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逐鹿-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嬴子夜所说的富可敌国,尹旭倒是深有感触,说道:“不过,范大小姐的能耐倒是不小,数次陷于危难中,多亏了他的帮助,否则后果难测,说起来真该好好谢谢她!”

嬴子夜并不正面接话,突兀地来了一句:“你是惊艳于以依兰姐的美貌?还是喜欢她了?”

呃?小姑娘问的太直白了吧?尹旭茫然不及,才意识到自己嘴角“幸福”的笑容。唉!又被误会了,明白啊!

尹旭干笑道:“凡事正常的男子,看到美貌女子,比如范依兰,比如子夜姑娘你,都会惊艳。其中有部分奸小之辈居心不良不假,但是大部分正人君子,心中不凡半分亵渎,只是对美的尊重和欣赏而已,比如我!至于喜欢,感情这东西和容貌并不直接关系,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都是有的。”

对范依兰,他确实存了几分心思,见到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绝色美人如何能不动心?即便是眼前,淡淡的光亮下,嬴子夜的俏丽的容颜也分外吸引人。一个个人间绝色,要是一一收入私房,则能享尽人家艳福。这样的想法不能表达出来,至于子夜姑娘能看出几分就是几分吧!

嬴子夜问的直接,尹旭的回答也算坦诚,还把子夜连带进来。抛出一份君子审美观,听得小姑娘心里砰砰直跳。许久之后,才怯怯地问道:“那尹将军可有中意深情的女子?”

谈及此事,尹旭心中不由一痛,想起李玉娘来,两年了依旧因音信全无。沉默许久才道:“有!”

嬴子夜明显察觉到他的情绪变化,显然是触及了伤痛之处,大感歉然。当听到尹旭那一声低沉肯定的“有”字时,心中蓦地有些酸楚,只是小姑娘尚且没有意识到。只顾对尹旭道:“她还好吗?”

尹旭道:“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两年前我去驰道服役,她为家恶吏所害,被逼投河。”

啊!听到这嬴子夜低声惊呼一声,急忙掩住檀口。

尹旭摇头道:“我后来得到消息,她为人所救,尚在人世。只是世界之大,找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两年来我全力寻找,奈何音信全无。”说到此事,尹将军总有些力不从心的伤感。

嬴子夜心想,这或许是尹旭起兵反秦的原因之一吧!当即安慰道:“不要灰心,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定能找到的。”

尹旭点点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一直坚信会有那么一天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嬴子夜心中默念一句,心中涌起别样的滋味。半晌才道:“今天的事情谢谢你,我该走了!”

“去吧,再见!”

嬴子夜反倒有些不舍,问道:“以后会有机会再见吗?”

她心里有些矛盾,尹旭帮助他,甚至对付赵高等人,她都乐见其成,有种同仇敌忾的开心。但她终究是秦国人,而尹旭正在全力灭亡这个他的祖国,在身份上难免尴尬。

尹旭也意识到这一点,说道:“当然了,别的不重要,我只记得我们是朋友!”

嬴子夜眼底骤然有些酸楚,轻轻点点头,转身离去。背后想起尹旭的提醒:“出门在外小心些,别再轻易泄露身份,像我这样的好人可不多哦!”

嬴子夜没有回答,也没有回头,快步离去,眼眶已经完全湿润了。

!!

第一二一章最后一搏

昏暗的星光下,凉风嗖嗖的吹过,嬴子夜提剑快步而去,不曾回眸。尹旭看着美人扬长而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已经很多了,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与人谈心,姑且这些认为吧!不错的夜晚,嬴子夜,很不错的姑娘,尹旭嘴角浮过一丝回味无穷的笑意,吹灭了油灯,悄然潜回营帐榻上,不曾惊动属下人。

然而尹旭并不知道,远处的树林一直有几双眼睛盯着茅屋,一个个目光凌厉,手按剑柄不曾放松一刻。知道见嬴子夜出门远去,三人才走出树丛,低语道:“小师妹出来了!”

“看来这尹旭还挺仗义的。”

“是啊,上次在彭城放过小师妹一次,今次又亲自护送将军棺椁,让小师妹单独祭拜,此人有心了!”

“不过,这黑衣之中,孤男姑娘共处一室……”

“你想什么呢?人家尹旭的品格可不像你这么坏!”

“好了好了,此事我们欠尹旭一个人情,来日再图回报。师父交待了,保护好小师妹的,走!快跟上去。”

三人在低声和骂着离开,等他们完全走远后,两个黑影从另一边的树丛里冒了出来。瞧着前面几人离去的方向,又看看河边的茅屋和军营,这才消失在黑夜中。感觉大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的意思,好在他们的目的相同,不曾有什么坏心眼。两人动作迅捷,一闪而没,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夜再次归为宁静。

两个人影迅速游走在黑夜的原野和道路上,连续数日的急行之后,依旧在一个夜晚赶到韩地某处山间院落。

“主人,大鹏、小鹏回来复命!”

一间明亮屋子里,一道青布长帘隔开前后,两个人影在帘子前跪下行礼。

帘子后传来一个厚重的男声:“回来了?事情可都办妥?”

大小鹏兄弟回答道:“禀主人,子夜小姐平安无事。”简明扼要的说出主人最担心的事情,让人放心不少。

“前些日子,子夜小姐得知李由将军战死雍丘的消息,暗自潜入彭城想要刺杀项羽,结果被楚国绍兴侯尹旭发现。”帘后的主人刚刚放下的心不免又有些紧张。

“哦?”青布帘子后,隐约有三个身影,这样的事情让他们有些后怕。

两人继续禀告道:“尹旭似乎有范文轩先生一家有旧,还有他手中拿着蒙恬将军的断水宝剑。”

“咦?”帘后传来一声惊疑,听声音似乎四个女子。

“你说断水在尹旭手上?”

大鹏禀报道:“是的,属下查证过尹旭似乎搭救过范小姐,宝剑可能是范小姐所赠。”尹旭相救范依兰的事情,得赠宝剑的事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内中具体情况却知之者甚少。

“嗯!”

小鹏道:“那晚子夜小姐与尹旭动了手,不过小姐认出了断水剑,两人便罢手了。言谈之中,小姐不小心泄露了身份,不过那尹旭并不曾为难小姐,主动放小姐离开,还答应了亲自关照李由将军安葬一事。”

听到这,帘后的几个人轻轻点点头,显然对此十分满意。

小鹏续道:“果然,近日尹旭亲自率人运送李由将军遗体运往上蔡,安葬于将军故乡的青山绿水间。前一晚,尹旭专门安排单独放置棺椁,安排子夜小姐前去告别送葬。属下亲眼看到子夜小姐平安离开后才回来报讯的。”

帘后的人轻轻点点头,问道:“子夜后续安全可安排人手?”

两人回答道:“钟隐先生那边发现小姐失踪后,已经在全力寻找了。前日晚上属下亲眼看见邓陵墨的人暗中保护后,这才离开回来复命的。”

“记住,即便有邓陵墨的人,你们也要一直安排人手,暗中保护好子夜!好了,你们先下去吧!”

“诺!”

两人离去之后,帘子内厚重的声音再次响起:“老兄,子夜没事,小由也妥善安葬了,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说话的赫然是五六十岁的男子,浓眉大眼,浑身散发出一股厚重之气,隐隐带着几分兵甲熊熊的威势。一双眸子格外的深沉,一把长须飘逸无比,一看便知是智谋深远之人。

他身边坐着一个女子,容貌算不上特别出众,也勉强算的上是个美人。虽然已是三十多年的年纪,保养的格外得宜,显得更为年轻。一身锦衣华服,头饰和腰配都极为精致华贵。一举一动都极为优雅,一颦一笑都透出几分与生俱来的高贵气息。

另一边则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额上的皱纹很深,岁月沧桑的痕迹很明显。他脸上露出深深的愁容和担忧,隐约之间还有些愧疚,或许这正是他加速衰老的缘故。

白发老者轻声叹道:“那就好,子夜没事,由儿安葬了,我也就放心了,终是我对不起他们呀。”说起此事,老者有满腔愧疚。

长须男子说道:“老兄,事情已经过去了,以后有机会向诗曼给子夜解释劝慰,会有缓解的。”

名唤诗曼的女子接口道:“是啊,您就放心好,子夜一直和我亲近。我这个做姑姑的劝慰,她多少能听一些,毕竟血浓于水不是?”

“血浓于水!”白发老者默念一声,长长叹了口气,显然勾起心中太多惆怅。

长须男子道:“子夜那边还是有机会补救的,如果我们就出她哥哥,或许他也就能原谅你了!如今章邯和王离兵围赵国,若是这一仗打赢了,咸阳那边能杀了胡亥和赵高,扶子婴上位。不仅是能挽回子夜的心,大秦也能重获希望。”

白发老者叹了口气,强打精神道:“赵国战局能那么顺利吗?”

长须男子道:“章邯这小子有两下子,和王离兵围赵国,一南一北就像两个大钳子。按我的推荐,赵国会坚守,即便守不住,章邯也可能围而佯攻。引得天下各路诸侯去救援,围点打援,全部歼灭!如今赵国聚集的可是我大秦最精锐的军队,只要章邯和王离指挥得当……”

身边的女子娇笑道:“您还不相信夫郎,别忘了当年攻陷大梁,邯郸,燕齐两国都是夫郎的策划。”原来他二人竟是夫妻,年纪相差的甚大的老夫少妻。不过看他二人的神情,动作倒是显得恩爱有加。

白发老者点点头,终于笑道:“这个倒是,战略布置谁能比过你啊!”

长须男轻轻一笑,脸色转沉道:“只是……只是……”

女子讶然道:“怎么?夫郎,有什么不妥吗?”

长须男子道:“章邯的布置都很好,唯独有一点不妥当,若是处置得当没什么,若是处置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白发老者惊讶道:“怎么?哪里不对!”

“甬道!”长须男子沉声道:“四十多万大军在赵国作战,粮草需求甚大,粮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章邯也意识到这一点,故而修建了甬道运粮,如今他的兵力都布置在漳河一带,王离则在北侧,叛军很可能会袭击甬道断大军两道,若是得不到重视和保护,便大大的不妙了。”

诗曼道:“不会吧?章邯再怎么说也是大秦名将,他应该会小心。”

长须男子道:“希望如此吧!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咸阳布置,杀了胡亥赵高,救出子婴,寄希望章邯在赵国能大胜吧!这是大秦唯一的希望了。”

白发老者道:“好吧,老夫在关中还有一批人,一起交给你打理吧!做最后一搏,能多弥补一点是一点!”说完之后,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离开了。

唉!诗曼缓缓站起,看着老者远去的背影,悠悠叹了口气。

!!

第一二二章偏向虎山行

尹旭安葬好李由,并未多做停留,立即返回。回到彭城已经是秦二世二年十月,因为楚怀王迁都于此的缘故,楚地乃至黄河之南的各路义军都率军前来,护卫都城。其中以宋义、项羽、刘邦、英布、吕臣等人为主,魏王豹与韩王成也暂时驻留此处。

而此时,秦国上将军章邯在定陶打败楚军,杀死楚国重臣,义军项梁之后,认出楚地的反秦义军不足为虑,遂率军渡河北上。整合麾下二十万大军,再加上由西北上郡而来,大将军王离率领的二十万秦国边军配合,向赵国发起进击。

秦军总计投入的兵力有四十万,一路是精锐的边军,一路是章邯手下身经百战的平叛军。可以说在赵国的土地上,秦国押上了所有可以作战的精锐,摆出一副志在必得强硬姿态。当然了,也颇似一场豪赌,一场决定了秦国国运的豪赌。

这个赌局的发起者正是上将军章邯,是他一手策划,现在河南与齐楚大战一场,之后再大手笔调动王离前来。远在咸阳的秦二世胡亥和丞相赵高都表示了足够的支持,只要此战获胜,东方六国的起义将陷入低谷,继而被逐步歼灭。四十万秦军和赵国军民是参演的演员,至于其他各国诸侯,义军是想要做个看客,还是参与其中,选择全在自己。

对于各路反秦义军来说,此战亦事关重大,若是失败,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好形势将付之东流,反秦事业也可能就此失败。随着章邯和王离的步步进逼,赵王歇率领的河北义军苦苦支撑,却终究敌不过秦国精锐。国土大量沦丧之后,赵王歇迫于无奈,率军据守漳水河的大城巨鹿。

凭借坚固的城池,以及巨鹿城里并不太充足的积蓄,率领举国大军和全城百姓,对章邯、王离对峙。同时不断派出使节,向其他各国义军求援。距离最近的燕国军队和其他小股义军赶到后,被秦国大军威势被震撼,驻扎在巨鹿城北,不敢应战。

与此同时,赵王歇的紧急求援信函也送到了楚都彭城,楚怀王紧急召集文武大臣与王宫大殿商议军情。尹旭就在此时回到彭城,刚进城门便有守卫禀报:“大王有旨,绍兴侯回城后,立即进宫议事!”

尹旭并不惊讶,心知定定乾坤的一战终于拉开了序幕,当即领命。命苏岸率人回府,自己几名亲卫匆匆赶到王宫。踏入王宫的那一刻,尹旭才感受道气氛的凝重,几乎所有的楚国重臣都来了,大殿上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一个个都面带忧色,紧张不已。

“参见大王!”尹旭首先向楚怀王见礼。

楚怀王熊心高坐王座之上,点头道:“绍兴侯回来的很及时,就位吧!”

尹旭站如武将一列,位置正好在英布和吕臣之间,排序上十分靠前。不过二十出头,已成为排列前几位的社稷重臣,这一点少有人及。

项羽虽说也是二十四岁的年纪,但谁都认为他是蒙阴与叔父项梁,当阳君英布则已到而立之年,某种程度也也借助了岳父番君吴芮的力量。尹将军无依无靠,完全凭自己实力走到今天这一步,无人可比。

从项羽身边的时候,项羽送来一个眼神,目光中带着几分歉意和示好。项羽向自己道歉?示好?目前看是这个意思,尹旭报之以微笑,算是接受。当然了,他也很清楚项羽这么做未必真心实意,鉴于眼下的局势,尹旭暂时接受了,打赢巨鹿之战才是眼下当务之急。

楚怀王面色凝重,本还有些稚嫩的脸庞更显有些苍白,眼下局势带来的压力太过沉重。熊心从几上拿起一册竹简,沉声懂啊:“章邯与王离四十万大军围攻赵高,形势危急,赵国几乎所有的城池都已沦陷。如今赵王歇退守巨鹿坚守,派人给寡人送来求援信函,希望大楚能够救援赵国。兹事体大,召集诸位卿家前来商议一下,有什么看法尽可畅所欲言!”

有大臣出列道:“大王,这看法无非是这赵国救还是不救?按理说同时反秦盟军,理应彼此相助,就盟友于危难中。但是秦军势大,目前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左右为难啦!”

“是啊!”很多臣子出言附和,皆言为难,至于实际有效的建议,一个没有。尹旭不禁嗤之以鼻,召集大臣前来之为了商量解决办法,这下倒好了,成了为难的抱怨大会。大殿之上,尸位素餐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熊心显然听得有心烦,先发言的尽是些说空话不办实事的官员,至于掌兵作战的将领,和一些要害臣子反而都达成了默契,静悄悄一片,谁也没有说话。

事情总是要解决的,楚怀王无奈之下只得点名询问,首先问道的自然是高高在上,位列第一的柱国大臣宋义。“宋卿家,你是我大楚令尹,上将军,未知对此事有何看法?”

被楚怀王第一个点名问到,宋义感觉脸上有光,笑容可掬地出列道:“大王,王离率边军潜入赵国,此前一直不得而知。章邯在定陶打败武信君……”说到这,宋义有意无意瞟了项羽一眼,不知道是否是心中有愧,或是有其他缘故。

只听他续道:“打败武信君后,并不乘胜追击攻打我彭城,反而迅速渡河北上,此事本就奇怪。如今看来,章邯为的就是与王离大军配合,合围赵国。而且事前早有准备,利益大到令他愿意放弃大河之南大好的局势。如今巨鹿城外两路秦军,总计四十万兵力,且都是秦国精锐,势不可挡啊!单凭大楚之力怕是救援不得。”

宋义的地位和态度影响到很大一批人,出言附和甚多。说到底很多人都是怕了秦国人。心中笃定四十万秦军战力强大,又有章邯、王离这样的绝世名将指挥,不可能胜利。有人甚至说道:“我大楚刚刚经历定陶之败,损伤数万兵力,如今能调动的兵力不过六七万。以这点微薄兵力救援赵国,岂非以卵击石?”

楚怀王又把目光落到项羽身上,自项梁死后他便是会稽军的首脑人物。项羽出列,斩钉截铁道:“大王,臣以为赵国必须得救!”他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大殿上每个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只听项羽续道:“唇亡齿寒,若是章邯灭亡了赵国,燕国也支撑不了几日,不消多久河北之地便尽入秦人之手。倒那时候,章邯和王离携大胜之师南渡,四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我大楚能够独立抵抗吗?”

宋义系的一名官员反驳道:“项将军,如今章邯王离二人一南一北,钳击巨鹿,援军根本无法深入。看章邯摆出的阵势,怕正是等着各路援军前往呢,四十万大军两边包抄夹击,可以说有去无回。这样的形式还去救援,岂非送死?”

宋义轻轻一笑,说道:“项将军,老夫知道,武信君的去世对你打击甚大,也知道你急于报仇,但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明知山有虎,不可意气用事,置大楚万千将士的生命于不顾啊!”一番话直指项羽出兵并非救援赵国,而是为报私仇,还因为不顾楚军将士生命和国家利益。

项羽气的脸色铁青,正要反驳时听到身后有人朗声说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回头看去,说话的正是绍兴侯尹旭,正微笑看着自己。

!!

第一二三章侃侃而谈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绍兴侯尹旭发话了。话音落地的时候,大殿上众人的心理起了微妙的变化。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尹旭是宋义的克星,每次只要他一说话,宋义多半会铩羽而归。一见到尹旭开口,宋义不自觉地有些发憷,谁知道今日议事又会是个怎么的结果?

项羽笑了,一来尹旭发言是对他的支持,不至于让自己势单力薄,也不至于让自己蒙上报私仇的嫌疑。能这么做,说明尹旭已经谅解自己,哪怕只是暂时的。二来,项羽素来知晓尹旭口齿伶俐,侃侃而谈,分析形势讲道理的本事是一般的厉害,只要他说话,今日出兵的提议通过的几率至少有八成。

精神矍铄的范增站在一边,老怀大慰。得他得知前些日尹旭引荐人才,项羽毫不留情拒绝时,他狠狠地批评了项羽,并一再告诫他笼络好尹旭。一个闪烁的星辰,一个睿智勇武的年轻将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留下身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尽管自己劝过一次,但项羽并未听从。

等到项梁入土为安,项羽悲伤之情减弱之后,认真思考了他的批评劝慰,并诚恳地接受了。今日尹旭回来的比较晚,匆忙间之间奔大殿上来,项羽事先根本没有时间和尹将军沟通。

让范增满意的是,项羽很聪明的利用了擦肩而过的瞬间,采用了“眉目传情”的形式,向尹旭表达了歉意和善意。好在尹旭欣然接受了,从而在这关键的时刻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不过,范亚父怎么也猜不到尹旭心中所想。尹将军之所以表示支持,那完全是理智和“超前”的洞察力的缘故。一方面是为了反秦的大形式,另一方面更多的也是为了自己,甚至可以说项羽是被利用了。

刘邦和张良对望一眼,从彼此的眼神中都确认了一点,尹旭说话了,这出兵救援赵国的事情基本也就这样定了。这一点与他们之前讨论的结果一致,也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谋划这让己方的利益最大化。

楚怀王熊心高坐在上,眼中波澜几动,心情有些复杂。身份所在,容不得多迟疑,当即问道:“偏向虎山行,尹将军勇气可嘉,可否为寡人和诸位卿家说说缘由!”

尹旭这才向楚怀王行一礼,说道:“大王,正如项将军所言,唇亡齿寒是最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下,若是拒不救援,巨鹿城破,赵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燕赵本为一体,赵亡则燕国亦难存在,到那时章邯和王离一统河北之地,必然声势大振。要知道世间万物发展,都是此消彼长,秦军胜则义军衰!”

“河北平定,章邯会立即调转枪头,渡过大河平定河南之地。那时我们楚国,彭城首当其冲。试问一句,我们大楚有能力独力抵抗章邯、王离的四十万精锐的新胜之师?彭城便是第二个巨鹿,我们又能坚持多久呢?现在我们不救赵国,坐视巨鹿陷落,便会寒了天下诸侯的心。当楚国遇难,彭城被围时,又有谁会来救援呢?不,我的想法错了!!”

尹旭突然自责一句,弄了众人一头雾水,只听他继续说道:“燕赵灭亡,齐国田荣目光短视,为私仇而不顾大义,指望不上。韩魏两国刚刚复国,力量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能爱莫能助!请韩王和魏王恕末将擅自揣之罪!”

今日的作战会议牵涉面很广,客居彭城的韩王成和魏王豹也列席参见。然他们的身份只是客人,加之手中的力量实在弱小,故而选择沉默寡言,完全只是旁听。尹旭突然向他们施了一礼,还致歉恕罪,弄的两位国王游戏手足无措,连称无碍。这么一说,也等若是赞成了尹旭的说法。

尹旭轻轻一笑,继续侃侃而突然道:“因此赵国必须救,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各路义军共同作战的信念。秉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宗旨,彼此相互帮助扶住,才有可能打败共同的敌人秦国人,渡过难关。只有主动帮助别人,才能指望自己遇难事有人会拉上一把!”

“再者,齐国田荣在定陶之战的行径已经令天下人所不齿,此番救援赵国,他又因为田角亡赵的事情多番推诿。齐楚身为东方大国,齐国这般不知轻重,我楚国更应该肩负东方第一诸侯的责任,起到带头作用,率领各路义军救援赵国。只有凝聚大家的力量,才能有于秦军一战的实力。”

尹旭一番侃侃而谈,就围绕一点唇亡齿寒,同盟之间该互相救援这一点,慷慨陈词。众人听着都不觉点头,交头接耳互相讨论。

宋义脸色阴沉,自打尹旭开始说话的那一刻,他便不高兴了。宋义都有些无奈了,为什么尹旭始终都和自己作对?为何每件事都意见相左呢?这一遭又是这样,当即反唇笑道:“尹将军说的不错,陈述了我们大楚该出兵援赵的理由。只不过,有些事情不是应该做,就要付诸实践的,还得考虑行动的可行性!”

宋义嘲弄地看了一眼尹旭,说道:“章邯、王离在赵国四十万军队,而我们楚国现在能调动的兵力不超过七万,齐国若不参战,诸侯的兵力也不过十万出头。兵力太过悬殊,如何取胜?到时候不仅没能救赵国,还搭进去我们楚国将军的生命,削弱大楚的实力。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长计议才好在!”

在宋义看来秦军与燕赵拼死一战后,实力必定大大受损,趁这段时间楚国可以壮大实力,到时候未必没有实力与秦军一战。但是当着诸多文武大臣,尤其是韩王成与魏王豹在场的情况下,这话不能说的太露骨。

历史记载巨鹿之战以义军胜利而告终,给了尹旭足够的自信和底气。但这不是他盲从的理由,而是察觉到一些东西,心中有些把握。再者,此战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怕明知胜算极小,也必须要拼死一战。尹将军戏谑地看了一眼宋义,轻轻一笑道:“仗还没打,怎么知道一定会输呢?宋令尹是否太过悲观了?”

!!

第一二四章张良,谋划

“仗还没打,怎么就断定一定会输呢?”尹将军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盯着宋义的老脸沉声反问。

宋义冷冷道:“秦军四十万精锐,我们兵力不过六七万,相差悬殊,无异与以卵击石,胜算微小!”

尹旭笑道:“宋令尹您也说了,胜算微小,而不是没有。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例多得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若是现在认输,那才是真的失败,宋令尹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宋义怒由心生,冷道:“这叫审时度势,实事求是!以少胜多,是嘴上说说就能胜的吗?尹将军凭什么这么自信啊?事关大楚万千将士性命以及大楚国运,岂能儿戏?”

自信当然是有原因的,却不能在这说出,一来会被人当成疯子,二来走漏了什么消息,可就大大的不妙了。尹旭回应道:“国难当头,大家在此商讨军国大事,怎么就儿戏了?宋令尹,是自己悲观,胆小害怕,莫要以此看待别人可否?能不能以少胜多,谁说了都不算,就像您说的实事求是才好。”

“哦,对了!”尹旭挪动两步,一拍大腿恍然道:“我差点忘了,有的人用兵保守,势均力敌就罢了,即便兵力优势也不轻易出兵。也不知道到底是保守过渡?还是避战畏敌啊?如今形势危急,这样畏首畏尾却是不好。”

虽不点名,他谁都知道尹旭说的是宋义。上次以四万大军在颍水一带应战司马欣,硬是不敢主动出击。之后司马欣撤军北上救援雍丘,宋义竟不敢追击,白白浪费了大好战机。此次,救援项梁更是故意拖延,拒不救援。这些事情历历在目,楚国臣子也都有耳闻,此时听尹旭这么一说,更是心知肚明。

赤裸裸的嘲讽,宋义气的脸色铁青,怒不可遏,奈何身在朝堂,当着楚怀王发火他是不敢的。再者人家尹旭没指名道姓,若自己说什么岂非主动承认,自己摸黑自己?

尹旭也不理他,躬身向御座上的楚怀王一礼,说道:“大王,救援赵国这一战确实困难,却势在必行。今日尚可联合各路义军之实力,拼全力一战。他日若章邯灭亡了燕赵,则大楚危矣,前后也不过几个月的时。救援则尚有一线生机,不救则等同坐以待毙。况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章邯、王离的布置也并非十全十美,伺机出战或有奇效,以少胜多未尝不可!”一阵侃侃而谈,尹将军不觉口干舌燥。

朝堂上再次出现各执一词的局面,一众大臣都暗自腹诽,按照以往的经验,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尹将军获胜。他们并未注意到,不经意间的心理暗示正在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不过今日事关重大,还要看楚怀王和其他重臣的意见。实际上熊心也很忐忑,不敢擅做主张,见到出现的僵持的局面,只得开口询问其他的人的意见。

首先被问到的是范增,虽说是项羽的谋士,终也算楚国的臣子何况其为人德高望重,智谋高远,于情于理都该询问。

因为义子孝顺膝前,近来范增的心情很好,面色红润,精神矍铄。闻听怀王召唤,步伐矫健出列道:“大王,老臣以为赵国当救,正如尹将军所言,唇亡齿寒。巨鹿之战并非是秦赵之间,而是秦国和我东方六国所有义军。此战若失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