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驸马-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丰熟悉姜靖的脾气,知道太子不太讲究俗礼,就在左侧绵凳落坐。左收却不敢就坐,站在左丰身后,大气也不敢出。没有多长时间,姜靖停下笔,将新批好的这本奏折放在最上面,吩咐门口当值的人,道:“一安,你将左边的奏折给文若公送去。一全,你将右边的奏折给奉孝公送去。”
说完,姜靖站起身来,活动一下筋骨,走到左丰对侧,坐在一个绵凳上,温言道:“中常侍身体若是恢复,就回宫上值吧。
你是老人,事务熟练,别人接替你的事务,比起你来差得很远。”
左丰苦笑道:“身体本来没有大问题,因为舍弟的事情,担心别人说三道四,所以寻个名目告病。”
姜靖点点头,望向左收道:“左收,你兄长是忠厚人,什么事愿意给别人考虑,这次为了你,来向我告病。我想留你长兄在宫中,他心里整天挂着你的事,也不自安,就让他暂时在宫外住了些日子。现在你的事情已了,你长兄这假也得销了。”说完转向左丰,道:“中常侍,你送左收启行以后,就回宫上值。”
说完,张靖回到案前,写了道手令,交给左丰。又在绵凳上坐下,对左收说道:“你在学曹当差多年,一向奉公守法,这些年负责录试,也未出过什么大事。这次试题泄密的事情,跟你没有多大关系,全是老二十二惹的祸,反让你担惊受怕。本来我早想放你出来,后来想了想,还是让你在狱中多反思几天,知道这次你犯了什么错吗?”
左收恭声答道:“未及时上报案情。”
姜靖笑笑,道:“你受兄长影响,未将皇家人当成外人,对皇家子弟怀有恭敬之心,这是好事。直至案发之时,你还在琢磨这事会不会让我难为,你的这份忠心我明白。但你忘了一件事,即使我得知案情会为难,也比我不知案情蒙在鼓里好。所以下次记着,若是事情出了你的职责范围,不要一个人抗着,也别闷在心里,及时向上反应。心中若是没底,就跟你长兄说。你长兄在宫里多年,经验丰富,什么事情没见过?肯定会指点一条明路出来。”
左收连忙点头应下,左丰笑道:“太子别夸我了,你不知道舍弟下狱这些日子,我这头发白了多少。”
姜靖笑道:“若非上次我提前给你去信,你的头发怕是白的还要多。”说到这里,又转向左收道:“你是国学弟子出身,主修文吏,兼修医科,在政衙当差多年,却有一个短板,没有地方历练经验。
这次派你到掖县,众人皆知中常侍这层关系,也无人敢欺负你。你切记一点,莫仗着你兄长的职位,在地方上作威作福,要扎扎实实沉下去,搞清楚手中的事务,研究如何科学行政,将掖县各项工作抓上去。这次任职对你是个考验,若是政绩不错,有你兄长的照应,你会接着往上升。只要办事处以公心,再提升一下处事的手腕,我也会放心用你。”
说到这里,外面传来通报:“乐浪王到。”
左丰一听刘可来了,知道必有大事与姜靖相商,领着左收告辞。姜靖将左丰送出门,顺便将刘可接进来。刘可进门以后,环视屋内无人,发牢骚道:“四哥,这差事我可办不了。我本想偷下懒,让司官审讯刘子扬的案子,不料诸位司官一听,皆是避之不迭。皆说我若不参与,他们谁也不敢接这差事。我现在身为延尉,难道事事都要我亲自出马?”
姜靖走到案后坐下,招呼刘可在左侧绵凳上坐下,道:“小可你也知道,如今朝廷官吏朋比结党,层层纠缠,谁和谁也难以分开。司官是多大的官?正职与太守职级相当,你让太守审刺史,谁有这个胆量?刘晔不仅是一州刺史,还是皇后族人,是三哥的谋主,与父皇心腹嫡系文武交好,换上别人当廷尉,估计也不敢审,也只有你这一身正气的人,才能镇得住刘晔。”
刘可苦笑道:“四哥莫夸我,我一身正气?朝堂上谁不是一身正气?别人不敢审,是担心得罪人,还是一大串人,我的能力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就有胆量去得罪这一串人了?”
姜靖笑道:“奉孝公、文若公、文和公、长生公这些人,虽与刘子扬关系交好,但也就是这个原因,为了避嫌,不能审理此案。若说有个人十分合适,就是大师兄,但大师兄现在重任在身,怎好特地赶回来审理此案。其实你将这事想复杂了,现在张椿、程武、小刀已将刘子扬案的全部细节侦查清楚,你只须问刘子扬,这些事情属不属实,只要属实,就让刘晔在上面签字画押。这事又不用你当众宣判,你只须将刘晔及相关人的口供整理出来,递交给文若公就行。”
刘可一听,欣然道:“四哥也不早说,不用我判案,我还要担什么心?”
姜靖道:“虽不用你判案,但是延尉衙门要拿出处置意见。
”
刘可想了想,道:“这事好办,将证据供状收集起来,请衙门律法司和国学相关老师依律拿出意见就行。”说到这里,刘可迟疑一下,问道:“这事最终让文若公判案?”
姜靖笑道:“文若公虽与刘子扬关系一般,但是公达公与刘子扬交情很好,他怎能判案?你没听说朝廷要成立公议会吗?这事最终结案,要经过公议会通过,到时候我的意见也未必能通过。”
刘可琢磨一会,道:“四哥就如此放心将大事的决策权交给公议会?”
姜靖笑道:“大事可以交给公议会,但是否大事我说了算。”
刘可恍然大悟,道:“闹了半天,四哥也是怕得罪人,整出这个公议会挡人情。好了,我明白了,这事我明天就着手办。”
姜靖心思很深,让刘中奉母到美洲,存着以刘中母子制衡姜中母子的念头。改任可以信任的姜域进炮驽营,启用刘可担任廷尉,让董睦出任反盟首领,看起来是重用刘可,其实不然。延尉属于国家机关,内部外部有许多制衡的手段,刘可虽然身为廷尉,但衙门内还有诸多副职和属官,有什么动静会很快传到姜靖这里。反盟却是三大情报体系之一,现在并入内府,可以制衡的手段不多,所以情报司任用熙倩,神鸟系统任用最信赖的弟弟姜威,反盟任用忠厚老实又无背景的董睦。
刘可表面上嘻嘻哈哈,其实是个十分精明的人,平常行事很有分寸,他与何家关联很大,与姜逆关系特殊,姜靖无法像姜边、姜威、董睦一样信任他。姜靖让刘可审理刘晔案,其实是想再考验一下刘可。若是刘可通过这次考验,下一步姜靖才会委他以重任。
刘晔是姜逆背后的谋主,姜逆生母是万年公主,万年公主是何后的亲生女儿,刘可是何后的亲生儿子,因为姜述惹下的风流债,这辈份论起来有些乱,但何后与万年公主母女血亲,一向共同进退,这一点勿须置疑。刘可身为何后之子,明悉自己出身以后,心里自能分得清远近。姜靖这次让刘可审理刘晔案,其实里面味道很足,刘可想将事情推给手下,也是因为这件事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
〃
看过《三国小驸马》的书友还喜欢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554章延尉刘可办案难!
?
推荐阅读:姜靖弄出这个朝廷公议会,最终确定的名单十分有味道,九人名单为姜靖、周氏、万年公主、荀?、郭嘉、关羽、庞统、贾诩、周瑜,若无特殊情况,荀?、庞统铁定站在姜靖这边,关羽、贾诩是黄巾系多年的盟友,加上姜靖自己这票,已经掌握五票。周氏对外会坚定地站在姜靖这边,郭嘉与姜述知遇之恩,周瑜是姜述的大弟子,若是姜靖有了定议,这三人也不会反对。万年公主是张靖的义母,姜逆远赴美洲以后,与张靖关系十分亲近,即使她想保刘晔,只是区区一票,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
刘晔跟随姜述左右时间很长,是姜述的重要谋士之一,当时姜述的谋士群体,除了荀?留守青州,其余诸人跟刘晔关系都很好。姜靖成立这个公议会,决断刘晔的命运,味道同样很足。若是众人皆依姜靖意见行事,说明姜述嫡系对姜靖无条件支持,若是公然为刘晔说话,将会引起姜靖的高度重视,会寻找机会将相关人从现在的位置上拿下来。若是众人皆想轻纵刘晔,姜靖更会引起重视,这说明姜靖的掌控力很不足,即使刘晔为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姜靖也不会因为刘晔案,与姜述嫡系闹得离心离德,从而失去这帮大佬的支持。当然,其后人员调整时,姜靖会有分寸地逐步调整,让手中掌控的势力逐渐接管这些文武重臣手中的权力。
因为刘晔的特殊身份,无论是谁审案,也得去向万年公主汇报案情。万年公主向来不上朝,除了给太后请安以外,整日呆在正安宫,处置一些宫内事务。甄姜去职以后,张宁协理六宫,为了保持宫内平衡,分了一部分权力给万年公主,所以正安宫并不冷清,除了来问安的后妃,不时有内侍或女官前来汇报请示。
刘可是个聪明人,从东宫出来,看天色还早,直接赶往正安宫,准备听听皇后的意见。刘可来到正安宫门前,有位小太监挡住了去路,道:“你是干什么的?可是奉皇后召见?”
去年宫里刚招来一批小太监,这是大齐立朝以来首次招收太监。姜述从现代穿越而来,对太监这个行业看不惯,对自阉行为也感觉不人道,左丰提过数次,都没有放口。姜靖与姜述不同,他认为宫内使用太监是正常的事情。左丰因为内侍年龄偏大,向姜靖提出此事时,姜靖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
但是姜靖提出一个要求,这次征招的太监,原则上招收适龄的天阉。大齐帝国人口无数,符合条件的天阉实在不多,但想凑成百人却不是难事。
刘可这些年一直外任,回京时皆在皇家别居居住,进宫给何后请安也是去北宫,这些小太监刚来不久,确实不认识刘可。小太监给刘可来了个下马威,刘可既未恼也不上火,笑眯眯地说道:“延尉刘可来给皇后请安。”
小太监进宫时间不长,平常见的多是宫中后妃,青年男子来得极少,除了姜靖就是间或有些皇子前来请安,见的大人物多了,心态摆得很高,听刘可报的职务不太熟悉,报出的姓氏又与皇家无关,轻蔑地笑笑,道:“对不起,皇后正在里面商议大事。今日谁都不见。请回吧!”
说完小太监再不理睬,转身回到门旁昂首站立,刘可又是好笑又是生气,哭笑不得,忍着气说道:“这位小公公,你大概没有听清,我是廷尉刘可。”
汉代称呼宦官不叫公公或太监,有执事的太监称为常侍,没有执事的太监称为宦官,姜述首先发明公公这个名词,内侍们感觉不好听,后来姜述听说了这事,不再这样称呼,但是这个名词却流传出去,变成一个偏贬义词,太监平常甚是忌讳。小太监心里不舒服,嘿嘿冷笑一声,道:“什么?盐尉?真新鲜,竟然还有管盐的校尉,咱没听说过这个官名。请回吧……”
小太监正在得意洋洋地说着,不防刘可“啪”地一掌打了过来,直打得他一个趔趄,捂着脸蹲了下来,口里嚷道:“快来人啊,有人闯宫……”
小太监刚嚷出口,四周女卫、内侍、女官现出身形,以为真出了什么事。等到了眼前,见是刘可站在门前,正气冲冲地骂这个小太监。一名中年内侍匆匆忙忙跑上前来,施了一礼,高声喊道:“老奴给乐浪王请安!”接着站起身来,又训斥这个小太监,道:“你这眼是瞎的?不知道这是乐浪王吗?回头我再和你这个小混蛋算账!还不快去照料乐浪王的随从。”说完,又对刘可说道:“王爷,您且稍候,我去给您通传。”
这时,里面出来一个女官,刘可却认得,正是姜靖派到正安宫的少年营女弟子,张一安的妻子张一梅,来到正安宫后改名叫刘一梅。
刘一梅迎向刘可,行了一礼,笑道:“皇后娘娘方才还念叨您,快跟我进来。”说完,板起脸对守门的太监说道:“乐浪王自小在宫中长大,是皇后娘娘的娘家人,以后来这里通传就行,不必请示。”
刘可跟着刘一梅往里走,走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一处水阁,朱漆廊柱,紫檀雕花。刘一梅道:“太子监国以后,让内府将正安宫整修一遍,现在比以前气派多了。”
来到水阁门前,万年公主迎了出来,道:“小可来了?回京这还是第一次到我这里。快些进去,坐下说话。”
刘可又是一阵感慨,万年公主比起前几年,冷傲少了些,笼络人心的手法更加娴熟,进步可真不小。刘可紧走两步,来到万年公主面前,大声道:“臣刘可参见皇后娘娘,给皇后娘娘请安。”
万年公主笑着扶他起身,道:“自家人还这么客气干嘛?你到我这里不用讲这些规矩,走,到里面坐。”
刘可进门一看,见南边窗户旁边坐着一名宫装少妇,细看却是何静姝,刘可连忙又上前问安。何静姝是何进之女,与万年公主是姑表姐妹,两人一向最是亲近。何静姝笑道:“小可回来也未给我请安,这官做大了,派头也越来越大。”
刘可忙道:“姑母说那里话,我在外面都不敢讲派头,在你这里是小辈,你想骂我几句随你,可别这样寒碜侄子。”
刘可虽是姜述亲子,但名义是何后领养的义孙,何静姝是何后的嫡亲侄女,因此刘可见了不叫娘娘也不叫姐姐而是叫姑母。
万年公主拉着何静姝坐下,让刘可在对面落座,笑道:“正好有一事找你商量,刚才还想着派人去找你,想不到你自己跑来了。”
刘可坐下环视一圈,见门后跪着一人,低着头看不清相貌,但是看衣着应是一位富家子弟。
万年公主见状,笑道:“季治,你起来吧。”又对刘可道:“这是子扬的少子刘陶,字季治。其长兄刘寓现在守在你们廷尉大牢外面,给父亲送吃食,是个孝子,你莫让属下难为他。”
刘可心中一紧,暗想今天这次来的不是时候,若是皇后发了什么话,是办还是不办?刘可略一心思,笑道:“原来是子扬公的儿子,我现在任延尉之职,要避嫌。天牢那里,我自会打个招呼,定不会委屈了子扬公。”
说完,刘可对万年公主和何静姝行个礼,笑道:“给娘娘和姑母请完安,我这就回了,狱吏那里不必担心。说起来都是自家人,我心里有分寸。”
万年公主笑道:“你先略坐一会,我还有事问你。”转头对刘陶说道:“你先回吧,我自会尽力。”
刘陶向万年公主、何静珠、刘可分别磕了一个响头,一言不发出门去了。磕头时,刘可这才看清刘陶模样,不由开口说道:“且慢。季治兄,你与太子是同学吧,为何不去求太子?”
刘陶在国学与刘可同级,与张靖同班,学习成绩优异,辩才极好,辩论课时与张靖经常是对头,也是国学当年的风云人物。刘陶毕业后分到西部元帅府,次年就提拔到阿州任县长,又过两年升为麦加郡丞,后来西部元帅府迁到罗马,刘陶随之调任,担任开罗郡郡丞,因为开罗是非州治所,文武官员上调半级,刘陶与太守同级别,在同龄人中算是优秀者。
刘陶历史上是个悲剧人物,《三国志?刘晔传》裴松之注引《傅子》称刘陶:陶字季冶,善名称,有大辩。曹爽时为选部郎,邓?之徒称之以为伊吕。当此之时,其人意陵青云,谓玄曰:“仲尼不圣。何以知其然?智者图国;天下群愚,如弄一丸于掌中,而不能得天下。”玄以其言大惑,不复详难也。谓之曰:“天下之质,变无常也。今见卿穷!”爽之败,退居里舍,乃谢其言之过。
译成白话是:考选司助理官刘陶,是刘晔的儿子,自幼能言善辩。邓?之辈称赞他可比伊尹、姜子牙。刘陶曾经对傅玄说:“孔丘算不上是什么圣人!我怎么知道?智慧之士,面对一群愚劣,就跟手掌里玩一团泥一样,能把大家玩得团团转。孔丘竟不能控制天下,圣什么圣!”傅玄不作回答,只告诉他:“天下之事,变化无常,今天这番议论,充分显示出你并没有给自己留余地!”等到曹爽失败,刘陶被司马懿剥夺官职,因其父功勋,免遭处刑,于是这才醒悟,退隐到自己家宅;为他从前说过的话,深感惭愧,返回老家遁隐,不再过问世事。
〃
〃
看过《三国小驸马》的书友还喜欢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555章刘可与皇后论案!
?
推荐阅读:《晋纪》称:毋丘俭之起也,大将军以问陶,陶答依违。大将军怒曰:“卿平生与吾论天下事,至于今日而更不尽乎?”乃出为平原太守,又追杀之。
刘陶因辩才成名,又因辩才失官,最终招来杀人之祸。刘陶在这个时空,命运却不一样,新朝没有因言获罪的说法,国学鼓励百家齐鸣,刘陶主修兵科,选学杂科,对纵横学十分感兴趣,曾经写过不少关于纵横学的著作,姜述看了很感兴趣,称刘陶若是治学,久后必成一家。
刘陶在洛阳国学上学时,其父刘晔常年在益州,消息不很灵通,所以刘陶并不知道姜靖的真实身份。姜靖一直到大婚时公开身份,发出昭告时是以姜靖的名义,所以刘陶一直不知道太子姜靖就是同学张靖。
刘陶回过身来,满面疑惑,道:“我与太子同学?太子怎会跟我是同学?”
刘可异道:“你出身官宦家庭,不知道太子的经历吗?”
刘陶苦笑道:“我是庶子,父亲平常说我夸夸其谈,以后会给家庭招祸,一向不喜欢我。我自出仕以来,先在阿州,后到非州,之间除了结婚,平常只是给父母写封家书问安,很少回家。即使回家,父亲也很少跟我说朝堂上的事情。”
刘可点了点头,道:“那你总该知道周树、刘开等人吧。”
刘陶道:“周树、刘开都是黄巾后人,太子是黄巾少主,自然会提拔黄巾后人,他们身居要职,实属理所当然。”
刘可琢磨一会,道:“周树、龚都现在均任要职,你没寻他们帮忙?”
刘陶摇了摇头,道:“我今天刚回京,与大兄见完面,就来了皇后这里。家父的事情,若是皇后都帮不了忙,寻周树等人有什么用?”
刘可搔搔头,又问道:“你认识张靖吧。”
刘陶点点头,道:“自然认识,他是我们的同学。
听说现在水军为将,毕后后再未见面。”
刘可默然一会,道:“张靖先任美洲水军主将,刘开接的就是张靖的职务。”
刘陶略微一顿,恍然大悟,不由惊呼出口:“张靖就是太子?!”
刘可道:“不错。你来求皇后确实有用,但是现在太子监国,最后皇后还是得跟太子打招呼。你父亲的案子,我是主审官,不好再说太多,你好自为之吧。”
刘陶面现喜色,拱手谢道:“多谢王爷。”
待刘陶出门,刘可苦笑道:“真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刘陶在国学时十分优秀,没想到刘子扬对这个儿子竟会如此忽视。刘陶也是个奇人,十余位同学皆任高官,他竟然没有看出什么不对,竟然现在都不知道太子的身份。”
何静姝走到万年公主旁边,接话说道:“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许多家庭嫡庶分得很清,庶子的身份比家人高不了多少。家族不重视,庶子分配的资源就少,发展前景自然不好,庶子地位升不上去,这就成了恶性循环。我听人说过这事,刘陶本想到军中发展,刘子扬认为长子刘寓在军中,刘陶从军会占用家族资源,就让刘陶从政。刘陶的确能力不俗,凭着单打独斗,竟能获得文和公欣赏,现在已是开罗郡丞。刘寓虽是嫡长子,从军多年,现在军中仅是部司马,也不知道刘子扬是怎么想的。”
万年公主笑道:“大家族常有这样的事,子扬若是感觉刘陶有发展前途,说不定还会出他的籍,让他投向另外一股政治势力。这样一股势力败了,另一股势力依在,家族荣光可以延续下去。刘子扬是智者,肯定有后手,否则区区一个刚入仕的少年,如何能入文和公的法眼?刘陶貌似与父亲离得远,说不知道太子的底细,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也不能逼他说出口来。今天这事也奇怪,为何嫡长子刘寓不上门,反而是庶子进宫?”
刘可和何静姝若有所思,只听万年公主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情很奇怪,程武是仲德公的儿子,仲德公与刘子扬关系不薄,程武为何死咬刘子扬不放?”
万年公主的智谋不如张宁,甚至不如甄姜,但她在后宫多年,潜意识感觉这事不对,眼前的何静姝、刘可都不是外人,万年公主这才说出心中的疑惑。
万年公主虽未心思出其中的缘由,却一语说中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刘可定睛观察万年公主,见万年公主说话时话调平淡,并无人工雕刻的痕迹,显然这番话并非有人所教。刘可这才意识到平常小视了天下人物,万年公主在后宫身份虽然尊贵,但是并不以谋略见长,没想到洞察力如此敏锐,竟然说出这番让他感觉心惊肉跳的话来。
刘可顿时联想出许多,太子系力量强大,又有姜述嫡系支持,其余诸系根本无反抗之力。现在太子监国,太子系自然受宠,逐渐掌握要职。太子系主要人物荀?、荀攸、庞统等原本出身姜述嫡系,与根深蒂固的嫡系人际关系复杂。嫡系文武因为姜述命令,都向姜靖效忠,随着姜述出巡时间渐长,姜靖在嫡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重臣已有投靠太子系的迹像,最明显的是贾诩和关羽,两人与黄巾系渊源极深,原本就与姜靖私人关系密切,平常言行十分维护姜靖的威望。周瑜为首的十大弟子,除了诸葛亮、钟会以外,其余人皆心向姜靖,姜靖这才得以顺利掌控朝政。
姜靖数次调整人事,关联姜述嫡系时很少,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姜述嫡系目前掌握的权力比姜述亲政时还大。张辽是姜中岳父,诸葛兄弟是姜逆姻亲,姜靖对这些人有所忌惮,不敢付以军权,但是职位安排得不错。张辽现为军衙右司马,诸葛亮是西部行省监察使,诸葛谨在蒯越去职以后,复任交州刺史,安排得都不错。对于姜靖的顾虑,嫡系文武皆心知肚明,张辽等人只是去了军权,政治地位未降反升,嫡系文武对此也提不出什么异议。
这次矛头对准刘晔,出头的是程武,程武是程立嫡长子,若是无人授意,程武怎会揪住父亲好友不放?若说能指使程武的人,头一个嫌疑人就是姜靖。如今何家势弱,再将刘晔免职,姜逆的外力已经去得七七八八,对姜靖的威胁力已经变得极低。
刘可想到这里,暗自揣测姜靖的用意,刘晔只是一州刺史,现在的刺史名义上是一州长官,但是不掌兵权,即使在任,对姜靖的威胁力也不大。
姜靖费这番心力,只为对付刘晔,又显得说不过去。刘可想到这里,心中忽然涌现出一个念头,难道背后有人故意生事,挑唆程武办刘晔,是为了挑起太子系与嫡系的矛盾?
刘可想到这个可能,心中募然一惊,心中狐疑一会,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万年公主忽然说道:“程武所为不会是程立指使,程立为人刚直,若是知道子扬犯案,宁可自己在朝堂上参本,也不会指使儿子办这样的事。”
刘可回过神来,道:“也不像是太子做的事,刘子扬虽是一州主官,但是刺史只管行政,对太子威胁很小,太子不会为了刘子扬动这些手脚。办了刘子扬,太子不仅会与皇后娘娘生分,还会让许多人暗生外心,太子是个明白人,不会行此不智之事。”
万年公主拍额道:“小可说得对。差点将幕后人想到太子身上,此案一出,太子办还是不办难受得很,以太子的手段,不会无端生这个事。说到这里,这事就有些难以捉摸了,难道有人在背后挑唆程武?”
刘可皱眉想了想,道:“程武首先发现朐忍设卡,只是一件小事,后来一步步重视起来,最终前往成都查案,这才引发大案。我回头详查一下,看看是谁在影响程武,或许能分析出幕后人来。”
万年公主神色凝重,道:“史阿押解刘晔进京后,专门来向我汇报过此案。史阿曾说程武左右有两位幕僚,谋略很不简单,能让史阿如此重视的人,想必不是无名之辈,只要查出幕僚的背景,或能寻出幕后人的蛛丝马迹。”
刘可站起身来,道:“我这就回衙查明此事,说不定真是有人挑拨离间,借着太子重视律法、爱民如子这个特点,做出这个局,好让太子得罪人的。”
何静姝笑道:“小可所言有理,太子现在实力很强,三皇子目前远在美洲,对太子构不成威胁,太子不可能因为三皇子而针对刘晔。还有一件事,前天我省亲回何家,叔父说起想让三皇子回京,估计里面也有说道。太子监国,根基已牢,三皇子在美洲低调可以避祸,现在回来干什么?我想这事定是有人挑唆。叔父耳朵根子软,对三皇子一直没有失去希望,受人利用是正常的。”
〃
〃
看过《三国小驸马》的书友还喜欢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556章谁在背后整刘晔?!
?
推荐阅读:万年公主点头道:“不错,以太子目前掌握的实力,再想推逆儿上去,基本不可能实现。坚决不能让逆儿回来,若是不小心坠入别人计中,引发争储血案,说不定有生命之虞。依我看这是有人一直瞄着我们,从老二十二的事到子扬,背后似乎有一只黑手,想将我们推到太子对立面。”
刘可与万年公主名义是姑侄,实际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初来正安宫以前,他的内心十分忐忑,若是姜靖与万年公主因为刘晔案发生冲突,他夹在中间实在难为得很。姜述在与姜靖说明刘中、刘可、董睦实际身份的同时,还让四人组成小圈子,约好共同进退,但是何后与他关系特殊,何家又是他的岳家,夹在两股势力之间,刘可委实不知如何处理。
与万年公主、何静姝谈论一会,刘可从正安宫出来时,心事渐去,但是心中又浮起一个疑问,万年公主与何静姝的表现大非寻常,万年公主不以心计见长,是谁给她背后指点?若非如此,万年公主足不出户,信息不畅,怎能觉察出其中的阴谋?
刘可想到这里,本来轻快的心情又沉重下来,满腹心事地走到南宫门处,抬脚想要出宫,想了想,转而向东,奔东宫方向而去。
姜靖在正安宫安排了不少人,刘一梅和刘一兰就是姜靖的铁杆心腹,刘可去正安宫的前后过程,很快就会传到姜靖耳中。虽然万年公主、何静姝与刘可的对话,不可能一字不漏传过去,但能掌握谈话的大概内容。万年公主和何静姝的反应在情理之中,若是两人置之不理,反而会让姜靖暗自存疑。
刘可来到姜靖书房,张一安高声通传一声,既而笑道:“王爷请进。太子发下话,乐浪王是自家人,以前再来东宫,只须通传,不须禀报。”
刘可只觉心里一暧,向张一安点了点头,迈入室内。姜靖正站在地图前面琢磨事情,听到通传往外迎了出来,对脸色不太自然的刘可道:“小可怎么又回来了?”说完,拉着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