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逐鹿-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尹旭点头道:“言之有理,我也以为刘邦不会这么不知轻重,送个假的玉玺来。可是……”

说实话这件事尹旭还真不是那么确定,作为一个后世的穿越者,他很清楚传国玉玺的地位与价值。千年以来多少人为了传国玉玺争的头破血流,又有多少人为之身首异处。

传国玉玺无疑是正统的象征,历代帝王都十分渴望拥有,唐太宗为了他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萧后从突厥返回带回这一宝物。后唐时期,传国玉玺随着一把大火消失之后,后面的君王为之深感遗憾。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尹旭看来传国玉玺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刘邦为此铤而走险也是可能的。这等宝贝,将来拉出来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在号召力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火中取栗虽然危险,但回报却是惊人了,当所以人以为他不会这么做的时候,刘邦偏偏反其道而行没有可能吗?

但陈平并不这么认为,对于这个所指代的原住民而言,传国玉玺只是秦王国玺而已,拥有它的意义确实不小。但绝对没有后世那样强烈,没有实力那玩意拿在手中不过就是一块好看的玉疙瘩而已,还会随之招来杀身之祸,横梁之下,刘邦绝对没有必要为此冒险。

陈平并不知道尹将军的想法,他以为自己主公的转折另有所指,说道:“主公也在疑惑那个神秘的送礼之人?”

尹旭话到嘴边也只好咽下去,说道:“是啊,这个人很神秘啊!辗转送来这么一份东西目的何在?为了刺激项羽,借刀杀人杀了刘邦?到底是何许人也?会不会是范增一手策划,借此坚定项羽杀刘邦的决心?”

陈平之前便想过这一点,故而在中军大帐里说话格外的小心,即便真是范增计谋,谨言慎行也不会落下把柄。不过那诏书确实是真的,按理说不可能……故而轻轻摇摇头。

“那是何人?”

对于这些神秘人的身份,陈平已经思索良久,只听他说道:“主公,鸿门现在的局势有些复杂啊!看来是有人故意想把鸿门的水搅浑?想要混水摸鱼啊!”

尹旭低声冷笑一声:“混水摸鱼?看来确实如此,到底是什么人?这样居心叵测?陈先生有何看法?”

陈平摇头道:“此人颇为神秘,想要确定身份很难,不过陈平确实有些想法?”

“说来听听!”尹旭轻轻一笑,开口询问。

陈平解释道:“凡事都有目的,此人此举刺激项羽来杀刘邦,鸿门的局势势必为之混乱,趁此机会混水摸鱼。想要找到这个人,就要弄清楚,想要抓的鱼是哪一条?”

“哦?”尹旭疑问道:“陈先生以为是哪一条呢?”

陈平道:“现在鸿门驻扎着东方六国联军,也算是鱼龙混杂,一人多各怀鬼胎也自然的。但是其他五国诸侯有这个实力或者动机吗?自打巨鹿开始就对项羽百依百顺,低声下气的,这会的项羽更胜往昔,盛世如日中天,现在搞小动作是不智的,也没有丝毫意义,所以不大可能是他们?”

尹旭心念一动,想到点什么却没有说话,他想听听陈平的想法。

陈平继续分析道:“其实此事的关键就在那三份秦王诏书上,在下看过内容,虽说都是些祭告天地发行全国的诏书,想要找到也不难!但是一下子找到三份,而且都保存完好似乎并不容易!

这送礼之人还知道玉玺是假的,这就奇怪了。如果是刘邦伪造,以假乱真,知晓者也只会是心腹之人而已,不可能有人私下来泄密。所以陈平大胆推测,若真是玉玺有假,那么在子婴携之投降之前便被掉包了。”

尹旭心中一震,他的想法与陈平可是不谋而合,点头道:“先生,说下去!”

“陈平以为,此事可能是秦国余孽所为!传国玉玺只有他们有机会掉包,那三份诏书就更好解释了。秦王诏书除了发出的之外,皇宫御库之内还会有存档,他们能发出来易如反掌!搅浑了水想要抓的鱼,正是今日押来的子婴!”

这样的解释最为合理,尹旭心中也在这样猜想的,点头道:“确有可能,不过……若说是为了营救子婴,是何人主导呢?与其这样大费周章,不如那会子劝阻子婴投降,偷偷溜走不是更好吗?”

前朝帝王被抓基本都是死路一条,倒不如暗中逃走,隐匿民间。即便是什么都不做,也会让继任的君王或王朝都会耿耿于怀,派人暗中搜索,孜孜不倦。

靖难之役,朱棣攻陷城池的时候,皇宫之中一把大火,建文帝的去向成为永远的谜。朱棣终其一生就都想要找到,甚至派出了郑和怨fù西洋,奈何仍然收获甚微。

所以子婴当时直接逃走无疑是最好的,何必弄成现在这幅模样。难道是当时大臣阻拦了,子婴一意孤行?……搞不清楚秦国人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至少能确定一点,秦国虽然灭亡了,但还是存在一个实力不小的残余集团。这些人正在暗中运作,想要救出他们曾经的国王子婴!今晚的鸿门宴算是热闹了,又多了一股力量介入其中。

陈平道:“目前只是猜测,这股子秦国余孽是可能存在的,却不知是何身份?”

尹旭轻轻摇摇头,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嬴子夜,那个高贵美丽,却又楚楚可怜的女孩。她能安然逃出胡亥和赵高的魔掌,除了李由,应该还有别人帮忙吧!而且子婴是他的亲哥哥,会不会是这个丫头想要救人呢?当然了,秦国旧臣多的是,谁能说的准呢?

尹旭说道:“今日运气算是不错了,幸亏鉴定诏书的陈先生你,若是换了别人,只怕刘邦现在已经人头落地了。足可见,这误打误撞,还是有些运道的。如今料敌于先,也好有个准本,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随机应变吧!我们该是最轻松的。”说完轻轻一笑,满是轻松自信。

陈平也相视一笑,心道:项伯这会该已经通知刘邦了吧?让刘邦和张良着急去吧!我陈某人先回去养病去了!

项伯身份特殊,今日刚在中军大帐里和项羽、范增等商量要事,再进入刘邦的营帐显然不大方便。刘邦是客人,又是范亚父最为重视的人,暂居之所可不像尹将军那样偏僻的角落。

项伯只能想办法暗中将消息传递进入,看到项伯的传讯,刘邦震惊了,半晌说不出话来:“传国玉玺是假的?”对此他有些不大能够接受,自己亲手交给项庄转呈项羽的,怎么可能是假的?如果说是假的,只有一个可能,那边是子婴骗了自己?那个看着老实诚恳的子婴会骗人吗?

刘邦疑惑的眼神落到张良身上,意思不言而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张良也有些闹不大明白,只是说道:“沛公,这个不好说,从项伯送来的消息看,陈平也随那三份秦王诏书把握不准,很可能是有人伪造的,是想要从中挑拨,陷害沛公!”

刘邦摸了一眼额上的冷汗,问道:“是何人所为?那传国玉玺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良不禁无奈,若是外人见到刘邦这么在乎传国玉玺,指不定真以为是他做了手脚呢?轻声道:“沛公,传国玉玺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产生的后果和影响。至于暗中陷害之人,张良以为……”

“何人?”此人之举动险些坏了自己的大事,危及生命,故而刘邦对其可谓是恨之入骨!

张良沉声道:“或许是范增贼喊抓贼的把戏吧!”

刘邦立即反应过来,自己提前到来打乱了范增的部署,送上子婴和传国玉玺之后,项羽的开怀不已。杀心已经淡了许多,问罪的理由也不大充分,这种情况下范增使些小手段是很可能的。想到这刘沛公不由得忧心忡忡。

张良请轻轻摇头道:“沛公不必担心,项伯已经从中劝说,何况陈平的话也算是帮了我们一把,至少情况并未恶化多少。按照之前的计划,从容应对便是了。当然,此事也有可能是有人故意而为之,想要混水摸鱼!”

“混水摸鱼?”

张良轻轻道:“水已经搅浑了,对我们也算是好事!”

窗外,夕阳偏斜,已经是黄昏时分,惊心动魄的鸿门之夜即将到来!!。

第一九九章鸿门宴(一)

太阳终于落山了,夜幕笼罩大地的时候,鸿门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有了一种凝重的感觉。因为今晚,身为东方六国诸侯联军的上将军项羽要在鸿门设宴,招待各国诸侯,以及各路义军将领,名义是共同庆祝灭秦之战的胜利。

但很多人都知道,今晚宴会的主角是率先破武关进入关中的沛公刘邦。一场可以说是决定未来天下格局走势的宴会,一场风起云涌的明争暗斗即将在这里上演。

尹旭走出营帐,看着隐没在山脊背后的太阳,抬头看着隐约可见的星辰,轻声道:“鸿门宴,终于来了!”说完迈着坚定的步子朝着项羽的中军大帐走去。尹将军虽然被冷落了许久,但终究是楚军之中的重要将领,楚怀王亲封赏的绍、兴侯,巨鹿之战的大功臣。既然宴会名义上的主题是庆祝灭秦胜利,尹将军自然就该位列其上。

今晚是项羽和刘邦的战场,又何尝不是他的战场,刘邦和自己已经处于同盟关系,若是今晚他落败了,项羽和老谋深算的范增接下来就会向自己动手。可以说刘邦的命运已经和自己息息相关,一荣未必皆容,一损确实皆会损伤。

所以今晚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刘邦顺利离开,想到这里,尹旭转身叫过苏岸,问道:“伯洲,交代给你的事情办好了没?”

苏岸点头道:“将军放心好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后山之上已经布置妥当,我已经安排了人手,到时候随时可以接应刘沛公离开。放心好了,手下人都是俊哥训练出来的,做事谨慎小心,不会被人发现。”

尹旭点点头,心中暗道:蒲俊虽然不在身边,但是影响已经在自己身边起着作用。也不知他现在在新安还好吗?这么久了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尹旭确实挂念的紧。令人欣慰的是苏岸在自己身边,经过许久的历练之后,已经成熟了不少,已经渐渐达到了蒲俊的作用,成为尹将军的左膀右臂。

尹旭说道:“很好,一会我去赴宴,外围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做,小心些别漏了行迹,随机应变!”

苏岸笃定道:“将军放心好,一定妥当!”说完便转身离去。尹旭头也不回,继续走向项羽的中军大帐。一路上遇到不少人,虽然尹将军最近处于低潮,但大家都还是礼貌地打着招呼。

唯独有个例外,那便是魏王豹,见到尹旭的时候,一脸的阴沉,嘴角还带着几分冷冷的不屑。与昔日在盱、眙和彭城时简直天壤地别。尹旭心如明镜,知道原因全部来自于玉娘,也就是魏王豹名义上的薄姬夫人。

当日在大梁的魏国皇帝里,还那位神秘的君上交过手,虽然没有被当场拆穿身份。但对方很容易就能猜到一二,何况自己的魏国后宫门口有过失礼表现,前后一印证,魏豹还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

从许负口中得知,魏豹一直和薄姬没有亲密接触的机会,想想玉娘的美丽容颜,魏豹一定会难受的要死。这一点正是尹旭放心暂时放玉娘待在魏国王宫的原因,魏豹现在和自己一起带着关中,玉娘的贞洁和安全有所保障。

这也就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从容布置,之所以将蒲俊留在新安,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尹旭抬头眺了一眼东方,心中问道:蒲俊,事情办得如何了?

与此同时,魏王豹心中却满是怨恨。那晚魏宫的混论局面可谓让自己丢尽脸面,一方面是有一批多年的死对头故意破坏,还有就是尹旭暗闯他的后宫。

薄姬自打被君上带回来,那交美的容颜便将自己融化了,恨不得立即一亲芳泽。然而美人儿冰冷,君上还暂时不允许自己碰他,为此魏豹没少郁闷。

那晚君上并未告诉他和尹旭过招的事,但很快从其他渠道得到消息。某某迹象表明尹旭之前是认识薄姬的,而且两人之间还有些不同寻常的情愫,或许薄姬对他还有余情未了吧!尹旭莫名其妙地成为他的情敌,想要置于死地。

所以在新安范增提出借刀杀人之计时,魏豹很乐意地答应了。他甘愿自己做那把刀,让魏国的军队围杀蒲俊和苏角所率领的三万人,让尹旭彻底成为一个孤家寡人,让后再杀之而后快。

命令已经下达,这会子魏国的军队已经出发了,蒲俊和苏角完蛋只是迟早的事情。尹旭你就等着吧!薄姬是我的,和我抢女人必须死。魏王豹眼中几欲喷出火来,从尹将军面前掠过。

尹旭抱之以不屑的冷笑,魏王豹在他眼中不过一个小角色,不足畏惧。心中同样泛起一个念头:敢和我抢女人,活的不耐烦了!两人在大帐门口上演了一幕眼神和心理大战,无声无息!

魏王豹走后,陈平也赶来了,作为项羽帐下的高级谋士,今日也颇受重用,宴会自然由他的份。两人见面,佯作不熟,礼节性的问个好。走近时才在别人不易察觉的情况下,交换一个眼神,彼此轻轻点点头,心照不宣。

项伯和项庄是联袂而来了,看到这幅情景,尹旭笑了。这会子这么亲密,一会又怎么办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时候,项伯又会作何反应呢?只怕到时候,项羽和项庄都会对这个亲叔叔大跌眼镜!

尹旭这才缓步走进去,硕大的中军大帐里,大部分的诸侯王和将领都已经来了。正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显然是今晚形式的议论和猜测。尹旭恍若未然,径直走到自己的席位前落座。

左便第三席,仅次于赵王歇和韩王成,而斜对面正好是“情敌”魏豹。看到尹旭坐下,立即射来一个冷冷的眼神,两人再次对视一眼,依旧以尹将军的胜利告终。

主位还空着,项羽和范增都还没有来,刘邦的声音也尚未见着,鸿门宴尚缺两位主角。就在众人迟疑之际,只听门官唱喏道:“上将军到了,范亚父到了!”

华灯映照之下,一老一少两位此刻几乎主宰天下的强者迎面走来,气势磅礴,众人不由自主地都站起身来迎接。

项羽踏上台阶上的帅位时,门官唱诺道:“刘沛公到——”

绵长的尾音中,惊心动魄的鸿门宴正是拉开序幕…!。

第二〇〇章鸿门宴(二)

刘邦到了,众人都不由得心头一阵,项羽进帐众人感受到的是压力与臣服。而刘邦的到来,则代表着惊心动魄的好戏即将鸣锣开始,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到了门口,或许是想要一睹刘沛公的风采。

尹旭不觉有些呼吸急促,鸿门宴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时刻终于来了,今晚的晚会上注定的风云跌宕,唇枪舌战之中刀光剑影重重,想要安然走过这一小段几乎影响一生的道路,绝对是困难重重。

今晚刘邦坦然走进来,安然走出去很不容易,刘邦和张良要接受重重考验。尹将军又何尝不是心弦紧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煎熬着他们每个人的心。

看着帐口门帘挑起一角,尹旭暗中深呼吸迅速调解气息,强压心中的紧张,缓缓收摄心神。今日万万不可露出分毫马脚,更不可慌神出错,一步错步步错,后果可能就是前功尽弃,万劫不复!尹旭心中暗道一声:刘邦、张良,看你们了!

侍卫挑开门帘,刘邦缓步进来,张良则是小心翼翼地跟着身后。刘邦面带微笑,显得轻松写意,看起来没有丝毫紧张畏惧的神情。这一点尹将军不得不佩服,刘邦善于作伪,心理素质却也是极好的。嬉皮笑脸,笑里藏刀,暗藏杀机这或许就是刘邦的特点吧。

此时的他面带微笑自然是强装的镇定,一方面是这是刘邦与生俱来的大将风度,气场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需要。今晚的容不得有半点马虎疏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内心坚毅稳定,同时也是做出一副问心无愧,内心坦然的姿态。

而张良至始至终是一副温文尔雅的做派,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自信的微笑,满腹才学让有着足够的自信,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感觉。然而眼神里的那一抹凝重,出卖了张良先生,其实他也捏了一把汗。

这等情况下,又有谁能不紧张呢?即便是智谋高远的张良同样没有完全的把握。考验心智与胆识的时候到了,一切将在未来的几个时辰内决断……

那边项羽和范增刚刚落座,项羽睥睨天下的目光扫过众人,落到刘邦身上。眼神中泛起浓浓愤恨与杀意。两位当世一等一的强者,在鸿门宴上的第一次交锋就此开始——对视,一瞬间的对视!尚未开始,便又结束了。

见到刘邦波澜不惊,怡然不惧的淡定眼光,项羽的眼神有些复杂了。难道刘邦真的坦然无愧?在这般凌厉的目光下还能这么淡然?想起传国玉玺和子婴,项羽的目光瞬间复杂了许多。

殊不知刘沛公的后背已经是的一身冷汗,项羽那迫人的气势和凌厉的目光射来,让他心中忍不住打颤。但是张良之前交代过,一定要尽可能地装作若无其事,在精神上稍微有所妥协,整个局势会形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所以刘邦选择了和毫不妥协的正是,首先在气势上并未输给项羽,代价却也是不小的,刘邦只感觉那一瞬间透支了不少精力。其实,除了他未必再有几个人能和项羽这样正面交锋,这也正是他们能和项羽一较长短的资本吧!

范增看着刘邦的眼神却没什么丝毫好感,眼中几欲喷出火来,精通星象之学的他,对时局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故而认定了刘邦的存在是项羽帝王之业最大的障碍,故而一直想要除之而后快。

尤其是经历了今日白天的传国玉玺真真假假的风波之后,看到项羽那副被深深诱惑,fù人之仁,优柔寡断的表情,范亚父气不打一处来。除了尽可能的劝服项羽之外,更坚定了必杀刘邦之心。

此人不除,必成祸胎,这是范亚父对刘的定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范增为项羽定下了完善的计策!

第一,问罪刘邦!这罪名首先得自然是自立关中王,打算立子婴为相。还有便是项羽初入关中的时候,刘邦曾经布置防务,当然更多是防备项羽突然袭击。但话是由人说的,换个说法便可以是刘邦居心叵测,率军抵抗阻拦东方六国联军。

历史上刘邦先一步进入关中之后曾经派人守卫函谷关,阻止项羽入关。后来挡住英布的强烈攻击,才就此作罢,这也是项羽和刘起冲突的一个直接原因。

现在或许是因为尹将军的穿越,历史发生了细微的偏差,刘邦入关中之时,函谷关依旧掌握在秦队手中。顽强抵御项羽的变成了誓死不降的秦国人,但刘邦依旧未能逃过这一条罪名。

还有一条罪名便是刘邦擅自废除秦国的法律,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一件的民心的事情,是项羽和范增绝对不能容忍的,也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第二条计策便是在营帐之外安排剑手,若是言语挤兑诘问住刘邦之后,可以直接冲进入斩杀刘邦。这样的做法最为直接,却也最为夜晚,不得不承认的是避免了夜长梦多,效果是最好的。

反正以项羽今日今日的地位和实力,人也不敢说个什么?至于天下的舆论,新安杀降之后已经基本上定性了,多做上一两件也不伤大雅,到时候再随便安上个罪名善后就好。

范亚父这会子觉得所有的事情都不如杀刘邦重要,所以须得有所取舍!他而已嘱咐了项羽,到时候会以举玉玦为号,提醒项羽动手斩杀刘邦。为此范增三番四次好生叮嘱,生怕项羽不听话。

如果这两种方法全部失利,便只能走行下计!到时候会范增会安排人为刘邦劝酒,找机会将其暗杀,到时候随便找个替死鬼就行!最为方便的是将罪名安到秦国余孽的头上,范增是他刘邦率先攻陷关中,事实上灭亡秦国的是他,秦国人将仇恨记住他头上是最自然不过的。

至于秦国余孽如何混到鸿门宴上海刺杀了沛公刘邦,这些都不重要,没有谁会也不敢来质疑!项羽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自然项梁死后他便对秦国人恨之入骨,新安杀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一遭秦国人主动向刘邦投降,自己却遭遇了最激烈的抵抗,巨大的差异让项羽感到很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在进入关中之后越发的强烈,尤其是子婴竟然主动投降了刘邦,这更是严重刺激了项羽的神经。不平衡到达了顶点之后,心中的怒火如同滔天般燃起。除了怨恨刘邦的胆大妄为之外,对子婴的不识相也颇为愤怒。

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项羽早就想杀了子婴一泄心头之恨。现在将杀刘邦的罪名推到秦国人头上,正好给了自己最完美的借口,到时候就可以趁势顺便斩杀子婴,也算是为他刘沛公报仇,刘邦也能死得其所。

范增老谋深算,安排好三条计策,鸿门宴会的中军大帐里可谓是部下了天罗地网,势必要留下沛公刘邦。来此之前更是对项羽千叮咛万嘱咐,希望中间别出什么岔子。

此时此刻,虽然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范增却感到分外的紧张,甚至不必刘邦和项羽差差多少。反观项羽没事的人一样,也不知他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看着项羽,范亚父眼中不禁多了一层忧色。

今日之事,能不能杀了刘邦,并不取决于刘邦有多么巧舌如簧,张良有多么才智过人。一切都取决于项羽自己如何决断?他会听话吗?范增握紧了手中的玉玦,不禁忧心忡忡!

短暂的对视之后,项羽和刘邦都没有说话,而是分宾主坐下。项羽进帐之后,宴会安排的作为做了些调整,项羽东向而坐,项伯也在动向靠后的一些位置落座,不过这次他多了一位新邻居——绍、兴侯爷尹旭。范增以上将军亚父的身份,尊贵无比,则地位超然地南面而坐。刘邦则只好面北而坐,项羽则在西侧陪侍。

尹将军正好斜着和刘沛公对望,眼神相交只是一刹那,交换着彼此都已熟知的消息。交换着眼神也算是彼此鼓励,增加暂时的默契程度,共同抵御这场波涛汹涌的大灾难。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所谓物极必反,看似是困难重重,其中也蕴含了不少的机会和前景,至少对尹将军而言是这样的。

待项羽坐下,众人也先后落座,足矣体现了项羽的超然地位,以及在众多诸侯心中的威慑与震撼。尹旭缓缓坐下,脸上波澜不惊什么也没说,他并不怕项羽,有时候不得已也得随波逐流。现在于他而言,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需要的只是冷眼旁观。

冷眼旁观之中正好瞧见边上的韩王成,这厮的脸色很不自然。原因不言而喻,自然是张良先生陪着沛公刘邦一起到来的缘故。得了尹旭的提醒,好不容易才将张良拉回韩国做司徒,自己率军前往巨鹿救援赵国,陪同项羽一起作战的过程中,张良一直在韩国处理内政。

张良大才,国内的大小事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这才放他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外征战。然后就在自己即将进入韩国境内的时候,张良突然抛下了韩国的事物,巴巴地赶去了关中辅佐刘邦。

此时让韩王成很是不爽,张良家里五世在韩国为卿相,也算是世代蒙受恩泽。自己刚刚复国,正是百废待兴,中兴故国的时候,张良却不好好出力。反而一心想着刘沛公,韩王成真正郁闷的是自己竟然比不上刘邦,至少在张良眼里是这样。

今晚的宴会所有赴宴的诸侯将领至多只能带一名随从,有的甚至什么人也不带,孤身一人前来,比如绍、兴侯尹将军。苏岸前去安排事物,带了别人反而容易让人察觉出异常,反正尹旭最近默默无闻惯了,全当是一种低调吧!

张良最为一个高级谋士,韩国的司徒陪着刘邦一同前来,足可见张良已经抛弃了他韩王,转投沛公门下。当着天下众诸侯的面,韩王成的脸上有些挂不住。

脸上沮丧失落,郁闷或者怨恨应有尽有,眼中还有种说不出的担忧。张良毕竟是他韩国出去的人,现在帮着刘邦办事,出谋划策对付项羽和范增。虽然不在自己控制和许可的范围内,但是项羽和范增要是有心怪罪,自己连带着的责任是跑不了的。

这些日子一来,项羽从未给过自己好脸色,便是个最好的例子。要知道魏王豹最近却是和项羽走的很近,而自己明显被疏远了。其实问题根本不在这里,项羽现在谁都看不起,对魏王豹好是因为他答应派兵去攻打蒲俊和苏角所部,参与对付尹旭,故而多加笼络。韩王成会错了意,找错了怨恨的对象,到此时仍旧懵然不知。

项羽坐下之后,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嘴角挂着一丝高傲的冷笑。似乎在向宣示、强调自己的身份与威势。帐中没有一人说话,气氛压抑之极,许久项羽才道:“今日邀请诸位前来,所为何事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秦国已经灭亡,自从陈王大泽乡起义以来,六国无数的义士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与生命……历时三年,今天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国灭亡了。”说到这项羽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刘邦,眼中的意思再明确不过。

尹旭一直有意无意地注视着项羽和范增的举动和神情变化,故意一切都尽收眼底。刘邦也清晰地感受到项羽深深的敌意,不由的打个激灵。张良也暗自深吸一口气,做好随时应对狂风骤雨的可能。

只听项羽续道:“想当年秦始皇嬴政何等的意气风发,灭亡了我们东方六国,还号称秦国的皇位要传承千世万世。可是今天呢?不过三世而已,便灭亡了,嬴政才去过不过几年而已,他要是知道自己的千秋大业就这么毁于一旦,不知会作何感想?哈哈!”项羽朗声大笑,豪迈至极,六国诸侯纷纷出言附和,一时间中军大帐内想起连天的狂笑之声。

然而笑声之后可谓是各怀鬼胎,有人小的开怀,有人指使随波逐流做做样子,有人则笑的分外苦涩。

项羽续道:“想当年秦国人攻陷我大楚都城,楚南公留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多少楚国将军臣子牺牲,其中就包括我的祖父项燕。楚南公的遗言深入到了每一个楚国人的心中,为此楚国的将士都前赴后继,为了灭秦大业牺牲的不在少数。大家都知道,我的叔叔便牺牲在定陶,他的愿望也一直未能实现。今天我终于站在了这里,实现了祖父和叔叔的遗愿,实现了无数楚国人的心愿。”

项羽这番话无疑是强调了楚国在灭秦之战的功勋和地位,这一点确实,毕竟楚国是这次消灭秦国主力的中坚力量。巨鹿之战要是没有项羽,尹旭和那六国楚国将士,如何能全歼王离的二十万大军?如何逼得章平主动投降?

而且刘邦这一路人马在沿着黄河以南行进,收复了魏国韩国一带的失地,消灭这些抵挡的残余势力。最后还直接进入关中,接受了秦王的投降。不管是项羽还是刘邦谁先一步进入关中,毕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楚国人。

反秦之战的主要战役和功劳也是楚国人最大,最为出色的将领如项羽,刘邦和尹旭也都出自与楚国。所以这番话虽然说的霸道,众人倒也能够接受。

楚国的将士听在耳中很是受用,纷纷露出沾沾自喜的表情,尹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