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总理。”见杨锐没把吓到,崔朝庆松了一口气。“若是钚弹,从开始到研发成功,整个项目大概十五亿华元就够了。不过这只是之前的研发费用,后续生产仍需投入。如果混元堆的效率无法提高,以现在的成本估计,每颗混元弹的成本不会低于两亿华元。”
“这个不必担心。”杨锐笑道:“混元弹不是用来打仗,而是用来威慑的。到时候手中有数颗就能把人吓住了。吓住之后不打仗,我们就有时间改进效率、降低成本。”他说罢又想到刚才何育杰说的三个五年,再想到华盛顿条约还有十四年到期,便道:“我提一个要求……”
杨锐一说要求,再坐的诸人都看了过来,杨锐道:“务必在神武二十五年爆炸第一枚混元弹。”
没几天就是神武十二年大年了,神武二十五年就是十二年之后。若是这样,那每个阶段只能压缩到四年。崔朝庆只是一个局外领导者,真正项目的进度还是掌握在何育杰和饶毓泰手里,所以闻言他只能看向这两人。何育杰见他看过来,只能看向饶毓泰,两人对视之后,还是饶毓泰开口道:“总理,我代表项目组接受这个要求。”
“好!很好!”杨锐和王季同也对视了一眼——如此当下的国策转变就大致无忧了,他转而对着诸人高兴笑道:“这样我就心安了!”
壬卷家与国第五十四章心安3
入夜的时候,地安门侧的信国公府华灯初上,黑沉沉无止境飘落的雪花落到之前,被各处耀眼的灯光一照,仿佛有了些晶莹剔透的光彩。接到杨锐电话的徐华封无心吃饭,只在书房看着一本闲书,不知道为何,他总觉得今夜像极了十九年前的那个夜晚——那一夜,刚刚回国的杨锐直奔自己府上说服自己加入复兴会参加革命;而今夜,杨锐也是来做说客的,说服自己改换立场,从革命到不革命、从复兴会会员到信国公——历史犹如轮回,转了十九年后又转了回去。
在得知整件事情的原委后,徐华封认为一切的诱因都怪秋瑾这个女人知情不报,若不是她怀有私念,杨锐绝不会莫名将大家忽然拉去通化开会;而蔡元培,只要杨锐没有被囚禁,他是干不出那些天怨人怒的事情来的,乱命下死的十数万人,应该说都是被秋瑾的私心和蔡元培的臆想一起害死的。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杨锐从山东回来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从最近一些日子的表现看,他原来支持的,完全变成他反对的;原来亲近的,突然变成他疏远的。徐华封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按照他的设想,秋瑾不光要像现在这样退出常委会,甚至还应该开除出会;而农会的徐贯田,虽然有错误,但不应该失去常委资格。
他不明白杨锐到底要干什么,这个国家以后应该往何处去。至于章太炎鼓吹的什么文明、什么先秦,他不懂,也不需懂,他唯一明白的就是:洋人唯一能打进来耀武扬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炮管子更粗。文明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炮使。先秦周初、分封贵族,那不过是些文人骚客的梦呓幻想,在这个枪炮为王的世界上,弄这些东西将会像施行周礼的鲁国一样,分分钟被强敌掐灭……
“老爷,总理来了……”徐华封瞪着书根本就没翻一页,待管家通报,他才微微的哦了一声。
“请到书房来吧。”徐华封说道,而后把书轻轻合上。
“竟成来了啊……”一会见杨锐就出现在门口,徐华封只是站起招呼了一句,而后示意上茶。
“祝三兄好雅致。”走近的杨锐微笑,他显然是看到了书桌上的书名——海底两万里。
“呵呵,一本闲书而已。”徐华封注意到了杨锐对自己的称呼,这是表示两人亲切的举动,但他不以为意,他只是淡淡问道:“听说宪法过几日就要表决了?”
“是,再过几天就封衙放假了。”杨锐显然明白这是他在旁敲侧击,修宪是国策转变的一个根本,和军制改革一样是最先铺垫的几件事情。他答应后不想什么绕圈子,于是直接说道:“祝三兄,本来很多事是要和你商议,不过之前都是未定……”
“那么说,今日是定了?”徐华封端着热茶喝了一口,他已经习惯杨锐的开门见山了。
“嗯,定了。”杨锐也跟着喝茶,只是茶水烫极了,他差一点就吐了出来。吞下一口滚茶后,他忍着不适道:“崔聘臣负责的混元弹项目最近有了进展,所以……”
“哎!”徐华封开早年从王季同那里接收实验室时,就知道混元弹项目,上个月也得知了项目进展——被杨锐素来倚重的留德博士、闽侯人侯致本领导的化学分离实验室居然成功提取出了几微克的九十四号元素钚,这等于是打开了通往混元技术的大门。
“竟成,整个国家不会就像筹码一样押在混元弹上面吧?这可不是儿戏啊!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徐华封看着杨锐,满脸苦笑。虽然复兴会能有今天都是赌出来的,可在还有另外一条路的情况下,他认为这是没必要的冒险。
“不会失败的。”杨锐坚定道,“时间也差不多了,并不是什么逆天的事情。”
前一句徐华封明白,可后一句则是杨锐的自言自语——在德国人奥托。哈恩发现放射性物质、并找到中子源轰击铀核之前,整个科学届都在为原子裂变技术做理论铺垫。而发现核裂变现象到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中间只用了短短七年。但中国的情况是:1905年就知晓了核裂变原理和原子弹研发路径,这十八年来做的全是人才和技术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花十二年造出原子弹,整整三十年时间真的不算短,差不多了。
“要是失败,那就是亡国灭种!”徐华封没去想杨锐的自言自语,他只有一种冲动;他说罢又再次指责道:“你这是在赌博!一旦输了就万劫不复。再说,纵使我们造出了混元弹,美国和俄国不需多久也会造出来,你怎么能肯定到时候就不会打一场混元弹战争?”
不得不承认,徐华封说的并不是没道理,这也是杨锐心中的隐忧之一。原子弹作用是威慑,可没有经历二战,美俄未必会认核讹诈这个帐。很大程度上,苏联是因为二战死的人太多,所以后面的举动极为克制;而美国,既然欧洲工业和日本工业都已经毁灭,欧洲成为自己的婢女,全世界除了苏占区——这些贫瘠的地方能不能买得起美国商品还是一个问题——全是自己的市场,真的没有必要再打一场核战争,和苏联默契的把英法殖民地瓜分掉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对死亡无所畏忌;而美国的清教徒们,既然能在二战中先于日本玩出神风特攻,那就不应该怀疑他们打核战争的勇气。什么样的人最可怕,有信仰的人最可怕!极为不幸的是,包括伊斯兰世界在内,中国正被这三种人包围。
“祝三兄,我觉得这个国家还有希望才决定这么做。”杨锐坦言道:“要是真的没希望了,那其实最好解决,最先用军队把各地的刺头碾碎,这不但能诛杀异己,还能发一笔横财;而后再用强有力的官僚组织把已散成沙的百姓重新组织起来,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再然后则是发展经济,来一个什么神武盛世、永乐盛世。可最后呢?国家必定会重走历代王朝的老路——国势随着吏治的腐败而衰败,然后等待下一场革命……
不!不会再有一场革命了,只会是一系列的颠覆。当这个国家衰败到面临革命的时候,洋人和日本人绝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沿海一带将成为美日等国的仆从国,内陆变成一个华北共和国、中原共和国,西北共和国……
还是让这个国家长些草、活些树吧!把深入到每一个村、除了压制只会榨取的官僚机构撤销,空出地方让那些头面人物出来。我知道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人,说不定会比官僚更可恶,可再怎么可恶也只针对外姓人,本族本宗反而能更好活下去。当那些零星的民众或全部死光、或也死死抱成团的时候,整个国家就能全部组织起来了。这种组织是至下而上,不似官僚机构至上而下,它只会把这个国家越托越高,而不是越压越低。
只有这样的组织存在、只要这样的组织强大,这个国家才有希望。到时候国家只是这些组织身上的马甲,即便马甲破了,随时可以更换,只要有这些组织存在,我们就不会灭种……”
杨锐是想和徐华封说理的,不过他才开了个头就被徐华封反驳:“竟成,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我们真有时间到那一步吗?”
“没有时间那就想办法挤出时间!”杨锐说的斩钉截铁。“祝三兄,想象以后吧!如果复兴会复兴的仅仅是一个王朝,那等这个王朝覆灭后,我们所做的一切和以前的王朝还有什么意义?!而且我非常肯定的是,我们将是华夏最后一个王朝,虽然没有挂王朝的招牌,可她事实上就是!这个王朝之后就不会再会有新的王朝了,那时候华夏说不定已不复存在,更不会再有中国,民众要么皈依伊斯兰,要么皈依基督教……
呵呵,说不定那时候所有人都会以说英语为荣,大学生不会洋文根本就不能毕业,平时说话不混几个洋文就显得土气;即便是小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教授ABCD,父母对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长大后移民到美国去,然后再把自己也捎带上,因为他们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他们恨这个国家,他们会写下文章,发誓来生绝不再做中国人!
能怪他们吗?不能!因为是我们这一代人把事情搞砸了,没有开好头。我们建立的官僚体制让他们备受不公,我们的统治让他们只知国而不知家,我们的压制和打击让他们变成散沙彼此无法信任,更无法团结。当官僚组织彻底腐朽且再也不能重建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完蛋了,这个民族也彻底完蛋。
孙汶说他要先军政、再训政,最后是宪政。真的完完全全按这个模式来,他的宪政不会比我们现在更好,只会更差。因为军政绝对会把地方上一些可以支撑宪政的人剪除,这其实和明末皇太极在辽东大肆搜杀生员儒生的做法毫无二致。为何要杀?因为这些人活着,满人就无法控制农村,无法控制农村就无法建立有效统治,即便建立,也流于表面;而且这些生员往往会依靠自己的声望团结一批人跟他作对,没有可以团结民众的生员儒生,民众就会是一盘散沙,任满人或者其他统治者予取予求。
我们现在组织也深入农村,可这仅仅是一副铁枷锁,当以后这道枷锁锈的被异族轻而易举打烂时,不需要再费多少力量,只要把乡间有名望的人全部枪毙,百姓就会向他们跪拜进贡;再稍微的做做样子,说自己永不加税、或说自己是最先进文明的代表,那文人们立马会像八大胡同的一样争先恐后给他们歌功颂德,把他们的屁股洗干净。祝三兄,你觉得这样的国家真的是我们要建立的吗?”
杨锐说完就直视沉思的徐华封,见他不答话,便再道:“复兴会要的绝不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伟大王朝,复兴会要的是敢于反抗暴政、敢于抗击侵略军的无畏民众!贵族不是这个国家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他们是辽东那些被皇太极搜杀处死的前明儒生!封地更不是什么割据政权,它只是官僚体系下被跨省巡警追的无处可逃民众的避难所!祝三兄,你说的对,时间来不及。既然我们都来不及,那以后的人连来不及的机会都没有……”
杨锐不断的说,徐华封则静静的听。当他最后说的太累只能疲惫喝茶时,徐华封终于开了口,他问道:“竟成你以前为何不是这样说的?”
“以前……”杨锐摇头,他不好说自己以前只把这当作策略游戏。按照规则,他将榨取这个国家最后一丝力气,以求获得最大的战果。至于拿到战果之后能不能守得住,那不是他要关心的事情,因为那时候游戏已经结束了。百年后官僚腐朽帝国崩裂,这和他又有什么关系,自己爽行了,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以前是以前。”杨锐重复着,“可在文登的青纱帐里,无名自小虽然调皮,但我却舍不得他死;家里还有两个儿子,还是双胞胎,是仙凤用命换来的,我更舍不得他们死;还有程莐肚子里的那个,大家都说是个女孩,我这人最喜欢女儿了。想想这些人,再想想我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孙女的孙女的孙女,要是那时候官僚组织腐朽到爆发革命或被外敌入侵,他们也像我一样躲在青纱帐里,你说他们会恨我么?
我想到的答案是不会。因为现在的政策不改变,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他们之所以会躲在青纱帐里,就是他们的爷爷的爷爷用官僚体制把全国百姓都变成了顺民。对顺民来说,谁做皇帝都一样,反正都是交税、反正都是被代表,他们甚至会觉得没有官僚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因为没有官僚就没有朝廷,没有朝廷天下就会大乱,根本就不知道就是那些官吏让他们身边出不了可以保护他们的强人。他们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是,真是很可笑很讽刺的事情!”
“哎!”徐华封皱着眉,好一会才艰难道:“按章枚叔那些人的搞法,这个国家虽不会成为你说的散沙,可依旧是一堆碎石。这堆碎石头能干什么?还不如钢筋混凝土来的结实。我们这代人就只能把这个国家做成钢筋混凝土,寿命是不长,可总比一堆碎石头耐打吧。
你要把碎石头融合成大石块,或变成像西洋那样的花岗岩,那得废多少时日?还有,南方不去说,北方大族大宗真的很少,很多地方一个村姓什么的都有,那些不能凝成碎石头的人怎么办?看着他们被石头打死么?真要这样,说不定国家会全面内乱,外国也会借机干涉,纵然混元弹能守得住一时,也守不住一世。”
“有祠堂的入宗族;没祠堂的、就像你说的散沙那样的人就入宗教,两头都不靠的话,那打死就打死好了。沙子就是顺民,顺民即便有成千上万,都只是这个民族的负资产。他们的作用只会和庚子事变时打着英国旗、扛着英国枪、开进京城的威海华勇营一样、和明末清初时满人旗下的绿营一样,有什么好可惜的!”杨锐不屑的道,他最恨的就是抗日战争中的伪军,而这些人全是顺民。
“可你也不能担保这些石头不会投降。”徐华封坚持道。“他们这些人或许会降的更快,比如明末清初的华北士绅和江南士绅。”
“确实没错。”杨锐点头,他不怕徐华封反驳,就怕他不说话。“那我请问祝三兄,同样是江南士绅,他们为何会抗击太平军?”
“因为……”徐华封忽然被问住了,他停顿的时候杨锐趁机抢先说道,“因为满清和前明一样,皇权不下乡。对这些碎石头来说,皇帝谁做都一样,反正他们都要交税,都是顺民。可要是满人像太平军那样想把手深入农村呢?
这其实就像你刚才说的,他们只是碎石头,农村是他们的根据地,对上面再怎么跪跪拜拜,回到自己一亩三分地他们还是老爷,这片地方他们是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插手进来的,这是全天下士绅的共识,这也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农会的最终原因。
碎石头只能看住农村,那大石头就能看住州县吧,再大一些的石头估计一个省也能看下来。而且这些人建立的组织虽然粗糙,都是亲戚、同年、同宗什么,但不管怎样,这比官僚体制好。打个比方,如果说官僚体制是一副会生锈的铁枷锁,那他们就是活生生的灌木丛。开始的时候,铁枷锁完胜,可时间越是往后,铁枷锁就越来越腐朽,而灌木丛则越长越高最终变成原始森林,到那个时候,结果就很明显了。
铁枷锁之下除了沙子就是臭虫,原始森林里到此都是豺狼虎豹,任何一个放出来都不是臭虫们可以抵挡的。看看满清吧,如果不是买了洋人的军舰枪炮、学了洋人的技艺,不说葡萄牙荷兰,就是卢森堡她也打不过吧。
祝三兄,我们这一代并不仅仅只能造钢筋混凝土。既然你也知道钢筋混凝土寿命不会长,那为何不赌一把?赢了,野草成灌木,灌木变森林,华夏焕然一新;败了,那就和混凝土实验室的那些废料差不多,无非是把结局提前百八十年罢了,又什么好遗憾的。”
杨锐刚刚说完,座钟就当当敲响,细听居然是十二下,他揉着自己的脑袋道:“祝三兄,现在大家都齐了心,就差你了,赌一把吧?”
“呵呵……”从傍晚七点说到十二点,杨锐整整说了四个小时,他就像北庭总督区特许赌场里的堂倌一样永不停歇的劝人下注。徐华封实在忍不住摇头,而后终于道:“竟成,你说吧,要么我怎么做?”
徐华封这一句犹如天籁之音,杨锐刚想说肚子就咕咕叫了,他苦笑道:“还是先上一碗面吧。”
“哈哈……”徐华封闻言更是笑,他出门嘱咐完回来却见杨锐把茶都喝光了,还在使劲在嚼茶叶,他坐下道,“竟成,为何每次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呢?”
“因为你是好人。”杨锐笑。二十年的相处,他很明白徐华封是个好面子的人,只要给足面子,再死缠烂打、给一些台阶下,终究是好说话的。
“那接下来怎么办?”徐华封也把茶喝光了,他晚上就没吃饭,现在也饿了。“就算我们都齐了心,宋遁初那边会同意吗?”
“他那边已经有安排,他会同意的。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规划,工业上的调整有两个,一是布局,二是规模。布局大致的调整为:一是以辽东为中心,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二就是以成昆、宝成、包西这一条由南至北的大动脉以及其支线为轴,再打造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工业体系就以包头和攀枝花两个钢铁厂、陕北和玉门两个油田为重心,真要有大战,这里将是我们最后的防线;第三就是沿海各港、以及从武汉往东一直到沪上沿长江的造船工业体系。
以上是布局,规模上既然要缩减投资,那么昆明到包头的工业建设自然要滞后,沿海沿江的造船体系也不能按计划建立,但西部铁路网还是会在规定时间内建好的;那些工矿就先做前期勘探规划设计,真到了时候,就大干快上,五年把这些建好。”
杨锐说起来极为简单,一二三就搞定了,可徐华封的眉头却是深皱的,想到杨锐都把防线放到昆明四川陕西了,他吃惊道:“竟成,情况真有那么坏?”
“当然不会那么坏,但我们要以防万一。”杨锐认真说道。“削减不怎么挣钱的重工业以投资更挣钱的轻工业,自然会降低战争潜力,混元弹真要是吓不住,那也要有后招吧,不然怎么安心?”
壬卷家与国第五十五章汇报
两个饿的不行的人囫囵吞枣匆匆吃了两碗肉丝面,这才恢复些力气和精神。熬了这数个小时,杨锐的烟早就抽完了,徐华封见他扔掉了空烟盒,便笑着从抽屉摸出一个东西。杨锐本以为他是要拿香烟,不想摸出去却是一支雪茄。徐华封笑着抛给他:“这还是你以前给我的,有一匣,我倒现在都没有抽完。”
雪茄也好烟也罢,男人总是离不开这东西的,特别是对最近特别废脑子的杨锐来说更是不可或缺。他接过雪茄刀把雪茄剪开,不带说话就用火柴细点起来。雪茄叶被明黄的火焰烧的吱吱作响,火柴将要燃完时,醇香的烟雾终于吸进了他的鼻腔,待肺被暖烟暖好了一会儿,方才长长的吐出来。烟雾缭绕中,杨锐无比享受的摇头道,“饭后一支…雪茄,赛过活神仙!”
“呵呵……”徐华封看着他,和蔼的笑,:“竟成的烟瘾越来越大了,鬓角的白发也越来越多了。”
“那有什么办法?”杨锐苦笑,“大家心不齐啊!本来好好的,可这个有这个的想法,那个有那个主意,都把国家当试验田,嘿嘿……,我这个掌舵的,还不要累死。”
“问一句实话,”徐华封道,“竟成真相信章疯子他这一套?”
“实话?”杨锐扫了徐华封一眼,嘿嘿笑道:“政客就是,说的话怎能相信?即便是他写的日记,也多是用来作秀的,正所谓日记强国、地图开疆是也。”
“竟成不肯说实话?”徐华封也如王季同那样知道杨锐素无常性,见他这般打趣有些发怔,在他看来,再也没有谁比自己更站在他的立场了。
“说实话……”杨锐见他看着自己,不得不道:“说实话就是干任何事情前,都要有一套说辞,这个叫做革命理论,革命理论必须先于革命行动完成,变换的时候则要自圆其说,不但要说服所有人,还要催眠自己。枚叔的这套东西,理论上是很好的,只是……”说到此他狠狠抽了口雪茄,再道:“以后一定还要修正……”
“可按现在的做法做下去,以后还能改?”杨锐肯说实话,徐华封很欣慰,他真正在乎的是信任,而不是理论。
“以后?以后方向盘就不再我们手里了。看看英国,工党不是上来了,贵族就那么永远下去了。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三种文明在竞争,我们、西洋,还有伊斯兰。”杨锐回忆着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这本书他虽没有电子版也没有实体书,可大学时看好几遍,对亨廷顿的描述记忆犹新。“以百年计,地缘政治、国际局势决定国家的一切;但以千年记,还是要看各自文明的活力,因为未来基本是各个文明实体间的竞争,三者中,我们最弱。”
“伊斯兰?”杨锐自开国以来就一直提防着这个,提防的程度让所有人诈尸,徐华封不解道:“可为何我就不觉得呢?现在我们和西边诸国的关系也不错啊。”
徐华封不解极为自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九一一之前也是默默无闻的,但九一一之后却大火特火,书中强调除伊斯兰文明外,中国儒家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挑战对手,除此两种,再无其他。至于此时正在被杨锐同化的日本文明,在亨廷顿看来是已被美国驯服的东西,并无太大威胁。
“千万不能这么想。”杨锐摇头,“保国保种保教,刻不容缓。那年我是从巴黎回国,特意选择从波斯上岸,就是要亲身感受一些伊斯兰文明。波斯是什叶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奥斯曼分属两个帝国,且波斯又属于较弱的一方,什叶派又属于少数派,所以他们的教义更为激进,更有政教合一的可能。西域总督杨增新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请求我改流归土,不想当时一答应,贵族封地就冒出来,这肯定是璇卿的主意!”
此时说谁的主已经没必要了,徐华封只问道:“洋人科技先进,可回民有什么好怕的?”
“没什么好怕?!”杨锐大笑,“子宫也是一种武器,而且比枪炮还可怕,所以神药必须置于佛堂,外人外教求药无黄金则不赐,政府还要补贴药款发至移民区,再加上生育补贴,等西北这波灾民安顿好,那边的事情就做的差不多了。”
美美的吃了一顿,又有正宗哈瓦那上等雪茄,杨锐抽了一会就想告辞了。见杨锐在看那个座钟,感觉自己仍要比章太炎更得杨锐信任的徐华封善解人意,他笑道:“一点多了,竟成还是回去吧。你的意思我知道了,反正就先这么走,工业建设只是减缓,不是放弃。对外就扯章疯子这一套哄死人的理论,以稳定人心第一。”
“完全正确,不必和疯子计较。”杨锐点头,他看徐华封是越来越顺眼,不由吐了一句实话,“回来后想了很多很多,可最后还是觉得只能如此。不然其他不说,廷尉府是留是存就是个大问题。留吧,底下的干部要受审、要坐牢,他们肯定不会同意;且复兴会员服从组织命令也要坐牢,军心必乱,这才是孑民当初最毒辣之处;不留吧,依法治国从何谈起?规矩坏一点不可怕,恶心一点也能忍,最怕没有规矩。廷尉府就是国家的规矩,绝不能没有!”
“我明白!我明白!!”此时两人都已经站起,徐华封比杨锐矮的多,他看着杨锐说话的样子,不知怎么觉得他的背有些驮,他莫名抓着杨锐的手感慨道:“竟成你……”他本想说‘那委屈了’四字,但知道杨锐素来讨厌被人安慰,也讨厌被人刻意夸奖,临到最后不得不改口道:“……竟成…你辛苦了!”
“我辛苦无所谓,可……哎,可云彪却死了。”杨锐到此忽然有些动情,他不得不提高声音以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坚定道:“稳定压倒一切,没事杀了杀去,成何体统!”
停在徐府的黄旗公务车一直没熄火,后厢里等待良久的陆小曼已倚着在车门里侧睡着了。熟睡间感觉车子一沉,而后砰的一声关车门,她才迷迷糊糊的醒来,闻着杨锐身上熟悉的味道,她身子无力的靠了过来,闭着眼睛小声道:“谈完了啊?”
“是。”杨锐左手很自然的摸着她的头发,而后道:“还有一件事要办。”说罢不待她回答就打开后厢隔板对前车说道:“去禁卫军司令部!”
汽车很快就前行了,摸着身边女人的头发,知道她此时已经睡不着了,杨锐忽然说道:“你不是说那谁的诗写的很好吗,我也给你念一首吧。”
随着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国内流行起新诗,而徐志摩作为泰尔戈的接待者,其诗作自然被青年们吹捧,陆小曼就是其中之一。想到后世她和徐志摩情缘,杨锐特意从后世的资料里翻出几首新诗。本来没想在车上念的,可出了徐府,他却被一种莫名的东西感动着。
“好啊。”靠着他肩膀的陆小曼笑了一下,她没想到大总理也会写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杨锐低沉的开头,他久久压抑的情感不自觉的渗入其中。而陆小曼本以为他是要念旧诗,听闻是新诗却坐了起来。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后面的四句是杨锐一口气读出来的,诗句犹如岩浆,压抑而滚烫,只指人心。原本端坐的陆小曼此时正死死看着他的侧脸,眼睛似乎里闪着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杨锐收声后,车厢里一片沉默,唯有公务车大功率八缸发动机运转的声音。良久之后,陆小曼似有所悟的靠着他的肩侧,徐徐才道:“诗写的真好……”不过一会她便恢复了常态,抓着杨锐的胳膊问道:“这诗能拿去发表吗?”
“可以,但不要说我写的。”艾青的这首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初期,河山沦陷中,诗里的悲愤和炽爱深的可怕,如同他前段时间的心情。
“我知道了。”陆小曼答的有些撒娇,脑袋在杨锐胳膊上不停的转着,在默记刚才的诗句——当在熟悉的空间两人独处时,她是很自然的。她默记完又再问道:“竟成,还有吗还有吗?我还想听。”
“还想听?”吟诗以及和女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