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战骑狂潮-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难芯浚苍嚼丛缴羁蹋展榛刮次蛲改芰康谋局省

至少,他还做不到凭空将战气转化成某一件实物——一棵草,或者一块石头,或者一块金子。

所以只能给三女李静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让她自己去研究。

当然,对这些设想是否能实现,或者什么时候实现,李铮并不太过在意。很多事,刻意求取不得,慢慢来,稳步前进,才是一个文明要走的道路。

对于一个文明的发展而言,在动力方面,除了能量,还需要资源。

当然,如果能悟透能量的本质,就能直接用能量转化成资源。但可惜。现在不行。所以帝国需要资源。

而这二十年来,随着帝国的发展,在资源的需求方面,种类和数量就愈发的庞大。

就逼迫帝国不得不寻找更多的资源。

现如今,帝国完全掌握的位面世界,只有三个——本源世界、一号世界、三号世界。而且都是星球类位面。也就是有三个星球的资源。可供帝国开采。

但这还不够,所以,就必须将目光投向星空。

一个恒星系之中,有多个星球。虽然其余的星球都是死星,但上面,却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乃至于有很多生命星球不具备的稀有资源。

幸而随着能量运用体系和阵纹体系的相继诞生,就使得帝国有了探索星空的资格。

在元初二十六年的时候,帝国造出了第一架太空飞行器。

飞行器的基础技术。取自于水元文明的战争器械,再综合了一些其他文明相关的技术。以锻造出四阶战骑甲装的合金为主要材料,镌刻着体系全面的起源阵纹,以高度压缩的能量块为推动能源,终于能够冲出本源星球。

第一次星空飞行,有三个人通行。

一个是李铮,一个是阵纹师,一个是机械师。

这一次星空旅行。终于让李铮发现了位面世界的秘密!

他终于懂得了小胖妞当初的话——没有亲眼见过,没有目睹过。没有丈量过,就不能臆想胡说。

当飞行器以十公里每秒的初速度轻松脱离星球引力,冲出本源星球,然后在飞行器设定的每秒五公里加速度的推助下,速度愈来愈快,在达到一定速度之后。停止能量消耗,取消加速度。最终,经过三个月的星空旅行,李铮终于将这个位面世界的大小,摸通透了!

以太阳为核心。以九颗行星为簇拥,加上诸多的行星的卫星以及漂流在星空中的陨石,组成了这个位面。

李铮一直以为,星空无边的广阔,有无数的星系,有无数的星球。但现在,他明白了,这个位面,只有一个恒星系!

那时候,他驾驭着飞行器,抵达星系最外围的行星的时候,准备继续向外探索。却发现,不论飞行器如何加速飞行,仿佛都在原地踏步!

身后的行星,与飞行器的距离,始终是固定的!他清晰的感觉到,面前有一层坚实的,不可名状的膜,阻隔着前进的步伐。

到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这个位面,只有这么大!

证明了他错误的认知,却也让他心里微微松活了一些。因为他潜意识里固执的认为,这个世界无穷大,就绝对不止起源帝国这一个生命星球。

是否有所谓的外星人呢?

想象中的外星人,到底有多强大呢?

会不会对帝国造成威胁呢?

作为一个皇帝,他必须要思考这些。

而现在,他没有这个顾虑了。因为,这个位面只有这么大,除了起源帝国,并不存在另一个文明!

因此,他可以放开手来,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另外的位面世界!

三个月,李铮环绕着这个星系位面,飞行了一圈。记录了诸多的数据,然后就返回了帝国。

随之,帝国便准备开发星空中其余的八个星球,攫取上面的资源,供养帝国的发展。

在回到帝国之后,李铮还就这个问题,问询了小胖妞。

比如星空中的那么多的星星,如果是恒星的话,又是哪里来的呢?而这个位面,只有一颗恒星!

小胖妞给出了答复。

原来,那些星空中闪亮的星星,却是大宇宙之中,诸多位面的投影。

仅此而已。

得到了这个答案,李铮恍然大悟的同时,也不由惊叹连连。

大宇宙无限时空,到底有多少位面?!

天上的星星,每一颗,都代表了一个位面,那么其数量,简直无法计算!

而随着元初二十六年帝国步入位面星空,无数的资源,被采集攫取,对于帝国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

随后的几年里,在一号世界、三号世界。帝国相继对两个位面世界的星空,投入了精力进行开发。

通过勘察,包括帝国本源世界在内,三个世界中,一号世界的面积,是最大的。它有着两颗双子恒星。星系内的星球,总数有三十三颗,资源最为丰富。而三号世界最小,只有五颗行星。

在元初二十九年,帝国在二号世界,也投入了一定精力,准备勘探星空。但让李铮意外的是,二号万族大世界,并非是一个星系位面。

应该是一块大陆位面!

为什么说应该?

因为帝国的飞行器。在万族大世界位面,飞行到一定高度之后,就不能继续上升,似乎世界法则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就不能看到整个大陆的全貌。

因此,李铮仍然不知道,这万族大世界到底有多大,万族大世界的光源,到底来自何处!

当然。也不是没有收获。因为帝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水元文明的战略武器的一些秘密。

原来。在御水领上空,一千公里之上,竟然有一块能量折射的金属板。水元文明发射能量柱,然后通过调控这块能量折射的金属板,将之投射到任何一个可以监控到的地方!

如果帝国现在与水元文明仍然敌对,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摧毁这个能量折射金属板。

但这只是一种设想罢了,现在帝国与水元文明之间,在利益方面的勾连,已经极为紧密。

商业、文化等等,两个文明之间。有着多方面的合作。

可称之为战略伙伴,而不是敌人。

当然,文明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尘不变。当初帝国与水元文明不也打了一仗吗?兴许什么时候,双方又成了敌人也说不得。

所以越是了解对方,对帝国越有好处。

在万族大世界,这二十年来,与起源帝国建交的文明,已经多达二十余个,囊括了方圆十几万里的地域。

十几万里,其面积,已经远远超过帝国本源星球的面积。但这也不过只是万族大世界的一个角落而已!

知道的越多,就越是敬畏。

万族大世界,不愧以大世界为名,的确够大!区区一个角落,就有数十个跨界文明的领地,这是多么令人惊骇的一件事?!

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秘密?有多少文明?有多强大的文明存在?

但这些对于李铮而言,却是极为遥远的一件事。

帝国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可谓飞速,不算弱小,但却算不得强大。在万族大世界,随便某个文明,也不差于帝国多少。

因为底蕴的关系,甚至帝国还处于弱势。

帝国存在的时间,太短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

自元初九年李铮与十位妻妾出行旅游,元初十年回到帝国,直到现在,这二十年中,李铮大多数时间,都呆在神州草场。

当然,有时候心血来潮,也会带着妻妾子女,到其他的位面世界去逛一逛。

这二十年中,在政治军事方面,帝国的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元初十年,李铮定下了一个十年换届的规矩。

就拿政务院来讲,每一届政务院宰辅,执政的时间,为十年一期。十年过后,执政的宰辅,就必须要换人。

李铮觉得,十年,对于一个宰辅而言,约莫足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目标,不算短了。

如果时间太长,对于帝国而言,没有太大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因为执政时间太长,思想僵化,导致帝国发展速度减缓。

所以换一个新的宰辅,就有新的局面。

从帝国建国,到如今元初三十年,已经换了三届宰辅,今年,就又到了第四届换届之时。

第一届宰辅荀攸,如今除了在政务院挂了一个国士的称号,却是已经加入了研究院,将精力完全投入到了能量研究领域。这些年来,已经有不少的成果出世。

第二届宰辅曹操,在元初二十年卸下担子,也只挂了国士称号,加入了研究院,投入到了思想文化的研究领域。这些年来,好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都出自曹操之手。

第三届帝国宰辅,便是荀彧。今年也到了任期,即将卸任。他已经准备投入到民用器械发明研究方面。

至于第四届宰辅,呼声最高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是诸葛亮,如今,诸葛亮是一号世界的总督。

第二个是田丰,他资格老,刚正不阿,经验丰富。不过田丰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卸任吏部部长之职,全心全意投入到了灵州太学院法学专业,教授学子去了。

第三个是二号世界总督周瑜。他文武双全,是个全能型的人才,许多官吏、百姓,都佩服他。

这三人就是第四届宰辅人选的热门。

第三章新战略

宰辅之下的各部部长,照例执行十年换届政策。如果没有能力再进一步,成为宰辅,就必须要卸任。除非是非常情况,否则没有例外。

而在军事方面,帝国也同样实行十年换届制度。

第一届作战部部长张山,现在也早已完全卸任。不再担任任何实职军职,只在军务院挂名大将军衔。如今也有两份工作——在灵州太学院军事分院担任战术教授,以及在生命内在进化方面,做一些研究。

第二届作战部部长,是庞德。也已于元初二十年卸任所有军职,挂名军务院大将军衔,与张山一样,同样致力于军事教育和生命内在进化的研究。

第三届作战部部长,却是张辽,现在也到了换届之时。可能也会与上述两位一样,投身军事教育和内在进化研究。

第四届的热门人选,有五人。孙策、曹仁、文聘、张飞和周瑜!

又有周瑜!

没办法,这家伙太能耐了,李铮都不得不为之赞叹。

因为二号世界的特殊性,总督也掌握军权。所以周瑜在政务和军务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

政务院和军务院都有提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而作战部之下的各位面世界各大军团的军团长,则在执行三年一轮换的同时,也必须要十年一换届。

轮换,是为了避免军团长在地方坐大,每三年,每个军团的军团长,都要调换到另一个军团任职。毕竟,每个军团额定有十万大军,这不是小数目。军队。是帝国暴力机器,必须要谨慎掌握。

而换届卸任的军团长,则多数进入了战骑部队,担当战骑统领。

如果在年限之内,累积战功、威望到了一定程度,就有机会调入军务院中枢。

而卸任后不想继续从军的。要么从事军事教育,要么都投入了研究院。或许什么都不做,回家逍遥自在也行。

军中的将领,卸任之后,大多数都喜好生命内在进化研究。因为对他们而言,战气这种促使生命进化的能量,他们最熟悉。

至于参谋部的部长,也同样十年一轮换。

第一届戏志才,卸任之后。也做了研究院的研究者与军事学院的教授,致力于各文明不同的战略战术方面的研究和教导。

第二届部长则是法正,法正卸任之后,也做了与戏志才同样的选择。

第三届部长,则是庞统,眼下也即将到了换届之时。他偏好喜爱军用器械,想必卸任之后,会投入到相关的研究部门。

第四届参谋部部长的热门人选。只有两个。一个是程昱,一个是黄月英!

这里。第一个出现了女性人选!

程昱老而弥坚,黄月英则正是风华正茂。

两人一个经验丰富,谋略硬朗狠辣。一个朝气蓬勃,头脑灵活不遑多让。一个男,一个女,倒是让人多有称道。

程昱自不必说。至于黄月英,这个女军师,在很早之前,就投身到了军师系统。这些年来,累积功勋声望。有了竞选参谋部部长的资格。

至于后勤部,几任部长都是李铮亲近之人。第一任部长是赵五,第二任部长,则是周肥,第三人部长,是帝妃糜嬛的哥哥,糜竺。

第四任部长,李铮属意沮授,不过沮授和田丰一样,早就卸任一切官职,也投入到了研究行列之中,也许不会就任。所以李铮的另一个人选,则是徐庶。

另外,安全部这一掌管情报、帝国安全方面的部门,贾诩掌握了二十多年。在元初二十年之时,贾诩主动上书卸任,接任者是郭嘉。

这个部门不类于军务、政务两院,李铮并没有规定卸任换届之事。现届的郭嘉,也许还会再任职一段时间,除非发生意外情况。

这二十年以来,帝国的人才,是纷纷涌现。

老一辈的大能,多数都已经隐退,投身喜好的研究事业,将帝国这个大舞台,交到了次一代的手中,新一代的人才,也逐渐成长起来。

不论是帝国本土,还是三号世界,都有很多的人物,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头。

比如诸葛亮,比如文天祥这类次生代,又比如姜维,比如曹真,比如邓艾,这类新生代。

新人才的登台,就带来了新的执政方式和理念,新的思想、政策,也逐一涌现,让帝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从来都没有停顿过。

同时,因为帝国换届政策的实施,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当然,也给了底层人物更多的机会。毕竟,老一辈如果不退下舞台,他们就很难冒头。

。。。

元初三十年,九月,三十年盛大国庆之后,帝国的统治阶层换届,也落下了帷幕。

政务院新一任宰辅,是诸葛亮。

田丰选择了研究生活,不愿意再为官,自主放弃了这个职位的竞争。而周瑜,则选择军职,成为了新一届的军务院副首、作战部部长。

其下军政各部,各世界总督,俱皆各有继任者,于此,帝国完成又一次换血。

唯一不变的,还是皇帝李铮。

他虽然想将国之重器交给儿子,但却没人愿意接任,让李铮徒呼奈何。

神州草场。

帝国新一届执政者第一次大朝会在帝宫召开。

李铮端坐上首,威压全场。

“不错不错,”李铮面露微笑:“帝国再次换血完成,新的血液,带来新的生机,我很期待你们的作为。都说说吧,这个十年,你们都有怎样的计划?”

作为帝国政务院新任宰辅,诸葛亮当仁不让,率先起身,躬身一礼,目光如星辰,看着李铮。道:“陛下,臣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对帝国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是人口。”

他侃侃而谈。

“帝国现在完全拥有三个位面世界的领土,但总人口。却才两亿出头。人口,是财富,是潜力。人口基数越大,人才就越多。人口基数越大,才能挑选出更强的军人,凡此种种,帝国方方面面的发展,都脱不开人口的桎梏。相较于现在帝国领土的广大,两亿人口。实在太少。相较于其他文明数以十亿、百亿计的人口数量,我们还远远不如。所以为臣第一个计划,就是增加帝国的人口,以此增强帝国的底蕴!”

李铮听的不由微微点头。

“第二,是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风气,始终是一个文明的脊梁骨。帝国坚守本民族惯有的风气和血性,但臣下以为,仍然不够完满。在社会思想文化风气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一些惰性思想。并且还存在一些缺失。这方面,需要做一些调整和引导,使其更加趋于建康发展。所以在教育、宣传等方面,需要整肃一下风纪。另外,也须得吸纳一些外文明的精华,补足不足之处。”

“第三。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我们都看到,帝国自建国以来,三十年的发展历程,都离不开新技术的研发成功和推广。新的技术,让人们更加方便。让社会更加稳定,让军队更加强大,对于帝国的提升,是全面性的。所以,万万不能忽视新技术的重要性。在新技术的研究方面,就要加大鼓励程度,不论是研究院,还是民间,都要提高他们的福利和待遇。至于推广,我想,我们政务院,能够做到最好。”

“第四,是交流。”

“首先是商业交流。这方面,有迹可循,只需要保持稳定,扩大规模即可。其次,便是思想文化和技术方面的交流。帝国如今每年都有各种新技术的诞生,不单单是因为研究者的努力,还有外文明技术的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其他文明得来的东西,即便不能立刻转换成帝国的底蕴,也可以为帝国在研究方面,起到一定的印证和指引作用。”

。。。

诸葛亮口若悬河,从执政的各方面说起,一条条从具体上分析,将自己的执政思路,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铮听的是连连点头,周遭大臣,也都面露佩服。

当然,这只是框架,具体实施,还要看他们的真正能力。

政务院下各部门主官俱皆做了一个框架性的汇报,然后就是军务院。

周瑜起身,躬身一礼,昂首立在殿中。

“陛下!”

周瑜丰神俊朗,的确是帝国第一美男子。

他这一站起来,吸引力比诸葛亮还大。

“为臣自昨日就任,调出了上个二十年中,帝国在军事方面的所有资料,仔细查看了一遍。”

李铮闻言,不由颔首。

“约莫在元初十年之后,帝国在军事方面,逐渐趋于稳定。元初十年到元初二十年这十年之中,帝国着重于三号世界和一号世界的征服。”

“到元初十五年,三号世界尽数纳入帝国版图。元初十九年,一号世界也被帝国基本征服。元初二十年之后,帝国在军事方面,基本没有大的行动。”

“如今是元初三十年,帝**队在这十年中,少经战事,所以为臣以为,帝**队的战斗力,也许因为各种能量武器以及全面普及战骑的缘故而得到了一定的增长,但在战斗意志方面,却在逐渐衰弱!”

闻听此言,众军政要员,不由俱皆颔首,表示认同。

李铮也深以为然。

“军队的战斗力,臣下以为,意志,比装备更重要!所以,臣下决定,在这个十年之中,要扭转军队战斗意志削弱的趋势。”

“如何扭转?战争!”

周瑜说着,目光灼灼。

“战争。。。”李铮看着他,道:“那么,你是怎么想的?”

“二号世界!”

周瑜道。

“二号世界?”

“正是,陛下。”周瑜肃然道:“三号世界一片承平,没有任何外敌。一号世界和帝国本源世界,倒是有不少凶兽。但这些都是帝国圈养的,不可能大规模杀伤。唯有在二号世界,才有可能发生战争!”

周瑜顿了一顿,继续道:“二号世界的文明之间,一旦稳定下来,多数都十分克制,以交流为主。但陛下,为臣在二号世界镇守了一二十年,再加上帝国资料库中的资料,完全可以表明,在二号世界,还有一些文明,思想狂躁,冲上进攻和杀戮。这类文明,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不过他们距离我们的领地,较为遥远罢了。”

对于这些事,李铮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没说话,只看着周瑜。

“或许,陛下,我们可以将军队,以雇佣兵的形势,参与到这些文明之间的战争中去。”

此话一出,李铮不由眼睛一亮。

祝朋友们节日快乐

今天是中秋节。

团圆、思念,是这一天的象征。

祝福所有人。

祝福在今天能够与家人团圆的朋友,也祝福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无法与家人团圆的朋友。

借用苏大家的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章一万亿

“不错的想法。”

李铮微微颔首。

要保持乃至于提升军队的战力,战争,才是最好的催化剂!

战争,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但也是锻造战斗意志的熔炉。经历战争,才知道不足之处,才能有针对性的弥补和加强!

从大局考虑,损失一些,换回更有用的收获,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不论是李铮,还是周瑜,以及在座的诸位帝国大臣,到了他们这个层次,考虑的不再是几条性命的具体得失,而是更为长远的利益。

“此为其一。”

“其二,”周瑜继续道:“则是战争模式的改变!随着帝国逐年发展,各种新的军用技术的诞生、战骑部队愈来愈强大的特殊能力,以及面对多种多样的文明进化形式和力量体系,就促使我们的军队,必须要顺应大势,改变陈旧的战争模式,形成新的、适应性更强的战争模式!”

“如今的帝国,一旦发生战争,所面对的敌人,他们的作战模式,不再局限于地面、海洋和低空三类。还包括海底、星空等更多的类型。不再局限于远近距离,不再局限于直接打击摧毁,击败敌人的战争模式多种多样。而如今,帝**队在这些方面,仍然沿用老一套,基本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和建树。这是最大的缺点和短板。所以,这个十年之中,帝国的军队,就必须要适应更多类型的作战模式,形成我们自己的新的作战体系。”

周瑜的这一点,基本说到了李铮的心坎上。

帝国起于微末,发展速度太快,以至于在很多方面,尚未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甚至都没有多少人察觉到这一点。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早晚会吃大亏!

“公瑾说的好!”

李铮拊掌赞道:“适应并形成新的战争模式极为重要,你要怎么做,就放手去做,帝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你!”

“谢陛下!”

这个问题,李铮也已经考虑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并且心里也有了腹案。现在既然周瑜提了出来。那么李铮便将自己所思所想,一一道了出来。

在李铮看来,星空作战,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必须要适应星空环境。

帝国两百万正规军,俱皆是领悟了战气的战骑部队。拥有战气,就有了在星空中生存的基本要素。

不过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是说有了战气,到了星空中,就如鱼得水。

毕竟一直是生活在生命星球上的人类。身体早就适应了生命星球的环境。甫一到星空环境,恐怕俱皆无所适从。

这需要训练。

先适应环境,然后再根据环境的特征,制定形成相应的作战模式。

如何在星空环境中做到战阵一体,如何在星空环境中做到指挥无碍,如何在星空环境中完成战骑与军用武器之间无间的配合,等等等等。

还有各种必须的星空飞行器和军用武器的搭配、战骑与星空作战平台的搭配,各个方面。都需要好生考虑,然后才逐步实施。

就飞行器而言。李铮只将之看做一种辅助设施。并不需要太大,兴许百丈规模,就是极限。

以之作为强大的军用能量武器的承载体,作为远程火力,辅助大军进攻。

而星空作战平台,有现成的战骑可用。就勿需打造星空战争堡垒——天幕战骑!这种四阶战骑只要能量足够,完全能够作为星空战争的平台,纵横星空。

作为战争平台,天幕战骑的主要作用,其一。也是作为远程能量战略武器的承载体。其上设置诸多强大的攻击型武器,一者自保,二者辅助。其二,则是为战骑部队提供休整之处,提供物资、能量补充之所在!

毕竟,每个战士的战气,是有限的。一旦消耗殆尽,在星空中,就无法生存。而战争平台,就是为战士提供休息之处,并让战士恢复战气。

解释到这里,李铮转言道:“战气的自主恢复速度,在如火如荼的战争中,就显得太过缓慢。一旦战骑部队所有的战士战气消耗一空,大军在星空中,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一,就是指挥。指挥作战的统帅,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尽量的做到有层次、有计划的调遣部队作战,万万不能一股脑儿冲上去,除非战局已定。”

“其二,则需要在战气恢复速度上下功夫。”

说到这里,李铮目光闪烁如星辰:“战气是什么?生命能量!它是能量,那么,是否能够做到,能量块中的能量,与战气之间的互相转化呢?”

“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帝国大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将会无可估量!”

听到这里,殿中所有人都不由面露思索。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战骑出征,只需要随身携带足够的能量块,随时补充战气消耗,军队持续作战的能力,自然就有了保证。

“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在能量研究方面,做出突破。”

诸葛亮沉声道。

李铮微微颔首,笑道:“而今帝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些许眉目,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够实现。”

周瑜舒了口气,道:“如此正好!”

战气与纯能量之间的转化,不是帝国研究院有了眉目,而是李铮自己已经有了眉目。

战气是能量,但却是特殊的能量。

与纯能量之间,有着很特殊的差异。

要将纯能量直接吸收转化成战气,一者需要特殊的方法,二者,在转化之中,有很大的消耗。

战气这种生命能量,比之压缩成能量块的纯能量,品质更高。李铮已经试过。尽他最大的努力,转化比例,也不会低于五比一。

也就是说,五份纯能量,最多只能转化成一份战气。

这种消耗,已经不算小了。

要知道。能量仪每个月收集的能量,完全压缩成能量块,也才一千块。随着帝国能量运用体系的普及,很多能量,需要消耗在帝国的日常运转之中,所以到现在,每个月压缩储存起来的能量块,只有五百块左右。

这二十年下来,帝国储存的能量块。数量才不过十万出头。

如果进行大规模战争,数百万大军齐齐上场,那么这十万能量块还不远不够人手一块。

所以在能量储备上,帝国的底蕴,还不够深厚。

“不过如此一来,一旦战争绵延,帝国的能量储备,也许就远远不够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战争,打的是消耗啊!

李铮微微叹息了一声。道:“为今之计,第一,就是要尽快拿出能量转化战气的法门。第二,则是要解决能量储备问题。”

“陛下。”

诸葛亮作揖道:“要解决能量储备问题,其一,增强能量仪器收集能量的速度和规模。其二。或许可以从阵纹体系入手。”

“嗯。。。能量仪器的收集速度和规模,这一点我去想想办法。。。”李铮脑子里闪过小胖妞的身影,道:“至于阵纹体系,孔明的想法,我大约明白了——是否在战骑甲装和军用器械以及飞行器等等装备上。添加聚能阵纹?”

“陛下英明!”

诸葛亮笑道:“正是如此。只要有了战气与能量的转化法门,如果在甲装、武器、飞行器上面附加聚能阵纹,随时随地更快的吸收外界散溢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帝国储备能量的消耗。”

“这个办法不错!”

众大臣齐齐颔首。

“那好,就这么办吧!”李铮下了决断,转言又道:“第二点,我要说的就是阵纹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