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顺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的嘶吼,下面的老兵们也意识到了这点,迅速把这个意思下达。士卒们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本来只是混乱,但听到了高顺的话之后,又迅速冷静了下来。

    的确,他们从革命的那个时候开始,其实已经没有退路。大汉共和国和以前的大汉没什么区别,甚至对他们这些老百姓的压迫更厉害,甚至让他们没有政治权力,一辈子只能在底层生活。

    他们不反,子子孙孙永远没有前途,但既然起来造反,那么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投降既然也是死,那么他们只能为了活命,把一切都给燃烧殆尽,甚至是自己!

    “杀!”高顺见他们已经冷静了下来,直接下令让他们朝着张飞军杀了过去。

    同时下令,集中一点全面进攻范县下县城,里面既然有驻军,那么肯定有粮食,实在不行,那些尸体的肉切下来腌制一下,也能凑合着吃下去。真到了想要活命的时候,其实哪里还能顾得着那么多?

    血战持续到了第二天中午,高顺尽力了,勉强攻破了范县,并且夺取了一部分的粮食,这才有了逐渐后撤的能力。甚至他还腌制了一些肉,毕竟他也不知道到底要退到什么时候。

    公孙瓒跑去收复青州了,而刘备却是去追吕布,朱儁却是咬着高顺部队不放,只因为后者如今只剩下不到五万人。一部分战死了,不顾一切的拼杀到底还是有了点收获。更多是趁乱逃了,有不少世家子弟,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能够逃走,那么总能活命。

    他们本来地位和那些贱民就不同,被迫加入吕布麾下,思想教育也还没有完成。对于贱民,他们可以说更加痛恨,双方已经完全对立,吕布的行为已经让他们彻底憎恨百姓,以后就算能恢复家世,也肯定要更加残酷的迫害百姓。

    不彻底革命的坏处就是这里,但是吕布根本不知道这些,如今更不会在意了。

    吕布那边,此刻也只剩下了三万精锐,五十万人如今只有不到三万人,说来还真是讽刺,但是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很多人中途逃走了,有些人被周围县城的人联合袭击,也阵亡了不少,剩下三万精锐,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

    他甚至怀疑,回到徐州之后,只怕也很难再得到百姓绝对的拥护。本来说带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但如今却是狼狈的回来。百姓本来还没有彻底的疯狂,恢复理性之后再看吕布那狼狈的样子,只怕对未来也会充满了疑问。

    外御强敌,内修政治,陈宫已经为他指名的道路,这甚至是韩冷的意思。不过如今真正的关键,还是如何顺利的回到徐州。

    没有了攻城武器,再加上追兵不断的追击,使得他们连攻城略地都做不到。一夜的狂奔,甚至马匹都累死了一千多匹。剩下的也不在状态内,继续下去只怕是要全军覆没了。

    “吕布小儿,纳命来!”张飞却也是直接追了上来,朝着吕布军主力杀了过去。

    “哼,我来会会你!”吕布火大了,也不顾腹中空空没有力气,直接杀了过去。在饥饿的状态下,他能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不足八成,再加上坐下马匹疲惫,又下降了一成,如今他只能发挥七成不到的战斗力,和张飞拼杀之后,居然还略逊其半分!

    打了吕布才知道,原来追击他的部队,居然也有一个难得的猛将。这下就麻烦了,没办法顺利解决对方,士气就要彻底散掉了。

    “安敢欺负主公,敌将纳命来!”就在这个时候,却不想高顺率军杀了过来。他们也是一路强行军,凭着一腔热血,终于是追上了吕布。

    这主要也是吕布军疲惫不堪,前进速度不快的原因,否则张飞也没办法轻松追击过来。

    “撤退!”张飞也不是傻瓜,眼看敌军前后夹击,他岂能乖乖受死,立刻与吕布来了一回合,借助回马的时间,迅速带着部队离开。

    吕布很想带兵追击,却已经没有办法。好在高顺及时赶到,并且提供了一些粮食,总算是把队伍稳定了下来。两军就此汇合,但粮食再次成为了问题。

    好在通过华夏共和国的情报系统,韩冷已经调集了一批粮食,这主要是财政支出,向华夏共和国采购的军粮和物资,其中包括了粮食和伤药等。这批物资已经开始从徐州彭城郡合乡县向北运输,他们只需要抵达那里,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得知此事之后,吕布对华夏共和国再次感激起来,不管如何,虽然这笔钱是他来支付,但能够在紧要关头雪中送炭,而不是趁机派人过来把九江和徐州都给占据,这盟约划算啊!

    他却不知道,如今整个徐州和九江的市场,已经开始被别人殖民,若非共和国的财政本来就紧张,只怕说不得还真的把徐州和九江郡给占了。

    大军经任城郡进入鲁国,最后好不容易才抵达了合乡县。人数也从最开始汇合的七万大军骤降到了四万。但好歹是顺利回到后方,并且在大量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迅速恢复战斗力。刘备见占不到便宜,只能撤退。

    如此一来,战争宣布正式结束,吕布勉强守住了徐州和九江郡,但人心大失,更多人和华夏共和国暗通曲款,同时军政府的经济也越来越依赖共和国的投资。从一个独。立的政权,逐渐成为了华夏共和国的经济殖民地。

    刘备也赚了不少好处,到底是击败了吕布五十万大军,更是收复了兖州和青州。经刘协提议,议会审批,提拔为镇东将军,兖州刺史,坐镇兖州,正式崛起!

 第113章 战后的余韵

    吕布好歹稳住了大后方,以徐州和九江郡作为据点,好歹没有血本无归。

    不过如同许多人预料到的一样,他在军政府的威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世家那边在这次战争的举动,也让他非常恼怒,于是回到军政府之后,立刻宣布彻底革命。

    曹豹也算是识趣,第一时间带着五千士卒南下投奔了华夏共和国,带着的还有他曹家的族人,以及陶谦及其妻族的成员。陶谦身为徐州牧,结果把徐州给丢了,他也不好意思再去大汉共和国,在曹豹的怂恿下,就南下华夏共和国,打算当个富家翁就算了。

    这和民国的那些军阀差不多,失败了,就提前逃走到外国,又或者类似香港这种地方当寓公。虽然窝囊,但好歹是保住了一条小命,也不怕被人倒查清算。

    陶谦的妻子甘氏,为昔日苍梧太守的女儿,但本身却也是徐州人。因为这层关系,使得陶谦在执掌徐州的时候,倒也不至于成为世家门阀的傀儡。只是如今吕布如此强势,她的家族之前也蒙受了不少的磨难,至少钱财土地已经全部被吕布夺去。

    如今吕布回来,据说要全面革命,他们这些世家子弟肯定是要被倒查清算的,所以为了避免倒霉,也举族来到了华夏共和国之中,甚至搭上了原本下邳陈氏,把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嫡系族人甘氏,和陈韬进行联姻。

    当然,本来陈瑀和陈琮也算是一个选择。不过两人都已经三十几岁,甘氏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双方年纪相差太大。再说如今陈韬明显比陈瑀或者陈琮的成就更高,虽然是陈球庶出的儿子,但隐隐已经成为了下邳陈氏的嫡系,或许某天会成为族长。

    嫁给他,对甘氏,甚至是陶谦来说更有价值,仅此而已。

    华夏共和国也是一夫一妻制,李煜本来打算废除纳妾的行为,至少从法律颁布那天开始,国内将不准再有二婚的情况。

    不过目前这方面的阻力比他想象中的要强大得多,到底是深处乱世,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变故,在严重的不安定和不安全感作用下,大家都希望能够更多的留下后裔。至于那些世家就更不必说,对于他们来说,联姻也是一种增强互相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只能娶一个,显然一个族人一辈子只能和一个家族联姻,这样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历史上直接从一夫一妻,计划到三妻四妾,其实说穿了还是针对世家和官宦子弟而言。不管什么时代,底层的人是否能够娶到老婆还是未知之数。而现代强制一夫一妻制,未必没有避免世家官僚之间互相串联,形成联盟的情况。

    现阶段,反正李煜还没办法完全禁止纳妾,他能做的,只是自己不去纳妾。这些年他和卞玲珑的感情一直很好,只是他到底是元首,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也只能有空才会去看看妻子儿女,对此他已经有点觉得亏欠了她,继续纳妾什么的,他还真没去考虑……

    说来也讽刺,明明是一个穿越者,放着那么多的历史美女,居然完全没有收入后宅的意思。不过转念一想也有意思,正因为自己的出现,使得不少人的未来发生了改变,比如杨浪那小子,先不说娶了谢环,如今又和吕绮玲订了婚,据说伏寿对他也很有好感,所谓人生大赢家者,莫过于此。

    欧阳行也娶到了一个******樊蕊,李煜一直怀疑她便是后来桂阳太守赵范的兄嫂樊氏。不过是不是谁知道,真要是的话也只能说欧阳行那小子运气的确不错。

    陈韬娶了荀采,这不又即将纳甘氏为妾。甘氏背后的家族也算是够舍得的,嫡系族人给别人当小妾。不过说起来,他们本来已经没有了钱财和田产,如此净身侨居华夏共和国,想来拿得出来的东西,也就是家族里面的******了吧?

    这不,在陈氏的帮助下,甘氏甚至是陶谦也暂时立足了下来。后者据说还在苦读华夏共和国的出版物,似乎打算明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华夏共和国公务员考试其实是有年纪限制的,规定三十五岁之前的人才能参加考试。不过若是别的地方迁徙过来,又或者刚刚被占领地区的百姓,无论年纪只能参加三次的公务员考试,继而获得出仕的机会。

    陶谦显然就是瞄准这个规定,所以打算拼一拼,否则混了大半辈子又变回了白身也太凄惨了一些。只是按说他会在公元194年去世,眼看还有四年可活了,这样拼命学习考公务员值得吗?看到这份情报的李煜,不由得吐槽道。

    曹豹的女儿也跟了过来,虽然之前说要嫁给吕布,但实际上当时吕布还要北伐,哪里有空完婚。回来要倒查清算,曹豹知道自己要倒霉,只怕他女儿也要跟着倒霉,所以直接带着她逃婚了。

    到底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再说身为世家女性,她如何能够自己做主。于是就这样跟着父亲过来,然后在发现这里有不少女孩居然都有上课的时候,她就求了父亲办了入学手续,然后上了高中,不过次日就回到了初中,若非以前接受过启蒙,只怕还得从小学开始学起,那才真的是尴尬了。

    徐州和青州有不少的世家都来到了华夏共和国,不少人算是看出来了,华夏共和国其实更强大,尤其是动动嘴皮子,就能煽动吕布闹出那么大的事情这个手段,真是不得不服。关键是他们的钱财和田地都已经被收走,就算能拿回来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大汉共和国是一个有钱人万岁的国家,没有钱在这里就意味着不值一文。不是谁都能从头开始,所以只能南下投奔华夏共和国。当然,个别关系户找到了在大汉朝廷里面的朋友,再次在青州或者在别的地方立足了下来。

    太史慈也搬家了,本身就是寒门出身,在大汉共和国混得并不好。若要出仕甚至参军,也得从底层开始做起,还要受那些世家子弟将领的气。

    索性直接南下,路上碰到了当地的游侠乐进,大家意气相投,又都想南下见识见识华夏共和国的繁华和强大,于是就结伴而行。抵达豫州汝南郡治所平舆,又遇到了名叫陈到的男子,最后三人一起南下,在公元191年初的时候,抵达了华夏共和国境内。

    三人器宇不凡,本来就很难泯然众人,进入华夏共和国后第一时间被内务部发现,这是李煜宣布正式成立的秘密机构,仅仅对他这个元首负责。职权方面接近于锦衣卫,专门负责侦查华夏共和国内部的官员,以及反间谍工作。

    三人的情报最后就落在了李煜的手中,看到他们三人的名字,李煜亲自推掉了三天的工作,来到他们下榻的酒店拜访,并且希望能够征辟他们三人。

    华夏共和国的元首亲自到来征辟,这个荣幸也引得不少人的侧目。大家都很好奇,到底是谁有这个殊荣。至于太史慈三人,此刻也是受宠若惊,最后倒也应允了下来。

    他们三人都是忠义之士,一旦投奔,除非做出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情,让他们彻底失望,否则这辈子他们都不会背叛。太史慈乃是孙策麾下的头号猛将;乐进是五子良将之一,算是老曹的起家老臣;陈到算是蜀汉老臣地位不亚于赵云,忠义更不亚于他。

    能得这三人效忠,李煜也是欢呼不已。只是在随即的谈话之中,才发现他们大多都是野路子出身,对兵法韬略其实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些知识在当时来说,已经足够造就出一个名将,但在华夏共和国而言,他们或许勇猛,但却并不算是合格的将领。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需要执着于历史武将这个名号。当华夏共和国发展到了现在,有了独立的人才培育体系,以及完善的军事制度之后,那些所谓的历史人才,历史名将什么的,或许他们的确具备成为名将的潜质,但目前而言,他们甚至连一个经过长期培训之后毕业,并且成为军官的军校学生都不如……

    于是李煜提议,让他们在军校学习三年,然后再担任军官。从谈话中,其实三人也意识到,华夏共和国的军事体系和其他地方的截然不同。当问及不少军事知识的时候,到底是知识匮乏,他们也回答不出来,这让他们非常尴尬。

    既然能专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自然也是非常荣幸,一将无能累及千军,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哪怕他们能够在别的地方,当一个出色的将领,但这样的将领,在有了更高的见识之后,他们觉得不当也罢。

    时间的车轮继续向前行,终于是到了公元191年的元月。今年的财政虽然不宽裕,但百姓们依然过了一个不错的年。食物种类变得比以前更加丰富起来,越来越多的老区的百姓,觉得过年的味道开始淡了,毕竟本来已经每天大鱼大肉,所以过年就算再丰盛点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反而是那些新区的百姓,他们今年餐桌上的食物,却是比以前丰厚了不少,这让他们非常感谢李煜。不管世家如何宣传,实际得到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一年开始,他们对华夏共和国有了很大的认可,这也是李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根据情报显示,刘辩趁着入冬至极发动了北征,借助棉衣的御寒,以曹操为主,吴兰和杨怀为辅,另外还有荀攸和娄圭作为军师,曹仁和曹洪也作为校尉参战,最后迅速击败了韩遂和南匈奴联军,把凉州给占了下来。

    之后,曹操直接被任命为汉征西将军,目标是重开西域都护府,并且打通前往罗马的道路。刘辩显然比刘协的目光更远,他们还在聚焦华夏本土的权力时,刘辩已经开始想着如何通过外贸,来获取更多的利益,打开更多的市场。

    随后,张任和严颜,在投靠蜀汉的郭嘉的帮助下,顺利攻下了长安,大汉共和国收缩势力到雒阳一带,据说袁隗已经上奏希望迁都邺城,只可惜刘协没有答应。

    反而是刘辩,把都城迁徙到了长安,如此两兄弟真的是隔着函谷关相望,只可惜立场上,两人却是敌人,这真是造化弄人……

 第114章 新的波澜起

    任何人都没办法拒绝权力的诱。惑,哪怕如今看来,谁都能意识到,刘辩比刘协更有能耐。但已经成为皇帝的刘协,不可能会放弃这个位置,他不肯,把他扶上位的门阀也不肯。

    于是他们就这样对峙了起来,然后大汉共和国就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直接把函谷关封死,看来除非他们把元气恢复过来,否则的话西征不过是一句空话。

    吕布留给了大汉共和国一个烂摊子,整个青州和兖州东郡都已经糜烂,大量的百姓需要安置,当然也有大量的世家需要安置。于是返乡团出现了,一大堆世家在其他门阀的支持下,回到了青州或者兖州,把这段时间的委屈,全部发泄到百姓身上。

    抢掠他们的财物,甚至是他们的女性亲眷,不少参与暴动的百姓直接变成了奴隶,毕竟大汉共和国并不禁止蓄奴,当然表面上的称呼叫做家丁或者佃户什么的。

    青州的百姓还没有真正享受过解放带来的好处,结果就立刻体会到了坏处,对吕布自然不会有任何感恩,只会更加痛恨。不过本身他们也在私下勾连,想着如何自我解脱。

    公孙瓒和刘备都有提升,连带着他们麾下的部属,甚至是亲友都得到了提升。唯一可惜的是,刘备没有几个亲友,勉强有一个出身寒门的好友简雍,因为他本身的德行和身份,就算提升了,也不过是在兖州当了主簿,想要更进一步只怕不容易。

    好在昔日孔融的麾下,孙乾和国渊前来投靠,更有名士华歆前来投效,到底是把政治班子给解决了。

    袁阀也派了沮授过来担任别部司马,主要目的是分权,但不能否认的是,沮授的政治才华军事才华,的确毋庸置疑。更有魏郡人审配前来投靠,感觉上刘备逐渐继承了历史上袁绍的那套班子。

    作为代价肯定是有的,刘备与袁阀联姻,娶了袁隗的侄女,也算是袁绍和袁术他们的族妹,算是成了袁家的人。比起纯粹投靠袁阀成为小弟,联姻刘备自然是欢迎之至,反正对他来说,女人不过衣服而已。

    军事方面刘备招募到了谯国谯县人许褚,更有名为文稷的寒门武将入伍。刘备当然不知道文稷是谁,更不知道文稷的儿子文钦,还有第三代的文鸯却都是一代比一代强。又有小将吕蒙入伍,在连同袁阀配给过来的一些武将,倒也是把武将班子也给弄了起来。

    唯一让他郁闷的是,在军中有监军。大汉共和国逐渐开始扩大对地方军队的掌控,最初首先是派遣监军,最终目的当然做到军政分离,换言之就是未来刘备要么乖乖当兖州刺史,要么就直接当镇东将军,不可能继续兼职。不过现阶段而言,当然不会告诉他们。

    监军其实就是政委,主要的责任就是宣传忠君爱国的思想,然后告诉他们军饷是朝廷发放下来的,和刘备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说穿了就是让刘备成为一个朝廷的武将,但至少不会让他成为一个军阀。

    监军除了思想教育,解决军队的日常问题外,几乎没有别的权力,只有在将领造反的情况下,才能组织军队对这个将领进行逮捕。这是阳谋,所以刘备就算不情愿也得接招。除非他现在就宣布脱离大汉共和国,建立属于他的势力,显然那是作死,他也不傻。

    “所以说,郭嘉投靠了曹操?”这一切当然都通过情报系统汇报到李煜手中,得知他最看重的郭嘉居然投靠了曹操,他心里真的有点痛,要知道他可是已经派人五次邀请。

    结果耐心邀请的他不鸟,反而主动投靠了曹操,这让李煜如何能够服气?就算历史上他的确投靠了曹操,但如今曹操不过是刘辩麾下的征西将军,他却是一个国家的元首,难道一个元首还比不上一个区区将军不成?

    “元首勿恼,奉孝也有他的考虑。现在华夏共和国的军事培训制度已经非常完整,军事参谋的培养,甚至是军官的培养都在军队之中直接进行招生,不再对外招生。

    奉孝就算过来,也得从基层开始做起,就算再有才华,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逐渐爬上来。可元首麾下人才济济,他今年也不过刚刚及冠,就算能够得到提拔,骤然上位,以后只怕也很难和同僚们相处。

    关键还是这些年,元首也好,属下也罢,把共和国的军事和参谋情况夸得太好了。奉孝年纪尚轻,难免有点想要比较比较的想法。对于他来说,成为元首的敌人,远远比成为属下更有意思。

    元首只需要明白,这天下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那么就可以了!”戏志才无奈,只能向李煜进行解释。

    意思也很明确,郭嘉就是少年心性,想要和李煜比较比较谁更厉害。是完善的体系,还是一个强大的参谋更能主导一场战争的胜负。

    如果他赢了,那对于华夏共和国以后的参谋培训工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但若是输了,也能证明共和国制度的优秀,关键是到时候他也不再年轻,甚至在战场上已经打出了威名,再过来也不至于因为年轻被别人看不起。

    经过戏志才的一番解释,一个倨傲不羁,就算明明知道敌人很强大,也打算讨教讨教的浪子形象,在李煜脑海之中浮现出来。他不得不佩服郭嘉的胆量,但也绝对会让后悔自己今天做的这个决定。

    郭嘉的问题就这样揭过,毕竟一个历史人才而已,在如今华夏共和国有着完善的人才培养,还有后期强化培训制度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人才每年都会出现。

    不少寒门出身,甚至佃户山民出身的百姓,只要他们得到了培训,才华其实未必没有郭嘉他们差,甚至说不得还能出现几个关羽张飞一样程度的存在,只能说时运不济,在这个时代得不到任何表现的机会就已经早早失去,或者就这样被埋没。

    历史人才的好处,就是他肯定是个人才,而且性格什么的李煜根据历史资料也能够了解。比如说许攸,若是按照基本培训,那么他肯定是个人才,而且肯定能够到高位。但是他本身贪婪,那么就很容易出问题。

    等问题出来再解决不是不想,反正共和国同样有着很完善的反。腐和监督机制。不过一个在高位的官员若是出现了问题,那么造成的影响会牵扯到一系列的人物和利益。甚至若他们串联勾结起来,那么要弥补这个问题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手段。

    相比之下,知道许攸是什么货色,从而加强对他的监控,甚至安排他到合适的位置上,一则不浪费他的才华,以至于让他在不合适的岗位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二则也能避免出现重大的问题,这就是招揽历史人物的好处。

    “有空给他写封信,告诉他‘不要后悔’就好!”李煜叹了口,对戏志才说道。

    “唯!”戏志才笑了笑,欣然领命。

    事实上李煜最近也有这种感觉,在这十一年下来,他把华夏共和国各项制度逐渐完善之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在这个基础上,那些走野路子出身,哪怕空有一身武力的历史武将,越来越不能适应他的要求。

    别说是那些武将,就算是那些历史名人,只要没有接受过共和国培养和考核的。只怕就算是诸葛亮过来,哪怕他很有才华,只怕也未必能够得到重用。

    毕竟不管是思想,行为和执政模式,都带着很浓厚的三国气息,这个气息会让他们的选择,甚至是执政措施受到很大的影响。东汉末年是粮本位的时代,是故对如何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或许不少官员都懂,但如何提升本地的经济,很多时候他们就是依靠市场的自然规律来进行解决,本身却不会做什么措施。

    诸葛亮执政的时候,主要也是农桑为主,创造的诸葛锦的确闻名天下,但实际上他也就是这样而已,并未进行任何经济方面的改革,所谓的经济发展也是建立在农桑和轻工业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商人和工人,尤其是匠师的地位其实都没有提高。

    以这个作为前提,那么就算诸葛亮才华才好,除非他是在华夏共和国的培训机构之中产生出来的人才,又或者经过后天学习并且能够完全重塑三观,否则只怕很难适应共和国的要求,然后直接从人才变成庸才,至少也要从顶级人才变成普通人才。

    如此说来,其实还真强求不得,从郭嘉开始,李煜也不再强求什么历史人物加入的麾下,也不会去故意征辟谁。有能力的自然脱颖而出,没有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自然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不管什么时代都是这样。

    “那我们说说下一步的事情好了!”李煜把戏志才叫过来,当然不可能仅仅是因为郭嘉的事情,后者怎么说都是堂堂总参谋,怎么可能在工作时间把他叫过来说这种私事?

    “如今根据最新的情报,武陵蛮,其实也就是常说是五溪蛮,连同桂阳和零陵的山民再次造反。刘辩到底还没有完全收复荆州,哪怕王睿是他的人,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刘辩派出的夏侯惇部的围剿下,武陵蛮已经陷入困局,下一步说不定刘辩会全面征讨和招抚地方蛮族,彻底汉化他们。但本质上,蜀汉和以前的大汉没什么区别,对这些山民同样看不起,就算招抚并且汉化,地位也会比汉民要低得多。

    五溪蛮的蛮王,就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直接派出使者与我军接洽,希望率领四郡二百余万子民,全部投奔华夏共和国,甚至帮助我们夺取荆南四郡,却不知道志才以为如何?”李煜把情报放在戏志才的面前。

    “元首已有决断,我等只需要从命便是!”戏志才只是简单看了看,便笑着回道。

    “别耍滑头,有什么说什么!”李煜没好气的说道,什么叫做已有决断,且不说还要通过人大代表大会才能决定,只说这甩锅算几个意思?还真当他自己是吃干饭的?!

 第115章 人口抢夺战

    “元首的决断并不能影响人民代表大会的结果,属下能够承诺的是,军方会站在元首这边,请您放心!”戏志才依然没有把想法说出来,只是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其实这也是李煜找他过来的意思,就算是他自己也没办法否定,的确觊觎南四郡。关键是那二百多万的山民人口,还有在这四郡常年居住的那些百姓。

    当然,这无疑是会拉长防线,加大防守的难度。而且那么点人口,也征召不到多少人进入军队,更别说如今的经费开销其实也并不容乐观。至少现阶段,华夏共和国,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征召更多的士卒。

    李煜肯定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出兵直接占领四郡说穿了除了人口一点好处都没有。

    按照戏志才的意思,直接对南四郡开战其实非常不明智。但若是针对人口发动掠夺,那这场战争还有点意义。他拿不准李煜想到哪一步,且真打下来其实还是有点好处的。

    在这个基础上,他只需要表态站在李煜这边就好,具体要怎么做,之后肯定是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面发表。军方只需要表态就好,政治的事情不要掺和,此乃明哲保身之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