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确实如此。”这一次胡文耀没有争辩,消灭俄太平洋舰队是中日两国一致的愿望,为了这一点,双方不惜在中亚和俄国死战到底。
“没有舰队那就无从保护我国在大平洋地区的利益。”斯大林进一步说道。“如果那一天贵国反悔,不承认租借,那……”
“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参崴海港的租借权将以草原总督区来保证。”胡文耀立即记起密档里一段话,于是说道。“合约上可以写明,如果我国取消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港的租借权,那贵国就有权利要求我国将草原总督区归还,这其实类似于一种领土交换,以草原总督区来交换太平洋的出海口。”
“那突厥斯坦和外里海州怎么解释?”斯大林再问。
“这只是民族独立,贵国乌利扬诺夫同志已经号召并允许各民族独立。”胡文耀说道。“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权宜之计,但事实就是希瓦、布哈林已经独立,他们和波斯都已和我国签订条约,领土也得到了承认,从法理上来说……”
“狗屎法理!”斯大林的拳头忽然砸在了桌子上,刀叉、盘子、酒杯猛然跳了起来。“你们无非和德国一样,趁苏维埃最虚弱的时候强行让一些民族独立,法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我完全同意。”胡文耀心中一惊,但还是道,“但现在苏维埃危在旦夕,而且我国的本意是希望苏维埃强大,虽然有着领土上的矛盾,可中俄两国只是一对有矛盾的朋友,这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本质的不同。”
“说下去吧。你们还要什么?”发怒过后,斯大林克制住了怒火,双手环抱着,抽着烟斗。
“我们就只要这些东西。”胡文耀说道。“南乌拉尔河以东,西伯利亚大铁路南一百公里以南,这原本就是历史上玉兹地区的边界……”
“还是让大炮来决定双方的边界吧!”钢铁同志似乎又要忍不住发火,不过这一次他没有砸桌子。“我会将你今天所说的这一切转告乌利扬诺夫同志、还有中央执行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们,他们会仔细商议这些内容的,就我个人来看,两国的边界还是以大炮来决定最为合适。”
“我同意。”胡文耀看了斯大林一眼,对他的话语并不吃惊。他转而笑道,“如果苏维埃把有限的力量消耗在玉兹地区和蒙古,那我国总理大人将会非常遗憾,帝国主义也会因此而得益。他相信我们之间的战争将会是另一场欧洲战争,它会持续数年直到其中一方倒下去。”
胡文耀说完最后一句话就起身告辞了,第二天下午,在求见斯大林不得后,他让伏罗希诺夫转交一份信件代为告辞,然后坐上飞机离开察里津前往乌拉尔河以东复兴军控制区,而在他离开之前,朱建德等人就已撤离。从他抵达察里津到离开察里津,时间正好是一个月,也就是说,察里津一月游除了付出成堆成堆的武器和上千万的粮食外,一无所获。
胡文耀认为这是一无所获,但收到他详细报告的杨锐却并不这么看。北极熊真要是这么好对付,那就不是北极熊了,占了人家那么大一块地方,不打一战,绝对是没有结果的。以毛熊以及斯大林同志的性格,软弱的人在他们看来是没有生存权力的,软弱的国家更不值得尊重。
“粮食还有多少天能运完?”银安殿内,杨锐喝茶的同时问向张实。
“大概……”张实没想到杨锐问这个,他想了一下才道,“应该还有十四五天吧。我们主要是负责将粮食运到察里津,俄国人负责卸船即可。”
“你说有没有必要把察里津打下来?”杨锐再问了一个张实根本没想到的问题。“从之前的战事上看,察里津这个位置非常重要,现在整个俄国的粮食都指望着察里津以南的北高加索和以西的顿河地区,可以说,这里是俄国人的命脉。我们已经完全表达了自己的善意,俄国人不领情,那就只好先动手了,中亚这边总不能被动的等着他们动手吧?”
杨锐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张实有些摸不着头脑:“可先生不是说要尽量减少中俄之间的矛盾,还有斯大林,不是说要赢得他的友谊……”
“斯大林现在已经被列宁召回莫斯科,只要战事中不要伤害到第十集团军里他那几个嫡系就好,真要伤到了,那也没办法。”杨锐道。“对俄国,与其为善是无用的,该卡住脖子的时候,还是要卡住脖子。喀山已被托洛斯基夺了回来,这个冬天将是最后一个冬天,是该给莫斯科下最后通牒了!”
辛卷第六十四章通牒2
是等着布尔什维克修养生息好了,再调上百万士兵打过来;还是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以逼迫他们签订条约,历来都是情报局、总参以及与日本外交讨论的重点事务。和杨锐对干涉俄国革命抱有谨慎的态度不同,其他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趁其病要其命,情报局和日本甚至还希望扶持一个白俄帝国或者白俄共和国与布尔什维克相争,希望以此保证中亚的安宁。
他们所建议的一切在杨锐看来都是不可理解的。布尔什维克虽不像复兴军这般由小而大的壮大起来的,他只是在左右逢源机缘巧合下获得政权,但却不能忽视布尔什维克在乱局中的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没有斯大林所说的那种‘资产阶级恐血症’,这点至关重要,这也是白军将领邓尼金在失败后说:‘双方的物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精神决定了胜利’的真正原因。
‘俄国人不杀俄国人’,就犹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样幼稚可笑。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团结不是通过‘不杀’或者‘不打’来维系的,思想和利益上争端只能通过肉体消灭来消除。美国内战的伤亡超过其参加的任何一次对外战争,北方将领谢尔曼在亚特兰大干的可比复兴军在昆明干的漂亮多了,临到今日,那部叫《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电影甫一上映,照样是举国追捧,票房可是有三百万美元。
在杨锐看来,布尔什维克一定胜利,也正因为如此,要从这个铁血、无情、歇斯底里的政权里要拿到好处真是太难了。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真正的原因是布尔什维克要稳住政权,因为当时士兵们根本就不想战争,谁要鼓吹战争谁就会再被他们推翻;而士兵不想战争,除了军官苛待、战事失利、物资匮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沙俄在农村的统治崩溃——斯托雷平用通过暴力手段实行的土地改革在战争中宣告瓦解。被鼓吹分子传染了资产阶级恐血症的沙俄政府、临时政府无法下定决心重建秩序,这才使得局势越来越混乱。
布尔什维克下的俄国与之前的俄国完全不同。战争是‘保卫祖国’,‘每个公民都有捍卫国家的义务’,结合各地的苏维埃、契卡、红色恐怖,资产阶级恐血症一扫而光。也就是说。现在的俄国完全不同于签订布列斯特合约时的俄国,这种情况下只能是使布尔什维克遭受一场大战役的失利,就如苏波战争那样,而后才能签订边界条约。战争既然无可避免,那就应该尽可能的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进行。而不该再去等待。
杨锐在看罢胡文耀的详细报告后下定了开战的决心,而张实看罢报告后却认为以察里津保卫战的烈度和伤亡,即便布尔什维克军队战斗力薄弱,那能不开战还是不开战为好。他有这样的观点并不奇怪,不过好在他不是总理。
耶稣历1918年10月20日,二月革命后在俄国逗留是一年多的中国对俄交涉特使陈去病照会全俄中央委员会,要求全俄中央委员会在耶稣历1918年11月10之前就外东北地区、玉兹地区以及突厥斯坦地区的边界谈判、签订合约做出明确答复。若同意谈判并签订条约,则立即开始谈判并确定谈判日程;若不同意谈判,那中方认为俄国将使用武力来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故而不得不宣布和布尔什维克俄国进入战争状态。
布尔什维克夺权后。负责对华交涉的加米耶夫一直对陈去病的谈判提议推三阻四,到最后他这个执行委员会主席被斯维尔德洛夫取代也没有一个准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一些条件根本无法细谈,陈去病除了对国内发一些俄国的情况简报外,根本就无所作为,这一次国内决心早日解决边界问题,他是完全赞成的。
中国的态度如此,俄国这边却感觉事情有些奇怪。革命之后,在列宁同志和全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们看来,和中国的问题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具威胁的。因为他们的目的最为清楚,中国人无非是要俄国归还俄属远东地区,以及承认外里海州、草原总督区、突厥斯坦独立。这其实和列宁之前宣布民族自决、许诺各民民族独立的策略是一样的——在自身力量无法顾及边界民族的情况下,承认其独立可以使其和白军相争。等苏维埃恢复力量后,再以加盟共和国的名义、以带路的邀请的名义将这些地方收回来。
所以对待中国问题最好的策略就是拖延,拖延到内忧外患解决后,两个大国再通过战争来决定边界。胜利了,那就是远东共和国、中亚共和国并入苏维埃;失败了,那就是苏波战争后的《里加条约》。当然这也是暂时的,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那些失地再要回来。实施了大半年的拖延战术一直执行的非常好,可现在,中国人居然不想等下去,想早些将事情确定。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包括之前外出的托洛斯基,所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都聚在一起商讨对华策略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次中国人的最后通牒,刚刚回到莫斯科不久的斯大林再一次的把前几日他向列宁汇报过的内容告知全体委员:
“在察里津我遇到过一个中国军火商人,他非正式的向我转达了中国政府的要求:他们可以承认苏维埃俄国,同时杜绝协约国从他领土上资助白军,并承诺给我们提供每年不少于两亿普特的粮食援助和平定国内叛乱所需要的武器弹药,直到国内战争结束。另外,他们还可以提供不少于十亿华元的长期贷款帮助我们恢复工业和经济,这些贷款只需以俄国商品偿还。”
斯大林简要的把胡文耀最后告知的内容转述完毕,而后看了诸人一眼,尤其是看了托洛斯基一眼,却见托洛斯基有些轻蔑的道,“我们不必和中国人谈什么,等解决完白军和各国干涉军,那么下一个就是中亚地区和俄属远东的中国军队。我不认为武器能决定战争的胜负,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只能是人。”
托洛斯基言有所指——斯大林同志返回莫斯科时,将那三十八辆豺式战车装在火车上全部带走。名义是为了保卫莫斯科,私底下却是想掌握这支精锐部队。
“中国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他们变成另外一个干涉国,派出他们的军队。最后被我们打败;第二条路就是和我们站到一起,一起发动世界革命。”托洛斯基看着斯大林说道,而后他再挥舞着右手,:“我们已经失去了波兰、乌克兰、芬兰,如果再失去远东、外里海州、突厥斯坦。那人民会怎么看我们?左派分子又会怎么看我们?”
“问题是我们需要粮食和武器!”和向列宁汇报时的立场一样,斯大林完全赞成与中国和解,“中国人最后通牒的时间选的非常巧妙,我相信他们知道布列斯特合约的具体内容。”斯大林道,“现在全俄有粮食的地方就在顿河和北高加索地区,那里还有石油,等11月15日一到,我们拿什么交给德国人?不和中国签订条约,那我们面对的将是什么?捷克人和白军在东面,中国人在南面。德国在西面、英法干涉军在北面,苏维埃将遭受四面围攻!
反过来看,如果和中国和谈,将远东地区交还给他们,保留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参崴港,承认中亚以及外里海州、草原总督区的民族独立,那么我们不但没有来自南方的致命威胁,还能稳住德国人。通过输送粮食给德国以延长欧洲战争的做法,资本主义将遭受更大的削弱,明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条约,并在欧洲发动无产阶级革命,这是非常有可能成功的。等整个欧洲革命成功后,那时候再看中亚地区和远东地区。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你确定德国会战败?”托洛斯基问道。
“是的,我确定德国必定战败!”斯大林答道,“欧洲战争打到今天,势必要有一方倒下去,不然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无法维系。在美国和中国都参战的情况下,失败的只能是德国。”
“亲爱的伊里奇。我们不认为斯大林同志关于德国战败的判断和需要对中国妥协有什么联系。既然德国会战败,那我们就更不要担心德国会派出军队干涉我们。就目前看来,惨烈欧洲战争让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能下定决心干涉我们……”
托洛斯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斯大林打断了,他道:“你不要忘记了,欧洲战争中,中国和日本也就只有中国才在去年派出有限的军队参战,他另外的军队还在国内,并且在中亚地区就不少于二十万人。”
“是又如何?”托洛斯基反问,“腐朽的东方君主制国家可不是德国。我们不认为中国和日本军队能强于捷克军团和哥萨克白军!我更不认为武器能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中国人和日本人如果要干涉俄国革命,那么他们的下场将和拿破仑毫无二致!
各位委员同志,为了退出战争,我们已经对同盟国做了巨大的让步,使得无产阶级革命处在危机中,我们不能再对中国人和日本人让步。就眼下的情况看,他们对我们的威胁还远在几千俄里以外,这连白军和左派分子都不如。我们何必因为他们的几句话就放弃中亚和远东?我强烈反对和中国签订合约,我的话说完了!”
南方的战事紧急,托洛斯基被召回莫斯科发现是这件事情显得非常的不耐烦,他认为没有必要和中国人谈什么,也谈不出什么结果。在他看来,所有的外国干涉军都没有能力、更没有决心颠覆苏维埃政权,真正影响苏维埃政权稳定的只能是人民。有人民的支持,那么一切敌人都将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托洛斯基说完,列宁同志又看向斯维尔德洛夫、季诺维耶夫、斯塔索娃、索科利尼科夫、斯米尔加、克列斯塔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以及布哈林、洛莫夫、布勃诺夫,从这些人的神色可以看出,这一次支持与中国和谈的委员少之又少。他也不想多说什么,只是道:“我们还是表决吧,支持和中国人谈判的请举手?”
列宁话音落后,举手的只有斯大林、季诺维耶夫、斯塔索娃和捷尔任斯基四人,其他委员都表示反对。这样的结果早在列宁的预料之中,和上一次进攻到彼得堡皇村的德军不同。大家对中国人一点也不紧迫,他此时不由问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我想请大家考虑一下,下个月需要交付给同盟国的粮食从哪里来?”
一说到粮食,所有人都看着斯大林。正是他奇迹般的从南方弄来了一千万普特粮食,城市工人饥饿的状况才有所好转,这仅仅是自用,如果还要向德国、维也纳交付粮食,那是怎么也不够的。看着大家都看着斯大林。列宁又道,“没有粮食德国人将会再一次发动战争,虽然他们未必能打到莫斯科,但我们最少要支撑到欧洲战争结束;如果同盟国赢得了战争,那接下来我们将签订另外一个更可怕的布列斯特合约……”
“各位同志,农村和城市都在暴动。特别是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左派分子、富农蛊惑,我不认为在敌人的四面进攻下苏维埃能支撑多久。”契卡的头子捷尔任斯基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他仅仅是表明而已。
“不!无产阶级工农红军将会击退德国人,直到他们战败。北高加索和顿河地区今年冬天我们就能拿下。以获得那里的粮食。”托洛斯基再一次出声。“我不得不提醒各位的是:各地工会的会员已经应征入伍,军队的规模正在壮大,我们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的工农红军。不管是德国人还是中国人,他们都不可能出动五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向我们进攻,这就够了。到明年,工农红军的数量将超过三百万,我不认为干涉军的数量能超过一百万。”
九月份刚刚打垮捷克军团的托洛斯基在军事可以完全藐视在察里津惨败的斯大林,没有人能比他更能征善战,即便中央执行委员会都反对聘用旧俄军事专家,可还是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勉强同意这一决定。但为了防止这些旧俄军事专家叛变,部队不得不加派了政治委员。在解决完来自东面的威胁之后,他现在把目光放在了南方,其战略目的就是要占领顿河和北高加索。以获得巴库的石油和这一地区的粮食。
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关于讨论与中国和谈的议题很快就跳过了,除了心中冷笑的斯大林,没人能知道今天的表决将带来多大的后果;而在第二天上午,当负责外交事务的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赶到中国驻莫斯科公使馆向陈去病递送照会的正式答复时,陈去病不动声色将其礼送出门,之后立即向国内报告。
最后通牒下了没有五天。俄国的答复就过来了,针对中国人照会上所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并没有客套的表示遗憾,而是警告中国政府英勇善战的苏维埃红军将无往不胜,任何反革命势力和外国干涉军都终将失败。
杨锐对俄国人的说辞并不感冒,这么多年他收到的洋人照会大部分都是态度强硬的。他之所以要发出最后通牒,是因为要一个开战的借口罢了。拿到答复的当天,他就约见了日本驻华大使币原喜重郎。一反常态的,他开口就要求日本陆军要马上做好准备,以随同复兴军一起入俄作战。
币原对一直拒绝干涉俄国的杨锐如此表态很是吃惊:“阁下,难道现在就要开战了吗?”
“当然。”杨锐把莫斯科发来的电报给他,道:“我国政府已经照会布尔什维克俄国就边界问题务必马上开始谈判,但他们拒绝了我的提议,战争已无可避免!与其等俄国人准备好了打过去,不如趁他们什么都没准备打过去。”
“阁下,那我们进攻哪里?”币原喜重郎问道。
日本陆军已和美国陆战队控制了非中国境内的西伯利亚铁路,不过让日本人吐血是:高尔察克临时政府一点也不欢迎日本人,原因是他们救出了沙皇,是自由俄罗斯的敌人。这个事实把日本人的脸抽的叭叭直响,他们本以为救出沙皇就能扶持一个白俄帝国,可结果却是不受绝大部分人待见,甚至包括协约国任何一国。他们也不想想,当初沙皇会下台,正是协约国、军队以及国家杜马议员集体抛弃了他,可以说,以为救出沙皇就能改变俄国历史简直是白日做梦。
因为这个,日本人的西伯利亚大计备受阻碍,西伯利亚那边只是应美国所邀象征性的出了一个旅团维持秩序,并不像历史上那样一下子六七万人派过去。基于这个现实,币原喜重郎才对杨锐的话有些迷茫,他不明白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真要是干涉,照说应该是红俄和捷克军团在喀山死战之际最好,现在捷克军团败退回鄂木斯克,且马上就是冬天,明显不是最佳的出兵时机。
“俄国太大且荒,东部的铁路网也少,所以仅仅在西伯利亚闹腾毫无作用,红俄根本就不理你,他会打退其他敌人后再集中力量来对付你,所以我之前说过,干涉西伯利亚是不会有结果的。”杨锐说道,“唯有打到伏尔加河的喀山,他们才会感受到压力,但喀山实在是太远了,不管是从叶卡捷琳娜还是从奥伦堡,要打到喀山都极为艰难,所以……”
说道这里杨锐拿出一份地图,指着察里津这个位置道:“这里距我军现在所控制的南乌拉尔河入海口阿特劳港只有七百多公里,交通也很便利,从这里出发,占领伏尔加河的入海口阿斯特拉罕,而后再从阿斯特拉罕溯水北上,占领察里津。”
“阁下,占领这里就能让红俄妥协吗?”币原喜重郎丝毫不敢对伟大的军事家杨竟成同志有所怀疑,他的语气完全是求教性质的。
“当然。察里津是俄国整个南方的战略要地,它不但通往顿河、班库,还通往北高加索、巴库。俄国现在饥荒遍地,真正有粮食的地方只能是察里津以南,我们占领这里,在德国控制乌克兰的情况下,就等于切断了整个俄国的粮食供应,这对红俄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特别是按照布列斯特合约,这个冬天开始他们就要向德国、奥地利支付大量的粮食赔款。
八月的时候,白军克拉斯诺夫将军想占领这里没有成功,不过此战过后,察里津的防守极为薄弱,包括察里津在内整个南方地区,总兵力不会超过四万人,而且都是散兵游勇。还有,既然俄国沙皇鄂木斯克政府不喜欢,那为何不将他交给北高加索的邓尼金将军呢?他是保皇党,一定会高兴沙皇亲往北高加索。”
按照之前的协议,中日对俄的策略是一体的,现在两国都在往哈萨克运兵,在新日本,已经有八个日军师团,总兵力超过十万人,而复兴军在整个中亚的兵力也有十个师,但这并不是全部兵力,如果真的进攻俄国,希瓦、布哈拉、波斯这三国最少将派遣一个师北上。
除了这二十一个师,另外还有东迁的卡尔梅克人。对于这些蒙古人来说,冬天正是打草谷的最佳时机,同时他们并不希望中俄两国国界以南乌拉尔河为分界线,他们做梦都想着把伏尔加河左岸甚至是右岸的一些地方囊括进来。之前对他们的出兵建议杨锐不作支持,可现在要打察里津,攻占这片他们生活了数百年的地方,还是要额外答应他们一些要求的。如果再算上卡尔梅克的两万多骑兵,那总兵力接近三十万人。
“阁下,请容许我将此方略汇报给国内。”币原喜重郎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他知道杨锐会跟自己谈及此事,那肯定是有必胜把握的。
辛卷第六十五章阿斯特拉罕
币原喜重郎对国内也就是例行通报而已,在杨锐与其会面时,中亚复兴军总部阿拉木图,新日本陆军司令官寺内正毅,参谋长田中义一、宇垣一成正在和西域总督杨增新、中亚军区司令彭清鹏、参谋长徐敬熙等人商议入俄作战方略。
中日大战后,日本陆军削减为七个师团,这基本是回到了甲午战前的陆军规模,虽然包括山县有朋在内陆军人士对此大加反对,但财阀们和舆论抓住陆军吃败仗的事情不放,最终使长州藩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不过,给陆军马鹿们带来福音的是,因为中日要联合在中亚给露西亚找事,陆军裁到一半就复员了,不但复员,还加紧战备,花巨资像中国那样建设全国预备役。
正当民众不知所措,以为陆军要出兵欧洲之际,忽然冒出来一个消息说露西亚中止了与协约国各国的盟约,囚禁沙皇并投靠了同盟国,帝国陆军此次出征是为了帮露西亚沙皇复国,而复国的酬劳就是新日本。
‘新日本’这个名词被日本报界捅出来,已经是大正七年中的事情了。这时候列强已经承认中国有权吞并俄属草原总督区以及外里海州,不想中国这个包工头这边签约,那边一转身就把一小半土地分包给了日本,国际上什么反应日本人不知道,可日本国内却是喜疯了。朝鲜和台湾失去后,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没了,可现在忽然冒出来个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新日本,之前的心理空虚顿时给补上不说,那些从朝鲜和台湾遣返回日本的警察、官僚立即有了新去处。
最重要的是,新日本和朝鲜台湾不同,那里地广人稀,原住民只有一百多万,清除俄国移民后,移民上千万人完全没有问题。于是,天皇授意、内阁首肯、军阀乐衷、财阀支持。加上那些眼里只有一份三分地的屁民,整个大和民族瞬间团结如一人,能打战的都排着队报名参军,不能打战的排着队争购战争债券。比当年中日战争时积极多了——那一次打赢了也就是赔款而已,这一次没打就拿到好处,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狗日的吃相那么难看,甚至有光着屁股游过海来抢的趋势,杨锐对此笑而不语。为鼓励日本移民。他要求西域铁路先暗中提价两成,而后票价对日本人八折优惠、身高一米二以下的小鬼子则半价折扣;同时命令铁路沿线各车站内加注日语标记,以让小日本一路走好,抢劫愉快。
舆论的鼓动宣传、中国的友情好客,使得一车一车的日本人渡海东来、乘车西去,半年不到的时间,新日本居然冒出来十多万鬼子,这比日本陆军还多。
不过这十几万鬼子有不少是浪人、还有一些是破产过不下去农民,据说这些人一走,全日本治安好上不知道多少倍。但这么一来,新日本的白俄、哈萨克人就遭了殃,只是这已是日本的国内事务,和中国没什么关系,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再说,浪人们祸害四方,不但对清除白俄极为有用,打仗也可以当炮灰,这对统治中亚是有利的。
在收到西域总督杨增新邀请开会的通知后,日军参谋长田中义一少将就想着以日本目前的兵力。还不足以对俄作战,真要打,那务必要征召那些浪人和农民,不过到了司令部会议上。一看徐敬熙拉开帘子、亮出敌我态势图,他就发现对露作战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不是要进攻喀山,而是要进攻伏尔加河下游的察里津。
再看到作战计划中毫不含糊的敌情简介,他和寺内正毅、宇垣一成都极为惊讶,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更详细的情报了。这简直就是……复兴军难道在当地驻扎过?
日本人的惊异落在徐敬熙和杨增新的眼中,不过两人都不作什么解释,徐敬熙道:“情况就是这样,贵我两国要想以最小的代价达成目的,那就要在这个冬天占领察里津,不然等明年红俄恢复了元气,再打那就不是现在这个规模了。”
“关于明年,阁下是否有更确切的情报?”听说红俄明年就恢复元气,寺内正毅狐疑问道。
“欧洲瘟疫正在盛行,战争虽然暂时停止了,但再耗一年得不到胜利,德奥诸国一定会因为内部崩溃而战败。德奥一旦崩溃,那红俄不但可以废除布列斯特条约,西面的威胁也尽除,乌克兰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入俄国,我们再占领察里津就没什么意义了。”徐敬熙说道。“我们这一次作战目的很明确,就是控制红俄的粮食和石油通道,使其无法补给国内其的同时,也无法履行布列斯特合约,最终在德奥压力下不得不向我们求和。”
“如果他们一直坚持到德奥崩溃战败都没有求和呢?”田中义一问道。俄国实在是太大,即使打到喀山,那也只是俄国地理上的中心,要干涉、要消灭红俄真是太不好下手。
“真要是这样,那我们就再看看和其他几支白军、干涉军有没有联合作战的可能。如果有,那我们就联合这些白军、干涉军,和红俄决战,击败他们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徐敬熙道,“如果没有联合的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