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09章 天降的缘分
理想不能当面包,一个人却不能没有理想,否则他就不算个完整的人。
对李煜还心存怀疑,赵风的心态的确有改变。只是他没有那么容易改变,他需要观察,需要去证实这一切,说穿了就是要一定的时间来刷新自己的三观。
李煜自然不知道这些,更不知自己多了一个信徒,真正意义上的信徒。不过到底都在自治区里面,迟早会知道。
徐庶和赵风见面的事情,林铭自然知道,杨浪稍后也告诉了李煜。之后赵风的态度有所改变,频频到墨门行会听道,或者参加了扫盲夜班。这个变化林铭看来眼里,同时加大了对徐庶和赵风的监视力度。
李煜自然也在第三天把徐庶叫了过来,当意识到眼前这位居然已经变成了虔信者之后,他觉得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赵风就算改变,也应该是向好的地方转变才对!
又得知他终于改名为徐庶,顿时是更加开心,每次都徐福徐福的叫他,感觉怪怪的。
叫他过来主要是因为徐庶即将进入军队,学习时间有点短,关键是他的天赋不错,基础的已经完成,剩下的只能依靠在军队里面的积累,更高级的李煜还不敢拿出来。
所谓的军事夜班,教导的也不过是《尉缭子》、《孙子兵法》、《司马法》、《三略》和《六韬》,内容也大多都是简化版,以快速学习完成学业为目的,主要是培养低级军官。
至于更高级的,则需要李煜有更大的能力,来保护这些技术才行。否则传出去,让那些世家学了去,无疑增加他的革命难度罢了。
饶是这样,这些兵法书籍在当代也几乎只有门阀级的存在,家里才会有,而且只有嫡系子弟才能查看。就如同李文,他那么多年也主要是习文学武,兵法韬略几乎没有接触过。
简化版的兵法韬略对于徐庶来说,完全没有难度,三个多月就完成了学业,就是体能和马上战斗或许有点不足,但在夜班没得教,只能去军旅里面学习。
“李文就是个武痴,除了和找人比斗,他几乎没什么心思放在军旅建设上面。你虽然是军侯,但在训练上也要帮着点他,也算是为自己积累点经验!”李煜一点也没有掩饰的偏袒着自己的族弟,也完全没有照顾到他的面子。
“属下必尽全力!”徐庶还能说什么,也不好太超过,只能本分的回答道。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秋收后就到了迎接冬天的准备,生意也开始进入淡季。人们为了冬天开始储备更多的柴火,甚至更多越冬的粮食。
菜干变得非常受欢迎,毕竟冬季主要就是靠这个,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李煜倒是能弄到一些新鲜的蔬菜,系统里面也有出售,只是为了不显得那么妖孽,也会只能先熬着。
日子就这样到了11月,公元180年12月10日。原本要在181年才能平定的桂阳叛乱,在黄盖他们的参与下,提前了一个月结束。
杨璇设计的石灰兵车也是制胜的关键,不过有了黄盖和李文两个猛将的加入,使得战果达到了最大化。这也给李煜带来了一点麻烦,那就是五万灾民!
这些因为叛乱流离失所的百姓,两郡无法安置,是故李文做了决定,全部带回自治区。
好在两郡也没有太小气,多少给出了一些粮食,大概可以支持他们抵达自治区。沿途有些世家出面要收留了一些,只是欧阳行发现都是小孩子或者年轻女子,就严厉的拒绝了。
消息回到了自治区,李煜顿时不爽,不知道自治区已经没有人口配额了吗?若非不是刚刚收获了一批高产作物,只怕粮食供应都成问题!而且五万人口到来,这安置如何处理?
别的不说,这住房、基础保证措施,卫生措施和后续工作安排都刻不容缓!更别说,若是允许了这五万人进来,其他移民允不允许?!
无奈之下只能找到了袁涣和程昱,甚至把陈瑀都给找了过来,开了个高层会议。
“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我大汉百姓。既然粮食已经不成问题,能解决就解决吧!且这些难民大多都是青壮和孩子,倒不至于成为负累!”袁涣和他父亲一样,都以苍生为重。
“属下刚才查阅了一番!”程昱上前,“自治区的粮食,完全足够十万人的迁徙。另外陵阳镇和黔镇之中,还有一些平原地区存在,可以就地安置,或另外建立一个城镇安置。”
程昱所言便是后世陵阳县和黔县之间的焦村镇所在,另外周围还有如际联镇、七都镇、谭家桥镇、耿城镇和白地镇等平原地区,可作为安置的地方。
只是这些地方虽然是平原地形,却也是荒山老林,需要重新开发出来才行。眼看冬天已经到了,让百姓去做这个没问题?
“吴越的冬天,再冷也不会冷到哪里去!且可提供羽绒服,作为御寒之物!”程昱却是毫不留情的说道。
以前冬天很少出门,主要就是缺乏御寒之物。羽绒服去年的时候李煜弄了几套,之后传了出去,之后飞禽类的绒羽就成为了热门商品,连带着羽绒服也开始为世人所知晓。
说到底人们本来不缺乏制作羽绒服的技术,只是不清楚这个理念,懂了,要迅速传播开来其实并不困难。甚至有人考虑到麻布葛布质地粗糙,完全可以设计成两层结构。
甚至外面再加上一层丝绸或者锦帛,这样就算卖给有钱人都不成问题。话又说回来,羽绒服一开始的顾客,本来就是有钱人!
后来连带着,一些不值钱的野兽的绒毛,甚至是猪鬃都拿来充当填充物,效果比不上羽绒,不过胜在便宜,尤其是在吴越地区。程昱如今所言,就是这种粗制滥造,但的确有一定保暖效果的羽绒服。
“这得官府出钱啊!”陈瑀提醒道,最近自治区官府积欠的债务好不容易变少,可不适合继续增加了。说完他下意识的看了看李煜,谁让这位便是自治区最大的债主?
“可分期付款,以劳动力计算。这些羽绒服以后到底还是他们的,官府并不会收回来。另外若他们把新的城镇建设起来,以后来自治区的游客,也能有更多歇脚的地方。目前自治区的开发程度……这是县尊提过的概念,这个开发程度只有三成不到,太多的地方还是深山老林,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程昱郑重的说道。
这下子,陈瑀也无话可说,他此刻甚至觉得,桃源镇这里一两年后,只怕就有扩建的可能性。为此,他不得不回去重新更改一下规划,甚至做好第二次扩建的计划和准备。
袁涣对此也没有反对,如此基本上就是定下来了。
其中五万人是外来的难民,考虑到他们初来乍到难免有点怕生,所以让他们单独聚居在一起,相互之间好歹也有些照应;另外五万人在可放开的新增居民,其实在那些偷渡过来,在山里居住的山民里面招募一些就足够了。
如此,自治区的人口最终会达到五十五万人以上,要知道如今的雒阳,也不过这个数。当然雒阳是雒阳城,自治区在一片区域,不过在吴越之地聚集那么多人口,实属不易。
饶是扬州的治所寿春,所在的九江郡,人口明面上也不过才四十三万人而已。不过这也刚好反映出了,这东汉末年的人口的确有水分,隐户太多!
若再加上一些流动人口,这个人口数甚至可以提升到七十万人,好在流动人口没有长久居住权,否则就粮食和居住地问题,很快又能让所有人头痛不已。
“你们干得不错……大部分吧!”李煜到底还是召见了黄盖他们,据说杨璇真的打算挖角黄盖和李文,甚至对欧阳行也表现出了赏识的意思,只可惜三人都拒绝了。
这场仗他们也表现得很出色,黄盖他们走山路奇袭敌军后方,烧毁对方粮草并且袭杀了对方的将领,配合杨璇的石灰粉兵车,使得这场平叛之战顺利落幕,本身只伤亡百余人。
只是若没有这五万难民的话,那就最为完美了……
“末将这次自作主张,还请担任责罚!”李文很识趣的上前请罪,大包大揽的把一切都算在了自己的身上。
“两年俸禄,另外领五十军棍,军职降为军侯留用,以观后效,如何?”李煜眉头一挑,这次李文擅作主张的确要罚,而且要重罚,否则的话以后还有谁对他服气。
“末将愿罚!”李文也没想到居然那么严重,却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你们罚俸半年,各领十军棍,如何?”李煜又看向黄盖和欧阳行。
“属下(末将)愿罚!”两人自然不敢有意见。
“不要欺负欧阳哥哥!”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九岁左右的女孩跑了出来,直接拦在了欧阳行面前,如同护着雏鸡的老母鸡一样。
“你似乎没有妹妹……”李煜不免看向欧阳行。
“说来惭愧,这女孩原本是难民里面的一员,也是某个世家出身,只是家人已经都死在叛军之手。眼看她暂时没有可以去的地方,属下就带在了身边……”欧阳行没有底气的说道,说真的这个回答其实也惹了李煜的白眼。
这小女孩虽然年纪还小,但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李煜就不相信欧阳行没有别的目的。
“小女弟,你叫什么名字啊?”李煜蹲了下来,微笑着问道。
“草民樊蕊,见过大人……不要欺负欧阳哥哥好吗?”樊蕊可怜兮兮的问道。
“犯了错就要罚,这才是大人!你也不想,欧阳哥哥,被别人说敢做不敢当吧?”李煜笑了笑问道。
“那……恳请打的时候轻点,欧阳哥哥是文官,没有武官那么耐打!”樊蕊求情道。
“他?他皮厚着呢!”李煜饶有兴致的看着欧阳行。
后者知道李煜说些什么,老脸已经是血红,心中的那点龌龊被人知晓,太尴尬了!
第110章 刘宏的苦恼
时间到了180年12月15日,关于这次支援的报告,由李文和黄盖描述,欧阳行整理之后汇总了起来,交到了李煜的手中。
根据报告,他们这次成功与零陵太守杨璇取得联络,在得知他们是自治区派出的友军,而且还是校尉职位后,杨璇倒是没有怠慢或者小看,甚至引为上宾。
杨璇这个时候已经做好了支援桂阳的计划,甚至已经有地方豪强愿意出私兵相助。总的来说,这次战争和江夏蛮一样,是杨璇用来刷功勋和名望的表演战。有没有李文他们支援,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黄盖也是零陵本地出身,不少世家和他都有些联系,是故才对他们开放,不至于拒之门外,或者把他们当做炮灰。这次战争之后,零陵黄氏也是打算举族搬迁到自治区。通过转让黄氏在零陵郡的利益,获取世家豪强的宽恕。
夹在中间的黄盖其实真的很尴尬,他本来是担心家人被波及,才回来看看。谁知道却又是一场表演秀,甚至黄氏家人都有参与在内。只是人都回来了,黄氏族人自然是希望他也加入到这场表演秀里面,获取更大的利益。
结果就是这场战争,在杨璇的指挥下顺利完成。就如同报告所言,杨璇以石灰兵车扰乱敌军阵地,他们轻易袭取对方的粮道,甚至‘杀死’了敌军主帅,完成了战斗。
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不过显然他们的参战让对方不满,所以稍微认真战斗了一番。一百人伤亡的报告里面,其实都是轻伤,却有一人出现感染挂掉了,只能算他运气不好。
战后他们自然是立下了首功,只是战士们根本高兴不起来,这种假战争很不好玩!
过不了两天,刘宏的诏书就过来了,这次不是走官驿,而是派了黄门过来宣旨。对于这次战争,自治区立下大功,封李煜为南中郎将,赏百金。之后黄门更是隐晦告诉李煜,刘宏对这次自治区擅自出动很不满意,希望下次不要再犯。
否则如何没有说,但李煜可以想象得到,无非就是撤掉自治区,并派人缉拿他。
倒是之后林铭科普了真相:“陛下本打算治罪杨璇,免得这种表演战泛滥。却不想我等参与,他无法下手,只怕心中难免有点恼怒吧?”
李煜闻言立刻调查资料,好不容易翻找到事情的结果。果然这一场战争之后,荆州刺史赵凯诬陷杨璇,使其差点被杀,最后依靠血衣诉冤连带一大堆的世家请愿,这才免死。
却也是被贬为议郎,过几年才复起担任渤海太守。不过显然这次表演战是别指望有什么收获了,地方世家的投入基本上全没了,没有恨他都不错了。
如今被李煜干预,使得刘宏没办法对杨璇下手,还把他调入雒阳为官。好在此战首功是自治区,是故地方世家的赏赐就被弱化,甚至有些世家都没有赏赐。
空出来的几个县的官职,则依然在西园挂牌出售,也算是挽回了一些损失。否则只怕以刘宏的不爽,还要另外整治自治区一番。
得知这个真相后,李煜也无语了,这tmd到处都是政治斗争啊!果然这些古人没有几个简单的,以后还能愉快的玩耍吗?
他不知道的是,刘宏如今也在为别的事情苦恼。杨璇的事情,都不过是小事,是否入住中枢,又或者是否被发配,在这件事情上面,已经无关紧要了。
“你们到底是怎么做事的?王氏她有孕为何如今才知道?”刘宏破口大骂,旁边那些年轻美丽的宫女们,此刻都被吓得瑟瑟发抖。
“奴婢有罪,却不想王氏买通了她身边的小黄门,把事情隐瞒了下来!”张让无奈的回道,而一旁的赵忠却是趴在地上不敢起来。
这个小黄门是他带出来的,谁知道却被王氏收买,真要问罪,他只怕是首当其冲。
“不行,绝对不能让这个世家的种生下来,否则后。宫之中永无宁日!”刘宏歇斯底里的说道,其实大家更清楚,若这个孩童生出来,而且是男丁,则刘宏时日无多了。
比起一个总想着在世家手中,把皇权夺回去的皇帝来。一个世家出身的年轻皇子,自然更容易控制。说难听点,前面几个皇帝差不多都是这个下场,若非刘宏父辈没有别的子嗣,只怕刘宏也活不了那么久。
按照历史记载,公元187年,中平4年,王芬就曾经密谋废帝。换言之世家已经彻底露出了獠牙,只可惜当时事情泄露,以王芬自杀告终,无法进一步深挖幕后黑手。
刘宏也坚持不了几年,两年后189年4月,终于‘病逝’,享年33岁。上一代皇帝桓帝刘志,也不过活了35年。
东汉末年,皇帝的寿命往往和他们反抗的激烈程度挂钩。当皇帝意识到并且打算夺回皇权,这就是生命的倒计时。真正混吃等死的话或许能活得久一些,但既然当了皇帝却要被臣子压制,这皇帝也当得腻失败了点。
只有一个皇帝是另类,那就是刘禅,真正的混吃等死,却活了71岁。
王氏有孕,生下来若是皇子,那么刘宏的生命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世家的行动会加速,留给他的时间会减少,刘宏本来没有想过那么快让王氏她们有孕,但有些事已经脱离控制。
“陛下,如今王氏已经到了即将临盆的时候,要堕胎已经没有可能。而且世家那边已经知道此事,很难制造夭折或者意外事件……”王越遗憾的说道。
王氏的情况居然是先被世家知道,然后在世家内部传播,这才被他知道。或者说,这是世家故意泄露出来的消息,意思就是:‘你看着办吧!’
这个时候若刘宏让王氏出了意外,或者让新生的皇子夭折,那很不好意思,大家会闹得更凶,甚至提前改朝换代,也未得而知。不要以为这是威胁,他们的确有这个能力!
二百年前,霍光就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
“唉……罢了罢了,都散去吧!”刘宏无奈,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陛下,事情尚有可为!可把何贵妃扶正成皇后,以刘辩为嫡长子!令招其兄何进入朝为官,分散世家的注意力。若其可用,当引为臂助!”王越却是立刻谏言道。
“立刻安排!”刘宏闻言沉吟片刻,随即大手一挥,对赵忠张让二人说道。
“喏!”两人哪敢说些什么,立刻起身安排去了。
“陛下,太后把王氏接到了她的寝宫之中!”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又有黄门慌忙来报。
“太后啊!您这是要添什么乱啊?”刘宏闻言不免哀叹,却也无可奈何。
刘宏至孝,更别说太后董氏从小就为他操劳奔波,甚至当卑微的商人赚取生活费。刘宏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她也是孝顺无比。正因为这样,他如今才根本生不起气来。
更多的是,只能是哀叹吧……
话是那么说,不过到底还是要去一次董氏寝宫之中,好歹也要问问为什么要接过去。不管如何,王氏都是他的女人,被老娘突然接过去算什么意思?
到达董氏寝宫之后,没想到后者已经派人提前出来迎接了他,看来老母亲也预料到自己会来。刘宏表情不免露出一丝苦涩,却还是在宫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寝宫之中。王氏没在这里,或许是内屋或者别的地方,只有董氏准备了点水果,等着刘宏到来。
“见过太后!”刘宏上前行礼。
“陛下来了?请坐吧!”董氏点了点头,拱手还礼,并示意刘宏坐下来。
“人老了……”刘宏刚坐下来,董氏就嘀咕起来,“总想着身边能够儿孙满堂……哀家知道王氏不应该,或者不能生皇子,但这到底是哀家的孙子!怎么忍心让他出事?”
不要怀疑御医的能力,要确认腹中胎儿是男是女,在东汉早有能力做到。
董氏的话让刘宏有点心酸,其实作为父亲他自然也希望膝下儿女成群,奈何他不仅仅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帝国的皇帝!这片江山,是先祖打下来的,他身为后裔,要守住它!
“王氏哀家会带在身边,若孩子生下来,由哀家抚养……若没有猜错,只怕何贵妃要被封为皇后了吧?不管如何,哀家都不会让庶出的皇子,和嫡长子争位的。”董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个可能性很低,但这也代表了一个老人最大的希望。
“那就留在太后宫中吧!”刘宏叹了口气,起身告退。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他有什么资格剥夺太后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力?换了个皇帝或许可以狠下心来,但他却没办法,董氏却正好是他的软肋……
只希望,这一切不是王氏,甚至是世家们算计好的吧!
“对了,来人!”刘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近侧喊了句。
宦官蹇硕上前,他是年轻宦官里面,仅次于张让和赵忠的存在。和一般宦官不同,不仅粗通兵法和练兵之道,本身的力气也不亚于一般武将,在宦官之中实属异类。
“王氏临盆后,赐死!对外宣称,何后嫉妒王氏,暗害于她!”刘宏低声说道。
“喏!”蹇硕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点头应是。
刘宏有他的想法,并没有觉得毒杀王氏有何不对!王氏隐瞒在先,他早已不满!既然董太后插手,那么王氏可以生下皇子,但为了避免她对皇子造成影响,她必须要死!
把责任推给何后,如此她也就成为了世家厌恶的对象,如此再招揽她的兄长入朝,才能成为他刘宏的孤臣,为他所用!
爱?江山都有可能不保,自己都有可能被人暗害,爱情什么的,对刘宏来说太奢侈了!
第111章 作物大封锁
尘埃落定,一切都无法挽回。
时间就这样进入到了181年初,当然还是农历180年12月份。
桂阳苍梧民乱结束,杨璇提拔为渤海太守,从偏远山区到繁荣的冀州,哪怕依然是太守而已是天壤之别。李煜也得了一个南中郎将的军职,黄盖家族为此付出了零陵的利益。
好在黄氏在零陵本来没有太多产业,同时由于他们的加入使得战争提前结束不说,各个投入了本钱的大世家也没有损失什么,至于小世家损失也就损失了。
李煜擅自调兵的事情到底还是捅了出去,世家们直接弹劾,希望取消自治区,甚至把李煜抓拿归案,态度非常坚定。只可惜这次李煜只出动了五百人,战斗结束就返回了自治区,甚至为当地解决了五万难民的问题。
刘宏当然以这个作为借口打发了那些官员,当然简单的罚俸一年却是无法避免。说起来扣除上次,李煜三年内将得不到俸禄。只是人家在自治区已经有商铺,一个月的收入就顶得过三四个月的俸禄,不在乎那点小钱。
同一个月,何贵妃成为何皇后,她的兄长何进被提拔为侍中。又过了两天,王氏诞下一子,名曰刘协。生产当天消息传出,雒阳全城同庆。
只是还没有过两天,王氏就被毒杀,传何氏嫉妒而为之。当时刘宏正在朝堂上,闻言顿时歇斯底里起来,甚至要废后。只是人已经死了再废后有什么意义?群臣劝谏下,刘宏这才‘打消’了废后的念头。
与此同时,自治区里面,
随着第一轮高产作物的丰收,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作物的珍贵,也预料了些不想看到的事情,那就是粮食变得低贱。
近两年来,大汉不是天灾就是人祸,很多的地方都需要用到粮食,以至于粮价走高。百姓自然是越来越吃不上饭,粮商却是越来越高兴了。官员们,尤其是所谓的清官们,他们主要依靠出售禄米来换取生活所需,是故粮食价格走高,对他们来说也是大有好处。
但若是粮价走低呢?要知道,大汉可是以粮食作为俸禄的!若是粮食跌落到现在的十倍,甚至二十倍,那么他们手里的粮食,也就不值钱了!
关键还是他们背后的粮商,若是粮食大丰收,他们要收粮食肯定容易。在别的百姓手里收粮食很廉价,但为了照顾那些官员则不得不提升收购价格的话,那吃亏的还是他们。
远的不说,程昱已经提出,在自治区改禄米为五铢钱的概念。今年由于人口增加,所以粮食的丰收还没有太大的感觉,最多是收支平衡。下一年高产作物的耕种面积肯定有所增加,到时候若继续以禄米作为俸禄,那么所有的官员都有可能会吃亏。
在列出了详细数据之后,就算是袁涣和陈瑀也意识到了这点。
诚然,禄米只是整体俸禄里面的一部分,每月还会有那么点银钱下发,不过却也是俸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治区,镇长相当于别地的县长,而李煜这个县令则相当于其他地方的郡守。镇长俸禄六百石,郡守俸禄一千石,大多以禄米结算的话……
现阶段还看不出什么,但明年就难说了。今年的禄米还是朝廷负责支付,到了明年他们已经可以想象得到,自己得到的粮食里面,高产作物肯定会占据一部分份额。
拒收?李煜就要推广这些高产作物,关键是它们也的确是食物不假!说难听点,官员又什么资格拒绝食物?要知道以前发不出禄米的时候,以小麦甚至是高粱当禄米的情况都有,难道玉米、番薯和马铃薯就不是粮食了?!
想要工资不贬值,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禄米换成五铢钱了!在自治区这个地方,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工资不贬值……
很显然的,这个提案很快就得到了通过,李煜也同意了,明年也就是一个月后,将不再发放禄米,改为取一个粮价的平均值换算成五铢钱发放,以后可以按实际情况涨薪。
与此同时袁涣就补充了句:“既然全面发放五铢钱,是否改为月俸?”
大汉或者说很多朝代都是两俸同轨,一方面按年发放粮食,一方面节日还会有额外的加薪,这些也会计算到俸禄里面。到了唐朝以后,俸禄会改为双轨制,也就是一方面按年发放俸禄,一方面也会按月发放一些银钱。
按照袁涣的意思,既然如今都是发钱了,那么干脆月发,顺便也好计算节日加薪部分。李煜觉得这个提议很有道理,于是就决定自治区内的俸禄,改为按月发放!
相关的文书自然是很快就传达到了各镇,有不少官员表示不理解,李煜也不得不亲自向他们解释。当然一个个太麻烦了,趁着年末都聚集到了桃源镇,在解释俸禄月发的缘由的同时,顺便聚上一聚。
在说明原因后,很多人恍然大悟,其实想想也是,如今大部分开垦出来的田地里面,明年已经做好了大规模种植高产作物的准备,有三成以上的田地将种植三种高产作物。
剩下四成种植水稻,甚至稻田养鱼项目也会拉上议程。最后三成种植蔬菜或者经济作物,主要还是以棉花为主,这玩意很多人第一次种,为此在正式种植以前,还要进行一定的种植培训。还要把棉籽脱粒机等配套器械制作出来才行,否则手工脱粒效率太低了!
棉籽还能榨棉籽油,直接食用的确不怎么样,不过用来点油灯,却还是可以凑合。
当然还有些土地要种植花生,哪怕是吴越之地肉食并不缺乏,不过这玩意不管是炒了下酒,还是榨油都很不错,值得推广!
更别说大豆都少收成了一些,在隆冬季节连着外壳,撒点盐煮上一些,有空就拨开下酒,也是蛮舒服的!不得不说,今年的天气似乎比去年温暖了一些,去年还有下雪,今年只下了一场雪就没有再下,只是下了冰雨。
祖郎在入冬之后就喜欢往李煜家凑,平时他和祖茂住在一起,但要说亲密,还是要算李煜这个老师。一年积攒下来的经验,还有疑问,会趁着这个时候向恩师请教。
不过李煜却觉得这小子醉翁之意不在酒,没看见他眼睛时不时朝着李伶那边瞄去……
关键是李伶似乎和他也有些小暧昧,两个小屁孩的关系还不错,只是想着自己认的妹子被这小子娶了去,不知道为什么李煜居然会觉得有点不爽。
或许是应了‘长兄为父’的说法,李煜此刻的心情和女儿即将出嫁时的父亲一样。
大概就是:老子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成人,居然被你这个不知道哪里跳出来的毛头小子娶走了!你小子何德何能,能娶走老子的女儿!
也就是他会这样,换做别人,甚至只要联姻对象合适就会把女儿半卖半送嫁出去。比如蔡邕那老头子就是这样,也就不止一次锤李煜成亲了。
毕竟李煜不成亲的话,这李文也没办法成亲,蔡琰在李文府上也就住了几个月了,这男女独处一室的,传出去不好听啊!
只是这黄道吉日又不是说有就有,突然有了说不定李煜又有事情需要忙。耽误了几个之后,李煜勉强选定了元宵之后的一个黄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