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5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开始拍照,那我们可以通过美洲大陆上的标识物判断纬度,通过拍照的间隔、也就是照片的张数判断经度。”
“嗯。”杨锐又坐下了,他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后再道,“可这又要花多少钱呢?”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见杨锐心疼起钱,贝寿同这可就没办法了,他也不懂把照相机送上去要花多少钱。“先生,刚才介绍的时候,钱博士不是说丙型火箭最高能射到一百四十公里的高空吗?我们加点燃料,能飞到两百公里高吗?”
“呵呵,你以为是开汽车啊,加点燃料就加点燃料?”杨锐也抛给他一支烟,“而且那是空射高度。你照相机没重量啊?卫星没重量啊?这里最少要半吨一吨的。要发射卫星,最少要丁型火箭才行。现在丁型不成熟要重新设计,还要二十多次试射……”
杨锐还没说完,贝寿同就纠正道:“先生,钱博士是说一共要二十多次试射,现在已进行了九次,每年试射四次的话,三年后就可以定型。如果卫星仅仅是一吨重,它还可以造小一些,保证卫星到两百公里就成,这能省不少钱吧?”
“那估计也要一千万一颗。”杨锐也搞不清这拍照卫星到底要多少钱,其实对比二战后的币值,以及二战后的类似计划,他这价格还是估高了。“再说近地轨道转不了几天就要掉下来,也就是,卫星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只能用个两三天。”
“两三天也不怕,每次决战用九颗,也仅仅是一艘航母的造价。如果能料敌于先,还能知道对方舰队有多少艘航母、如何布置,海军肯定会出这笔钱!”贝寿同挥拳道,如同一个嘴馋糖葫芦串的娃娃。
第十六章三种武器
相较于十几年前,横滨港的码头区扩大了几乎一倍,在陆地不够的情况下,加长的防波提也被利用上了,这里是全日本第一大港,犹如中华的沪上。
菊花纹章的遮阳伞下,伏见宫博恭王和闲院宫载仁亲王正眺望着远方一艘入港的邮轮——那是杨锐的座船,基本是由宏远级重巡洋舰改的,火炮全换成了装甲,并且高速。漆成乳白的船身有一个很小楷体船名:红石崖。
因为日本皇室之前的交代,该船并不例行检疫,而是由指定引水员引至这处较为偏僻的码头——中日双方都不想杨锐访问日本之事太过张扬,美畜正在看着呢。
“阁下辛苦了!”杨锐走下悬梯后,码头上静候的日本人对着他鞠躬,身着和服的老熟人伏见还对他微笑了一下,而闲院则完全遵照接待他国首脑的礼节,脸上一丝不苟。
日本没有空军,伏见是海军大将,负责帮天皇掌握海军,闲院则是陆军大将,帮天皇掌握陆军。可以说除去宫内省还有内阁中的天皇嫡系,这两个亲王足以代表天皇了。如果能再加上财阀和议院的总后台西园寺公望公爵,那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也就齐了。
日本人喜欢鞠躬,华国人素来作揖,双方礼毕后杨锐便上车前往二重桥,那里,裕仁正在等着。两人十数年前一别后,中日两国更显差距——日本逐渐成为轻工业品的输出国,并因为人员工资高昂,渐渐被中国民间小厂货所挤压,财阀们全靠学习中国公司的管理技能才堪堪维持;而中国的主流工业,重业和新兴产业越做越大,俨然成为全世界的电器生产中心,每年都获得大笔外汇收益。因此不少日本经济学家担心,再发展十年,日本除了帮中国人织布、生产火柴以及提供歌舞伎外,将逐渐沦为中国的一个省。
至于朝鲜,因为起点低,光基础设施建设就够他们吃二十年的,所以怎么发展都无所谓,但日本……,总之,裕仁一直以来都想再次会晤杨锐,想知道一直这么同盟下去,日本究竟能得到什么,仅仅是中国东面抵挡美畜的屏障?亚洲到底是中日同盟的亚洲,还是仅仅是中国的亚洲?
七月十九若是按照耶稣历算,那就是9月4日,处暑已过,再下去就是白露。虽然白天依旧炎热,但早晚却凉意逼人。汽车刚过二重桥,杨锐便看了宫墙两侧载种的菊花,看着点点黄菊随风飘摇,他这才感觉这已经是秋天了。
“先生……”身着上将礼服、与他同行贝寿同见杨锐紧盯着皇宫一处,低声问了一句。
“嗯。”杨锐应道:“没事。”说完他又道:“这就是日本皇宫了,与紫禁城比如何?”
紫禁城少有树木,而日本皇宫却古木参天。要说气派,那自然是层峦叠嶂、规制森严的紫禁城气派,可此时前排开车的是日本司机,贝寿同只得道:“这是春兰秋菊,各有擅长。”
“呵呵,”杨锐猜出了贝寿同心思,笑而不语。若是以前,他是喜欢紫禁城的,可年岁增长下,他就越觉得紫禁城不宜人居,反倒是类似于山间旅馆、旅游胜地的日本皇宫住的舒服。当然这话他也不好当日本人的面说出来,师生俩只得相视一笑。
汽车很快在内苑外停下,觐见的地方是正殿的松之阁,身着和服的裕仁早就等着了。杨锐见他如此打扮便笑道:“上次见陛下的时候,陛下还身着西服。”
他的话让裕仁身边宫内省的人侧目,感觉这样很无礼,但这些人又知道此人是谁,所以只能隐忍不发,倒是裕仁毫不介意却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欧战之后民主之风就吹遍全世界,日本作为脱亚入欧的国家自然深受其影响。但裕仁作为天皇,当然不愿意日本完全变成一个英式或中式的完全议会制国家,他更不能带头信仰麦克思主义,在进步不得的情况下,那就只有退步复古了,唯有如此,才能避开越来越盛的民主潮和共产风。和服着身、武士再现、大和民族源远流长……,这便是眼下日本国内的主流舆情,杨锐开头一句便让裕仁背上微微出汗。
“公爵阁下一路平安否?”裕仁说了一句日语,旁边的通事朗声翻译,随来的伏见宫和闲院宫则半鞠躬立在一旁。
“托陛下的福,来时一路平安。”杨锐毫不拘束,“这次是从封地库页岛来的,鲸海内风平浪静,只是鲸海外却风凶浪涌,盛夏已过,可太平洋还是躁动不安啊!”
没想到杨锐不想绕圈子要直入主题,本想扯一扯中日一衣带水友谊的裕仁当即怔了一怔。默然之后他挥退了无关人等,而后道:“下月便要前往伦敦参加海军裁军会议,有人希望日本退出条约,如此海军造舰将不受拘束;另外有人则认为一旦退出条约,贵我两国和米国将重演英德三十年前之造舰竞赛,大战不可避免。请问公爵阁下有何教朕?”
“当然不可退出条约!”杨锐直截了当,“但美国对此不会同意。若我们不解散同盟,最后的结果要么条约谈不下去,要么就是美国人不与我们签约。”
“可米国已经通过了第二次海军法案。”裕仁似乎能够听明白一些汉语,通事还未来得及翻译完,他就着急的开口相询。
“和美国,上策就是维持条约,发展自我;下策就是退出条约,而后与美国人进行军备竞赛。”杨锐道,“至于中策,那便是开战了。”
伏见和闲院是低着头的,可听闻杨锐说‘中策就是开战’,顿时无比吃惊的看着他。特别是伏见,他记得数年前杨锐还是极力避免开战的。
“与美国相比,中日确实是大国,整个东亚大陆的资源也不逊于美洲,我们的人民也不是南亚、南洋、南美那些好吃懒做之辈,从这个角度看,东亚必定能建设出比欧洲还要发达的工业文明。可我们缺少的是时间,另外,我们还很贫穷。
美国人有钱,他能进行耗费无比的军备竞赛,可我们没钱,即便有钱也仅仅只有造舰的钱,没有养舰的钱,一旦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经济发展将无从谈起,所以这是下策。同时这对美国来说,他只要节省一顿牛排就能让我们难以应付,国困民穷,经济不振,同时他还不需流血、不要死人,这基本是一种零伤亡的软战争,美国人最喜欢这样打仗了,所以,不管怎么选,我们都不能掉入美国人军备竞赛的泥潭,”
“阁下,那我们……”裕仁还没有回话,伏见宫就不顾礼仪开口了。
“如果伦敦海军裁军条约无法签订、美国人大举造舰,比如通过第三次、第四次卡尔·文森海军法案,那就让他们造舰吧。我们之前是怎么计划的,那之后就怎么计划。”杨锐道。
“可……”虽然通过硫磺岛演习知道航母才是海军作战主力,可想到美国人第二次海军法案要造六艘大黄蜂级,伏见就忍不住要出声,他道:“阁下,第二次海军法案后,米国海军就有十二艘空母,而我们只有十艘。他们还会在菲律宾、在关岛大规模建设港口和机场……”
“哪又如何?”杨锐将其打断,“美国人还能登陆我们本土?像菲律宾一样殖民四十年?港口和机场更不成问题,菲律宾八年后独立,在菲律宾建设港口和机场毫无作用,即便是关岛,那里也离珍珠港太远,一旦开战根本美国准备派多少人作为人质布置于岛上?
海军只能控制海权,而日本本土与朝鲜仅仅一海之隔,美国海军并不能将整个日本彻底封锁,要占领我们的国土势必要动用陆军,也只有动用陆军。问题是:跨洋而来的美国人为了占领我们三国,他们准备死多少人?他们又能承受多少人的阵亡?不要忘记美国人虽然相信天命召召,可一旦出现巨额伤亡,国内民众就会群起而攻之,一战时在英法出现的一幕就在美国重演,到那时,战争又能维持多久?”
杨锐基本是在诡辩,但米畜贪图享乐、不能吃苦的形象深入鬼子的灵魂,他这番话说的裕仁接连点头,在他看来,日本人就像武士刀一般坚韧善忍。不过伏见和闲院却是不好对付的,一直沉默的闲院宫道:“阁下,作为军人,难道我们就这么看着米国人占领大海,登陆我们的国土吗?”
中国人说话气息平和、悦耳动听,但日本说话却像蒸汽机在喷气,起音高、中间闷、尾音急,听起来极为刺耳。
“当然不是!”杨锐拂袖,“借武器来说,当无畏号下水时,其他一切战列舰都过时了;而当单翼机翱翔天空之际,一切双翼机也过时了。又如战争模式,当航空母舰驰骋于大洋之上时,大舰巨炮对射这种作战方式也就过时了;而一旦数个展开的装甲师铁流突击,那几千年来的步兵战术将烟消云散。
科技每向前一步,武器、乃至整个战争模式都会发生巨大的革新。与美国比拼造舰那仅仅是在旧有武器层面上的互相竞争。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消耗,但如果将其转化为科技上竞争,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种难得的助力。而凭借对新科技的掌握,即便美国海军再多舰船,他也不一定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这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是杨锐发明的,即便现在,全世界空母也还是沿袭神武号的样式;钢铁战车据说也是杨锐发明的,即便现在,全世界的战车和二十年前北京阅兵时所看到的狼式战车也大同小异。还有潜艇,中德三十年前合作造出柴油机潜艇,几乎改变了当下的海战模式,还有几个月前演习时中华海军所使用的雷达……
实事求是的说,这些武器都深远的改变了战争模式,甚至改变了世界历史——在闲院宫看来,如果当年复兴军没有占领凡尔登,说不定法军已经溃散,英军已被赶下大海。有此光环照耀,杨锐此番话不得不让日本人深思。
“阁下,还有什么新武器吗?”伏见见机马上询问。
“当然有。”杨锐笑道,“对付美国海军,三种武器足以。第一种,比螺旋桨飞机飞得还快的喷气式飞机,它能达到每小时八百公里以上的速度,如果继续研发,突破音障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海军作战已经由大炮对射变为飞机互殴,也就是说飞机替代了炮弹,而如果飞机的性能大大超出美海军的舰载机,那么我们本土无忧。”
杨锐介绍着喷气式战斗机的同时,贝寿同便呈递出两张大幅照片和一盒电影胶卷,这些都是关于喷气式战斗机的——去年原型机出来后,虽然空军很有兴趣,但海军却毫无反应,这种油老虎不说重量,就它那航程便让航母作战效率大打折扣,所以他们根本不要。
喷气式飞机日本人也有耳闻,此时见到实物照片,当即如获至宝。伏见宫刚想开口,杨锐便道:“这是飞机试飞时的影像,上面有关于飞机的介绍。第二种武器,那便是最新一代声探……”
声探可不想喷气式飞机那么高大上,所以此物一出,日本人压抑不住的失望。杨锐却道:“喷气式飞机英国、德国都在研究,和电探一样,我们仅仅是暂时领先,但最新一代声探却是独有的,它的材料不是用石英,不是酒石酸钾钠晶体,而是陶瓷。
具体言之,石英再怎么改进,也就只能侦测到一公里外的物体;酒石酸钾钠晶体好一些,也仅仅是稍微优化而已,探测距离不会超过三公里,但如果使用陶瓷,那探测距离将在十公里以上,水平距离超过三十公里……”
坑爹的声纳!一件花钱最少(拆开复读机耳机便是压电陶瓷),但却最划时代的东西。这个时代的声纳只有可怜的一公里,改进后也不过两公里,可为了给日本人信心,杨锐不得不给他们飞、潜、快。其中喷气机是半成品,日本人半途加入,也仅仅能获得成品而已,基础研究则毫无根基,说到底还是自己得益;声纳就不同了,它的关键在于材料。
还是伏见宫这个海军大将记忆力好,知道自家九三式探信仪到底能探多远,他当即向裕仁鞠躬道:“陛下,装备新式声探极有必要!有新式声探,我军潜水艇能避开所有敌国舰船,而敌国潜水艇全将被我军发现。”
空中、水下都有新武器,水面自然便是要塞炮和鱼雷艇了,如此确实是能保日本本土安宁。不过前两件武器如此,那第三件武器又是什么呢?
在日本人期待中,杨锐笑问伏见:“殿下,请问日本有多少两百米以上的船坞?”
“泥轰……”伏见宫没想杨锐会问这个,他诧异了一下才道:“泥轰各家造船厂中,超过两百米的船坞有十处。”
“哪有多少是超过两百五十米的?”杨锐再问。
“这……泥轰各家造船厂中,超过两百五十米的船坞有四处。”伏见答道。他这是把川崎造船厂的二号船台和还在施工的横须贺六号船坞也算进去了。之前这里是为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扩建的,现在虽已知战列舰无用,可船坞既然开了工,也只得继续下去。
“那再请问殿下,可知美国有多少超过两百五十米的船坞?”杨锐再问。
“米国……”伏见自家的事情当然知道,可米国的事情,“最少不少于十个!”他猜测道。
“以目前美国海军的船坞扩建计划,美国超过两百五十米的船坞将有十一处。”杨锐道。“其中纽波特三处,福尔河两处、布鲁克林两处、费城两处、纽约造船两处;而两百米以上的船坞则有三十处,其中纽波特六处,福尔河两处、恒柏利八处、布鲁克林一处、费城一处、福诺克两处、纽约造船十处。”
船坞的价值即便裕仁也很清楚。己方超过两百五米的船坞即便加上中国的南京、沪上江南、大连,中日也才堪堪和米国齐平,可谁保证米国人战时不扩建?而两百米的船坞——中国的军用造船厂显然是畸形发展的,最大的四家造船厂:南京、沪上江南、沪上求新、大连,加起来也只有五处,这比日本都少。
“根据美国各海军造船厂的情况,我国的判断是,如若开战,美国海军将进一步扩大船坞,其中超过两百五十米的船坞达到二十处,两百米左右的船坞估计在三十处,极端在五十处。可以说,和上一次大战一样,美国人不缺钱,他们缺的是造船船坞和熟练的造船工人,但船坞和工人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建造军用舰船。
这其实对我们是有利的,对美国是有害的,因为在造舰上,他的财力被限制了。战前有多少艘航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战时能补充多少艘航母。以我刚才所说的美国船坞数量,他一年最多生产两万吨级航母十三艘、一万吨级航母二十五艘,仅此而已。”
一年生产三十八艘大小航母!即便是陆军大将闲院,也惊的牙都要掉下来,裕仁和伏见更是色变。杨锐则看着他们微笑,待他们惊够了,他才道:“如果是欧战那样的举国之战,这其实是很少的。大航母一亿美元,小航母五千万美元,这也仅仅是二十五亿美元,再加上配套的巡洋舰、驱逐舰、商船、油轮、潜艇……,哦,对!还有舰载机,这也不过是五十亿美元。相比于美国的经济实力,这其实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不说美国,即便是我们,也出的起这笔钱。
所以说,海战中钱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如何把这些钱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航空母舰,没有航空母舰,战斗力是上不去的。比如,美国海军有两百亿美元军费,但美国船坞和造船工人每年只能花掉五十亿美元,而我们举全国之力只能筹集六十亿美元,可我们的造船厂能在一年之内把这些钱全变成战舰,那么结果便是我们的海军占有数量优势而不是美国海军战友数量优势。
我知道,虽然开挖一个大型船坞要两三年,培养一个合格的铆工也要两三年,如果给美国几年时间,他的造船厂将不再是每年消化五十亿美元,而是每年消化一百亿美元甚至更多。但在这几年中,只要我们能让美国人流足够的血,只要我们能让美国国内厌战情绪越来越剧烈,那战争就会结束,而那时,西太平洋、南太平洋才是我们的,亚洲也才是我们的。”
“阁下,为何米国造船厂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就能做到?”裕仁被杨锐描绘的前景诱惑的怦然心动,他当即问出大家都不解的问题——为何船坞更少的我们能做到米国人做不到事情。
“陛下,这就是第三种‘武器’——新式造船法。”杨锐道。“众所周知的是:要造一艘两万吨以上的航空母舰,占用的船坞时间通常是两年,但运用由焊接技术支撑的分段建造模式,先行舾装、预先涂装,所需的船坞时间最少能节省一半;
同样众所周知的是:一艘航母需要八万个零件、三万多根大小各异的管子,但运用由成组技术支撑的分道建造模式,优化零件、区域舾装、区域涂装,所需的船坞时间还能节省一半;
再同样众所周知的是:造船是整体性工程,每个造船厂都有设计、放样,包括各配件生产商在内,各方面生产的进度必须协调一致,但运用由制造资源系统所支撑的集成建造模式,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所需的船坞之间还能节省一半。
如此,我们能用美国五分之一的船坞和五分之一的造船工人,在战时建造超过美国所有造船厂所建造的航母,战争胜利并不是遥不可及。”
焊接大家都懂,但成组技术和制造资源系统日本人就不懂了,即便杨锐身后的贝寿同,也仅仅明白成组技术,而不知道制造资源系统为何物。
并不太明白的伏见却对去年的第四舰队事件记忆犹新,他道:“阁下,以日本海军经验表明,焊接技术还不成熟。”
“呵呵,殿下,是焊接技术不成熟,还是钢材质量不合格?”杨锐笑问。去年的第四舰队事件他也知道,海军办公室事后还神经兮兮的参与调查,结果发现根本不是焊接问题,省钱的日本海军用的本国钢材质量不合格,硫磷含量超标,自然会如此。“另外我可以告诉殿下,我国宋国级驱逐舰,最后三批全是焊接的,还有宏远级巡洋舰,最后两艘也是焊接的。”
杨锐的回答让伏见语塞,这时裕仁又问,“阁下,成组技术为何物?”
“成组技术……”杨锐思索之后道:“成组技术就是数学上的合并同类项。把相近的零件归为一个零件族,这样便于生产和管理,战舰需要的三万根管子,现在我国造船厂已经合并成为四个族,三十多条工艺路线,这使得生产极为便利,成本也大为降低。”
“那资源系统……制造资源系统呢?”裕仁听的糊里糊涂,还是通事帮他补充的。
“这是将所有和造船有关的工厂、车间都用有线网络,也就是通讯网和传真网联接起来。每一个工厂、每一个车间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的进度都将反馈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各方面进度做出实时调整,或者根据实际订单需求做出改变,调整整个生产计划。换而言之,就像神一样操控一切。”杨锐道。
像神操控一切是当权者的最爱,哪怕仅仅是造船。裕仁当即问:“那要怎么才能做到?”
“这要贵国将和造船有关的工厂都并入我国的工业信息网,骨干工人也要前往我国培训三年,另外还要革新贵国造船厂厂区布置、增加各型设备,特别是增加超重型性起重机。”杨锐道,“我一直认为,与其造几艘航母聊以安慰,还不如彻底重整贵我两国的造船业,使造船效率得到革命性的提高,这才是解除美国战争威胁的最终解决之道。”
第十七章一样
第三件武器才是真正的大杀器,完完全全符合日本人的胃口。对于美国,甚至对于中国,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还是认为如果单挑不如日本,但一个工业实力强劲、一个人口众多,真像上一次大战打整体战的话,日本将毫无胜算,所以偷袭之后寻机和谈才是无上‘正道’。
此时,听闻米国人有钱花不开,而己方虽然没钱,却可以百分百运用,结果反而己方占优势,顿时让小鬼子精神振奋。从黑船叩关始,日本一直忧心美畜再次入侵,这一次,自己终于在纸面上获得优势了。见到日本人眼里闪着光,杨锐不得不再道:“即便我们在舰队上占有优势,也还需要做好三件事。”
“阁下请说!”裕仁朗声道,右手激动的扬了起来。
“第一,美国人虽然造船业落后,但汽车制造业极为发达,而汽车厂和飞机厂在在战时很容易转换,这就是说,美国人航母产量不如我们,但飞机产量一定远远高于我们。飞机产能如此庞大,最担心的就是美国制造大型轰炸机轰炸我们的工厂和船坞,削弱我们的战时生产能力,所以,马里亚纳群岛以西必须现在就开始设防,建立可固守五年的永久式地下工事。不然我们的工业效率再高也会在轰炸机的轰炸下灰飞烟灭。”
“阁下,轰炸机难道就是无法拦截吗?”伏见说道。
“一万米高空的轰炸机难以拦截,除非喷气式飞机实用化。”杨锐说道,“即便我们造出喷气式飞机,刚才我也说过,英国和德国也在研究喷气式飞机,一旦我们使用,美国人也会使用。和美国的一个交战原则是:技术上如果没有压倒性优势,并且很容易被对手获取,那就不要在交战中使用新武器。因为美国人可以逆向仿制,并且仿制出来的性能将高于仿制产品。
与海底声探对比,喷气式飞机是看得到的,一旦我们使用,美国借助于英德两国,很快也会制造,并且性能还要反超我们。因此,对于美国人的战略性轰炸,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没有机场。另一个与美国还有一个交战原则:尽量海战,不打空战;至于陆战,也要少打,我们没那么多钱折腾。”
见几个人对第一条再无疑问,杨锐再道:“第二,中日朝三国必须成立联合参谋部,建立有效的军事指挥机制,运筹协调军事上的一切行动。即便有矛盾,也仅仅是参谋部的矛盾,作战部队必须令行禁止,特别是海陆两军要协作一致。”
听闻杨锐特意强调海陆两军要协作一致,一干日本人全都低头,陆军造潜艇、海军造坦克,这虽然是后来日本人干的事情,可现在很多事情上已经初显端倪。
日本人低头,杨锐并未太过深究,他清了清嗓子才言及废话那么多终于要说的东西,也是他这次来日本的最终目的——只听他道:“第三,相比于美国,中日只有把一切资源集中起来才可能存在胜算,而资源的调配只靠行政命令是难以达成的,只有使用使用统一的货币才能有效调配三国的资源,不然就会有人出力不均,最终心生不平。陛下,亚元必须尽快发行!”
金融一体化、货币一体化,这是重中之重。要利用战争威胁让日本同意发行亚元,又要杜绝以为有所依仗的日本人铤而走险,悍然开战、这之中的平衡甚难把握。
和杨锐所想的一样,他一说统一货币、发现亚元,本来满脸战争兴奋的日本人全萎了,可毕竟讨论的是对米畜之战,如果没有统一货币,各国的资源难以调配,唯有三国在金融上成为一国,才能避免各种冲突。因此,几个人没有当场反对,唯有闲院宫道:“阁下,货币统一兹事体大,三国物资调配难道不能像军事联合指挥部那样处理吗?或者像造船厂一样?”
“军人是有组织的、听命令的,并且衣食无忧,工人也是,统一指挥当然不难,但民众行吗?”杨锐反问道:“战争的本质就是剥夺民众的财富拿去给军队,即便再顺从,饿肚子的时候也会不听话。而且,关税同盟后,三国市场融为一体,在比较优势下,各国产业都有所取舍,联系极为紧密,这样的结果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如果没有统一的货币,到时候日元买不到粮食、煤炭怎么办?”
杨锐看着犹自不信的日本人,严肃道:“我不是开玩笑,不顾民族大义只为一己之私的人不少,这种人反而希望我们输掉战争。各有各的利益,行政命令是难以调配资源的,唯有统一货币才能完成这个目的。也只有这样,战争的潜力才能做大程度挖掘,同时大家出力才均匀,不然你出的多一些、我出得少一些,到时经济上的问题扯不清,军事上如何统一?”
真和美国人开战,日本肯定是顶在最前面的,同时三国中,日本人均最富,但日本不足以自己支撑战争军费,杨锐的建议不管从那个角度考虑都是在为日本着想,让人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可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日本人狐疑间,杨锐已经在喝茶了。不比年轻时可以说个三天三夜,他说了这会就有些气喘,这不由让他想到当年和禅臣洋行郑谓刚谈判味精设备的事情,这一次谈判似乎和那一次一样关键。
日本人面面相觑好一会,伏见宫才开口问道,“阁下,我们就……我们就要和米国人开战了吗?”
“当然不是!”放下茶杯的杨锐否定道。
“那我们……”伏见记得杨锐说上策是签约,中策是开战,下策是军备竞赛,他有点不明白他到底要取哪一策。
“签约啊!”杨锐笑,“当然,美国人肯定不会和我们签约的,但是英国人、法国人会啊。如果我们和英国、法国签约,而美国也和英国、法国签约,这是不是说我们和美国间接签约了呢?如此大家都有约束,不会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也不存在开战的可能?”
“可具体的比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