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轻风)-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应物正义凛然的答道:“我当然是一心为国为民、舍身忘死弹劾权奸!至于天变地震,非我等凡夫俗子可揣测也!”

“呸!”汪芷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其实在朝廷大多数人眼里,林俊和方应物所作所为或许有邀名之嫌,但却是实打实的不惜自身与奸邪小人搏斗,引发天机无论是上天感应还是偶然巧合,还都在正常可理解的范围内。

总而言之,没人觉得林俊和方应物能提前预测天变发生。

但与方应物最亲近人的感受却不相同,包括方清之、项成贤、汪芷等人在内,他们之前无不觉得方应物举止怪异反常,后面地震发生更让他们惊奇。回想起来,方应物仿佛就像是知道地震会发生,所以早有预谋!

其中原因方应物当然打死也不说,无论是谁来问,只一口咬定说:“这次确实是一次偶然!”

纠缠了一个时辰,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汪芷只得怏怏离去。如今她可是新上任的东厂提督,最近又发生了天变,各种事务多到飞起,可没有太多时间与方应物耗着。

临走之前,汪芷抛给方应物一个还算有用的信息,“你还是小心点!不要以为发生了天变,所有事情都会向着你!我听说有人打算上疏弹劾你!”

方应物奇道:“到了这时候,还有人敢弹劾我?谁敢这么找死!”

汪芷没说是谁,只告诉方应物道:“别人要弹劾的是,正因为你肆意诋毁当朝宰辅,国家柱石动摇,天子迟迟不能纠正,这才导致上天示警!

所以请天子速速责罚你,并安抚宰辅大臣,以正视听!我看说的有点道理,天子说不定真会动心,你还是小心点罢!”

这样解释也行?方应物愕然不已,真是一张嘴两张口,什么人都有,这个说法简直太荒唐了!

但是荒唐归荒唐,却让方应物细思极恐。如果说当初方应物跳出来大骂刘珝,是帮着天子分散了一部分压力,所以天子对他出格行为稍微优容了一下。

那么这次,群臣借着地震纷纷上疏,请天子处置梁芳、继晓两个天子宠臣,可以想象天子肯定十分为难。

若这时候,有人另外提出一种解释,拿自己来当天变由头,分担了梁芳、继晓的责任,天子会作何想?

常言道,天威难测,最是无情帝王家!荒唐又算什么?

ps: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同学拉看球昨天被拉走大吃大喝聚众看球……今天尽量多写补更新。

第四百七十五章鬼上身了?

成化天子朱见深这几日因为地震的事情心烦意乱,看着吵吵闹闹七嘴八舌的奏疏更是烦透了。

此时有左右近侍进言道:“不妨召集大臣廷议,当面议论出结果便可一劳永逸。”

朱见深考虑过后,便准奏了。下发诏旨曰:正月十三日集阁臣、部院三品以上、词臣从五品以上、掌科给事中、掌道监察御史于文华殿廷议,朕亦御临。

朝臣见到诏旨,无不唏嘘感慨,这是深宫宅男天子近十年来第三次在非朝会场合面见大臣罢?真不容易,若非出现天变还真逼不出天子。

转眼到了正月十三日,数十群臣毕集文华殿外。天子升了宝座,群臣趋步上殿舞拜山呼。

天子有口吃毛病,懒得说话,便由太监覃昌代替天子长篇大论一番,然后请群臣畅所欲言。

早有人准备多时了,刑科都给事中王墨立刻出列奏道:“阁臣建官无宰相之名,而责任实有均衡之重,臣以为阁臣辅政中枢,顾问代言、调和鼎鼐,位实重焉!

今有朝廷之外地面官方应物妄作擅言、臧否人物、诽谤阁臣,致使中枢动荡、人心不定、庙堂不宁,于政事多有害处!岂请陛下顺天应人,制裁妄言,以正纲纪!”

出现天变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释天变,或者说最重要的是天变是被什么所感应而出现?这位王大人提出的解释就是,天变应在中枢,由于中枢动荡而出现。

王墨话音刚刚落下。便有人急不可耐的发言道:“王拾遗此言差矣!”

这个声音很年轻清朗,还带着浙西口音。殿中诸公顺着声音望去,却见从班位后面闪出一人。再细看此人年近三十。许多人都感到有点眼熟却又想不起是谁。

王墨倒是看出来了,此人应当是都察院监察御史,毕竟给事中与御史合称科道言官,大多数人多少都有点印象。

只是王墨也记不清此人到底是谁,但这就足够了,便开口呵斥道:“今日只许十三道掌道御史上殿,汝因何在此?都察院也敢放你上殿?”

王墨可以肯定,自己不一定认识所有御史,但十三道掌道御史确都认得。眼前此人既然不熟悉。那么肯定不是掌道御史,那不该进来。王墨自持老资格,呵斥他几句不过分。

掌院右都御史李裕出列,淡淡的看了王墨一眼,开口道:“此乃山西道御史项成贤,今日掌道马御史因病不能出,委托项成贤代为上殿。莫非王拾遗觉得言路只能由你所定?”

御史老大出来背书,王墨只能无言。项成贤便继续道:“敢问王拾遗,你所言不明。可是宛平县方应物弹劾次辅刘公之事?”

王墨答道:“是又如何?”

项成贤又问道:“那么在王拾遗看来,次辅刘公被小人谗言所伤,上疏辞官导致中枢不稳,故有天象示警?”

这全都是自己刚才表达的意思。王墨没有不承认的理由,所以又答道:“正是如此。”

项成贤口气带有几丝嘲讽道:“如此说来,刘公在王拾遗嘴里堪称朝廷柱石了。”

王墨反问道:“若阁臣刘公不是朝廷柱石。难道方应物才是?以刘公之德行,自然当得起。”

殿上诸公渐渐皱起眉头。这项成贤出来说话夹七夹八的,把堂堂的君前廷议变成了小孩子拌嘴。像什么话?

听说此人与方应物是同乡,也是好友。那方应物言辞犀利、条理分明,但这项成贤说话却是夹缠不清的,两人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

项成贤忽然甩开王墨,转身来到阶下,叩首奏道:“陛下!臣请斩奸邪王墨,以谢天下!”

项成贤一言既出,顿时殿中一片哗然!他这话实在来的太突兀了,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没说几句话就向天子奏请斩王墨,什么玩意!

虽然项成贤请斩自己,但王墨可不为自己的脑袋担心。只是站在原处连连冷笑,这项成贤以为殿上议事是小孩子过家家么?

有王墨的好友出列奏道:“项成贤危言耸听、扰乱朝仪,当逐出殿中、罢去官职!”

项成贤对一切杂音充耳不闻,继续奏道:“今之阁臣,古之宰辅也,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臣尝闻,太祖高皇帝有谕,中外大臣有敢上疏称赞执政大臣之德者,皆斩!”

王墨想到了什么,脸色顿时变得雪白。他也知道,在国朝之初,太祖高皇帝为保住朱家万代江山搅起腥风血雨,废除了丞相官职并下诏:敢议复立丞相者斩,敢上疏称赞执政大臣者斩!

项成贤最后总结道:“方才都给事中王墨当众称颂次辅刘公德行,诸公皆有耳闻,此必为奸邪也。臣以为依照祖训理当问斩、以谢天下!”

项大御史话音既落,但殿上众人皆哑口失语,一时间没有人说话。若要按照祖训,这王墨还真不杀不行。

有些红线还是很清楚的,王墨这不是就事论事,是直接称赞褒扬宰辅个人德行;也不是自己写书品评人物、是私底下议论,而在正式朝议上公开称颂,比上疏还严重!

众人突然也醒悟到,敢情这项御史方才反复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王墨说出“以刘公之德行,自然当得起”这一句!

其实也不能怪项成贤,那王墨的立论本来就有这意思,只是没有明说出来,最后被项御史逼着挑明了而已。而且大家都没有往祖训上面去想,但这项御史却能抓住马脚搬出了祖训!

也有人走了神,这项大御史的做派好生眼熟啊,恍惚间还以为是那个谁,难道是被鬼上身了么?莫非淳安县士子都如此机敏锐利?但当初三元及第的商相公可是很温蕴的

王墨呆若木鸡,站在殿中一动不动,头脑一片空白

本来殿中还有几个本来按计划要出来帮腔的人,此时都悄悄地缩了回去。开什么玩笑,若还帮腔那必然要为刘珝说话,在目前这个局面下,岂不是把脑袋往刀口上凑么?

ps:昨晚太困睡着了……5点醒来赶紧补上,今天必须还有两章!

第四百七十六章也鬼上身了?

成化天子坐在宝座上,仿佛心不在焉,其实他很不适应这种近距离与群臣面对面的场合,会让内向的他感到拘谨。但是皇帝要有皇帝的尊严,他又不得不撑住场面。

听着宝座下面大臣们吵吵闹闹,成化天子也不表态,就那么威严的坐着。反正吵出了结果,自然有人来请他说一个“可”或者“准奏”,吵不出结果就散场。

刚才有人跳出来说,此次天变是因为中枢不稳,成化天子倒是想赞同的。如此只需在围绕内阁做做文章即可,而他想袒护的梁芳、继晓等人就会逃过责难。

不过成化天子才犹豫了一下,便又有人跳了出来,三言两语将先发言那人逼上了死路,甚至搬出祖训要杀先发言那人。

这还是算了罢,杀人见血总不是好事情,成化天子想道。不过也犯不着自己当好人,底下大臣肯定会有人出面引经据典讲出大道理阻拦杀人,这活儿还是他们专业。

不过忽然冷场了,殿中鸦雀无声,没有人说话。对此成化天子很诧异,将目光从殿内穹顶大梁上收了回来,并稍稍下移,朝宝座下面看去。只见得群臣人人眼观鼻鼻观心

成化天子稍加思索就明白了但凡议论到关键时候,须得宰辅大佬先出面定调子,但今天这事却比较特殊。

那个不知道叫什么的给事中说错了话,被指责的罪名就是“公开场合吹捧褒扬执政大臣德行”,那么哪个大佬还好意思出来替他求情?谁替他求情。岂不就表示谁渴望被吹捧褒美赞扬?

至于其他人,要么事不关己。要么还在等大佬们定调子,一时间没人说话,于是乎就冷了场。

可是再这么冷下去,就成了群臣默认处斩某给事中了,虽然没人相信真会杀人

成化天子高居宝座上洞悉了情势。忽然玩心大起。他重重咳嗽一声,言简意赅的吩咐道:“诸卿无异言,依祖制办。”

旁边侍驾的锦衣卫官愕然不已依祖制办?那可是要杀人的,难道陛下抽了风,就为几句口头话动真格?换成太祖太宗不奇怪,但今上可从来不是这样的人啊。

成化天子还看到,底下数十人好似被施了什么法术,整齐划一的齐刷刷的抬起头。貌似很不大不敬的直勾勾盯着自己天颜看。

成化天子甚至能猜到群臣所思所想——我们这些贤臣正在努力的理清是非曲直,你这明君在一边听着等结果就是,突然插手捣什么乱?

天子很想放声大笑,但仍然板着脸面无表情,装作冷漠的扫视群臣。

首辅万安滚出班位,在宝座下叩首道:“陛下!王墨有口无心,无意之言,何至于死!”

看戏完毕的成化天子心里感慨几声。还是万首辅处事妥帖、为人贴心。口中再次言简意赅的说:“死罪可免,下不为例。”

群臣貌似松了口气,一起称颂道:“吾皇仁慈!”而王墨在宝座下连连顿首。涕泣道:“臣叩谢陛下不杀之恩!”

看着诸卿姿态,成化天子忽然隐隐悟到点什么,但随即又深深后悔起来。现在才悟到,未免有点迟了,天子意兴阑珊的想道。

王墨像死狗一样爬回了班位,他这事算揭过去了。但廷议还要继续进行,总不能不出结果。不过现在满殿诸公里,没人再会说因为方应物诽谤宰辅导致天变了

此时也到了大人物出场时候,兵部尚书张鹏出列奏对道:“王墨言方应物诽谤宰辅,诸君皆以王墨为非,是以方应物并无诽谤。若方应物不是诽谤,方应物所言又当如何?”

殿中比较聪明的人隐隐明白了张尚书的意思,但是逻辑能力比较差的人一时间却云山雾罩的,但可以肯定张鹏不会在这关键时候无的放矢胡言乱语,只能恨自己不多长几个脑袋。

通俗的解释,就是王墨说方应物诽谤次辅刘珝,到现在大家已经公认是王墨错了。那就可以论证为方应物没错,如果方应物没错的话,他弹劾刘珝就不是诽谤。

既然方应物没有诽谤次辅刘珝,那又推论方应物弹劾刘珝“因私废公”和“国之蠹虫”是对的。推理游戏到此为止,如果诸君无法推翻这个结论,那么下面该怎么办?

太子太保兼谨身殿大学士刘珝此时也在班位之中,地震之前他敢使气辞官回家,但地震后他可不敢使气了,以免弄假成真。

今日廷议,刘次辅便“抱病”而出,立身殿中,但他知道自己是敏感人物,所以不敢说话。但在此刻,要说刘次辅的心情,除了窘迫还是窘迫!

他做梦也没想到过,纯粹的文字游戏竟然可以玩弄到这个地步!只靠几句话,竟然也能将他这个次辅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张尚书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等于是当着满殿大臣的面问:既然证明出刘阁老确实有问题,那么该怎么办?

那刘次辅在众目睽睽还能怎么办?除了在宝座下免冠叩首、自请辞官,还能怎么办?

放在从前,刘次辅肯定毫不犹豫就如此做了,那是因为他知道辞官只是手段,方方面面不可能真让他辞掉的。

但现在刘次辅有很强烈的预感,只要他敢在这里当着天子面辞官,九成九会成功!就是不成功也会被有心人逼着成功!

殿中大臣看看侃侃而谈的张鹏,又看了看窘迫无比次辅的刘珝,心里的惊奇难以用语言形容。

因为在往常印象里,次辅刘珝言辞敏利,而兵部尚书张大人向来低调寡言。但在今天两人却反了过来,张大司马犀利尖锐咄咄逼人,刘阁老却讷讷无言。

记性好的人还记得,今天是近十年来陛下第三次在早朝外场合面见大臣,而上一次是三年前廷审方应物,地点也在文华殿。

当时阶下囚方应物口才极其犀利无敌,这风范给别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张大司马方才表现不亚于上次的方应物,甚至还有点相像。

又联想到方才所议论的事情也涉及到方应物难道这张大司马与项御史一样,也被方应物鬼上身了?

ps:

第二更!

第四百七十七章最后登场的主角

殿中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太子太保、谨身殿大学士、次辅刘珝身上,但刘次辅是绝对不想当这个焦点的。

班位次序在刘次辅身边的,则是他的老对头首辅万安。此刻万首辅虽然因为站位角度原因,不能正视刘次辅,但只用眼角瞥视,也已经足够爽快了。

回想往昔,万首辅微微感叹,从成化十一年起,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近十年了。一个与自己争斗近十年的老仇家眼看就要走上穷途末路,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爽快?

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次辅刘珝一旦去职,那自己将再无敌手,真是高手寂寞啊,万首辅心里唏嘘道。

万首辅偷偷扫视了一眼殿内,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只怕所有人都以为,第543章这次廷议了。他暗中对万安使了个眼色,叫万安按照原定计划出面转圜。

作为天子的贴心人,万安当然不会拒绝天子的旨意。见状便出列奏道:“臣奏请陛下赦免林俊!”

天子很配合的答道:“可!”

其余大臣听在耳朵里,以为万安要为了赦免林俊与天子讨价还价,在其他地方让步。但林俊被释放本就是应有之义,不能为了应付天变而舍本逐末,轻易放过罪魁祸首!

万安继续奏道:“奏请陛下免林俊一死,罢梁芳、驱逐继晓!”

比起处斩,罢免与驱逐算是天子勉强可以接受的了,便继续答应道:“可!”

万安立刻伏地拜到:“万岁!”

对此群臣只能吐槽一句:“不愧是著名的万岁阁老”。但天子与首辅瞬间达成了一致结果,别人就很难再推翻了,否则就是同时挑战天子和首辅的权威。

众人暗自叹口气,事情确实只能如此了。大势已定,想借天变彻底除掉奸贼已经不太可能,也不可能为此去伏阙闹事,能换得梁芳继晓被罢免驱逐也算可以接受了。

本次廷议就要到此为止,殿中诸公放松下来,百无聊赖的等待着天子率先退出文华殿。

正当此时,忽然有人闪亮登场了,一位丰神俊逸的三十七八岁词臣从班位中出列,朗声道:“臣有本奏!”

众人齐齐目视之,原来是颇有名气的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方清之,也是大名鼎鼎的方应物的父亲,不知道他还要说什么。

方清之不疾不徐,从容淡定的侃侃而谈:“依照公论,梁芳、继晓、刘公皆为天象感应示警之人,但今日朝廷对梁芳、继晓从轻发落,却对刘公从重处置,勒令其辞官致仕。未免是内外轻重有别,处事不公!”

这是什么意思?其他人都有点糊涂,听方清之这口气,好像是要替刘珝开脱?

众人倒不会怀疑方清之有意讨好刘珝,这可是方应物他爹,怎么可能去讨好就要下台的刘珝?只是感到非常奇怪而已。

谁不知道,方家与刘珝向来有宿怨,尤其是方应物与刘珝之间仇结得很深,一个状元被夺走,比杀父夺妻之仇也就轻上一点了。不然方应物也不会在年前上疏大肆谩骂刘珝,当然正确的说法叫弹劾。

方清之继续奏道:“朝廷行事大到决狱,小到封赏,首要就是公正!今日何为公正?

臣以为,可同时从重,斩梁芳、继晓,罢去刘公,此为一;或者同时从轻,罢梁芳、逐继晓并只责罚刘公,此为二!

如果陛下不肯斩梁芳、继晓谢罪上天,那也不该从重处置刘公,否则有违公正之义!”

成化天子只要能保住梁芳、继晓等人性命,对旧日刘老师的去留当然没有什么太大执念,便垂询道:“卿以为又该如何?”

方清之回奏道:“可迁刘公为文华殿或武英殿大学士,仍留其在内阁效力,或可将功赎罪。”

这倒无所谓,成化天子点头道:“可!”

天子一言既出,站在金殿中的方清之影像陡然高大了几分,看在诸公眼里光辉夺目

群臣深深被方清之折服了,这心胸,这气度,非常人也,不愧是宰相肚量方清之,不愧是天留春色在方家!

之前没有人能收获什么赞誉,唯有这位最后登场的人,才像是今天的主角啊。

ps:

第三更!

第四百七十八章“众望所归”

说实在的,拿刘珝顶缸以至于罢官,在许多大臣看来确实有点过重的嫌疑,未免生了几许兔死狐悲之感。

但在天变背景下,这差不多已经是最简单最和谐的办法了。而且先前又被项大御史吓唬过,谁要给刘珝帮腔,那貌似就是自寻死路。

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当事人方应物或者方应物他爹能帮着刘次辅说话了。也只有这两位出面,才不会被别人看成“褒美执政大臣德行”。

但没人对此抱有指望,方家与刘珝不说仇深似海,那也绝对是隔阂极深,怎么可能会拉刘珝一把?

满殿君臣万万没想到,临近散场时竟然发生这样的转折!方清之还真就出来展示了高尚节操,不计前嫌仗义直言了!若不是他说话,那刘珝被罢官必然是板上钉钉的。

面对这种天上掉馅饼般的惊喜,前次辅刘珝阖目不语,半点神态也没有外露,别人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向来心高气傲的刘珝此刻心中只有两个大大的字,那就是耻辱!非常的耻辱!

先有方应物挖陷阱,后有项成贤填土,再有张鹏致命一击,最后是方清之充好人!说透了,就是方应物和他的小朋友把白脸唱完,最后请方清之出面唱红脸刷名望!

他堂堂一个次辅,仅次于首辅的朝臣第二人,竟然被团团玩弄于手掌之上,连反击都使不出来,靠着别人施舍才侥幸存身!

但是形势比人强,刘珝知道。现在就是天大的耻辱摆在面前,自己也要吃进去!

若说刘珝的心情是欲仙欲死,那万安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本来今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小细节又变但大方向按照自己预想的发展。结果将是最完美的。谁知道眼看到了最后关头,刘珝竟然还能留在内阁!

那刘珝即便失去了争夺首辅能力,但要能留在内阁里,恶心自己绰绰有余。更何况他与外朝六部之首吏部天官同气连枝。只要有心,刘珝迟早能查出王墨的背景,那跟自己的仇真是不可能化解了。

最令万首辅堵心的是,感到自己无限接近于成功了,几乎距离独霸内阁近在咫尺了,却仿佛有人跳了出来摘桃子!一场辛苦,自己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大的受益者是刘吉刘棉花,其次受益者是被视为“宰相气量”的方清之!

万首辅是阴谋论者。他不相信今天都是巧合。世间哪有如此精细的巧合?把事情前前后后连起来回想了一下。万首辅发现,几乎每一步都貌似与方应物具备千丝万缕的关系。

项成贤身上有方应物的影子;张鹏身上也有方应物的影子,方清之更不消说。那就是方应物的父亲。

难道遥控金殿内,操纵一切的人就是方应物?万首辅忍不住皱起眉头。他倒是宁愿认为,这一切其实是刘棉花遥控的结果。

闲话不提,却说今天御前廷议结束,群臣就这样各怀心事的散去。今天的信息量很有点多,众人不免三五成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首先讨论的就是官职问题,这也是朝臣官员最关注最敏感的方面。

谨身殿大学士是内阁阁臣官名,文华殿大学士或者武英殿大学士也是内阁阁臣官名,看似无区别,其实在当前还是有的。发展了这么多年,如今内阁官名比较系统化和规范化了,不像内阁初期那样混乱,也不会再乱用。

如今殿阁大学士名号的固定排名是华盖、谨身、文华、武英、文渊阁、东阁,谁在最前面谁就是首辅(不一定是华盖殿大学士),谁是第二位谁就是次辅。

如今万安是华盖殿大学士,刘珝以谨身殿大学士名号自然就是次辅。如果刘珝从谨身殿大学士迁为文华殿或者武英殿大学士,那就象征着次辅位置空出来了,这种变动也不是小事了。

这种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谁来当这个次辅?谁能有资格当这个次辅?除了万安、刘珝之外,内阁还有一个阁臣就是两年前入阁的彭华。

但彭华彭阁老还是早早死心罢,像他这种入阁没两三年,现在还只是“入阁预机务”,大学士名号都没加上的,想都不要想什么次辅位置。

此时此刻,凡是想到次辅问题的人,脑中全部不由自主的出现了一个人——江湖人称刘棉花的刘吉。

这刘棉花马上就熬到守制结束、回京复职了,岂不正当其时?再说刘棉花是与刘珝同时入阁的人,资历资格都无可挑剔。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除了刘棉花之外,真没人有资格当次辅。

想到此处,刘棉花这运气实在让不少人眼红。别人守制结束起复后,大都要为官职的问题糟心。常言道一步慢、步步慢,这样一下子慢了三年的,肯定会遇到各种不适应,被摊派上的官职往往还不如丁忧之前。

所以丁忧是官场中人的一道门槛,被这绊倒的比比皆是。但这刘棉花人还没到京师,次辅位置已经给他腾出来了,职务不进反退,而且是半个竞争者都没有。

从另一个角度看,首辅万安与刘珝斗了将近十年,这些年甚至愈演愈烈,仇隙不可能化解,肯定还要继续斗下去。刘棉花这个次辅可想而知,必然左右逢源、优哉游哉,很容易就当着。

种种一切,刘棉花的际遇怎能不叫人羡慕嫉妒恨!虽然众人过去多有对刘棉花不满的,但今天仔细与万安和刘珝一对比,发现刘棉花为人还挺不错。

他最多也就是绳营狗苟、尸位素餐、无所作为而已,至少吃相不那么难看,也不动辄掀起政治斗争让人坐如针毡,有点春风化雨的味道。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对比产生美刘棉花这一辈子,大概也没遇到过这种“众望所归”的待遇。

几年前,刘棉花招婿属于投资潜力股,是下嫁女儿,是抬举方应物;但到今日,刘棉花回了京师乍遭惊喜后,只怕哭着喊着也要送女上门,招方应物当女婿了。

ps:

今天乱七八糟一堆杂事集中到一起了,码字实在困难,勉强挤时间写出一章过渡一下,我真尽力了。。。晚上还有其他事情,所以又只能明天三更补,以此感谢大家月票!

第四百七十九章故人来

成化二十年的正月,新年虽然没过好,但实在让所有朝臣印象深刻,这样的事情只怕百十年也难得出一次。只有方应物知道,明年还得上演一次。

御马监太监梁芳被罢免,僧继晓被驱逐出宫廷,京城一些天子敕建的寺庙项目也被停工了。近年来奸邪势焰上涨的劲头,这次总算遏制住了一回。

不过还是只有方应物知道,这只是成化天子敬畏地震才收敛了一下,等风头过去,还得故态复萌,然后反反复复的一直到他驾崩为止。

当然国家大事肉食者谋之,方应物“人微言轻”的管不了那么多,现在他正忙着与项成贤大肆喝酒庆祝,而且是项大御史掏钱。

庆祝的主题就是欢度元宵佳节兼祝贺项大御史一战成名,地点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何娘子酒店。

老实说,在前天廷议上公认的最大受益者是方清之和刘棉花,一个得名一个得利。但其实项大御史也是受益者,只不过他得到的好处在庙堂大佬里微不足道,没人在意。

可是大佬们不在意不代表着没有好处,项成贤是御史,御史是靠嘴吃饭的职业,名气越大,自然说话越响亮,话语权也就越大。

前天在金殿上,项大御史当头一炮打得老给事中王墨溃不成军,又气压全场,让满殿朝臣居然没有一个出来替刘珝辩解的。

事后他的名气一下子就飞涨起来了,有人议论道,项御史再干三两年,说不定真能熬个掌道御史当当。

吃水不忘挖井人,项成贤的台词都是方应物指点的,别人怀疑项御史被方应物鬼上身也不算错所以今天项大御史主动请客吃饭,与方应物好好庆祝一下。

喝了几辆酒,项成贤醉醺醺的振臂叫道:“那种感觉好过瘾,根本停不下来啊!为官三年。至今才知道御史的爽点在哪里!”

方应物心里默默替项大御史总结了一下,御史的爽点无非就是以小搏大,能以七品官身狂喷朝中大佬,而且还是合情合法的狂喷,当然前提是能承受得住后果。

项成贤忽然提起其他事:“对了,你收到信没有?洪兄快到通州了,大概这一两日就进京。”

方应物点点头。“看到信了,这一两日就专门候着洪兄了。”

两人所说的洪兄,当然指的是乡中老友洪松了。当初在淳安、杭州时,洪松、项成贤、方应物几乎就是黄金搭档三人组,只不过比起飞扬跳脱的项成贤和足智多谋的方应物,洪公子年岁最长。较为持正老成。

但老实人没福气,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