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驸马-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低,只开露天矿即可。投资百万两,一年回收成本,第二年可以扩大规模一倍,获利约为二百万两。”

众人听闻如此暴利,顿时来了兴趣,甄姜问道:“倘若如此,此处百姓富可敌国,为何允许我等开采?”

姜述笑道:“夷人刚刚开化,如同野人一般,还不知道银子如何使用,在他们眼中,白银与石头没有什么区别。我安排人手探察之时,与夷人交手一场,你们猜战果如何?”

糜竺恍然大悟,道:“前些时日借了我家船队,原来是去了此处,最后战果如何?”

姜述道:“其国约有二千余户,总共约三千士兵,被二百余人击败。战损比为十三比千余,如今此国国主已经臣服,你等只需投资、招募工匠,其余事情由我打理。”

臧洪问道:“需要多少工匠?”

姜述道:“第一批需五百,银矿矿工百余,其余各色工匠数人即可,还需部分壮丁。此事需得保密,最好将其家人一并迁去。劳力若有不足,可以就地雇佣其国壮丁。其国食物与大汉不同,汉人一时难以适应,第一年需得运些粮食过去。次年便可以利用此间土地,耕种粮食,自力更生。人手分五批送去,达到三千基本便可满足。”

众人盘算一下,皆想多占些股份,但又不好说出口。甄姜道:“如此一本万利之事,但请侯爷分派,我等绝对听从。”

众人皆附合道:“听从侯爷分派。”

姜述道:“承蒙大家信赖,我说一下意见,苏、张、甄、臧四家各出二十万两,姜家与糜家各出十万两,姜家出护卫,糜家出船队。工匠各家凑凑。我占二成股份,你等五家各占一成六,如何?”

如此分配,诸人皆觉合理,又商议其中细节,当场决断下来,诸家一同签约。

姜述又道:“第二件事还是开矿。与内府联合,开采辽东、青州两地矿产,其中铁矿四座、金矿两座、石炭矿两座。本金两百万两,内府出资八十万两,我等出资一百二十万两。各占一半股份。”

糜竺问道:“属于官营还是民营?”

姜述道:“官民合营,对外说是民营。”

糜竺又问:“多长时间回收成本?”

姜述答道:“两年达到收支平衡,其后投入少,产出大,第三年利润可达三百万两。”

众人皆道:“但请侯爷吩咐。”

姜述笑道:“内府事务由我负责运作,我等六家各出二十万两,我占一成,你等五家各占八分。内府只是投资并不出人管理,也不方便出面,以我个人名义与诸位签约,其后内府盈利部分都归于我名下,分配由我负责,诸位不得干涉。”

众人询问其中详情,姜述准备充分,逐一详细说明,诸人再无疑惑,又依姜述建议签约。

两件事情商议完毕,姜述道:“既然我等六家达成合作,我欲成立矿务局,专管矿务之事,六家各出一人,日常事务由六人商议决定,若有不能决断之大事,再上报上来,由我等六人商议如何?”

众人亦无异议,姜述又道:“糜家有船队,倭岛银矿之事用船颇多,我认为让糜家掌管银矿日常经营之事,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点头认同,此事亦确定下来。姜述道:“奉孝已将我等所言记录下来,待会抄录数份,诸人认可后签字,各持一份回去,除正规合约,余事以此约为准。”

会后贾诩谓姜述道:“属下以为此等商机难得,公子所占股份应当多些,为何给商家如此大的让步?”

姜述笑道:“只有让商家认为有利可图,才会紧紧围绕在我们周围,我等只是让出小利,便可以得到诸家鼎力相助,何乐而不为?我等最大的红利是未来的政治所得,这同样是以小搏大。而且其中还有些勾当,文和数年后再看便知。”

一个现代版的股东会议结束,此次会议实则将股份制、经营分权制度、董事会制度等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概念纳入其中,此次会议被称为圆桌商务会谈,奠定了之后商业合作的基本制度。

臧洪经过此次会议,真正融入这个商业圈子核心,以姜家为核心,五大巨商为支点的庞大商业集团框架搭成,成为举世无双的巨无霸商业集团。五大巨商通过此次合作,与姜家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彻底融入以姜述为首的政治集团。

张让与姜述经过秘密谈判,寻机向灵帝建言,内府拿出四十万两银子出资,允许商家在青州和辽东两地建矿,占股二成,承诺三年之后每年至少返还二十万两的红利,盈利不足时银钱由民间股东补足。灵帝爱财如命,核算之后认定是件利事,当即同意张让执行。张让等大宦官共同出资四十万两,以姜述名义占股三成。

中平三年十月,由刘辩推荐,何进、张让等人在后出力,姜战被任命为齐郡太守,荀任齐郡郡丞、陈群任齐郡长史。关羽、张飞、太史慈、许褚、徐晃、张合、乐进、赵云均被提拔为校尉或郡尉,分至齐郡、东莱、辽东等郡任职。

中平三年十一月,在张让暗中操持下,姜述被正式任命为东莱太守,郭嘉任东莱郡丞,贾诩任东莱长史,郑玄弟子国渊任东莱五官椽。姜述十一岁之龄成为二千石大员,贾诩、郭嘉也成为食禄六百石的官员。

第一卷姜述篇第59章终得外任

万年公主封邑东莱,夫婿又是东莱太守,此事不符合祖制。当初灵帝感觉不妥,何后道:“公主年幼,姜述才高,若是出仕外地,夫妻两地分居,实非公主之福。何况此子日后必入朝堂,主掌东莱只是历练数年。”灵帝怜惜万年公主,此事乃决。

刘辩在长安办差,得知姜述出仕地方,不由心急如焚,匆匆办完差事,回到洛阳急召姜述相见。候姜述进府,刘辩面色不豫,劈头便问:“为何出仕东莱?”

姜述心有成竹,答道:“我受殿下知遇之恩,也不舍得离开。我虽然有些才学,却无地方执政经验,以后如何办好朝堂要务?再则,我有一些增加农业产量的办法,想寻地试验一下。若是试验成功,农业产量至少增产两成以上,民以食为天,此为政务重中之重。殿下登基之时,将臣再调回朝中,可将这些经验在全国推广,殿下彼时担子也能轻些。”

刘辩脸色渐缓,点头道:“言之有理,但是相隔太远,遇事再与你商议不便。”

姜述笑道:“殿下羽翼已丰,荀攸、田丰皆当世智者,黄忠乃无敌猛将,遇事多与他们商议,可保无虞。这次我到地方历练,更利于太子改变习惯,建立另一套足以信赖的班底,对于你我都是一件好事。”

刘辩默然,又触起一事,叹了一口气,道:“我明年正月大婚,你不来参加甚是遗憾。”

姜述笑道:“东莱距离京城虽然遥远,但如此大事岂能不来?即使陛下怪罪,彼时我也会想方设法赶来。”

刘辩喜道:“如此最好,到时我去讨个旨意。不过路途迢迢,一来一去要耽误不少时间。”

姜述道:“我奔波青州与京城两地,行路已经习惯。”又道:“你婚期不久便至,我大婚却还遥遥无期。”

刘辩笑道:“你年纪还小,还用急吗?”

姜述半开玩笑道:“过了年公主已经十二岁,我怕公主焦急。”

刘辩笑道:“此事得空问问母后,若是母后同意,年后即可大婚。”

姜述喜道:“敢情好,多谢太子成全。”

姜述其实并不急于大婚,毕竟还未成人,不能同房。但明年黄巾起义爆发,之后灵帝体弱多病,操办喜事不合时宜。若是灵帝驾崩以前公主还未出嫁,等到董卓这厮进京,不知会做出何等丑事,为了避免帽子变色的风险,姜述只能提前筹划。

姜述出京就任,让姜信在太子府挂职,守护侯府,主持京城情报。其余诸人皆随姜述赴任,张辽授了东莱兵曹椽吏,也率部一同随行。张辽所练的这支特种兵,除了何后以外,刘辩等人皆不知,姜述以历练为名,准备安排他们去东倭,一是增加东倭那边的实力,二是让这支精兵在实战中得到成长。

许褚和张飞自相识以来就争吵不断,或许是前生有怨,相互看不顺眼,见面就是相互冷潮热讽。姜述心态好,若是换成别人,早将两人轰得远远的。但可笑得是,许褚、张飞两人吵是吵,吵完不一会便和好如初,似乎抬杠争论是一桩趣事,可以借此打发旅途无聊的时间。

这次姜述走得是水路,沿黄河入海直接到东莱,虽然拐了一个小弯,路程远了一些,但是速度却快。坐得糜家的船,黄河水道走得精熟,水手大都去过倭岛,精通海航,安全方面放心得很。船是商船,船仓很大,糜家提前又特意改造过,配上日常家具,住在里面非常舒适。

万年公主留恋不舍,与姜述相处时间长了,有一种莫名的依恋,知道姜述渐渐长大,肯定要高飞。高飞是好事,不飞有什么出息?可真飞起来的时候,却又留恋不舍。

万年公主一直送到黄河渡口,道:“真舍不得你离开。”

众人已经避开,给两人留下空间,说些悄悄话。

姜述道:“我已与太子说过,若是母后同意,过了年就把婚事办了,你便可以随我去东莱了。”

万年公主美眸露出向往神色,道:“从未去过封邑,也未见过大海,整天闷在宫中,觉得拘束得很。”

姜述道:“回吧,天冷,注意保暖。”

万年公主道:“你先启行,我再等等。”

船儿沿着黄河下行,慢慢消失不见,万年公主又站了一会,心中怅然若失,想了一会心事,方才起驾回城。

姜述在船上也不闲着,从上到下到处看了一遍。

郭嘉问道:“主公在看什么?”

姜述道:“我在看船的结构。海运是真正的聚宝盆!若是发展得当,会产生不可想象的效果,商家目前走海运的极少,以后将是大势所趋。因此船是关键,我观看此船结构,想出部分改进方案,也不知道行不行。”

眼下仅是纸上谈兵,改进海船怎会如此简单?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相关书籍记载很少,相关记忆也不是很多,必须亲眼看看,了解现今大船的内部结构,想出初步改良方案,让船厂试验以后,才会知道具体的得失遗漏。

回去舱中,想起东莱应是真正的起点,如今已非无根之萍,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根基。面对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姜述不由心情大好,弹琴抒志。姜述琴艺已趋成熟,曲子悠扬动听,激昂又振奋人心,众人听得如痴如醉,热血澎湃。

东莱稍显荒芜,为大汉下郡,不算一个好地方,但也不是很差。贾诩、郭嘉不懂姜述的想法,看完相关资料,贾诩道:“主公,东莱面积不小,建有十二县,除黄县、掖国人口较多,嵫国、曲城、当利、卢乡、牟平、东牟、昌阳、长广、不其、黔陬十县人口太少,合计不足万户,又多湖泊沼泽滩涂,比起齐郡大大不如。”

姜述道:“东莱人口少,豪强大族也少,比较容易治理。要想改变政治制度,得先把肿瘤去了。齐郡虽好,但如何治理?难不成扮成盗贼将豪强灭了不成?”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这个想法并非不可为之,但目前来说时机还不成熟,当下又转到正题,接着说道:“东莱面积大,良田少,实际上基本条件不错,只须加大投入,改善水利,滩涂沼泽皆可变成良田。未来将是改天辟地的创业,我要为后世开发许多耕田。至于人口,大乱马上将至,怎会缺少流民?有了田地,就不怕未来没有人口。”

贾诩捻须想了一会,道:“如此做虽是惠民,却要耗费许多心力,花费许多钱粮。若行大事,同样需要钱粮,耗费在一郡之地,甚是不妥。”

姜述笑道:“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近年生意很好,赚了钱粮无数,不去惠民济世,放在家中也是死物。过几年国家会有大灾大乱,平息战乱以后,如何迅速恢复生机?国库紧张,粮食紧张,救助百姓朝廷难有作为。我所作所为,不过是为百姓找条生路。以东莱为根本,趁乱世增加人口,想法增加钱粮,这是扩充实力的基础,虽然重要,但还不是关健问题。”

“什么是关健问题?”郭嘉听到这里,好奇地发问。

“一只老虎,遇上一群饿狼会有什么下场?如今刚刚开始,建设两年或者会变成肥硕的牛,再建设一段时间才会称得上是虎。但是无论是牛还是虎,越肥越有狼来,想打它的主意。一头猛虎如何抵挡一群饿狼的进攻?所以关键是军备。军备除了武器兵甲,便是兵员,兵员就是百姓,得了民心就得了军心。有了粮钱民心,不仅可以成为一方诸侯,甚至可以夺得天下。夺得天下还是不够,东北、西北、西南都是贫苦凶悍的游牧民族,与将来的乱世诸侯相比,他们才是真正的恶狼。我朝倘若富裕而兵备跟不上,他们就会来喝我朝血肉壮其筋骨,如此非但不是好事,反是惹祸上身。我们到东莱的目的,是为了摸索探讨一套行之有效又可以复制的制度,目标是民富、国强、兵精,一郡可以实行,十郡可以复制,这套制度若能推广天下,坐拥天下之地以为根本,练出强壮雄兵,然后行兵家伐交之策,根除周边各族隐患。此乃兵家之大道,亦为儒家平天下之大道。”

贾诩、郭嘉互视一眼,皆露出极为钦佩的神色,这才是雄心壮志,由钱粮想到民心,由民心想到军备,由一郡想到诸侯,由诸侯想到天下,由天下想到根除边患。富民强兵只是结果,而根本点是寻找合适的制度,这才是治政东莱的最大目的。

“国家弊端太多,即使皇帝也没有力量改变,至少眼下没有力量改变。我们还是去自己的地头,试着做些变革。万事开头难,我们都没有经验,因此要多观察,即识,观察出问题要思,想出解决的方案,然后行,将方案贯彻下去。若是觉得没有把握,可以试行。……好比我们在黑夜行路,看不清路就小心一些,摸索前进,一看不对迅速后撤,损失也不会很大。”这是实话,姜述的想法都是闭门造车,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因此不知是对是错,一切要在实践中摸索探讨真理。

“受教。”贾诩、郭嘉以前在一定程度上看重姜述的身份,但是现在却是实打实的折服。方才姜述所言,是未来大的战略方向,实施的大政方针一旦确定,只需将战略细化成战术,按此操作下去,一端成功,必将造就前无古人的盛世,这让两人十分激动,感觉热血澎湃。

姜述从怀里取出一张纸,是黑火药的制造手记,汉末已出现火药,仅是道士练丹所用,常人接触不到。姜述试制出的火药经过实验,威力还是不大,但至少能够用于矿山爆破。这是目前姜述掌握的最佳配方,原料提炼不纯,威力自然下降,原料不纯,又会影响配料比例。因此提纯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姜述手中没有合适人才,若是内行人专门研究试验,解决提纯问题,黑火药的威力还会暴增,可以制成炸药包,用于军事发展。

姜述将配方交给郭嘉,道:“这是神兵利器的原料,你寻找合适可靠之人进行研究试验,配方列为高度机密,不得外泄。”

必须加以提醒,绝不能让未来的敌人知道,否则不是利己而是利敌。配方后面用密码仔细备注,各种原料的采集、提纯办法、爆炸特性及爆破方式。重点说明火药爆破之时,必须进行密封,用引线将密封的火药点燃,才能将威力全部发挥出来。

第二张图就是新式强弩,姜述也是费了许多脑筋,凭着当年在博物馆参观的模糊记忆研究出来的。图上清楚标注了它的关健特性,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以山桑为身,檀为,铁为枪膛,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弦,射三百步,透重札。这是详尽的结构图纸。

贾诩的主要任务是情报,两张图纸都交给郭嘉。又给郭嘉安排一个任务,新式强驽一个特定机关没有考虑出来,是一种类似齿轮的机关,姜述只能说明原理,让郭嘉安排人员研究改进。经过试验,没有这个机关,远远达不到史书记载的射程。现有图纸稍加改造,便是甚有威力的踏驽,二百米内,可以力透重甲。踏驽威力略高于强驽,操作频率高,制作成本低。这些武器很有威力,一经面世,将会对大汉皇朝倚为王牌的强驽部队造成严重威胁。

第一卷姜述篇第60章长山工坊

顺路抵达长山岛,岛上已经建得初具规模,岛中央高处有一处院落,高墙围绕,守护森严,这是研究火药、驽箭、兵甲等武器的绝密区域。从太仆考工令偷偷弄出不少工匠,其中不少是京城知名匠人,其家人也一同安置在岛上。

所用原料都是精心选制,又运入许多优质石炭,采取高炉炼铁工艺,打造的兵器盔甲皆属上等,质量超过京城武库所藏。硫磺、硝石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皆从倭岛运回,比国内所产硫磺、硝石纯度要高得多。姜述在此制定了系列制度,安排心腹管理,护卫全是姜家族人或家丁,保密制度十分严格。

贾诩、郭嘉都是首次来到此处,处处觉得新奇,不停发问,姜述详细解释。诸人转到研究军火的地方,管事魏九听说东家要看试验结果,自然想表现一番,用了足足十多斤火药,用油麻纸层层包裹。在东边试验场上挖了一个浅坑,上面盖了一些浮泥,留下引线接到外边。

火药坊管事魏九原是崂山道士,性喜研究丹药,后因操作不慎引燃道观,被主持赶了出来。魏九无法生存,装神弄鬼愚弄百姓,有一秘法唤为破邪雷,将符咒点燃后放在手心,往外一抛,立即发出响声,前方出现一个火球。百姓不知原理,以为是符咒之威,击中并焚烧邪物,魏九因此骗些钱财度日。后来魏九辗转来到临淄,百姓见识到破邪雷的威力,纷纷传言他道术神通。姜述听说以后却晓得原理,不由如获重宝,令人将魏九请来,验明其道具确似火药,不过配方不对,主要以硫为主,威力极小。但这样也足以让姜述兴奋,以高薪聘请他为管事,让他挑选工匠,专门研究火药。魏九装神弄鬼,无非为了混饱肚皮,如今得任执事,又投所好,做事十分尽心尽力。

魏九准备工作做好,过来问道:“能不能施放?”

“你在炸药上方多加铁钉、石块之类的硬物,再在前后左右上方各加一个木人。”姜述明白单纯火药爆炸威力不大,但是加些硬物,威力应当加大不少。

魏九应命下去,招呼工匠忙活一会,回来说道:“主公,准备完毕。”

姜述目测距离,往外走出百步停下,又让人搬取掩体遮挡。贾诩、郭嘉不明缘由,只是依姜述所言捂住耳朵仔细观看。只见姜述一声令下,魏九开始指挥工匠疏散,打火点燃引线,迅速跑到五十米开外的掩体内,不敢探头观看。

听见震天一声巨响,不远处冒出暗红色火光,继而升腾起蘑菇状的烟云。贾诩、郭嘉即使捂着耳朵,也给震得发晕,见姜述走了过去,也随同一起上前。

木人最远的飞出三十多米,三个被炸得粉碎,其余也炸飞出去断成几截。贾诩、郭嘉骇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魏九上前看了看,喜道:“主公,这个主意好,威力果然大了许多。”

姜述道:“能不能做个薄铁壳,将炸药放在壳内,再搅上一些铁钉之类的硬物,密封越好威力越大,你等多试验几次。注意火药数量,不能放得太多,免得出现意外。另外,无论是作坊还是试验,一定要注意匠人的人身安全。”

看到火药如此威力,郭嘉、贾诩皆有些不敢置信,直到海船开航时,两人似乎才大梦方醒。郭嘉问道:“主公给我的是此物配方?”

姜述道:“这是新配方,比刚才看的威力要大些。不过还是不行,还得想法加以改进。”

郭嘉与贾诩内心震惊不已,互视一眼,郭嘉又问:“若是此物用于攻城,城墙能炸开吗?”

姜述道:“若是数量足够,自然可以。”

郭嘉喜道:“如此利器在手,我等将横行天下。”

姜述道:“此物主要成分为硫、硝、碳,碳倒是好找,硫磺、硝石国内所产纯度不够,还需设法提炼。若想提升威力,奉孝要多费心思。此物易爆,要注意储存方式,研究如何防火防爆。”

从长山岛沿海路往南,不久到达黄县码头,姜丁现任黄县县尉,早已得到消息,与县长丁纪等在码头等候。丁纪是姜述四爷爷的姑爷,辈份比姜述高一辈,属于半个姜家人。丁纪家境好,精明宽厚,亲民实干,是不可多得的治政好手,沿途百姓见到他都热情招呼,姜述看在眼里暗自点头。

从码头往西南方向行出三里余,国渊引些从人在路旁等候,接到姜述一行,众人一齐赶往东莱治地黄县。此处多为丘陵,翻过丘陵下行,茫茫一大片全是沼泽,围着沼泽边缘才有些人家,确实人烟稀少。姜述道:“山中水源充足,却没有固定河道束缚,这才形成沼泽。实则只须开挖河道,拦坝截水,形成水库,此间沼泽便是数万亩良田。”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师事郑玄。史上曾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曹操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曹操广置屯田,使国渊典其事。国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曹操征关中,以国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姜述前世记忆对国渊印象很深,得知其为郑玄弟子之时大喜过望,刻意交纳此人,求取东莱太守之职时,将国渊与郭嘉、贾诩等一同荐为属官。国渊向在国学任教,得官以后先到东莱,他为人亲和,很快与吏员百姓打成一片,到东莱时间虽然不长,大致情况却已经摸透。

国渊道:“单从此处来看,南界有小山,延绵百里,山溪无数,但是缺少治理,因此水不能用,皆流归大海。四周皆是沼泽滩涂,面积相加足有三十余万亩,若是蓄水以治,足可养活十万余众。”

姜述道:“子尼比我等早来十余日,却有如此见的,想必情况了解不少。以子尼看,此地如何改造?”

国渊道:“我只是想出大体方略,具体办法却不是那么简单,堤岸高低大小、水流宽细缓急、人工民夫来源、粮钱耗费多少等等,都要提前考察,不可急切决断。”

姜述道:“子尼所言甚是,很快就到年关,正月我还要去趟京城,劳烦子尼多多费心。”

国渊道:“自应尽心尽力。”

姜述又道:“兴水利、造良田很重要,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

不仅国渊,郭嘉、贾诩等也大为好奇,齐问道:“什么事情?”

“东莱身处极东,商业并不发达。有利便有弊,有弊亦有利。东莱距离三韩、倭国均近,与辽东亦是隔海相望,距离黄河入海口亦不远,海路与徐州、扬州、交州相通,此是交通之利。我想在牟平城以东海岸择地设立商埠,增设一标士兵卫护,称为威海卫,以为海贸集散之地,集中力量发展,五年内让东莱成为最大的海商聚散之地。”

汉代言商让人瞧不起,朝廷历来对商税也不重视,姜述可不畏人言,言真切而近人情,不言商不言利,那是夸夸其谈,能当粮食?能当薪俸?

姜述道:“诸位或许瞧不起商人,看不上商利,圣人尚言齐家治天下,何谓齐家?是让家中安定,安定少得了钱粮吗?饭都吃不饱,如何治国治民?做为一郡之首,如家长一样,首先得让一郡百姓吃饱穿暖,这才能算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商埠发达,百姓在种地之余可以做些生意,补贴家用。无地流民可以到商埠出力,挣口饭吃。何况商业发达,税收高到一定程度,田税就可减免,百姓因此受益,何乐而不为?”

如此言论在此时有些激进,诸人有的话能理解,有的话理解不了,但是都在深思。只听姜述又说道:“目标可以远大,但是欲速则不达。富民要有一个过程,但是需要扎实的根基,根基是什么?人的流动,只要人流动过来,就有商机,就有财富,即使不计商税,藏富于民不也是惠民吗?”

众人一边行路,一边思索姜述所言,大家心里似是打开一道门,固有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一骑快马突然赶了过来,道:“诸位大人,前方两村村民殴斗,打得不可开交。”

此人是县衙小吏,丁纪将小吏带到姜述近前,姜述让众人暂歇,询问小吏详细情况。小吏在东莱任职多年,对附近人文地貌非常熟悉,姜述所问都能说出大概。

东莱民风彪悍,因为水利不兴,土地虽多,产量很低,百姓生活很苦,性情刚直。前方发生械斗起因只是口角,于家庄村民与江家庄村民因琐事发生口角,继而大打出手。于家庄上来数人,将江家庄村民打了,两庄相距又近,江家庄村民听到消息,当下招呼些人赶了过去,两方村民越积越多,几乎都是全村出动。

一位都伯带着手下兵丁已经来到现场,见互殴还在进行,抬下数人全身是伤,有的昏迷不醒,都伯吆喝一声,兵丁上前连打带骂,将两拨人分开。两方村民见官府来人,不敢再动,但仍在对峙。

都伯见官道行来一拨人马,一看诸人官服,知道是新太守来了,连忙上前见礼。姜述道:“正事要紧,一同上前看看。”

两边各有百余村民,拿着刀棒棍叉,万一士兵压制不住,再行开打,出人命十分正常。姜述边走边问,都伯已经打听明白,将事情经过简单说了一遍。

姜述径直走到两方中间空地,百姓感觉有些怪异,这少年身着官袍,县长随在其后,应该是位大官,但是年纪太小,不知轻重危险,一头扎入对峙中间最危险的位置。

姜述大声说道:“诸位百姓,本官为新任东莱太守姜述。”

气氛立时松驰下来,姜述是青州神童、驸马爷,如今又是太守大人,百姓不顾开打,一起挤着瞻望小太守的风采。年纪是小些,但是气度俨然,有人窃窃私语道:“别看年纪小,听说是天上神仙下凡,所以皇帝才将女儿嫁给他。”

只听姜述又说道:“诸位,本官上任之前,对太子说,东莱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物华天宝,百姓淳朴。一路过来,真是不错,就是水利不兴,土地薄了些,百姓受苦了。”

这么一说,百姓没听明白,新太守不提斗殴之事,反而说起闲话,正在纳闷时,姜述问东面这方为首一人,道:“你叫什么名字?”

“禀大人,小老儿叫江四勇。”

“江四勇,你到我近前。”姜述道。

太守有令,江四勇不敢违抗,迟疑一下还是走上前来。

姜述又向另一方为首之人,道:“你叫什么名字?”

为首一人道:“在下于大宝。”

姜述道:“你也到我眼前来。”

第一卷姜述篇第61章入主东莱

两人行礼毕,都站在姜述前面,只听姜述说道:“你们两人是村中首脑,我问你们一个问题,若你们家子女出了事,你等急是不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