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子的故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在是太难得了。
老子的里不是有一篇感叹的文章,说什么:生之徒十之有三?
韩国一下子损失了三万多人,也无需韩国君王下达撤兵的命令了,主帅也不敢再战了。保留兵力事小,保留人/种才是真!
韩国那么一个小国,能有多少个三万五啊?
“什么?韩国又败了?”
接到探报后,魏国的大将军庞涓瘫坐在军中帐里,半天都没有反应。
“大将军果然神算!”
手下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副将,上前拱手讨好道。
“嗯!”庞涓长长地嗯了一声。
心想:你们知道什么啊?我不是说韩国败了,死了那么多人。而是!这个庄子!他到底是个什么鬼啊?
庞涓很是后悔,当初没有杀了庄子,让这小子回宋国了。
天生嫉妒他人才能的庞涓,认为有庄子在,他的人生将无前途。
就好像当年有孙膑在的时候一样,有孙膑在,他庞涓的人生就会黯然失色。
庄子才治理一个月多的漆园,就这么厉害!一个小小地漆园,连守卫的军队都没有,就单单凭借“全民皆兵”,就能斩杀韩国三万大军!要是庄子掌管了宋国,那还得了?不出三五年,宋国就将成为中原强国!
“撤兵!”
庞涓挥了挥手,下令道。
“撤兵?”副将问道。
庞涓眼睛一瞪,喝道:“不撤兵我们到漆园去送死,是不是?”
“是!”
“什么?”
“撤兵!”那个副将赶紧改口道。
韩国大军撤回本国后,宋国方面马上又开始收复被韩国夺去的那四座小城。韩国守军见大势已去,也只得撤离占领的城池,滚回韩国去了。
“哈哈哈!”
得到捷报后,宋国君王宋剔成不由地大笑起来!
这仗赢的!太漂亮了!太不费力气了。
说实在的话,他还真的日愁夜愁,能不能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还有!宋国官兵的兵力,都还没有投入到正面战场上,战争就结束了!
这这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单单靠民间的力量,就消灭了韩国的三万多大军,怎么可能呢?
第465章 儒家的不满
“庄子果然是个人才啊!君上!”
一个大隐隐于朝的官员,趁机上前说道:“庄子管理漆园,才短短两月时间,漆园就如此大好,臣请君上!当重用庄子。”
“哦?”宋国君王宋剔成君显得有些惊愕地哦了一声。
“君上!当初漆园人联名上奏,请求任命庄子为漆园镇吏。君上!如今的漆园,就是在庄子的治理下,才如此大好的!道家治世,全民皆兵!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兵。漆园几万人口就有几万兵力。韩国区区两万犯敌,哪里是漆园的对手,自然是有来无还……”
宋剔成君挥了挥手,问道:“那?我宋国有四十多万人口,以爱卿所言,要是以道家思想来管理的话?就有四十多万大军?”
“是!”那个大隐隐于朝的官员答道。
“啊!哈哈!那我宋国如果真的有四十多万大军,那不是大周天下第一军事强国?”
“是!”
“当今天下诸侯,那个国家有四十万大军啊?楚国?楚国就算举国之兵,也不过三十几万。魏国!当今霸主,举国之后也不过二十万。哈哈哈!”
其实!当时宋国的实际人口,并没有四十多万。宋剔成是故意多说了一些。要是人口少了,更是显得你的国力不足。人口少,兵力自然也是没有多少的。
一个国家只有四十多万人口,他能有多少兵呢?五万兵力就是极限了。
对于像宋国这样地小国,一般兵力都集中在都城,以保护君王为主。至于边境,只有主要关卡才有守兵。一般地方,都是没有驻兵的。只有战事起来了,才往那个地方增兵,才在民间紧急征兵。
正是因为这样,宋国边境没有人居住。国家无法保证子民的安全,谁愿意住在边境?
“至于这个庄子嘛?”宋剔成君想了想,说道:“那就提他做个州邑吧!往上提点!”
宋剔成君说着,还把右手手掌往上托了托。他的意思是:把庄子从漆园镇吏的位置上往上提一点,提到州邑的位置上。
“君上!臣有异议!”
也就在这个时候,从旁边闪出一个人来,拱手施礼道:“庄子不但不可重用,还当责罚!”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宋剔成君的弟弟戴偃,就站在堂下。对于哥哥要提庄子为州邑一事,他也是反对的!庄子是人才不假,可不能被哥哥重用了。要用的话,也得由他来提拔。
戴偃担心地是,哥哥宋剔成君要是一直重用庄子的话,那问题就大了,那他与堂哥戴大官人的计划就要落空。庄子治世,道家治世,哪里还有他这种人露脸的机会。
现在好了,有人站出来反对!真是!天助我也!
“为何?”宋剔成君当场把脸阴沉下来,问道。
朝堂之上,众人都把视线转向说话的这个人,不解其意。
如果不是庄子用道家思想治理漆园的话,如果漆园不是全民皆兵的话,韩国能这么快就罢兵?魏国能那么快就撤兵?赵国得知韩国折兵三万多,吓得连夜拔营。
如果不是庄子的话,能这么快就瓦解了三晋联盟伐宋的计划。
如果不是庄子的话?宋国要死多少人?
目前的宋国,在韩国攻占四座小城的时候,才死伤不到一千人。
而漆园那里,竟然连一个村民都没有死。在后来的那场追击战中,也只受伤了几十个人。
像庄子这样地大功臣,怎么?没有奖励,相反!还要受到责罚?没有天理啊!这是?
“君上!”那人说道:“庄子治理漆园是有一点成绩!可这成绩不足弥补他的过失!”
“此话怎讲?”宋剔成君一听,火气有些大,语气显得很生硬。
“道家治世,违背周制、违背周礼!违背天下人心!”
“此话怎讲!”宋剔成君更加恼火,声音又大了许多。
心想:你这不是存心诬陷吗?尼玛地!你在我们宋国为官,你做出了什么成绩?
众大臣都知道,宋君怒了,可并没有人上前阻止。他们倒是想看看,这家伙到底想说什么?庄子怎么就违背周制、周礼了?你想诬陷别人,那就等着下大牢吧!
“道家是治心之术,是不能治世的!治理国家、天下,必须站在国家、天下的角度上。而道家是治心之术,是把国家、天下分化为一个个个体。试想!从这个角度来治理国家,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呢?
君上!要是由庄子来治理宋国!那就等于是把我们宋国瓦解分化了啊!君上!君上请三思!”
宋剔成君怒道:“那漆园呢?漆园是怎么个情况?说!”
“君上!这正是臣下要对君上说的!漆园只是一个很小地地方,按照道家的方法,是可以治理的。就好像一个家庭,家庭的成员少,在家长的主持下,是可以团结的。而到了家族那里,就不一样了!家族,不也是一家人吗?是不是?君上!
道理是一样地!道家治世,只能管理很小的地方,就好像家长管理家庭一样。让家长去管理家族,问题就来了!君上!所以!庄子只能当漆园小吏,而当不了州邑的邑长啊!君上!”
“废话!”宋剔成君厌恶地朝着那人摆着手,示意滚一边去。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都在一边小声地议论起来。说此人完全是在故意诬蔑庄子,说的都是什么道理?说不出其中的所以然,都是无逻辑推论。
“君上!臣下说的句句是实!没有妄言!臣下说庄子有违周制,也不是没有根据的!臣下还说,庄子不仅有违周制,还有违宋国的制度。漆园是个什么地方?漆园是一个无视君王权威的地方。
在漆园那里,我们宋国,从来就没有真正地有效管理过。在漆园那里,我们无法增加赋税。在漆园那里,我们无法征兵。在漆园征兵,我们宋国必须花银子去买人头。在漆园那里!我们无法下达全国一统的命令。
如今的漆园!我们宋国只有一个有名无实的镇衙存在。他们的职能很小,也就每年收取赋税而已。
君上!漆园名义上是属于宋国的,可我们宋国,君王您,并不能有效管理啊……”
“臣附议!”
戴偃见机会来了,赶紧上前,进行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戴偃的人一见,赶紧上前“附议”。
“臣等附议!”
朝堂中,一些人见风使舵的人,见附议的人多了,也都站了出来,进行附议。
“君上!君上作为一国之君,当有无上权威!漆园那里的人,蔑视权威。蔑视权威就是蔑视君上,按周制、周礼!当诛!……”
“当诛?”
那人话音未落,朝堂上又是一片沸腾!
第466章 儒家不能容忍的事
见这个家伙越说越离谱,那个大隐隐于朝的道家护法士,不得不上前争辩。此时再不接茬,这个家伙就更以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了。
“君上!请明察!”
大隐上前一步,站在众人最前面,朝着宋剔成君拱了拱手,又道:“以他之言,漆园人蔑视君王权威,当诛!我想问的是?这位!他是何叵心?
如果在韩国、在三晋还没有联盟伐我宋国之前,在之前的任何时候,说出漆园人当诛的话,臣下愿意接受。就算不诛,我们当教化那里的人!蔑视君王权威,应该受罚,这无异议!
可是?如今的漆园,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灭杀了韩国三万大军,瓦解了三晋伐宋联盟,免除了宋国的危急。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这位?他却提出要诛杀漆园人,不知君上可否明白,他是何意啊?”
宋剔成把视线转向那个儒家,没有说话。
“蔑视君王权威,就该当诛!这是周制、周礼上规定的,也是大周天下各个诸侯国都遵循的律法!”那个儒家辩解道。
道家大隐针锋相对,问道:“据我所知,漆园那里每年都会按时上缴赋税,从来不拖欠。而其他地方,就没有这种情况。请问?这又作何解释?试问?那些拖欠赋税的人和那里的地方官员,是不是也在蔑视君王权威呢?不能按时缴纳赋税,不也是在蔑视君王权威吗?”
“不能按时上缴赋税,一定有其中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天灾!比如说特殊原因,都可能造成有所拖延。甚至!是无法上缴!我们不能因为拖延或者是无法上缴赋税,就说那里的人和官员蔑视君王。”
“以你的意思?拖延上级赋税,或者不上缴赋税,只要情有可原,都不是蔑视君王权威。”
“是!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漆园的情况,是否也有原因呢?也不能一概而论呢?如果是这样,就不能给漆园人民扣上一顶‘蔑视君王权威’的罪名。”
“漆园那里的人本来就是那样!他们来自各个诸侯国,其中!有许多人都是从各个诸侯国内逃过来的罪犯。他们不遵守宋国的律法,蔑视君王权威,是事实!”那个大儒振振有词地说道。
大隐不紧不慢地问道:“请说具体点!他们如何不遵守宋国律法的?他们来我们宋国在漆园定居后,又犯了哪些罪?
还有!请问?漆园有几万人,是不是都是从各个诸侯国逃过来的罪犯?你说的‘其中!有许多人都是从各个诸侯国内逃过来的罪犯’,这‘其中的许多人’到底是指多少人?还是?只有这些人是罪犯,而其他人不是?
如果只有这些人是罪犯的话,那么?把这些罪犯说成是漆园所有人的话?就有些不妥!很容易让人混淆。
事实上!漆园人是有不少人是从各个诸侯国逃过来的罪犯。是几个人,而不是所有漆园人,几个人不代表所有漆园人。
还有!那是在以前!自从几十年前开始,漆园就已经人满为患了,就没有多少从各个诸侯国逃过来的罪犯在这里定居了。
而你所说的罪犯,是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逃跑过来的罪犯。所以!你把几十年前的罪犯强加到了现在的漆园人民的头顶,说漆园人民都是从各个诸侯国逃跑过来的罪犯,你就是有意在栽脏漆园人民!
你这是以偏概全,混淆人数,你这是有意栽脏现在的漆园人。
还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罪犯,他们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是不是被冤枉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了。所以!你把都不知道是不是罪犯的人当成罪犯,而且!还把他们强加到漆园人民身上,说漆园人都是从各个诸侯国逃过来避难的罪犯,你叵心何在?
你偏偏在漆园人灭杀了三万韩国大军之后,提出来,说要诛杀漆园人?你叵心何在?你是为意?”
“你?”那个大儒一时之间气得说不出话来。
“你的叵心很明显!因为!漆园人民抗击韩国大军三万多,刺痛了你的心。你也许是韩国人,也许是魏国人,也许是赵国人。或者!你收受了三晋的什么好处,你故意在说漆园人民的坏话。你要让君上下令,诛杀漆园人民。或者!让君上作出什么决定,造成漆园人民对君上有什么误解、不满。从而!逼迫漆园人民犯上作乱……”
“你?你?你……”
“漆园人民如何蔑视君上了,如何不遵守宋国的律法了?”大隐接着说道:“作为子民,向国家上缴赋税,就是对君王的尊重。我不知道你说的尊重是什么?天下子民要如何面对君王,才不是蔑视君王权威?是按照你们所说的礼数吗?按照你们儒家所说的礼数吗?
难道?漆园人没有按照你们儒家所倡导的礼数,就被你们儒家扣上了一顶‘蔑视君王权威’的大帽子而被诛杀吗?
请问?你是在用法制管理国家,还是在利用律法来故意灭杀良民?灭杀保家卫国斩杀了韩国三万多犯敌的子民?漆园人不但保住了家园,还保护了整个宋国。本应奖赏,补偿他们受到的损失。而按照你的意思,不但无赏,无补偿,还要当诛?
你?你用意何在?”
“你?你是道家?”那个大儒气急败坏地吼道。
“道家怎么了?”大隐也不隐瞒自己的身份,说道:“这次如果没有道家,没有漆园,我们宋国又将被卷入战争之中!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是生灵涂炭!是将国家和人民卷入苦难之中!”
“你?你?你们道家!你们的庄子!你们的所作所为!将遭天下人共诛!”那个大儒一边说着一边趴到了地面上,给宋剔成君磕头。
哭道:“君上!请慎察!君上!这次!庄子的道家,招惹了大事了!此事一旦传遍天下,必遭天下人共诛!”
宋剔成君很是厌恶地看了那个大儒一眼,手臂一挥,又把脸转一边去了。那意思明摆着,懒得搭理。
“君上!请慎察!道家治世有违周礼啊!天下人遵循的都是周礼!漆园人斩杀韩国三万大军是有功劳!可在处理某些事务上,有欠考虑!
君上!漆园人把三万韩国官兵斩杀后,尸首都分到了各家各户。而各家各户按照道家思想,把死者身上的衣服都剥了个干净,还把尸首埋于菜园,打算明年春季再在上面种上瓜果。他们说,等到来年,瓜果必然长得大,产量高。
君上!他们把死者的尸首当肥料啊!君上!
君上!他们把死者衣服剥下,说是埋了可惜,可留下再利用。君上!漆园人把三万死者的衣服都剥下来拿到河上清洗,血水染红了整个河塘!君上!据说!漆园下游的湖泊,湖水都是红的!
君上!此事要是传了出去,天下人必然共诛之!君上!呜呜呜!君上!死者已逝,当入土为安,而不是剥衣而辱之啊!君上!”
“哦?果有此事乎?”宋剔成君一听,也很是吃惊,急忙正了正身子。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一听,也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
“臣下说的句句事实!君上!这是大祸啊!漆园人可以击败韩国三万大军,可无法击败天下人心啊!君上!”
第467章 庄子差点背了黑锅
众怒不可犯,这个道理谁都知道。
要是单单得罪了韩国、魏国和赵国这三个国家的话,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去联盟周边的小国家,还可以去与齐国、楚国、秦国,以及北边的燕国联盟。
得罪诸侯君王都不可怕,可怕地是得罪天下所有人。
自古以为,世人对死者都是怀着一种特别地感情,予以安葬。不管此人生前如何,他们的后人都会给予生前没有的尊重。在周礼中,在儒家所倡导的葬礼上,都是有一定仪式的。
除非!他们是被判了死刑的罪犯。罪犯的家属不敢公开举行葬礼,但至亲的人也会偷偷地祭奠。
漆园人按照道家思想,剥了死者的衣服,还将死者的衣服洗净了再利用。甚至!还有人可能会把死者的衣服洗净了拿到集市上,廉价卖给那些没有钱买新衣服的人。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漆园人竟然还把死者的尸首埋在自己的菜园里,准备来年在上面种上几株瓜果,他们竟然把死者当成肥料!
按照道家理论,一切正常!人类来源于道,死后回归于道。可对于世人来讲,对于受周制、周礼影响了几百年的世人来讲,自然是无法接受。
是啊!一旦天下人知道了这件事,群起而攻之,宋国不亡国才怪?
作为宋国君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是吓得瘫倒了。
朝堂上的其他众臣,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众怒不可犯!惹恼了天下人,那可不是开玩笑地!宋国灭了,他们这些混饭吃的官员,自然也就下课了。
不当官,他们哪里来的优越于平民的生活?
该死的道家!该灭!
一个个在心里骂着!
其中!还有不少人直接骂庄子不是人!
庄子作为道家学说传承人,都是因为他管理漆园,在漆园讲道,才把漆园人教导成这样地!
戴偃站在一边,心里乐翻了天!
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尼玛地!不用庄子正好!不用庄子你们就得亡国!哥!你最好把庄子抓起来!嘿嘿!到时候臣弟我就把他救出来,为我所用!
这么好的人才,你竟然不敢用、不会用!嘿嘿!
一个漆园就打败了三晋联盟,要是宋国所有地方都向漆园那样,天下还有谁敢来欺负我宋国呢?
站在一边的那个大隐,大隐隐于朝的道家护法士听了,也是当场吓了一跳。一时之间,竟然楞在了那里。
如果真的是那样地话?那还真的不好收场!
天下人心,人言可畏啊!
毕竟!在大周天下,真正懂得道的人并不是那么多!要是天下人都认为你不对,你就算是对的,你也没有说理的地方!
不过?作为隐藏在朝堂之上的道家,经历的世事太多了。对于这件事,他还是有把握处理的。
也就楞了一下,大隐就有了对策!
只见!大隐上前一步,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在了那个大儒的身上,将其踹翻。
作为道家,正宗道家,都是会武功的。武功!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当然!是指在那个冷兵器时代。
然后!拱手弯腰给宋国君王宋剔成行了一个大礼,大声地说道:“君上!不要听信此人!君上!此人当庭妖言惑众,蛊惑人心、制造恐慌啊!君上!这些都是他的一面之词,君上!君上!您收到来自漆园镇衙的呈文没有?
君上!君上!连您都不知道的事,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的事,他是怎么知道的?君上?
君上!此人一贯夸大其词,不达目的不罢休!请君上慎察!刚才!他说漆园人当诛,被我戳穿了他的谎言后他又说漆园人抗击韩国有功。
先前!他还说什么漆园人蔑视君王权威,又说漆园人是从各个诸侯国逃来避难的罪犯。把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逃来我们宋国漆园避难的人,强加到如今的漆园人身上。
君上!此人就是如此夸大其词啊!君上!
君上!逃犯都能在我们宋国生存下去,不犯事,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宋国能容得下人啊!说明我们宋国的历代君王贤明啊!
君上!而他!不颂扬历代君王贤明,却给那些本分的人扣上了‘罪犯’的帽子。请问?他是何叵心?
君上请慎察!他这是要置漆园人于死地!他为什么痛恨漆园人,不就是漆园人斩杀了三万多韩国军队吗?
他不能用‘蔑视君王权威罪’,来诛杀漆园人,就使出这一招来!换一种方法来置漆园人于死地!
君上!作为臣子,当为君上办事,尽心尽力,想君上所想,急君上所急!
如果漆园真的发生了这件事,剥死人的衣服洗净了卖钱,把死人埋进菜园当肥料,作为臣子!当写成奏章,上呈君上察阅,当与君上分忧,商量对策。而不是像他这样,大庭广众之下嚷嚷着,生怕大家不知道。
他这是有意在宣扬其事,而不是掩盖此事,寻找对策。他这是唯恐天下人不知啊!君上!
君上!至于在处理战场尸首这件事上,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管是由谁来处理,有个别人都会偷偷地将那些新衣服、好衣服剥下来,洗净后拿到集市上变卖。甚至!负责处理此事的人,直接授意办事的人这样做!
君上!对于成千上万的尸首,把他们的衣服剥下来,那可是可以堆积成一座小山啊!那可是一笔财富啊!所以!有许多人都打着这个主意。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君上!我相信!漆园那里一定也有这种情况!但是!绝对不是普遍现象!
君上!此人仇恨漆园人,一定要找漆园的人茬,一定要置漆园人于死地!这还不算!他还诬陷庄子!坑害我宋国,想将我宋国再次拖入战争之中。
君上!我们都知道庄子已经辞去了漆园镇吏一职,去齐国寻找他的娘亲,寻找他的未婚妻子完成婚约。漆园方面已经写来呈文,说明情况。庄子已经辞官,但在表面上,漆园镇衙说庄子仍在职,为的是稳定民心!
君上!庄子何错?
如果没有庄子,如果没有道家的全民皆兵思想,我们的漆园,早已毁在了韩国两万大军脚下!君上!如果没有庄子,宋国已经被拖入战火之中,生灵涂炭!君上!如果没有庄子,宋国在这次事件中,能这么轻易过去……”
那个大儒听大隐如此一说,吓得趴在地上不敢抬头,浑身哆嗦,也不敢再说话。他并没有撒谎,而是!说的都是实话。可是?谁来给他证明呢?
漆园距离都城这么远,你没有证据证明,你就是诬陷。
第468章 戴偃的屯兵野心
宋国君王宋剔成听了,觉得是那么回事。 。。他也听说了,那些人在处理战场的时候,是有人偷偷地剥死者的衣服。就好像贪官一样,到处有,公开地秘密。
再则!他没有接到这方面的奏报。是啊!我作为一国君王都不知道此事,你一个臣子你怎么可能会先知道呢?
还有!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如果真的有这种事发生,你也不能声张啊?你应该急君王所急。你既然知道得罪不起天下人,你就应该隐瞒,你就应该想办法处理此事,而不是把这件公开宣扬出来啊?
在大隐的辩驳下,好像是那么回事!此人就是故意找漆园人的茬子,要置漆园人于死地!漆园人怎么得罪他了?是啊!之前他怎么不说漆园人如何如何,而此时说呢?
就是因为漆园人斩杀了来犯的韩国两万兵马!
“杀!拖出去砍了!”
宋剔成终于作出决定,将这个妖言惑众的大儒砍了。
“君上!君上!我说的句句是实啊!君上!”
那个大儒吓得趴在那里当场尿裤子。
“你不服是不是?”
大隐冲着那个大儒说道:“我再来戳穿你的谎言!让你死个明白。你说!漆园下边的湖水都是红色的,都是血水。都是漆园人洗死人身上的衣服,衣服上的血水染红了湖水。是不是?你这是明显地谎言!
君上请明察!漆园境内一下子死了两万多韩国兵士,两万人身上会流下多少血水?而洗死人身上的衣服,衣服上能沾多少血水?君上慎察!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相信!他说的没有错,漆园下游的湖泊,湖水是红色的,是血水。可那并不是洗衣服染成的,而是!那是死去的两万多人身上流下来的血水。不过!那只是暂时的!现在!如果我们派人去查看的话,漆园的湖泊一定是清澈的!”
在大隐的解释下,一切都是那么地合理!
宋剔成君听了,不住地点头。
“拖出动!砍了!”
从大殿外面迅速跑来几个护卫,不由分说,拖了就走!
“君上!”戴偃上前一步,准备给那个大儒求情。
他听堂兄戴大官人说,有些人是要无条件保的。特别是兄长要杀的人,尽量要保。这种人保下来后,就会成为自己的心腹,成为兄长的仇家。
“下去!下去!寡人累了!”
“君上!此人杀不得啊?”
“怎么杀不得?这人分明是得了三晋的好处,故意来挑事的!”宋剔成喝道。
“君上!”
“你还想替他求情?免死?你想给我树个敌人是不是?免他家人无罪,就是天恩了!”
“君上!”
“你是不是也得了三晋的什么好处?你?哦?我问你?你负责征兵的事,你怎么那么积极?不是已经商量了,搞搞形势,假征兵。可你?你还来真的?
臣弟!我们宋国就这么多人口,你来五十个人征一个兵源,我们国库哪里来的银子养活这些兵?算了!征兵的事到此结束!你!该干吗干吗去!后头的事由下面的官员处理!”
戴偃赶紧上前两步,朝着兄长拱手弯腰,说道:“君上!征兵不能停啊!君上!”
见兄长要走人的样子,戴偃急道:“臣弟认为!兵不用我们养!我们可以采用屯兵边关,一边守护边疆,一边开垦良田。臣弟认为!将这些人安排到边关去,闲时种地,战时练兵备战。可以让他们在边关娶亲生子,安家过日子。
我们宋国,最要抓的是人口。人口上去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强大了。而这些征兵过来的人,一般都身体强壮,都是最佳生育人群。我们鼓励他们多生育,鼓励他们屯边,开垦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