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他怎么能这样说?这个庄园他也有份。”克里斯蒂安大叫起来。“杨,老实说吧,这些枪其实是从奥兰治弄出来的,当然,这事情我是事后才知道的。……”
“克里斯蒂安先生,”杨锐打断他的话,“我不关心这枪怎么来的,我只在乎价格和枪的性能。之前的事情我不关心。好了,你还没有说为什么德兰士瓦的要价那么高?”
克里斯蒂安冷静下了,“其实是这样的,德兰士瓦的枪是政府决定留出来防止意外的,而奥兰治的枪是几个军需官私下偷偷留下的,当时都是担心英国人反悔协议。现在卖抢的也是这几个人,大家都需要钱;而德兰士瓦卖枪的是政府,他们买来的时候花了八十马克,现在认为三十五马克的价格是合理的。”
杨锐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来德兰士瓦那边是政府出面,难怪价格不低。今年是没钱买了,要买也只有明年再说,先拖着吧。想通这节之后,杨锐说道:“克里斯蒂安,我的朋友已经把钱汇过来了,交易没有问题。但还有几个问题要解决,不然这交易很难完成。一个是没有足够的子弹,这个你说很容易解决的,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枪在山区里,我们怎么拉出来?还有拉出来了之后,这些枪和子弹我怎么弄到中国去?”
“子弹很容易买到的,一会我就去发电报给西南非洲的荷兰佬,他手上屯着不少上次战争没有卖掉的子弹,价格也不会太高,那些7mm口径的子弹放在他手上快两年了,一直没地方出手。至于运枪,我可以让庄园里的工人帮忙,一万支步枪是五百箱,二十辆马车就足够了。我们走斯威士兰整个行程只需要三天就能到。”克里斯蒂安看来胸有成竹,早就有谋划,“至于运到中国,我可以找荷兰人帮忙,他有很多关系,能找到去远东的船。正好可以从他那里把子弹运过来,在我们这装上步枪,至于到了中国沿海怎么入关,那只能你自己想办法了。”
杨锐的难题就是这么安全的运过去,只要到了中国海岸,随便找到小岛海湾停一下,然后大船换小船短驳一下也就了事了。关键是钟观光那边怎么把东西运进通化,这其实就是走私,就不知道他能不能搞得定这件事情。所以计划的时间还是要根据他的安排来确定。杨锐先让克里斯蒂安先去安排运枪的事情,车辆和马匹人员都要提前准备,荷兰佬子弹的事情也要跟着,询价什么的要先做,还有就是要了解下安排船只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又给王季同发了份电报,告知这边的情况,并且让沪上计划好了之后通知这边以确定起运时间。
第八十二章枪支3
三天之后,也就是第四周的时候,杨锐提议让学生们这周主要上骑兵课,只不过这骑兵课完全是在野外草原上,从军校一直骑马到巴伯顿,然后再从巴伯顿骑马回来,骑兵教官施罗德对此没有异议,于是这次运枪行动所有学生都跟着去了。
这天早上,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学生们骑在马上都很兴奋,之前虽然学过骑马但是都没有跑远过,一般只在围着学校跑上几圈。三周的训练使得他们身形更为挺拔,而且纪律性也很好,没有之前常见的嘻嘻哈哈的动作。望着所有学生黑黑的脸——为了防止别人看出这些是亚洲人,杨锐让所有人外露的皮肤都涂上黑墨水,假装成当地的土人——杨锐感慨:真是越来越有些军人的样子了。
因为要给学生上课,一天只能走八个小时,按照克里斯蒂安的估计这样的速度需要四天才能到巴伯顿。杨锐对骑兵课兴趣不大,当然,这只是他的借口,事实上他很怕骑马,为此施罗德亲自给他挑了一匹拉车的老马,没有什么脾气,不过跑也跑不快。之前没有这么长时间的骑过马,以至于他晚上睡觉都是趴着睡的,借以让发疼的屁股好好休息。不过也幸好非洲草原还是很平坦的,除了进入斯威士兰的时候有些颠簸,这一路都还好。一直等第三天下午,才又进入了山区,队伍第四天在山里转了一天之后,终于到了碰头地点。
山谷里搭着几个白色的帐篷,听到马蹄声几个牛仔打扮的人拿着枪迎了过来,见到克里斯蒂安挂着的旗号;他们端着的枪放下了,一个人在马上挥手,克里斯蒂安打马迎了上去,看样子他们都是熟人,见面之后聊的很欢。杨锐对认识几个布尔人没有什么兴趣,在雷奥的指挥下找了块空地开始立营搭帐篷。几天的奔波使得全身酸臭,杨锐只想在山谷外面的那个小河里弄水洗个澡。
克里斯蒂安很快就把人带过来了,雷奥和施罗德和他们都是老熟人了,根本不用介绍,他只要是给杨锐介绍这些人,杨锐正走神想着洗澡的事情,只是和他们打了下招呼,至于这些的名字倒是一个也没用记着。很快,几个人趁着没有天黑他们带着杨锐几个去山洞看货。
山洞就在这个山谷里,入口处长着几棵不高的灌木,刚好把洞口遮住了,很是隐蔽。山洞很深,越往里越宽,几个人早有准备点亮了火把。进去不远就看到了一排排长长的木箱,撬开箱子,枪油味扑面而来,一杆杆精湛的步枪凸显在眼前,看着这么多枪,杨锐的心不由的一紧。他们中的一个大胡子拿出一把哗啦哗啦的弄了弄的,然后递给杨锐,他的意思是你看看这货如何。
杨锐这个枪盲接过枪也不像之前那样不懂装懂,只把枪给了雷奥。现在不是装懂的时候,行不行还得看专家意见。雷奥接过枪只看了枪的保养和膛线,然后又在里面撬开一些箱子把步枪拿出来看看,看过之后也没说什么。这山洞很是干燥,没有渗水什么的,加上枪入库之前都上了枪油,保存的都没有什么问题。比较惨的就是那些英国步枪,没有木箱只是一捆捆的堆在那里。除了步枪之外,还有四挺马克沁机枪,保养的也很好,用一些油纸盖着。
从山洞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营地了已经准备好了晚饭。布尔人为远来的兄弟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几只羊已经在火架上烤着了。大家坐在火堆旁,酒一喝感情就上来了。克里斯蒂安开始大着舌头讲着以前的那些往事,这伙布尔人也是激情四溢的人,酒劲上来也开始乱吆喝起来。一时间山谷里都是狼窟鬼嚎的。杨锐没有喝酒的心思,只想到刚才看的那些枪,这是他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枪,想到这些枪以后就是自己的了,说不出的喜悦。看来穿越也是很刺激的嘛,他自嘲的想到。
草原聚餐弄到很晚,杨锐终究还是没有洗澡,头晕晕的和衣便睡了。早上吃过早饭一百多号人就开始进山谷里搬箱子了。杨锐安排一队学生负责验枪,其实这些枪都没有什么问题,开始时一支一支看,后面就干脆抽查了。人多力量大,没多少功夫山洞就空了。五百多箱东西装上了马车,马克沁这样的好东西杨锐也拿走了,双方一合计就一共只算了九千五百磅成交。付完钱之后,布尔人拿着票子热情的拥抱过来,然后满面红光的和大家道别了。
回来的路程似乎要比去的时候更短,第三天的时候已经快要到斯威士兰和洛伦斯马贵斯的边界了。杨锐正在马上打着盹,只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后面传过了,却是雷以振和另外一个学生催马跑了过来。只见他大声向施罗德报告说:“报告长官,后面发现有土人的马队跟随,人数在五十左右,携带武器。”
施罗德对土人的出现不以为意,只是把躲在马车里睡觉的的克里斯蒂安叫起来。两人一起策马往后面跑去,杨锐自知马术不精,情况如果不对,自己逃跑不利小命难保,也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只跑到雷奥那边,“怎么回事啊,不是说这条路很安全的吗?”
雷奥也是在锁眉想着这个事情,选择横穿斯威士兰是克里斯蒂安的主意,其实也没有其他选择的,如果走铁路线的话,那么过境的时候一定是会遇见边境巡逻队的,枪支没收不说人还要蹲牢房。这个时候后面的土人已经跟的很近了,远远的指听见克里斯蒂安在大喊:“Sanibonani,Sanibonani……”
雷奥眉头更是皱在一起,“那家伙不知道这些是斯威士人吗,他们听不懂祖鲁语。”车队已经停下来了,按照平时的训练在学生的指挥下围成一圈。学生们举着枪在圈内警戒。克里斯蒂安的交涉果然失败了,对方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在远远的观望对持。雷奥见状骑着马仔圈内对着赶车的土人喊道:“谁懂斯威士兰语,谁懂斯威士兰语……”
马上,一个土人颤巍巍的走了出来。“你去跟他们说,我们只是从巴伯顿过来的,拉了些货,现在要到洛伦斯马贵斯去。我们只是路过。”
土人也不是很明白雷奥的意思,但是还是急急的去了。很快,他就和那些骑马的土人交流上了,沟通之后的土人策马回转离开了。整个车队又开始前进了,看着马车匆匆向前,杨锐心里舒了口气,真他娘的是虚惊一场啊。
第四天的下午,车队终于回到了农庄,庄园里早就空出了地方,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卸了车。克里斯蒂安在大家动手的时候不见人影,搬完了之后又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拿着电报高兴的向杨锐道:“杨,荷兰佬回电报了。两个好消息,他那里一千多万发7mm的子弹。而且价格也不贵,每千发只要三十马克,量大的还可以优惠。7。92mm的子弹没有库存,量大的话需要预定,但是价格更高一些。每千发五十马克。至于去远东的船只,只要提前十五天他就可以安排好。”
杨锐听到价格很是狐疑,子弹没有二手的概念,打折扣的情况很少,可是三十马克的价格明显是折扣价格,五十马克才是正常价格。“克里斯蒂安,他的子弹不会放久了回潮了吧。为什么卖这么便宜。”
“不,不。这是不可能的。他价格便宜是因为有人已经付过一半的钱了——这些子弹都是布尔人订购的,当时定的时候就已经付了一半的钱,只是后面无法运进来,一直屯在荷兰佬手里。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子弹也没有价值了,布尔人不可能再付另外一半的钱把它们买下来,于是就不要定金全部甩给了荷兰佬。他们知道除了小部分的7。92mm的子弹,这批货很难卖出去,要知道除了南非,7mm口径的毛瑟步枪也就只有南美有些地方的农场主装备了,可那里根本没有一场像样的战争,没有人大规模的需要这种口径的子弹,这些货就一直屯到现在。”克里斯蒂安毕竟是从战争之初就在这里,还是很清楚这些事情的。而且如果不是知道底细的他出面询价,对方也不可能这么便宜。“其实那边应该还有一些人手里也有7mm子弹的库存,虽然没有荷兰佬那么多,但是这些人没有办法安排去远东的船只。”
原来是这样,杨锐的心情高兴起来。这里还真是个宝地,一场大战打下来,能捡的便宜不少。“付了一半价格,按照五十马克的正常价格算哪不是只要二十五马克就能买到?”
克里斯蒂安也在考虑之这个问题。“杨,你到底要多少子弹?如果要的多,那只然可以让荷兰佬降价。我估计他现在提到那批子弹都很头疼。”
“子弹要的很多,他的那些一千多万发全部都可以买下来,但是不是今年,今年我只有十万,最多十五万马克买子弹。到了明年这个时候,资金将会很充裕。德兰士瓦的那些枪和荷兰佬的那些子弹都可以买下来。不过德兰士瓦的要价也太贵了,三十五马克……”杨锐说着忽然又想到了其他的事情,现在买的布尔人战争的遗留品,大占便宜。那么除了枪支子弹之外,这些人会不会有军火工厂呢,如果有那么这些专业机器对于现在来说毫无价值。“克里斯蒂安,布尔人有没有军工厂啊?”
克里斯蒂安不知道杨锐说着枪怎么就转到军工厂了,作为军需官他对布尔人的战争潜力还是很了解的。“没有军工厂,倒是有一个小的子弹工厂,不过因为没有原料,在战争里没有起什么作用。而且最后哪里被英国佬占领了,那家工厂有没有被英国佬拆毁,就不知道了。我可以去打听打听。”
“那很好,我等你消息。子弹再多总会有消耗完的一天的。”杨锐感觉自己的便宜越捡越大,心里很是得意。“哦,对不起刚才我走神了,我们说到哪里了?”
“我们说到德兰士瓦的要价太贵了。五万支枪三十五马克的是一笔大钱。”克里斯蒂安的心思还在怎么从这批大买卖里挣些小钱。如果加上子弹的话这可是上百万马克的生意,所以谈到那里记得很清楚。按照这一次杨锐给他3%的抽成来看,价格低的话自己最少能拿到四到五万马克,当然按照约定如果价格不理想,抽成就只有2%了。“我想找个价格谈到三十马克还是有可能的,这批枪数量太大了,他们顾虑英国佬知道了会找麻烦,不能光明正大的出手,所以可以选择的买家有限。现在德国。军队换装下来的88委员会步枪价格也很便宜,他们这个价格是和那些退役的88委员会的价格是一致的。”
原来这个价格定成这样还是很有讲究的,他们是见不得光的卖家,自己则是见不得光的买家。要真去德国买那些退役步枪,估计会马上会被逮起来,然后和当年孙忠山在伦敦那样装在大木箱子里打包运给清廷凌迟处死。在庚子事变之后,列强在维护中国完整统一上面真是下足了功夫,深怕一战乱那九亿两的赔款和每年几亿的贸易顺差打水漂了,战争卖军火的钱那有贸易来的多来的快啊。在后来的辛亥革命中,他们也是一面倒的支持袁世凯,对于起义军关银一个子儿不给不说,枪支弹药一概不卖。当然日本人还是卖的,只不过卖的都是些垃圾货,那些所谓的日本革命友人对起义军真是大坑特坑,要不是汉阳枪炮厂那十几万支枪,这革命难有成功之理。
第八十三章来信
枪支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子弹和德兰士瓦的那批枪就先由克里斯蒂安去和他们扯皮,反正现在枪是不急了,子弹的话也不成问题,价格低就多买一百万发,贵一些就少买一百万发,和德兰士瓦的那批枪一样,这价格还是要慢慢磨的,这功夫就靠克里斯蒂安了。
时间已经是八月,杨锐把德文教材都翻译了一遍,军校的基建也大致完成,两层的西式办公大楼也修好了地基,这座茅草军校可以同时容纳三百名学生。学生们也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对于德国教官的严厉教导开始慢慢适应。通过这两个月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划分了各自的兵种,炮兵有九人,工兵、军需辎重、测绘、政治各三人,军医两人,剩下的二十人则是步兵又是骑兵,在东北这两个兵种都可以合为一体的。现在开始上半天理论课,半天实践课,杨锐的德语和政治课放到晚上。学生们都跟了各自的教官,杨锐负责带三名政治科的学生。
杨锐坐在靶场边,看着王季同写来的信。苏报案终于有了一个着落,命是应该保住了,被捕的人最少不会被清廷拉到南京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去凌迟处死,租界里的法庭还是要讲一些法律的,他们最多也就判个无期吧,等革命成功之后完全可以放出来,也就七八年的事情。
杨锐一点也不知道苏报一案给历史带来的影响:不知道清廷的镇压政策使得之前不敢言反的知识分子开始倡言革命;不知道就是这次案件使得之前不敢公开反满的报纸开始有了直接的反满言论;不知道因为这次案件使得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解散改组,最后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反清组织,光复会和华兴会从中孕育而生;不知道此案中年仅十八岁的邹容在入狱一年后病死。可以说,除去兴中会那边的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会党分子、一些期望反清复明的海外华侨之外,中国的革命是因为这件事情才正式开始的。随着留日学生的增多,革命力量开始壮大,又随着留日革命学生的回国运动,革命开始变成星星之火,在整个中国铺散开来,只等某一天燃起熊熊火焰。
其实不知道这些也是常理,作为一个普通人,谁又会去认真仔细的去了解清末那段阴暗如晦的历史呢,他们知道的是同盟会,知道的是孙汶黄兴,还有各位起义英雄,对于革命者是因为谁、因为什么事,才使得大家开始决心革命的是不被铭记的。
除了苏报一案的好消息之外,其他的事情还一切都好,氯碱工厂已经试运行生产,盐酸和烧碱质量都优于进口,成本更为低廉,卜内门洋行在见到工厂投产之后就把之前定购的延误两个月的盐酸卖过来了,同时还派人来洽谈收购事宜,被虞辉祖按照之前商议的办法推脱了,因为登记的工厂负责人名字是个美国人,卜内门不敢造次,又打算全权代销工厂的烧碱产品,这事也被同样的理由推脱了,最后双方只是达成一个价格同盟,即在一百一十元以上每吨的价格销售烧碱,这次虞辉祖不好再推脱了,便让虞洽卿同着定海人朱葆三出面谈判,这朱葆三是沪上宁波商帮的首领人物,素来公正、信义,又和道台袁树勋交好,是各国领事也要给面子的人物,这次见外商欺负华商加上虞洽卿出面相请,他便欣然出面,最后双方只是口头答应并贯彻执行协议价格,并不签署文字文件,卜内门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现在只是个烧碱就这样了,以后要是个弄个合成氨和那个联合制碱项目,那可不要打上门来啊。高中化学书上有合成氨和联合制碱的一些资料,本来杨锐还准备在味精产业基本稳定,氯碱工厂再次扩大之后上合成氨项目的,但现在看起来这个合成氨放在沪上陆行还是很危险的。可放在哪里呢?杨锐现在的工业基地就是陆行,轻工、化工都准备建在那的,而且还准备以轻工、化工来反哺重工业。通化的煤铁因为铁矿煤矿距离较近,只是为了满足根据地之用,虽然增加了弹药枪炮工厂,但投资应该在三百万以内;可淮南煤矿和马鞍山铁矿联合起来建一个煤铁联合体投资则要在一千二百万以上,这么多钱怎么来,单靠集股是不现实的,而且自己股份一旦少了那么工厂就很容易失去控制权,这煤铁基地建成不但英国人虎视眈眈,日本人也一定会插一手,贷款之类就是最惯用的手段,汉阳铁厂就是这么给弄残的。
可要说弄钱,没什么比化工更快的了,味精和氯碱就是明证,当然矿山也不错,长兴煤矿七月初拿到矿路总局的批文,银子也花的不多,上上下下例行打点下来只花了两千两而已,当然这是卖了张謇的面子,要不然就是两万两还不知道够不够。德国工程师八月初到的,因为之前已经有美国人的探矿报告——杨锐派人造假的——他们只要负责规划和建设,因为是抢的美国人的活计——德国人认为之前投资方是想和美国人合作的,加上又是在英国人的地盘上倒腾,所以活干的特别卖力。
这长兴煤矿本就有很多山民用土法挖矿,而且人还不少,有好几千,在工厂保安巡逻队的枪口下,虞洽卿很快都把这些工人和土矿主都被收编了,工人们马上变成待遇更好的煤矿工人,土矿主要么收到一笔钱走人,要么就算上一小点股份,并且在新建的煤矿上当个小工头,几乎所有的土矿主都决心入股参加,当然他们之所以如此选择,不是相信杨锐搞的财务透明制度那一套——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财务透明,而是相信这矿是状元公牵头办的,人家状元公会骗人吗,而且按照矿路局的规定,这每个煤矿都要办路矿学校的,矿工的子女优先入学,能在状元公的门下读书,可是几辈子的福气啊。闻信而来的百姓很快就填满招工的空额,这些工人干活特别卖力尽心。按照虞洽卿的估计,最迟到春节就能出煤,如果一切顺利,明年梅雨来临之前,煤矿就可以达到设计产量,至于二期工程那就是后面的事情了。
王季同的信很长,除了苏报一案、氯碱、煤矿这几件重要的事情之外,王季同还写了其他的一些事情,但这些都是在之前的计划之内,算是达到目标顺利完成罢了。当然,除了这些明文信件之外,信里还几张铺满密码的信纸,这些东西就要等杨锐回到房间通过密码本才能知道内容。
靶场里正在试验改进的迫击炮弹,杨锐虽然不是军迷,甚至连伪军迷也不是,但是看的电影不少,自然就会异想天开的把那些东西给搬倒这里来了,对军校很多东西都提出了意见,这帮德国人经历布尔人的游击战,同时雷奥和杨锐的交流也很好,杨锐的一些建议只要不是太过于超前了,还是能够接受一些。看到自己知道都能用的都实行了,杨锐又转移方向,把心思放在武器上,迷彩服、工兵铲、手榴弹、迫击炮、地雷,这些21世纪普通人都知道的东西就被提出来了。
沟壕战在布尔战争的已经出现了,但是却因为布尔人太弱了,后勤补给也很有限,英军没怎么对持就胜利了,所以战壕战不广为人知,只有散兵线和游击战被报纸大肆宣扬,引起各国广泛关注。在战壕对持战还没有大规模出现的时代,炮兵教官沃纳对杨锐迫击炮不敢兴趣,理由是威力太小,射程太短,但是骑兵教官施罗德听了之后却很感兴趣。因为这种。马匹可以直接驮走,不限地形的火炮非常适合机动,虽然射程不远,但是比没有就更好啊。于是在上课之余,一个迫击炮研究小组成立了,炮兵教官沃纳也被扯了进来。杨锐确实是个军事小白,他对迫击炮的记忆来自八路军在太行山干掉阿部规秀那个电视剧片断,只记得迫击炮是一根管子带着几个脚,然后尖头带尾翼的炮弹放进去,再砰的一声,炮弹就出膛了,然后帝国之花就凋谢在太行山上。
面对杨锐这个极其不靠谱的幻想家,严谨的德国人很快就把他幻想里面空白实现了,但是按照杨锐设计制造出来的迫击炮还是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除了精度不够就是气体外泄了,因为炮弹要从炮口滑入,炮弹必须比炮筒小,这之间的空隙使得火药气体外泄,炮弹出膛速度不够,射程就只有五百多米。炮弹再次加工缩小了和炮筒壁间隙,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毕竟空隙不能太小,不然炮弹无法顺畅滑下。杨锐对这结果很是无语,很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指穿越者——对迫击炮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都是一挥而就的,可自己却被这破东西给难住了。在怀疑的目光下,杨锐缩在房间里打开电脑翻遍了所有穿越小说都不见答案,再又一遍的回想里,他终于回忆起之前被自己忽略的细节——电视剧里迫击炮弹在最凸处是有几道横纹的,这些横纹是否与气体外泄有关呢,今天就会有答案。
“杨…杨……”施罗德远远的骑着一匹马过来,大声的喊道,杨锐还以为他出什么事情了,刚才不是在山里试炮吗——洛伦斯马贵斯因为是草原,所以没有山岭,为了怕炮声惊动外人,特别是怕惊动城里的葡萄牙总督,靶场设在庄园西方不远的树林里——杨锐没有看见这次试射的实际效果,看到施罗德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施罗德在杨锐面前停住了,笑道:“杨,非常好,改进之后射程增加到了八百多米远。”杨锐闻言也笑了起来,他接着说道:“沃纳说还可以改进那些沟槽,改进之后在调整弹药,下次可以打到一公里以外。”
杨锐松了口气,看来回忆还是有用的,虽然这只是解决了漏气问题,至于精度那就要靠沃纳这个专业炮兵去改进了。还有其他的东西,杨锐也只有交给别人了,比如手榴弹、地雷的引信问题他是无法解决的,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进行研究。这些东西以后将用在国内,早点准备这些技术资料便于在国内生产。说到军工,杨锐越来越希望华封先生能加入复兴会,他只要加入那么弹药火药问题就能解决了,军工问题解决一半,只剩下枪炮生产的事情了。但是要这么一个世受皇恩的工程师造反,还是有些难度的,一下谈不好那么就很可能不欢而散了。杨锐很想知道密信里有那些内容,之前的计划是否进展的顺利吗。
晚饭过后,杨锐回到房间开始译信。信的内容很长,说的事情不少,潭州那边已经布点,就等熟悉之后再进一步对朱家深入探查了,禹之漠是谁杨锐倒是没有听过,估计是小鱼小虾了,国内的革命党杨锐听过的就只有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秋瑾几个,还有就是一些新军里的大喽啰,比如蔡锷、蒋方震等,其他的人就不知道了。先不管这个禹之漠是谁,只要能在潭州立脚然后再想办法潜入朱家了解情况就好,至于如何说服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沪上广方言学堂也进展顺利,两名学生已经入会,更多的学生也开始有计划的活动,但是和之前想象不一样的是,江南制造局里还有个工艺学堂,五十个学生,分化学、机械两科,那才算是真正的技术学校,广方言学堂只能算是其下级学校。王季同已经把重点转到工艺学堂了。机械实验室也开始建设,从德国买回了几套柴油机、汽油机正在研究。说是在研究,杨锐却知道都是做做样子的,这实验室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了的,只能当见见世面吧。
&;amp;amp;amp;lt;/a&;amp;amp;amp;gt;&;amp;amp;amp;lt;a&;amp;amp;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amp;amp;lt;/a&;amp;amp;amp;gt;
第八十四章来信2
杨锐最关心的华封先生还是没有入会,只是已经带领几个学生已经开始在研究合成氨了,当然这只是理论研究,实验室模拟而已,但这也是不错了,能为以后积累基础。钟观光对其也有试探,华封先生对革命立宪都未表示其态度,只是认为中国实业羸弱,要想富强无实业不行,救国当先发展实业。对此钟观光业也不好更进一步试探,只好先等等再看。这事情一时没有进展,看来还是要等自己回去想办法了,不打动华封先生,就无法彻底的打开江南制造局的大门,发展军工他是首选。在军校待呆的越久,杨锐就越发重视军工,这是组建一支军队的基础。
可怎么办呢,排满救国、共和救国,立宪救国、改良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这个时代说什么的有,这些思想在清末的先行者中泛滥,每一个说法都很有道理,认为排满和革命救国的基本是一些热血青年,他们选择这个最简单的办法来改变中国,而坚持立宪改良者,大多是士绅官商,他们一是看到了中国真正落后的地方,二是怕革命损害了自己的原有利益。这些人中,唯有技术人员才是杨锐所希望与之结合的,至于其他的士绅官商则保持距离则行。
看来还是要回去一次,随着革命的日益发展各类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钟观光和王季同未必能全盘兼顾,但是军校这边着实走不开,德语虽然学习了四个月,但是各类交流还是很困难的,现在回去的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