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些宣传下,他觉得自己能力范围内,总要帮帮别人,尤其大家都是同胞!
这样的事情不是少数,不少人都收到了墨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墨门的外门弟子或记名弟子,甚至更多的人成为内门弟子。据说成为内门弟子之后,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也更能被重用。只是要进去,却不是一般人就能进去的……
长期宣传的结果,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这个变化有时候很快,有时候则是潜移默化。
很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思想的转变,但对于第一次进入自治区的人来说,这里和外面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第34章 自治区印象
赵全来自汝南郡新蔡县,原本就是个当地佃户,后来县里闹了黄巾,地主家被攻破,人也差不多被杀光。
不少人被裹挟到了黄巾贼的队伍之中,好在波才说自愿为主。赵全认为黄巾贼没什么前途,就没有加入,带着家里人南下逃难,最后居然一路来到了自治区。
本来他只打算在庐江郡什么的扎根,或许什么时候可以回到新蔡县。落叶归根的想法谁都有,奈何到处都不收留,听说如今就自治区收人,这不一路南下就来到了这里。
偏偏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这里的人已经收满,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安置他们。是故许多难民就围绕着自治区外围搭起了窝棚,凑合着安顿了下来,反正就是不走了。
当时李煜还没有回来,赵全也不知道去哪里才好,这吴越之地到处都是蛮荒,一个不小心说不得就窜出一个野兽出来,到时候全家只怕都不保。可是到了这里,他们的干粮也用完了,也不可能去别地方了。
赵全不由得苦恼起来:“怎么自己就随便到了这个地方,早知道就不来了!”
只是这下麻烦了,要走只怕没有多余的粮食,要留别人又不收留,顿时只能暂时和大家一起蹲在窝棚区域。这里的卫生自然不怎么样,反正拉屎拉尿到处都是,饿了就出去抓鱼抓虾,甚至有人吃树叶树皮起来。
终于,在第三天有官员陆续进入到了营帐外,派人进行宣布自治区的决定。
即日起,自治区将修建三十多条大路,这是联合别的县进行修建的,需要大量的人手。觉得有点力气能修路,关键老实不偷懒的,可以过来报名。
不多时,甚至自治区的那些官员,还设立了一个招工点,不少自治区里面的店主、农场主、工厂主也是陆续出来招工。据说提供一日三餐,还有住宿,甚至还有些微薄的薪俸。
自治区三个镇一起发力,多多少少解决了大概二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又拿出了一笔钱,让留下来的重新搭建窝棚,逐渐治安管理员和卫生督察员。
很多人不知道这官职是啥的,不过能当官顿时就有不少人报名。
赵全想过报名,只可惜名额似乎已经满了。只能看着别人挂着一个‘红袖章’,在上级的指导下整治治安。
第一天,他们要求所有难民建设了若干个厕所和澡堂。甚至还有一些穿着儒袍的士子来到他们之中,告诉他们保持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都说病从口入,但是为什么谁清楚?如今倒好,在这些士人的解说下,赵全一家子也明白了,原来还有病菌这种瘟虫存在。再加上听说吴越之地的水里或许有寄生虫,又说有些村子被这些寄生虫弄得几乎灭绝,不少人就怕了。
怕了,那么就自然知道注意,说来不过是不喝生水,水要烧开了才喝或者洗澡。反正建立了几个公共澡堂,倒是不愁洗澡的地方。关键是要明白,方便要去公共场所里面便是。
原本的窝棚大部分也被拆除,倒不是驱赶他们,而是重新组织他们伐木建立新的住所。这是几个官员讨论的结果,打算在自治区外围建立若干个村庄安置这些百姓。
原本的地方用石灰粉撒过,不少粪便和垃圾都被清理了干净。很多人认为这很麻烦,很繁琐,不过官员不断的强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百姓们觉得这应该不是忽悠人。
百姓对官员还是非常敬畏的,官员既然那么慎重,而且不断强调,那他们也不敢造次。甚至不少人都变得神经兮兮起来,官员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不敢有别的想法。
从第一天开始,自治区开始为他们提供粮食,一日两餐,但基本上都是土豆泥番薯粥。不同的是中午的时候会有一小碟咸肉,晚上就一小碟咸菜。
一般的难民都是这样的伙食,只有被招募有了工作的,才能吃得更好一些。自治区不缺粮食,但也不可能免费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粮食。
“当家的,你看我们是不是也找份工作?据说只要工作满一年,就能得到自治区的户籍……”来到自治区外围已经超过十天以上,赵全的媳妇在吃饭时,低声询问了句。
这让赵全有点诧异,以前他媳妇几乎都不怎么说话,什么都由着他来安排。但没想到来到这里才那么十多天,居然已经开始会自己去想问题。
“找工作谁不会,看看这外面几十万的难民,自治区就那么大,工作就那么多,什么时候才轮到我找某人……”赵全不是不想找工作,而是来到这里那么久都没有能找到。
他不是没看过找工作的那个场面,一大堆人挤到前排,只想着能被人选中招募去工作。他的力气只能算是中上,上面一大堆人比他能挤,这不挤了好几天了都挤不进去。
“今天奴家去看过了,这两天挤得厉害,官员就私下说要让大家排队。你说我们现在就去排队,是不是能早点被招募到?”却不想她媳妇却是早有准备。
“真的?”赵全听闻不由得弹了起来,有点激动的问道。
“真的!”他媳妇儿肯定的点了点头。
“带上小伢子,我们走,排队去!”赵全立刻就直接一溜烟跑了出去。
天黑黑的,招工地点一个人都没有,几张台却还在那里。赵全见状一笑,直接走到其中一张桌子前面就赖在地上不走了。
不多时,他的媳妇带着小赵也走了过来,不过却是被他叫到别的桌子前面排队。媳妇儿想了想也是,于是就在另外一张桌子前面坐了下来。
这一晚上蚊虫可不少,好在大家都是粗人早就习惯了。天蒙蒙亮,不少人都注意到桌子前面的赵全一家,只是笑他们傻,别人都还没有过来招工,你们在这里坐什么?就算有人来了,难道你们还够别人挤不成?
大概是到了十点左右,这不陆续就有人过来招工了。和以往不同的是,有官员专门过来清理现场,勒令大家排队,这下大家看到最前面的赵全,顿时了然!
只是别人就在排在了最前面,赶也赶不走,动粗的话只怕还得挨上那些吏员一棍子。最后赵全一家找到了工作,据说是给农户当帮工,包吃包住,薪金不多却好歹也有点收入。
赵全已经非常满意了,关键是工作对他专业,他伺候土地已经十几年了,熟手啊!
新的东家叫做郭义,据说在自治区承包了五百亩的土地。路上赵全就奇怪了,什么是承包,关键是这郭义什么来头?
要知道,在以前新蔡的时候,有不少中小地主家都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自治区不大,只怕郭义家不简单,怕也是个大地主级别的,却是直接把郭义和其他县的地主进行比较。
这是赵全第一次进入自治区,甚至在进去之前还办理了一个临时身份证。看到自己的画像出现在一张卡片上面,还画得那么清晰,赵全一家都被吓到了。
郭义见状笑了笑,拿出了他随身携带的身份证,上面居然也有画像,却是郭义的。之后便告诉他,这是自治区的技术,具体原理他不懂,反正可以把身影印在上面。
赵全就不免嘀咕起来,这不是把魂给摄去了一部分,放在上面吧?其实最初拍照的一批人,不少人也的确有这样的想法。
去自治区的这一路,大道都有专门平整过,到了后面那段,居然他看到了不少人正在忙碌着。原来却是要把这条大路给修建起来,用的也差不多都是来自他们难民营的人。
大家都很拼命,自治区给出了不少的好处,一日三餐,关键是有饭有肉有菜。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有吃过那么丰盛的饭菜,虽然容易重样,关键是以前只怕不少地主家都没有吃过那么好的东西,更别说他们这些破落户或者低等佃农。
这工作可来之不易,谁也不想搞砸了,关键是上面的人说了,做完了之后安排他们最优秀的人,进入官府下属的建筑队,到时候还能安排户籍。就为了这个,刚招募的这二十多万难民,谁不拼命?
赵全是不知道这些,带着对未知生活的憧憬和敬畏,他来到了郭义的农场。
这里原本已经雇了两人帮忙,不过十多顷的土地还是有点多,眼看土豆要收成了,郭义便多雇佣了两人过来帮忙。也是看着赵全一家子不容易,十岁多的伢子都没有上学。据说还能当半个劳动力来帮忙,更不另外收费,郭义觉得这买卖划算。
交代了一些卫生方面要注意的事情,好在赵全早就烂熟于胸,倒也不需要郭义太担心。
之后说明了工作内容,很多技术都是自治区独有,所以只怕赵全他们还需要学习。郭义就跟他们说,晚上有一个时辰要跟着他们学习,接收启蒙,甚至学习些新技术。平时在田里也要多看多学,不懂就不要乱动。
赵全闻言不免一愣,这种地的,怎么也要启蒙读书了?又不是要出仕当官!
后来才了解到,自治区这里每个人都有接受过启蒙,关键这里有不少技术都是独有的,没有文化学起来困难。反正学习是免费的,赵全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只是觉得自治区和外面真的很不同。
他还没有去过城里面,不过却是在乡下落脚了下来。其实赵全从来没有奢望能进入城里,以前就是在冬天闲着没事做,上山打柴到城门口销售,这才稍微朝着城里看了看。进城是不奢望了,入城费太贵。
当天不需要他们工作,主要是了解工作的环境。交谈中他了解到自治区的土地都是公家的,郭义也只是承包了下来,也算是一种佃户,只是和外面的佃户有很大的不同。他又看到了稻田,关键是里面的鱼儿,不少鱼儿已经长大,到了秋季估计也有三四斤了。
田居然还能那么种?赵全觉得,自己的三观在这里不断的被刷新着……
第35章 赵云私访记(上
随着李煜回来,顺利接收了周围十多个县城之后,新的道路安排,新的人事调动,甚至是新的难民安置也在不断进行。
荀衍荀休若,颍川荀氏子弟,荀彧的三哥,才能不在荀彧荀攸之下,其实荀氏当代的几个子弟: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和荀悦都是难得的人才。
李煜也没想到,刘宏会把荀衍给了他。后者也发挥出了很高的政治能力,与袁涣一起安置难民,发展自治区的经济,开源节流,查漏补遗。在荀衍的面前,袁涣的能力都要若上半筹,陈瑀和陈琮更是弱上一筹。
蔡邕和管宁只负责教育,只是后者也兼桃源县的县令,是故也得着手于政治,但能力而言还是略逊荀衍。而此刻荀衍,年纪不过才二十五岁。
程昱的能力在军事方面,在法律方面也非常出色。这方面他甩荀衍三条街,但在治政方面却也是被荀衍甩了三条街。只能说各有所长,不能强求。
对戏志才、庞德和赵云的征辟令已经发了出去,其中戏志才和庞德已经算是第三次征辟,若是他们再不来,只能说与他们无缘。赵云却是赵风亲自出面招揽,想来应该不难。
地盘增加了,顿时又安置了大概三十多万的百姓,甚至又有几条路开始修造,顿时又招募了不少百姓过来以工代赈。
大量的土豆被政府收购,然后制作成土豆泥作为这些百姓的主食。长江里面也有不少的鱼虾,也安排人手收购,不过都是煮的稀烂才敢给他们吃,甚至定期服用一碗漆叶青黏散。久而久之,不少难民的气色好了不少,甚至不少人还涨了力气,对自治区感恩戴德。
距离李煜回来已经一个月,时间也到了八月,整个自治区也开始进入了秋收的时候。
“这里就是自治区吗?”这一天,却是有个白袍武者,背负一把梨花枪出现在外围。
从冀州南下,一路都是萧条。到底是闹了黄巾,哪里都是萧索的感觉,十里无人烟是常有的事情,就是到了庐江郡以南才陆续好转。
官府对难民安置处理得不是很好,说到底人太多,县令又要管太多的事,难免顾此失彼。很多县都是听之任之,让老天爷来决定难民的未来。
反而是自治区,哪怕是周边,都有不少的难民建立起来的村落,关键是干净!
非常干净,也非常的整齐!没有其他地方难民营那种杂乱和肮脏的感觉,所有的房屋都建设得非常的平整,关键是居然就有专门的公共厕所和澡堂,百姓也自觉维持卫生。
后来倒是知道了,原来自治区速来注意卫生,选拔人手也是以卫生干净的人为主,是故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为了更好的找到工作,百姓都自觉的维护其个人卫生来。
“请出示你的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话,前去那边登记一下!”武者正想进入自治区范围,看看这个神秘的地方,看看它是不是如同兄长说得那么美好,却不想被拦了下来。
“某有路引在此……”武者连忙拿出了贴身收着的路引,朝着吏员递了过去。
“自治区认的是身份证,路引只能作为佐证,是故若你真的没有,最好去登记一下!”吏员却是摇了摇头,指了指登记处说道。
武者看了看那边,却是发现那里一条长龙,顿时苦笑不已。这样等下去,也不知道多久才能轮到他。好在兄长似乎也提过这件事情,使得他也不至于觉得那么突兀。
“这是兄长交给我的凭证,据说可以免除排队……”虽然他不介意排队,不过兄长却是有过交代,于是就把印信拿了出来。
官吏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接过印信看了看,顿时对武者肃然起敬。
“原来是赵亲卫的家人,您的确不需要排队,请直接接受登记,等身份证制作好就能直接进去!”官吏当即起身,召唤同僚带武者去进行登记。
赵风只是亲卫队队长,严格来说只有五百人的部属。不过所谓的亲卫队,可是直接守卫在自治区主事身边的近侧,就这点赵风的身份也不亚于那些校尉。是故在自治区里面,他的名气和地位还是很高的。
“请把籍贯、姓名、出生年月填上去,剩下交给我们处理就好!”武者来到登记点,或许登记人员已经被提前告知,热情的递来一张卡片,却是身份证的母卡。
那武者缓缓在上面,写上‘赵云,冀州常山郡真定县’等字样,然后把卡片递回。
原来他就是赵云,接到了赵风的邀请,眼看黄巾之乱已经结束,就南下看看所谓的自治区。若真的如同兄长说得那么好,就留下来出仕。当然关键还是看看兄长,已经十年不见,甚是挂念!
“请坐在这里不要动,我们给您拍照!”负责人把母卡放入立可拍里面,拿起来就给赵云拍了一张照,不多时母卡弹出,甚至还进行简单的过塑处理。
过塑不难,原材料李煜可以提供,只需要制作出手动过塑的器材就好,技术不难解决。
“这就是身份证吗?原来如此……”赵云自然不会如同不少乡下人一样少见多怪,很多东西赵风给他的信件上其实都有描述,尤其是那种如同本人一样神奇的画像。
关键还是那登记人员手中的仪器,没有那个基本上根本做不出这种神奇的卡片来。
自从自治区扩充之后,李煜的声望值最大容量也得到了提升,最大值提升至80万点。关键是每天抖能不满,可见自治区,甚至是外面的那些难民其实都是追随者以上的级别。
不仅如此,系统还进一步升级,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颜色反应。
敌人为橙色;中立为黄色;友好为绿色;追随者是青色;崇拜者是蓝色;虔诚者是紫色;出乎预料的是,狂热者却是红色。故而从系统升级那刻起,李煜甚至能够分辨出别人对他的态度,也能看出不少隐藏在百姓之中的间谍,进而迅速让墨门出手清理。
其他人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赵云更不知道这些。拿了身份证出来,甚至外面的小吏询问要不要搭乘前往陵阳的马车,他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他打算以私人的身份,在自治区里面晃晃,并不急着那么快去找兄长。师父童渊就常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也是深以为然。
小吏却是提醒他,这公车是直接抵达陵阳,要知道自治区外围到陵阳县也有那么二十里左右,天色已经有点黑,只怕步行的话今天未必能够赶到。赵云闻言却不以为然,毕竟这一路过来,他餐风露宿也习惯了。
小吏见他坚持,也就不需要说些什么,只是给他准备了一些吃的,赵云却没有拒绝。
这一路南下,风景却是不错,小吏送给了赵云一小瓶番薯酒,慢慢喝着倒也有滋有味。不知不觉临近夜晚,却是看到前面还有人在努力工作,却是好奇,上前看看。
靠近一看,才发现是一大批的百姓,正在铺路,这条路从陵阳县铺设过来,已经完成了五成,不得不说人多就是力量大,这个时代的人力非常的廉价,几千人一起分段施工,速度想不快都不行。
“老乡,你们可是在服徭役?为何做到现在,都还没有能够休息?”赵云靠近,找了个正在施工的工人问道。
在自治区以外的地方,修桥铺路甚至是修建水利和城墙,基本上都是依靠地方政府发动百姓来完成,这个时候百姓还要自备干粮来做事,也没有一分钱,这就是徭役。看见那么多人在铺路,赵云自然而然想到了他们也在服徭役。
顿时觉得那些官员有点不堪,天色都暗下来了,居然还让这些百姓那么拼命工作。
“徭役?自治区没有徭役!我们都是南下逃难的难民,被雇佣过来修路,混口饭吃的同时赚点薪水!别看天色黑了,我们这是三班倒,我们这班才刚刚开工,四个时辰后换另外一班过来施工,直至把这条路修完!你不知道,自治区仁义,我们一天三餐而且还有肉吃,油水也足,这种好事在外面哪找去?”那工人先是一愣,随即笑了笑,继续忙活起来。
赵云不是第一个那么问的人,习惯了,工人反应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不征发徭役的官府?这倒是前所未闻,自古百姓服徭役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是赵云以前也在乡里服过徭役,怎么到了这里居然就不用徭役了?
随即他明白了,自治区有钱,所以不需要百姓义务工作,有钱去请别人来做工。再加上外面南下逃难的难民那么多,人手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缺人做工。
既然有工资,而且伙食还不错,关键是三班倒每天只需要工作四个时辰……想想这日子也的确不错,赵云笑了笑,继续南下。
在别的地方,他也看到了类似这也的施工,也顺便了解了一下。原来自治区采用的不仅是三班倒的施工模式,关键还是分段施工,每个路段已经规划了出来,分出了一个个段落,然后工人直接在这个段落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就好,如此的确是有效的缩短工程的时间。
再往南,眼看天黑,他就在工人的临时窝棚里面蹭了一晚。对于他这种有身份证的游客,负责看管工人的吏员并不怎么在意,只要不捣乱那么就听之任之。
晚饭的时候,甚至还给赵云蹭了顿晚饭,主要是这个时候,赵云已经和他们打成一片。赵云虽然年轻,但本身健谈,而且也热心肠,帮忙说了点琐事,吏员和工人都不讨厌他,甚至还有点喜欢他,是故自然好说话。
热乎乎的白米饭,里面甚至有咸鱼和蔬菜,黄豆排骨汤也是味道香浓,据说一日三餐除了早餐略微清淡,却差不多都是这样。且早餐虽然清淡,却是管饱,赵云闻言却是觉得这些工人的待遇的确不错。
或许兄长没有骗他,自治区的人生活的确不错……
第36章 赵云私访记(下)
次日,赵云便告辞了工人们,继续南下。
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就到了陵阳县的辖区范围内,大量的农田已经出现在视线之内。
和北方大量种植粟米和麦子不同,这里似乎主要以稻米为主,粟米已经很少见,更多的是那三种高产作物,不知何时中原地区如今也在大量种植这三种作物。
仔细一看,稻田里面居然还养了不少的鱼儿,赵云不由得大奇,这些鱼儿不会把稻子给吃了么?不过眼看不少稻田里面居然都由养鱼,可见这些鱼应该是不会把稻子给吃了!
如今距离秋收已经不远,田里的稻穗沉甸甸的垂了下来,放眼望去金黄一片。看来,今年也会是一个好收成,关键是还能额外收获一批鱼。
田里,郭义一家正在忙碌,刚刚招募过来的赵全一家也在帮忙。再加上原本两个负责照看田地雇工也过来帮忙,土豆被不断翻了出来,然后迅速采收。
看着那一筐筐的土豆,赵云也是种过田的,一看就知道至少也有八石以上。一亩田能产二十石以上,这几乎是吓到他了,要知道北方种粟米或者麦子,一亩田也就一石的产出!
难怪自治区的人生活那么好,就这粮食产量,食物根本不成问题!
眼睛不免朝着玉米和番薯地那边看去,据说那两种作物的产量也不低,却不知道味道如何。从北方一路南下,仍有不少地区宣传这三种作物有毒,所以百姓并不敢吃。
不能吃,别人种来玩的?流言止于智者,世家不肯给百姓种,主要是担心粮食价格大跌,只是若则三种作物大量出现在市场上,那这些留言自然不攻自破。
别人忙碌,赵云也不好打扰别人,便继续离开。
一个小时之后,他终于来到了陵阳县,在城门口出示身份证之后,得以顺利进入。
陵阳县和四年前已经截然不同,原本暂时用木栅栏围起来,如今已经换成了城墙。将近六米高的城墙竖立在那里,给里面的居民很高的安全感。
城墙之中,人流涌动,眼看这已经接近正午,但大街上行人依然很多。不过赵云发现,中间的主道基本上没有人走,往前走的人都集中在主道右侧的道路上,而朝着他这里来的人则在主道左侧那边的道路上行走。
主道的两边也种植了不少的植物和树木,为什么会这样赵云想不明白,他甚至看到还有专门穿着‘环卫’马褂的人,在打理这些植物。
这些植物的确没什么意义,不过赵云不得不承认,有着这些植物后,城池也变得美了不少。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感觉心情都会变得好上不少。
道路的两旁都是店铺,不远处更是吵吵嚷嚷的,似乎是一个市集。找了个居民问了问,原来那的确是个市集,却不是普通的市集。
陵阳县的居民市集,还要朝着前面走一段时间,主要还是经营粮食、蔬菜、肉类和水产等项目。至于普通的柴米油盐,只需要去超市购买就好。宜家超市从四年前开业,至今已经开遍了三个县城,甚至启越镇等几个镇上都有分店,物美价廉,口碑不错。
至于这个市集,主要是给外来客商分流货物和收购货物使用,一般只有外商才会过去。
今年不止是自治区在收购粮食,周边的几个郡县,甚至隔壁的州居然也派人过来收粮食。关键还是棉花,这玩意制作出来的棉布细致柔滑,保暖性好。做成棉袄比皮裘也不遑多让,没有羽绒服那种臃肿的感觉,所以销售非常火爆。
赵云并不做生意,对市集虽然好奇,却也并没有打算过去看看。倒是找了间客栈,作为今天的落脚之处。奈何这年头,大通铺也涨价了,居然要四文钱,四人房得和别人拼房睡不过还是六文钱一晚。
比较豪华的单间已经涨到了三十文一晚,别院就更不用说,几乎是涨了五成的价钱。最后赵云想了想,还是睡了大通铺。好在行礼可以寄放,都在说不得睡得都没办法安生。
处理好了入住手续后,就有小厮询问是否要吃午饭。赵云早饭才吃过,倒也不饿,于是想要出去走走。小厮也不好强留别人,见赵云不吃,也只好作罢。
离开了客栈,赵云闲着无事,便在陵阳县闲逛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不远处传来阵阵的读书声,吸引了他的注意,不由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走了过去。
最后才发现,声音是从一座巨大的院子里面传了出来,院子外面有道牌匾,上书‘陵阳县第一小学’几个大字。旁边还有一个小牌子,上书‘教育局下属优秀单位’几个字。
赵云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是陵阳县的蒙学院,赵风的书信里面提及过。其实北方也有不少的书院,不过都是世家开设的私学,一般百姓只怕是没有资格进入里面学习的。
重视教育,对自治区的印象又更加完整了起来。
不知不觉又走到了城中地区,这里远远就看到了政府的大楼,这完全是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物,五层高的政府大楼,在陵阳县完全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和其他地方冷冷清清不同,今天的官府外面却是围了不少人,似乎还搭建了一座高台。赵云好奇,就走了过去,靠近就看到一道横幅,上书‘陵阳县换届投票大会’。
“乡亲,这个投票大会是怎么回事?”赵云好奇,找了个身边的年轻人问道。
“阁下可是自治区外来的?”那年轻人奇怪的看了看赵云,然后才问了句。
“在下的确是昨天才来到自治区。”赵云点了点头,这没什么好隐瞒的。
“其实没什么,五年前主事上任时,曾经宣布过,五年举行一次选举。县令县丞和县尉要把他们这五年的工作情况,向所有陵阳县的居民进行汇报。所有持有陵阳县身份证的居民,都可以过来投票。可以选他们,可以另外选一个人,甚至可以选自己或者弃权。
最后统计票数,票数最高的那人担任县令,原本的县令平调或者降职免职都有可能。别的不说,就算是我们自治区的主事,如今也在桃源县那里进行宣传,不过放眼自治区,有谁又会不投他的票?”那年轻人也算热情,据实把情况说了出来。
“连主事也有可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