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对此也无能为力的原因。

“这件事情不能退让!”杨锐道,“一旦退让,以后这官场又会退回到满清那般模样。广寿,我开始后悔了,后悔当初一念之仁,没把这些士绅杀个干净,以致留到现在是个祸害。”

“我明白了,先生。”陈广寿道。

“矿业司没有人的话,那就取消这个部门。等我们自己培养的那些人出洋回来之后再建。还有所有辞职人员不能聘为老师,省得他们在学校里又扯一个关系网出来……算了,我去和孑民说这件事情吧。”杨锐说道。

杨锐皱着眉去学部找蔡元培,却不想蔡元培也正想找他,他一见杨锐便抓着他道,“竟成,矿业司那边到底怎么回事?现在学部这边诸多老师都说要上书求情。”

“就知道他们会这样,”杨锐不出意外的道,“吴仰曾虽然只是一个人,但是站在他后面的除了这些求情的,却还有其他人。我有个预感,还有事情是要出来的。”

“还有事情,还有什么事情?”蔡元培不解道,“现在各个大学堂、专业学堂,只要是和矿业有关的教员和学生,都闹着要来京上书。那吴仰曾的事情真有这么严重吗?”

“孑民,你不明白!”杨锐拉长着语气,苦口婆心,“这不但是一场斗争,还是一场阴谋。有人在背后搅合着这些事情,而现在跳出来闹事的是一个漫无边际、牵扯甚广的关系网,这个网里面的不但有诸多官员,一些会员也牵扯进去了……我就不和你解释那么多了,学生要请愿就请愿吧,但辞职的那些官员学部一个也不准聘过去做老师,大学堂入会考试,也要由学部统一出题会考,我不想这个国家以后再有什么门阀!”

戊卷第七十九章门阀2

杨锐的预感果然正确,在他和蔡元培说过那一番话之后第四日,海军集体便抵制美国提督赴任;第五日,马尾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南京水师学堂、威海海军学校、烟台海军学校、湖北海军学校的教员和学生集体罢课,抗议总参谋部无故解职学堂教员、变更课程;第六日,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两局职员罢工;第八日,英国公使朱尔典照会临时政府,表示极为关切吴仰曾、章鸿钊泄密一案;第九日,最高大法官之一伍廷芳为抗议吴仰曾一案,提请辞职,旋被沈家本劝解作罢;第十日,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唐山路矿学堂诸多学生请愿,一干人把杨锐围在大理寺——韩玉秀一案他正好以被告身份出庭受审。

京师大学堂有地质专业,但学生只有数人;北洋大学也设有矿务专业,但人数也不多,唯有十几人;唐山路矿学堂则主要是铁路、邮电专业,学矿务的二十余人。可听说外面有几百名学生请愿,杨锐忽然明白李鸿章为什么说自己只是裱糊匠了,这国家是只能裱糊的,因为不如此,你就会得罪许多人物,然后被他们围着。

负责护卫的李子龙出去之后回来道,“总理,卫戍司令部已经调动军队……”

他话一调兵杨锐就不悦,“谁干的?撤回去。我倒想看看这些人有什么可怕!”他说罢就不顾阻拦就出了门,李子龙见此只好带着人贴身跟着。

杨锐出门看到那些学生打着的横幅时,顿时感觉这请愿是有准备的,这不是床单写就的,而是红布制成的,是以在人群里异常耀眼。

大理寺在刑部街,是满清官衙中唯一座西式的,带钟楼的三层大理石建筑,文艺复兴风格,造型是一个横着的‘日’字。建的高大,看上去极为宏伟。后世因为修人民大会堂,是以杨锐只在这个时代才看到。他走出大理寺走下台阶的时候,站在大理寺围墙外的学生便冲过法警。堵在他面前。走在他们前面的,不单有前段时间天求过情的张相文,各报记者,还有京师大学的外籍教员——几个日本人,虽然现在聘用的日本极少。但京师大学堂初建时基本参照日本大学的痕迹还是无法磨灭。

“总理大人,草民张相文代表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唐山路矿学堂、南京路矿学堂向大人请愿,吴老先生是地质界的前辈,而章演群先生则是地质界的新秀,此两人之前因为办事糊涂触犯国法,还望总理大人能网开一面,撤销公诉。”

张相文是中国地学会的会长,1900年的时候还在南洋公学任教,和章太炎、蔡元培都是旧识,甚至复兴会天津总部白雅雨还常说起他对革命多有帮助。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今天却站在自己对面,向自己请愿。杨锐心头掠过张相文的种种往事,接过他的请愿书,虽然没有打开,但他还是闻道里面腥味,上面的文字是用血写就的。

“张老先生,我会让人把这份请愿书转交给沈家本大人的。”杨锐不想对请愿者过多的表态,这些没有头脑的炮灰没有什么好谈的,他转过身交代李子龙道:“你马上让人去拜会沈家本大人。将这份请愿书交给他。”

杨锐如此平静的出来接受请愿书出乎大家的意料,但他把请愿书让人转送给沈家本的时候,诸人不解之下却有些恼怒,一个学生在里面喊道:“总理大人。您是一国之长,请愿书为何交给沈大人?”

他此言一出,旁边的学生也是附和,杨锐忽然笑起,他道:“我虽然是一国总理,可依然还要出庭受审。吴仰曾和章鸿钊现在涉嫌泄密国家机密文件,已经被督察院提起公诉……”

杨锐话还没有说完,底下的学生就开始乱了,一个声音喊道:“那是因为吴老先生阻止临时政府卖国,所以才被告到大理寺。”

“对啊!就是这样!临走政府借机陷害而已。”余下学生随声附和道,场面开始乱了起来。

又一个声音再道:“总理大人,临时政府是不是要把陕西油矿交给美国公司承办?全国的石油矿权是不是要交给美国人?请大人给我们一个准话!”

“对!临时政府是不是要卖国?给我们一个准话!”更多的声音大声喊叫起来,现场的气势让杨锐身边的警卫警觉的将他护的更紧。

和美孚签订合同草案的时候,杨锐就想到自己会受到质问,但没想到最先质询他的不是国会议员而是一帮学生。他目光扫过这些激愤异常的学生,只等场面平静下来才道:“临时政府和美国的交涉内容属于公务机密,我如果在这里回答你们的问题,那我和吴仰曾、章鸿钊毫无差别,都是泄露国家机密!你们是要我坐牢吗?”

“临时政府是不是卖国,国会和大理寺会做出评定。难道你们认为自己可以替代国会和大理寺?又或者,你们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四万万民众?!”杨锐话说的极为响亮,把学生们的气势压下去不少。“吴仰曾、章鸿钊如果涉嫌违法,那就要接受大理寺的审判!如果有罪,那就要受到责罚!这是四万万民众代表共同商议的规则,也是一切文明国家的天则。难道杀人犯说他爱国,他就可以免刑?难道你们来这里请愿,吴仰曾章鸿钊就可以无罪?难道读过书是个人才,就可以法外开恩?诸位还是醒醒吧!不管吴仰曾有什么功劳,不管章鸿钊有什么才华,只要违法,就要受刑!有人想复辟前朝,以为人情往来,上下打点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是做梦!”

杨锐话说完便走,但张相文早就在一边拦着了,他一拦,剩余的学生们也围了过来,这一堵,只把他上马车的路给拦着了。李子龙这边的卫队看着前路被封,很是发慌。但杨锐在人圈之中却并不着急,他很想看看这些人还有什么花样,是喊口号还是刺杀。他都期待。

“总理大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何不能放人一马呢?”张相文看着并不着急的杨锐,不由开口相劝。学生们太嫩了,根本起不到作用。

杨锐看着他笑,“张老先生,哪怕你帮助过复兴会,但要是你违法。也一样受刑!”

“老夫不怕受刑,可吴老先生万不能受刑!”张相文道,“国家储才不易,千万要爱惜人才!”

“你到底是爱惜人才,还是为了人情?”杨锐道,“有才就可以免刑?那学历不成了免死金牌?我直言吧,哪怕大理寺宣判全国读书人都有罪,我也赞成把他们全部枪毙!要说是为了人情,难道你的人情比天还大,可以置身于律法之上?你是皇帝吗?”

“你!”张相文本是一个极重情义的人。办中国地学会曾得到吴仰曾诸多襄助,这才不断想办法为其求情,现在被杨锐之言只戳要害,顿时一时语塞。

“张老先生,还是让学生让开吧,你们对我请愿完全无效,还是请审判的法官轻判吧。”杨锐道。他之前的责问已经把张相文绕晕了,却不想一说审判,张相文忽然想起了这次请愿的目的,当下大声道:“你让人撤诉。我们就回去。”

“那你们就等一辈子吧!”杨锐说完就在大理寺的阶梯上坐了下来,身边的警卫围成一个圈,把他和请愿的诸人隔开。

他如此一坐,外面的学生顿时看不到他的人影。但知道总理大人坐下之后,这些人倒是没了办法,他们本以为诸人一请愿,杨锐接过请愿书之后总会温言相劝,却没想杨锐接过请愿书却转交给了沈家本,现在也不着急走。只坐在这里和大家干耗。

官衙街本是中央政府办公的密集之所,总理大臣在这里被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之前被杨锐命令回去的部队,收到卫戍司令王孟恢的命令又调头往大理寺赶来,而当知道堵住杨锐的是张相文后,官衙街上的章太炎和蔡元培以及其他各部的官员也赶着来了。不过在他们到前,几个记者倒也是做下和杨锐聊上了。

“总理大人,有传闻说吴司长是因为反对临时政府出让陕西油矿而被您命人逮捕,并不是因为泄密一事,请问这是否属实?”

“如果这属实,那么吴仰曾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我侵犯其人身自由。”

“总理大人,吴司长庚子年间曾力拒俄国侵占开平矿,于国有功,他即便有罪,是不是也应该免于责罚?”

“呵呵,复兴会每一个人都于国有功,是不是他们任何人都可以犯法不究、杀人无罪?”

“总理大人,临时政府和美国现在关系极为密切,请问美孚石油是不是将获得石油探勘权和优先权?”这次问话的人杨锐认识,是远东时报的W。C。唐纳德,在京城是和莫里循齐名的三大洋记者之一,他的中文虽然流利,但很怪异。

“对此我无可奉告!”

“您的回答让我认为您是在心虚。”唐纳德不愧是名记,见杨锐嘴严就直接挖坑等他跳,但幸好杨锐对其不屑一顾。

“总理大人,有人说您自小在美国长大,所以对美国很有好感,请问这是不是临时政府和美国交好的原因?”

“我还在英国伦敦旁听大学课程呢,我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英国老师教的,为何你不问问我对英国的好感?”

“总理大人,为何天津水师学堂的严复先生也会被解聘?严复先生……”

“严复还好意思说他是水师学堂的教员?作为一个军校教员,不研习教学只做翻译,我要是他早就辞职了。”杨锐看着问话的青年,觉得他不像记者,而后反问道:“你是哪家报纸?”

“啊,”青年有些惊异,当下道:“我,我是京话日报的。”

“你们的报纸……”杨锐看过京话日报的,“要再是不改文风,怕是没人买了。”

……

乱七八糟的对话间,杨锐说的最多的就是无可奉告。他正想和请愿的学生耗下去的时候,一身麻衣的沈家本出来了,他不是一个人出来的,身边不单有法官还有法警。和杨锐的强硬不同,他的表情甚是严肃,特别是看到杨锐居然被一大帮学生堵在大理寺门口。他当下就喝道:“大理寺重地,拦在这里成何体统?!还不快些退开!”

沈家本发话,旁边黑色制服的法警立马冲了过来,本已疲惫的学生被这样一喝一吓。顿时散开去不少。沈家本径直走到杨锐跟前,拱手道:“总理大人失礼了!”

“哪里哪里。还要感谢沈大人解围。”杨锐此时已经站起,马车也挪到跟前。此时学生未走,不是客套的时候,问候之后他正上马车。侧身进去的时候却看见那些驱散的学生远远的看着这边,他不知道怎么又想到了九年前爱国学社那些学生在雨夜里等自己,心中热流涌过,忽然伸手招他们过来,那些学生本被法警赶出了大理寺的院子,现在见他招手,有些胆子大的却又回来了。站在马车的阶梯上,杨锐目视下面的学生,语重心长的道:

“今天我看到你们又高兴又忧愁。高兴是你们忧心国事、热爱国家;忧愁是你们很多时候盲目冲动,很多时候不实事求是。

我们是一个全新的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要想重获新生,那就要改变现在这一切,或者更确实的说,除了老婆孩子,什么都要变!没有这样的决心,我们无法复兴。而在这些改变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对于这个全新的国家,最最重要的是什么?”

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唤起大家的思考。杨锐猛然大声道,“不是实业救国,不是军事救国,不是教育救国。更不是人情救国、人才救国,而是法律救国!!何为法律?就是国会制定的宪法,她就是自由、她就是平等、她就是秩序,没有她、不遵守她,那实业是空,军事是空。教育也是空。因为法律成空,到头来我们面对将是一个官商勾结、军阀混战、教育败落的国家。

同学们,醒醒吧!不要再以道德去看这个世界,而要以法律去看这个世界;也不要人云亦云的去看周遭的一切,而要实事求是的去看周遭的一切。吴仰曾章鸿钊违不违法,要看证据,妄听人言只会冲动;临时政府卖不卖国,国会自会评判,脑子一热,口号一喊于事何补?”

杨锐劝说着那些学生,话语只说的他们低头,他乘此机会再道:“我们知道你们很多人都不是地质系的,你们为何而来?还有那些本是地质系的,你们又为何而来?还有张老先生,你又是为何而来??……,你们不说,但我知道。朋友之义、师生之情、同窗之谊,你们是为这个而来。可你们知道吴仰曾和章鸿钊所犯何事?你们真的可以确定他们是为了保矿才泄露机密?

你们不知道!你们很多人对此根本一无所知!你们只是为了情义不得不来请愿,因为不来就是不义,不来就是无情。说到底,你们就是一些被情义绑架了的可怜虫!你们和那些不得不缠脚的女子有何差别?在那些女子看来,小脚才能嫁个好婆家,大脚没人要;在你们看来,不情不义将招人唾弃,有情有义才被追捧。你们到底有没有哪个人是真正独立自由的个体?有没有哪个人敢想自己之所想、做自己之所做?

以前的中国是人情社会,那些达官贵人、士绅富商,联姻的联姻,结拜的结拜,整整的弄出一个大而不漏的关系网。在这个网里面的,就是上等人,他们办事只讲人情、不说制度,他们犯事只看权势、不依法律。吴仰曾章鸿钊被抓,为此辞职的官员超过三百五十人,为其说情的超过千人,他们有的说人才不易,有的说仁者爱人,有的说保全大局……

放屁!这些都是幌子,都是借口。他们最怕的就是以前那种只讲人情、不说制度的社会不再,最怕的就是以前那种只论权势、不依法律的官场不再,因为一旦如此,关系网上的任何一人都不再是上等人、不能从中牟利、不能作威作福、不能非富即贵。

他们害怕,正因为害怕才用情谊为绳索,绑你们来请愿,不来就是无情无义。无耻啊无耻!没有什么比这更无耻的事情!这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就可以绑你们绑来请愿,为了成全自己的情谊,就可以肆意践踏国家的法律。他们的面子比天还大,他们的情谊比还海深,可他们心里还有这个国家么,还有这个民族么?他们把法律当何物?他们把四万万民众当何物?

以前历次鼎革。那些士绅们、那些非富即贵的贵人们,从来都不损分耗,因为皇帝可以换但士绅不会换,谁坐天下他们都是上等人;有些看的准的,还能从龙有功、光宗耀祖。但是。他们忘了,复兴会发起的是一次革命,不是改朝换代!以前的那种人情关系将一去不复返,任何人不需要家世,不需要关系,只要聪慧,就能读书,只要勤劳,就能致富,只要勇猛。就能拜将,只要廉洁,就能做官,这是我杨锐的承诺,也是复兴会的承诺!”

杨锐的即兴讲演终于完了,面对他的学生毫无反应,张相文却被他说的脸色发青,一只手按在胸口,欲言不能,但他的身后。那些刚刚赶来的临时政府官员们,却在使劲的鼓掌,章太炎、蔡元培、秋瑾,这些人都鼓掌微笑的走向他。杨锐的讲演虽然是他一个人的畅想,但其实这也是复兴会所有人的梦想。

而当他们走向他的时候,远处骡车里的一个人影叹道,“不愧是叫杨锐,真是锐不可当,他这是在向全天下的士绅宣战啊。”

“你不懂。大选已经结束,复兴会九成的议员都是农民,他不说这种话说什么话?”另外一个人影不以为然的说道。

“二哥,这里是不行了,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最先说话的人影问道。

“按计划办!”另一人决断道,而后赶着骡子往棋盘街去了。

章太炎在与杨锐招呼之后去劝张相文,但张相文似乎被杨锐几个无耻骂惨了,他虽然有用情谊为绳索,捆绑学生来请愿的意思,但绝不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而来的,章太炎去劝的时候,他却转过身头也不回的走了。

看着此人远去,杨锐傲然道,“枚叔兄,他想不开就让他去吧。他们这些老人啊,有几个是自由的,全被乱七八糟的东西捆版着,身不由己。我们复兴会员,没有朋友,只有同志!”

杨锐的讲演不管是给学生上课,更是复兴会的会员们上课,旁边秋瑾问道,“竟成说我们要不讲情谊,那我们讲什么?”

“讲什么?”杨锐嗓子有些哑了,“讲本心!讲法律!你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只要不要违背法律。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婚乱,有忠臣。中国的伦常礼教,不但吃女人,而且吃男人,在其之下,有多少人是自由活着的?全都在礼教之下唯唯诺诺、三从四德,真是一群懦夫!”在这个时代越久,杨锐也就越明白这个时代的本质,现在已经不是满清尚且如此,真不知道几十年前鴉片战争的时候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

请愿一事就这么完结了,杨锐再向旁边的李子龙道:“让王孟恢把部队撤回去,告诉他不要动动就出兵,这里是北京,我们自己的地盘有什么好慌张的。还有那些学生,如果不是北京的,先给他们安排食宿,明天再送他们回学校去。王小霖那边记得派记者去采访一下,省得明天报纸说我们出动军警,镇压学生。”

“是的,总理。”李子龙道,刚才被学生围着,他心中担心极了,但想不到事情就这么解决了,真是大出意料之外。

诸事都安排妥当,杨锐才和其他几人上了马车,车子宽大,坐几个人都不嫌挤,他一上车便对蔡元培道:“今年大学招生要改一改了,你之前说的那套还是自主招生。要是只有,老师以后就是天,说什么就是什么,以后政府里将全是他的徒子徒孙,根本就是个学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戊卷第八十章海军1

学校考试招生的事情前几天杨锐就已经和蔡元培商议过,但那时只是确定了中学高小将以省为单位联考,而大学堂因为考虑到因材施教,在蔡元培的坚持下还是确定当由大学堂自主招生,或者确切的说是由每个系自主招生。可现在看到那么多的学生因为一个老师被抓而鼓动来了,杨锐便改变了之前的想法,认为应该大学、中学、高小全部统一招生。

蔡元培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极力反对,全国地质系的学生都被吴仰曾一案给鼓动来,这完全是出乎他意料之外,他道:“可是大学毕竟不同于高中的,全国统一招生怎么招?”

“考两次。”杨锐道,“第一次是全国联考,学部设定一个分数线,过线者才有参加学校自主招生的资格,若是单科成绩好的,那也要设定单科分数线。”自小就偏科的杨锐不忘把单科也加上去,“再有就是考试要保密,小高、中考、高考,都要全国抽调优秀教员集中到北京来出考试试卷,出题之后统一印刷、统一发放、统一考试、而后统一阅卷,在考试结束之前,这些教员只能在北京或者附近集中居住,就权当是修养吧。”

“这样啊……”蔡元培捻着山羊胡子,“要从全国集中教员,怕很费时日,试卷在北京印刷,然后再分发各省、各县,这费用就大了。”

“我要的是公平,不能给那些有权势人家钻空子的机会。你看之前满清办的大学堂,不都是有钱人、或是认识有权人才能进得了的吗?”杨锐强调,后世无比痛恨的高考制度,现在他却赞许起来,“孑民,‘赏识’这个词,‘门路’这个词,你听的不少吧?大家也听的不少吧?那关系网就是靠着‘赏识’和‘门路’建立起来的,即便是有家贫的。考中之后也和他们纠缠在一块了,变成一个密不透风的网。”

“孑民兄,竟成说的对,这样虽然花费不菲。但却能做到真正的公平。贫寒人家的子弟,读书当真不易,而女孩,则更是不易,不公平的话。她们万万没有可能进学校的。”秋瑾在旁边插言道,她在民部只负责民生工作,但对于保护女权以及保护女童极为重视,甚至英国的女权狂人潘克赫斯特夫人也在她的邀请下今年将访问中国。

“孑民,就是我们这种小富之家,供读书也是不易。现在你在高小之上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如此好事,那些有权势的人家还不打破头把子弟送进学堂啊?而吏部又是凭考试做官的,吏部的考试选拔再公平,你学部弄的一团漆黑。来参考的都是权贵家子弟,如此弄得最后,革命到头来又变成来满清那样,依然是那些人家高居人上,百姓永不出头。”章太炎对科考看的很透,他和中进士的蔡元培不同,属于落榜编外人员。

“好。就按竟成的说吧,我回去之后就和学部诸人商议一个确实可行的办法。”蔡元培道。

“要快一些,”杨锐叮嘱他。“农历现在已经是二月,五六月就要招考了。你要调人入京,还有出卷、发放,时间并不多。另外那些大学堂,只要是隶属学部的。都务必下文通知,不得招收编外人员,至于那些私人办的学校,还有教会办的学校,如果不加入全国联考招生,那么其发放的学历学部不予承认。”

“竟成。私人办还的好说,教会办的那可就难了。”蔡元培道,教会学校现在是一个大麻烦,“他们里头都是要学神学的,课本也是别样,学部正在为这事头疼。”

“课本必须是学部指定的!”杨锐道,“招生也必须是学部统一招生,还有教员也应由学部统一考核,不是这样的学校,文凭全部不予承认。不过这一条不能大肆宣扬,用语隐晦些吧。”杨锐交代要隐晦,在坐诸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现在国家初立,洋人虽然强横,但也能好忍一忍,特别是现在有求于洋人的时候。

从大理寺回郑亲王府路上,杨锐和诸人谈的都是学部之事,下了马车还想继续谈的时候,却看见谢缵泰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因为临时政府承袭满清的官衙布置,那外务部还在无量大人胡同,也就是紫禁城为竖轴,在皇城的东面。刚才谢缵泰也从电话里知道杨锐被一帮请愿的人围了,想来但刚好被日本新换的公使山座圆次郎给拦住了。

合约已订,虽然中日双方都知道两国以后必有一战,但现在养精蓄锐的时候彼此间还是极为客气的。毕竟前一次的失利让日本认识到要想一举打垮中国,单靠十万人是不行的,以现在复兴军的军力来看,不算北洋军也有三十多万人,而这三十多万人有一大半都在东北,所以,要想彻底征服中国,那就必定要有超过四十万的军队开赴中国作战,如此才能有打垮复兴军的可能。

除了军队数量,外交形势也极为重要,特别是盟友英国不希望关内发生战争,但按大本营判断,若干不能直接杀入中国的腹心之地,比如北京,那么以杨锐的强硬,战争不可能会像甲午那样,军队没进山海关就中国就喊停投降了的。杨竟成政府如果像在奉天之战那样实施焦土政策,将战事彻底的拖下去,那便对跨海作战的己方很不利,毕竟战费不可能是无限的,而之前的战败又让各国借款心存顾虑。基于此,大本营去年同意中日停战以节省军费,并在同时制定一个,一举占领北京、而后通过外交手段逼迫复兴会认输的计划。

山座圆次郎早年就入了玄洋社,和他的前任伊集院彦吉一样,他也是个大陆主义者,他来中国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为将来的中日再战做准备,而这些准备中,最关键的就是开战的借口和营造有利的外交形势。比如现在,中英之间因为西藏问题不能谈到一块对日本是有利的,但这只是中英之间的问题,中日之间也要有明显的纠纷才好制造开战的借口,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山座来中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唯一能说得出口的就是中国政府、工厂、学校以前请的日本顾问都被解聘。但这是在奉天战时发生的事情,停战谈判也没有顾及到这一点,所以这不是要点。可上个月开始,山座就不断的发现了机会。一是陕西油矿,之前是请了日本大冢博士及技师开采的,现在贸然交给美国办理,那就是无视日本的优先权;

二是九江铁路,也就是南浔铁路。是属于江西铁路公司办理的,并且江西省内的铁路都将有这个公司修筑,虽然这个铁路成立始就说不招外股,股票也‘不得转售洋人’,但日本资本还是通过沪上华商大成工商会社的吴瑞伯入股了一百万两,获二十七万多股股票,铁路开工以来,铁路公司又陆续问华商大成工商会社借款,并聘请了日本技师,购买了日本设备。

新政府成立即施行铁路干路国有、补退民款的措施。其他铁路公司的清理、哪怕像四川那样的积年沉案都查的一清二楚,铁路公司的原有股本,该退的,该补的,都处理的极为妥当,但江西铁路公司的股东华商大成工商会社因为股金是借自日本人,或是因为自己不敢得罪日本人,或是以为政府会怕日本人,股金坚决不收、股票坚决不退。可即便如此,九江到德安已经打好地基的那五十多公里——因为日本设计师为了省钱。路基设计的太低,转弯半径、坡度限制不妥,已经由官方的施工队开始实行整改,整条铁路的修筑工作也已经全面铺开。

部队开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