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逐鹿-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率军于彭城以西到大梁一线防守,保卫好我们自己的疆土。还有南方的军队由桓楚负责。小心防备着尹旭和英布。待我们收拾了田荣,好全力对付他们。”

范增无奈地点点头,现在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同意这样的方案,至少短时间内,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样想法应付眼前的危局。唯一希望的就是局势不要恶化的太快,至少要在可以接受和能够掌控的范围以内。只是形式会向希望的那样发展吗?范亚父心里没有一点底。

秦国临淄。范鄂林匆匆进入房内,来范文轲!

“三爷,刚刚接到消息,尹旭大败姒摇和无诸。已经平定江东之地。听闻大爷让家族在山阴的全部力量投入帮助尹旭。”

范文轲冷笑一声:“看来之前有些小看这个尹旭,干得不错啊!”

范鄂林试探道:“三爷,这么看的话,是不是说大王已经压中了越国?”

范文轲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不见得。家族很重要的一部分根基在山阴,所以又必须要和越王搞好关系。大哥并未以整个家族的名义去支持尹旭,那就说明大哥还有所保留。在我看来,大哥现在还在观望之中。没有选定最后的注下在哪里!”

“当真如此,可是听说大小姐对越国很看中啊!”

范文轲摇头道:“那又如何?依兰不过是个女儿。即便是有些才能也做不了大主,这些事情还是大哥说了算。大哥现在是越来越谨慎。他是想再看看形势,再做出最后的选择。这样是谨慎,有的放矢,可是效果也会差上很大一截,能够发挥的空间也就小了很多。”

范鄂林道:“说的也是,大爷这样下去,说不定到头来什么好都得不到。还是三爷英明,有远见!”

范文轲苦笑道:“有什么远见啊,宋义死了,如今田荣的形式也不怎么乐观,有什么远见可言!”

范鄂林自知失言,急忙改口道:“三爷,既然田荣已经露出败相,不若我们考虑另外的出路吧?”

范文轲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走动几步,说道:“出路?你以为我不想吗?可是我们去哪呢?这天下能与项羽抗衡的又有几个人呢?”

范鄂林笑着递上一卷文书,说道:“三爷,以前或许没有,但是现在有了。”

范文轲接过文书仔细一瞧,顿时心花怒放,急忙问道:“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

范文轲看着手中的文书,脸上露出总算是多了几分喜色。仔细一瞧,文书上写的不是别的,正是汉军出巴蜀的消息。

范鄂林道:“三爷,如果汉军能够成功占领关中,就可以据秦国故地与项羽东西对峙,是一支举足轻重,前途无量的视力。如今天下能与项羽分庭抗礼的也只有秦国,汉国,或者越国也算是其中一个。但尹旭和大爷那边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我们就不方便与之再有什么瓜葛,除了齐国便唯有这个汉国了。

汉军初出巴蜀,正是需要支持的时候,如是现在我们给汉王刘邦提供一些帮助的话……雪中送炭的恩情,汉王应该会记着我们的好,对于我们……”

范文轲轻轻点点头:“说下去!”

范鄂林继续道:“现在齐楚胶着,齐国已经落于下风了,现在刘邦突然异军突起,必然对项羽造成威胁,如果让这个威胁继续快速扩大,那么项羽的压力将会大很大。给项羽施压,也就是给齐国制造机会,减轻齐国的压力。看看田相是否能够反败为胜,或者说东山再起。

如果齐军彻底败了,那么势必要项羽全力以赴,这样一来刘邦那边就会有很大的发展,成为一些气候。我们早些和汉国有了联系,当来也好有个依傍。到时候再从长计议,也不至于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范文轲站起身来,来回走动一回,点头道:“说的不错,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联系汉国,是帮助田荣,帮助我们自己,留条后路总是好的。这样,你想办法娶联络汉国吧。尽快搭桥联系!”

范鄂林答应道:“此事小的会尽快处理,只是如此一来,我们的压力就大了很多。大爷只允许我们调动齐地以及楚地部分的家族力量,定陶根基还在例外。这样的话,我们似乎有些拮据啊!既然要在刘邦那边落个好,我们最好还是拿出最够让他们心动的东西来。”

范文轲叹息一声,范家财力物力巨大,可他终究不是嫡长子,可以调动的资源实在是有限。

范鄂林建议道:“三爷,看来我们的计划需要加快实施了,局势和大爷留给我们的时间都不多了。”

范文轲无奈地点点头。事到如今,有些事情他已经估计不到那么多,只能铤而走险了。

……

西魏国,平阳!

魏王豹匆匆前来找到龙阳君。接到关中传来的讯息,他似乎举得一个巨大的机会来临。

“君上,你所言的机会可能来了!”

“哦?”看着喜滋滋的尹魏豹,龙阳君有些惊诧疑惑。

听魏豹说完关中的形式之后,这位饱经沧桑的君上脸上也浮现出阴晴不定的表情。亦喜亦忧!

“大王,你以为这是个巨大的机会?”龙阳君对此有些疑虑。

魏豹点头道:“刘邦出兵关中,尹旭占据江东,这天下乱局已出现。我们也可以趁势而起啊!”

龙阳君沉默片刻道:“切莫着急,且在看看形势。现在刘邦虽然出兵,却并未占据关中全局。章邯也不是吃素的人。项羽又会作何反应,这些都还无法确定,所以还是先等等再说吧!”

魏豹道:“君上,我们完全何以渡河帮助刘邦对付三秦王,然后联合起来……”

龙阳君摇头道:“这样确实能够减轻刘邦的压力,汉军占领了关中,得益的会是他刘邦,我们能得到什么?要是项羽大军向西征讨,刘邦能够凭借函谷关据守,我们呢?不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他们做嫁衣裳啊!且在看看,刘邦要是自己不能收拾三秦王,就证明他们根本没有和项羽一争长短的能耐,也就不用指望了。”

魏豹虽然有些不大情愿,但是事实摆在面前,龙阳君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他也不敢冒险,只能够无奈答应下来。他现在已经深深地感受到,西魏国的处境夹在几个强大实力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有任何的发展和动作就必须要考虑周围诸侯的态度和反应。

魏豹感觉无奈的时候,也从其中发现了诸多的机会,希望能加以利用,有所成就。

韩国,张良接到刘邦从巴蜀出兵直接进入关中的时候,激动不已,几乎是热泪盈眶。

离别数月,虽然他一直没有放弃,也从未失去信心,可是希望却有些渺茫了。尤其是汉国那边没有一点消息传来,更是让他焦急不已。本以为汉军出巴蜀在短时间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

终于在这最后的关头,好消息传来,让他激动不已。从这样的形式看来,应该是越王尹旭遵照的约定,告知了出巴蜀的方法,应该还派出他所谓的人才。他终究还是遵守约定了,想到这里,张良总算是可以安心了。必定和尹旭直接的结盟他积极促成,尤其是尹旭答应提供出巴蜀途径这件事情,要真是失误了,可真就对不起汉王刘邦的信任,辜负成千上万的汉军将士的期待。

所以张良虽然不在汉国,但是这心中的压力比谁都大,这期盼也更为浓厚。现在听到好消息的时候,激动的几乎说不出话来。现在他已经没有什么好顾忌了,汉王已经出巴蜀,就说明已经做好了和项羽撕破脸皮的准备,那么自己还等什么呢?

张良立即作出安排,他要立即赶到关中去面见汉王,辅佐他成就霸业。同时他也深切地盼望着,想要见到越王尹旭推荐的这位人才,看看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

废丘城外,汉王刘邦站在城下,再次看到关中的阳光时,他的心情无比的复杂,激动的有些说不出话来。转身看着身后巍峨的秦岭,忍不住轻叹一声,本以为这一生一世都要留在山的那边。

直到现在,站在雍丘城下,秦岭以北的关中之地上,刘邦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个事实。或许是幸福来的太过突然了,让当事人有些难以接受。何止是刘邦,所有的的汉国将领和士兵都如同做梦一般。

陈仓小道就这样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大军迅速穿过巴蜀的群山,出现在关中腹地。而此时雍王章邯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那不可能完成,也从老不打算完成的栈道上去。等到汉军出现在背后的时候,雍王章邯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可惜已经来不及了。一场失败,汉军便换取了在关中站稳脚跟的机会。

等他退回废丘城的时候,偏偏遇上了大雨,结果水淹废丘,让他不得不离开。

汉军的威名和士气大涨,在关中一带和三秦王展开了激战。!。

第三八四章带上一个人

刘邦站在废丘城外感慨万千时,一道潇洒的身影正昂首阔步走来,一路上有将士遇到之后全都低头躬身,表现的极为客气恭敬。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献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带领汉军北上突袭章邯,出巴蜀的三军元帅韩信。韩信初到南郑时,并未得到重视,即便是后来登坛拜将,当上了三军元帅,借着打压樊哙来立威,暂时稳住了军心和自己的地位。但是并未让汉军将士真正的心服口服。

但是现在,当所有人都确确实实站在关中之地的时候,他们真的相信了这位韩元帅真的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巴蜀。而且韩元刷表现出来的军事谋略与才智,丝毫不输于雍王章邯。此时此刻,再也没有人怀疑韩信的能力,反而对这位年轻的统帅表现出崇高的敬意。韩信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真真正正让汉军上下心悦诚服。

汉王刘邦站在原地,远远瞧见韩信走过来,立即兴奋道:“韩信啊,过些过来!”

“参见汉王!”韩信躬身向刘邦行礼。

刘邦急忙摆手,一把拉过韩信道:“韩信啊,不必多礼!唉,要是没有你……到现在寡人都不相信这是事实,没想到寡人一直以来希望回到关中的梦想,这么快就实现了。”

韩信摇头道:“汉王言重了,您乃是天命所归,小小的巴蜀群山如何能拦得住您呢?韩信只是顺势而为,顺应天意做汉王的马前卒而已!”

刘邦道:“韩元帅客气了,总而言之,此次当真是多亏韩元帅了,这份大恩寡人会记在心里,等到平定关中,成就大业之后,再做封赏。”

韩信摇头道:“大王,您是知道的,我韩信并不在乎什么封赏,韩信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够跟随一位明主,成就一番大功业。此前一直郁郁不得志,若非跟随汉王,韩信哪里会有这样的机会建立功勋。所以韩信要感谢汉王的知遇之恩才是,至于其他的,都是韩信身为一个臣子应该尽到的本分,汉王不必介怀!”

这会子汉王刘邦的心情这叫一个兴奋,一直笑呵呵的,听韩信说的这么谦逊更是心理无比开怀。朗声笑道:“韩信啊,能得到你这样不世的大才是寡人的福气,寡人应该感谢上天,让你来到我的身边。”对于韩信他现在是各种满意,心中的兴奋别提有多高涨了。

单单是能够走出巴蜀这件事情就非常难能可贵,若非韩信的出现,自己还不知道在那穷山僻壤之中困顿多久。而且韩信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正是自己所需要的,有了这样一个人,平定关中指rì可待,将来出函谷关,逐鹿中原,争夺天下也不再是个梦。可是兴奋的同时,他也想到一个不争事实,那就是韩信这样的人才虽说是天意安排,但是他深深地清楚这其中有很多的成分是越王尹旭认为安排的结果。

也就是说今rì的局面,或者说今rì自己能够出巴蜀定关中都是尹旭想要的结果,甚至是尹旭事前的安排。刘邦有些不敢想象,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他心中还是有种被人击败的感觉。似乎今rì的许多情况都是尹旭一手导演而成,这让他的自信心多少有些受挫。

刘邦心中暗暗摇摇头,瞬间否定了这样的想法,一定是自己想多了。怎么可能?尹旭又不是神仙,他怎么可能预料到将来发生的事情?未卜先知?或许尹旭是存了心思让自己来牵制项羽,但是尹旭的控制力似乎差了些,现在的局面该不在他的预料之中吧?至少韩信?刘邦心里暗自叹息一声,希望真是如此吧!

此时此刻,刘邦有种感觉,项羽看似强大,但他一点都不害怕。反倒是尹旭,尽管他只据有江东一隅之地,却让他心中隐隐不安。他似乎从未看清楚过尹旭,在内心深处似乎对尹旭始终有那么一丝淡淡的畏惧。这些存在于潜意识中的事情,或许连刘邦自己都说不清楚。

正在此时,刘邦远远瞧见一个魁梧勇猛的将军走过来,立即招手道:“樊哙,过来!”

走过来的人正是汉军大将樊哙,见到韩信在此的时候,樊哙的脸sè顿时有些黯淡了,甚至想要立即转身离去。但是毕竟是汉王召见,一走了之毕竟是不行的。韩信见此情景,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参见汉王!”樊哙走过来想刘邦见礼,脸sè有些不大自然。

刘邦应了一声,佯装不悦地问道:“樊哙啊,韩元帅在此为何不问候呢?”

樊哙转头看了一眼韩信,颇有几分不情愿,匆匆抱拳道:“见过韩元帅!”

韩信只是和刘邦相视一笑,并不说话。

之前在汉国的时候,韩信最初取得刘邦的青睐和信任,当上汉国兵马大元帅的时候,樊哙表现的最为愤愤不平。jī烈反对的同时,樊哙还对韩信出言不逊,甚至是辱骂。当时韩信为了树立威信,一怒之下将韩信打入大牢,直到前些rì子出巴蜀时才出来。

对于此事,樊哙一直耿耿于怀,虽然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了解释,可是心中还是有些不大高兴。因此对韩信颇有些不服气,可是毕竟这出巴蜀的计谋是韩信献上,如今在军中和汉王心目中的地位都非常高。所以只能将不满压在心中,同时避免见面,以免有些尴尬。

今rì不幸被刘邦遇到,可以说是避无可避,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硬着头皮走过来。见到韩信的时候,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刘邦呵呵一笑,自然知道这对将帅之间的症结在何处,今rì借此机会,调解一下手下将帅之间的小矛盾。毕竟一个是新贵立大功的奇才,一个是跟随自己多年,战功赫赫的心腹大将。当前正是用人之际,若是因为这些许的小时而不和睦,将会耽误多少事情刘邦心里很清楚。

刘邦笑道:“樊哙啊,现在你知道了吧,韩元帅之大才其实你可以猜度的?还不为以前的那些愚蠢言语向韩元帅道歉!”

樊哙xìng格素来有些倔强,这会子更是嘟着嘴巴,有些不大情愿。

一旁的韩信也是全都了然于心中,虽然樊哙触及了自己心中最大耻辱,自己有心想要收拾对付他。当他必须识得大局,樊哙与刘邦的关系和在刘邦心中恩德地位,他很是清楚。当时关着樊哙是为了立威,使得三军畏惧而听命。

现在人已经被汉王放了出来,还有什么好说的,而且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樊哙再怎么说都是以为骁勇战将。如今汉王责骂樊哙,那是给自己面子,也是给自己和樊哙一个台阶下。韩信如何看不出来呢,这顺水推舟的人情自然是必须要做的,同时也是显示一下与自己地位相匹配的xiōng怀。

韩信随即笑着摆摆手:“汉王言重了,说起来还是本帅向樊将军道歉才是。当rì也是迫不得已,苛待樊将军了。”

面子是互相给的,樊哙虽然知道樊哙是有意拿自己开刀立威的,可是事实摆在面前,若非自己出言不逊,这火何以会烧到自己身上?说到底都是自己咎由自取,樊哙虽然看似大大咧咧,却也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当时陪笑道:“韩元帅,樊哙愧疚啊,往rì是樊哙不对,还请韩元帅谅解!”

韩信笑道:“什么谅解不谅解的,我们都是汉王的臣子,就不要说这些了,现在当务之急想办法如何为汉王立下更多的战功,让汉国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才是!”

刘邦哈哈一笑,这是目前他最想要看到的局面,对臣下们的恭顺和识相感到高兴。这桩小事情就这样了解了,现如今对他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对雍王章邯的战争,如何尽快平定关中。只有得到了关中,这可根基之地,只有这样才有争夺天下的基础。

刘邦问道:“韩元帅,接下来的战事该如何办?这章邯……”

韩信笑道:“这个……汉王不要担心,废丘一战,章邯损兵折将,已经不成气候。只带着少量的残兵败将逃走,若非得到董翳和司马欣的接应,早就一败涂地了。现在只是一直残兵败将,完全不必忧虑!”

樊哙道:“可是毕竟董翳和司马欣还有大量的军队,还是不大好对付啊!”

韩信摇头道:“非也,想要统治一片地域,长久地掌控,单单是靠刀剑兵马根本是做不到的,民心才是关键。当年章邯投降项羽,以至于二十万秦国降卒被坑杀,此事一直让关中百姓引以为恨,那其中大都是他们的子弟。所以对章邯等三秦王本就没有好感,民心一直就不愿意归附。

反过来汉王颇有仁义之名,如果让关中百姓做出一个选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支得不到百姓支持的残兵败将有什么可忧虑的?三秦王真正可怕的只是章邯而已,现如今他雍王的军队多数已经被打散了,董翳和司马欣……哼!”

“可是他们毕竟是同出一脉,董翳和司马欣当年还是章邯的部将,难保他们不会联合在一起……”樊哙不无担忧。

韩信摇头道:“当年确实同出一脉,正因为董翳和司马欣曾经是章邯的部署,但是现在他们可否是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平起平坐。他们是否还会听从章邯的号令?是否会有小算盘?这个可就不一定了。”

刘邦见状问道:“韩元帅,听你话中的意思,似乎已经是xiōng有成竹了?”

韩信轻轻颔首点头。微笑道:“汉王既然将这平定关中的重任交给韩信,韩信自然要全力以赴,给汉王一个满意的交代才是。如何对付三秦王,臣已经有安排了,请汉王等着好消息,还有就是准备着进入咸阳城。”

见韩信说的这样轻描淡写,信誓旦旦,刘邦不由得不信,心中涌起巨大的喜悦,如果真是如此,那真是太好了。

樊哙心痒难赖,好奇地问道:“韩元帅,可否说说你有什么奇谋妙计,也好让我们安心,从中学习啊!”

韩信笑道:“樊将军安心就好,此事绝对不会有事,等好消息就是了!”说着向汉王刘邦施了一礼,告辞离去。

樊哙看着韩信徜徉而去的背影,疑huò地问道:“汉王,韩信真的可以吗?会不会有些说大话了?”

汉王刘邦轻轻摇头:“不会的,韩信信心十足,做事有分寸,也颇为谨慎,计划很是周详。他既然敢这样说,那就一定可以做到,我们不要担心,静候捷报就是了。”

樊哙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汉王刘邦,嘴上是这么说不假,可是他分明从刘邦的脸上看到,兴奋之中还有那么几分深深的忧虑之sè。既然汉王不愿意多说,那么自己一个做臣子的也就不便多问。既然那个韩信信誓旦旦,汉王又信心满满,那就是等着就是了。

汉王刘邦确实有忧虑,出巴蜀定关中,这样的大好事他确实兴奋,可是兴奋之余总有那么一丝担忧浮现在心头久久的挥之不去。一切都是因为韩信,自己汉国三军的统帅,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可是他偏偏就不是自己的心腹之臣,尽管韩信口口声声说会效忠自己,将会帮助自己争夺天下。

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那就是韩信毕竟曾经是越王尹旭的人,刘邦现在是迫不得已用韩信。可是巨大的成功越大,他这心中的不安就越发的强烈起来,他不知道当韩信再来新功,帮助自己平定关中的时候,自己还这样放心地将兵权交给他吗?

万一……万一他要是继续和尹旭有保持着藕断丝连,或者他从根本上就是尹旭的人……即便没有,刘邦也不得不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韩信这样的大才他会没有sī心?没有自己的小九九?这些事情让刘邦很难心安。看着韩信那雄壮自信的背影,心中反倒是忧虑起来。

渴望胜利的是同时,也为胜利之后感到忧虑,一时间刘邦的心情可是相当的复杂。

韩信回到军营之后,立即问道:“司马欣那边有回音了吗?”

“禀元帅,司马欣已经回话了,彭城那边来了消息,让章邯节制关中兵马,抵挡我们!”

“哦?”韩信一听,嘴角lù出几分淡淡的喜悦道:“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说项羽暂时无意出兵关中,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个大好的机会。”

“现在齐楚两国大战,陷入胶着之中,齐国田荣是他项羽的心腹大患。他现在是如芒在背,根本没有机会,也抽不出jīng力来管我们,所以希望章邯能够挡住汉军的步伐。殊不知章邯在元帅面前毫无还手之力,项羽和范增这次怕是算失误了……”说话的是韩信身边的将领灌婴。

韩信道:“没错,项羽大军一定是被齐国那边牵制,无法轻举妄动。让章邯节制关中兵力,若是废丘不丢,或许还可以。可是现在……章邯落魄,其他的两位诸位往未必愿意将军队交给他。”

“没错,按照元帅的安排,我们前去游说司马欣。司马欣知道项羽救援无望,知道迟早不是我们汉军的对手。所以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他表示同意元帅的提议,愿意归附汉王,希望汉王能够厚待他。”

韩信淡淡一笑,司马欣也算是识相,现在对他而言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没有项羽的支持,他们三秦王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吃掉他们只是时间的问题。与其到时候到了绝境的时候投降,还不如现在和我们合作,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至于厚待,汉王自然会厚待他,只是这就不是他能说了算了。

“传令下去,立即对章邯和董翳出击,通知司马欣让他从后面对章邯和董翳动手。”韩信随后下达了自己的命令。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对了,章邯和董翳所部可以歼灭,但是章邯和董翳本人,尤其是章邯本人不要伤害,本帅稍后自有安排。至于司马欣……尽量把董翳的军队朝他那个方向逼,让他们自己先都一会,我们好坐收渔人之利!”

……

关中某地野外,顺林一个妙龄女子缓缓走过,来到一个长须老者身边,老者身边的另一边还站着一位美貌少fù。

“子夜,快过来!都准备好了?”

此三人正是尉缭,嬴子夜和嬴诗曼。嬴子夜北上上郡祭奠过扶苏之后,已经回到关中和姑姑以及尉缭等人待在一起,准备择机前往越国和尹旭相会。

“姑姑,都准备好了,我们这是要走吗?”嬴子夜嫣然一会,轻声问道:“尉缭先生,我们现在就走吗?”

“是时候了,想来越国那边已经差不多了,我们也该过去了。”尉缭回答道。

“那是立即出发吗?”嬴子夜说起来有些轻微的迫不及待。

尉缭轻轻一笑:“子夜啊,在此之前,我们还要等带上一个人!”!。

第三八五章章邯的下落

渭水之畔,章邯和董翳在遭到自西面而来的汉军追击之后,立即向北撤离,想要和从北方而来的司马欣汇合共同御敌。可是饥肠辘辘的章邯怎么也没想到,等待他的不是一碗热羹汤,而是明晃晃的尖刀。

“司马欣,你这是做什么?”董翳尖叫着,对昔rì同袍的行为很是不理解。

司马欣冷笑道:“雍王,董翳,我也是没有办法,项羽的援兵不来,单单是依靠我们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与其这样负隅顽抗,到最后全军覆没,还不如早些另谋出路。”

章邯嘴角挤出一丝苦笑道:“明白了,不知道刘邦给了你什么好处?”

董翳也已经明白过来,很明显的问题,章邯这是投降了汉王刘邦,至于有什么yīn谋,那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汉军的使者同样来见过章邯和董翳,可是直接遭到了拒绝!

司马欣道:“并非是汉王给了我什么好处,而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只不过是混个活路罢了。章邯,董翳我们曾经一同并肩作战,不若一同归顺汉王吧!”

董翳朗声骂道:“司马欣你忘恩负义啊,你的封地还是项羽念及你与项梁的旧情封给你的,现如今你这样背弃了项羽,你过意的过去吗?”

司马欣不屑道:“项羽?现如今汉军势大,他让我们在这里死扛着,自己不管不顾。是他先抛弃了我们。他先不仁我才不义的。希望雍王也不要继续做无谓的抵抗了,继续做无谓的抵抗了”

章邯脸sè一片冰凉,许久之后开口道:“这是你的选择。孤王不怪你,只是以后可就的刀剑相交了。”

董翳颇为不服气,其实为项羽卖命他未必肯,但是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地盘和利益,却又不甘心。司马欣的做法,最让他难受的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竟然背叛了自己,这让人很是心痛。

章邯的想法略微不同。毕竟他已经背叛过一次秦国了,若是现在在因为这一点利益就投降刘邦。两次背主求荣……无论是面子和道义上他都不认同。他自己不愿意这么做,看到昔rì的部下袍泽和自己刀剑相见的时候,章邯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盟友的背叛导致章邯和董翳的军队士气受到不小的打击,又遭到了汉军和司马欣的联合夹击,最终不敌,遭遇大败。章邯和董翳在数百亲兵保护下突围出去,章邯也因此而深受箭伤,狼狈之状犹胜于当年巨鹿战败。

更为严峻的状况是身后大队的汉军穷追不舍。相隔不过数里之遥。董翳骑在马背上护卫着章邯,满心的怒意。

“翟王,再往前面就是蓝田了。那里山高林密的,到了那里就安全了!”

“全力加速,护卫雍王快些离开!”董翳匆忙之际邯颜sè低沉,这心中的焦急不知道有多浓重。哀莫大于心死,今rì之败对于章邯的打击太大,只怕即便是逃的了一劫,也救不了章邯的心,不由的大为着急!

当他们奔跑到一条河边的时候。不由的lù出了悲sè,本来往rì驰马可以直接渡过的河水今rì却不知涨高了多少。想起今rì关中一带多雨水。前几rì韩信还曾来了一招水淹废丘,如何渡河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要是在平rì里,只需要砍伐树木扎木筏即可渡河,可是现在身后有追兵,根本没有时间。董翳yù哭无泪:“难道是上天要亡我们?”

章邯摇摇头:“算了,尽快沿河往上游去,寻找河水浅处渡河!”他虽然心情失落,甚至有些行尸走肉的感觉。但是他毕竟是经过风浪的秦国上将军,雍王,现在即便是不为了自己,也要为董翳和属下的这几百兄弟着想。

沿河而上,虽然没有找到可以渡河的地方,但是看到了另外一番生的希望。一处平缓的河面上,不知何时已经停泊了几艘木筏。

“雍王,快看,有木筏!”看到木筏的时候,董翳立即惊喜不已。

章邯顺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