐出这么一句话,现在,他正在进行一场战役,但是这场战役之中,他却没有几个盟友,国内的那些银行都是极不可靠的,他们的目光短浅,毫无保密意识,所以,绝不可能成为他的盟友,直到昨天,总理发来一份秘电,在他和袁世凯的要求下,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会把他们掌握的所有公债,交给淮海商业储蓄银行。
这绝不是一场单纯的比拼资金的战争,甚至于不是一场公平的决定!甚至中国的这两家准央行加之淮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财力,亦无法同以汇丰帝国为首的外国银行和上海的洋行巨富们相提并论,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间,他们在中国掠夺了太多的财富。
两家准央行上海分行的代表们互视一眼,随后其中一人却是有些疑惑的问道。
“周经理,你确定那些人还会再坚持下去?”
与袁世凯不同,或许袁世凯会因为种种原因对李子诚作出让步,支持他的计划,但是作为银行家,他们必须要考虑到收益,尽管出售两家银行掌握的超过一万万五千万元的公债,足以令其获利数千万元,但是,作为准央行,在考虑收益的同时,他们必须要考虑到国家的利益。
“因为,现在他们还没有得手!”
面对他人的质疑,周作民极为自信的说道。
“还没有得手?”
“我们还没有得手!”
在沙逊花园内,沙逊看着自己的侄子,那位刚刚下船不过半个月,拄着一副拐杖的侄子,他曾是英国军队的飞行员,可是在几个月前的战斗中,失了一只眼睛,而且还摔断了腿。作为他唯一的继承人,自然的“因伤退役”,在伤愈后从英国回到了上海。
或许是因为他离开了太久,所以维克多并不知道老沙逊的计划。至少并不算了解这个计划的本质。
“去年,中国政府没收了我们三万箱鸦片,仅此一项我们的损失就超过了三千万,知道中国人把那些鸦片送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吗?”
老沙逊看一眼侄子,反问道。
“中国政府把收缴来的鸦片送到了连云港大药公司,制成了吗啡针、吗啡药片,然后出口到了欧洲……”
吗啡片……
对于那种口含的镇定药。维克多并不陌生,不仅是因为他在医院内借助吗啡片入睡,甚至在前线,很多士兵借助低含量的吗啡片保持镇定,至于那种一次性的吗啡针,更是战场救援的必需要,如果不是因为在断腿时,他打了几针吗啡针。他还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从战场上回来。虽说知道那种一次性的吗啡针是中国制造的,但是维克多却根本就不知道,制造吗啡的鸦片竟然是从沙逊洋行没收的。
看样子。在他离开了上海近两年之后,上海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或者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让他无法想象的变化,就像现在中国完全结束了民国之后的政治混乱,渐渐稳定的政治局势,加之新政府对实业经济、金融经济的重视,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当年已经显现出其影响力的六合公司,现在的影响力更大了。对于这一点,他可谓是极为了解,原因非常简单,在伦敦的陆军医院之中,他曾目睹过上百种中国新式药物,而且那些药物无不是广泛使用的药物。
“而我们在越界路的房地产损失。更是超过一亿元之多,这就是中国政府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从那个李子诚进入国务院,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蒙受着巨额损失,而现在……”
深吸一口雪茄烟,老沙逊的眼中闪过一道冷光。
“现在,中国人的公债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机会,出于工业投资上的需要,中国政府为了发行更多的债券,所以他们采用低值促销的方式发行,这种发行固然有利于其融资,但同样更有利于我们进行公债投资,嗯,应该是投机!”
“叔叔,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做中国政府的债主?”
维克多有些不解的看着叔叔,似乎不太明白叔叔的用意,或许,在欧洲有一些家族通过成为国家的债主积蓄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对于沙逊家族来说,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做,亦不可能这么做,毕竟这是中国,中国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流淌白银的河流”,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抽干这条河流”,至于其它,则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成为中国的债主?”
弹了弹烟灰,老沙逊先是一笑,随后看着侄子摇了摇头,然后面带笑容的说道。
“除非中国变成以色列,记住,这里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财富之河,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仅只是为了抽取这里的财富,而不是为了帮助这里的野蛮人!”
这时已经从下人那里接过的外套的老沙逊在穿好外套,又拿起那“文明杖”时,向身边的侄子说道。
“你问为什么,不立即实施计划,以确保我们的利益,但是,维克多,你要知道,这不过只是吹响了号角而已,这场战斗仅仅只是为了给我们的下一场战役积累弹药,而另一场战役要求我们,必须尽可能得到更多的弹药……”
在侄子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雅格布?沙逊却是笑了起来。
“要知道,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国家的财富!”
叔叔的野心听在维克多的心中,却让他不由自己心生些许忧虑,或许他的叔叔没有意识到,但是当他在欧洲听到中国远征军打赢了第一次战役之后,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意识,这个东方国家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不能够再用旧日的眼光去考量这个国家,可是叔叔不仅没能主动适应变化,反而试图通过一些努力去“重现昨日光辉”,这种冒险值得吗?
尽管他的心下有百般不愿,但是他却不可能阻止叔叔的决定,就像现在这样,有时候,一些险是并不值得去冒的,他不可能为了未知的风险去游说叔叔放弃他的尝试。
“叔叔,那你现在是去交易所吗?”
“不!”
摇摇头,雅格布?沙逊笑着说道。
“现在我们还需要来自一个帝国的帮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书海阁(shuhaige。)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07章 汇丰帝国
“1865年,一家小银行开始在香港和上海营业,其资产从最初的500万港元起家,1915年底已超过3亿元资产,成立10年后一年纯利不到50万港元,1911年纯利已超过1亿元,从一开始租借他人的楼宇经营,目前已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
一个金融帝国的故事
在中国所有外资银行中,排名榜首的汇丰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在金融界之中,汇丰的故事其实也是最引人入胜的。这家起源于香港、发展壮大于中国、继而扩张至全球的英资金融机构,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权力与金钱的疆域内,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不平凡故事。
从1865年汇丰银行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营业,这家银行便长期雄踞于中国内地。它既是第一家大规模贷款给晚清政府的外资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成立时的模仿对象;它既长期保管着清朝和中国政府的关税款项,也一度左右着袁世凯政府的财政大权,即使是到了“府院分治”的时代,其大班也依然是李子诚的座上宾。
“狮子银行”著称的汇丰,在其银行大楼门前,无一例外的摆放着一对铜铸的狮子。在命运的大海上,汇丰这艘巨轮常常能够破浪前行。无论是国际局势的大变迁,还是中国发生的深刻巨变。汇丰要么总是能作出正确判断抓住机会,迅速将自己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要么因形势无法逆转而遭受重创时,总能在不算长的时间内东山再起、日益壮大。
此时,当面对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汇丰银行香港总部开始酝酿着将银行总部迁往上海时,在中国金融界正发生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负责中国财政金融管理国务院财政部正在实行了影响深远的重大金融改革——废两改元,以及正在酝酿之中的币制改革,前者使长期存在的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现象消失,而后者则使中国告别了实行已久的银本位制。
银两和银元作为货币并行流通,在中国有着一段不短的历史。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但给商家和百姓带来的却是诸多不便。银两和银跃身,在全国各地成色各异,交易行市不同,计算尤为复杂。而这正是钱庄广泛存在的价值所在,因为兑换正是钱庄的拿手好戏。一个不无夸张的传言说:有个人怀里揣着一两银子,从某个大城市的银街一头开始,先把银子兑换成铜钱,再到下一个钱庄将铜钱兑换成银子。如此往复,等到他走到这条街的另一头,他就会变得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早在晚清时代,社会上就曾多次出现废两改元—废除银两、改为银元的呼声。而在到了民国三年,北京中央政府规定一个银元等于银两的七钱二分。并在币制局总裁梁启超的主持下,制定了通行银元的标准,铸造发行壹圆银元通行全国。
以后的北洋政府也曾打算实行废除银两、统一发行银元,无奈因国内时局不稳、市场混乱不已,加上社会上意见不一。因而并不曾落实到行动上。
直到民国四年,随将“府院分治”主持财政部的国务院新任内阁成立后,一系列金融改革被提上日程。当年9月,随着有准中央银行的中国银行收回关税保管权,其业务方针为“统一币制、统一金库、调整金融,以达到“银行之银行”的目的”。原由总税务司委托汇丰银行保管的关税收入移交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在民国四年11月1日,国务院财政部正式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11月10日先在上海推行,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切交易均以银元计算,同时规定银两、银元间的兑换率。中国长期以银两为主体的货币制度从此改变。
由于银两的关系,钱庄成为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废两改元的实行。无异于敲响了钱庄的丧钟。而当财政部要进行这项改革时,汇丰银行和麦加利银行等也坚决反对,原因是这些外资银行白银持有量大、银两持有多,白银输出的权力又多半掌握在它们手中,一旦改革将失去货币的供给,并削弱其控制钱庄的能力,同时削弱其对国际汇兑业务的控制。
但是他们即便是再百般不愿亦都深知,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国务院的这一决定,而英、美、日等国政府作出了不同反应。英国在华拥有最多投资和最大商业利益,币制改革一宣布,英国驻华公使即要求在华英商和英国侨民遵从这一法令,使用银元而非银两作为结算单位。在失去本国政府的支持之后,汇丰、麦加利等银行率先将库存条银、块银以及外国银行,交予的中国银行,用于铸造银圆。而美国亦因其正在加大对中国的影响,美国驻华大使声称公使无权命令其在华私人企业及银行遵守中国法令,但同时暗使花旗、大通银行及美孚等企业把白银交给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收兑,不再使用银两。只在顽固的试图保持自身利益的日本,则竭力抨击新币制,要求本国银行不得将现银交予中国。
但大局如此,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不过,这些外资银行并不知道,对于“废两改元”不过只是拉开了中国币制改革的序幕,因为这不过只是第一步。
“废两改元”后,中国实行的仍然是银本位制。中国不是大的产银国,却是大的用银国。白银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受市场供求影响,常常随市场波动而涨落。而当时中国实行银本位制,以银元为货币,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化造成银价的巨大波动。
在金本位时代,白银成为世界市场的普通商品。全球白银产量增加和白银使用率降低,使银价下跌成为一种趋势,尽管欧战爆发后,开始出现银涨风潮,但对于中国财政部而言,他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进一步的币制改革,结束中国的银本位。同时还要结束长期依据汇丰银行挂牌作为中国实际汇率的做法,结束中国金融市场原来由汇丰银行主导的局面。
而对于中国银行领导人的目标是:“总要有一天能把中国银行来替代汇丰银行的地位。”,而事实上,这却是收回主权的运动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各阶层的决心和努力,这时收复国家主权的运动在很多方面都已取得进展。去年,中国收复了已丧失多年的海关自主权,进口关税从4%上升至25%。从而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依此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国内市场实施保护;废除了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入市税—厘金,也就相当于取消了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一项极其不平等的税收。
对于这一切,汇丰,这个主宰中国金融的金融帝国或许了解一部分,但也不曾了解太多。或许通过对中国的渗透,汇丰了解很多事物,但对于其中的一些事物来说,他们永远不曾了解,对于汇丰来说。此时摆放于他们眼前的,依然是一个炫目的白银时代。
自欧战爆发之后,随着中国实业的发展,使得汇丰放贷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一万万五千万元之多,而此时,随着其放贷业务的扩张以及在公债上的投资。使得汇丰的盈利继续快速增长,金库保险箱里的银元越积越多。
即便是现在,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双重竞争下,亦不会有任何人会怀疑,汇丰依然是那个主宰中国的金融帝国。但是汇丰的目标向来是不仅要做效益最出色的银行,也要建造最气派的大楼。
两年前,当淮海商业储蓄银行进入上海,开始同上海的实业界勾通规划“大上海”的方案。同时建造的上海淮海银行大楼时,在那座大楼成为整个上海最引人注目的建筑,那高高耸立的大楼成为了上海的天际线的同时。而在上海汇丰银行总部,一幢更为壮观的总行大楼也逐渐在祁礼宾,这位汇丰银行的的脑海中浮现。
无论是1886年建立起来的香港总部大楼,还是二十年前建成的上海大楼,经过数十年的的风雨洗礼,已经略显陈旧。更重要的是,汇丰银行发展如此之快,当初设计的保险库,如今已经放不下存量越来越多用做储蓄的银币。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去年年末落成的淮海商业储蓄上海银行大楼的映衬下,不仅汇丰上海大楼光辉顿失,而且的确已经显得有些寒酸了。
为此,祁礼宾一直在规划着一栋“将是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而且也将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同样也将是整个外滩建筑群中最为漂亮的建筑。
当然,现在这栋建筑,只存在于模型上,而每天,每当看着隔江相对的淮海商业储蓄银行上海分行大楼时,祁礼宾总会不由自主的把视线投向那个位于办公室中央的模型。
不过此时,祁礼宾之所以会把视线投向那座大楼,却并不是因为看到了淮商上海支行大楼,而是因为,嗯,因为一个抉择。
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抉择,至少对于祁礼宾来说,他深知,如果他接受了雅各布的建议,发生什么意外的风险意味着什么。
“祁礼宾先生,现在,是我们做最后决定的时刻了,现在公债价格距离我们的心理价位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是,如果我们不能通过使用更多的代理人和新户头,推高公债价位的话,那么我们的前期投资就将会化为乌有!”
雅各布?沙逊,这位纵横上海滩达数十年的大亨,看着犹豫不决的祁礼宾缓声说道,为了这场战役,他不仅抽空了沙逊洋行几乎全部的流动资金。甚至还将沙逊洋行的资产都抵押给了眼前前的祁礼宾。
但,这一切依然还不够,所以,除去洋行的大班们之外,银行同样也卷入其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无法放弃那个未来。
如果成功的话,那么他们将会拥有整个国家,不对,准确的来说,他们将会得到数以千百万计的中国人。辛辛苦苦数年的劳累所得,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进行一次“小战斗”,这场战斗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为了充实他们的弹药库,同样也是为了把中国人的视线转移到另一个方面。
“雅各布,你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汇丰已经投入了一亿元!”
轻声提醒一句的同时。祁礼宾的内心又动摇了起来,随着中国在政治方面的成功,中国人的跃跃欲试,已经慢慢的威胁到了汇丰,越来越多的特权正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而汇丰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呢?
对于汇丰来说。一直以为最有力的武器,并不是金钱,而是公使们的支持,但是现在,这完全翻了过来。最有力的武器只剩下金钱了,至少如果一再的这次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也就只剩下金钱了。
“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挽回市场!如果没有袭击事件的话,这一切都是足够的!可是现在,我们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更多的资金。现在,我们已经投入了自己的最后一个铜板,我的朋友,现在,是显现你们的力量的时候了!”
这不是马屁,这是事实,雅各布之所以会战役最紧要的关头来到“狮子银行”,就是为了让祁礼宾投入更多的资金。
“让我考虑一下吧!”
是继续投入。还是果断的停止?
一时间,祁礼宾却是变得难以决择起来,加入这场战争,不仅仅只是为了赢利,这一点,无论是他还是香港总部的董事们,都非常清楚,而是为了未来!当然在保证未来的同时,他们也将会获得空前的利润,这是席卷一个国家的财富啊!
就像当年的橡胶股票一样,正是通过对橡胶股票的操作,汇丰和其它外商银行才彻底摧毁了中国的钱庄业,并把中国的银行业变成他们的“隐性支行”,而现在,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再来一次,不过,这一次却远比上一次更为危险,因为……
就在祁礼宾于心内思索时,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被刺耳的电话铃声打断思绪的祁礼宾微微皱下眉头,显得很不高兴,他站起身接过电话,听着电话另一头的内容,眉头却是再一次紧皱,在他挂上电话之后,看着雅各布说道。
“公债又跌了15分!”
吐出这一句话时,雅各布的眉头紧锁着,又跌了十五分意味着汇丰损失了一千多万元!尽管现在关于那场“袭击事件”,他掌握着核心的“利好消息”,但是在中国政府作出真正的正式回应之前,显然,这些“利好消息”还不足以让普通的中国人停止自己的抛售行为,除非……
“祁礼宾经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此时,祁礼宾和雅各布在谈话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在祁礼宾办公的楼下,那一间看似不怎么起眼的杂物房内,杂物房内似乎没有人,不过如果有人注意的,一定能够发现,一块天花板似乎松动了,而此时在天花板上的隔间内,一个杂役正趴在那里,他的双耳挂着类似于医生听诊器,那管路一些伸到上方天花板的一个孔洞之中,而那个孔洞是正好祁礼宾办公室的沙发下方,虽是非常细小,但是,对于这个杂役也就足够了,他可以一丝不漏的听到那间办公室内的对话。
此时,他一边听着祁礼宾办公室内的对话,一边用笔做着记录,至于笔计本上的记录,或许只有他一个人才能看懂记的究竟是什么,终于,又过了半个小时之后,这个杂役合上的记事本,在观察了一下杂物房后,方才小心翼翼的从天花板上下来,在离开杂物房后,直接走到卫生间,在卫生间内将笔记本撕下,从窗户上传了出去,则在窗下的水果摊贩在接过那份记录之后,立即转给另一个人。
十几分钟后,这么一份几经转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