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驸马-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灵进厅,先行大礼拜见,道:“属下以前跟随袁家,行了许多恶事,幸得主公之恩,在东莱获得新生,此次侍奉主公身侧,必会忠心耿耿,尽力而为,若是有违,天诛地灭。”

纪灵很聪明,知晓立功已得姜述赏识,若是表功,便显得下乘,因此先是感恩,再发誓表明态度,这是真心臣服的表现。姜述见状,十分满意,道:“子异两度见功,不负我当初赦免之举,今居功不自傲,久后必是大将之才。坐下说话,正好议论一下出征豫州之事。”

纪灵坐下,理了理头绪,道:“南阳十万兵马,甚是精锐,袁术凭此夺了豫州。豫州境内近十万兵马,因非嫡系,兵甲不齐,训练不精,与南阳兵离心离德。若想平定袁术,可以先剪其羽翼,夺得豫州全境,然后合兵围攻南阳。”

姜述闻言,心中暗自点头,认为纪灵之才应与张辽、张合相仿,并非仅是突将之才,道:“以你之见,当如何行事?”

姜述说完,走到沙盘面前,道:“子异可能看图?”

纪灵答道:“能。”

纪灵走上前去细看,沙盘上山川河流栩栩如生,比地图清晰明了,正是豫州全图。纪灵看了一会,指着沙盘道:“袁术得了豫州,将弋阳、安丰两郡并入汝南,共分颍川、汝南、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七郡国。汝南是袁家根本,袁术分南阳嫡系三万兵马驻守于此,加上原汝南驻军两万,汝南驻军共有五万之众;袁术因与刘瑶有仇,时常交兵,在沛国驻兵三万;颍川因与司隶、陈留接壤,在此驻兵三万。陈郡、谯郡、鲁郡、梁国四郡国只有不足两万守军,防备非常空虚。以属下之意,可分兵两路:一路从海上运兵至琅琊登陆,穿过琅琊,直接攻打鲁郡、谯郡;另一路从济阴出发,占领梁国、陈郡。然后两路兵马合力急下汝南,断绝沛国驻军后路,沛国守将皆非袁术心腹,若至绝境,或可说降。如此豫州南路可平。汝南、陈留、司隶三面围住颖川,可以集中兵力一举拿下。颖川若下,南阳成为孤城,不难攻破。”

姜述点了点头,笑道:“子异所言甚有道理,待会文武聚议,你一同过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至今尚是单身,我让仲康带你去外院住下,近日为你指门婚事。”

纪灵忙道:“谢主公恩典。”

许褚引纪灵出去,郭旭说田希夫妇在周氏处闲聊,姜述不好慢待,过去相见。因为田楷一事,姜述内心有愧,即使在齐郡时,无事也不愿去田家府上。当年田楷中流箭而亡,是贾诩指示心腹所为,知者极少,都是绝对核心人物,田家至今不知实情。田楷咽气前,当着众文武之面交待后事,推荐姜述接任青州刺史。真若有人对田家说田楷是姜述所害,田家也会认为这是离间之言,绝对不会相信。但是为人就是如此,做了亏心事,内心便会顾虑重重。

姜述进屋,见周氏正陪着田希夫妇说话,先对田希夫妇施礼道:“姑父、姑母远道而来,不曾远迎,甚是失礼。”

姜述现在权倾天下,身份尊贵,田希夫妇虽是长辈,却不敢再受姜述之礼,夫妇两人连忙止住姜述,众人重新落座。姜述上位日久,神态举止自有一番威严,田希夫妇虽是嫡姑之亲,也被气势所摄,不敢随意开口说话,屋内气氛反而有些压抑。

姜述笑道:“数年未见姑父、姑母,如何变得如此拘谨?丰儿为何未见?”

话音未落,丰儿走了进来,见到姜述在屋,早不似孩童时那般缠人,羞得娇容通红,躲在姜飞叶身后。姜述笑道:“丰儿妹妹几年未见,出落得越来越美,性格如何这般内向?以前认为青州治安良好,前些日子让妹妹受了惊吓,是我做得不好。”

姜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早已传开,为了给田丰儿报这被掳之仇,不仅在临淄活剐了成刚,还不计成本下了杀袁令,让田家异常感动。听姜述提起此事,田希接话道:“上次虽然损失些护卫,幸得丰儿无事,却让贤婿如此费心,平白耗费了许多银钱。”

第一卷姜述篇第197章改封皇亲

姜述道:“上次丰儿未伤,是袁术的福气,否则我早就提兵杀到南阳了。”

田丰儿心中暗乐,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说话,姜述见自己在此,田希夫妇拘谨,道:“丰儿,跟我到书房说话,让姑父、姑母与母亲聊会儿。”

田丰儿随着姜述出屋,姜飞叶擦擦脸上的汗珠,谓周氏道:“述儿身上有股威势,与他一起说话紧张得很。”

周氏笑道:“都是你们看着长大的,与小时没有什么区别。数年未见,有些生疏罢了,在洛阳多住些日子,习惯了就好了。”

姜飞叶道:“袁家族人无数,真按公告所言,这得花多少银钱?”

周氏于军国大事不懂,提起银钱却很明白,眉飞色舞道:“说别的我不懂,这赚钱的办法述儿多得是,这些年家中银钱越来越多,铺子规模也越来越大。甭管花多少银子,能给丰儿出气就好。”

田希正色道:“得多劝劝述儿,他如今身处高位,一举一动天下瞩目,这次冲冠一怒为红颜,闹得天下无人不知,于他声望不好。”

周氏笑道:“儿子大了可不由我说了,这些事我也不懂,听说已经收了上百个人头,袁家上下怕得要死,也算能为丰儿出口恶气。”

说到这里,周氏想象上百个血淋淋的人头甚是恐怖,连忙转个话题,道:“这些血腥的事儿不说了,田家有何需要我帮忙的?”

田希笑道:“族人进学的都已安排职官,这些年青州一向安宁,地里收成也好,商铺生意兴隆,族中人丁也旺,官府因为述儿的面子,家中照顾得很好,诸事皆好。”

再说田丰儿随着姜述来到书房,一路上说着话儿,陌生感逐渐消失,到了书房坐下,姜述道:“那次出事我担心坏了,这几天正调兵遣将,今年就把袁家灭了,省得袁家再兴风作浪。”

田丰儿笑道:“虽然惊险一些,所幸纪将军及时赶到,听说你对付袁家的事儿,当初我与母亲都感动地哭了。”

姜述道:“这些年没有时间过去看你,你还好吧。”

田丰儿道:“从你在青州做官,百姓对你感恩戴德,听说我是你的妻子,对我都好得很。这些年母亲总是逼着我学女红刺绣,无聊得很。”

姜述道:“没事可以练字、画画、弹琴、读书,这样就不无聊了。”

田丰儿道:“练字、画画偶尔为之,弹琴没有天分,我只愿意读道家书籍,研究些道家经义。”

姜述生起好奇心,道:“有什么心得?”

田丰儿道:“道非道,非常道。这是道家的总纲,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我认为世上的事也是如此,凡事随缘,不必苛求,如此心中**少,失望就小,即使遇到不顺利的事,心态也会很快调整过来,我认为学道是一种心态,心态平静如水,就是得道。”

姜述喜欢读书,对道家典籍研究不少,听田丰儿讲得有些道理,点头道:“不错,果然有些心得。道家精髓讲究出世,但人在群体中生活,怎样才能真正出世?我认为出世是一种心态,而不是行为。若是百姓皆成了道士,大家如何生存?所谓得道,便是于入世中寻求出世的心态,实在说很难做到。因为入世便会与百姓发生交际,就会发生利益,有了利益又会发生纷争,有了纷争就会影响心态。若是入世能达到出世心态,那便是真正得道。”

两人谈论道家经义,聊得甚是开心,此时许褚来报,道:“东海公主在外求见。”

东海公主是灵帝的妹妹,长得十分美貌,当年姜述大婚曾经出面闹腾过,不过那是为了助兴,并非故意为难姜述。姜述自入洛阳以来,皇家事务皆由何后、马后处理,很少过问,因此与皇族宗亲来往甚少,再没有见过东海公主。姜述想了想,道:“请到书房来吧。”

田丰儿见姜述有客,告辞出去,到周氏那边去了。东海公主带着香风步入书房,姜述上前见礼道:“问公主安。”

东海公主娇笑一声,道:“齐侯如今大权独握,应是我问你安才对。”

姜述虽然不知她的来意,但是此话含着讥讽之意,道:“公主请坐,有话可以慢慢说。”

东海公主坐下,郭旭奉茶上来,她接过茶杯吮了一小口,道:“果然是好茶,但是我这公主却穷得很,没有银钱购买新茶。”

姜述耐着性子,道:“公主有事尽管明言。”

东海公主道:“我封邑在东海,如今东海归了朝廷,封邑所得应该归我支配。”

姜述心道这是来讨封邑来了,皇室成员封邑太多,若是一端开了口子,朝廷税收将会大减。姜述心中不悦,但是又不能不理,这些皇家人物,有些确实没有产业,若是没有封邑,生活会很困难。姜述道:“此事非我所能定夺,既然公主发话,朝议时我与文武百官讨论此事。”

姜述所语已是婉辞的意思,东海公主似是听不出其中含义,看着姜述,不说话也不走,姜述被她看得发慌,道:“公主为何老是盯着我,还有事吗?”

东海公主道:“此次只有一事,前面已经问过了。以前见你之时,你还未长成,如今真正成年了,真是俊俏得很,好像一幅好看的画,越看越是不舍得离开。”

东海公主这话有挑逗的意味,这种美丽贵妇味道是好,又没有婚嫁顾虑,但是如今姜述女人太多,不能见一个收一个。何况东海公主所讲封邑之事十分敏感,姜述目前需要尽可能避开,想些办法缓冲,在没有结果以前,绝对不能与东海公主发生暧昧关系。

姜述连忙转移话题,笑道:“多谢公主夸奖,公主是万年的亲姑母,说出话来不能不理,我这就召集相关人讨论一下方案。”

姜述说完,对郭旭道:“你让仲康通知文和、子扬、奉孝三人过来。”

东海公主初见姜述之时,就有倒上姜述的心思,方才已将话说得甚是露骨,但是姜述不理她,她总不能当着下人投怀送抱,见姜述召集重臣议事,不能耽搁时间太多,一双媚目放了一会电,对姜述呶呶嘴,做个亲吻的动作,媚眼往上一瞥,挑眉道:“我先告辞,若是齐侯有空,不妨去我府上坐坐。”

郭旭送了东海公主出去,回来对姜述道:“这东海公主真是骚得可以,哪有这般不知廉耻之人?”

姜述正在考虑封邑的解决方案,没有答话。郭旭笑道:“不要想要封邑吗?改封长安公主,让她去长安讨封邑去。”

姜述心中一动,道:“这话甚是有理,要想个法子让他们心甘情愿主动去长安。”

贾诩等人相继过来,一起讨论封邑之事,姜述转述郭旭之言。贾诩笑道:“虽然长安不好封,但是益州、荆州、扬州皆可以封。”

众人皆拍手称妙,商议好细节,让刘晔整理成奏折。姜述揣着奏折去寻何后,道:“方才东海公主来讨封邑,我与众人商议出个方案,来与你商议一下。”

何后看完奏折,娇笑道:“那帮人经常来找,我与凝儿只是拖延,这法子倒是极好。”

姜述道:“奏折现在不便公示于众。若是再有人来求此事,你可以给他个选择:一是等朝廷旨意,何时下来遥遥无期;二是因荆州、益州、扬州之地皆不纳钱粮,不需朝廷商议,可以悄悄赐道旨意改封。”

何后思忖一会,笑道:“就你这鬼点子多,得了便宜,还要让他们念个好。”

次日,河间王刘融便来求见何后,说起欲讨封邑之事。何后道:“如今朝廷钱粮不足,朝议不宜通过。若是家用不足,急需钱粮,我可以为你颁道旨,改封到扬、荆、益三州。三州虽是朝廷管辖,但不向朝廷交纳钱粮,无需朝议通过。”

刘融心思朝廷粮草异常紧张确是实事,姜述贵为丞相都向百姓借粮,若想通过朝议,难度定然很大。与荆州刘表素来关系良好,若是改封彼处,讨要封邑难度不大。刘融想到这里,开口道:“请太皇太后颁旨,改封荆州也好。”

这下子开了头,皇家子弟一齐来寻何后,何后来者不拒,依据众人要求下达改封旨意。朝廷将三州不少郡县改为国,皇家子弟的食邑统统转到益、荆、扬三州,这下三州顿时乱了套,封邑一事转嫁出去,刘表、刘焉、刘瑶却十分头痛。

第一卷姜述篇第198章筹备银行1

甄姜、糜贞掌管商业,一同来寻姜述商议,说钱庄已经办到青州、冀州、司隶辖区各县,经营项目逐步完善。汉代也有类似的钱庄,但是规模很小,主要以高利贷盈利。钱庄发展到现在,主要收入是异地存兑业务,小额贷款开始运作。后续运作规程,没有例子可循,甄姜、糜贞皆不知该如何去做。

姜述询问了银庄现状,十分满意,虽然步伐慢些,但金融业务应该稳健为要。姜述道:“民营钱庄发展到这步,无法再有质的突破。朝廷有必要成立银行监,公私合营,朝廷控股,发行纸币。”

“银行监?”两女听到这个新鲜名词,都不知何意。

甄姜过门以来负责姜家内务和商业,后来又掌管神鸟系统,手头事务太多。糜贞在糜家掌管家事,又精明能干,过府后接掌姜家商业。姜家主要产业皆与大商合作,主要是财务管理控制,只有钱庄经营权在姜家手中,糜贞精力大部分花在钱庄管理上。

姜述从当今的金融形势开始分析,银行成立的时机,后续的业务及发展方向,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详细解释一遍。汉代民间已经出现类似银行的商业形式,存钱贷款,兑换金银,贵重物品、固定资产的抵押借贷,异地取款。只是规模做得很小,收费十分高昂,其中以臧家经营得较为出色。

五大巨商之所以拥有金钱无数,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敛财手段,姜述虽为穿越客也有些汗颜。五大巨商各有一套经商心得,下面拥有能力不错的管理人员,但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行家族管理模式。

不是说家族式管理不好,与现代管理相比各有利弊,在钱庄管理上,六家各出一人成为管事会,原先的家族管理模式不太好用,按照姜述的意见,开始逐一建规立制。钱庄解决好管理制度问题,就要统一管事会成员的思路问题。

在管事眼中,除了异地存兑之外,最大的蛋糕是高利贷。高利贷虽然为士族所耻,但是利润的确可观,因此钱庄主要职责是敛财,便民只是辅助或是名义。

洛阳朝廷几乎是姜述一力创造出来的,若是银行发展起来,将会垄断朝廷金融经济。姜述虽然是大股东,又拥有经营权,若以现代管理体制来看,姜述不具备决策权。想让银行为百姓出力,又要借助五大商家的资本和影响力,姜述计划将钱庄发展为银行的出路是官私合营。通过出卖契股形式,官府与六大股东联手经营。不能全部官营,一旦全国实施,未来将成为冗官的摇篮;也不能全部私营,商家为了赚钱,会忽略百姓与朝廷的利益。官私合营,依然会有弊端,但是姜述有决断权,可以随时调整修正。

任何事物都有负作用,这是规律,根本无法避免。六大家族加入会带来充足资金,还有无数经营方面的便利,没有精英商家的支持和认可,银行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失败机率很高。

银利未来盈利分两大块:一是异地取款,汉代有这项业务,收费高得离谱,达到百取十至二十。银行可以将费用控制在百取其三,许多商人有资金流动需要,异地兑换业务是主要利润来源。银钱押送初期费用较高,网点密集以后,各地都会有贮备银钱,流通差不会很大。这项业务金额很大,只需赚取百分之一的纯利,收入便很可观。异地存兑业务发展起来,商人十分便利,对未来商业发展意义重大。二是贷款业务。汉代存款业务与现代不同,不仅没有利息,还会付费。银行成立后对储户不收费用,付微息,就可以吸纳大量存款。以固定资产,如田契、房产、贵重物品抵押,申请贷款。利息分成三种:救急贷款,比如急症医药费等,年息十取一。青黄不接贷款,年息十取一成五。商业经营贷款,年息十取二。

没有抵押就没有贷款。鼓励百姓保留田地,不要将田地并入大户人家以逃避国家赋税。贫苦百姓很多,大都需要贷款,但是银行是商业机构,不是慈善机构。若是放开贷款,就会产生大量坏账呆账,银行生存就会出现危机。

姜述说得很快,甄姜、糜贞消化良久,方悟出其中一些道理,糜贞道:“夫君,银行这种规制,对高利贷业冲击太大,背后会有许多波折。”

姜述笑道:“银行若是民营,反对者太多,若在背后生事很不好处理。所以要官私合营,朝廷站在银行后面,谁敢生事?”

糜贞道:“这个办法不错,对百姓有利,朝廷和商家也各有所得。”

姜述道:“高利贷商让百姓荡家破产,因在法规许可范围内,百姓有苦却无门可诉。银行取替高利贷,受益民众安定,对国家、朝廷都有益处。银行成立某种意义来说,是救了部分百姓于水火,就算有些弊端,总比高利贷商鱼肉百姓要好。”

两女点头称是。

姜述又道:“银行除了急人所需,还能为政府救急。譬如此次用兵豫州,钱粮不足,若用赋税抵押,便可贷出银钱救急。银行规模做大,有了信誉,就可以发行纸币,逐步代替铜钱。”

汉代不是当代,百姓不认纸币,只认金银铜钱。姜述最初在倭岛开矿,除了谋利,是想累积金银满足银行开设的基本金。没有充足的金银储备,纸币只是概念,运作不好,将会让纸币迅速贬值,导致社会动荡,经济也会大滑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若让朝廷增加收入,无非节流开源两条路径。办好银行便是开源之道,但是前期阻力很大。譬如洛阳城便有许多高利贷商,年收入超过万金者不少。高利贷商不是明面看起来这般简单,背后多有权贵撑腰。有些大户人家败落,或是子弟不肖,借高利贷吃喝嫖赌,或者经商运转不灵救急。有些纯粹用来救急,或是家人生病,或是家中缺少用度。这种情况单笔数额不大,但是量大,是高利贷的主要业务。富豪大量侵占田地,也与高利贷关系很大,百姓借高利贷偿还不清,只得将田地家产变卖,成为佃户。

与高利贷商争利,会牵扯大批豪门大族,姜述想到这里,说道:“银行一旦成立,会与许多富豪大户产生利益冲突,因此一定要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布局准备。说完放贷,再说兑付。银钱汇兑是项大业务,目前经营商家规模很小,不成气候,对银行阻挠不大。商业需要大量钱帛往来,这项业务将会促进资本周转,每年数额将达到数百万金,股东得利,商人方便。从大宗业务扩展为小宗业务,就有了发行纸币的基础。先发放小额纸币,以小额兑付业务名义开展,商人有了认知度以后,再在全境推行纸币代替铜钱。若在全国推广,以目前朝廷和六大家的金银储备,应当可以撬动起来。”

甄姜有些不解,道:“有纸币在外流通,为何要搞金银储备?”

姜述道:“纸币实际是金银的代替品,只要百姓能用纸币随时随地兑换出同面值的金银,纸币才能保值。若是金银储备不足,一旦百姓用纸币抢兑,银行又拿不出相应银钱兑付,纸币必会贬值,银行信誉就会丧失。”

糜贞道:“得需要多少金银?”

姜述道:“自上古起,先人开始开采金银铜铁,留下无数金银铜币,有些融了制器,有些被埋在地下湮灭。若将这些金银集中起来,怕有亿金之数。百姓传统思路作祟,不会放心将金银全部交给银行,金银当作货币流通定然不足。我们六家近年每年都开新矿,尤其东倭银矿产量很高,部分铸器或制成首饰,库藏数量仍然很大。商家皆将金银放置金库,不敢轻示于人,虽然六家财富无数,但能利用的财富,只是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一部分。”

糜贞静思一会,点头道:“糜家也是一样,财富换成金银,藏在金库内。金银藏了起来,与其余金属没有什么区别,财富只有流通起来,才会体现出价值。”

糜贞很有经商天分,现在她对商业的认识,对金融的理解比糜竺尚要高出一筹,对财富的认识已经接近现代资本理论。姜述听到这里,十分欣慰,道:“贞儿想法对极,财富不参与流通,就是死物,若是用于银行储备金,就会发挥出重大作用。众家拿出所藏金银以为银行股本,朝廷以内库财富入股,不足处切出部分专营抵数,如此基本金就够了。第一步先在洛阳、东莱、齐郡、乐安、北海、济南、平原、城阳、琅琊、东海、广陵、魏郡、清河、安平、巨鹿、赵郡、常山、中山、河间、渤海、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二十五处郡城治所设立银行,借此撬动青州、冀州、司隶三州经济。”

甄姜、糜贞都出身巨商,默思一会,这二十五处郡城皆是洛阳朝廷辖下最富裕繁华的城市,其中包括数处重要港口,可以说集中了大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财富能占大汉百分之五十以上,至少需要三千万金储备金才能启动。

第一卷姜述篇第199章筹备银行2

新下诸郡与北方三州,被三人自动忽略掉,区域虽大,邻近有不少潜在敌人,安全问题保证不了,经济又不发达。若是引起诸侯和蛮人的关注,让他们整日惦记,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两女理顺一下思路,良久方才领悟,甄姜接着问道:“然后呢?”

姜述道:“前面所讲,解决了基本金问题,确定了初步运营区域,再说经营形式。我朝盐铁专营,政策名义为治民安民,实际是在苛民。汉武初期盐以斗计价,最低时斗盐十余钱,如今一斤盐二十钱,高时达到几百钱。盐是民生之用,如此专营,是在变相鱼肉百姓。我曾经盘算过,盐铁若是专营得法,一年最少能收益千万金之巨,仅是专营所得就能维持国家大半财政。但是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先帝前期国内太平,朝廷此项收益仅数百万金,不足三成之一。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收益流入私人腰包。银行设立,就要避免走老路,严格执行公私合营制度,为朝廷谋利之余,也会为六家创造大量财富。”

甄姜和糜贞皆有商业管理经验,明晓姜述所言之意,若是盐铁让甄家或糜家经营,即使朝廷限价,其利润也非常可观。明白姜述不会无缘无故说出盐铁专营,也明白姜述让朝廷控制大股的根本用意。身为甄家和糜家人,两女并未感觉此举于本家有何损伤,蛋糕太大,利益惊人,风险也会随之上升,若是朝廷控股,会将风险降至极低,对于六大家来讲有利无害。既有利益诱惑,风险又小,六大家自然会鼎力相助,这对于日后发展至关重要。六大家如今似巨无霸一般,比寻常豪强大族影响力不知要大多少倍,若是其余五大巨商一起反对,银行就会夭折。将五大巨商以利益拴在一起,借其监管又能控制贪墨,乃是一箭双雕之策。后续发展肯定不会如现今设想这般顺利,或许会出现许多波折,眼下姜述当权,吏治清明,弊端虽有,但皆在可控范围以内。

甄姜又问:“当初钱庄本金为六百万金,如今成立银行,以多少本金为益?”

姜述道:“筹集八千万金作为原始契股,分作十万股,朝廷与六大家各占五成。以后根据情况陆续增加股份。”

甄姜又问道:“六家各拿出六七百万金皆无问题,朝廷有四千万金作为股本吗?”

“内库空虚,但尚有八百万金,不足部分拍卖矿山或以矿山专营抵价,另外改革盐铁专营,卖出部分盐铁股份,足以筹出本金。”

姜述如今占了六州地盘,境内大矿无数,只需派人勘探出详细地址,就可以通过拍卖方式受益。凉、并、幽三州虽然地广人稀,农业商业均不发达,但是矿产资源丰富,一座石炭矿就可以得数万金至数十万金,姜述只需勘探划地,即可点石成金,既可筹集股本,又可借商家开矿之机,繁荣当地经济,增加政府税收,何乐而不为?

甄姜道:“如今钱庄信誉极好,已经发行五百金、一百金两种纸契,商家使用起来很方便。再配合小额纸币,多些适应时间,完全可以代替金银铜钱。不过纸契运营简单,钱庄采取纸契、密语相合之法防止伪造,若是大批发行纸币,有人伪制如何处理?”

甄姜所言有理,铁钱与铜钱都有人伪造,何况制作工艺更加简单的纸币?假币之利不是两倍三倍之利,而是数十倍数百倍之利,暴利之下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一旦实施纸币,定然有人伪造,即使律法定下抄家灭族之罪也控制不了。

姜述笑道:“一是控制纸币数量,纸币发行额应与本金相合,银行有八千万本金,纸币就不能突破八千万金,以便百姓随时兑现,纸币便有了足够的诚信。二是面额,面额分成十钱钞、二十钱钞、五十钱钞、一金钞、二金钞、五金钞、十金钞,这些可以进行市场流通。十钱之内使用铜钱,大宗银钱来往,按钱庄目前办法操作。”

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币制,对应一元、二元、五元钱、十元钱、五十元、一百元,以铜钱对应零币,基本接近现代人民币体制。

甄姜摇头道:“暴利会使人铤而走险,休说十金钞,十钱钞也会有人伪制。”

姜述不答,问道:“如今竹纸可有仿制者?”

糜贞答道:“有些造纸工坊质量赶了上来,但是比起糜家竹纸还是大大不如。”

姜述道:“黄光最近研发出一种纸,十分坚韧,可定名韧纸。此纸十年内其余工坊绝对做不出来,最适合作为货币纸。全国造纸工坊只余数家,只需将其收购过来,就可以解决纸张源头问题。还有印刷工艺,召集全国六十位最优秀的书法、绘画、雕版大家,制作出图案原板,每钞分铸十二块原板,用最先进的油墨印刷技术印刷,朝廷掌控六块,六大家各控一块。每版纸币印刷均以原板为样复制印板,印刷完毕后使人监督毁板。再将图币式样公布天下,说明其中易识别又难以复制的特点。如此伪造难度,姜家穷合族之力短期也难以完成,他人如何伪造?”

首先是货币纸,目前天下造纸以糜氏工坊为最,其余工坊想生产出货币纸,技术研发也需要有个漫长的过程。后面无论书法、绘画、雕版,都聘请国内知名人物,若有私人伪制,有本事者能搞到一人或数人原创,如何将参与者全部集中起来?只有朝廷有这个能力。况且目前糜氏工坊的特殊无墨雕版印刷工艺,目前独树一帜,天下尚无竞争对手。若真有人伪造,利润虽厚,但是成本太高,又与真币有极大误差,就会打消绝大多数人的念头。纸币生产就是要如此复杂繁琐,越是这样,出现伪币的可能性就会越低。

甄姜、糜贞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好方法!”

姜述道:“货币交易启动,汇兑规模扩大,收益就会增加,利于商业流通,降低流通成本,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