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青年杂志社,请问你们找谁?”邓庆初看着这几个人,以为他们是普通留学生。

“我找陈仲甫先生。”胡适问道,“请问他在吗?”

即便是留美数年,胡适的国语里也还有绩溪口音,也是安徽人的邓庆初笑道,“仲甫在,请问你是?”

“哦,我是胡适之,曾在……”胡适还没有说完,邓庆初声音顿时高了起来,道:“原来是适之先生,您,您不是在美国吗?”

“哦,我已经毕业了,回国前收到了仲甫先生的信件,知道青年杂志搬到了东京,所以特意来拜访。”胡适会投稿青年杂志社,是因为亚东图书的汪孟邹介绍;而陈仲甫会办青年杂志,也是赖汪孟郊支持。汪孟郊和胡适同为绩溪人。而他和陈仲甫,十二年前在陈仲甫办安徽俗话报的时候两人就合作过。

“好好!”邓庆初一边说好,一边特意将一身西装、满身洋味的胡适打量了一番,这才高兴的将他带到主编室。对着陈仲甫大声道:“仲甫,你猜是谁来了?”说罢又忍不住自问自答,道,“是胡博士!他已经从美国毕业,听闻我们在这。特意前来拜访。”

“适之!”陈仲甫正烦恼何处可以办杂志,听闻胡适来了,愁容顿失,当下上前握住胡适的手道:“终于是见到你了!”

手被陈仲甫握住,胡适也是高兴,他道:“仲甫先生,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呵呵,我还以为回国后要对你作揖呢。”

“作什么揖啊!”陈仲甫也是笑,“这种老古董早就应该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人和人见面就应该行西式握手礼。这样才能增加友谊。来来,适之,请坐,还有这几位朋友,请坐。”

陈仲甫希望中国的一切都是新的,都应是现代的,以前的种种传统在他看来都是禁锢人、愚弄人的,应该完全抛弃。他会过胡适,又和与胡适同来的俞颂华等握过手后,才说及了青年杂志社的境况。

“杂志办到现在。刚刚好一年,从最开始的月卖三百本,到现在的两千余本,实为不易。只是杂志刚有些起色,却被封禁了,而今,日本政府也不知为何不批准本杂志创刊发行……”

“仲甫兄,请问礼部为何要封禁杂志,莫不是章先生因为我们提倡新文学故意如此?”青年杂志胡适期期都看。却没有看到任何违法叛乱的东西。

“这……”陈仲甫低头沉吟了一下道,“现在政府对出版物监管极严,除了保证金审查制度外,还有敏感词等新玩意儿……”

“仲甫先生,什么叫敏感词?”胡适数年不在国内,从来没有听过敏感词,是以又插言相询。

“敏感词就是复兴会礼部强令印刷所不许排列的那些词,类似封建朝代的避讳。比如‘严州整肃’、‘独裁会’、‘杨杀头’、‘朱麻子’,‘章疯子’‘小银凤’……,这些词若是作者非要写出来,那印刷所只能是以‘’号代替,读者看到也是几个星号。”

陈仲甫办杂志日久,早就习惯敏感词了,说起来并不气愤,可刚才美国归来的胡适却是大愤,他似乎头发都要竖起来,大声道:“怎么可以这样!还有宪法吗?还有言论自由吗?这还是民主国家吗?这简直就是封建独裁国家!”

从海外游回来的海龟刚回国总是要有个适应过程,陈仲甫对此已习惯了。他笑道,“按照杨竟成的说法,我国可从未标榜过自己是民主之国。敏感词其实只要回避便可,只要不是故意攻击政府,用别字代替也行。青年杂志被封是因为杂志上有革命党人戴天仇的文章,而且东厂那些人还知道我们杂志的发行量,他们计算之后发现杂志一直是在亏本经营,加上杂志有革命党人的文章,就断定杂志已被革命党人收买,所以……”

被封禁的理由居然是这个,胡适恍然大悟,他不好问陈仲甫杂志社是不是真的接受了革命党的馈赠,只问道,“他们怎么知道杂志亏本还是赚钱?这是内部事务啊!”

这次没等陈仲甫说话,邓庆初便抢先答道,“适之有所不知了。根据私营企业法、公司法,杂志社也是公司,具备法人资格,因而不但要去工商管理处登记注册,还要将注册资金去指定银行开户,更要请一个兼职会计、或是自己去国税局学半年记账通过考试,这才具备开业资格;成立后和外界做生意则要开具发票,大款项禁止现金交易,只能从银行走账或用支票;再是我们这些编辑杂工的月薪,为了交个人所得税都是要去国税局报税。

杂志虽然办在租界,可租界的洋人今年开始也容许国税局对界内的中国公司和国人收税。所以这国税局一查,标价两角实售一角的杂志一个月只卖两千本,按照杂志的厚度一算印刷成本,再算租金、薪资,立马就知道你是亏了还是赚了。这复兴会啊,尽整这些折腾人的东西,为了收税无所不用其极,当初我去国税局考那什么会计上岗证,考了三次才勉强考过。真他娘……”

说到考会计上岗证邓庆初就愤恨,这根本不是四柱记账法而是一种比洋人商行还复杂的复式记账法,什么贷呀借的、什么凭证啊发票啊,这些东西弄的他头都大了几圈。国税局的人还不定期查账。一有小问题就要纠正,大问题还要罚款,真是吃饱了撑的。

“国税局倒只管收税,不管你这钱是偷来的还是抢来的,只要有收入就要交税。用杨竟成的话说,人之一生只有死亡和交税无可避免。”陈仲甫道。“只是政府这么武断的认为杂志社受革命党资助,我是不认罪的,再说我和他们是以朋友相交吗。这些人以前还是复兴会的朋友呢,真是党同伐异啊!”

“仲甫先生,那接下来杂志社怎么办啊?”邓庆初愤恨国税局,胡适却不好说美国的国税局未必不是这样,只是他在国人面前从来不说美国的不好,对欧战之惨状也讳莫如深,就怕国人因为这些而敌视排斥西洋先进文化。真要这么,那全面西化还怎么推行?

“现在我也不知道去那了啊!”陈仲甫虽说要去南洋、去安南,可那只是气话,那地方都是广东人和福建人,而这两地之人都很迷信,青年杂志他们是不会多买的。

陈仲甫正发愁,外面苏曼殊在门外似乎是在与人交谈,一会他便拿着一封信飞快跑进来道:“仲甫!行严说请我们去京城!”

“什么?”正不知道去哪的陈仲甫看着眼前眉开眼笑的假和尚,不解道,“去京城干什么?”

“行严说他已将我们的事情和孑民先生说了。孑民先生也看过我们办的青年杂志,说既然杂志被封禁,那就把杂志办到北京大学去。”苏曼殊说道。

“办到北京大学还不是一样被封禁啊。”陈仲甫口中虽然担忧,但却把章士钊的信从苏曼殊手上抢过去了。还没等他看。旁边的杨永泰却道:“仲甫啊,我记得大学堂里的校刊因为是内部刊物,只对内发行,是不归礼部管的。”

杨永泰这么说,胡适也道:“这真是太好了。我这次回国就将到北京大学任教,到时候大家都在北京。每个礼拜日都可以聚在一起了。”

胡适一说礼拜日,大家都笑。他就像一个外国人一样,根本不知道国内根本就没有礼拜日,为此一些信教的政府官员以及教会纷纷抗议,希望当了公务员的信徒能调休:即将每月初一的两天和十五的两天,一共四天假调整到耶稣历的每个礼拜日。

但为了以后每三年都能举行科考、聘任官员,政府机关是极为精简的,每个岗位都有岗位说明书,每个操作都有SOP文件。这齿轮链条一般纹丝合缝的行政机器,螺丝们每月都旷工四天班显然不行的,螺丝们在机器不转的时候自己运动四天也是不太行的,特别是现在中央越来越多的政策要推行:又是土地改革、又是振兴农业、又是新乡村建设、又是修水利、又是晚婚优育、又是工商业调查、又是五年制普及教育、又是推广丁税法案,林林总总、没完没了的公务,大家累的跟狗似的,你却跑去教堂做礼拜,那还是请回家去祈祷吧。

岗位说明书和SOP文件已经把基层行政事务拆的跟福特式流水线,即便残疾人也可以操作,且外面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比黄泛区的蝗虫还多,凭什么就给你们放四天假,就因为上帝是真神吗?

所以事情最后的结果是要么这些人不做礼拜,专心做官;要么则辞职不干,回家专心伺候上帝。只有少数一些高级岗位,比如土部尚书美国牧师裴义理同志,总理大人非常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特批他每个礼拜日都可去教堂向上帝汇报工作;至于下面的省、州府、县乡的官员信徒们,还是在官位和上帝之间做一个选择吧。

PS:  注:英国商船产量1915为68。8万吨,1916年为53。8万吨——《碧海群狼:二战德国U艇全史上》p5860

辛卷第四章一步

文明总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唯有改变数十年之后再与从前做比较,或是将两个传统不一样的国家做横向对比,如此得出的结论才能惊人。与日本政府为省一个月工资(使用耶稣历可比日本旧历每四年少一个月,改历那年刚好可少发一个月工资),匆匆废旧历改西历相比,中国改历之事一直到稽神武元年才正式在宪法上确定下来——诸多农会议员以西历干扰生计、有违农时、不敬祖宗、背弃传统为由,用绝对优势的投票把支持西历的国民党诸议员的提案给挡了回去。

农历中国使用数千年,国人方方面面都习惯于此,岂能说改就改。经此一次,犹如清末国会为了处女非处女的闹出红票党和白条党类似,稽疑院里私下里也被报纸分为农历党和西历党,因为农民多,所以农历党才是稽疑院真正的第一大党,在一些不被复兴会所干扰的议案上,国家的政策往往因为他们而定,气得诸多新派人士大骂他们是老顽固、老古董、老……

神武五年十二月冬日,稽疑院第五次开院期间,稽疑院下属的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内,蔡元培端正的坐在主席台的下首,听任一帮农历党的老古董质询。

“蔡大人,学部的报告我们都看了,很好!只是年初之时,我们曾去一些大学堂旁听课程,最让我们奇怪的是,为何北京大学堂内说的都是西语?老师教课不管是国人还是西人,用的也都是西语。我们曾问过校长严几道先生,他说这是学部的要求,请问这到底是为何?还请蔡大人解惑。”

稽疑院下建有数十个委员会,基本把国家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囊括在内,他们是政府行为的最终的、也是最有效的监督者。不管是突发事件也好,国家决策也罢,只要关系到国计民生,这些相关的委员会都会带着满脑子疑问去调查事件、探究真相,因为他们的品级与总理同级。所以国家大事没有不能知道的。

若是不计党派利益,这些一品大员可在彻查事件、发现问题后,将包括总理在内的任何官员都赶下台,甚至追究这些人因渎职行为所涉及的法律责任。如两广水患一事。虽有复兴会趁机肃清地方势力的意思,但稽疑院防灾救灾委员会确实发现当地官员因两广素少水患而麻痹大意,存在不执行土部政令,不修堤坝、不清河道,贪污防灾专款、灾时弃职而逃、灾后灭绝罪证等行为。故而以渎职罪、贪污公款罪将涉及官员交由督察院起诉,杀了一小半,关了一大半。

相对于国企委员会对国有公司的整肃,杀人判刑极多、影响甚广的两广水患终于使国人明白,国家真正的权力到底在谁手里。同样经此一次,稽疑院诸人也才明白自己才是整个国家权力真正的所有者,以前那些没玩完了、看着头疼、听着也头疼的国家预算、各部报告、法律议案,开始被这些不怎么识字的农民议员重视起来。可以说浑浑噩噩好几年,他们此时终于发现自己真的是官,而且是最大的官。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即便是农民,这最基本的原则也是知道的,更何况今年稽疑院正好换届选举,不整出一些善事,赢得选票支持,那今年过后,一切的特殊待遇都取消,甚至连京城都没得住,只得回家种田。

不想回家想发挥余热的教育委员会主席、泉州老秀才许经明此时高座于主席台上,对着下面的革命元老蔡元培发问。虽然从复兴会组织关系上说他是蔡元培的下级。但复兴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对组织关系和官职从属的矛盾做了明确规定,即复兴会员在具体事务中必须遵从职位和官阶,除非最高委员会另有规定。

大学堂不说国语尽说西语,这是报章上报道过的。所以将教育视为分内事的许经明特意调查了八个月,连续走访了国内全部大学堂,大部分教授讲师的课也都听过一两节,最终发现只有北京大学如此——即便国内名声最盛、外教最多的同济大学堂,也只是在洋人教师上课的时候说西语,其他时候都说国语。因此这才将这个问题正式的提出来。

本以为一切顺利的蔡元培不想居然会被问到这件事情。顿时神情一顿。北京大学是他最为关注的大学,其校长严复也是他不顾杨锐反对任命的。可这严复是海军出身,而海军因为学自英国,早年北洋舰队更是只说英文和闵语,根本不说京话。是以带着海军旧习的严复规定,校内大小事务全部使用英语,不会英文的教师则不做勉强。严复此举蔡元培是支持的,所以在被许经明质疑后没办法的严复只好搬出了蔡元培,说是学部下令的。

“许大人,学部确实做过相关规定。”蔡元培硬着头皮答道,“其目的……,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外文,以紧跟世界各国科技之进展,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

“蔡大人,可据我所知,同济大学堂也有此要求啊;而且我曾与同济大学堂校长德国人宝隆先生就此问题详谈过,他认为大学生是应该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但不应吃饭睡觉都说外语,本民族的语言还是要保留的。”许经明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当即拆穿了蔡元培的谎言。

再次硬着头皮,蔡元培道:“许大人可有说北京大学说的是英语?”

“这……,是有说过。”许经明被其一问,反倒犹豫了,他道,“蔡大人的意思难道是……”

“正是如此。”蔡元培终于把谎给圆上了,当下飞快说道,“正如许大人所知,只要英国人支持的,德国就反对。以前便是如此,更何况现在两国杀的尸山血海。北京大学是我国文科重点学府,其全校都说英语,德国人当然要极力找理由反对。”

“这样说来,却有一些道理。”许经明捻着胡子,开始微微点头。不过支持他质疑北大的,不光是同济大学堂校长的支持。还有北洋大学、南洋大学、山西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的实例支持,他再道,“即便不提德人之偏见,可其他大学也没有吃饭睡觉都说西语啊?”

“许大人。这只是一个试点。”在许经明思考的那一会,蔡元培已经想好了下一个借口,“京城大学中,只有北京大学规制最全、学生最多,也离学部最近。所以学部就想以其为试点,看看校内大小事务都说英文会有何结果。因为这只是学部的内部小试验,动用的款项也很少,所以并未向稽疑院报备。”

“哦……”许经明不轻不重的‘哦’了一声,正待蔡元培以为此关已过,想擦把汗的时候,他却再次道:“蔡大人,我想请学部将此试验记录和研究结果提交给教育委员会。”

“可这试验还没有结果啊?”蔡元培不想此人还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那总有试验计划和记录吧。”许经明坚持道。他知道自己的权利,即便是复兴军下一阶段的对俄作战计划,他只要能陈述出要了解的正当理由、起誓签字保密后也可以去总参阅览。更何况是这种小试验。

“好,好。我马上让人整理后,三日内就让人送过来。”许经明步步相逼,蔡元培只得答应。

步履沉重的出了稽疑院,坐上新配发的黄旗公务轿车后,蔡元培才喘了口气,他摘下眼镜,掏出手绢擦了把汗,这才对着秘书徐宝璜道,“待会车子会路过学部路口。你将文书带回去。另外最终重要的是,马上编造一份北京大学全校使用英语以促进建设世界性大学的实验记录,三日后送至稽疑院教育委员会。”

秘书是自己的亲信,前排司机不说也是自己人。更有隔音隔板,所以蔡元培说话肆无忌惮。另外这公务车他才用上几个月,就喜欢上了,也渐渐习惯把车当成办公室,在此处理公务。

“是,大人。我马上就办。”虽然蔡元培的命令让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徐宝璜吃惊。但他还是服从这个安排。

“开车吧。”蔡元培吩咐完,徐宝璜则敲了敲车厢内的隔板,示意前排的司机开车。

因为是蓄电池带到电机启动,所以并不太响的‘噗噗’声后,公务车发动起来,随着司机娴熟的操作,挂着京甲1004牌照的黄旗公务车驶出了稽疑院,在学部路口放下徐宝璜后,蔡元培又让司机开往北京大学。

“是什么风把孑民给吹来了?”严复虽不被杨锐所喜,但认为他天演论开国内风气之先有益于国的人却不少,蔡元培就是其中之一。看着蔡元培出现学校,严复顿时笑问。

“还能是什么风?”蔡元培会顶住压力推举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自然和他最熟悉不过。这次他也没有把他当外人,只埋怨道:“还不是你那同乡、教育委员会大主席许石生。他啊,石生石生,真是比石头还硬啊!”

“什么同乡啊!”严复摇着头,他是洋派,许经明则正经科班出身;同时严复是福州人,许经明却是晋江人,在他发迹前,两人是一点儿交情都没有,可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个穷酸秀才,因为辛亥前支持复兴会,赞同复兴会的农会政策,现在爬的比天还高。严复摇头后再道,“孑民,这许石生怎么了?”

“怎么了?”蔡元培此时终于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他看到报章上说北京大学全校吃饭拉屎都说英语,所以就针对全国各大学堂花时间调查,发现其他学校并非如此,所以刚才在稽疑院的时候质询于我,问我这是为什么。真是一帮没事找事请来的老旧大爷啊!”

蔡元培说许经明找麻烦严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待他说道全校都说英语他才醒悟过来,当时许经明来北大调查的时候,是曾有意无意的问道过此事,但被他以学部命令给恍惚过去了,不想此人还真是锲而不舍啊。

“孑民,那现在呢?你怎么说的?”严复沉思起来,但觉得还是先问明情况为好。

“对这干老古董我还能怎么说?”蔡元培不悦道,“我只能说这是学部的试点,试验全校说英语对学生有何影响?弄得现在,我还得匆匆写一份试验计划总结给他们。”

听闻蔡元培是这么处理的。严复笑道:“有孑民在,那我就无忧了。”

严复既然对此并不气愤,蔡元培顿时更不满,道:“几道兄。这北大为全国文科之首,开全国风气之先也非北大莫属,你怎么事事都依赖于我?北大要自己运动起来,使之成为包容并蓄、思想自由、人格独立之大学。学部毕竟是中央部门,若是太过干涉校务。兹事体大,不好处理。”

见蔡元培旧事重提,严复却摇头道:“孑民啊,我都是一把老骨头了,时常还烟瘾发作,不得不去天津租界里疼吸几口,那还有心事多管校务。真要将北大变成你说的那般模样,还还得另找身强力壮、精通西式教育理念之人,我是不行了。”

“几道兄……”严复从开始就任北京大学就很是勉强,这几年来一直推迟。不过蔡元培就是不让。在他看来,新人还没有上来之前,非复兴会的旧人当中,唯有严复能担此重任,不想他现在又想着离任。不安的扶了扶眼镜,蔡元培道:“几道兄就那么担心事情办不成么?”

“哎……”蔡元培打开天窗说亮话,深受其信任的严复也实话实说,他道,“孑民啊,礼部章疯子管的可越来越严了。不说他有几个弟子就在学校文科任教,就说他那套教案审核制度,你想要弄什么‘思想之思想、人格之独立’大学就不可能。理工科还好,社会学科。特别是文科,他们审核的极为严格,这让讲师和教授们很不满意。”

“是对审核程序不满意,还是对审核结果不满意?”蔡元培脸上似乎有些冷笑,他知道章太炎背后站的是谁。

“这个…。我看主要还是对审核程序不满吧,有学问的脾气总是不小。至于审核结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谁的讲义没通过的。”严复道。“就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更严。孑民啊,这套东西是哪里学来的,能不能取消啊?以国税局收税的规程来看,事情一开始总是很宽松的,待大家习以为常不做反对之后,那税就要加了。如此下来,以后老师要说一些自己的东西,总是不方便的。”

“这套东西暂时是取消不了的。”蔡元培摇头道。这是章太炎提议,杨锐认同的,也有可能是杨锐设计,章太炎出面的。提出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国粹,但这国粹到底是什么、包含什么,礼部到现在都没有明文确定。

“那你新招进来的胡适之、陈仲甫这两位真要是讲课,他们的讲义能通过审核吗?”严复问道。这两个人都是蔡元培跟他说的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人物。那青年杂志他是看的,知道那些东西和现在学校主流所教授讲义的完全相对,真要是两人进来授课,势必会引起新旧之争。

“他们来报道了吗?”蔡元培早就收到此两人的回信,知道他们上个月就回国了,只是这两个安徽人都要回家再至京城,不是那么快就能来的。

“来报到了,可都有麻烦事情。”严复不提还好,一提就从抽屉拿出两份档案,摇头道:“胡适之虽说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可问题是他拿不出博士证书,只有美国人康奈尔大学的证书?还有这位陈仲甫,就更麻烦了,他根本没有学历啊!

事情现在就卡在吏部了,他们要求胡适之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一份证明,证明其已博士毕业,才能以博士学历将其录用;陈仲甫,你要聘其为文科学长,那最少也有有正规大学堂学士学位或以上,可他……”

胡适是虞自勋推举的,他只说此人博士已经毕业,不想还没有拿到毕业证;而陈仲甫是章士钊推举的,蔡元培也看过他主编的青年杂志,学识先不说,但味道却是符合他意思的,不想此人却是个没学历。并且最重要的是,教师也算是公务员,他的录用必须先通过吏部,而吏部又被杨锐的死忠陈广寿所把持着,其内部管理有一整套完备的制度,古板苛刻,虽然不怎么近人情。但毕竟公平合理,习惯了大家对其也没有什么怨言。不过,此部也杨锐人一样,坚持三无原则。非要害岗位,一般都唯才是用。

想到吏部那冷冰冰的办公室和严苛的办事员,本已命令司机开往吏部的蔡元培只得命令司机转向,先开往学部和蒋维乔几人商议一下再说。

他一入学部就看到章士钊,还有一个身着西装的斯文留学生。此人正是胡适,他和章士钊是通过陈仲甫刚刚认识。

“这,仲甫呢?”亲切的和胡适打过招呼后,蔡元培顿时询问陈仲甫。

“孑民啊,你们这政府比廷尉府管的还要严啊!”章士钊一来就抱怨道。“仲甫虽然留日数次,可每次呆的时间都不长,虽好学可就是没有拿到文凭。可他又不想参加吏部那个什么同等学力考试,所以他现在已经不想来京了,打算去新加坡。”

“这怎么行?”政府的管理比原历史正规多了,办学的金额也多了几十倍。可正是因为政府管理正规,陈仲甫这个连中专学历都没有的海龟无法像原历史那般,在蔡元培的操作下顺利被北大聘用。同样的,十年后才拿到博士学位的胡适,现在名头上还不能用博士二字。

胡适在这里不说,听闻陈仲甫要走,蔡元培顿时不放,他站起来道,“仲甫之才岂是学历文凭能证明的!他在哪里,我去找他。”

“孑民。不急不急。仲甫还在我家里住着呢,还没走。”看见蔡元培着急,章士钊立马将他给拦住了。他其实就怕蔡元培是为了应付自己才答应招聘陈仲甫的,所以先过来谈个风声。“不过。他不想参加那什么乱七八糟的同等学力考试,你就看怎么办吧?”

“我一会去银安殿……,”蔡元培本想去杨锐哪里走后门,可觉得这事情真是太小,求情成不成不说,万一让杨锐感觉不对。那事情就不好办了。脑子里想着陈仲甫学历的事情,蔡元培又看向胡适,关心道,“适之,来京城还习惯吧?”

“谢先生相询,此来京城……”胡适说道这,扶着眼镜笑了一笑,一言难尽的道:“还真是感觉不太习惯。”

京城从开国开始,就一直在修补新建,为此花去的钱海了去了。神武元年是内外城墙、皇宫,神武二年是各种防御工事,之后则是道路、下水道、行道树、西式草坪、路灯,公交站……;今年连承天门天街以及千步廊的围墙都在拆建,说是为了明年年初大阅兵——这是礼部和总政一般人绞尽脑子想出来的法子。整个京城长安街可阅兵,可长安街又有T字形且封闭的天街,这又是要保留的,所以只有将天街的砖头都编上号码,拆了全砌在在钢铁架子上,这种架子装有无数轮胎和大型船用发动机,需要时可发动机器移开,不需要时则开回原位,以再次形成T字天街。这么一搞,整个天街都变成活动城墙了,只是数公里的天街围墙这么一改,花的钱据说有好几百万。

胡适不像蔡元培这样知道细节,他一到正阳门火车站就觉得这城市非常非常的干净,城内建筑虽老旧,可西式国家该有的公共设施一样不少,而且,不少地方的细节做的很精致,特别是火车站的厕所,漂亮的让人都不敢进去解手。这种中式建筑城市,结合现代化设施,再加上精致舒服的内里,怎么看都要比粗犷的美式城市美得多,只是,这些感受他是不好讲。

“孑民先生,我已给自勋先生去电,学位的事情,自勋先生说他会帮我想办法的。”胡适的论文只是大修通过,而缺失博士头衔在国内吓不到人,所以只能拜托虞自勋了。

“那就好。”事情终于去了一件,就剩下陈仲甫的麻烦事了,蔡元培的心情终于好上了一些,觉得开学风之先又近了一步。

辛卷第五章无辞上

“学校的历史就不说了,之前是京师大学堂,开国后则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学校现有文、法、理、商、医、农、工七个学院、三十七个系,教授讲师所有的教务人员共有三百四十六人,在校生人数共计三千六百余人。

学校的管理部门分为校董会和教授评议会,校董会主要负责学校的行政日常事务,使师生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以专心任教及学校;教授评议会由各个学院推举的教授参加,主要是管理教学事务;除了校董会和教授评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