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戍-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要见丞相!!!”,魏延陡然发话,大踏步的迈向大帐门,徐戍、关统瞧见,纷纷紧握宝剑,大步挡在门前。。。
第141章最后说了什么!
“让开!!!”,魏延用他憋红的双眼与青筋暴涨的臂膀,昭示在场的众人,没人能阻拦他!!!
“征西大将军,丞相有命,除非他召见,任何人不得入内!”,关统厉声说道。
魏延凝视着徐戍,又看了看关统,接着扭头恶狠狠地盯着杨仪,冷笑道:“是你刻意安排的吧?!”。
邓芝急忙劝道:“文长。。。这的确是丞相的意思,你看,我们也都在外面候着,倘若冒然进去,只怕不妥啊”。
魏延猛然回头,道:“倘若我不依,又当如何?!”。
徐戍、关统迅速抽出佩剑,直挺挺的站立着,徐戍则暗暗向他使了个眼色,告诉他不要冲动,魏延明白徐戍的好意,余光中又撇到一边跃跃yù试的姜维等人,他知道,今天自己是进不去了,缓缓的,他放下佩剑,长叹一声。。。
丞相!!!!!!
帐中突然传来费祎的喊声,众人不由得一阵战栗,片刻的面面相觑之后,涌进大帐,徐戍的心猛然与关统紧跟在最后。。。
卧榻之上。。。熏香袅袅。。。诸葛亮尸身横呈。。。
他,死去的身姿,依旧端庄,徐戍大脑一片空白,甚有些抓狂,诸葛亮就这么死了,甚至一句话都没有跟自己说,转而,徐戍的心理阵阵失落,毕竟自己只是个小人物而已,自己太高看自己了。。。
确认了已经死去,众人顿时热泪盈眶,却怕走漏风声而不敢大声哭出声来,杨仪陡然发问,道:
“费祎,丞相最后。。。都跟你说了什么???”。
瞬间,大家的目光全都聚焦到他的身上。。。的确,此时此刻,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诸葛亮的最后一句话。
同样是在这一瞬间,费祎扫视众人的目光在徐戍身上稍作停留,却又迅速移开,这一极其细微的异样,被徐戍察觉,他木然怔住。。。费祎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情,难道说诸葛亮临终提到了自己??!!
“丞相。。。只是嘱咐军中事宜,还说今后的中外军事,全都托付给蒋琬蒋公琰,这一点他已经告诉了李福,让他回报朝廷了,另外丞相嘱咐各位将军即刻各位各位,管好各处兵马,准备撤回汉中去,别的,再没有说什么。。。”,费祎的面容十分镇定。
听到蒋公琰这个名字,对杨仪而言,如同晴天霹雳,他感觉有些羞愤,更多的则是恼恨,为什么?!为什么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蒋琬。。。
逗留了很久。。。大家零零散散的离开,全都面带泪痕,满腹悲伤,邓芝、杨仪、费祎、姜维留在中军大帐,徐戍、关统则从旁看护,几人收敛了诸葛亮的尸体,却又担心起接下来的事情。
“明日我们就撤军,如果魏延不肯断后,我们就以叛乱之罪将他锁拿问罪,你们看如何??”,杨仪率先发话。
众人一惊,邓芝急忙道:“长史,这恐怕不妥,丞相有言在先,说他如果不愿断后就由他去,只要他安然领兵退回汉中就是了,何必节外生枝呢?”。
姜维赞同道:“邓将军说的是,魏延骁勇且脾xìng暴烈,我们如果逼得太急,恐怕只会自相残杀,届时让那司马懿坐收渔利”。
杨仪冷笑道:“你们说的容易,如果他魏延不回汉中,而是造反,或者投降曹魏,怎么办?!恩?你们敢担保他不反么?!”。
一句话让大家都沉默了,姜维道:“杨长史,不如让我去说,如果他不肯,我再劝劝,如果真的有反意,那是再拿他不迟”。
杨仪反驳道:“伯约你有你自己的事情,你现在得即刻去郿西整顿兵马准备断后,岂能在魏延身上浪费时间?!”。
徐戍站在一边,听得仔细,很明显,杨仪不愿意让姜维去劝,这里的用意不言自明。
“费祎,你明日一早就去魏延的营垒,告诉他断后的事情,看他怎么说,然后速速回来报知与我!”,杨仪断然下令道,他是丞相长史,按照规制,如果丞相不再,其长史将代行丞相事,谁也无法辩驳。
##############
回到自己的营房里歇息,徐戍陷入沉思,看来魏延很可能在劫难逃,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挽回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帐帘被掀起,一个英俊而伟岸的男子走了进来。
徐戍急忙起身,道:“姜维将军。。。”。
姜维紧蹙着眉头,坐到一边,道:“我来找你,有一件事情,对了,我问你,对于魏延,你怎么看??”。
这是个敏感的问题,弄不好反而会把自己搅合进去,但是从姜维的眼神中,徐戍感觉到他对魏延的不舍,可以说是对国之重将的不舍:
“伯约。。。我觉得,魏延并无反意,倘若依着杨长史,很可能将他逼反,一旦除掉魏文长,司马懿很可能借机南下进攻汉川啊”。
姜维眼前一亮,欣喜道:“不错!茂公之意与我不谋而合,我担心的也是这一点,邓将军、杨长史,费司马,他们都是文弱儒将,不懂得兵法玄妙,如果除掉了魏延,那我们日后北伐或者抵御入侵,都会极为困难,倒头来,损失的还是我们。。。这对于北复中原是百害而无一利啊。。。”。
徐戍这才恍然大悟,没错,姜维与魏延同属于蜀汉的鹰派人物,都是主战的血xìng将军,与费祎他们截然不同,费祎他们会从政治上来考虑问题,而姜维则侧重于在军事的基础上讲政治,早该去找姜维商量对策的。
姜维沉思半晌,脸色渐渐yīn郁,又道:“还有一件事情,不知道,你知不知情。。。。。。”。
姜维的脸色让徐戍很不自在,于是起身说道:“伯约,我视你如兄长,你有什么疑问就尽管问,徐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姜维点了点头,道:“可靠消息。。。永安的陈式率领所部,以调防的名义,向西渡过前水,已逼近万源县”。
木然,徐戍感到震惊,万源县这个地方已经很靠近汉中了,陈式此行的意图是什么,是妄图呼应魏延么?徐戍不敢往下想。。。
第142章南郑关英烈真在?
清晨,掀开帐帘,阵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帐边的大树叶子,迎风微动,衔露含珠,风韵十足,将士们依然cāo练的cāo练,换防的换防,好不热闹,完全不见诸葛亮已经病亡的悲伤。。。
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消息,徐戍突然感到十分沉重,起码来到中军侧翼的营垒,两千定员早已在校场上等候多时,这是一支虎虎生风的劲旅,虎骑乃是骑兵中的精锐这且不谈,光是那一千无当飞军就足以震慑敌人,当年的王平屯兵南围,曾经只用三千飞军,抵挡住了张颌主力六万人马的进攻,他么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徐戍的到来,让在场的所有人目不转睛,个个都想见见这个蜀汉第二位‘虎威将军’,徐戍扫视一圈,朗声说道:
“跟着我,会吃很多苦,如果你们当中有不愿意的,就说出来,我可以将你们调到别处,我说到做到”。
上来就是个下马威,这让众人缄口不言,徐戍接着道:“不愿意走是么?很好,另外,跟着我训练会很苦,如果有人能肉搏胜过我,我就免他日常cāo练。。。”。
话音刚落,飞军阵中走出一个身形矫健的男子,他身穿铁甲,头戴专门防箭的藤制头盔,看不清他的面容,这让徐戍感到惊奇,当年在虎射军的时候还没人敢挑战自己。
“小人愿挑战虎威将军!!!”,男子朗声说道,校场上的其他士卒纷纷迎合起来,大声叫好。
徐戍放声笑道:“好好,很好,是个铁血汉子,我的人就要有这样的精神,你,放马过来吧”。
那名飞军得了令,突然大步流星飞奔而来,从他的脚步当中就能看出他的技艺,徐戍也不畏惧,原地站定,静静的等候,他心里清楚,想要服众,首先要以身作则。
一记飞身怒拳,掀开了挑战的序幕,徐戍瞧准了对方的身位,猛然俯身躲过,紧跟着急速转身,竟闪到那人背后,众将士看得出神,纷纷惊呼起来,没等那人转身,徐戍一个‘反剪’,从身后将他的臂膀死死锁住,接着一脚踢在他的膝弯处,那人吃痛,顿时跪倒在地。
徐戍还没放手,整个校场轰动了,大家顾不得队伍齐整纷纷涌上前来鼓掌欢呼,汉族的虎骑兵表现得有礼有节,而飞军则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的欢叫着,这些个汉夷部曲最为崇尚武力,谁武力高强则对其无比崇拜,甚至奉为神明。
再看那倒地的飞军士兵,掀开头盔,猛然跪倒徐戍跟前,满脸兴奋的喊道:“徐将军!!!”。
徐戍撇头一看,瞪大了双眼,陡然大喜,道:“量戎!!哈哈哈”。
量戎起身,顿时心花怒放,嘿嘿笑道:“徐将军!您现在可不是当年的虎射营亲卫了,您是虎威将军!您还能记得量戎!!!”。
徐戍大笑,扭头扫视众人,道:“但凡勇武之辈,我徐戍终身不忘!!!”。
虎威将军!虎威将军!虎威将军!!!
将士们热烈的欢呼起来,一浪高过一浪,徐戍也是满心欢喜,刚一见面就拉近了自己与士兵的距离,对于一个统兵的将领,是个大大的好事。
激动了许久,大家这才各归各位开始了日常的训练,徐戍则将军中所有的六名部统召集到校场的一角开会,而量戎则是飞军里的一名部统,有着‘督三百’的军职,从大家的表情里就能看出他们对徐戍的敬仰,以前都是听说,今日能够亲眼看见,这才让大家心服口服。
那边有虎威将军,将士们训练的格外卖力,大家都想在徐戍面前多多表现,一名小校对着身边的男子道:
“卢逊,你的马术与格斗不是很出色嘛,刚才为什么不出列与徐将军较量一下,说不定会受到提拔哩”。
卢逊摇头道:“徐将军是要立威而已,有一个人出来挑战足够了”。
这时,身边走过一个飞军士兵,撇嘴笑道:“打不过就打不过,哪来那么多屁话,哼。。。”。
小校大怒,道:“你这夷子,我们虎骑兵说话管你鸟事,赶紧闭上你的臭嘴!”。
卢逊本不想惹事,不料那飞军勃然大怒,上前推搡了起来,眼瞧着这边闹事,大家都停下训练围观,徐戍看到,急忙与几位部统赶过来。
一照面,量戎冲着那名闹事的飞军,给了狠狠一巴掌,骂道:“徐将军在此,你还敢闹事么?!还不跪下!”。
那人心不服气,缓缓跪倒在地,卢逊与小校也跟着拜倒,徐戍扫视众人,想到那日费祎对自己的嘱咐,要处理好蛮夷与汉族士兵的关系,这是民族之间的矛盾,关系重大,不可马虎,问道:“怎么回事?谁先动的手?”。
小校道:“回将军,我说同僚马术高超,而这人却言语相讥,这才。。。”。
徐戍面露惊异,就让卢逊站起来,却看他长得与一人十分相似,问道:“你叫什么,多大了???”。
“回虎威将军,小人姓卢名逊,十八岁,方才是我们鲁莽,还将徐将军、量部统不要怪罪飞军”。
徐戍的脑中闪过一丝惊诧,卢逊,不就是三国演义中镇守南郑关,斩杀许仪、击退钟会,后来战死的守将么?!可是三国志中对此人并无记载,史学家也对他是系伪造下了定论,难道说还真有此人???
“给谁定罪不是你该管的事情,那边一匹马,你去骑了我看!”,徐戍指着不远处的马棚说道。
卢逊恭敬的领命而后突然飞奔,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跑了过来,纵身一跃跳上马背,双手一勒,那战马顿死奋起前蹄嘶鸣起来。
“喝!!!”,卢逊呐喊一声骑马奔走起来,在校场内转圈,一边跳上窜下施展马术,虎骑军将士陡然发出高亢而热烈的呐喊,而飞军也跟着投出欣赏的目光。。。。
瞧他精湛的技艺,徐戍大喜过望,笑道:“很好,此事本将不予追究了!另外,诸位要多在战法技艺上下功夫,不要做这些小儿争斗,你们虎骑与飞军,是本将的左膀右臂,岂有双臂互相制肘的道理?!”。
众人欢喜着拜服,量戎则命令那名飞军与卢逊握手言好,原本紧张的氛围渐渐舒缓,徐戍开完会,立刻命卢逊前来自己的营帐。。。
第143章任务里的任务
一柄寒光凌厉的长戟,笔直的矗立在帐中,背后的挂着一幅雍凉地图,卢逊安静的坐在一旁,用余光观察着正在看兵书的徐戍。。。
已经半天了,他一直没有开口,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徐戍将自己找过来竟然一言不发,实在让人想不明白,而一边的徐戍也在暗暗观察,他只是觉得这个卢逊与自己太过相似,他有城府,刚才主动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就是考虑到夷汉关系的大局,这是一种魄力,一种海量的意志,从他身上,徐戍竟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你是哪里人士?”,徐戍信口问道。
卢逊道:“回禀虎威将军,小人是永安人士。。。”。
徐戍一惊,问道:“卢廷与你是什么关系?他与你都是永安人”。
卢逊的表情有些尴尬,显得有些扭捏,缓缓点头道:“回禀虎威将军,卢廷是我堂兄,我们的父亲早先在夷陵之战阵亡,我与堂兄是由我婶子带大的”。
徐戍这才露出笑脸,道:“这个卢廷,有你这么个弟弟,也不知道向我推荐一下,呵呵呵”。
卢逊起身,单膝跪地,道:“堂兄曾与我提过,但我不愿靠着关系得到升迁,我知道徐将军您也不喜欢沾亲带故的人,所以坚辞不受。。。”。
徐戍微笑着点头,不再说话,卢逊所说的话很有道理,但这也是让徐戍更加惊诧的原因,这个人也许比自己想象的还有城府,有韬略。
“在我面前,要的是敢做敢言,要的是直率坦白,我不喜欢韬晦。。。明白么?”,徐戍凝视着卢逊,一字一句的说。
卢逊急忙拜服,连连称是,这时,传令官走进大帐,道:“启禀虎威将军,中军已经定计全军开拔,姜维将军说让您依计行事。。。”。
徐戍挥手示意他回去复命,自己深吸一口,道:“扛上我的绽天戟,随我来!”。
卢逊心下一阵激动,急忙上前取了沉重的长戟,紧随其后,突如其来的调防让大家十分意外,听说大军已经开拔撤退,而徐戍的这两千人马却不随大军行动,而徐戍做出的解释是调防,众人心里清楚,八成是有特殊的任务。。。
人群穿流,如浩瀚大江奔涌,离开了主力部队,徐戍所部绕道进入侧翼的小路缓缓向西南退却,到了树林yīn郁的山坡停下,就地埋伏下来。
“徐大哥,哦不徐将军,我们在这做什么啊??”,量戎凑到徐戍跟前,一同倚在岩石背后,轻声道。
徐戍撇过头,长长的伸了个懒腰,道:“欣赏风景啊,你看,满眼的绿色。。。”。
量戎环顾四周,很认真的思考着徐戍的话,徐戍直想发笑,翻了个身躺下来,道:“魏军杀到,就叫醒我。。。”。
量戎不禁倒咽口水,怔在那里。。。心想等魏军杀到再叫你还来得及嘛?!也就说他要伏击司马懿?!这也太大胆了,然而徐戍却显得如此平静,量戎难以置信的去体会徐戍的冷静。。。
天气炎热,将士们躲在灌木丛中汗如雨下,但这些本就是训练有素的士卒,耐得住这样的酷热,他们知道,不能发出一点声音,他们知道,这次将要埋伏的不是一般人物。
约莫过了半日,徐戍陡然起身,将边上差点量戎吓了一跳:“徐将军,怎么了?做噩梦啦???”。
徐戍冷冷说道:“吩咐你们飞军,现在可以将箭矢上毒了,快!!!”。
量戎虽然摸不着头脑,但十分jǐng惕的跑了过去,徐戍悄然走到山坡下,虎骑军的人都在看护着自己的战马,这时候可不能让这群坐骑发出不该有的声响,见卢逊正在捆扎绑腿,徐戍道:
“小声的通知大家,准备作战,看我旗号行动。。。”。
“遵命!!!徐将军你就瞧好吧,今日一定让那魏军有来无回!”,卢逊自信满满的说。
徐戍摇头道:“杀退即刻,切莫损失过多,我们还有其他的任务要完成,我就你们这两千家当,别给我砸了!”。
卢逊笑着点头领命,忙活去了,徐戍再次回到山坡密林,飞军们已经准备好毒箭,这是飞军标志xìng的武器,趁其不备,射以毒矢。
远处的山坳,终于出现了期盼已久的魏军,徐戍刚才便是通过土地的轻微震动判断出来的,魏军阵中的一面大旗引起了徐戍的注意。
“郭”字,必定是郭淮错不了,再后面还有‘陈’、‘张’、‘胡’等旗号,看来这一路人马不少,只是司马懿不在其中,或许是他自领中军的缘故。
魏兵一点点的逼近,量戎紧握劲弩,道:“徐将军,我们何时动手?!”。
徐戍不紧不慢,道:“等等,先放过前部,等见到司马懿旗号了再冲不迟!”。
大家屏住呼吸,眼看着曹魏铁甲大军从山下走过,大地震颤,令人咋舌,徐戍同样看得入神,他深深的体会到曹魏的实力之强,国力之强。
##############
迎着日光,有些刺眼,郭淮不耐烦的令人打起伞盖,避一避这毒辣的骄阳,这时,汗如雨下的陈泰纵马奔到跟前,言道:“郭将军,前面山势险峻崎岖,会不会有埋伏??”。
郭淮笑道:“诸葛亮已死,蜀军必然军心大乱,哪有心思埋伏?况且。。。”,郭淮突然感到说不下去,因为他看着这样的地形,也跟着担心起来,倘若诸葛亮是诈死会怎样呢?!
这边还在思忖,前方突然擂起打鼓,山道两侧杀出无数汉军,左有姜维,右有高翔,对着郭淮冲杀过来,魏军陡然大惊,匆忙应战,前面一乱,后面的队伍尽皆丧胆,远远的听见喊杀声,但看山下的司马懿旗号,徐戍登时下令无当飞军一齐放箭,一时间箭如飞蝗,一支支带着剧毒的箭矢钻入魏兵体内,引起巨大的sāo乱。。。
眼见士卒们东倒西歪死伤惨重,司马懿急忙调兵抵御,占住山脚进行反击,不料山后斜刺中虎骑军飞驰而出,撞进敌阵。。。
第144章火烧阁道
五丈原西南。。。斜谷的北谷口。。。沙尘漫天。。。
虎骑军的加入让战局更加混乱,蜀军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看来近百日未曾大战,把这群士卒憋坏了,司马懿大呼中计,急忙引兵退还,丢弃了许许多多的粮草军械,徐戍一个劲的左右冲杀,魏军将领只顾着保护司马懿撤退,无心来抵抗徐戍,杨仪大军未到,战事已经基本结束。'。。'
这是一个短促而激烈的战斗,徐戍与卢逊等人肩并肩,大口的喘着粗气,没错,正如同历史一样,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似乎是还有要事在身,徐戍一点开心的表情也没有,其他的军士都在兴奋的捡拾战利品,徐戍的两千则原地休整归建,姜维兵马赶到,对徐戍吩咐了一阵,便引兵继续佯装追击去了。
司马懿大军灰头土脸的奔回渭滨,即刻下令四处坚守营寨,妄自出兵者立斩无赦,姜维也就止住兵马,徐徐向后撤退,追上了杨仪大军,虽然是个大胜,但众将没一个笑得出来,见姜维独自一人,费祎问道:
“伯约,徐戍一路怎的还没回来??”。
这时,杨仪也回过头,注意到费祎的凝重面色,心中略有不快,如今自己掌握军事大权,一切应该由自己过问才是,于是抢过话茬,道:“是啊,徐戍的两千人哪里去?你们是前后呼应的,怎么没跟你一起啊?!”。
面对众人的责问,姜维道:“回长史大人,方才大胜,徐戍功不可没,但我看曹魏依然蠢蠢yù动,难保他们没有在外面,所以我让徐戍率军绕到侧翼,一路游弋,也好预防袭扰,甚至是敌军的攻击”。
姜维的话有礼有节,杨仪不明白其中的深意,笑道:“人言伯约善谋,果然不假啊,哈哈哈,你做的很好”。
姜维面露尴尬的微笑,一边的费祎沉默不语,他总觉得这事情有些蹊跷,突然,王平跑了过来,面色极为难看,道:
“诸位,魏延三个时辰前率领所部人马提前进入斜谷小路,向南去了!!!”。
众人一片哗然,杨仪跌足叹道:“邓伯苗啊邓伯苗,我早说应该先拿了他,你们看,果不出我所料,这厮造反了!!!”。
邓芝眉头紧蹙,道:“长史,倘若是造反,为什么率兵向南去呢?会不会只是没通知我先行撤退了而已。。。”。
“不可能!”,杨仪断然回绝,又道:“魏延这个庸奴,我了解的很,肯定是反了!费祎,你赶紧作书快马禀报成都,就说魏延反了,让汉中派兵围堵!!!”。
大家都傻了眼,费祎只得动笔照办,杨仪来回踱步,气的满脸通红,怒道:“姜维、高翔、吴班,你三人各自率军先行一步,截住魏延,不管死的活的,给我抓回来!”。
这。。。姜维等三人面面相觑,他们都听得出来,杨仪想要了魏延的命,可那魏延可不是个平头百姓,他可是南郑侯,中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还假节。。。
见三人迟疑,杨仪冷冷道:“怎么?你们不敢去么??”。
姜维等人急忙摇头,纷纷领了命,返回各自的队伍调集人马,在斜谷口汇合,这吴班虽然平日与魏延不和,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十分的谨慎的,见姜维、高翔面色凝重,吴班道:“国之大将,岂能说拿就拿说杀就杀?!况且也没有他要造反的证据。。。”。
连平日与魏延关系不好的吴班都这样说了,军阶较低的姜维也就放心下来,言道:“文长忠勇,乃国之利器,要说他造反,我却不信”。
高翔跟着叹道:“倘若失了魏延,我们汉中的实力将会骤减啊,要知道,汉中一直以来施行的防御措施都是沿袭魏延的办法,各处险要隘口士卒大多是魏延带过的,一旦除掉他,恐怕军心动摇啊”。
当年,刘备力排众议,不用张飞,而让魏延镇守汉中,问魏延道:“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yù云何?”,魏延对答道:“若曹cāo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大赞其勇,这样的将军,如果死在政治斗争当中,如同当年的周亚夫,实在可惜。。。
姜维更加坚定了保下魏延的决心,高翔、吴班都沉默不语,大家心中似乎都有主意,但谁都不愿先开口,半晌,姜维道:“我看,我等前往寻到魏延,假意劝阻一下就是了,倘若他当真造反,我等起兵诛之,如果只是冲着杨长史,我等应付一下便是”。
说出这样的话,姜维鼓足了十分勇气。。。
人言姜伯约胆大,果然如此啊。。。吴班、高翔听到这话,纷纷在内心感叹,既然姜维先提出来,而且正合二人心意,于是分兵各自行事去了。
######################
入夜,斜谷南谷口,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天际,魏翦纵马来到前队,低声道:“父亲,我们。。。当真要烧了这阁道么??”。
魏延的脸庞尽是冷峻之色,道:“昨日他派费祎问话,让我断后,哼!杨仪老儿,我凭什么给他断后?!还扬言要拿我治罪,我魏延纵横沙场数十载,岂能受此大辱?!”。
魏翦无言以对,长叹一声,道:“父亲如果想好了,儿子与您同生共死!!!”。
魏延回头望着他,蓦然道:“你。。。不如带着魏霖离开,找个偏僻地方隐居吧。。。”。
这时魏霖赶到,听见这话,与哥哥魏翦一同跪倒在地,道:“儿子宁死也不愿意离开父亲您!”。
魏延看着满面流泪的儿子,陡然想,如果让两个儿子离开,倘若自己死了,倘若他们叛国投奔曹魏或者孙吴,岂不是毁了自己一生英明?想到此,魏延一咬牙,将两位儿子留下。
朦胧的夜色中,浇满火油的阁道陡然升起大火,只听噼里啪啦的响声,魏延的心有些颤抖,如今,只怕是没有回头路了。
“父亲!!!”,身后,魏翦纵马奔来,气喘吁吁道:“父亲!追兵到了!!”。
魏延眼睛发红,提起大刀,怒道:“是魏贼还是杨仪?!”。
第145章危险的计策
“是高翔、吴班与姜维三路人马,未见杨仪,杨仪应该走的大路”,魏翦目光凌厉的说。
魏延整理好战甲衣着,将肩头的红色披风拉正,提刀策马,道:“随我来!”。'。。'
这是汉军内部的对峙,很多士卒互相之间都是认识的,谁都不是抱着动手的想法来的,火光中,魏延纵马上前,道:“可是杨仪那老匹夫,让你们来的?!”。
远远的,高翔拱手,道:“征西大将军,我们的确是奉命赶来,问问将军你这是要往哪儿去”。
魏延冷笑,道:“你们是怕我北降曹魏,还是怕我攻陷汉中?!哈哈哈,小人之心啊!”。
姜维与他的关系还算不错,策马上前道:“文长,杨长史是个文吏,你大可不必与他计较,如此只会折损你自己”。
高翔附和道:“是啊文长,杨长史是丞相近臣,如今掌握军权,你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惹出是非来”。
吴班冷冷道:“我是欣赏你的忠勇,奉劝你别干傻事,但你要做出对整个汉军不利的事情,我等宁死不容你!”。
魏延突然苦笑出来,道:“我与你们无仇无怨,此事也与你们无关,回去告诉杨仪,让他洗干净脑袋,我不日就来取走!”。
吴班愤然,说道:“魏延要是这样,必定惹出大事,我们只能拿了他回去交差了”。
高翔也从旁点头附和,对于他们的临时变卦,姜维在心中暗暗长叹,还好自己有所准备,于是纵马上前,喊道:“双方都是自家人马,自相残杀总是不好,敢与我一战么?!”。
魏延眉头一蹙,挥刀出战,姜维跟着挺枪而来,二人坐下都是快马,风驰电掣,眨眼便接战起来,大刀与长枪碰撞,火星四溅,二人打得难解难分,姜维的目光凝视着魏延,突然自己卖了个破绽,被魏延的刀背击到后背,坠下马来,远处的高翔、吴班大惊失色,就要上前营救,那姜维早已起身,快步奔了回来,而魏延也不追赶,因为他感觉到姜维没有使出全力,难道他是故意的?!
刚刚奔回阵中,姜维叹道:“魏延骁勇,你们小心了”。
魏延虽然老了,但姜维都打不过他,自己很可能更加不是敌手,高翔、吴班正犹豫着,身后突然跑来一个斥候,拜倒在地,惊恐的说:“诸位将军,后方山谷发现异动,似乎是曹魏人马!”。
吴班大惊失色,道:“多少人?!离这里多远?!”。
斥候答道:“天黑看不大清楚,反正发现好几个山头都有魏军旗帜,人数。。。只怕不少”。
高翔急忙道:“我们内斗,万一魏军来袭,就死无葬生之地了!!”。
姜维故作可惜的说:“不如且退,反正我们尽力了,现在又有魏军至,杨长史也没得话说”。
高翔、吴班深以为然,这就与姜维一同领兵撤退,魏延队伍严正以待,也不向前追击,姜维自愿断后,防止魏延有异动,自己则来到队伍最后,冲着魏延那方向射出一箭,远远的插进土中,而后紧随队伍离去。。。
魏翦凑上前道:“姜维似乎留下什么东西,箭矢上的白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