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逐鹿-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收拾的地步。那样自己正好出面,然后一击必中……

他俘细思考一番,觉得动手之前,还得先和范亚父商量一下,周详计划。

十一月,大军来到新安,暂时扎营休整。

项羽匆匆找来亚父范增在帐中密议,包括最亲近的项庄都被拒之门外,每个人心中都泛起一种神秘感觉。

“不行,羽儿,自古以来坑降不义,绝对不能这么做!”大帐里,范增声色俱厉一听到项羽说出的惊天注意,就立即出言反对。

他也没想到,项羽竟然打定主意,要直接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卒!

坑杀,即活埋,活埋二十万人。

项羽反驳道:“亚父,为何不能?昔年长平之战,白起曾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卒,今日不过才杀他秦国二十万,算是便宜他们了。”范增反问道:“长平的冤魂还不够多吗?白起杀人,你也杀?要知道长平之后,白起多了个杀人王的名号,最后落得如何下场。天知不知冤孽太重的缘故!”

“亚父,你想太多了,白起是白起,我的我!白起随倍受天下人指责,却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若非长平一战让赵国元气大伤,秦国焉能突破三晋重重防御,出关东进?又何谈后来的一统六国?正是白起打开了局面,震慑了天下人白起之死,多是关系到秦庭内斗,是范睢的小人伎俩,以至于被秦王错杀。与神秘冤魂索命并无关系,再者,我也不相信这些东西。”项羽言辞激励,态度非常坚决。

范增无奈道:“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是震慑了天下,却惹来了东方六国的联合反击,为何?当一个强大的敌人出现,弱小者害怕之后便会联合,这不利于你日后成就霸业!”不得不说,范增的预测是准确的。日后楚汉争霸时,刘邦联络裹挟众诸侯联合攻击西楚国,未尝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羽儿,不可如此一意孤行,章邯投降的。这二十万秦兵都是降卒,坑杀手无存特,已经投降的士卒算怎么回事?娄可坏了古已有之的道义?传出去,天下人又该怎样看你?,…

“投降了又怎么样?他们的狗命至始至终握在我手里,杀不杀,什么时候杀?都是我说了算。天下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我要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我项羽能够掌控他们的生死。让他们敬畏,让他们臣服,不听话的就是这个下场!”

“羽儿,为何要这般一意孤行呢?我知道因为元帅的事,你一直恨秦国人,你要报仇。但在巨鹿,你不是已经想明白,答应我了吗?为了前途,为了将来的大势,此事还是先作罢如何?”范增从一开始便不认同,故而极力反对,苦口婆心地劝导。

说到项粱,项羽不由自主地有些黯然,沉默许久才道:“亚父,当日叔叔战死定陶,我曾在灵前发誓,要为他报仇。在安阳为何要冒险杀了宋义?在巨鹿为何那样拼命,盖因羽儿心中一直有些报仇的念头。”

项羽虎目潮湿道:“上次听了您的教导,和尹旭的劝说,我忍了,饶过了章邯。其实羽儿心中一直很内疚,不能手刃章邯为叔叔报仇。

饶过了章邯,便不能饶过这些帮凶士卒……叔叔不能白白死去,昔年楚国的苦难月不能这么白白算了……”

范增道:“羽儿,你为项元帅报仇,一片赤诚孝心老夫完全明白。

但不能这样适得其反,坑杀降卒只会让你落下残暴的罪名,让天下人逗你望而生畏,不敢归附。”

“这二十万人可都是关中父老死孙,若是杀了,关中人可就彻彻底底恨上你了,不是平白便宜了刘邦吗?、,

刘邦在武关之前停滞数月之久,从近日的动向看,他迟早会忍不住先入关中咸阳的。依照怀王之约,陷入关中咸阳者王之,这关中王的封号还真有些麻烦。所以范增不免有些担忧,奈何项羽全部为意。

项羽道:“亚父你也可见了,近来那些秦国士卒情绪激动,冲突不断,说不定什么时候真会哗变。到那时候,可就真的不妙的。如是接近关中,他们的故土情怀就会越重。进入关中,若是被居心叵测之人加以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不得不防啊!何况这二十万人的存在极大消耗了我们的粮草,坑杀降卒虽然不好,但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为今之计,杀了这二十万人正好解决一切问题。”

“羽儿……你怎么不听亚父劝告了,万万不能这样……”范增依旧苦口婆心地劝导,希望能改变一意孤行的项羽。

项羽走到进去,笑道:“亚父,您说的这些都是道义上的问题,并不打紧,若此事于我们而言有巨大的实际利益呢?”

范增不禁露出疑惑神色,静静看着项羽。

项羽低声道:“亚父,我们可以……”听着听着,范增时而欣喜时而忧虑,似乎心中一直做着激烈斗争。

许多之后,终于轻轻点点头…!。

第一七三章新安杀降(上)

十一月,新安,天寒地冻。

诸侯联军因为有敖仓的粮食,魏赵两国的补给,以及章邯投降后缴获的大量物资。有吃有喝,吃饱穿暖,过的得格外惬意。

章邯那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就不一样的,降兵没人权,待遇极其差。

单薄的衣裳裹在身上,压根挡不住凛冽的寒风,若不是自小生长的秦国故地地处西北,习惯了寒冷天气,早就受不了。

饶是如此,受寒病倒的秦军也不在少数。被诸侯联军当做猪狗不如的他们,自然得不到任何医治,因此死亡的也不在少数。常言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余下的秦军不禁越来越心寒。

每日的吃食有少许残羹冷饭便是莫大的幸运,秦军的当真可谓食不果腹,饥寒交迫,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凄惨。

章邯见状实在不忍,心如刀绞,也曾找项羽申诉。奈何项羽直接不屑一顾,曾经的秦国上将军早没了往日的意气风发,低声下气换来的也只是别人的闭门羹。心中那叫一个郁闷与伤感,却也只能埋在心里,夜半无人处暗自伤感。

秦军的遭遇一直如此,得不到任何改善,有的士卒开始埋怨。早知如此,坚决不会跟着上将军一起投降。与其活活饿死,还不如明光正大,拼死一搏,战死在漳河岸边。

秦国士卒骨子里都是响当当的汉子,如今受到这等屈辱,又有几个甘于忍受?虽说刀剑武装被解除,手无寸铁,时而也会忍不住赤手空拳反抗。近来秦国降卒与诸侯联军士兵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见到此种情形,一众高级将领都担心不已,若是再这样下去,秦国降卒发生哗变。转而反抗诸侯联军,哪怕是他们没有兵器装备,也会发生恶劣后果。一旦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不堪设想。

有道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众将都着急的火烧眉毛,身为六国诸侯联军统帅的上将军项羽却稳若泰山丝毫不放在心上。众人只以为是项羽是过渡的自信,却不知项羽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惊天的,可怕的想法。

和范增商议过后立即谋划实施,一场阴谋已经展开,将许多人牵连其中……

饥寒交迫的秦军唯一一点奢求,便是每日的一碗热汤,和一堆篝火借此暖暖身子。

一大早,秦军一如既往地等待着火头军分发食物,谁知等来的只是一飘子冰冷的泔水……

失望和屈辱同时涌上秦国士兵的心头,眼中喷出邪火,差点没立即动手将火头军打成猪头。

更让他们郁闷的还在后头,当他们围坐到篝火旁取暖时,诸侯联军士兵都端正热气腾腾的肉汤走来。弥漫在空气中的肉香味,让人无比的嘴谗。饥肠辘辘的秦国降卒不由的食指大动,心中更加的不是滋味。

不知是谁忍不住冷哼一声,谁又跟着骂了一句正好被嚣张满足的诸侯联军士兵听到。

如今趾高气扬,忘乎所以的诸侯国士兵,岂能忍下这口恶气?立即叫嚣着上来怒发,继而拳打脚踢,刀剑相加。最让秦国士卒赶到无比屈辱的是,几个楚国的士兵解开腰带朝着篝火之上撤尿。火光黯淡的同时,发出〖淫〗荡得意的笑声,戏诡嘲讽地看着秦国降卒子。

这种行为已经触及到秦国降卒的底线,大大伤及了他们的咨自尊心血性男儿再也忍耐不住。嗷嗷叫喊着冲上来与诸侯联军扭打在一起,发泄着心中的愤怒。

一时间拳脚横飞鲜血飞溅,死伤惨重不知几何,整个军营为之震动。无数的秦军士卒得知消息,赶来相助,诸侯联军也不是吃素的,立即挥舞着刀剑冲了过来,一场严重的流血冲突发生了众将不禁大惊失色,项羽却丝毫不不慌乱,谁也没有注意到,龙且已经带着三万军队在外围暗自戒备,随时准备动手。

章邯得知消息后,立即赶来制止,配合诸侯联军血腥的武力暂时稳住的行事。换来的却是无数秦国士卒的破口大骂,章邯卖国求荣,恬不知耻的叫骂此起彼伏……

章邯垂头丧气,直接抬不起头来。背叛故国,出卖手下的罪名事实俱在,容得的他否人。尽管他曾努力为曾经的部下争取利益,奈何项羽根本不闻不问,他也无可奈何……

事已至此,怎么解决才是关键。众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看着项羽,等待着他的决定……

项羽冷笑一声,睥睨天下的目光冷冷扫过秦国降卒,再瞧向在场的诸侯王和高级将领。最终目光落在章邯头上,问道:“章邯将军,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呢?”

章邯听到项羽的询问,不由得一怔,自己一个投降的将领有发言权吗?章邯心中冷笑自问。想了想了,说道:“上将军,恳请上将军宽恕他们。他们已经随着在下臣服上将军,他们现在是上将军您的部将,还请您大人大量,宽容教导。在下也会严格约束他们,避免类似的事情!”

项羽不屑地冷笑道:“章邯将军没听到昔日部将的辱骂吗?他们连你都骂了,何况是我?更谈不上诚心诚意的臣服,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说道约束,敢问章邯将军你约束的了吗?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何情况愈演愈烈?我看还是算了吧!”

这一番话,项羽丝毫不留情面,章邯顿时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旋即揣测着项羽到底要干什么?很快他想到了几种可能,其中一种骇的他手足冰凉。旋即有安慰自己,项羽未必有这个胆量,范增何等韬略理智,应该也不会容许他这样做一切都是自我安慰,希望如此吧!

“英布,此事你有何看法?”

英布也搞到有些突兀,项羽问自己是和意思,思索片刻。在摸不著项羽意思之前,他选择了沉默,回答道:“但凭上将军吩咐!”

项羽点点头,很是满意,目光又落到尹旭身上,问道:“东来,你呢?有何看法?”

尹旭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一段史料,后背顿时一片冰凉!。

第一七四章新安杀降(下)

近日因为在魏宫遇到李玉娘的事情,尹旭一直心神不宁,大部分心思都牵挂在大梁。在一些事情上有些后知后觉,有些本该早就注意到,早就想到的事情都迟钝了。

项羽这么一问,尹旭才反应过来——新安杀降。

秦二世三年,也就是历史记载的汉元年,巨鹿之战结束,章邯在殷墟投降的四个月之后。诸侯联军到达新安,项羽担心二十万秦国降卒反叛,遂联同英布与蒲将军坑杀之。

坑杀二十万人,一件仍人窒息的事情!

二十万条生命被无情抹杀,无论如何,尹旭都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事实……

尹旭略微思索,又发现一点问题。那就是项羽不偏不倚,单单问英布和自己是何意思?加上自己所知的历史,尹旭立即嗅出了不寻常!

历史上跟随项羽杀降的是英布和蒲将军,如今蒲俊在自己麾下,在某种程度上自己代替了蒲将军的角色。

按照这个逻辑分析,再想想刚才和章邯的对话,项羽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他已经打定主意杀掉这二十万秦国人。

项羽变了很多,从定陶之战,项梁死去的时候就开始了。等到这次巨鹿之战结束,这种变化愈发的强烈,愈发的明显。

项羽的变化,不仅仅是变的自负骄傲,刚愎自用。还变的残忍,继而残暴,这么多的生命说杀就杀了……在巨鹿对付王离,全歼十余万人,可以说是战场形势所迫,是必须的。

那现在这些手无寸铁的秦国降卒呢?二十万条生命,竟然能下的去手……残暴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尹旭猜测这其中有位项梁报仇的成分,因为这一直是项羽的一个心结。上次很艰难地接受章邯的投降,便是个最好的例子。即便报仇,这个方式也太过的不可思议。

局势的变化影响了性格变化,两者共同作用,影响了项羽和尹旭的关系。项羽已经越来越容不下尹将军,越发的忌惮他们这些并非嫡系的功臣,准确地说范增才是始作俑者,巨鹿之战和三户津偷袭做先锋,都是范亚父借刀杀人的伎俩。

只是自己运气一直不错,奈何项羽、范增贼心不死。这一遭又来算计,杀降卒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只要项羽今日在新安动手,不出几日,天下的舆论风潮会是一片指责。

这个结果项羽应该是所有预见的,很多人认为他会因此顾虑的,但尹旭知道项羽只要决定了,是不会有丝毫顾虑的。

即便是背上骂名,他也会一意孤行去做,而且要拉上英布和自己。英布因为把握不到项羽的意图,轻率地答允听从项羽命令。而尹旭因为穿越者的先天优势,先一步堪破了,还会上当吗?

尹旭很清楚,新安杀降对于项羽之后的影响。首先是在道义上理亏,为人指责,还成为刘邦讨伐他的一大罪名;其次,是彻底失去了秦国故地百姓的心。

要知道这二十万秦军都是三秦父老子弟,项羽者一剑砍杀下去,会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自此,关中百姓算是恨透了项羽。连带着投降了几个高级将领章邯、董翳、司马欣也都被怨恨,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也是为何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巴蜀入关中后,三秦王迅速败亡的一个原因,从而平白便宜了刘邦。仔细算起来,项羽的败亡未尝不是始于此事此事呢?

还有就是项羽的残暴让不少人害怕,以至于多数诸侯是慑于威势暂时归附,并非心悦臣服!此次杀了降卒,难保以后不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谁还敢投降于他项羽呢?天下道义之士,也会因此而不来归附。可以说项羽此举大大的失策,太过的得不偿失。

这样的事情竟然拉上自己,项羽实在太不厚道了,一向爱惜名誉的尹将军自然不会答应。更何况是二十万人的生命,能眼睁睁地看着逝去吗?尹旭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心,想要尽力阻止。沉吟道:“上将军,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一句废话,等若没说!

项羽紧追不舍地问道:“如何从长计议?”

尹旭想了想,说道:“或可部分采纳章邯将军的意见,宽以待人!”

章邯惊讶地看了一眼尹旭,想不到尹将军会为自己说话,心中不由多了一丝好感。

范增狐疑地看了一眼尹旭,目光一如既往地深邃,谁也猜不到他到底在想什么。

英布听到尹旭这么说,回头审视自己的处理方式,似乎有些不大妥当。同时也佩服尹旭,在项羽明确表态之后,依旧敢出言反对。单是这份勇气,已经是少数。

项羽面无表情问道:“如何宽以待人?这些秦国兵卒一个个桀骜不逊,宽恕有用了吗?今日饶过了,明日依旧我行我素,难以根治。”

尹旭答道:“除此之外,再无他图,末将以为可以稍微耐心点。恩威并施,加强管理,或许可试试!”明明知道有一条非常之道,但是不能说出来,尹旭也抱着一丝侥幸,希冀项羽也难以启齿。

项羽沉声反问道:“有很多时间尝试吗?今日联军将士死了几十人,伤者过百人,这就是尝试的代价。如果东来你认为没有办法,我告诉你一个!”

尹旭抬起头,与项羽对视一眼,心情无比复杂。

项羽冷冷的目光分外傲然,目不转睛看着尹旭,吐出一句话:“坑杀所有秦国降卒!”

坑杀!

尹旭心中冷笑,果不其然,项羽我行我素的打算残暴。哪怕是为项梁报仇,方式也太过极端。

尹旭转头看向范增,如此不理智的行为,范亚父该是会阻止的?事实上范增并未动作。尹旭不禁好奇,莫非此事他父子二人已经商讨过,还得到了范亚父的首肯?

如果说项羽是刚愎自用。那么范增呢?老谋深算的他不会冲动的,怎么容许项羽犯这样的错误?他究竟葫芦里买的什么药?

听到坑杀两个字,章邯心头巨震,项羽竟然真要这么做?从刚才否决自己的语气中,他已经感受到异常,暗自分析也曾想到过这个可能,但是又很快否定了。坑降这种事轻易不敢乱来!他不相信项羽会这么冲动,冒天下之大不韪,做愚蠢的是事情。

事实上,项羽真这么干了,章邯心中冷笑,自己也被坑了进去,成了最为可悲,可怜的的叛贼。不仅背叛了自己的国家,还搭进去二十万部将的性命,名节算是彻底毁了!

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并不打紧,要紧的是二十万旧部的性命。章邯大为惊慌,立即扑出来说道:“上将军,请您高抬贵手!将士们已经臣服,上将军威武无敌,定能震慑。在下也会加紧管束,绝对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章邯是真着急了,神情与言语惶急不已,几乎带着哭腔!

项羽根本不屑一顾,冷冷道:“章邯将军这会着急了?早干嘛去了?任由这些降兵闹下去,不知道会有多少联军将士枉死。秦国兵卒的命就是命,我联军将士的命就如同草芥?你章邯管不住,我来替你管!”

项羽这番话说的明显有些强词夺理,几十个诸侯联军士卒能和二十万秦国士卒等同?虽说生命无价,数量上的差异是在太大。但话从项羽的口中说出来,即便是强词夺理又能如何?又有谁敢反驳呢?

章邯虎躯颤抖,几乎瘫倒在地上说不出话来……

众将这才反应过来,上将军要做什么,不由的惊骇不已。虽说大部分人害怕项羽的威势,不敢反驳,但还是有人直言劝谏。

虞子期出面道:“上将军,古来坑降不义,此事还望您三思!”

季布也道:“上将军,为名声计,还请您三思。”

钟离昧道:“上将军,毕竟有二十万人,怕是太过残忍。不若只斩杀闹事恶徒,无罪者饶过吧?”

项伯也劝说道:“羽儿啊!这样做不大妥当,切莫冲动!”

他们的话,项羽听着,却没有任何表态。项伯也是项羽的叔叔,不禁觉得大失面子,为不能阻止侄子犯错误感到沮丧!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次遇到类似事情,他的处理方式可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引发的后果却是不可估量的……

众人惊讶地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亚父范增一直不曾表态,准确地说是不曾反对,这样看的话,似乎算是默认了。难道范亚父也支持?众人不觉压力沉重……

英布这才感觉有些大事不妙,刚才的回答太过轻率,此事已经被项羽牵连进去。残暴坑杀降卒的罪名,自己是跑不了了,当真是太不小心了。看人家东来,多么的谨慎小心。

其实尹旭的日子并不好过,项羽又追问道:“东来,你认为呢?我给你的建议如何?”

尹旭沉声道:“上将军还请三思,末将不敢苟同!”

范增悠远的目光看过来,一直凝视着尹旭,不曾说话。项羽则是眉间一冷,目中寒光陡生,质问道:“是不是因为你手下那三万人马也是秦国人?”

尹旭如同坠入冰窖,这才想起项羽刚才所说的是——所有秦国降卒,也包括自己麾下,苏角那三万人马。刚才直接先入为主,忽视了“所有”二字,想法简单地认为项羽要杀的只是章邯那二十万人,没想到他的用心竟然如此险恶……

坑杀降卒,尹旭不会也不忍。残害自己的部下,更是不可能……

尹旭摇头道:“并非如此,上天有好生之德,无论是谁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还请上将军垂怜。再者杀降不祥,也是为了上将军的名誉着想。末将也相信上将军的魅力与实力,还请上将抽空亲自训导二十三万降卒。

为了二十三万人的性命,自己宁愿交出三万人马,训导二字便是尹旭传递给项羽的意思。

章邯心头一震,想不到尹旭有这份心,多少有些动容。

范增眉目一动,脸色沉了许多。项羽倒是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说道:“我要是训导不了呢?”

项羽的潜台词很明显,我就是要联通你的人马一起杀了,你能怎么办?

尹旭出列行礼道:“上将军,这二十万人末将不便过多参言。但苏角投降末将时,末将承诺过,与他们祸福与共,同甘共苦。既然他们非死不可,那末将也只能陪着他们了!”

说完,断水离身连着剑鞘一起插在地上,傲气凌然,视死如归。

项羽眼中寒芒一闪,尹旭这是将了他一军,杀那三万人就要杀他尹旭。可是尹将军能杀吗?

如今尹旭名扬天下,战功赫赫,敬仰者无数,岂敢轻动?范增也只敢借刀杀人,消磨实力,明着动手是绝对的不敢的。尹旭笃定了这一点,所以才敢这么做的。

项羽冷冷道:“东来,为何要这般固执?二十万消耗的粮草巨大,随时有反叛的可能,尤其是离秦国越来越近。灭秦之战胜利就在眼前,若是fù人之仁,很可能前功尽弃!”

尹旭道:“有敖仓在后,关中在前,粮草充足,不虞担心。至于反叛,当初是正规军,且被我军打的落花流水。如今不过是手无寸铁的降卒,就更不用怕的。眼下确实接近秦关,故土情怀或许会让他们蠢蠢欲动,不若让他们分隔驻扎在魏韩一带,以后再解散或是收编!”

项羽静静看着尹旭,冷冷的目光有些复杂,许久没有说话。

尹旭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沉声道:“上天有好生之德,还请上将军饶恕他们,可怜他们!”

章邯看着尹旭,心情复杂,不管尹旭出于什么样的本意。但切切实实有帮自己的部将求情,这份恩情他会牢记心中……

一直不言不语的陈平站在后面,眼光悠远复杂,时而点头时而摇头,也不知他究竟是何想法?

显然尹旭这么做是在逼迫项羽表态,要上堵上一把,二十万能不能保住或许希望渺茫。但是自己的三万人马,一定要留下,是为前途计,也是兑现承诺和对生命的尊重。尹旭相信,自己的运道不想不错,加上现实原因的分析,多少有些赢面。

项羽有些无奈了,他没想到尹旭会这般强烈,用这样一种“屈辱”的方式,来求自己,来逼自己!如何是好呢?

项羽的目光落到范增身上,只见范亚父轻轻点点头,什么也没说,但项羽已经知道意思。

现场的气氛有些压抑,众人都不由自语地攥紧拳头,等待着最后的绝对,一个关系到数十万人生死的决断……

项羽看着尹旭,凝视片刻说道:“苏角投降在前,三户津之战有功,平日素来纪律严明,不可同一而论。只要臣服效忠,严守军令,不稳罪。至于那二十万蠢蠢欲动的叛军,一个不留!”

这句话说出,许多人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心中狂震。

“叛军”这是项羽给下的论断,二十万的秦军的身份陡然变化。不是说的降卒杀之不祥不义吗?那好,我杀的是心怀不轨的叛军,能奈我何?

章邯站立不稳,一下子倒在地上,全身颤抖不已。眼中一片茫然,嘴巴抖动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喉间发出嗬嗬的声响……

尹旭也颓然无力,落倒在地,自己的努力仅仅保住了三万人。那二十万生命究竟还是保不住,一个让人窒息的,无法接受的晴天霹雳骤然袭来……

众人一片耸动,即便都是写身经百战的沙场猛将,也有些不忍。二十万人,说杀便杀了,他们无法想象明日的新安会是怎么的血腥,怎样的惨烈。二十万孤魂野鬼又不知要哭诉到何年何月?

项羽怡然不惧,吩咐道:“英布,你和龙且去执行吧!对了,我想赵国的士卒应该很乐意参与的,赵王以为如何?”先前的状况,各国诸侯压根就插不上嘴。

英布是有苦难言,他怎么也没想到项羽会狠下心杀降卒,之前亲率地答应听命行事。如今自然是推脱不得,斩杀二十万手无寸铁的亲兵,他很难忍下心;奈何有言在先,军令不可违。这一遭是被项羽坑了,只能背上这天大的罪名了,唉!

赵王歇又能说什么?昔年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赵国一直深以为耻。如今项羽要坑杀秦军,可以说是为他赵国报一箭之仇,还要他亲自操刀。即便是背上不义的罪名,自己也得扛着忍着。

一直不说话的范增发言了:“苏角所部皆开饶过,不过那三万士卒终是秦人。眼看着就要进入函谷关了,到了秦国故地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就如东来所言,整编了驻扎在新安一带吧!”

陈平听到之后,眼光闪动落到尹旭身上,有些同情,有些担忧,有些期待……

范增一说完,项羽便起身扶着他离开了,众人也都四散离去,唯独尹旭仍旧跪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英布、龙且、赵国张耳几人不折不扣地执行了项羽的命令,十万精锐投入战斗,在新安展开一场没有悬念的残杀!

无数的大坑挖开,无数的秦国降士被逼着跳入其中,他们手无寸铁,饥寒交迫也没有力气反抗。有的少有反抗或者异常举动,都毫不犹豫地被诸侯联军士卒斩杀。

大坑里,无数的秦国士卒叫骂着,哀嚎着。黄河岸边数十里之内尽可听闻,被斩杀者也不计其数,浓重的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作呕。

一铲铲黄土扬起,落入大坑之中,落到秦国士卒肩上,身上。绝望与死亡一起降临,哀嚎声与血腥味被尘土所掩盖,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没了声息,没了气息!

整整一天,新安一直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也许是惨状震动了老天,也许是太多孤魂野鬼游荡,这个夜晚,新安的天气很是一场。

冷冷的北风一夜不止,如同鬼哭狼嚎一般,闻之不免伤心害怕。天气也格外的寒冷,士兵都不敢轻易走出营帐……甚至是撒尿也不敢出来。

回到营帐,范增才长叹一声,说道:“今日又没占到多少便宜!东来很聪明,想把罪名推给他……难啦!”

项羽也郁闷道:“想不到他会这般强烈,打一开始就不给面子,竟然不识相地直接反对!竟然这样逼我,真以为我不敢杀他……”

范增道:“现在确实动他不得,只能先便宜他了,不过不打进。让他把军队留在新安,让他孤身入关中,我们有的是机会。没了军队,他还有什么凭恃?”

项羽叹道:“只能如此了,我本意是把他拉进来一起,再顺手除掉他的三万秦国边军,没想到反被他挤兑。”

范增道:“把他和军队分开,最好是能打击或是消灭这支人马!”

项羽笑道:“知会魏韩两国了,魏豹已经爽快地答应了。”

范增轻轻点点头,凝神看着项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