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阵中的军官发出这道命令,那就说明兵士们不必再组成僵硬的方阵,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无差别攻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对手击倒在地。
    很多人有些逐渐疯狂的意思,自己这边火炮打的越响,大西军惨叫越多,他们就越是兴奋,随着血腥味逐渐浓重起来,杀的更加起劲。
    无论基层军官,还是最底层的普通兵卒,没有任何人认为这场大齐战争打不赢,他们每击倒一个大西军贼兵,战后叙功的时候,自己和家人今后的生活就会好上一分。
    尽管这种做法使得齐军一个个方阵被迫分散,变得混乱无序,但在这种混战突袭中却异常有效,大西军被轮番轰炸,已经有些动摇,许多人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齐军兵士趁着对方这个弱势的间隙,好像喝多了在耍酒疯一样,是逢人就砍,见人就杀,所谓趁你病要你命,正是如此。
    火器营的主将任胡也是这样,站在红夷炮车上疯狂的挥舞着手中钢刀手舞足蹈,大喊大叫。
    他自己虽然没前进一步,但却不断为前面正在奋战的兵将加油打气,主将如此狂呼酣战,多多少少是起到些安定军心的效果。
    

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围 崩溃 击毙
    凤凰山从未聚齐着如此多的军队,在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和火炮声中,无数兵士来回穿梭、厮杀,每一刻都有鲜活的生命倒在地上。
    火器营前面,是两军博弈的关键点,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道理,王争却并没有在前面布置重兵,相较于中军和左路军密密麻麻的人数,右侧这十几个方阵实在少的可怜。
    看着逐渐有利于自己的战场,张献忠眉头却是拧得更深了,自言自语的喃喃道:
    “齐军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有蹊跷啊”
    虽然张献忠有些自负,但毕竟还没有傻。
    前明集中精锐抵抗了数十年的东虏,被齐军两场战役就彻底击散,阵斩阿济格,袭杀孔有德,相继攻破赫图阿拉与盛京,这种种战绩,简直骇人听闻。
    席卷中原,迅速膨胀到百万的大顺军一样在这支军队手上连吃败仗,甚至在对方兵临城下的时候,大部分大顺兵将都放弃抵抗,选择直接投降。
    如果两方不是有绝对实力上的差距,以张献忠对李自成的了解来看,这个闯王是绝对不会甘心投降的。
    拥有这些战绩的军队,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在火器营前面不设防,难道就看着这些火炮被自己吞掉吗?
    “不好。”张献忠想到这里忽然一惊,顿足道:
    “上当了,快把刘文秀叫回来,还有十八寨马队,都撤回来,赶紧去!!”
    传令兵不明所以,但还是赶紧驾马冲了出去,张献忠在山头上看着战场,急的团团转,可他等来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消息。
    才过不久,就从四面八方传来一阵撼天动地的喊杀声,张献忠震惊之下环顾一圈,发现东西两侧的地平线上都出现一支正在冲锋的齐军,拉出的那些旗帜特别醒目。
    “八大王,不好了,炮营遭到对方骑兵袭击,损伤惨重,已经溃败了!”方才跑出去的传令兵,现在回来却是浑身鲜血,也不知道经历了什么。
    不过,张献忠分明从他的脸上看见畏惧二字。
    “还是晚了一步”张献忠顾不得这些,只是恨恨点头,想发布施令的时候却不知该说什么,颓然坐在马背上,看向对面山峦上稳稳立着的黄龙大旗,忽然冷笑起来:
    “王争,拿如此精锐的炮营做诱饵,算你狠!想要老子投降,不可能,你也别想好过!”忽然间,张献忠抽出马刀,回身喊道:
    “大西的将士们,跟着本王全盘压上,先将那炮营冲散!”
    “检查刀枪,冲啊!”
    留在山峦之上的几万大西军纷纷应声,军官都是在扯着嗓子狂吼,兵士们挺着手中五花八门的兵器,开始杂乱无序的加入到混战大军之中。
    随着生力军的不断加入,火器营前面的战场明显开始颤动。
    留守在这里的一万多齐军最开始凭借着暂时的满腔热血,倒是能和数万大西军拼杀个势均力敌,可现在双拳难敌四手,很多兵士开始被对方围杀,逐渐落入下风,损失愈来愈重。
    “重炮手带着佩刀和本将来,牛副将,你带着轻炮手不要停,继续发射!”任胡反应也快,立刻带着数百名重炮手哗啦啦冲进去,就连辎重营的辅兵们都陆陆续续跟下去。
    “杀!狗官兵一个都不能留!”
    “为了八大王!”
    上战场之前,大西军的将领们也算是久经沙场,各自都是从一场场生死之战打上来的,在军中有足有的威望和约束力。
    所以,在最开始,大西军也是一支纪律还算严明的军队,可这种“严明”在阵容整齐的齐军面前,却完全成了笑话。
    几十万人的部队,上战场之初尚且可控,并且在以往顺风仗中也没有人注意到打起来就混乱的弱点,现在这个弱点,在齐军成群的火炮和遂发枪的打击下,完全显露无疑。
    地动山摇,脑袋顶上全是到处飞舞的炮弹,身边的人每时每刻都会被不知从什么地方打过来的铅弹击中而倒地,或许下一个就是自己。
    齐军数百门火炮,加上两千余火枪手不间断的轮番齐射,大西军几乎是在以割麦子的速度成片减少,没什么人能在这种死亡的威胁下保持镇静,就算齐军也是一样。
    骁骑偷袭炮营之后,面对齐军火器营的打击,张献忠完全就变成了毫无还手之力,唯一的希望就剩下全军压上。
    大西军起初还算奋勇,因为面对的只有眼前这一万多人。
    可是很快,其余方向的齐军纷至沓来,打头的军官中除了黄阳、高亮这些齐军大将,大西军的将领们也看到许多熟面孔。
    比如大顺军中的大将郝摇旗和刘芳亮,就在其中,而且看样子还杀的很兴奋,压根就没有任何反叛和不满的心思。
    下面的一些大西军军官已经约束不住自己部下,在地动山摇的火炮声中,许多兵士开始不顾一切的狂奔,乱喊乱叫。
    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成群结队的齐军找到破绽,围拢杀死。
    如果你是战场中大西军的一份子,周围不断有人被击中,脚底变成一个个血坑,残肢漫天飞舞,并且到处都是自己人的惨嚎。
    这种时候就别提什么杀敌和保持阵型了,你只是在面对无限的恐惧和惊慌,不过压倒大西军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四面齐军形成的合围。
    面对前面那些带着面甲,连神情都看不清的齐武甲刀手,还有四周逐渐压迫过来的钢铁荆棘,大西军最后的自信被彻底击垮,无数乱兵开始哭爹喊娘的崩溃,这就造成了更大的后果,各方面的全盘崩溃。
    齐军放置在后山峦的几百门火炮,还有两千余名使用遂发枪的火枪手,造成的火力覆盖范围几乎达到了这个时代的顶峰,就连西方最大规模的战役都无法相提并论。
    他们摧毁了一支军队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信和勇气,少了这两样,大西军只要崩溃,就再无任何翻身的可能。
    “刘文秀,你聚拢兵马,跟着本王——”
    张献忠骑在马上挥舞着刀不断指挥,可这话喊道这里却戛然而止,张献忠脸上飞扬的神彩在一瞬间消失,一头栽落在马下。
    这一颗铅弹经过铳管内部激烈的碰撞被推射出来,直接将正在下令的张献忠当场击毙,刚刚聚拢起来的大西军,更是顷刻间全面溃散。
    远处,火枪队的主将任汉将火枪交到副将手上,眯缝着双眼,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刚才击毙的是恶名昭著的八大王张献忠。
    

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咸服
    实际上,齐军火炮和火枪造成的不仅仅只是杀伤,更重要的是,他们击垮了对方赖以顽抗的最后一丝底气。
    张献忠以猝不及防的方式画上了人生的休止符,没有人知道这个结局会不会比李自成好,但他一死,大西军就彻底成了一盘散沙。
    包括刘文秀在内,所有的将领和基层军官都已经约束不住自己的部下,不少弓手和铳手无人去管,甚至被哄乱四散的乱兵顶到最前面。
    这些远程兵种面对齐军的方阵,更是毫无获胜的希望,很多人在绝望之下,举起手中各种长短弓和火铳投降。
    齐军最开始并没有斩尽杀绝,往往是就地留下一部分人将大西军降兵的盔甲和武器都给下了去,将他们都给看押到一起。
    其余的兵士没有由于,继续稳步向前,意图将还在乱窜的大西军围死歼灭。
    透过最前排的齐武甲刀手,能看到后面层层叠叠不断调动的斧枪手和长枪兵,这个时候火枪兵的齐射倒是变得稀稀落落,开始逐渐向后移动,远离战场。
    谁都知道,仗打到这个地步,其实已经结束了。
    毕竟火枪兵身上全是易燃易爆的东西,弹药袋和各种工具,要是一个不小心被飞射的火星溅到,那造成的损失可就大了。
    战士们紧紧握着手中长枪,听着周围的嗡嗡声,心中仍然有些震撼,即使到了这种时候也没有谁敢松懈,操训的时候可不止一次听上头说过,战时分心一刻,都可能是你身亡的瞬间。
    在这眼看着就要天下太平的时候,好日子就在眼前,谁都不想再去死,亲眼看看自己跟着彰武皇帝打下来的天下变成什么样子,这才是大家心中所想。
    后山峦,一顶黄色大帐稳稳立在上面,周围恭恭敬敬立着大约三十来个大齐的文武臣工。
    其实很多人看火器营前面那十几个方阵淹没在大西军的海洋中的时候,心中还曾有些紧张,但随着其余三路军合围过来,战局逐渐的明朗,这才是纷纷放下心。
    换句话说,从其余几个人方面更出现齐军旗帜的那时候起,这场战斗就已经结束了,就算是关外的清虏,都不可能在齐军已经围死的阵中冲出来。
    伴随着一阵马蹄的“得得”声,负责偷袭大西军炮营的骁骑营副将祁正玉炮回来,还没下马就是喊道:
    “皇上,末将不辱使命,这些贼兵的炮营没了!”
    “哈哈!”王争起身迎接,拍了拍浑身沙尘的祁正玉,大笑道:
    “好,你小子可是立了大功,日后叙功少不了你的!”
    祁正玉倍感荣幸,当即就是大喜,谦虚几句之后赶紧奉承道:
    “哪里哪里,都是皇上驭下有方,末将这点功劳算不得什么。”
    这个马屁拍的王争浑身舒服,又是大笑,见到一向老实的祁正玉都学会了阿谀奉承,周围人也跟着笑起来,个个心照不宣。
    这个时候,远远走来一群人,为首的是那郝摇旗,他见到王争后立即半跪在地,兴冲冲的喊道:
    “皇上,看俺给你把谁抓回来了,可是能叙一功!”
    听这话,众人回头看过去,却见到郝摇旗像提着小鸡一般将大西的抚南将军刘文秀带回来,现在这家伙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再也没了狠色。
    刘文秀身后还跟着至少十几个大西军的将领,各个见到王争的面就开始不断求饶,说是什么要改过自新,在大齐中从头再来。
    在这凤凰山一战后,大西军三十万主力灰飞烟灭,如今可不再是明朝末年,进入陕西的成了齐军,想要在他们眼皮子低下集结这样一支兵马出来,那可是难如登天了。
    而且八大王能有如今这个地盘,那全是靠着人家王争、关外鞑子和李自成互相争斗的时候没腾出手来解决。
    对上这三方任何一个,大西军都不可能获胜,更何况是击溃清虏,攻灭大顺的王争,这些道理在大西军内部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为了顾及张献忠的面子,没人敢说而已。
    这次凤凰山之战后,基本确定了大齐一统天下的格局,天下人都明白谁强谁弱,这些投降的大西军余部还只是个开头。
    可王争不是崇祯,齐军上下也不是大明的文官武将,之前招降大顺军,那是因为大顺占领的地盘不小,是想要短时间内稳定局势后南下的必要之举。
    凤凰山之战后,大势已定,天下间已经再没有一支成建制的军队与大齐作对,自然就没有必要用这种忍让的怀柔手段了。
    对于大西军这种在前朝屡屡降而复叛的货色,王争自然要斩尽杀绝。
    至于什么刘文秀、艾能奇都是良将之才的说法,王争则是嗤之以鼻,华夏自古就不缺有才能的人,还是要看自己这个做皇帝的怎么任用和发掘。
    况且,现在的大齐战将如云,甲兵百万,冒出了许多历史上根本没有的名将和名臣,说一千道一万,王争还真不稀罕张献忠手底下这些贼兵。
    王争没有优柔寡断的性子,想到什么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法子就会立即去做,万万不会因为这些大西余孽耍一点小伎俩,就更改自己的态度。
    不论这些人怎么求饶,几乎都逃不过一个人头落地的结局。
    凤凰山一战,大齐全歼大西军近三十万主力,火枪队主将任胡阵中击毙张献忠,接下来在成都的大西守将开城相迎,齐军兵不血刃进入成都城,远近争相归附。
    没多久,传来高杰、陈永福合力绞杀定北王艾能奇,击溃大西军东十九营兵马的消息,此时正在向成都献捷。
    半个月之后,西部军再度奏捷,刘国能、左光先、刘芳亮等人分别率部攻克潍州、雅州,嘉定,孙可望兵败归降,正在压缚成都的路上。
    齐军各路兵马高奏凯歌,一路势如破竹的开始收复陕西全境。
    原本明朝在陕西的督抚大臣,还有陕西本地幸存的,有身份和名望地位的豪绅都写信来恭贺大齐彰武皇帝王争凤凰山大捷之事。
    消息所至,四海咸服,远近争相归顺,万民称道。
    很少人知道的是,这场战斗后齐军没有留下任何俘虏,近三十万大西军没有留下一个,至于这些人都去了哪,这就要看大齐的史官怎么动笔了。
    反正王争无论怎么去做,在史书上都一定会是个文治武功的明君,这件事肯定一丁点都不会提起。
    

第六百二十章:战后之事
    这一战对于其他人的意义是什么,不用多说,大家心中都已经跟明镜一样,口口声声代表着赤民的大顺和大西都被消灭,反倒是中小地主和大部分豪族支持的王争获胜。
    李自成和张献忠就失败在,对前明的地主阶级采取完全打死的政策,王争起初是和他们做交易,采取怀柔政策,现在大势已定,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强硬的收回土地。
    齐军说是和中小地主阶级合作,但却并不完全向着他们。
    每到一个地方,齐军就会把当地所有的地主富户叫出来,强迫他们签订各种各样的合约,没过多久,这些人名下的土地都会被收回大半。
    当然了,这是强制性的,不遵循也得遵循,轻则城管局登门拜访,重则出动驻军,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这些收回来的土地,都会被重新丈量,分配给无家可归的百姓,有家有室的人优先分配,而本地城管局和驻防的兵士也会经常出丁帮他们修建家园,到处都是一片风风火火的重建景象。
    对于那些因为战乱和灾荒家人全部死去的孤家寡人,齐军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在这崭新的时代,盐场盐田、矿场,以及城管局、海事局,兵仗局、火器局,到处都需要用人重新建设。
    眼看着喜事连连,所有人都是整日大笑,但成都城里的彰武皇帝王争面色接连几日都是不阴不晴,搞得大家都是议论开来,难道还有什么后患留下来不成。
    可思来想去,张献忠死后,孙可望前几日看押到成都后直接被处斩,刘文秀死在凤凰山,艾能奇被绞杀,剩下的无非是一个在云南孤军奋战的李定国。
    这段时间,不少李定国的部下都有悄悄送信过来,说是愿意拿李定国的人头献给王争,改过自新。
    只要王争象征性的点点头,想要杀李定国,甚至不用齐军自己的人动手,有大把的人排着队想要邀功,又能翻出什么浪花。
    不过王争现在并没有对李定国动杀机,反而是派幕僚府的人去招降,这让很多人都看不懂。
    除此之外,剩下的无非就是那些几月前投降的大顺将领们,虽然都被分散到各地,但只要李自成不死,就很容易再出幺蛾子。
    虽说这段时间,李自成一直都老老实实待在米脂,但这个闯王会不会再生出什么贼心,这种事谁都无法保证。
    总之,下面的人浮想联翩,想出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就是捉摸不透王争的心思。
    现在王争明显心情非常差,也就只有董有银、顾君恩他们几个能插上话,一来他们都是从登莱跟出来的老人,二来也是绝对的嫡系、亲信,说话多少可以随便些。
    他们几个经过龙骑通报之后,这才是依次序走进屋内,王争似乎没有注意到,仍然是看着地图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顾君恩咳咳几声,用眼色示意董有银,这才是上前几步,躬身道:
    “皇上,收复川陕,此为前朝未有之大功,为何闷闷不乐?”
    王争低头看着地图,拿出一份文册,重重叹息口气:
    “这都是朕的过错,大西军这些力量都是川蜀之地仅剩下的青壮,活不下去起来求生造反,朕何故要斩尽杀绝呢”
    听到这话,顾君恩才是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是为这件事自责,本来想劝慰,拿起文册一看,成都城内户籍数量却也让他无话可说。
    战后,作为重镇的成都居然只剩下三万多人,尚不如江南的一个普通州城,许多兵士都说,走在四川就像在一个死地,十几里不见人烟,香火断续,都是常有的事。
    董有银说道:
    “皇上,这事也不能全怪你,当初商议的时候,大家都赞同,不必过于自责,这个锅,就让俺来背好了!”
    “朕做的主,朕来扛!”王争摆摆手,转头道:
    “传朕的命令下去,对于大顺、大西的残余就没必要再下杀手了,他们都是好劳力,让幕僚府的人查查,要是家人还在的,就尽量让他们团圆吧。”
    “皇上圣明,这样一来,天下万民必定感恩戴德,再也不敢作乱了。”
    顾君恩赞颂的时候,心中委实也佩服的很,相比于那个连自己错误都不肯承认的崇祯皇帝,这位彰武皇帝明显要好得多。
    川陕之地是经受流贼灾乱最严重的地区,加上饥荒连年,四川更是十室九空,这些大西军降兵大部分都是孤身一人的川兵,要是处理不好,很容易再次发生动乱。
    王争这道旨意一下,降兵们肯定都是感激涕零,原本川陕两地不算很稳定的人心也会迅速安定下来。
    朝廷耗费不多,但却能收拢人心,估计就算李自成想起来造反,都不会有人陪着他送死。
    事不宜迟,顾君恩立即示意文书将这份旨意写下来,交给王争过目之后盖上大印,下发到全军。
    “李定国那边怎么样了,投不投降?”
    听到王争若有若无的问话,顾君恩上前几步,躬身说道:
    “回皇上,这件事已经让李健去处理,想必就快有结果了。”
    云南武定府和曲州城内,飘扬着“李”字大齐,这些大西军的兵士看起来精气神都和四川的那些不同,都穿着素衣素服。
    城内靠北的军营中,李定国看着眼前这个文人,微笑指着一边,说道:
    “你来,应该是打着招降的意思吧?”
    李健道:“安西将军果真是聪明人,那在下就开门见山了,我大齐军威鼎盛,这不是空口说白话,若吾皇下旨绞杀你部,可能抵挡?”
    听到这话,李定国被顶的失笑,说道:
    “要是你们能短时间内聚齐兵力围剿我,怕是不会让你来当说客了,这种掩耳盗铃之举,李幕僚你又何必再用?”
    说着,李定国指着后面:
    “若是我一心南攻,搅云南个天翻地覆,再出师入缅,这后方可有任何一支齐军能阻挡?”
    看着李定国自信的样子,李健神色逐渐凝重起来,再也不像方才那么轻松,半晌,摇头说道:
    “没有!”
    这回答不出李定国所料,他呵呵一笑:“所以,李幕僚,还是有话直说吧!”
    李健面色凝滞住,忽然间却又变得轻松起来:
    “不过,在下睹安西将军不会做这种危害百姓,祸乱一方的事情。”
    “哦?”闻言,李定国锐利的眸子扫视过来,紧紧盯住李健半晌,这才是冷声问道:
    “我祸乱云南,又有何不可?”
    对方是这个反应,李健暗自松了口气,心道还真是让自己猜对了,说道:
    “在下虽然到武定不久,却也曾听闻安西将军不忍伤害百姓而放我齐军数百人离城难逃的事情,实在是佩服万分!”
    李定国一愣,没想到对方就连这种小事都摸清楚了,猛地站了起来,他这个动作不小,在外面的几个亲兵立马气势汹汹的冲进来。
    不多时,李定国长叹口起,挥手示意亲兵出去。
    “看来李先生为了招降我李某人,还真是做了不少功课。”
    

第六百二十一章:亲至和曲
    “安西将军,可曾听闻大顺制将军郝摇旗、刘芳亮等人皆已归降大齐的消息,现如今,他们都已经是我齐军的一员骁将,吾皇待人,并未有所分别。”
    李定国坐了回去,静静嗯一声,沉吟道:
    “李幕僚,定国何德何能,能受皇上重用,况且我曾亲手斩杀名为邵勇的大齐将军,就算投过去,其他人也定不会容我,莫要再说了。”
    “安西将军”
    李健还要再说,李定国却摆摆手,叫来亲兵将他强行架了出去,转身留给李健一个背影,落寞的说道:
    “生为大西人,死为大西鬼,李先生可以回去转告大齐皇上,定国虽不能为他驰骋疆场,亦不会做那人神共愤,纵兵祸害百姓之事,他大可放心了。”
    “送客吧”
    方才还谈得好好的,李健分明在李定国眼中看见犹豫,忽然间怎么就这么绝情。
    部队,或许这李定国背过身去,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看到表情,而且方才他就连称呼都变成皇上,明显是有心投降!
    想到这里,李健看了看周围怒目而视的亲兵,自付难以硬闯进去,所以立即转头出府,上马朝成都昼夜不停的奔驰,大约在五日后,终于是来到王争所在之处。
    “让我进去,我有要事禀报皇上,是关于李定国的!”
    这个时候齐军已经初步平定了川陕二省,青海、贵州等地也在不断归附,王争正在战商讨后的分配和善后工作,听见外面的声音后才下令开门。
    李健风尘仆仆,满脸的急切,气都顾不上喘几口便是将李定国说过的话传达回来,听完,堂中一众大齐文武臣工都是寂静下来。
    王争喃喃道:“生为大西人,死为大西鬼,好将!”
    说着,王争提起手边佩刀,边走边说:
    “这种良将,要是就这么死了岂不可惜,朕要亲自去一趟和曲!”
    “皇上万万不可!”
    “那李定国是张贼的干儿子,难保不会做出什么出格之事,千万不能去见他!”
    虽然大家都在劝说,但王争明白历史上的李定国,他这个性子肯定是不会害自己,况且自己只要决定下来的事,就算满朝文武都反对也根本不能动摇丝毫。
    王争得知李定国部有四万余人,命高亮暂时留镇成都,自己率领禁军三大营总计六万余人浩浩荡荡开赴云南。
    得知这一消息,邢一刀大惊失色,顾不得摇摇欲坠的防线,星夜率部赶到武定府和曲州城下做好护卫工作。
    七日后,大齐的军旗飘扬在和曲州城外,算上陆陆续续赶来的齐军和土司兵马,居然在城下聚齐了十几万的兵力。
    这一点是王争都没有想到的,他一动,立即牵动了整个齐军,各路齐军向这边紧急开进,就连沐天波都带着土司兵马提前赶来称臣,直接将和曲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四万李部兵马,眼看着已经是插翅难飞,王争赶到城下的时候,看着这个的场面当场震怒,怒斥各军主将擅自调兵。
    彰武皇帝大怒,众人都是低着头。
    可这次大家虽然害怕,但却异常坚定,许多人成片跪在一起,说要随大齐皇帝共同进退,就算因为违抗圣旨而被斩,亦不会退缩一步。
    “请皇上为大齐万民着想,切勿以身犯险!”
    看着三军将士密密麻麻的半跪在一起齐声大叫,王争长吁口气,最后还是没能扭过全军的人,转头吩咐龙骑副将祁正玉进城通禀。
    祁正玉明知这次进城是九死一生,但却满脸欣喜,道了一声遵旨,骑上马来到城下,大喝道:
    “大齐皇上在此,请你家安西将军出城一见!”
    上面李部的兵士见到对面杀气腾腾的齐军,也是头皮发麻,商量一阵,一名把总朝下喊道:
    “扔下兵器,方得入城!”
    祁正玉冷哼一声,卸下佩刀,翻身下马正待进城,但没想到,城门刚刚打开,便是被一群李部兵士五花大绑着押了进去。
    李定国在自己府中,看着曾经张献忠给自己的佩剑发呆,谁能想到,曾经叱咤风云的八大王,居然一战就死在齐军手里。
    不过说起来,他只是有些恍然和缅怀,并没有多少憎恨王争的心思。
    下面几个亲信将领却有人心怀鬼胎,看见李定国的神情,都是暗自打起小心思,如果李定国冥顽不化,他们可要为自己着想,谁也不想死在这里。
    “启禀将军,齐军围城,人数不下二十万,沐天波,邢一刀、郝摇旗,黄阳等人全都到齐了!”
    随着守门把总的喊声,一名齐军将领被押上来,不过他面对李定国的时候,高昂着头颅,无论后面几个兵士如何把按,都是不跪。
    “见到将军,还不跪下!”
    “本将乃是大齐显武都尉,禁军骁骑营副将祁正玉!鼠辈,听过爷爷的名号吗?这天底下除了我大齐皇帝,没人有那个资格让本将跪!”
    李定国猛地站起身,怒声问道:
    “我不是说过不会祸乱云南百姓,怎么,你们大齐的皇帝难道连放我走都不敢?”
    “李定国,你不要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祁正玉虽然浑身酸痛,但却龇牙咧嘴的冷哼一声,说道:
    “我大齐铁军正在城外,顷刻间就能将这和曲城夷为平地,吾皇本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亲自来此自是不忍良将无主,亲自招降,让你出城一叙!”
    “王争真是这么说的?”李定国冷笑几声,明显是不信。
    想想也是,以王争如今的高位,麾下难道还缺他一个李定国吗,正在他想的时候,周围几个将领却纷纷出言相劝。
    “将军,咱们好不容易熬到如今这份上,虽说自己不用种地受苦,可底下的兄弟们却不尽然,跟着咱们才能有条活路,怎么能再把他们往火坑里推?”
    “是啊,老八说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