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战骑狂潮-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好,这里还有一封给朝廷的奏表,劳烦李校尉将之一并送走。”言罢,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书帛,递给了李铮。
做完这一切,荀攸二话不说,转身洒然就走。
李铮无奈的摇了摇头,但还是打开了奏表,细细看了一遍,这才又叫人,嘱咐将之与那家书一起送出灵州。
摸着下巴,李铮略略沉思。
荀攸的表现,仍然是那个样子。李铮有些不明白,说他不愿意吧,又把李铮交代的事做的妥妥当当的。说他愿意吧,又表现出这般的疏远。
唉,这些聪明人的心思就是难以琢磨。
很快,一天就这么过了。李铮以为自己能够悠闲放松一段时间,却没想到,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有蓝翔鸟携急报从富平而来。
既然急报是从富平传过来的,那么只关乎一件事,那就是凉州局势有变。
打开信报,李铮一目扫过,瞬间就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温统率的数万大汉军队,在三辅与凉州交界一带,与韩遂叛军你来我往打了几个月,一直呈僵持状态,难以占据上风。然而,就在开年之初,也就是前些天,战事多半发生了转变。
却原来,一直驻守在安定与北地边界的两万余韩遂叛军,在三天前有了动静。富平的白狼和努罗因此也紧张起来,连连派出斥候前去探查,同时向周林索要信报。整个富平,开始进入战备状态。
李铮看着信报,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两万余叛军的动静,到底是指向何方呢?是北地郡?还是朝廷的征缴大军?!
如果是北地郡的话,李铮就必须要马上赶往富平前线,准备与之拼个你死我。若是指向朝廷大军的话,那么就说明凉州前线战场一定发生了变故。
或者韩遂大败,处于下风,急需援兵。
或者朝廷处于下风,为韩遂所制,韩遂想调集更多的兵马,毕其功于一役!
脑子里一转,李铮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忽然李铮开口:“来人,把荀先生请来。”
门外自有侍从,闻言立刻便去请荀攸。
荀攸到了之后,不失礼,但也不客气。作了揖,自顾自地就跪坐了下来。
“不知李校尉有何指教?”
“哈哈,”李铮咧嘴一笑,道:“公达先生不要这么生硬嘛,好歹吃我的住我的,给我点好脸色不行吗?”
“不吃你的不住你的也行,你让我走。”荀攸嘴角一翘。
“好吧,当我没说。”李铮拍了拍额头,顺手将信报递给了荀攸,道:“公达先生先看看,给我个建议。”
荀攸接过信报,细细一看,品味琢磨了片刻,笑道:“李校尉谋略非凡,哪里用得着荀某人?”
“。。。”李铮瞪大了眼,真真是无奈的很。这些聪明人也真是不好相与,这么记仇干嘛?
“公达先生,”李铮转念间,却道:“这可是关乎朝廷大计呀!”
“呃。。。”
这下轮到荀攸无奈了,只好道:“李校尉看来需要准备去坐镇富平。。。年前数个月,张太尉都未曾给李校尉下过命令,大约就是在等此时!此番不论战事有何变故,想必都不会放着李校尉你这颗钉子不用。只要太尉处传来消息,其中的缘故,自然明了,勿需多做猜测,安心等待,做好准备便是。”
李铮闻言,不由恍然。
的确啊,何必想破脑袋去钻研其中的缘故?如果朝廷大军占了上风,需要李铮出力的时候,自然会下令,让李铮帮忙围剿。若是朝廷大军战败,也一定不会让李铮闲着,下令让牵制叛军,给大军制造撤退的机会什么的,一定还是有的。
凡此种种,根本不需要想太多,等着就行。
第六十章虚惊一场
要事当前,李铮雷厉风行。当下给荀攸和赵五交代了招募三千人手、配合周肥开发白水川之事,然后立刻动身,马不停蹄赶往富平。
白狼、努罗二人早知李铮要来,早早就率领一队威风凛凛的狼骑,在富平城外候着。见李铮到了,老远就连忙迎上前来行礼,也不多言,引着李铮径直往军营而去。
到了军营,李铮对这段时间以来驻扎在富平的军队的发展状况,先做个一个了解。
面对复杂的大环境,李铮急需壮大力量,增强底蕴,以保全自身,乃至于问鼎天下。所以一直以来,都奉行持续征兵的这么一个策略——每每手里资源有了富余,便会不定时的招募一定数量的兵丁。
当初将努罗留在富平,李铮离开时也稍稍提过一下此事。不过当时心里并没在意,毕竟,富平并没有处于他的直接统治之下。再则,李铮手中资源有限,供给努罗这一千兵马已经不算容易,没有更多的资源拨给他用以在富平征兵。
也许是因为叛军的威胁,富平城里的豪强大户,对于这支军护羌校尉麾下、纪律严谨的军队还算支持。自从富平驻军以来,军队接收到的粮草财货,也不在少数。除了自用,多余的都被努罗用来招募兵丁。
所以,现在整个富平,除了努罗原先的两个兵种合计一千精锐步卒、白狼手底下的一百狼骑之外,竟然已经有了一千多新兵。
这出乎意料之外,在调集新兵去草原训练之时,李铮就没将富平计算在里面。
不过现在也不算晚。于是李铮立刻拍板,让人明日便将这一千余新兵送到白水泽,交给王老虎等人统一训练。
白狼努罗二人自然应诺不提。
“早上收到你们的传讯,但太过简短了。”李铮笑着道:“我得听一听具体是怎么个情况。”
针对新兵作了一番安排,李铮转言,就说到了眼下的正事上面。
白狼不敢怠慢,立刻抱拳回话,道:“回主上,四天前,我们安排在叛军驻军处外围的斥候,发现了不寻常的情况。”
李铮作洗耳恭听状。
“叛军在安定郡三水与北地郡富平交界的左谷中,驻扎的约莫两万五千大军,在斥候发现异常的时候,已经人去营空!”
“哦!?”
李铮微微一愣。
“按照斥候的报讯,在五天前,叛军并未有所动作,然而四天前就没了踪迹,应该是那天晚上连夜撤走了!”
李铮缓缓颔首。
“我与努罗不敢怠慢,连忙撒出斥候,追踪踪迹,只摸到了一些模棱两可的痕迹。叛军似乎有所准备,也许是兵分两路,这让我和努罗拿不定主意。”
李铮眯起了眼睛,心思迅速转动起来。
好一会儿,才道:“斥候追踪不能停,但追踪范围不能超出安定、北地二郡。同时传讯周林,让他密切注意凉州所有关乎局势的信息。。。”又沉吟了片刻,道:“我们在没得到具体消息之前,不能妄动,只需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便是。”
想到来之前,荀攸的一番分析,李铮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妨以不变应万变,暂且按捺,等待消息,然后再做打算。
白狼、努罗二人相视一眼,齐齐抱拳顿首。
。。。
在李铮蛰伏等待的时候,凉州战局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温自中平元年起,每每有羌人叛乱,断断续续数年间,都是其人在主持平叛大计。甚至因此于长安被拜为太尉,成了第一位不再朝中的三公!然而到中平四年末,这数年之中,张温非但没有平定叛乱,凉州乱局反而愈演愈烈,还耗费了朝廷海量的钱粮!
而此番用兵,更是一直与叛军僵持,连胜仗都没打出几场,这让天子和朝中兖兖诸公着实难以接受。
于是乎,在新年到来之前,张温被罢免太尉之职,调回了洛阳。
为了抵挡甚至击破韩遂叛军,朝廷在将张温解职之后,立刻又任命了新的平叛统帅。当时,有人建议以原汉阳太守傅燮,作为此次平叛统帅。
理由有三。其一,傅燮为凉州人士,熟知凉州地理人情。其二,傅燮名望才能,堪当重任。其三,凉州诸羌胡,对傅燮感恩甚深,以此为突破口,或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招降叛军。
然而最终,这个建议并没有被天子采纳。
因为有一个更好的人选——名将皇甫嵩!
皇甫嵩本为名将皇甫规之侄,可谓家学渊源。又曾履任地方官,后来击破黄巾,立下实打实的战功。再则,皇甫嵩也是凉州人,同样十分了解凉州的地理人情。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皇甫嵩杀性不小,当初坑杀黄巾贼那是以十万计!
叛贼荼毒大汉边塞数年,每每让朝廷头疼无比,天子首先想的,是让这些叛贼去死,而不是招降!
所以,当下便拜皇甫嵩为左将军,拜中郎将、破虏将军、斄乡侯董卓为前将军,以皇甫嵩为主,督领前将军董卓,前往平叛!
。。。
李铮在富平莫名其妙的等了两个月,军队时时戒备,刻刻紧张,但预想中的战争并没有来临。
甚至于朝廷的音讯,也一点全无。
李铮不由苦笑,这一番功夫,算是白做了。看来便是荀攸这般智谋之人,没有足够的信息,也会猜测判断失误啊。
当然,说荀攸失误,其实也不然。
不管怎么说,只要没给自身造成损失,计谋就不算出错,至多就是落空而已。想必荀攸也是因为信息不够,自知难以分辨内中详情,才建议李铮按兵不动。
既然朝中没有诏令,李铮也乐得清闲自在。他本就不愿意在自身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与叛军硬拼,对他而言,没有消息,就是不错的消息。
两个月过去了,时间到了中平五年三月中。
整个灵州的春播,乃至于富平,都已经几近完毕。虽然富平暂时并未处于李铮的直接统治之下,李铮也没有派遣管理团队接管富平政务,但毕竟驻军了。而富平又紧邻灵州,早晚都是李铮的囊中之物,所以对于一切的基础——农业,李铮也十分关注。
当然,这次春播,只是普通的粮种,并非参麦。参麦在去年冬季就早早的全都种下了,还差两个多月,差不多都可以收割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在平安的环境下,安安心心的种田,对于灵州、富平二县的普通庶民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这两个月中,李铮的自身的力量进步斐然。
其实对于李铮而言,有着足够的底牌,只要基础打好了,发展的势头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战骑。
每半个月,李铮都会回草场一趟,将驯兽场中累积起来的野兽都合成战骑。到现在,青甲战骑也有了八十余头,算上一些刚刚出生的小家伙,略略超过了百头。
而山岳狼骑的规模,直接翻了一番,达到了三百头,能够随时调用出战的,至少有两百头!
又比如李铮麾下的士兵,算上经历过真正战争的精锐,已经超过七千人!其中战骑兵、战马轻骑、着甲精锐步卒,合计已经达到了四千!
这股力量,已经不算小了。
七千士兵,加上战马、战骑,人吃马嚼,让李铮的随时都有种要破产的感觉。甚至于从起初到现在,这很长一段时间,李铮都没有给军队发过一分军饷。没办法,吃饭能供应起就算是万幸了,至于军饷,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了。
而李铮着重关心的白水川开发之事,现如今已经是荀攸接替李铮,总览大局。周肥仍然是实际操作者,不过他以后要汇报和请教的对象,变成了荀攸。
李铮会逐渐放权给荀攸,除了因为荀攸办事能力强的超出李铮想象之外,还是一种引诱。
这么长时间,荀攸竟然都没有主动开口,没有表露出一分一毫要为李铮效劳的意思。这让李铮有些沮丧的同时,也挖空了心思,跟荀攸卯上了!
不信你荀攸是块石头,便是块金铁,也要将你腐蚀掉!
有荀攸总览大局,整个白水川的开发,就显得十分的顺利。
三千牧场工人,早在开春之初就招募妥当;白水川茅蓿的种植,有这三千工人的劳作,也在前几天完全落下帷幕;各驻兵点、兵营,也全都建设完备;道路的修筑,也进行的有条不紊。
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到茅蓿在草原上扎根,成一定规模之后,将神州草场中的各个物种进行分流,迁移到白水川繁殖饲养。
这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以茅蓿的繁殖和生长能力,大半个月就足够了。
第六十一章得逞
自中平三年秋,李铮来到这个时代,一直都忙忙碌碌,为草场打基础,好似永远也停不下脚步。
不想到了现在,却难得有几个月悠闲自在的时光。
自年初的一场虚惊,到三月春播,到现在又过了四个月,眼看已经几近八月。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李铮的势力发展,是极为迅速的。
首先,他手下的兵马,刚刚突破一万大关,并且着甲者达到了八成,也就是八千人的骇人地步!
这股力量在手,李铮的信心,是越来越足。
所以,理所当然的,临近灵州的两个县——灵州之西、隔河相望的廉县与灵州之南的富平,都被李铮纳入了掌中!
加上白水川,李铮所掌控的领地面积,达到了方圆近三百里的程度!
在这方圆三百里的范围内,人口户数超过两万五千户,加上无偿为李铮服务的羯人俘虏,合计起来,已经略略超出十万人!
养活十万人,可不是一件小事。
幸好,灵州、富平两县刚刚收割了春播小麦,李铮到手了一大批粮食,再分担一个廉县,不算太艰难。
同时,最多一个月之后,今年的冬小麦也要开始在李铮统治的三个县的范围内进行播种。这次播种,以参麦为主。
去年冬季种下的六万亩参麦,除去落到灵州豪强手里的一万亩,其余五万亩的收成,都是为了现在做准备。
五万亩收成的参麦做种子,完全能够满足三个县的需求,并且还有不少的盈余。可以预计,过了这个冬天,到明年夏季,李铮统治的范围之内,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会饿肚子!
当然,因为参麦生长的特殊要求,为了保持地力,使得参麦能够一直丰收,李铮还专门下了一命令。
在他的统治范围之内,参麦的播种,必须春秋交替进行。
详细解释,如果一块地,在今年进行了春播,今年的冬季和来年的春季,都不允许播种,必须要等到来年的冬季,再种植冬小麦。
参麦对于地力和水源的需求太高,如果连续不断的播种,一块地的地力会下降的很快,到最后贫瘠的几乎什么都不能种植了。
所以相应的,还需要做好肥地工作和水利工程建设。
肥地就简单了,人、禽、畜的的排泄物,抑或者草木灰,都可以做到。而水利方面,就是大工程,这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当然,这方面李铮一直都不曾放松。在将廉县和富平纳入掌中之后,李铮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幸而三县土地肥沃,又临近大河,否则参麦这一类对地力要求高的作物,根本无法长久种植。
农业欣欣向荣,与之处于同等地位,甚至对于李铮而言,更重要的畜牧业,也蓬勃发展。
方圆百里的白水川,如今已经遍地茅蓿。郁郁葱葱的茅蓿,将这片草原,映衬的如诗如画。
牛羊马匹,各类战骑,都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自由自在的生长繁衍。
风吹草低见牛羊,那种勃勃生机,让人心旷神怡。
白水川牧场所蓄养的牲畜,譬如牛羊,一部分用于民用。在李铮将三县完全掌握之后,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一头耕牛、三只羊。
只这一下,就消耗掉了李铮数万头犍牛,十几万只羊。
当然,这并非无偿。对于人类的劣根性,李铮心里清楚的紧。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对人太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而会让人不安。相反,若是有条件的,人会觉得更合理。
这一头耕牛三只羊,须得到有了收成之后,以税收的形势,偿还给李铮。
除了这一部分,牛羊之类的牲畜,最主要的用途,是给锻造中心提供原材。
打下一个匈奴别落,收获的数十万头牛羊马匹,对李铮而言,收获的确太丰厚了。
不但能轻而易举的满足治下民生所需,还能满足现阶段锻造中心对皮革的需求,而且还得到了数万无偿贡献劳力的奴隶,简直是一举三得的美事。
又譬如红玉鸟和棘皮猪。
这两种通过系统合成出来的特殊战骑,因为其美味和营养价值,广为北地郡诸县上层人士喜好。周林主持的神州商行,每每开辟新的市场,以这两种特产为开路先锋,总是无往而不利!
这两种较为重要的禽畜,在李铮的关注下,借助生长加速器的奇妙功能,其族群,发展的极为迅速。
现如今,红玉鸟数量,已经过两万,每天产蛋也有一万余。棘皮猪的发展壮大,则要慢一些,略略超过了三千头。
在红玉鸟族群基数发展到这个阶段,凭着生物生长加速器的逆天功效,每七天就可以孵化出一批幼崽,照这样下去,不出今年,整个白水川几乎都要被红玉鸟占据!
因此,李铮已经开始对三县诸豪强和一些庶民百姓,开放红玉鸟养殖。
当然,这并非没有条件。尤其是针对豪强大户。
李铮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以此为契机,解除豪强大户的家兵武装!
要获得红玉鸟幼崽,可以,先解除家兵武装,否则没门。而且,拒不解除家兵武装的豪强大户,不但得不到饲养红玉鸟的机会,还会断绝其种植参麦的机会!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眼下这种世道,虽然李铮统辖的三县很是平安祥和,但谁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靠谁也不如靠自己,握在手中的力量,才是关键。
所以,绝大部分豪强宁愿被李铮断绝种植参麦的机会,也不愿意解除家兵武装。
这让李铮无奈的同时,也心里冷笑。
他并不着急,以后有的是机会整治这些豪强大户。等那些强硬的豪强大户看到了那些配合者从中获得了令人眼红的利益之后,等到李铮强大到他们自觉无法抗衡的时候,自然会来求李铮。
系统出品,必是精品。李铮对于红玉鸟和棘皮猪,有着绝对的信心!
。。。
神州草场,傍晚。
在李铮寻常练武的那个小丘顶端,荀攸和李铮并肩而立,静静的看着远方的日落。红艳艳的云霞映衬着大地山河,那种壮丽,让人心神沉醉。
“几个月过去了,公达先生,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在几个月前,李铮也是这么问的荀攸。
荀攸颀长的身躯挺拔如松,双手背负,宽大的袖袍迎着风微微鼓荡。头顶上别着发髻的玉质发簪,在晚霞之中,显得有些耀眼。
闻言,他微微侧脸,看了眼李铮,又将目光落在了天边的晚霞上。
好一会儿,却道:“前日荀某去矿区看了看,这片贺兰山支脉中的各个矿区,产矿效率已经提升到了极限。”
说着,话音顿了顿,道:“食矿兽的数量已经达到了该遏制的程度,除非开新矿,否则完全够用了。”
“呃。。。”
听荀攸答非所问,李铮不由心中无奈,脸上表露无遗,却微微颔首道:“食矿兽的繁殖速度很快,只要有足够的矿藏,他们可以无限繁殖。但公达先生可能不知道,这种特殊战骑,在没有矿藏的前提下,会自主淘汰老弱。所以并不需要人为遏制,只要没有矿藏,它们会自动缩减族群数量。”
“原来如此。”
荀攸呵呵一笑,道:“荀某在神州草场的时日也不算短了,但很多时候总有种孤陋寡闻的感觉。”
言语间,竟有些自嘲。
“不要说你,便是我,有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李铮不由笑道。
作为系统的主人,对于系统的了解,李铮自觉仍然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每每出现一个新的功能选项,一种新的战骑,系统并不会给予详细的解释,都需要他自己去理解,甚至于在使用成品的过程中,才能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信息。
“公达先生,”李铮再次提问:“李某刚才的问题,你还没作答。”
荀攸闻言,脸上的神色分毫没变,道:“什么问题?”
“你!”
李铮眉头一竖,瞪着他,道:“我就问,你什么时候愿意为我做事?”
“这不一直在为你做事吗?”
李铮无奈:“好吧好吧,以后再说,以后再说。不过我可告诉你了,还是早做决定的好!我李铮现在的势力,已经不算小,等到打出名声,贤才纷纷来投,到时候别说我没给你机会!”
荀攸无言。
这人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难道荀氏出产的人才,都是这个脾气?李铮摇了摇头,转身缓缓往山下而去。
刚走不到几步,却忽然浑身一僵,一只脚在地,一只脚踏空,整个人就愣住了!
“主公!”
“什么?!”
李铮脑子里回响着这个称呼,好久才回首,脸绷得紧紧的,几步跨过去,一把揪住荀攸的袖子,大声道:“你再说一遍!”
荀攸脸上露出了李铮从来没见过的郑重,他挣脱李铮的手,后退几步,一甩大袖,对着李铮,躬身长施了一礼:“主公在上,请手荀攸一拜!”
夕阳下,李铮伸着手僵在那里,荀攸弯着腰拱着手,一动不动。
良久,一声鬼哭狼嚎一般的大笑从山丘上传来,让整个草场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哈哈哈哈。。。哇吼吼。。。”
李铮大吼一声,脸上激动兴奋,简直难以言喻,连忙一把扶起已经腰酸背痛的荀攸,大笑道:“好好好,李某人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荀公达,你的选择无比的正确,看着吧,老子李铮一定会君临天下,你荀公达就是千古第一丞相!”
荀攸看着激动不已的李铮,嘴角不由一翘。
第六十二章分析
终于和平收复了荀攸这个顽固的家伙。
李铮的心情,愉快的简直难以言喻。
当下便大笑着对荀攸道:“不容易呀不容易,荀公达,你让我患得患失这么久,我得报复你一下!”
说着,李铮脸色一肃,道:“荀攸听令,即日起,任命荀攸主掌灵州、富平、廉县以及白水川一切政务,并为军师,参赞军务!”
“攸领命!”
荀攸呵呵一笑,心里爽慰,欣然应诺。
可以说,李铮的这一举动,已经将手里的大部分权利,都下放到了荀攸的手里。作为一个有志于天下大业的大能,荀攸自然十分欣喜。
他们这一类人,不缺什么,只怕不被重用,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现今,作为投效李铮这一潜力股的首位大能,荀攸已经可以大约展望自己的辉煌未来。就像李铮刚才所言,李铮如果做了天子,要任命丞相,第一个有资格的,就是荀攸!
主臣二人相视一眼,齐齐哈哈大笑。
荀攸的投效,标志着李铮的势力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许荀攸更擅长军事谋略,但处理政务,也同样拿手。一专多能,是这类谋士的天赋特征!
有荀攸主掌政务,以他的能力,将三县二草场的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自然不在话下。如此一来,李铮就可以从这些繁忙的事务中解放了出来,将所有的精力,都转移到加强军事方面上来。
二人相携下了草丘,李铮又让人将赵五叫来,三人一起到了李铮家里书房,各自坐好。
李铮先是一脸喜色的道明了荀攸的投效,然后宣布了自己对荀攸的任命。
闻言,赵五竟然显得比李铮还高兴,连连向荀攸拱手作揖,真诚道:“公达先生,我们这几个早先跟随主上的家奴,都没有什么本事。在很多事情上面,难以给主上帮助。现在公达先生能摒弃身份之见,投效主上,对于我赵五而言,那是天大的喜事!多谢公达先生!”
听赵五这么说,李铮心里不由十分宽慰。
赵五能做到这般为他真心考虑,李铮自忖,以后万万不能相负!
“赵兄言重了!”荀攸连忙还礼:“而今我等已是同僚,辅佐主公完成大业,也少不了赵兄等人的助力呀!”
“好好好。。。”李铮看到这一幕,心中欣慰非常,笑道:“你们两个也不必如此相互恭维,以后相扶相携,共同努力就是。”
“喏!”
“赵五,”言罢,李铮转言又道:“你待会儿下去之后,就立刻以我的名义,给张山、白狼、努罗、喀木可还有周肥、周林和李老,发布对公达先生的任命。”
赵五点头称是。
此事罢了,李铮转言,就说到了当前的局势,开口道:“通过这一段时间以来,商队从各地收集上来的消息,分析之后,当前的局势,已经显得十分明朗。”
荀攸、赵五二人凝神倾听。
“年初,我等以为凉州战局有变,很是紧张了一番。却没想到,竟然是因为张温被罢免导致的。”
“哦?!”
荀攸不知此事,闻言不由眼神一凝。
李铮继续道:“张温被罢免之后,朝廷就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坐镇三辅,平定叛乱。”
“公达先生,你以为这二人前来平叛,可会有建树?而我这个护羌校尉,面对这两人,又该怎么做呢?”
荀攸略一沉思,眼睛很快就亮了起来,胸有成竹道:“看来朝廷这次是下了决心,要平定叛乱啊。皇甫嵩、董卓皆为当世名将,如果不出意外,韩遂的日子很快就不好过喽。”
李铮洗耳恭听。
“但是,”荀攸话音一转,却道:“我料定此番平叛,虽有结果,但绝对不会令天子如意!”
“此话怎样?!”李铮连忙问道。赵五也紧紧的盯着荀攸。
虽然李铮可以肯定,韩遂还会纵横西凉大地几十年,但荀攸却没有李铮这种先知先觉的本事。
所以李铮想要听一听荀攸对此事的判断。
“皇甫义真先且不言。”荀攸悠然道:“属下先给主公介绍一下这位前将军董卓。董卓,字仲颖,陇西人。此人骁勇善战,就本事而言,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但此人却颇有野心!自董仲颖崭露头角,到现在,总能死死抓住麾下军权不放,天子对此早有不满。不过此人搭上了大将军何进的船,天子虽然有心,却也暂时奈何他不得。”
李铮缓缓点头。在他看来,大将军何进原本只是天子刘宏扶植起来,对抗世家大族的一粒棋子,但显然,此人已然脱离了天子掌控,有了自己的野心。勾连地方将军,培植势力,充当保护伞,这就是铁证。
然则汉室日益倾颓,掌控力大不如前,已经难以做到拔出这种毒瘤,只能暂时忍耐,听之任之。
“董仲颖麾下的军队,一直驻守在右扶风一带。在张温主持平叛大局的时候,一直调动不了这支军队,否则凉州叛军不说不堪一击,但绝对不会呈现在这种僵持态势!而张温想要处理董卓,却又忌惮董卓在羌地的名声和麾下的大军,于是不了了之。其实可以看出,张温因无功被罢免,董卓在其中起到了一个不小的作用。”
“现今朝廷竟然任命董卓出征,虽然以皇甫嵩督领,但皇甫嵩却没有嫡系军队,定然压制不住董卓!也就是说,这次平叛,其实以董卓为主!”
李铮深以为然。
“此番遂了董卓心意,依着董卓的野心,便是能剿灭韩遂,也不会这么做!”荀攸断然道:“养贼自重,此乃其一。其二,董卓以一介寒门武夫,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麾下定有那有识之士,兴许也能看出大汉朝的颓势,恐怕与主公打算并无二致!”
李铮微微一怔,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