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扫明-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之下,董有银只能下令暂时封存一切房屋,并且在全城每一处角落都点燃火把,派出骑兵队在三里之外轮换巡逻,以待明日继续搜找物资。
要是这一夜就这么平静的度过,历史上就会这样书写:
天一亮,山东军开始新一轮搜找,在第二天下午将全部物资运回南京,却独独少了地窖里巨量的金银、奇珍异宝、以及珍贵的书籍典藏、兵械图谱。
并且,此行山东军并未找到那失传许久的巨型福船建造图谱,王争听到之后失望不已,可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恰恰就在于它不容置疑。
夜已深沉,白日充满了厮杀声以及铳炮声的安平城内,此时却只是山东军巡城兵士们整齐的脚步声,城内到处都被插满了火把,照亮的如同白昼。
一名普通的山东军外系步兵忽然觉得尿急,遂与同行的什长告假暂时脱离巡城小队,不过他到处找也没看见可以嘘嘘的地方,最后才辗转在郑府的东侧找到一间貌似废弃已久的茅房
人有三急,这三急非常难以忍受,兵士也没管那么多,反倒是松了口气,直接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真是想不通,茅房搭的这么奇怪!”
兵士下意识的上下看几眼,发现这茅房实在太过破旧,相比郑府内其它地方的华丽楼宇,这里简直不是人能呆的地方。
不过他一心就在解手上,只是咕哝一句便把那活儿释放出来畅快的嘘嘘,可是他听着尿水浇地的声音又觉得十分纳闷,嘀咕道:
“老子尿在地上不成,没喝酒怎么就醉了?”
穿戴整齐之后兵士下意识的就往回走,但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方才那明显不是尿在地上的声音,白日里哨官也说郑府到处都是暗室,怕不是别有洞天!
可转念一想,谁会把暗室建在茅房里,更何况这茅房不知道被废弃了多少年,大半夜的去查茅房?这也太恶心了。
最后经过来来回回的思想斗争,这兵士走了大约两百步才下定决心拿着火把跑回去,捂着鼻子仔细查看茅房。
但意外的是,兵士才忽然想起来,自己嘘嘘的时候只顾着爽,忘了没有闻见任何刺鼻的屎尿味,现在回来仔细一闻还是没有。
“这一定不是茅房!”
外系兵士嘀咕几句,一手持刀,一手拿着火把,小心翼翼的走进去,这才发现自己方才尿的地方其实是类似地窖挡板的结构。
不过他没敢往下继续探索,转头兴冲冲奔着军营跑。
这兵士或许没想到自己今日这次解手会有多么重要,正是由此,山东军得到了巨量金银、奇珍异宝,还有兵械、铳炮西式改良的图纸。
最重要的是,山东军拿到了巨型福船的图谱,这为后世建立起一支称霸海洋的强大舰队打下了基础。
第五百四十一章:苏州会晤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苏州城醉香楼。
这间本来在苏州都默默无闻的青楼,因为出了花魁娘子王月生这样的美人而闻名遐迩,至今已经在苏杭一带都小有名气。
往日的醉香楼,一向都是人山人海,叫曲观舞者络绎不绝,若在山东军缉拿东林士子与官员之前,甚至还常有不少文人雅士来此附庸风雅,吟诗作赋,但是今日却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苏州城内一大早就到处都走满了手持刀枪的兵马,并且全城开始戒严,山东军驻苏州城防营封闭了十九道城门中的十四道,只留下兵马进出的五道城门。
这些军兵中除了山东军的兵将其余还有郑氏的步军,其中包括大部分黑人昆仑奴,小部分倭寇以及一支三百余人的西班牙洋枪队。
楼外站满了两列兵士,虽然站在一起,但却能从他们面上不屑的表情中看出来这些人各自内心的想法,似乎只要楼内稍有微恙传出来,就会大打出手。
“干妈,今儿到底是出了什么大事,怎么到处都是兵马?”
王月生自早上起便是忧心忡忡,醉香楼被山东军和郑氏的人马全给包下来,这两个如今在江南的大头根本谁都惹不起,宾客们顷刻间跑个精光。
“我怎么知道?”
老鸨冷哼一声,似乎忘了前几天王争斩将救下醉香楼的事,正在为一天的损失而心烦意乱,但她又知道外面的两位都是什么主,也就只能这么说说,压根不敢放出一个响屁。
王月生自然知道自己那无利不起早的干妈在想些什么,不过此刻她却连劝劝的心思都没有,满脑子都是那天救下自己的安东候身影。
这位爷的名声和事迹听得多了,但都没有亲眼见到这样令人印象深刻。
谁能想到,战功赫赫,平贼杀虏、威名传遍大江南北的安东候王争,今年竟然也就刚刚三十岁,比起王月生大不了多少,但却已经走到如今这般地步。
文治武功,样样不在话下。
那天山东军的兵马在醉香楼不可谓不嚣张,但只是见到王争的面,竟然就吓得立刻扔下兵器跪在地上发抖,根本连一丁点顶撞的心思都不敢有。
此刻的王争,似乎在王月生眼中已然成了天下间唯一的大英雄、大豪杰。
说起来,王月生的想法和江南其余那些秦淮名妓名芳都有所不同,现今天下,士子可谓各类人等之首,每名女子都想找一个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并且出口成章的大才子。
柳如是更是屈身下嫁于七老八十的东林魁首钱谦益,王月生不明白,这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她反而觉得,在这乱世中找一个能保护自己的大英雄才能有安全感,所以多年以来,王月生对那些无事献殷勤的士子们并没有什么好脸色。
毫无疑问,春心萌动的王月生心中已然有了人选。
“吱嘎~”
刚刚走出门,便看见门外站立着两名全副武装的山东军战兵,其中一人看见王月生走出来,右手握拳行了道标准的军礼,拦住她说道:
“月生姑娘,侯爷有令,现在城中不安稳,请你回屋!”
老鸨听到这话心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腾腾几步走出来,气急败坏的喊道:
“什么安稳不安稳,你们在这一直穷待着,让老娘怎么做生意,客人都给吓跑了,你们得赔偿老娘我的损失,至少要几万两银子!”
闻言,方才说话那名山东军兵士上前几步,死死瞪着老鸨,冷冷说道:
“给老子放规矩点,侯爷可没说不能封了这里,郑氏在这里闹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死上一个老鸨也不算什么!”
听到这话,那老鸨才忽的一下子想起来,山东军的兵可个个都如狼似虎的,比起官兵不知道凶狠了多少倍。
老鸨不敢多说,捂着嘴退了回去,显然还是知道性命和银子哪个重要,对于这些王月生也很无奈,只得款款赔礼,说道:
“干妈不懂规矩,军爷见谅。”
方才十分凶狠的战兵一下子像换了个人,后退几步,弯身抱拳说道:
“姑娘折煞卑职了,还请回屋歇息吧!”
王月生也知道王争是为她好,再说自己一个弱女子实在也冲不出去,只能一步三回头的走进屋内,在椅子上坐立不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郑芝龙,你这般态度,可就是不想好好谈了?”
席间,亲兵统领吴小六子冷哼一声,出言呵斥。
对面的郑家一众人商议半晌,也是走出一名家将,指着鼻子喊道: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在咱们家主面前这样说话,这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王争,这事已经商量了许多天,今日无论如何也要出个结果了。”郑芝龙忽然站起身,拍拍手无所谓的说道:
“此事因你山东军而起,本督还是那句话,只要你们撤销了漕运厘金,交还芝凤,剩下的一切都交由我郑家来摆平,不然,哼哼——”
山东军和郑氏已经在这醉香楼谈了足足三天,这三天的时间里,王争谈及善后问题时每每都是望东指西,根本不会正面回答。
郑芝龙期初压根不担心王争会有什么手脚,所以也就没有着急,但后来据郑家内部的人说,山东军四员大将一个都没有在苏州城。
虽然苏州城内集结了明威中军,但也就仅仅只有这几万的战兵,其余四大营根本不知道去往何处。
听到这些,即便性格再大条的人都觉察到这里面有鬼,所以郑芝龙在第四天早晨的商谈中直接开门见山,再次直来直去的提出郑氏要求。
对方这种与前几日截然相反的态度似乎也出乎了山东军众人的意料,来回商议几句后,王争笑着出来打圆场,说道:
“郑总督莫急,这些事情都是可以从长计议的,我们山东军这次知道自己犯了大过错,之所以叫郑总督屈尊相见,属实就是打着赔礼道歉的心思。”
“放屁,少他吗在那跟老子玩拖延时间那一套!”郑芝龙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骂道:
“王争,你可要想仔细了,想当年,你小子还在登州推着独轮车贩私盐的时候,老子就已经率领十八芝纵横沿海了。”
“你要知道自己招惹的是什么对手,现在低头认错,还来得及!”
王争面色一黑,郑芝龙这话要是在往常去听,或许不会有什么感觉。
但是现在毕竟身份不同,自己怎么说也握着天下间最强大的兵马势力,还被人如此当头痛骂,要是不回过去点什么,倒显得自己懦弱可欺了。
不待说话,门外“哐啷哐啷”大脚步走进来一个人,王争听到这声音立即面色一喜,头都不用回便知道来的是谁。
自己在此前已经下令,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畅通无阻的走进来,那只能是负责围攻郑家老巢的主帅董有银。
果不其然,风尘仆仆的董有银一路颠簸,进来之后行了个军礼,俯身低声说道:
“侯爷,安平城内郑氏,无一活口。”
第五百四十二章:终灭郑氏
董有银嗓门很大,而这种嗓门有时候根本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这种苦头他已经吃过很多次,尽管他是尽量压低声音,但一兴奋最后还是说漏了。
这声音如同闷雷,就连郑家那边的人都有七七八八能听清。
“侯爷你看,郑家那帮歪瓜裂枣,根本就挡不住弟兄们的攻势啊,一天不到就攻下了安平城!”
董有银兴冲冲的说着,但却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方才还在不断议论的场中安静下来,他小心的环视一眼,周围山东军和郑氏的人都在看着自己。
当下董有银有些心虚,下意识的后退几步,不再吭声。
“什么,他刚才说什么?”
“不知道,没听清,好像是在说咱们郑家。”
郑家众人来回议论,郑芝龙也没有听清,只是知道这话与郑家有关,当时脸色就黑了下来,沉声说道:
“王争,这是何意?”
起先王争用责备的目光看了一眼董有银,心道这二愣子,自己还想再演一演看看郑芝龙自己听到这件事后的反应,没想到一句话全给捅漏了。
既然这样,那就没有必要再搞扮猪吃老虎那套了,王争笑了笑,依旧是直挺挺的坐在对面位置,双手环胸,静静说道:
“郑家主,还不明白吗,安平城没了,郑家要亡了。”
“这傻子一般的人,怕是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吧?”
王争把话说破,山东军后面的战将们也就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顿时哄堂大笑起来,笑声甚至传到了侧厢王月生的屋中和楼外街道。
郑芝龙脸色铁青,握拳“砰”的一下打在桌子上。
不过他并不知道事情的真假,当然就想不通该如何应对,在郑芝龙的潜意识里,安平城就是一座防备森严的水陆要塞,这种话就是空口说白话,应该只是山东军的人在自壮声势。
醉香楼内的郑氏中人不断在窃窃私语,不多时,从门外慌慌张张跑来一个丁口,他进门之后看着山东军一派人的眼神都不一样,看见他畏畏缩缩的样子,郑芝龙十分不满,差点当堂呵斥出去。
可当他听见这丁口说完话,顿时大吃一惊,瞪大了眼睛,郑芝龙突然拽起这丁口的衣襟,唾沫横飞的喊道: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敢有丝毫不实信不信本督活剐了你!”
那丁口诚惶诚恐,拼了命的喊道:
“家主,安平城破了,水师没了,步军没了,府库都被他们抄了,咱们郑家完了,完了!!!”
听到这撕心裂肺的喊声,郑芝龙脑子都忽悠一下,直感觉眼前天旋地转,当场捂着头晕倒过去,幸好后面的家将们还算机灵,连忙上去将其拥住。
“哈哈哈——”
“这就是郑家吗,真是废物!”
山东军的将领们忍气吞声在这装孙子装了好几天,终于等到郑家玩完这一天,怎么能不将胸中愤懑全部发泄出去。
王争听到周围肆无忌惮的嘲笑声也没有横加阻拦,相比于身边诸将,听到这个消息后,自己心口的巨石一样是落了地。
王争先是微笑,后来干脆哈哈张狂的大笑起来。
郑家带来的雇佣军虽然人数有几万,但郑芝龙忽然晕倒,一下就是群龙无首,昆仑奴和倭人开始作乱,洋枪队接不到主家的命令,则是随大流的逃亡。
平日里醉香梦死的青楼,这时候却忽然间成了混战最中央的地方,山东军的战将们和郑芝龙带来的家将们抽出刀厮杀在一起,是不是有人惨嚎着轰然倒下。
这种战斗可不是兵士间的乱战,在场每一个山东军将领都是战将一级,身上都有赫赫战功,而郑氏的家将也是多年以来跟随郑芝龙横行海上,算是势均力敌的战斗。
不过混战之中,郑家的家将们无论人数还是近战搏杀,实际上都严重处于下风,山东军在苏州城内外有明威中军四万余员战兵,这就已经比全部郑家步军的人数更多。
除此之外,苏州城防营又驻有三万外系兵将。
还有为了将郑家步军全部围死在这里的其余兵马,像是松江府的外系兵马主将就奉令出动了两万余名外系兵马,还有常州一带的外系兵马,同样动用了几万的数量。
山东军在郑氏步军来之前,就在苏州府周围设置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包围圈,郑家进去和谈之后立即将口子封紧,可以说这次王争为了彻底消灭郑氏,动用了空前的兵力。
仅仅安平城就有南部军、西部军、东部军三十万兵马合围,为了封锁苏州沿线,又动用了包括明威中军在内的各州府外系兵马。
且不说这次山东军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还有财力,单单从战果来看,这次战役是极其辉煌的,并且也是奠定王争日后一统江南,改元建国的关键性战役。
郑氏步军在苏州内外被山东军各路兵马合围,这种时候就不会有人担忧郑氏步卒有多么勇猛,大多数人在意的只是军功。
俗话说痛打落水狗,不仅山东军内外系兵马想争夺军功,对那些还没有归附,但计划着归附王争的江南其余朝廷兵马来说,这次显然是千载难逢提鞋效力的机会。
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山东军,郑氏花费巨资组建的雇佣大军并没能发挥出他们预想中的战斗力,反倒是一触即溃。
不过这次和安平城的战斗不太一样,上面传下来的命令并不是赶尽杀绝。
山东军对郑氏亲族丁口一概杀无赦,对倭寇更是恨不得五马分尸,但占据大多数的昆仑奴,只要肯放下武器投降,就可以将他们改编。
醉香楼内的厮杀中,山东军阵亡了两名身经百战的大将,其余几乎人人带伤,郑家的家将们并不是无能之辈,在极其劣势的情况下,依然狠狠朝王争身上咬了一口。
但他们面对早就计划好全盘计划的山东军,能做到的也就只能是这么多。
事后统计,郑家三十余名家将,包括郑芝龙,郑家长子郑森,在醉香楼一战中被王争亲自率领的明威中军战将全歼。
说起来,这些人真是好样的,不愧是郑芝龙看中的亲信家将,在这种绝地竟然一个都没有投降,全都奋战到最后一刻。
王争将家传钢刀从一名郑氏家将身体内抽出来,默默环视一眼已经面目全非,全然不剩下一点意境的醉香楼,静静说道:
“传本候的话,今日在醉香楼内战死的郑家中人全部好生安葬,都是好样的,败给我们山东军,不冤!”
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
崇祯十七年二月份,山东军与安平郑氏在苏州爆发了一场冲突。
这本是小事一桩,但放在如今这两家庞然大物的身上,意义却又有所不同,一件小事的背后,却是王争和郑芝龙之间的搏弈。
山东军遂崛起于穷乡僻壤,战力却堪称天下至强,郑氏水师雄霸东南海域十数年,商旅船舶皆悬挂郑氏令旗,战船动辄上千,更是不可小觑。
这两方一个在陆,一个在海,终究是因为这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
郑芝龙曾放出豪言,要集郑氏水陆之力碾压山东军,郑氏富可敌国,这番话属实在理,浙江、福建一带的人们并未觉得这里面有什么说大话的因素。
可江北和那些已经被山东军占领地区的人们想法却又不尽相同,他们对郑氏并没有印象,都只是当个笑话听听,因为但凡见到这支军队面貌的人,都不会觉得他们能打输。
事实证明,郑氏在山东军面前就像是石头面前的鸡蛋,一碰就碎。
山东军延续了以往闪电战的风格,三路大军分批南下,集结三十多万水陆兵马船只突然出现在安平城脚下,只是一天,安平便宣告易主。
传出来的消息让整个江南寄希望于郑家的别有用心之人吃惊不已,山东军在安平城内搜找了两天,并且派外系兵马驻守在这里继续搜寻。
据泉州的百姓传闻,山东军几乎将这一带姓郑的人全部斩尽杀绝,无论与郑氏有没有关系,都逃不过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不会有人多嘴去说什么,迎合大势,保住身家性命才是要紧之事。
山东军与郑氏在苏州的会商破裂,两方大打出手,郑氏步军在山东军的面前表现并未比流贼好上多少,几乎是个一触即溃的场面。
苏州一带到处都能见到山东军的内外系兵马挨家挨户搜找郑氏残余,这些人之中往往有一名幕僚府指派出来的文吏,他们捧着文册一个一个的核对人数。
要是哪家哪户突然出现了什么身份不明,并且还是近期忽然来到的人,一概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抓出去问斩,宁杀错,不放过。
从三月到四月底的时间里,山东军除了在江南出动大批城管局人员抓捕郑氏残余以外,更是一刻不停的分派各路大军接管福建、浙江等省。
郑氏的倒台,宣告着在整个江南已经再无任何势力能够掣肘王争的山东军,各地官军惊慌未定,山东军所至处几乎都是一片倒旗易帜的场景。
长期以来,山东军保持着良好的军纪,几乎没有任何将帅欺压百姓的事情传出来,前不久甚至传出四大战将之一的高亮为整肃军纪大义灭亲杀掉亲外甥的事情。
这种种的所见所闻,无不让江南百姓殷切盼望山东军的到来。
其实话说回来,山东军之所以在江南一带望风披靡,与一件事还是有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西北大顺的动作。
李自成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受不了坐以待毙,在三月中旬集结大顺军誓师北上,看方向正是朝大明的北京城去了。
这个时间与历史上李自成北上足足差了两个多月,但结果似乎并不会有任何变化。
如今的朝廷已经无力自保,这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上下明廷的文武官员们都是惶惶不安,急于找到一个新的靠山。
如今天底下能和李自成抗衡的就属安东候王争,其它那些忠于朝廷的人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要么上去殉国,要么下来归附山东军。
大顺军号称百万,实际上到底出动了多少人却根本没有人知道,但据传闻所说,人数其实并不少,至少会有三十万大军。
李自成行军的路上都是人头攒动,大顺军遇到的几乎和山东军在江南经历的场景一模一样,明廷各地将帅争相投降,一路过去几乎没有任何抵抗。
但是在三月下旬,李自成抵达宁武关的时候,却遭遇了超乎想象的顽强抵抗。
接替许定国继任山西总兵的周遇吉,亲自率领三万山西兵在代州沿线布置防御,并且接连向朝廷告罄,但此时北京已然无兵可调,居然只象征性的在保定调派了两千左右的兵员助战。
四月七日,太原沦陷,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
李自成在太原休整三天,高一功率偏师接管忻州,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不得已率残军突围退保宁武关。
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民间有传说是由凤凰所变,故当地人又称之为“凤凰城”,宁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
景泰年间筑宁武关城,与偏关、雁门关一起成为防御鞑靼的山西三大关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大顺军大军师牛金星建议李自成立即马不停蹄的围攻宁武关,修整几日后再行北上,因为此时的山东军,已然开始在整个江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整改原官军,北上刻不容缓。
若大顺军再耽误时间,山东军腾出手来北上支援,将会一败涂地。
不过李自成和牛金星都不知道,眼下王争已然忙的脚不沾地,山东军里里外外都是一片喜气洋洋,根本没有人去担忧北京城的安危。
无论周遇吉如何备战,以山西孤旅终究是无法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相抗衡的,周遇吉也明白,代州的失守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宁武关地势险要,而李自成生怕王争勤王,一上来就是没日没夜的猛攻,所以此次战役进行得甚至比历史上更为惨烈。
大顺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却因为守关明军火炮猛烈的轰击伤亡惨重,李自成甚至放言“五日不降将屠其城”,想要借此迫使周遇吉开城。
周遇吉虽然一心抵抗,但山西兵将对明朝的前途并不看好,放着山东军如此强大的战力不用,却不断的打压,这已经让很多人寒心。
火药即将耗尽的时候,一些将领就在不断劝说周遇吉改变策略不要一味硬拼,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话简直快要磨破周遇吉的耳朵。
但周遇吉断然拒绝,却因此心生一计——诈降。
他在城内设伏,出弱卒诱敌入城,待大顺军前锋进入瓮城之后突然亟下前后闸门,城上弓矢乱放,铳炮齐鸣,竟然一举斩杀大顺军数千兵马。
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气馁不已,甚至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探听无法绕道之后,就打算回陕西布防等待山东军来攻,
但牛金星、宋献策、贺锦等大顺将领都想要成为建国立业的功臣,并不赞成回撤陕西,一再坚持必须要攻下北京城。
其实历史上李自成的北上不过是打着试探的心思,因为当时并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到如日中天的大顺军,但现在不同了。
王争所率领的山东军已然拿下了大明朝的半壁江山,就连富可敌国的郑氏都被一举歼灭,大顺军原本的试探之举,也就变成了在绝境求生中拼命求生。
因而大顺军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李自成调集数十门大小火炮对准关城不断轰击。
大顺军此次可谓背水一战,所以异常勇武,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死尸堆成了小山,终于在日落之时攻破宁武关。
按往常来说,大顺军一旦入城,战斗其实就已经结束,但这次他们攻入关城之后,周遇吉依然不投降,率领残余的山西兵巷战。
周遇吉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徒步奋战不止,身中数箭之后战至力竭,最后大顺军一哄而上将其生擒,不过周遇吉仍然破口大骂。
李自成下令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尤不解恨,又下令将其五马分尸扔到野地中喂野狗。
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得知丈夫殉国身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愤然登上屋顶向大顺军步卒放箭。
说来有些可笑,大顺军各部由于争相在城内抢掠烧杀,一时间居然调集不出足够的弓箭手与其对射,受到不小的伤亡,最后还是放火将这些妇人活活烧死。
在这之后,大顺军屠宁武城关,婴幼不遗,百姓被杀者甚众。
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灭明,崇祯殉国
宁武一役,大顺军损卒近五万,尸可填平沟壑,血染红了江河。
李自成痛心疾首,再度兴起想要回到陕西的念头,还是牛金星等人力主北伐,但这次并不十分管用,李自成一心一意只想着回到陕西老家,准备在第二天一早下令撤军。
甚至在李自成的心中,竟然有归附王争的心思一闪而过,可想而知,这场战斗对他造成了多么大的打击。
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这位陕西汉子,李自成战辗转反侧才刚刚睡去,牛金星喜形于色冲进闯王大帐,张口喊道:
“闯王,好消息!”
“大同总兵姜瓖,还有宣府总兵王承胤都愿开城迎我大顺,这是降表!”
“什么,你说什么!?”李自成睡眼朦胧,听得半清半楚,起来之后摇摇头,陡然间反应过来,惊喜的道:
“大同和宣府的朝廷总兵降了我大顺?”看见牛金星点点头,李自成全然没有任何睡意,一把抢过他手上的两张书信,看过之后哈哈大笑: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大顺!”
本来李自成之前去问过牛金星,经过宁武关再至京师还有多远,牛金星说的话却让他陷入沉思,决然准备回撤陕西。
宁武关以北,仅仅重镇就有大同、宣府两镇,又要经过险峻不下于宁武的阳和与居庸二关,哪一处都是大兵云集的重地。
李自成深怕自己这点仅有的家底败光,并且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对故乡陕西情有独钟,甚至十个北京城都抵不上一个西安,所以才准备打道回府。
但姜瓖和王承胤纷纷投降,使得大顺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两重镇,增添兵将十数万,李自成欣喜若狂,立即下令继续北上,直杀奔京师。
崇桢帝听闻后大惊失色,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但是很可惜,个个富得流油的京师官员一共却只拿出不到三十万两白银,根本连百万之数的一半都不到,崇祯皇帝便即策划南迁。
都察院御史李邦华禀报说是南迁之路已断,除非取道山东。
崇祯皇帝瘫坐在龙椅上,时至今日,他依然不敢相信王争居然占据了整个江南,就连郑氏都被他一举击溃,这怎么可能。
朝中诸臣默不作声,一片的惨淡之景。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不止,状若癫狂,指着下列的群臣,龇牙咧嘴的说他们个个都是亡国之臣,个个都该杀。
崇祯皇帝忽然面色一变,宣布退朝,紧跟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