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几乎可以感觉出来,李煜在加快革命的步伐,内门弟子已经积攒到了一定程度,工会不过是基本,距离尝试建立政党,已经不远了!

    李煜曾经给他唱过一首歌,他说原名叫做《国际歌》,后来他改了一下,或者说林铭提议并且帮忙改的,叫做《华夏万族共和歌》。杨浪很清楚,这首歌普及之后的结果,就是李煜要和全天下的世家为敌!包括,杨浪背后的弘农杨氏!

    这应该叫做疯狂,还是叫做无所畏惧好些。杨浪觉得有点太早了,社会生产力根本没有发展起来,资本主义也还没有出现,百姓根本没有革命的需要,也没有革命的觉悟。

    难道李煜就打算,依靠自治区二百多万人口,和偌大的华夏为敌不成?这太疯狂了,不过杨浪喜欢挑战,他也打算疯狂一把!人生就是要疯狂,才能有自己还活着的感觉!

    李煜说的很对,只会盲目的随大流,只为了生存而生存,那不过是会走的肉块。思想永远都被别人掌握,永远不去分辨对错,那根本是被放养着的牲畜,反正不是人……

    质疑世界上的一切,科学才会进步,质疑所有的历史和理论,在证明的过程中,才能寻找到真理。别人总结出来的,那是适合他自己的,自己则需要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

    “我不希望有那一天,我相信师尊有能力改变一切。不过若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会把星火传承下去,一代代的传承下去,直至某天,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实现!”祖郎郑重的说道,现在的他无比的纯粹,只因为革命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

    当然,或许当某天他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时,会出现一丝涟漪,甚至是波纹。

    事情至此告一段落,吴郡太守亲自率军查抄了张氏的全部财产,并且亲自给汉帝写了奏章。事情起因都是张氏预谋不轨,他们只是适逢其会,没有祖郎和他的部下在,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自治区。这一切,和自治区没有任何关系。

    无赖就无赖,反正总要有个说得过去的借口。事情已经发生,郡守需要的,自然是把利益最大化,出身寒门,通过投靠宦官才得以出人头地的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吴郡的那些老牌世家们,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张氏只是准一流世家,不过随着大家打压,已经跌落到了二流中下层,随时要变成三流世家。但就这样全族被杀,的确是有点过了,李煜使用的这个手段有点过激,难免会让他们有点兔死狐悲的意味。

    随后欧阳行就找上门来,告诉所有的家主,事情都是他们几个人策划,与李煜无关。大家依然可以友好的玩耍,他也做好了被处罚的觉悟,反正以前已经被处罚过了。

    如此,吴郡的世家们,这才稍微松了口气。哪怕这是借口也好,至少面子上过去了。之后欧阳行据说被鞭打三十,挂在桃源县门口一整天才被放了下来。之后还被扣了三年的俸禄,原本即将升迁的他,显然升迁又再次被搁置了下来。

    吴郡世家们,自然也不排除这是李煜作秀给他们看。不过这却也让他们面子过得去,说真的,他们也的确怕李煜强硬了一次之后,会迷上这种直接的感觉,以后不遵守规矩。

    现在还好,看来大家以后的确可以继续愉快的玩耍了……

    首先拜访李煜的,自然是吴郡顾氏的顾雍,今年已经十六岁的他,已经是在蔡邕名下进行最后的实习,只要再有两年,那么基本上就能出师了。借助蔡邕的名声,他已经有了不错的威望,李煜许诺给他故鄣县的县丞职位,年纪虽然还小了点,但顾雍还是笑纳了。

    陆氏的陆康和李煜关系不是很好,不过他的侄儿,也就是陆逊的父亲陆骏前来拜访,没有高高在上,一切按足了拜访的礼仪。

    这也意味着,陆氏承认陵阳李氏的地位,将其放在同等的地位来看待。不仅仅是陆氏,魏氏的家主魏腾,还有虞氏的少家主虞翻也分别前来拜访。自此,陵阳李氏真正意义上的,融入到了江南世家的队伍里面,不再是外来者。

    李煜自然欢迎这些牛人们,陆骏他征辟为歙县县丞,魏腾征辟为五官掾,虞翻则为于潜县丞。严格来说陆骏和虞翻都有军事才华,后者甚至能统兵打仗,不过李煜并不希望这些世家出身的存在,过多的接触他的军队,直至军校和政委制度彻底完善以前!

    若是以前,李煜的征辟,他们自然是不屑一顾。不过如今却是非常乐意接受,随着他们的出仕,陆氏、虞氏、魏氏和顾氏四家也开始逐渐朝着资本主义发展,自治区的百姓爱屋及乌,四家人在自治区收购或者出售货物,百姓们都非常主动。

    眼看一个月的收入,快要接近他们以前一年的收入,经过家族内部会议之后,四家已经狠下决心,开始朝着资本主义进行发展。当然,这是在自治区以外,尤其是垄断资本主义,怎么玩都可以。

    在自治区,所有工厂和作坊几乎都有官府的股份在内,并且接受官府的监管,这让他们不太习惯,是故并未在自治区里面投资工厂。

    他们是什么想法李煜不管,实际上他也肯定,当天有一天真正拉起革命的旗号,那么这个几个世家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他的敌对势力。

    所以他并没有真正打算重用这几个世家的子弟,只是在目前缺人的时候,暂时借助他们的政治才能,帮忙解决自治区新地盘的改革问题。

    比起他们,李煜更关心的是墨门的第二批弟子,还有戏志才。林铭甚至已经帮忙联络到了陈宫,不过后者似乎已经出仕,并不打算换位置,所以只能说是遗憾了……

    没想到的是,戏志才他们却是和赵云一样,也玩起了私访的戏码。对自治区,到底都是道听途说。虽然身负使命,但他们打算直接,真正的了解这个他们即将出仕的地方。

    不得不说,自治区很多的制度和规定,让他们有点不习惯。但更多的享受,更多的游乐设施,更多的娱乐项目。包括这里人民的生活,百姓的精神面貌,甚至这里一些有违常伦的政治制度。不习惯肯定,但他们心里却是服气了,李煜的确很有手段!

    戏志才隐约意识到了什么,只是他并未因此离开。反正在张郃、高览和李通三人,分别进入了杨浪、黄盖和祖茂麾下担任校尉。这个校尉只是暂时的,他们还要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合格就是校尉,不合格的话,就要根据成绩进行调动。

    不过在此之前,李煜已经做出了新的军队整改措施。

    自治区目前有五万大军,经过讨论,有两万人需要留下来镇守自治区。不仅是面对生番蛮夷,也是在以后留守大本营,避免敌袭的情况。

    但这也不是绝对,以五年为算,三万人会退回来作为镇守部队,两万人转为主战部队。在这个基础上,李煜把这些军队分成了若干支具有特色的部队。

    关羽麾下五千人,每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力士,每人身披轻巧板甲。主要武器是大刀,真正意义上的大刀,或者说是陌刀!徐晃在其麾下担任校尉,统御千人。

    赵云麾下五千人,大部分的骨干军官都是在斥候部队抽调出来,擅长奔袭和骑射,就兵种而言,他这支部队便是所谓的突击骑兵!张郃暂时在其麾下担任校尉,统御千人!

    黄盖麾下五千人,是为双刀重步兵,手持一长一短两把朴刀,身穿重甲。高览暂时在其麾下,作为校尉统御千人。

    杨浪麾下万人,五千人为斥候部队,根据需要会随时打散分配到各军之中听用。只有五百特种部队直接接受他的统御,但若是用偷袭或者别的手段,这五百人足以打败数千人。

    李文麾下五千人,为钩镰枪兵,擅长山地战和对付骑兵,身穿精制纸甲。刘行在其麾下,担任校尉一职,统御一千部队。

    陈韬麾下五千人,为强弩部队,强弩是经过墨门以大黄弩为基础,制作的三发强弩。配有刺刀卡槽,把弓床拆卸之后,可作为短枪搏杀,为此已经把弩身尽量轻量化处理。

    祖茂麾下五千人,为刀盾和强弓混编部队,走传统路线,只是弓箭利用滑轮组进行改造,射击距离有明显提升。祖茂直接统御弓箭部队,而祖郎统御强弓部队。

    黄忠麾下五千人,为重装骑兵部队,身披铁甲,手持大刀,名讳曰‘虎豹骑’。

    典韦麾下五千人,手持重锤,身穿铁甲,专破盾牌和防御工事。

 第43章 荀采要出嫁

    五万人的编制就是这样,李煜已经决定以后不再亲自率军出战,是故没有准备自己的部队。赵风已经真正成为亲卫队,麾下裁撤为三百人,转为武警编制。

    他的地位不会因此降低,只会不断提升。将士们出征在外,用生命赚取功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自治区不能没有李煜,没有李煜或许自治区就没有了,至少没有了自治区百姓能够信服和膜拜的精神领袖。

    赵风的职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外出作战的将士没了,那么补充便是。但的李煜保护不了,那么对自治区绝对是非常强大的打击。故而就算赵风这三百人全部死光,都必须要保证李煜的安全,这是必须的。

    也因为这个关系,就算是黄忠或者李文这类职位高,或者身份特殊的将领,对赵风也是非常敬重。对于赵风来说,他本来就是一个游侠,没有学习太多的兵法韬略,让他统兵打仗那是害人,不过作为保镖,他有一千种方法能保护好自己要保护的对象。

    亲卫队长这个职位,不得不说,非常合他的胃口。

    徐庶本来按说也可以担任校尉,不过他对参谋制度最近也是非常感兴趣,于是提交调职申请,希望能够进入参谋部学习几年。对于这种好学的下属,李煜自然是非常欢迎,于是批准了他的申请。

    如此一来,却是帮程昱分担了不少的工作。毕竟后者如今已经是督邮,本职工作也不容忽视,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兼顾参谋部那边。

    军队的确有被打散重编的嫌疑,这样无疑对军队的战斗力有很大的破坏。不过好在中高级军官并没有更换,这就能确保重新训练的效率。对于中低级的军官和士卒来说,有过在别的军队服役的经验,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对方的情况,以后配合起来也能更容易些。

    目前而言,从184年到189年董卓入京这五年多的时间里,吴越地区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乱需要头痛。李煜需要头痛的是,五年后是否会有一批人过了服役的时间。毕竟四年前就有不少三十岁的人,再过五年不少人已经四十岁,体能已经大幅度下降。

    对于普通士卒,甚至伍长来说,若是到了四十岁还没办法升为什长,退伍是最好选择。把这种体力和力气跟不上别人的士卒和军官拉上战场,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们所在部队的不负责任。

    “仲德,你说规定二十岁以上的年轻人,都要进入军营服兵役,并且要接受为期三年左右的军事训练,三年后根据成绩,根据个人意愿有限选拔为志愿军,你看怎么样?”李煜直接把程昱叫了过来,当然一起旁听的还有袁涣、荀衍、欧阳行和徐庶。

    “汉律规定,年二十三即入军营服役。”程昱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把汉律搬了出来。哪怕如今这个制度已经处于半废弃的状态,但却好歹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十三岁太久,二十岁就好,在地方接受训练三年,作为预备役。三年后根据表现转为志愿军,进入军队服役。伍长以下志愿军,超过四十五岁退役,战争年间可延长到五十岁,如何?”李煜提议道。

    “若志愿军报名人数不足如何?”徐庶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提高军人待遇,提升军属待遇,加大宣传力度。若这样还不识抬举的话,那么就按照作训成绩,择优强制录取!”李煜想了想回道。

    “财政开支会很大!”袁涣提醒了句。

    “将来五年,自治区的军队财政预算要占财政总收入的四成,再以后将会进一步提升。最高的时候,可能会达到五成,甚至是六成,大家要以这个作为基础,制作好将来十年的预算,不要太乐观,给我挤压每一文铜钱!”李煜郑重的说道。

    “五年后,要打仗吗?”程昱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保守估计是五年,或许是六年后,甚至是七年后,战争规模或许会逐渐提升。真正会到达哪个程度不得而知,但只能说是未雨绸缪吧!”李煜叹了口气。

    若是以前,历史基本上还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董卓入京是在五年后,诸侯讨董差不多就是在六年后进行。但如今却让他知道了,不少历史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刘宏在巴蜀安排了后路云云。

    仔细查看这几年的历史,若没有自己出现,若黄巾军没有出现那么多的变故,若张修和马相他们起义失败,一切按照历史进程来看的话。

    刘宏的计划不断失败,但是他又不能动用国库去实施计划,所以只能进一步敛财。世家显然也意识到了他背后的小动作,所以不断的劝谏,说是为了忠义为了大汉,但实际上若刘宏真的那么做,那么他的死亡说不定还要提前一两年的时间。

    打着祖宗家法,打着为国为民,打着什么不与民争利的口号,不断削弱皇权,哪个朝代的臣子不都把这一手玩溜了?何谓民?到头来百姓的利益依然是得不到维护,真正在背后吃饱吃肥的还是各地的世家而已……

    如今自治区每年提供的税收可不少,这也刺激到了各地州郡的税收,居然也有小幅度的‘提高’。国库充裕,关键还是内帑充裕,刘宏的日子应该比历史上的好过了不少。

    关键巴郡已经完全被张修和马相他们经营成了大后方,前段时间朝廷派了卢植过去讨伐,结果三万人在山林里面被伏击,损失殆尽。是否会进一步组建军队,还要看刘宏的心情。卢植也因此被革职,没有下牢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刘宏也的确狠辣,为了打击卢植,把三万多士卒给填了进去。不考虑那些世家出身的军官,三万条生命就为了政治斗争牺牲,什么名将什么谋主,和政客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既然是以战争作为背景,那么别说全员兵役制度,就算全部年轻人,甚至十六岁的少年加入军队里面,都很合理。就兵源而言,自治区的百姓受教育程度更高,体质更高,更懂得服从和刻苦。以前都说丹杨兵战斗勇猛,但要做最合格的兵源,只怕还要数自治区。

    自治区目前有人口二百七十万,这是经过初步统计后的结果。不考虑武夷山一带的生番,符合规定的年轻人大概有五十万左右,就算是按照预备役的方法来训练,只怕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好在最关键的粮食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没有人会怀疑李煜的话,只能判断为他知道了些不为人知的消息。

    五年后又要打仗,关键看起来规模还会不小,袁涣和荀衍不免有点担心,李煜是不是打算造反,就算不是也不值得高兴,上次他如此重视军队建设,结果不多时黄巾作乱就爆发了。而如今看起来,下一次的战争,其规模只怕还要在黄巾作乱之上!

    大汉江山还能得到安宁吗?大汉的传承还能得到存续吗?两人不免有点迷茫起来!

    “说起来,舍妹荀采,即日将大婚,还请大人赏脸!”即将离开的时候,荀衍突然想起了什么,直接来到李煜面前,递了一张请帖过去。

    “陈韬要当新郎官了?”看了看新郎的名字,李煜不免带着调侃的语气说道。

    当初在颍阴,陈韬本来只是打算结束一场闹剧,谁知道却是把自己给搭了进去。荀采首先是来到了自治区,在这里玩了几个月,也曾经加入过墨家学会进行学习和讨论。

    这几个月下来,她对自治区开始有了更多的兴趣,不打算回去了。和自治区比起来,颍川那边虽然学风也是非常浓厚,但学习热情比不上这里。关键那里学习都是世家或者少数寒门子弟,这里却是自下而上,哪怕是普通百姓都能接受启蒙。

    留下来需要有一个借口,本来荀采打算应征当一个秘书,据说女秘书是李煜发明的。奈何新任的几个县令,却是遮遮掩掩,请的都是男秘书,顿时就让她郁闷了很久。

    这不刚好陈韬忙完了手头上的军务,想起似乎家里还有个客人需要招待……

    结果到底是为什么,两人居然打算成亲了这点……李煜说真的这一个多月下来几乎就没有关心过。又不是明朝的锦衣卫,谁关心下属的**问题。到底是酒后乱。性,还是酒后被逆推谁管他!咳……李煜表示真的没有觊觎下属的**,只是那件事闹得有点大……

    “安邦允文允武,才华出众却也是难得的英才。本来家父打算在背后推动一番,让他能够入京为议郎,只可惜他并不肯离开自治区,却是甚为可惜。

    昔日家父和家叔,与陈太尉也算有旧,两家关系也还可以。事已至此,放任一下去不管对安邦还是对舍妹都不好,经家父同意,允许二人成亲。”荀衍也是颇为不好意思。

    果然陈韬是被逆推的么?李煜不免八卦起来……若是如此,荀氏女倒是真性情中人!

    话说你荀氏什么意思,还打算在背后挖我的人?李煜不免有点不爽,对荀氏的戒备又升了一级。不过想想也是正常,自治区官职再高也是地方官,尤其还是吴越这种蛮荒之地。

    两人成亲之后,陈韬也是荀氏的女婿,谁不想让他能更进一步,这样荀氏也有面子。要说只能说,谁让陈韬背后的陈家,和自己已经彻底挂钩。

    荀衍更不知道都是,陈韬更是李煜的虔诚者,且已经加入了墨门内门。对他的忠诚,李煜并不怀疑。

    “说起来令兄荀悦是否会南下?”李煜好奇的问道。

    荀悦虽然是颍川荀氏,但早年丧父,家里的环境并不好,和郭嘉的情况差不多。虽然都是世家子弟,但却更接近平民百姓,这也使得他更关心百姓的情况。

    在荀氏子弟里面,荀悦是混得最不好的,甚至不少思想和当时也是格格不入。不过很巧合的是,和墨门的思想有不少相似之处,李煜对他的兴趣可以说比荀彧和荀攸还大!

    关键是,若荀氏真的有可为他所用之人,那必然是荀悦无疑!

 第44章 大汉在改变

    一个多月后,荀采和陈韬在所有人的祝福下终成眷属。

    这也相当于,是颍川荀氏和昔日下邳陈氏,如今的桃源陈氏联姻的开始。世家的人脉很大程度就是依靠联姻来完成,后来的三妻四妾很大程度也是为了方便世家联姻。

    荀采算是颍川荀氏的旁系女子,陈韬却是陈球的庶子。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荀采身份要比陈韬要高,这次联姻其实算是‘下嫁’。好在荀采没有那种作为世家女的刁蛮,如同小鸟依人一样乖乖的,很多人都说陈韬有福气。

    其他姑且不说,随着李伶年纪越来越大,上门提亲的人也越来越多。哪怕大家都知道,李伶不是李煜的亲妹妹,甚至只是一个山民,且有点o型腿,长得也不是很漂亮。娶了她就意味着成了李煜和李文的亲戚,说不得还能和陇西李氏攀上关系。

    就为了这个,甚至最近顾雍都有意无意和李伶亲近,这也是江东世家认可了陵阳李氏的直接表现。只是李煜都拒绝了他们的提亲,只说让她自己选择。其实他算是看出来,最近小妮子和祖郎走得很近,两人的关系已经有点不清不楚,就等着祖郎向自己提亲。

    之所以还没有,主要是祖郎身为军官,已经成为校尉的他,需要以军队为重。眼看如今军队开始重新整编,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他一时半会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处理私事。

    这样的确有点亏待了李伶,不过既然是他们两人的选择,李煜表示默认。再说他也不希望和那些大世家有太多的瓜葛,现阶段还好,以后说不定会成为敌人。到时候李伶若嫁给了那些世家子弟,只怕会受苦,甚至一个不小心就给‘病逝’了。

    黄忠家多了一个小生命,黄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取名舞蝶。长子黄叙的病已经完全好转,甚至经过三年多的调养后和同龄人无异。奈何病得太久,错过了学武的年纪,是故在李煜的建议下入学,打算走文官或者军队文官的路线。

    关羽在河东老家接回了他的妻子和长子,长子关平可是他的亲生儿子,可不是演义里面所谓的义子。关键是最近关夫人又有喜,或许关兴会在明年出生。

    典韦的妻子自然也是接了过来,包括他哥哥典杰也来了。只是典杰并不想要出仕,只是与政府合资开办了金属冶炼厂,专门研究合金技术和冶金技术。

    或许他本身就是个手艺人,奈何历史上的手艺人地位太低,更别说他是典韦的哥哥,眼看典韦挂掉了,他只能承担家族强大的重任,无奈成为了将军。

    顺带的,小典满也跟着过来,这小家伙就是个天生暴力分子,两岁多已经会欺负同龄人了。其实李煜清楚,典韦经常不在家,典夫人难免容易招人闲话,典满不凶点很难维护自己的母亲,说到底也是个孝子。

    祖茂的妻子又给他生了一个女儿,长女却是和陈珪的儿子陈登订了婚。只是如此一来,祖家的发展,还是要看祖郎那边了。连续有了两个女儿之后,祖茂也算是认命了。

    黄盖长子黄柄,今年六岁,刚好入学,走的是文官路线。

    这些臣子的情况,李煜都有注意,尤其是这些二代甚至是三代们。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在职位上工作一辈子都是有的,不过李煜却认为,没必要这样。

    且不说上了年纪,武力本来就会有所下降,身体素质大大不如以前。只说反应速度,逻辑能力都会大量退化,到了八十岁没有糊涂已经算是非常难得。

    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培养非常重要,至于一般的臣子,六十五岁就该退休了。或许这样会让如同黄盖或者黄忠这类‘老人’留下遗憾,但一个政权的天地,不应该由这些已经年老的将军来撑起。

    他们其实还有发挥余热的地方,比如总参,比如军校,反正就是能当天回家的职业。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好好享受一下余生,含饴弄孙才是最大的幸福。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朝廷那边调拨了几个新的县令来到自治区上任。里面没有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不过大多来自世家,少数来自寒门。

    也不是说李煜有那种收集历史人物的癖好,当然他也不否认。只能说既然能成为历史名将,甚至历史名臣,本身就证明了他的才华。放着已经知道才华的人不用,反而要揣摩身边培养出来的人是不是人才,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至于新的县令,他们是否能够适应自己的制度,愿意公开他们的财政,这就不是李煜需要管的。反正不公开,就换一批,这是他的底线!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184年悄然而过,来到了185年春季。

    去年年底,又一批税收运送到了雒阳,哪怕要消化新的地盘浪费了不少的钱财,但地盘的扩大也进一步带来的税收的提高。

    巴蜀的计划成功,使得刘宏稍微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本来他只需要继续经营巴蜀,巩固这里来之不易的政权就好。作为一个华夏人,难免有点落叶归根的情节。冀州是他的故乡,那里本来也是他的根基,他还不想那么快放弃。

    李煜报上来的税收非常巧妙,分成两个账目,其中六成很快就进入了内帑,这是没有在账本里面的。只有四成走了正统的路线入库,偏偏账目做得很好,在这个账本记录不完善的时代里,要做假账太简单了。

    有了钱,刘宏开始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想要趁着世家占据冀州重要官职之前,最大限度的收复失地。至于成功与否,尚未得知。

    今年补种的高产作物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司隶地区甚至中原地区的大丰收,再加上各种试吃的开展,使得三种作物彻底打破了世家的封锁,天下闻名。

    各地求种的商人络绎不绝,大多都是小商人,世家对这三种作物的热情不高,或者对于他们来说,刀耕火种的做法,才是最符合他们需要的。

    与自治区接壤的那些州郡,可以说是最先受惠的存在,仅仅是依靠种子销售,还有三种作物的种植技术,他们就赚了一笔。更别说是粗加工之后的产品,销售更是火爆。

    低廉的高产作物作为伙食进入到了长江以北地区,进入到了不少人的家中。粮食的价格也因此有所下滑,本来期待战后粮食价格暴涨的世家,只能是悲催了。甚至一些炒作粮食的中小世家,因此一蹶不振。

    那些大门阀,大世家们,也开始为了未来考虑起来。

    高产作物已经没办法封锁起来,那么以后粮食价格想要继续提升可能不太容易。除非暗地里把官路进一步破坏,把运输成本提升上来,但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古代的交通为什么不便利,为什么方便的秦朝铁路弃之不用,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运输成本的上升,也能带动粮食价格的提升?

    没办法遏制,那么就要顺应趋势。据说在黄巾之乱后,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就联合起来,把大部分的田地改为了棉田,剩下的也主要以高粱和高产作物为主。

    马铃薯对土地的要求不大,西北那干旱的田地也能种植。对于棉花这种新生的事物,很多世家还很陌生,但一直对自治区有关注的人,自然也会看重这种作物。

    棉籽可以榨油,棉花可以用来纺织,剩下的茎叶也能用来制作成青储料,用来喂养越冬的牛羊马匹。李煜免费提供青储料技术给陇西李氏和弘农杨氏,这也直接使得西北的畜牧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规模比以前扩大了数倍。

    陇西李氏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主要就是畜牧业方面;弘农杨氏的方向也确定了下来,他们打算进军棉纺织业。两家的资源会逐渐朝着资本主义倾斜,连带着对弘农和陇西两地的交通,两人也是在最大限度的完善。

    商业主要依靠交通,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以前大家都在玩粮食,那么交通方不方便其实无关紧要,有官路就好,其他小路也不怎么会去走。如今不行,没有道路就没有商路,没有商路就发展不了贸易。

    其他如太原王氏、江夏黄氏和汝南袁氏等,也不得不为新时代新要求做准备。在商业方面,他们的倾斜力度有所提升。但对于前景还不是很看好,所以投入并没有大多少。到底观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