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轻风)-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罢?
这不是什么大秘密,门官收了银子当然尽心的解释起来:“我家老爷有两位公子,一位小姐。大公子是嫡出,二公子是庶出,三姐儿也是嫡出。”
方应物试探道:“三姐儿看起来很得宠?”
门官又解释道:“我家老爷主母生下三小姐时,年纪已经四旬,实属意外。老来得幼女,自然宠爱非常,如同掌上明珠一般娇贵。”
原来是个货真价实的千金大小姐。难怪情急之下敢指着大嫂鼻子训斥。方应物又“哦”了一声,仿佛漫不经心的问道:“那贵府两位公子应该也读书进学了罢,现居何位?”
“实在比不了方公子呐。”门官吹捧了一句方应物,然后才道:“两位公子都已经进学。但却未能更进一步。尤其大公子,已经蹉跎了十几年,但依旧难登乡榜。”
又是一个栽倒在乡试难关前的苦逼啊。对比之下方应物发觉自己真是太幸福了,一个举人功名不知羡煞多少读书人。
不过说起来也令人搞不明白。这到底是顺天府乡试太难,还是刘棉花不肯出手或者力有未逮?这几条理由似乎都说得通。具体到底如何,就不是能从门官嘴中问出来得了。
方应物换了个话题,重新提问道:“刘公贵为相国,恩荫子孙不成问题,为何不叫大公子荫监读书?若从国子监肄业,同样也算有了出身,可以去吏部选官,何必苦苦在乡试煎熬?”
门官答道:“方公子说得有理,家中人也都如此认为。但我家老爷却不许大公子坐监,只让大公子去参加科举。”
刘棉花的心思你别猜,方应物摇摇头,放弃了琢磨刘棉花心思的念头。不过问了一圈家里事,却仿佛发现了另一个刘棉花,既是宠溺女儿的慈父,又是严格要求儿子的严父和庙堂上的那个棉花阁老的形象简直没法重合。
方应物忽然隐隐又有所明白,那蒋大嫂只怕也对丈夫无所作为的现状不满,而且或许对公公心里有气,又见公公很偏心的看重自己,所以今天忍不住拿自己发泄几句?
到此方应物没什么可问的了,对门官拱拱手,便要离开刘府。“方公子不能走!”门官忽的拦住了方应物,然后指了指巷口:“我家老爷回来了。”
方应物抬眼望去,果然看到了宰辅仪仗,便和门官一同站在门内迎候。
刘吉回家是不会在大门下轿的,正常情况下是在仪门也就是二门外下轿子,然后把轿子收到二门外面的轿厅中。
但轿子经过大门时却停下了,帘子从里面掀开,并露出刘棉花的脸庞,吩咐下人道:“请方小哥儿去书房!”
方应物想走也走不了,只得回转身子,再次进了刘府,这回直接被带到了书房。等了不知多久,见到刘棉花一边擦脸、一边进了书房。
方应物见过礼后,寒暄道:“刘公今晚回来的有些晚。”
刘棉花心虚的透过窗户看了看日头,这天色还早罢?方应物是随便说客套话还是讽刺?口中答道:“今日回来迟,是因为内阁有要务商议。”
自从上次因为信息不对称惨败后,方应物对一切朝廷消息都感兴趣。虽然不知道刘棉花是否会如实相告,他只管大胆问道:“有什么要务?”
刘棉花淡淡一笑,“此事告诉你也无妨。去岁秋季,太监汪直、都御史王越率领京营班军沿着宣大、延绥巡边防虏,今年一月有威宁海大捷,堪称自宣宗皇帝以来塞北最大胜仗了。
近日王越有奏本,道是即将班师回朝,天子便下诏嘉奖,令内阁拟出详细条陈,今日内阁便商议此事。”
汪芷要带着孙小娘子回京了?方应物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感觉,但也在意料之中罢,有去就有回,有出师就有班师。
尤其是在大胜之后,以汪芷的德性,若不想着趁机回京显摆夸耀一番,那他方应物的姓就倒过来写!
“其实你才令人发愁啊。”刘棉花感慨道:“这次汪芷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奏功名单上居然有你的名字。你已经以白身记功两次了,等着日后折现,你说朝廷还能怎么嘉奖你?让你入仕后连升三级?那也太离谱了。”
方应物脑中忽然鬼使神差的冒出上辈子看电视剧记住的一句台词:赏无可赏,唯有赐死
他忍不住打个哆嗦,把这不吉利的念头甩了出去。这都哪跟哪啊,他离那个程度还差得远呢,大明朝除了开国太祖,并不时兴这套。
ps:艰难困苦之中,终于把更新进度补了回来,能给几张月票吗!
第三百零九章关我鸟事?
刘吉见未来女婿微微有些走神,便重重咳嗽一声,问道:“你究竟作何想?”
方应物当然知道人不能太贪得无厌,功绩册上能记一两笔,让自己比别人有个较高的起点就很不错了,至于这次就没必要孜孜以求了。
何况这次本来就是白捡的,当初他也是不想得罪汪芷,根据史料印象随便指点了几句应付差事,谁能想到被汪太监联手王越王大人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想至此处,方应物忽然意识到什么历史上汪直此人崛起极快,败落也很快,前后不过五年时间,仿佛流星一样扫过大明就销声匿迹了。
本来历史上的汪直就有这次大捷,只不过在本时空胜利果实更大。但大捷之后一两年,汪直便渐渐从权力场中消失,最后不知所终,难道是正应了盛极而衰的规律?
像汪芷只依赖天子宠信便崛起这么迅速的人,从宫中到外朝,各人表面或许不敢说什么,但人心能接受和服气么?
历史大的轨迹应该还没变,那么眼下汪芷挟内廷宠信和边塞军功于一身,声威算是到达了最高峰,好比前秦苻坚气势恢宏的百万大军南征,岂不是也等于是站在了一个转折点?
方应物想得多,一时间没有回话,刘棉花还以为他少年意气不肯放手功劳,又道:“你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以你的聪明,也参不透其中道理么?”
方应物抬了抬头,“刘公但请放心。小子我岂是舍不得的人?方才只是另有所思。”
刘棉花想起还没有问方应物来意,“朝廷这些事本来也不需要你操心。你就说说你今日来老夫这里,所为何来?”
方应物连忙说道:“特为乡试座师而来。”随后便将李士实的为难处境说了一遍。
至于刘棉花肯不肯出手相助。那就听天由命了。反正他方应物能帮忙把话传到阁老耳中,就算是心意尽到——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或者说有能力传这个话的。
刘棉花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这又勾起了方应物的好奇心,忍不住问道:“刘公你这是答应还是不答应?我也好向座师回话去。”
刘棉花抚须淡淡道:“没什么答应不答应的,你对李士实说,有可能的话,请万眉州亲自对老夫说这件事。”
“是,知道了。”方应物应声道。
能有个回音就好,本就事不关己的方应物懒得再去想刘棉花打什么主意。便起身告辞,如此方应物便离开了刘府。回到家里时,方应物却看到项成贤在小厅里等候,不知道又有什么事情。
项成贤迎上来道:“方才我去了叔父那里。”
方应物对此表示大为惊奇,“你不是躲之不及么?怎的还主动去找他?”
项成贤正气凛然的说:“当然要提早向叔父说明,这次开办宴会吃喝玩乐以及请坊间美人助兴是出自你的授意,我只是出于友情帮办而已,与我本心无关!”
方应物无语,伸手点了三十二个赞。“项兄有长进!”
项成贤忽然又问道:“今日午前时候,老座师找你,是不是为的官职?”
方应物面露讶异之色,“你怎么知道的?当时你不是先出去了么?难道躲在墙外偷听不成?”
“为兄岂是如此没品的人?”项成贤没好气道:“是拜访叔父时。叔父告诉我的。”随后项大公子继续解释道:“你也知道,我叔父如今任满,到京师选官。他品级和老座师差不多”
方应物心思如电,听到这里便猜出几分。开口道:“莫非两人看中了同一个位置?”
“这你都猜得到?真乃闻弦歌而知雅意!”项成贤先是意外了一下,但随即又感到习以为常了。
方应物摇摇手。让项成贤言归正传,“你就直说罢,他们两个人都看中了什么位置?”项成贤答道:“通政使司右通政目前正空缺着”
方应物恍然大悟,对这两位而言,通政使司右通政这个官职果然是值得看中的。
京城大大小小的衙门虽然很多,部、院、寺、监名目不少,但外朝真正的核心衙门只有七个,或者略微扩大范围是九个。
九个衙门分别是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九个衙门的正印堂官便合称九卿,是外朝第一档次的官员。内阁加九卿,基本上就是大明朝文官体系的最高领导层了。
在这九个衙门里,通政使司虽然敬陪末坐,近年来权限也越来越被削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是九卿衙门之一。
通政使司正印堂官是正三品通政使,下面分设左右通政两个堂官,类似于六部里的侍郎。
如今右通政空缺,这个职位不见得有多大权力,但如果坐上去了,便意味着进入九卿衙门领导圈子了。
项成贤他叔是老资格从三品参政,李座师是京官外放学官镀金完毕的正四品提学副使,两人都是有资格角逐右通政职位的人,结果面对面的碰上了。
方应物明白了前因后果,恍然大悟,难怪刘次辅和吏部尹尚书死命卡着李士实!
能不卡住么?这要是放了李座师当右通政,就等于是放了他进九卿衙门领导层的圈子,焉知过几年不会变成六部侍郎?
项成贤忽然变得正经起来,“我叔父还说,九卿衙门之中,若是三品侍郎有缺,那他想都不敢想的。但如今正四品右通政出了缺,恰好此时没有太多其他闲官,对他而言算是官场中难得的机遇,以参政之品级就通政之位也在所不惜。”
京官比外地官员贵重,从三品官职到了京城转为四品官职,也不算奇怪,再说散官阶位还在。
方应物同样很明白,项大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将事情完完全全告诉项成贤的,这也是很隐晦的表示求助之意,只不过拿不准自己态度,所以表达方式才如此曲折。对于有志于向上的官员,九卿衙门里的正四品堂官实在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了。
帮一个人忙是喜事,帮两个人忙就是
一边是恩师,一边是同乡好友的长辈,对此方应物左右为难并极其无语。他真想仰天长叹并吐槽一句:“关我鸟事!”他方应物只是个连会试成绩都不明朗的举人而已!
只当个宰辅大佬的女婿,就成这样了,那要当了宰相,又该难成什么样子?难怪古人用调和鼎鼐比喻宰辅,没点调和功夫,能当宰相么?
ps:现在有好几个线索,但就是整合不起来,节奏很难把握啊。另外,经过一段时间试验,晚上在家实在没法码字了,以后就每天凌晨和白天在单位时抽空码字。
第三百零一十章干点事真难
项成贤离开后,方应物便暂时放下别人的事,先把自己的事**心完再管别人罢!听刘棉花之意,那汪芷记功时给自己记了一笔,但自己却不适合再继续领功了,同时朝廷也觉得给一个不满二十还未入仕的毛头小子三番五次叙功太离谱、太不郑重。
看似中间有矛盾,这其实就是一个刷声望的机会啊!自己主动上书辞功,岂不向天下人彰显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和伟岸胸怀?想到这里,方应物又有点小激动,这世道名声真是个好东西!
激动不如行动,想到就要做,拖延症要不得,方应物立刻在书房里压纸提笔,刷刷刷的笔走龙蛇起来。
不过才写了十几个字,方应物忽然有所醒悟,当即又立刻把纸揉作一团扔掉了。他现在就上书辞功,这是想找死的节奏吗?
这事儿目前也就是在内阁议论了几下,然后由刘棉花私下里转告自己。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自己是不应该知道这些事情的!
而自己却上书辞功,那就等于公开表示有人向自己泄露了禁中机密,这可是大罪!追究起来,连刘棉花也吃不消!
方应物拍了拍脑袋,人在得意时候果然更需要加倍谨慎,不然很容易铸就大错。暗暗警醒自己几句后,方应物便去了东院那边寻找父亲。
他请父亲在翰林院那边注意一下,如果汪芷那封奏功章疏传到翰林院,就让父亲出面写一封辞功奏疏,这样才是父子皆大欢喜、一家雨露均沾
如此不但彰显父子两人淡泊名利的谦让风范,而且没准天子一高兴,就把这份功劳记在父亲头上了,肉还是烂在锅里的。
闲话不提,却说方应物让项成贤去帮忙办宴会,也是为了巩固一下自己的江湖地位。不信可以看看,凡是能发起雅集的人,谁不是圈子里的执牛耳者?李东阳若不是十年如一曰的大开中门、广纳宾客,他能造出一个茶陵派并成为文坛盟主?
再说项大公子反正也是闲不住的人,让他跑跑腿也不是坏事。方应物原以为要花个几曰筹备,没想到才过两天功夫,项成贤就跑过来说一切准备完毕。
这让方应物大为意外,这年头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两天能把人招呼全了并安排集会地方?
项成贤解释道:“邀帖都发出去了,照你说的,皆是这次赶考的举子。诸君此时皆在京城,彼此住的又不远,所以才快。只到浙江会馆转了转,便就请到七八人。”
项成贤又道:“我们浙江赶考举子有数百人,我们自然不能全都请到。其实人数不用太多,我这次共计邀请了三十人,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与我们同县的举子,二是乡试同年,三是在省内德高望重的名流。”
这三种人基本把有代表姓的群体都囊括了,方应物很满意,又问道:“曰期定在何时?”项成贤答道:“雅宴我是定在了二十六曰晚间开始。”
方应物有点疑惑,“二十七曰是放会试榜的曰子,二十六曰晚间聚会妥当否?”
项成贤继续解释道:“正因如此,所以才在二十六曰晚间开始。要知道,写榜是从二十七曰凌晨开始写,具体写完放榜的时辰谁也拿不准。所以吾辈正好从二十六曰晚间一边吃酒行乐,一边通宵达旦的等待放榜,岂不美哉?
何况我定下的地方是醉香楼,位置在棋盘街,距离礼部不远,再让诸君家人去守着榜文。只要一放榜,消息很快就能过来,谁高中了,众人当场敬酒作诗祝贺,这才是**盛况。”
“好!就如此办!”方应物想想那个场面,确实挺令人向往的。凡是成功的雅集都是有主题的,这次主题就是候榜和发榜好了,该祝贺的祝贺,该安慰的安慰。
又感觉有点像上辈子那种年终颁奖盛典似的,当然作为主人家,集会办的越出彩,他的面子也就越水涨船高。
却说数曰功夫一晃而过,时间便到了二月二十六曰这天,按照传统规矩,第二天就是天下瞩目的会试放榜曰。
在京城里,赶考举子们多多少少都有些异样起来。将来是继续当土豪造福乡里,还是当官员匡扶社稷,就看这一下子了。
虽然会试不是最后关口,过了会试还有殿试。但只要会试上了榜,那就等于确保了进士出身。因为半个月后的殿试并不会淘汰考生,只是确定三鼎甲以及最终名次而已。
过了午后,方应物便和项成贤早早来到了棋盘街醉香楼。虽然这是晚宴,天黑了后才正式开场,但他们两个必须早到迎宾。
常言道,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到了傍晚时分,方应物与项成贤站在醉香楼门口,面面相觑。不是别人不给面子,是别人太给面子了
本来按照计划,只邀请了三十来个人,但到现在,已经来了六十多人,超出计划一倍有余。
大家都是浙省人,都在京城异乡,该捧场时就要捧场啊。如今翰林编修、东宫侍班方大人的儿子、当朝阁老的未来女婿要请客,不,是发起雅集,这个面子必须要给!所以许多自觉有资格的人便不请自到了。
但最大的问题是,项成贤当初只包下了二楼,安置席位也就三十几个,如今却有六十多到场的。
方应物瞄了几眼一楼大堂,咬牙道:“如今没有向外赶人的道理,亏得眼下没到人流高峰的时刻,这里其他客人还不算多。项兄速速去找店家,连一楼大堂也包下好了!我继续在这里迎接宾客。”
项成贤低声道:“这银子不太够。”
方应物很坚决的答道:“先包下大堂再说,现在不必考虑银子的问题!”他就不信了,自己能被一场宴会的银子难住,实在不行找刘棉花提前预支点嫁妆
项成贤不再说什么,应声而去。方应物继续迎客,没过多久,忽然有店家小厮跑了过来,急声道:“方公子!大堂内有两桌坐在中间的客人不肯让地方,闹得不可开交,项公子请你过去!”
方应物叹口气,怎的这么多事?怪不得上辈子常听到别人念叨,这年头干点事真难。(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哪路神仙?
方应物从外面进了醉香楼大堂,果然看到大堂中间还有四位客人,盘踞在座椅上拒不相让,项成贤站在一旁束手无策。方应物又迅速扫了几眼,见这四个人看起来全不像读书人,便眉头微微皱起。
其实他临时起意包下大堂,并请别的客人让地方这种事不占理,但也不是不能解决。若那四个不让地方的人都是读书人,还可以邀请他们一道参加宴会。事已至此,多几人少几人没什么区别。
但这四个人明显不是读书人,那就不可能请他们入席了方应物走上前去,对着四人当中位居上座的中年男子抱拳为礼,开口道:“有请了,在下今日设宴款待同乡,需要借助此地。这顿便由在下请了,故而烦请阁下另择他处,在下愿原价双倍酬谢。”
那中年男子仰头笑了几声,指着项成贤道:“方才这个酸丁也是一样的说辞,我也已经答过了,我们几个就是喜欢在此处喝酒,难道犯了王法不成!”
对方这口气真够冲的,方应物只得再次请求道:“还是要请阁下相让,算在下欠一个人情如何,日后另行赔礼如何?”
那中年男子冷笑几声,“我们可不敢收你的人情。”
方应物心思剔透,闻言便感到,眼前这几位不是偶然遇上,很有可能是故意来这里的。此时这领头的中年男子猛然掏出一块腰牌,“啪”的一声拍在桌案上。
方应物仔细看了几眼,发现这块腰牌赫然是一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腰牌。从腰牌上的刻字还可以得知,眼前这名中年男子是一名总旗,姓洪名顺。也就是说,此人是正儿八经的特务组织小军官。
亮出了身份,洪总旗又大马金刀的坐在大堂中间,“我们是天子耳目,肩负侦缉之责。今晚这里挺热闹,如此多人公然聚众,不知道有没有是非,我便不走了,坐在这里看看。”
围观众人听到这里,心里无不像吃了苍蝇一般。
江南风气渐渐开放,文人聚会借酒壮胆无所不谈,指不定就聊起什么越线的事情,也许还能调戏助兴的美人ji家,搞点少儿禁止的场面。当然也正因为言行如此放得开,所以才有精神上的痛快淋漓。
但若有锦衣卫缇骑明目张胆的坐在旁边监视,等于是头顶悬着一柄宝剑,那宴会雅集肯定沉闷,还有什么意思?没准摸几把美人,也要被写进报告去。
就算大家能忍住性子,谨慎小心中规中矩,但又有谁知道,这几个貌似来者不善的探子会怎么编?
方应物刚才还觉得只是可能,现在他可以确定,洪顺洪总旗绝对是故意来捣乱的!真要当探子,偷偷观察效果才是最好,哪有这么大张旗鼓表明来意的?
捣乱就是捣乱,但这又是那路神仙?足智多谋的方应物还真有点无奈,他是混文官圈子的,对方是厂卫系的,眼下这情况就是秀才遇到兵啊。
要知道,文官体系和厂卫组织可以说是两个并行的系统,互不统属互相管不到,名义上都是听天子使唤的。
两者之间,文官的强项在于舆论操纵和高层渠道,厂卫组织的明显优势就是武力较强。文官当面遇到蛮不讲理不给面子的厂卫粗人,一般人还真没什么太好办法,最多只能有困难找组织,进行秋后算账。
可是秋后算账那也是秋后了,有点远水救不了近火,并不能解决眼下的困境。这么多人众目睽睽的都在看着,方应物作为主人若吃不住对方,这面子就先丢了。
所以方应物很明白,眼下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动手开打。面对这些缇骑,摆文人规矩是没用的,直接将捣乱的人赶走就行了,以暴制暴才是正理。
话说他方应物也不是没组织的人,当然可以先打完了再说,然后各找各妈论断是非。如果是有了品级的锦衣卫百户,或许事后还会无可奈何,但洪顺只是一个总旗而已,要连这都摆不平,那自己也不用在京城混了。
想至此处,方应物瞄了瞄自己这边的人,有几十号书生,打几个缇骑理论上是打得过的,他就不信这几个锦衣卫傻到胆敢动兵刃。但最大的问题是,方应物不确定别人会无条件的帮自己动手,除了项成贤之外。
不过幸好还有方应石在,方应物偷偷对方应石使了个眼色,于是方应石一只手便按在了身旁椅子上。只等一声号令,就抄起椅子动手。
这时候洪顺懒洋洋的靠在太师椅上,对方应物不耐烦的说:“时间不早了,方公子若无他事,就别站在这里看了,赶紧去开宴罢!我们几个就不劳方公子挂念了。”
方应物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怒气值已经快满槽了。但灵台还有清明在,知道打狗问主人的道理,很有耐性的问道:“不知道阁下的上官是谁?”
洪顺很清楚无误的如实相告:“我乃徐达徐百户麾下。”
方应物微微一愣,徐达不就是那个把老婆献给了万贵妃的弟弟、现锦衣卫指挥使万通的无耻小人么?
进京时在通州遇到过此人,还因为小妾王瑜而被他觊觎纠缠了一番。但到了京师后生活圈子差别太大,一直没有再接触过徐达,所以渐渐地就淡忘了,不想今天又听到了此人。
洪顺的上头是徐达,徐达的上头是万通,打还是不打?方应物犹豫起来,怕倒是不怕,但总觉得事情好像处处显着诡异,实在看不透这里面的猫腻。后果更是把握不住,天知道会不会掉进别人的算计里。
围观众人窃窃私语,知道方应物是真遇到难题了。如果还搞不定眼前这道难关,那么今天便只能败兴的草草了之,没人希望在锦衣卫探子的监视下饮酒作乐。
方应物的随从兼打手方应石是个直爽人,紧握拳头准备半天也不见方应物发令,便小声对方应物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
这话在理!方应物咬牙下了决心,处处瞻前顾后能成什么大事?如果眼前的刁难不解决,面子扫地还谈什么以后?
正当此时,从醉香楼门口传来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喝:“方应物在不在这里?”
众人顺声音望去,却见不知何时又进来五六个壮汉,当中簇拥着一位青衣小帽的俊美少年。方才大喝方应物的人,正是俊美少年的随从之一。
这伙人气势逼人,远胜洪顺几个,本来正围观的众人不由自主让出一条空隙,让方应物直接出现他们视线里。
同时众人心里忍不住纷纷吐槽,这一位八成是哪家贵公子想玩微服私访游戏罢?但一点都不专业,虽然穿着青衣小帽,却身边带着几个虎背熊腰的护卫算什么微服私访?
项成贤忧虑的看着这伙新到不速之客,今天的宴会真是多灾多难!作为直接组织者,他追悔莫及,不该为了省几文钱没去找算命先生看看黄历!
俊美少年神态冷漠,带着手下大摇大摆、旁若无人的走到方应物面前。对着方应物上下打量一番后,勾了勾指头,声音恨恨的吩咐道:“姓方的你出来!有话要问你!”
周围一些人开始胡思乱想,瞧这样子,是另一个仇家找上门了?方应物若是老实跟着出去,不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罢?京城这个地方怎么如此凶险?
两辈子加起来没见过比眼前这位更脾气多变的人方应物深深的蛋疼,忍住翻白眼的冲动答道:“现在离不开,我这里遭了难,正在向人讨饶求情呢。”
俊美少年的目光略微偏了偏,仿佛才发现旁边还有几位锦衣卫,然后目光落在腰牌上,撇了撇嘴,对洪顺惜字如金的蹦出一个字:“滚!”
之前的绝对主角洪顺很不爽,非常不爽,脑子里过了一遍,没记得哪家惹不起的权贵府上有这么一号公子哥。他坐着不动,只抬了抬眼皮,冷声道:“这是哪出来的小崽子?懂不懂规矩?”
俊美少年不耐烦挥了挥手,当即身边一名高大威猛的护卫站了出来。众人眼睛一花,便见一道寒光闪过,再细看,一把腰刀狠狠地劈住了放在桌案的腰牌上面。
洪顺洪总旗的木制腰牌当即成了两半,并溅落在地面上。洪顺被人也吓了一大跳,对方动手实在太快,等他反应过来时,自己的腰牌早不知化成两半落到哪里去了。
“混账狗东西!”洪顺起身拍案怒骂。
唰!又是一道寒光掠过,洪顺只感到头顶一凉。他下意识伸手摸去,却见自己的帽子和发髻已经没了。
“直接打烂嘴丢出去!死活不用管!”俊美少年毫无感情的吩咐道,好像打死锦衣卫总旗也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后他回过头去继续呵斥方应物:“愣什么愣!出去说话!”
在一边站着的洪顺惊呆了,自从他当上这个锦衣卫总旗以来,在外面无论多么嚣张跋扈,但真还没遇到过胆敢如此对待他的人。
对方这态度,完完全全的不把锦衣卫总旗身份放在眼里!甚至是完完全全不把锦衣卫总旗的小命放在眼里!
据洪顺自己见识,这至少是万通万指挥使才敢有的派头,外面别人谁敢如此视他的小命如草芥!这到底是哪路神仙?
青衣小帽,微服出行,俊美少年,辣手无情这几个词串联起来,洪顺突然想到了一个他没有亲眼见过的人物,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只是此人这两年不在京师呆着,存在感稍弱了,所以他刚才一时间没有想起来。
围观众人看的越发糊涂了,这神秘的俊美少年怎么有点精神分裂?他到底是方应物的仇家,还是为方应物助拳来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一滴冷汗
世人相传,几年前宫里宫外连续出了几桩事故,天子对负责密探工作的东厂和锦衣卫极其失望,并因此失去了安全感,所以派亲信小太监汪直出宫刺事。
这汪直时常青衣小帽微服出行,他虽然年幼,但办事积极性很高,没有情报也要制造出情报,没有八卦也要制造八卦,再加上心狠胆大,十分完美的满足了天子掌控并窥探宫外动向的心态。
于是天子便另设西厂,嘉奖汪直为西厂提督,短短数月之间,在天子的准许下,西厂编制就膨胀到超过了老牌缉事衙门东厂。一时间西风压倒了东风,就连堂堂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厂督尚铭也要受汪直驱使,好像成了汪直下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