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的不说,给刘行五十个钩镰枪兵,他能够在山地战的环境里面,对付三千到五千的汉兵,甚至能做到保证大部分的士卒不会出现伤亡。

    “这样某就放心了!”老蛮王点了点头,既然刘行那么看重他,那么肯定不俗。

    其实他已经明白了,这支部队就不能用一般的眼光来看待。别的不说,只看如今每个士卒,都放置在军侯一级的职位上,居然还能把部队管理得井井有条,这就值得佩服。

    大部队启程,按照预定的路线开始东迁。这个动静很大,要瞒过夏侯兄弟只怕根本不可能,这也是之前老蛮王没有进行搬迁的原因之一。

    吕虔却是直接带着三千人,分散成六支部队,依靠山地的优势进行布防,等待夏侯兄弟他们的到来。

    与此同时,大部队的前进果然是惊动了夏侯兄弟,夏侯惇很快就收到消息,大批的武陵蛮开始集结,并且朝着东边开始前进。

    一开始他以为大部队是朝着辰阳或者沅陵发动进攻,不过后来却得知这批部队居然是拖家带口的移动,他就明白了,这不是要进攻,而是要搬迁啊!

    武陵蛮全体搬迁,也算是他们蜀汉军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难免有点不尽兴。而且武陵蛮搬迁到别的地方,也一样会成为隐患。更别说他们还有可能会经过辰阳或者沅陵,到时候若发动袭击,那么两地很有可能会生灵涂炭。

    “嘿嘿,这些武陵蛮若是不搬迁,那么依靠地利人和,怎么都能和我们纠缠一段时间。但如今他们直接送上门来,又有那么多妇孺在其中,这不是给我们立功的机会?到时候我们也俘虏几十万的武陵蛮回去,搞那什么‘劳改’,巴蜀要繁荣起来,指日可待!”夏侯渊却是不怕,不管是军备还是战斗力,蜀汉大军都远胜于武陵蛮。

    之前能让人头痛,主要是对方借助了地利的优势,如今对方主动放弃地理优势,集中进行移动,这反而是给他们聚而歼之的条件罢了!

    “妙才说得也有道理!传我军令,速速调集部队,随我出征!”夏侯惇点了点头,立刻下达命令。

    二万部队立刻集结,另外还有三万收编的蛮兵作为协从军参战。这些协从军都是在别的地方收编的山民,蜀汉给了他们土地和户籍,更免了他们三年的税收。这使得他们感恩戴德,加入部队之后完全成为蛮奸,杀起昔日的同族来真的是一点都不留情。

    大部队迅速出动,进入到了花垣山区之中。沿着之前修好的道路,又有协从军在一旁戒备,倒也不需要担心太多。

    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一步步走到了吕虔埋伏的范围。也不知道,吕虔早就做好了,带着他们在山里转圈的准备。

    “儿郎们,让我们和这些蜀汉军玩耍一番!”吕虔舔了舔嘴唇,朝着身后高呼道。

    “喏!”身后的士卒们纷纷回应,早就知道作战计划的军侯们,也懂得该如何去做。唯一麻烦的是传令只能靠吼,这些蛮兵还不懂手语,使得无声作战根本不可能做到。

 第122章 狼狈的撤退

    回程?如何回程?先不说回去就是一个山坡,要回到原本的路上,至少又要想办法下那个山壁才能够回到原本的路上。

    这一路上来,他们至少花费了一个多时辰,从上午到现在,除了简单吃点干粮,大部分的士卒是滴水未沾,粒米未尽。更是在山里绕了好几个圈子,眼看这十点多出来,到现在都下午三点了,结果敌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疲惫,饥饿,恐惧和伤兵的呻吟,这些都成为了直接影响士气的因素。

    尤其是随着协从军开始四散出去寻找武陵蛮的踪迹,看着周围骤然减少了一半以上的友军,更多士卒开始感到害怕。这样在山中绕来绕去的感觉很不好,哪怕军中的监军,已经开始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但这种对大自然的畏惧,却是类似本能一样的东西。

    “发现敌人的踪迹,正在和敌人进行交战!”不多时,在西北方探索的部队传来消息。

    “敌人退却,是否要追击?”时隔十分钟后,却不想又派了个人回来通报。

    “全军,朝着敌人退却的方向前进!”夏侯惇高呼一声,夏侯渊甚至直接带着部队,从大部队分离出去,扩大移动范围,呈扇状进行向前探索。

    “有陷阱!我军出现五百人伤亡!”前方不多时就有部队匆匆汇报,说是在追击过程中突然遭到了陷阱,地面突然出现陷坑,里面也有被削得锋利的竹片或者木头,于是掉进去的士卒非死即伤。

    甚至还有别的陷阱,比如突然绊到什么东西,结果有着大量尖刺的机关就弹射了出来。又或者摸到了什么东西,结果大量的箭矢就射了出来。

    这直接造成了五百人的伤亡,但更多是让他们对这片区域产生了畏惧。只因为他们也没办法想象,继续往前的话,还会有多少陷阱等待着他们。吕虔把这些陷阱制作得非常巧妙,隐藏得非常好,使得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

    “将军,敌军在后方发动袭击,我们的辎重部分遭到焚毁!”不多时,后方又传来了新的消息,只是这个消息有点糟糕。

    “不是让大部队分散出去了吗?为什么还会给敌人可趁之机?”夏侯惇有点抓狂了。

    “对方把协从军部队引开之后,似乎沿着他们离开的那个方向发动袭击,而且穿着和协从军一样的衣服,使得我们一开始根本不能分辨出他们是不是协从军!”前来汇报的军官低着头回道。

    该死的,这群蛮子什么时候学会战术了?

    放在以前,这群蛮子无非是埋伏在某个地方,先是来上一波箭矢,然后直接杀出来。凭借着对山林的了解,还有小股部队的灵活机动来争取主动。

    后来随着协从军的出现,再加上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使得对方的射击开始变得无力。更别说他们的灵活机动,也开始失去了优势。

    和现在比起来,以前的武陵蛮更像是一群惹人烦的猴子,但到底不是人的对手。如今却如同一群鬼魅,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跳出来,又什么时候消失不见。

    他们把对大山的熟悉发挥到了极致,往往一小股部队袭扰,以小股部队伏击,甚至还有一小股部队假扮自己人过来发动袭击。

    协从军本身也不过是一群蛮子,并不擅长思考这种深奥的战术战略问题,于是在山林里面就非常被动。不是轻松被人引入了埋伏圈,就是直接进入陷阱区域。哪怕人数再多,居然也被别人各个击破。

    这种感觉很不好,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三万协从军至少有一万人直接阵亡。在对战之中,仅仅杀死了对方二百余人,这伤亡比率比例完全不对等。

    有不少协从军被吓破了胆,直接脱离了军队逃难,至于他们能不能逃出山中,只能为他们祈祷。当然,夏侯兄弟没有去骂他们这些临阵脱逃的逃兵,就已经很不错了!

    “回去吧!别说追击敌军大部队了,现在自保都成问题……”夏侯惇摇了摇头,示意大军开始撤退。哪怕知道要翻阅一道山壁,也都不得不那么做,毕竟他们很难想象,继续在山里绕来绕去的话,什么时候才能绕出去。

    不难想象,继续随着这个山路前进,前面又会是一道岔路口,然后又会有一堆石头出现在那里,甚至大量军队行军的踪迹,和箭矢的残骸也会有。

    “将军,我们真的能够离开这片森林吗?”路上,有一个副将也开始变得不自信起来。

    “走一步算一步,或者总比在这里哭丧要强!”夏侯惇瞪了他一眼。他没有把话给说得那么死,只因为他也不敢肯定,夏侯渊猜测的是否是真的。

    简单来说,就是他也开始迷茫起来。山风在山林之中吹过,整片树林哗哗作响,给人的感觉如同鬼魅在那里呼啸,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好。

    协从军已经没有再回来,应该是已经被杀光了,又或者是跑光了。夏侯惇不知道敌人到底有多少人在埋伏他们,他甚至怀疑所谓的东迁,是不是一次骗局,是敌人给他设下的一个谋局,他们就是自己掉入坑里的傻x。

    大军开始收缩起来,不再分散出去,这恰好是吕虔最不希望看到的。他们只有三千部队,今天跑来跑去也的确让下面的儿郎疲惫不堪,更有五百多人彻底留在了山里。

    哪怕把对方三万人击溃,打了一场难以想象的打胜仗,但他心里却并不是很高兴。一则是对方的头脑不是很笨,否则的话就能让他们继续绕圈圈,甚至休息一晚后继续各个击破;二则他们麾下的部队到底还是太少了一些,而且体力比不上共和国的士卒,否则的话就算是在今天,他也有把握把夏侯兄弟也留下来。

    蜀汉正规军士卒的士气和凝聚力,甚至是战斗力的确非同一般,在他看来比大汉共和国的要强得多。后者就是一群老爷兵,蜀汉军却是真正的强兵。看得出来有不少地方模仿了华夏共和国的训练模式,说不得早些时候有些退役的士卒还被他们挖了过去作为教官。

    吕虔可不认为那些退役的事情,每一个都有很高的节操,别人给出了足够的筹码,那么他们也会愿意背叛自己的国家。

    好在核心的战术和战略,这些没有丢掉,就算丢掉,没有足够的技术也没有施展的条件。所以在华夏共和国,核心的战术战略思想,是围绕着科技装备来进行的。

    李煜也曾经说过:“只要我们的装备和科技一直领先对方,那么不管对方打算在我们这里学习多少技术,他们也永远无法超越我们!”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吕虔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李煜一直在发展科技,甚至成本高也要发展。毕竟研究出来就能想办法降低成本,但科技落后那就得牺牲更多的士卒。

    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敌军才顺利回到了山壁那边,然后沿着原本的路线一直向后走。不过当他们即将回到最初的路口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的环境变了。

    原本他们的来的路上,干干净净似乎什么痕迹都不曾有过。反而是左侧的路上,出现了大量的脚印,甚至还有马蹄的痕迹和箭矢的残骸。

    “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夏侯惇已经感觉有点错乱了,他们明明是原路返回,结果环境却又截然不同。此刻就算是他意志再坚定,也不免怀疑是不是遭遇了鬼打墙。

    “这是对方故意布下的骗局,这里就是我们离开的路线!”夏侯渊指了指真正的出路,准确来说应该是他们来时的路线说道。

    “对,就应该是这样,通报全军,我们回家!”夏侯惇肯定的高呼一声,其实他心里也没有底,但他绝对不能被下面的士卒知道。

    只希望,这样的岔路,不要再出现才好。否则的话,只怕军心就要散了!

    “回家了,我们要回家了!”士卒们顿时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只要能离开这个鬼地方,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却不想,就在他们松懈的瞬间,周围迅速出现大量的敌军,四面八方朝着他们合围过来,直接朝着他们进行射击。

    大量的箭矢射了过来之后,大部队立刻发动了冲锋。夏侯惇大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及时组织反击,但对方在大部队开始组成防御前,就迅速撤退。

    统计了一下结果,杀死了对方三百多人,但己军却阵亡了三千人,士气大跌。

    “走吧,他们如此强烈的进攻,这正是告诉我们,出路就在这里!”夏侯惇此刻却是大笑起来,他已经意识到了,敌军只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但总的来说又不是这样,他们只是眼看猎物要离开,所以进行最后的尝试。若他们的人数再多三倍,说不定就真都能够把他们都给留下来。

    说来还真是讽刺,对方似乎就那么三千多人的部队,但却把他们五万大军,打得半残。

    这绝对不是武陵蛮那种脑子里面都是肌肉的存在,这背后绝对有别的势力掺和了进来。但偏偏边境也没有传来有敌军入侵的消息,情报的不对称,使得他们就被动了许多。

    不过能做到这点的,夏侯惇甚至都不需要边境的情报,都能猜得出来。

    这也是肯定的,能做到悄无声地进入敌境内,甚至帮助武陵蛮对抗他们的,放眼当今天下,也只有华夏共和国能做到这点。

    如此武陵蛮的去向只怕也明白了,他们是打算搬迁到华夏共和国去啊!

    只是他此刻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回去稳住部队的情绪,同时安排好使者,向上面汇报。至于如何应对,就看上面的人如何对应了!

 第123章 孙坚的逆袭

    从刘行他们出发开始,甚至已经做好了艰苦游击战的准备。一千人只会数百万人的山民,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做到这点,似乎不太容易。

    真正打起来,吕虔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有点太高估了敌人的战斗力。

    值得佩服的是敌人的装备水平,还有正规军的身体素质。甲胄比以前精良了不少,至少他们手中的兵刃,不会如同大汉共和国的士卒一样,轻轻一削就断掉;士卒在山路里面前进了大半天的时间,却还能够及时组织反抗,内部也非常稳定不会轻易崩溃。

    换做是大汉共和国的话,最后的突袭足够让已经疲惫不堪的他们彻底崩溃。但明明已经累得不行,夏侯兄弟依然组织起了反抗,士卒们也是积极抵抗,并没有完全崩溃。在这个时代而言,要做到这点已经非常困难。

    根据情报显示,蜀汉军已经开始任命了不少的监军。这些监军又被称之为天子监军,当然不是太监组成的军队,本质上就是一群政委,但却是专门宣传忠君爱国思想的存在。

    如果说,华夏共和国宣传的是华夏万族共和的概念。那么蜀汉宣传的,便是忠君爱国的皇权思想。说到底蜀汉的建立者,便是汉灵帝刘宏的嫡长子刘辩,他可是真正意义上登基当过皇帝的存在,和那个被群臣扶持上位的吉祥物刘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理所当然的,整个蜀汉政权便是标准的帝国统治模式,刘辩依靠刘宏给他的遗产,成为真正乾纲独断的存在。甚至用了点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逐渐分化麾下世家和武将的权力,以便更好控制这个国度。

    蜀汉的科研投入也是非常的大,王越的在巴蜀开设了墨家行会,帮忙鼓吹以民为本,忠君爱国的精神,其学术地位已经超过了儒家。在民间的地位,也仅次于五斗米教。

    墨门本来就擅长科研,在他们的帮助下,科技树也在顺利攀升。刘辩对科技的投入也非常慷慨,占据了国家总收入的22%,仅次于军费投入,比教育投入还要高一半。

    各种因素,导致蜀汉军的战斗力的确是暴涨。又有各种名臣猛将相助,于是轻松就占领了关中地区,甚至都城也迁徙回了长安,甚至已经派了曹操,重启丝绸之路。

    蜀汉正规军的确不好对付,至少他们的思想坚定,经过专门的训练后身体素质也非常不错。吕虔觉得若他有三万大军,那么或许可以尝试着把这支部队吃下来,但他目前只有二千五百人,想吃下这支部队可不容易。

    眼看已经把对方逼退,吕虔也没有继续久留,而是开始缓缓离开,到下一个地点进行设伏。只可惜夏侯惇他们士气本身已经没有多少,当然不会考虑继续进军的问题。

    回到沅陵之后,夏侯惇就专门询问过边境的守军,问问他们最近是否有部队靠近。只可惜他们没有通讯器,只能通过马匹进行联络,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五六天的。同时也要把这里的情况先长安那边汇报,又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

    有了这个时间,大部队已经进入了零陵郡。与当地的分队会合之后,人数暴涨到了三百多万,直接朝着桂阳郡前进。进入桂阳郡那天,夏侯惇才收到前线的回复,说短期内并未看到有敌军入侵。

    可这个时候,零陵郡的太守已经送来了紧急军情,言一支偌大的蛮人军团,正在集结,并且东迁,人数至少在数百万之间。

    夏侯惇此刻只觉得头皮发麻,一方面长安没有回复,但他坐镇一方,发现如今这种情况怎么都得做出决断才行。一方面又有点担心,毕竟三百万大军,放在哪里都不容忽视。

    纠结了半天之后,夏侯惇下达了命令:只要对方没有攻城掠地,放任对方东迁!

    这的确有当鸵鸟的嫌疑,不过比起和三百多万人交战来,放任他们离开更好。山民本来就不服王化,一直都是半独。立的存在。汉化难,想要他们下山居住同样困难。本身就没办法给蜀汉的税收带来好处,同时又会不断起事造反给当地的治安和经济造成问题。

    把这些人都迁徙出去,人口固然是损失不少,但本来就不服从帝国的存在,没有就没有了吧!至于华夏共和国那边,迟一点自然会有人向他们问责,至于是否要对他们开战,那也本来是国家的行为,他一个地方守将,还是不要多事好些。

    经历这次战斗,夏侯惇和夏侯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武人而言很不甘心,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将领,他们必须要总结经验,吸收失败的教训,心中已经做好了决定,下次不管如何都不会这样狼狈了,甚至要让对方见识见识他们的厉害!

    又过了大半个月,将近五万的山民迁徙到了赣县,并且经过分流,分别在华夏共和国的这四郡之地进行安置。好在粮食并不缺乏,也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薪水,否则财政只怕又要危险了。

    刘行他们这一千人之中,只有三十余人阵亡,部分是死于战争,部分则是死于毒物。五百万人在迁徙过程中多少也损失了一部分,好在对于山里人而言,这不过是常态。

    沙摩柯进入华夏国防学院少年班里面就读,这是原本就答应好的事情。老蛮王见华夏共和国履约,心里也是松了口气,安心帮助地方官府,安置自己的部民,迎接新的生活。

    对于华夏共和国来说,事情已经告一段落,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不过是野心的开始。

    “五百万人直接迁徙离开?那夏侯兄弟没有阻拦?”孙坚看向身边的文臣问道。

    此人年初随家族南迁,据说原是徐州家族,却因为被吕布祸害,不得不举族搬迁。

    当时吕布封锁了北部,他们只能朝着南边转移。又不喜欢那伪善的华夏共和国,于是继续南迁,当时差点就打算进入桂阳郡境内,却不想刚好被当时巡逻的孙坚发现。

    简单交流之后,吕布对他的才华学识惊叹不已,以郡丞的身份邀请他。后者也感动,最后就随着家族留在了海南郡,并且拜入吕布麾下担任郡丞,他的名字叫做张昭。

    张昭和孙坚这个当过县丞的二把刀可不同,是真正的内政人才。上任后在很短时间内,就把积压下来的政务全部处理完毕,并且帮助孙坚规划好了南海郡的发展思想和路线。

    与此同时,又有彭城严家、吴郡陆家等世家,在张昭的引荐下在南海郡定居下来,家族之中不少子弟开始出仕,陆康也在孙坚麾下当起了主簿。

    说来讽刺,历史上陆康可是死在孙策手中,没想到在这个时空,他却投靠在孙坚麾下。

    至于外面的事情,孙坚也一直在留意,不管是蜀汉还是华夏共和国都是真正的强敌。刘焉之所以能够存在那么久,也就是地偏人少没有占领的价值,但却也不可不防!

    眼看华夏共和国在南四郡闲晃了一圈,把别人数百万人口卷走,更听说夏侯兄弟征发的协从军全部阵亡,本身也受到了损失这点,给他看到了逆袭的希望。亲自前往刺史府拜见刘焉,请求挥军北上占领南四郡。

    孙坚目前掌握了海南郡的军政大权,只是交州治所也在番禹,是故他的一举一动总在刘焉的注目下。短期内也不算什么,长期下来,心里难免也有点不自在。

    “荆州乃蜀汉治下,我身为皇室宗亲,不好对其攻伐!”刘焉却并不赞成孙坚的提议。

    “刺史所言大谬!”孙坚却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荆州目前还在王睿治下,虽然算是蜀汉治下,但刺史王睿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并不愿意彻底把军政大权交付出来。刺史乃是今上亲人,自然应当为君分忧,南四郡在刺史麾下,怎么都比王睿麾下,让今上更加放心一些。”

    刘焉老了,今年开始背后就长了背疮,而且开始逐渐恶化。他知道孙坚是个野心份子,若他出了意外,儿子是否能够顺利尚未,只怕也是未知之数。说不得,到时候整个交州还给孙坚做了嫁衣。

    想了想,他咬了咬牙,允了孙坚北上攻略的奏请。却是打算彻底把孙坚赶到荆南四郡去,来个眼不见为净,甚至若能与之结盟,作为与蜀汉的缓冲地区,倒也是个不错的结果。

    孙坚得到允诺,直接在刘焉的默许下,扩招了三万大军,然后带着程普和韩当,连同刚刚招募的小将邢道荣和鲍隆,以张昭作为军师,挥军北上,不过五天时间就占领了零陵郡和桂阳郡,更是之后更是在三天内占领了长沙,兵指武陵郡。

    孙坚在长沙郡本来就素有名望,在当地又招募了三万大军,一方面镇守边境,一方面随着老军一起攻打武陵,使得夏侯兄弟首尾不能环顾。这的确是有点乘人之危的嫌疑,但却是直接被孙坚玩得很溜。

    夏侯兄弟只有三万大军,士气本来不高,孙坚趁虚而入,直接就将其击败。最后不得不退往南郡江陵驻守,彻底放弃了南四郡。

    其实对于蜀汉来说,南四郡同样没有什么开发的价值,这里山多路少,本地汉民也不过二百多万上下,战争潜力不足不说,经济价值也不高。若非是国土不容损失,只怕刘辩早就放弃了这里。

    只是主动放弃,和被动退缩却是不同的概念。现阶段夏侯兄弟不得不退回了南郡,但蜀汉和孙坚算是彻底扛上了。孙坚空空占有南四郡,坐拥十万大军,但真正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却也是无可奈何。

    刘焉少了孙坚这个祸害,却也是安心关起门来当他的土皇帝。只是过了不久就背疮发作去世,刘璋在群臣的推举下上位,继承了交州刺史职位。

    蜀汉军却是对孙坚的乘人之危非常不满,于是也在谋划着,把荆南四郡夺回来,并且讨伐孙坚。只是文臣那边却并不同意,主要是南四郡打下来并没有什么好处,还要防御刘焉和华夏共和国,军力投入太大,地方税收又不高,夺回的价值不大!

    最后大家都看向了刘辩,看看他打算如何圣裁……

 第124章 丝路的重启

    作为一个皇帝,看着自己的国土变少,刘辩肯定是要发怒的。但作为一个开始受到华夏共和国影响的君主来说,他却必须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把南四郡拿回来对他有什么好处?山民已经被迁徙得差不多,换言之人口优势已经没有;南四郡本来就不是什么发达的地方,四郡汉人也就是长沙郡和武陵郡北部稍微多一些,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百里无人的情况。

    经济不发达,交通不发达,人口也不多,若非如此孙坚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把这四郡之地打下来,夏侯兄弟也不会因为后续乏力的因素,不得不退守南郡。

    打下来,没问题!以目前蜀汉的军事实力和科研实力,更别说火药他们已经开始研究了出来,甚至用铜铸造出了火炮,那玩意威力比不上华夏共和国的山炮,却也比投石车厉害得多,是真正攻城略地的神器。

    打下来之后呢?华夏共和国是否会染指这里?刘焉那边呢?四郡连续几次遭到兵祸,至少五六年没办法缓过来,同时还要考虑难民的安置和地方的复苏,又该投入多少?

    在各种因素下,刘辩并没有直接打算对南四郡发动进攻的意思。他直接下达了圣旨,任命孙坚为长沙郡太守,韩当为武陵郡太守,程普为桂阳郡太守,孙静为零陵郡太守,算是承认了孙坚对这四郡的控制。

    实际上在这背后,又是一个分化的策略,人总是有**,一开始是在孙坚麾下,但当韩当和程普,甚至是孙静策成为了和孙坚平起平坐的存在,他们难道就会一直安心在孙坚麾下?再则,难道他们就不担心,会引起孙坚的疑心?

    这便是荀攸给刘辩出的计谋,既然不能强行进行吞并,那么就软刀子割肉,一方面阻止所有的商品流入南四郡,一方面也禁止南四郡的商品流入荆北。先从经济上,弱化孙坚。然后通过分封他麾下的武将,来分化他麾下的人心,方便己军进行离间和分化。

    当然,最后却不是要武力夺取,而是让孙坚服软,直接投效蜀汉。只要他承认军政分离,同时接受监军制度,军官培养制度,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从一个诸侯,变成一个普通的军人,那么到时候蜀汉国力就能更上一层楼,也避免了一场战乱和一大堆的麻烦。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原来如此……”到了这个时候,刘辩才清楚的明白这句话。这是李煜一直挂在嘴上的,自然也流出到其他势力那里,至于别人如何看到这个说法,便是仁者见仁。

    事情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告一段落,战争全面停止,除了曹操还在西域努力外,华夏大地已经没有任何战争。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喘息,不希望继续打下去,这样的和平,至少也能够持续两三年的。

    只是这天下大势,从董卓去世之后,就开始变得有点古怪起来。

    大汉共和国依然是疆域最为广阔的势力,涵盖并州、青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和司州七州之地的大国,更是占据了中原之地,完全可以作为华夏正统存在。

    蜀汉却是火线崛起,从益州起家,已经把关中之地占了下来,更接管了荆州。

    华夏共和国明明并非大汉序列,但也是迅速崛起,占据了原本的扬州江东四郡。最近更是真正意义上,吞并所谓的庐江自治区,地盘已经扩张到了长江以北。

    九江郡连同徐州却也有个军政府,吕布目前已经对世家彻底失望,走的是完全革命的路线。只是严重缺乏官员和资源,使得他更接近于一个殖民地一般的可笑境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很大程度依赖华夏共和国的支援。

    往南而言刘焉时代已经过去,刘璋却也打算贯彻父亲的意志,打算万年中立。交州本来就没什么人口,好在刘璋也并非不学无术之人,依靠地方世家士氏,还有原本一些老臣子,收编了不少的山民,人口问题得到缓解,倒也算是个明主。

    南四郡成为孙坚的地盘,名义上孙坚投靠的是刘焉,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