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子的故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在是太难得了。

  老子的里不是有一篇感叹的文章,说什么:生之徒十之有三?

  韩国一下子损失了三万多人,也无需韩国君王下达撤兵的命令了,主帅也不敢再战了。保留兵力事小,保留人/种才是真!

  韩国那么一个小国,能有多少个三万五啊?

  “什么?韩国又败了?”

  接到探报后,魏国的大将军庞涓瘫坐在军中帐里,半天都没有反应。

  “大将军果然神算!”

  手下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副将,上前拱手讨好道。

  “嗯!”庞涓长长地嗯了一声。

  心想:你们知道什么啊?我不是说韩国败了,死了那么多人。而是!这个庄子!他到底是个什么鬼啊?

  庞涓很是后悔,当初没有杀了庄子,让这小子回宋国了。

  天生嫉妒他人才能的庞涓,认为有庄子在,他的人生将无前途。

  就好像当年有孙膑在的时候一样,有孙膑在,他庞涓的人生就会黯然失色。

  庄子才治理一个月多的漆园,就这么厉害!一个小小地漆园,连守卫的军队都没有,就单单凭借“全民皆兵”,就能斩杀韩国三万大军!要是庄子掌管了宋国,那还得了?不出三五年,宋国就将成为中原强国!

  “撤兵!”

  庞涓挥了挥手,下令道。

  “撤兵?”副将问道。

  庞涓眼睛一瞪,喝道:“不撤兵我们到漆园去送死,是不是?”

  “是!”

  “什么?”

  “撤兵!”那个副将赶紧改口道。

  韩国大军撤回本国后,宋国方面马上又开始收复被韩国夺去的那四座小城。韩国守军见大势已去,也只得撤离占领的城池,滚回韩国去了。

  “哈哈哈!”

  得到捷报后,宋国君王宋剔成不由地大笑起来!

  这仗赢的!太漂亮了!太不费力气了。

  说实在的话,他还真的日愁夜愁,能不能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还有!宋国官兵的兵力,都还没有投入到正面战场上,战争就结束了!

  这这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单单靠民间的力量,就消灭了韩国的三万多大军,怎么可能呢?



第465章 儒家的不满


  “庄子果然是个人才啊!君上!”

  一个大隐隐于朝的官员,趁机上前说道:“庄子管理漆园,才短短两月时间,漆园就如此大好,臣请君上!当重用庄子。”

  “哦?”宋国君王宋剔成君显得有些惊愕地哦了一声。

  “君上!当初漆园人联名上奏,请求任命庄子为漆园镇吏。君上!如今的漆园,就是在庄子的治理下,才如此大好的!道家治世,全民皆兵!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兵。漆园几万人口就有几万兵力。韩国区区两万犯敌,哪里是漆园的对手,自然是有来无还……”

  宋剔成君挥了挥手,问道:“那?我宋国有四十多万人口,以爱卿所言,要是以道家思想来管理的话?就有四十多万大军?”

  “是!”那个大隐隐于朝的官员答道。

  “啊!哈哈!那我宋国如果真的有四十多万大军,那不是大周天下第一军事强国?”

  “是!”

  “当今天下诸侯,那个国家有四十万大军啊?楚国?楚国就算举国之兵,也不过三十几万。魏国!当今霸主,举国之后也不过二十万。哈哈哈!”

  其实!当时宋国的实际人口,并没有四十多万。宋剔成是故意多说了一些。要是人口少了,更是显得你的国力不足。人口少,兵力自然也是没有多少的。

  一个国家只有四十多万人口,他能有多少兵呢?五万兵力就是极限了。

  对于像宋国这样地小国,一般兵力都集中在都城,以保护君王为主。至于边境,只有主要关卡才有守兵。一般地方,都是没有驻兵的。只有战事起来了,才往那个地方增兵,才在民间紧急征兵。

  正是因为这样,宋国边境没有人居住。国家无法保证子民的安全,谁愿意住在边境?

  “至于这个庄子嘛?”宋剔成君想了想,说道:“那就提他做个州邑吧!往上提点!”

  宋剔成君说着,还把右手手掌往上托了托。他的意思是:把庄子从漆园镇吏的位置上往上提一点,提到州邑的位置上。

  “君上!臣有异议!”

  也就在这个时候,从旁边闪出一个人来,拱手施礼道:“庄子不但不可重用,还当责罚!”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宋剔成君的弟弟戴偃,就站在堂下。对于哥哥要提庄子为州邑一事,他也是反对的!庄子是人才不假,可不能被哥哥重用了。要用的话,也得由他来提拔。

  戴偃担心地是,哥哥宋剔成君要是一直重用庄子的话,那问题就大了,那他与堂哥戴大官人的计划就要落空。庄子治世,道家治世,哪里还有他这种人露脸的机会。

  现在好了,有人站出来反对!真是!天助我也!

  “为何?”宋剔成君当场把脸阴沉下来,问道。

  朝堂之上,众人都把视线转向说话的这个人,不解其意。

  如果不是庄子用道家思想治理漆园的话,如果漆园不是全民皆兵的话,韩国能这么快就罢兵?魏国能那么快就撤兵?赵国得知韩国折兵三万多,吓得连夜拔营。

  如果不是庄子的话,能这么快就瓦解了三晋联盟伐宋的计划。

  如果不是庄子的话?宋国要死多少人?

  目前的宋国,在韩国攻占四座小城的时候,才死伤不到一千人。

  而漆园那里,竟然连一个村民都没有死。在后来的那场追击战中,也只受伤了几十个人。

  像庄子这样地大功臣,怎么?没有奖励,相反!还要受到责罚?没有天理啊!这是?

  “君上!”那人说道:“庄子治理漆园是有一点成绩!可这成绩不足弥补他的过失!”

  “此话怎讲?”宋剔成君一听,火气有些大,语气显得很生硬。

  “道家治世,违背周制、违背周礼!违背天下人心!”

  “此话怎讲!”宋剔成君更加恼火,声音又大了许多。

  心想:你这不是存心诬陷吗?尼玛地!你在我们宋国为官,你做出了什么成绩?

  众大臣都知道,宋君怒了,可并没有人上前阻止。他们倒是想看看,这家伙到底想说什么?庄子怎么就违背周制、周礼了?你想诬陷别人,那就等着下大牢吧!

  “道家是治心之术,是不能治世的!治理国家、天下,必须站在国家、天下的角度上。而道家是治心之术,是把国家、天下分化为一个个个体。试想!从这个角度来治理国家,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呢?

  君上!要是由庄子来治理宋国!那就等于是把我们宋国瓦解分化了啊!君上!君上请三思!”

  宋剔成君怒道:“那漆园呢?漆园是怎么个情况?说!”

  “君上!这正是臣下要对君上说的!漆园只是一个很小地地方,按照道家的方法,是可以治理的。就好像一个家庭,家庭的成员少,在家长的主持下,是可以团结的。而到了家族那里,就不一样了!家族,不也是一家人吗?是不是?君上!

  道理是一样地!道家治世,只能管理很小的地方,就好像家长管理家庭一样。让家长去管理家族,问题就来了!君上!所以!庄子只能当漆园小吏,而当不了州邑的邑长啊!君上!”

  “废话!”宋剔成君厌恶地朝着那人摆着手,示意滚一边去。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都在一边小声地议论起来。说此人完全是在故意诬蔑庄子,说的都是什么道理?说不出其中的所以然,都是无逻辑推论。

  “君上!臣下说的句句是实!没有妄言!臣下说庄子有违周制,也不是没有根据的!臣下还说,庄子不仅有违周制,还有违宋国的制度。漆园是个什么地方?漆园是一个无视君王权威的地方。

  在漆园那里,我们宋国,从来就没有真正地有效管理过。在漆园那里,我们无法增加赋税。在漆园那里,我们无法征兵。在漆园征兵,我们宋国必须花银子去买人头。在漆园那里!我们无法下达全国一统的命令。

  如今的漆园!我们宋国只有一个有名无实的镇衙存在。他们的职能很小,也就每年收取赋税而已。

  君上!漆园名义上是属于宋国的,可我们宋国,君王您,并不能有效管理啊……”

  “臣附议!”

  戴偃见机会来了,赶紧上前,进行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戴偃的人一见,赶紧上前“附议”。

  “臣等附议!”

  朝堂中,一些人见风使舵的人,见附议的人多了,也都站了出来,进行附议。

  “君上!君上作为一国之君,当有无上权威!漆园那里的人,蔑视权威。蔑视权威就是蔑视君上,按周制、周礼!当诛!……”

  “当诛?”

  那人话音未落,朝堂上又是一片沸腾!



第466章 儒家不能容忍的事

   见这个家伙越说越离谱,那个大隐隐于朝的道家护法士,不得不上前争辩。此时再不接茬,这个家伙就更以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了。

  “君上!请明察!”

  大隐上前一步,站在众人最前面,朝着宋剔成君拱了拱手,又道:“以他之言,漆园人蔑视君王权威,当诛!我想问的是?这位!他是何叵心?

  如果在韩国、在三晋还没有联盟伐我宋国之前,在之前的任何时候,说出漆园人当诛的话,臣下愿意接受。就算不诛,我们当教化那里的人!蔑视君王权威,应该受罚,这无异议!

  可是?如今的漆园,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灭杀了韩国三万大军,瓦解了三晋伐宋联盟,免除了宋国的危急。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这位?他却提出要诛杀漆园人,不知君上可否明白,他是何意啊?”

  宋剔成把视线转向那个儒家,没有说话。

  “蔑视君王权威,就该当诛!这是周制、周礼上规定的,也是大周天下各个诸侯国都遵循的律法!”那个儒家辩解道。

  道家大隐针锋相对,问道:“据我所知,漆园那里每年都会按时上缴赋税,从来不拖欠。而其他地方,就没有这种情况。请问?这又作何解释?试问?那些拖欠赋税的人和那里的地方官员,是不是也在蔑视君王权威呢?不能按时缴纳赋税,不也是在蔑视君王权威吗?”

  “不能按时上缴赋税,一定有其中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天灾!比如说特殊原因,都可能造成有所拖延。甚至!是无法上缴!我们不能因为拖延或者是无法上缴赋税,就说那里的人和官员蔑视君王。”

  “以你的意思?拖延上级赋税,或者不上缴赋税,只要情有可原,都不是蔑视君王权威。”

  “是!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漆园的情况,是否也有原因呢?也不能一概而论呢?如果是这样,就不能给漆园人民扣上一顶‘蔑视君王权威’的罪名。”

  “漆园那里的人本来就是那样!他们来自各个诸侯国,其中!有许多人都是从各个诸侯国内逃过来的罪犯。他们不遵守宋国的律法,蔑视君王权威,是事实!”那个大儒振振有词地说道。

  大隐不紧不慢地问道:“请说具体点!他们如何不遵守宋国律法的?他们来我们宋国在漆园定居后,又犯了哪些罪?

  还有!请问?漆园有几万人,是不是都是从各个诸侯国逃过来的罪犯?你说的‘其中!有许多人都是从各个诸侯国内逃过来的罪犯’,这‘其中的许多人’到底是指多少人?还是?只有这些人是罪犯,而其他人不是?

  如果只有这些人是罪犯的话,那么?把这些罪犯说成是漆园所有人的话?就有些不妥!很容易让人混淆。

  事实上!漆园人是有不少人是从各个诸侯国逃过来的罪犯。是几个人,而不是所有漆园人,几个人不代表所有漆园人。

  还有!那是在以前!自从几十年前开始,漆园就已经人满为患了,就没有多少从各个诸侯国逃过来的罪犯在这里定居了。

  而你所说的罪犯,是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逃跑过来的罪犯。所以!你把几十年前的罪犯强加到了现在的漆园人民的头顶,说漆园人民都是从各个诸侯国逃跑过来的罪犯,你就是有意在栽脏漆园人民!

  你这是以偏概全,混淆人数,你这是有意栽脏现在的漆园人。

  还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罪犯,他们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是不是被冤枉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了。所以!你把都不知道是不是罪犯的人当成罪犯,而且!还把他们强加到漆园人民身上,说漆园人都是从各个诸侯国逃过来避难的罪犯,你叵心何在?

  你偏偏在漆园人灭杀了三万韩国大军之后,提出来,说要诛杀漆园人?你叵心何在?你是为意?”

  “你?”那个大儒一时之间气得说不出话来。

  “你的叵心很明显!因为!漆园人民抗击韩国大军三万多,刺痛了你的心。你也许是韩国人,也许是魏国人,也许是赵国人。或者!你收受了三晋的什么好处,你故意在说漆园人民的坏话。你要让君上下令,诛杀漆园人民。或者!让君上作出什么决定,造成漆园人民对君上有什么误解、不满。从而!逼迫漆园人民犯上作乱……”

  “你?你?你……”

  “漆园人民如何蔑视君上了,如何不遵守宋国的律法了?”大隐接着说道:“作为子民,向国家上缴赋税,就是对君王的尊重。我不知道你说的尊重是什么?天下子民要如何面对君王,才不是蔑视君王权威?是按照你们所说的礼数吗?按照你们儒家所说的礼数吗?

  难道?漆园人没有按照你们儒家所倡导的礼数,就被你们儒家扣上了一顶‘蔑视君王权威’的大帽子而被诛杀吗?

  请问?你是在用法制管理国家,还是在利用律法来故意灭杀良民?灭杀保家卫国斩杀了韩国三万多犯敌的子民?漆园人不但保住了家园,还保护了整个宋国。本应奖赏,补偿他们受到的损失。而按照你的意思,不但无赏,无补偿,还要当诛?

  你?你用意何在?”

  “你?你是道家?”那个大儒气急败坏地吼道。

  “道家怎么了?”大隐也不隐瞒自己的身份,说道:“这次如果没有道家,没有漆园,我们宋国又将被卷入战争之中!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是生灵涂炭!是将国家和人民卷入苦难之中!”

  “你?你?你们道家!你们的庄子!你们的所作所为!将遭天下人共诛!”那个大儒一边说着一边趴到了地面上,给宋剔成君磕头。

  哭道:“君上!请慎察!君上!这次!庄子的道家,招惹了大事了!此事一旦传遍天下,必遭天下人共诛!”

  宋剔成君很是厌恶地看了那个大儒一眼,手臂一挥,又把脸转一边去了。那意思明摆着,懒得搭理。

  “君上!请慎察!道家治世有违周礼啊!天下人遵循的都是周礼!漆园人斩杀韩国三万大军是有功劳!可在处理某些事务上,有欠考虑!

  君上!漆园人把三万韩国官兵斩杀后,尸首都分到了各家各户。而各家各户按照道家思想,把死者身上的衣服都剥了个干净,还把尸首埋于菜园,打算明年春季再在上面种上瓜果。他们说,等到来年,瓜果必然长得大,产量高。

  君上!他们把死者的尸首当肥料啊!君上!

  君上!他们把死者衣服剥下,说是埋了可惜,可留下再利用。君上!漆园人把三万死者的衣服都剥下来拿到河上清洗,血水染红了整个河塘!君上!据说!漆园下游的湖泊,湖水都是红的!

  君上!此事要是传了出去,天下人必然共诛之!君上!呜呜呜!君上!死者已逝,当入土为安,而不是剥衣而辱之啊!君上!”

  “哦?果有此事乎?”宋剔成君一听,也很是吃惊,急忙正了正身子。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一听,也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

  “臣下说的句句事实!君上!这是大祸啊!漆园人可以击败韩国三万大军,可无法击败天下人心啊!君上!”

  

第467章 庄子差点背了黑锅

   众怒不可犯,这个道理谁都知道。

  要是单单得罪了韩国、魏国和赵国这三个国家的话,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去联盟周边的小国家,还可以去与齐国、楚国、秦国,以及北边的燕国联盟。

  得罪诸侯君王都不可怕,可怕地是得罪天下所有人。

  自古以为,世人对死者都是怀着一种特别地感情,予以安葬。不管此人生前如何,他们的后人都会给予生前没有的尊重。在周礼中,在儒家所倡导的葬礼上,都是有一定仪式的。

  除非!他们是被判了死刑的罪犯。罪犯的家属不敢公开举行葬礼,但至亲的人也会偷偷地祭奠。

  漆园人按照道家思想,剥了死者的衣服,还将死者的衣服洗净了再利用。甚至!还有人可能会把死者的衣服洗净了拿到集市上,廉价卖给那些没有钱买新衣服的人。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漆园人竟然还把死者的尸首埋在自己的菜园里,准备来年在上面种上几株瓜果,他们竟然把死者当成肥料!

  按照道家理论,一切正常!人类来源于道,死后回归于道。可对于世人来讲,对于受周制、周礼影响了几百年的世人来讲,自然是无法接受。

  是啊!一旦天下人知道了这件事,群起而攻之,宋国不亡国才怪?

  作为宋国君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是吓得瘫倒了。

  朝堂上的其他众臣,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众怒不可犯!惹恼了天下人,那可不是开玩笑地!宋国灭了,他们这些混饭吃的官员,自然也就下课了。

  不当官,他们哪里来的优越于平民的生活?

  该死的道家!该灭!

  一个个在心里骂着!

  其中!还有不少人直接骂庄子不是人!

  庄子作为道家学说传承人,都是因为他管理漆园,在漆园讲道,才把漆园人教导成这样地!

  戴偃站在一边,心里乐翻了天!

  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尼玛地!不用庄子正好!不用庄子你们就得亡国!哥!你最好把庄子抓起来!嘿嘿!到时候臣弟我就把他救出来,为我所用!

  这么好的人才,你竟然不敢用、不会用!嘿嘿!

  一个漆园就打败了三晋联盟,要是宋国所有地方都向漆园那样,天下还有谁敢来欺负我宋国呢?

  站在一边的那个大隐,大隐隐于朝的道家护法士听了,也是当场吓了一跳。一时之间,竟然楞在了那里。

  如果真的是那样地话?那还真的不好收场!

  天下人心,人言可畏啊!

  毕竟!在大周天下,真正懂得道的人并不是那么多!要是天下人都认为你不对,你就算是对的,你也没有说理的地方!

  不过?作为隐藏在朝堂之上的道家,经历的世事太多了。对于这件事,他还是有把握处理的。

  也就楞了一下,大隐就有了对策!

  只见!大隐上前一步,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在了那个大儒的身上,将其踹翻。

  作为道家,正宗道家,都是会武功的。武功!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当然!是指在那个冷兵器时代。

  然后!拱手弯腰给宋国君王宋剔成行了一个大礼,大声地说道:“君上!不要听信此人!君上!此人当庭妖言惑众,蛊惑人心、制造恐慌啊!君上!这些都是他的一面之词,君上!君上!您收到来自漆园镇衙的呈文没有?

  君上!君上!连您都不知道的事,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的事,他是怎么知道的?君上?

  君上!此人一贯夸大其词,不达目的不罢休!请君上慎察!刚才!他说漆园人当诛,被我戳穿了他的谎言后他又说漆园人抗击韩国有功。

  先前!他还说什么漆园人蔑视君王权威,又说漆园人是从各个诸侯国逃来避难的罪犯。把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逃来我们宋国漆园避难的人,强加到如今的漆园人身上。

  君上!此人就是如此夸大其词啊!君上!

  君上!逃犯都能在我们宋国生存下去,不犯事,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宋国能容得下人啊!说明我们宋国的历代君王贤明啊!

  君上!而他!不颂扬历代君王贤明,却给那些本分的人扣上了‘罪犯’的帽子。请问?他是何叵心?

  君上请慎察!他这是要置漆园人于死地!他为什么痛恨漆园人,不就是漆园人斩杀了三万多韩国军队吗?

  他不能用‘蔑视君王权威罪’,来诛杀漆园人,就使出这一招来!换一种方法来置漆园人于死地!

  君上!作为臣子,当为君上办事,尽心尽力,想君上所想,急君上所急!

  如果漆园真的发生了这件事,剥死人的衣服洗净了卖钱,把死人埋进菜园当肥料,作为臣子!当写成奏章,上呈君上察阅,当与君上分忧,商量对策。而不是像他这样,大庭广众之下嚷嚷着,生怕大家不知道。

  他这是有意在宣扬其事,而不是掩盖此事,寻找对策。他这是唯恐天下人不知啊!君上!

  君上!至于在处理战场尸首这件事上,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管是由谁来处理,有个别人都会偷偷地将那些新衣服、好衣服剥下来,洗净后拿到集市上变卖。甚至!负责处理此事的人,直接授意办事的人这样做!

  君上!对于成千上万的尸首,把他们的衣服剥下来,那可是可以堆积成一座小山啊!那可是一笔财富啊!所以!有许多人都打着这个主意。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君上!我相信!漆园那里一定也有这种情况!但是!绝对不是普遍现象!

  君上!此人仇恨漆园人,一定要找漆园的人茬,一定要置漆园人于死地!这还不算!他还诬陷庄子!坑害我宋国,想将我宋国再次拖入战争之中。

  君上!我们都知道庄子已经辞去了漆园镇吏一职,去齐国寻找他的娘亲,寻找他的未婚妻子完成婚约。漆园方面已经写来呈文,说明情况。庄子已经辞官,但在表面上,漆园镇衙说庄子仍在职,为的是稳定民心!

  君上!庄子何错?

  如果没有庄子,如果没有道家的全民皆兵思想,我们的漆园,早已毁在了韩国两万大军脚下!君上!如果没有庄子,宋国已经被拖入战火之中,生灵涂炭!君上!如果没有庄子,宋国在这次事件中,能这么轻易过去……”

  那个大儒听大隐如此一说,吓得趴在地上不敢抬头,浑身哆嗦,也不敢再说话。他并没有撒谎,而是!说的都是实话。可是?谁来给他证明呢?

  漆园距离都城这么远,你没有证据证明,你就是诬陷。

  

第468章 戴偃的屯兵野心


  宋国君王宋剔成听了,觉得是那么回事。 。。他也听说了,那些人在处理战场的时候,是有人偷偷地剥死者的衣服。就好像贪官一样,到处有,公开地秘密。

  再则!他没有接到这方面的奏报。是啊!我作为一国君王都不知道此事,你一个臣子你怎么可能会先知道呢?

  还有!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如果真的有这种事发生,你也不能声张啊?你应该急君王所急。你既然知道得罪不起天下人,你就应该隐瞒,你就应该想办法处理此事,而不是把这件公开宣扬出来啊?

  在大隐的辩驳下,好像是那么回事!此人就是故意找漆园人的茬子,要置漆园人于死地!漆园人怎么得罪他了?是啊!之前他怎么不说漆园人如何如何,而此时说呢?

  就是因为漆园人斩杀了来犯的韩国两万兵马!

  “杀!拖出去砍了!”

  宋剔成终于作出决定,将这个妖言惑众的大儒砍了。

  “君上!君上!我说的句句是实啊!君上!”

  那个大儒吓得趴在那里当场尿裤子。

  “你不服是不是?”

  大隐冲着那个大儒说道:“我再来戳穿你的谎言!让你死个明白。你说!漆园下边的湖水都是红色的,都是血水。都是漆园人洗死人身上的衣服,衣服上的血水染红了湖水。是不是?你这是明显地谎言!

  君上请明察!漆园境内一下子死了两万多韩国兵士,两万人身上会流下多少血水?而洗死人身上的衣服,衣服上能沾多少血水?君上慎察!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相信!他说的没有错,漆园下游的湖泊,湖水是红色的,是血水。可那并不是洗衣服染成的,而是!那是死去的两万多人身上流下来的血水。不过!那只是暂时的!现在!如果我们派人去查看的话,漆园的湖泊一定是清澈的!”

  在大隐的解释下,一切都是那么地合理!

  宋剔成君听了,不住地点头。

  “拖出动!砍了!”

  从大殿外面迅速跑来几个护卫,不由分说,拖了就走!

  “君上!”戴偃上前一步,准备给那个大儒求情。

  他听堂兄戴大官人说,有些人是要无条件保的。特别是兄长要杀的人,尽量要保。这种人保下来后,就会成为自己的心腹,成为兄长的仇家。

  “下去!下去!寡人累了!”

  “君上!此人杀不得啊?”

  “怎么杀不得?这人分明是得了三晋的好处,故意来挑事的!”宋剔成喝道。

  “君上!”

  “你还想替他求情?免死?你想给我树个敌人是不是?免他家人无罪,就是天恩了!”

  “君上!”

  “你是不是也得了三晋的什么好处?你?哦?我问你?你负责征兵的事,你怎么那么积极?不是已经商量了,搞搞形势,假征兵。可你?你还来真的?

  臣弟!我们宋国就这么多人口,你来五十个人征一个兵源,我们国库哪里来的银子养活这些兵?算了!征兵的事到此结束!你!该干吗干吗去!后头的事由下面的官员处理!”

  戴偃赶紧上前两步,朝着兄长拱手弯腰,说道:“君上!征兵不能停啊!君上!”

  见兄长要走人的样子,戴偃急道:“臣弟认为!兵不用我们养!我们可以采用屯兵边关,一边守护边疆,一边开垦良田。臣弟认为!将这些人安排到边关去,闲时种地,战时练兵备战。可以让他们在边关娶亲生子,安家过日子。

  我们宋国,最要抓的是人口。人口上去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强大了。而这些征兵过来的人,一般都身体强壮,都是最佳生育人群。我们鼓励他们多生育,鼓励他们屯边,开垦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