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士无双(骁骑校)-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巡长道:“还真就不成,上面发话了,北平所有铺面厂子,必须开张,要不然罚款拘人,是开张,还是交罚款,你看着办。”

宝庆道:“上面是谁?”

王巡长道:“是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警察局归他们管了,上面发话,说商店不开门,街上没车辆,影响日中和谐。”

宝庆没辙,只好把车夫们召来,开张营业,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差,厂里就剩十来辆洋车了,为了生计他自个也得拉车跑活儿。

拉着洋车出去转了一天,没什么生意,街上人很少,大毒日头当空照,狗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正阳门火车站上,插着一面日本膏药旗。

这北平,从此便不是中国人的北平了……

宝庆步履蹒跚的走着,整个人如同霜打的茄子,不停问自己,难道从此就要亡国奴了么,连客人叫车都没听见。

“胶皮!”一人在路边高呼,宝庆梦醒,急忙拉车过去,走近一看原来还是老朋友李俊卿。

李俊卿早已不是当初华清池小澡堂子的搓澡工了,现如今人家是北平城的名流,和宝庆的交往也早就断了,不过见面还是客客气气的。

“哟,宝庆哥,是你啊。”李俊卿笑呵呵道,他穿一件欲白色的长衫,戴着草帽和墨镜,拿着折扇,风流倜傥一尘不染。

宝庆道:“李先生有日子没见了,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去新华宫开会。这大热的天,拉车的都趴着了,走了一路都没碰见洋车。”李俊卿看起来气色不错。

新华宫就是以前的总统府,中南海皇家园林,不知道现在谁在那住着,宝庆也不关心那个,请李俊卿上车,一路拉着他过去,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到了地方,李俊卿掏了一枚大洋给他,宝庆说啥没要,拉着空车走了。

李俊卿笑笑,进了新华宫大门,门口警察检查了他的证件,立刻敬礼。

这儿是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的所在,老北洋旧人江朝宗担任会长,碰巧他和李俊卿相熟,变拉他一起下水,为日本人干活。

来开会的除了李俊卿还有几十个人,都是北平二三线的社会名流,一个个长袍马褂打扮隆重,主持会议的是一个日本大佐军官,商讨话题是如何尽快组建华北临时政府。

……

平津沦陷的消息传到北泰,陈家人无不愤慨忧虑,姚依蕾的姨妈一家尚在天津,林文静的弟弟不但滞留北平,还在南苑军训,听说南苑血战死了不少人,她茶饭不思,担心弟弟安危。

陈子锟在南京主持工作,家里只有女人们当家作主,虽然平津沦陷,但是交通尚未阻断,林文静想回北平寻找弟弟,被姚依蕾制止:“华北兵荒马乱,你一个女人家去了能有什么用,出了意外,我们更担心,万一被日本人抓了,不是给老爷添乱么,文龙二十多岁了,能照顾自己,再说,我堂弟也在北平,他们肯定会互相照应,你就别担心了。”

上海,日本海军蠢蠢欲动,他们效法卢沟桥事变,以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失踪为由,布防闸北,八月九日,两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桥机场挑衅时被击毙,四日后,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上午九点五十分,第二次淞沪战争揭幕。

开战次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军委会组建第九集团军,仍以张治中为总司令,负责淞沪抗战,当天,日本飞机轰炸杭州南京,被空军第四大队高志航等击落十八架,战果卓著,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空军节。

九一八以来,中国第一次以强硬姿态面对日本,举国上下空前团结,山西阎锡山,桂系李宗仁、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都表示坚决拥护中央,抗战到底不惧任何牺牲。

同时,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华南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各地人民捐款助战,海外侨胞更是不甘人后,短短时间内捐款即答三百万之巨。

全国的军队都动员起来,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各省各处,军队云集,穿着草鞋,背着行李,向着华北,向着上海进发。

江东省城大校场,一万名精锐将士整装待发,他们是江东省警备司令部麾下新编师,由原江东军九十九军,江东陆军军官学校1937届毕业生组成,一水的德式装备,钢盔、牛皮绑腿,毛瑟24式步枪,大皮鞋擦得锃亮。

江东省警备司令陈寿,新编师师长陈启麟,省主席阎肃,还有特地从南京赶来的航空委主任委员陈子锟,都站在台上检阅部队,士兵们列队通过主席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写满了义无反顾。

刘婷的弟弟刘骁勇就在队列之中,他是中央军校江东分校的应届毕业生,挂陆军准尉军衔,挎着盒子炮雄赳赳通过主席台前方,领队一声喊:“向右看齐!”无数双眼睛齐刷刷转向主席台。

台上的军官们纷纷举起戴着白手套的右手,向将士们还礼,站在陈子锟身后的刘婷看见了队列中的弟弟,心口一阵发紧。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正文 第十九章 淞沪硝烟

陈寿司令和陈启麟师长都发表了讲话,无非是我辈军人,唯有马革裹尸报效国家之类的豪言壮语,最后压轴的是陈子锟上将。书迷群4∴⑧0㈥5

陈子锟上台先向台下敬了一个礼,江东军是他的家底子,江东陆军官校的学生更是他的心头肉,这些江东省最优秀的年轻人即将奔赴战场,等待他们的是血与火的考验,战争残酷,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生存下来。

“这台上穿军装的,连我的副官在内,全都姓陈,我看你们干脆就叫陈家军算了。”陈子锟第一句话竟然开起了玩笑。

一阵轻笑,士兵们紧绷着的神经略微放松了一些。

陈子锟脸色一正,道:“你们即将奔赴淞沪战场,这些年来中国是什么样子,你们都很清楚,旁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战场上冲锋的时候,记得弯腰,下级遇见长官,千万不要敬礼,最后送你们两句话,事到万难需放胆,狭路相逢……”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抬眼看着台下一万名军人。

“勇者胜!”新编师的一万名士兵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吼声。

军乐声响起,陈子锟上将代表军事委员会向新编师授予了军旗和新的番号,中华民国陆军新编模范第十七师。

授旗仪式后,模范十七师当即开赴战场,即便是陈家军这样装备精良的部队,也没达到全机械化,只有团以上军官才有小汽车,营长连长们骑马,炮兵坐卡车,步兵只能徒步行军。

部队沿着省城中央大街开拔,雄赳赳气昂昂开向码头,大街两侧的商铺全都挂起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市民们熙熙攘攘,围观**出征,大人怀抱中的小孩子也挥舞着国旗为将士们鼓劲:“多杀小日本啊。”

也有很多大叔大妈在抹着眼泪,他们的孩子就在队列中,战场上刀枪无眼,谁知道这一去还能不能再见,刘存仁一家也站在路边,翘首以盼,希望能在队伍中看到儿子的身影。

儿子已经二十岁了,中学没读完就被大姐托关系送进江东陆军军官学校,这小子从小调皮,当了兵之后稳重多了,现在是堂堂**准尉副排长,将来是要当将军的。

刘骁勇所在的连队走了过来,这是一支普通的步兵连队,连长骑马走在前面,后面是机枪手抬着的马克沁重机枪和大队步兵,刘骁勇在队列中走的虎虎生风,看见街道一侧站着的父母弟妹,他微笑着招手,随即大步向前走远了。

队伍开拔了,中央大街恢复了平静,刘存仁一家人拿着小旗子回到家里,刘母心神恍惚,连饭也不做了,时不时问:“她爹,你说小勇会不会受伤啊。”

刘存宽慰道:“江东军训练精良,比日本人也不差,小勇不会有事的。”其实他不懂军事,完全是凭空猜测,让家里人放心而已。

忽然外面大门响,刘婷进来了,老两口拉着女儿又絮叨一回,末了又提到刘婷的婚事:“你可真不小了,三十好几岁还不结婚,你大妹妹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刘婷早就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微笑道:“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我没结婚,可也有儿子了,小南难道没叫过你们姥爷姥姥?”

刘存仁道:“那毕竟不是亲生的,再说还姓陈……你和陈主任之间到底咋样啊,拖了这么久,你不急,他也不急?”

刘婷道:“急什么,这样挺好的,反正比当姨太太强。”

女儿执拗,老两口也没办法,只盼陈子锟知道自家女儿的付出,对她好一些。

……

模范师一团二营三连的弟兄们上了一艘运送煤炭的机器船,全国各地都在往上海运送兵员和物资,能坐上船已经是他们的福分了,听说四川云贵的兵都要靠两只脚板千里迢迢走到上海呢。

散装货船敞着舱门,大兵们席地而坐,打牌抽烟吹牛放屁,机器轰鸣,掩盖了说话的声音,八月天,酷热难当,舱底弥漫着汗臭和呕吐物的味道,刘骁勇是军官,可以上甲板休息,吸点新鲜空气,但他是副排长,要以身作则和弟兄们在一起。

船到了一个不知名的码头,士兵们下船吃饭,师部后勤处在岸上支起几口大锅,熬得稠稀饭,滚烫无比,大兵们轮流用茶缸和饭盒打饭,蹲在地上不顾烫嘴,一边吹一边吃,还没吃完长官就吹哨子了,兵贵神速,每个连吃饭的时间只有五分钟,要赶紧腾出地方给下一波弟兄吃饭。

吃了个囫囵半饱,部队再次登船前进,开到南京下关码头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黎明了,弟兄们睡眼惺忪的下了船,在哨音和命令声中登上火车闷罐车厢,一刻不停的开往淞沪战场。

南京国民政府设置战时机构国防最高会议,组织大本营统一指挥抗日战争,举国上下都动员起来,投入到抗日救亡中来,铁路沿线,百姓箪食壶浆,自发的慰问军列上的士兵,沪宁线繁忙无比,所有的客运走暂停了,一列列火车载着士兵、军火奔往战场。

闷罐车的车门敞开着,大兵们挤在门口,好奇的看着平板车上拉着的博福斯高射炮,铁路路基下是一条公路,不知道哪路部队正在徒步前进,他们穿着草鞋打着绑腿,穿着灰布军装,扛着汉阳造,刘骁勇冲他们挥手,他们也冲火车上的友军打招呼。

火车开到苏州附近便不再前行,制空权在日本人手里,必须下车徒步前进,士兵们折了树枝围在帽子上做掩护,纵队前行,饿了就啃点干粮,再累再困也不能掉队。

次日早上,终于抵达上海附近,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味,天上时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路边的一块空地上,血迹斑斑,弹坑累累,据说昨天川军一个团在这儿列队进行战前动员,结果被日本飞机发现,丢了一堆炸弹下来,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死伤大半。

模范师被编入了陈诚的第十五集团军,进驻闸北,部队沿着道路两侧前进,子弹上膛,随时准备战斗,敌我双方穿插作战,内线也不安全,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焰和黑烟,望远镜里,日本军的侦查气球挂在空中,为炮兵和军舰指引方向,每当炮弹袭来,弟兄们就卧倒隐蔽,等轰炸结束再抖掉灰尘继续前行。

他们接替的是第六师十八旅的阵地,友军伤亡惨重,建制都打光了,活着撤出来的只有百十个人,模范师的弟兄们默默看着友军步履蹒跚灰头土脸的离开,在省城阅兵时候的豪气,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所有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进入阵地后不久,日本人的炮击和轰炸就开始了,黄浦江上的巡洋舰用大口径舰炮射击**阵地,每一发炮弹落下,大地都跟着颤抖,周围房子的窗户玻璃早被震碎了,树干也烧的焦黑。

天上是苍蝇一般的日本飞机,肆无忌惮的扫射、轰炸,如入无人之境,模范师此前进行过防空演练,懂得如何防空袭,但还是损失了不少人。

弟兄们都开始骂,骂空军白吃干饭,还没见着日本人就死伤几十号,这仗怎么打,刘骁勇也忿忿不平,这是中国的天空,怎么就由着日本飞机猖獗呢。

忽然两架涂着青天白日徽的双翼战斗机飞了过来,空中展开一场殊死搏斗,陆军的弟兄们都抬头观战,也不骂了,纷纷为自家空军加油助威。

一架中国飞机中弹凌空爆炸,阵地上一下沉寂下来,但剩下的那架飞机不但没有逃走,反而愈战愈勇,和敌机缠斗起来,空中轰鸣声不断,曳光弹横飞,不时有日机被击落,拖着黑烟栽到地上,弟兄们欢呼起来,替那空战英雄数着战果,一架,两架,三架!

猛虎架不住群狼,英雄的中国战斗机还是被击中了,拖着黑烟在空中翻滚,刘骁勇急得大喊:“跳伞啊,快跳伞!”

空中出现一朵白色的伞花,飞行员跳伞了。

众人刚松一口气,一阵风吹来,将飞行员吹向了日军阵地,刘骁勇当即请示上峰,要求带兵去把人救回来。

营长立刻批准,让刘骁勇带一个排救回飞行员。

“开飞机的命比咱们金贵,无论如何把人救回来。”营长拍了拍刘骁勇的肩膀。

刘副排长点了本部二十五名士兵,跃出战壕迅速向飞行员降落地点靠近,他们猫着腰端着枪快跑,忽然一阵机枪子弹打来,当即栽倒了七八个,剩下的卧倒在地,匍匐前进。

中方阵地上的重机枪开始掩护射击,进而日本人的掷弹筒和迫击炮也加入进来,趴在中间地带上的二十多个中国兵,陆续被日军打死,弹孔都在头部。

刘骁勇和三四个士兵躲在一堆瓦砾下面,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战友被打死,却无能为力,日本人的火力太强了,露头就是死。

营长又派了一批人冲过来增援,半道上就被打死了一半,刘骁勇觉得嗓子眼滚烫,颤抖着手拿出水壶喝水,却连嘴都找不到,恐惧充斥着他的内心。

举起望远镜看那飞行员,似乎摔断了腿,就坐在一堵墙下面,焦急的望着这边。

日本人太阴险了,他们故意把飞行员当作诱饵,引我军去营救,借机杀伤我有生力量。

不对,他要做什么!刘骁勇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望远镜里那个中国飞行员,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放在c魂边吻了一下,然后举起手中的左轮枪,朝自己太阳xùe开了一枪。

刘骁勇泪流满面,模糊了镜头。

正文 第二十章 打出威风

?这是刘骁勇第一次在战场流泪,也是最后一次,淞沪战场的残酷远超他对战争的理解,整个闸北化为焦土,没有一栋完整的房子,战死者以万为单位,每天都有大批战阵亡,再柔弱的心肠也磨练的如铁石一般。!。

他和他的战是夜幕降临之后才匍匐回去的,为了营救飞行员,本连死了三十多个人,差不多消耗掉一个排,大部分是被日军的掷弹筒炸死的,这东西弹道弯曲无死角,射速又快,防都防不住,剩下的被枪打死的,小日本枪法真好,隔着几百米,枪枪爆头,令人胆战心惊。

第二天.日方移交了飞行员的遗体,他们还算尊重烈士,以白布蒙了遗体摆在阵地中间,面放了一束花,还有一张写着字的纸,大致能看得懂,是向烈士致敬的意思,称赞牺牲者是一个真正的“武士”。署名是帝国海军航空兵山田次男大尉。

这是刘骁勇所经历的战争中唯一有人情味的事情,接着又是无休无止的战斗,轰炸,炮击,进攻,战场吃不到热食,炊烟会引来炮击,只能吃干粮喝凉水,好在是夏天,不吃热饭热汤也能对付,但是尸体烂的快,满鼻子都是腐臭味,熏的人脑袋发昏。

三天后,排长被一颗流弹打死,刘骁勇扶正做了排长,可是他麾下只有八个大兵了,这排长和班长也差不多。

一场豪雨,天气凉快了许多,战壕里积满泥浆,弟兄们坐在烂泥里,吃着后方送来的糕点,喝着橘子汽水,抽着三炮台的香烟,一个个满足的打着饱嗝,在海打仗就这点好处,日本人的炮弹不敢往租界里打,而租界里住的都是中国人,各种慰劳品接连不断的送到前线,让江东来的大头兵们过足了洋瘾。

忽然传令兵弓着腰跑来,传达了营长的命令,让刘骁勇去临近八十八师开会学习经验。

刘骁勇纳闷:“我一小排长学什么经验。”

传令兵说:“营长说了,你是军校生,你不去谁去。”

刘骁勇只好前往,八十八师是中央军精锐,和日本人打过几次硬仗,穿戴打扮也很不凡,连军装料子都是德国进口的,浑身下透着嫡系部队的骄傲。

一个中校讲述了不少有用的经验,比如重机枪必须经常转换阵地,不然会被日军迫击炮摧毁,敌人进攻前会进行火力准备,这时候应该退到第二道防线,等炮击结束再进入阵地,还有一点就是,日本兵的白刃战技术很强,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再厉害碰到咱们江东军也得歇菜。”人群中传来一声嘀咕。

主讲中校怒了:“谁说话的,站出来。”

刘骁勇站了出来:“报告长官,是我。”

中校瞄了一眼他的准尉领章,道:“你说的什么,再说一遍。”

刘骁勇挺直腰板道:“报告长官,我说小日本再厉害碰到咱们江东军也得歇菜。”

中校道:“你是模范十七师的啊,小伙子,有信心是好的,但不能自大,日本兵虽然个头矮,但是体格很强,步枪和刺刀都比咱们的长,拼刺刀,咱们要三个人才能拼掉他一个,这是几十场战斗的统计数据。”

刘骁勇道:“那是因为我们江东军没到,才容得他们撒野。”

中校气得没话说,扶扶眼镜道:“好了,日本人这段时间很安静,想必是憋着一次大的进攻,是骡子是马,咱们等着瞧。”

别的部队军官也都像看愣头青一样看着刘骁勇,对他的豪言壮语不以为然。

……

三天后,日本人的大举进攻果然开始了,先是猛烈的炮击和轰炸,江东军这回学乖了,退到第二道防线,藏在战壕里头顶铺着波纹钢板,再覆盖一层泥土,防得住重炮轰击,这还是五年前一二八抗战的经验。

炮击结束,轰隆隆的巨响传来,刘骁勇惊呼:“坦克!”急忙率领部下进入阵地,预备好集束手榴弹和莫洛托夫鸡尾酒。

仿德式24长柄手榴弹,十枚捆在一起,威力巨大,可以炸断坦克的履带,莫洛托夫鸡尾酒就是燃烧瓶,汽油里放了黄磷,摔碎之后黄磷遇空气自燃点起汽油,烈火熊熊杀伤力很大,扔在发动机盖,可以让坦克抛锚,这玩意是西班牙内战发明出的,已经证明效果很好。

三辆外形猥琐的九二式坦克冒着青烟开过来,刘骁勇伸手压了压,制止了弟兄们开枪的冲动,这铁乌龟不怕子弹,现在射击反而暴露了火力点。

坦克停顿了一下,继续前行,车载机关枪不停扫射着,进行火力侦查,直到能看见坦克后面跟着的步兵面孔时,营长才下达了开火的命令,顿时火蛇乱射,烟雾弹抛了出去,突击手抱着集束手榴弹跃出战壕,十名突击手只有一个冲到坦克前,将手榴弹塞了下去,一声巨响,坦克履带断了。

后面的坦克将前面抛锚的同伴推开,继续前行,忽然又是一声巨响,躺在地奄奄一息的伤员拉响了手榴弹,炸毁了第二辆坦克,坦克兵掀开盖子爬出来,刘骁勇举起步枪一枪命中,这是他打死的第一个日本人。

趁着敌人阵脚大乱,营长一挥盒子炮,弟兄们跃出战壕杀了过去,将燃烧瓶投在第三辆坦克的引擎盖,顿时燃起熊熊大火,这辆坦克也报废了。

失去坦克掩护的日军不但没有后退,反而迎了来,在军官的口令声中齐刷刷拉枪栓退子弹,这是要拼刺刀啊。

不得不承认,日本步兵的战术素养远超中国兵,无论是射击还是拼刺。他们都有这个自信,能拼得过三倍于己的敌人。

但他们这回遇到的是江东军,刘骁勇的嚣张不是没有缘由的,早在西北军还不叫西北军的时候,陈子锟就从冯玉祥那里得到一本大刀谱,从此江东军也练起刀法来,作为武器不足时的补充。

江东军的刀和西北军的刀大同小异,都是厚背砍刀,威猛无比,刀法更是一脉相承,招式简单有效,磕飞敌人的刺刀再顺势砍下,无往而不利。

一场惨烈的白刃战开始了,刘骁勇先用手枪打,打光了子弹之后才抽出背后的大刀来,怒吼一声冲入敌阵,刀落处,污血四溅,糊了他一脸。

时隔多年他还记得,日本鬼子的血是臭的。

此战,模范师和日军打出了一比一的交换比,赢得了军的尊敬,刘骁勇所在连队的连长也战死了,副连长当了连长,刘骁勇升为副连长。

……

南京大本营,陈子锟默默注视着沙盘,面用红蓝小旗标注着敌我双方,代表我方的蓝色小旗不断被副官取下,那是部队已经打残退出战斗的意思。

淞沪战场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绞肉机,每天都张着血盆大口,吞噬着年轻的生命,中**队精锐尽出,几乎所有的德械师都投入了战斗,还有大批的川军、桂军、滇军、粤军源源不断的赶来,义无反顾的投入战斗,为了国家民族流血牺牲。

中国已经投入了三十万兵力,才堪堪和十万日军打个平手,日军还有强大的后备兵员没有调动,从本土运兵到海也只需要两三天而已,而以广西援军为例,走到海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兵器方面,重炮弹打一发少一发,飞机掉一架少一架,根本无可补充。

这只是物质方面的差距,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毫无廉耻的汉奸卖国贼,为了一己私利出卖情报,行政院机要秘黄浚,将大本营聚歼日本军舰的情报泄漏,导致计划失败,汉口日舰商船连夜撤走,虽然黄浚被捕伏法,但损失也不可挽回的。

忽然一个参谋满脸喜色的进来,道:“捷报,第八路军115师在晋北平型关大败日军,击溃日本精锐板垣师团万余人,毙伤俘虏甚多,缴获辎重无数!”

作战室内顿时沸腾,大家争相传阅战报,第八路军就是以前的陕北红军,现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序列,没想到一出手就打破了日军不败的神话,打出了中**人的威风。

第二天的报纸刊登了具体战果,八路军歼敌五千,俘虏一千,击毁汽车一百辆,大车二百辆,缴获坦克装甲车汽车马车等七十四辆以及大炮一门,炮弹两千发。

陈子锟回到公馆,将手中中央日报丢在茶几,外面传来鞭炮之声,是市民在自发庆祝平型关大捷。

刘婷走过来拿起报纸,头版套红印刷,也是平型关大捷的字样。

“战果卓著,你相信么?”刘婷道。

“**战术呆板,硬冲猛打,屡次剿共都败在红军手里,**人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不过歼敌五千,略微夸张了些,但水分也不会太大,想必**人还没学会**虚报战功的本事,再说,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陈子锟道。

刘婷点点头:“是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军心民心。”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校场上的队列

?是啊,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军心民心了,淞沪会战连惨胜都谈不,战略总体是对的,但指挥错乱,矛盾百出,组织不力,效率低下,中**队从到下都没有进行海陆空立体作战的经验和手段,只能拿人命往填。

这也难怪,连统帅蒋介石也不过是日本振武士官学校的学生,黄埔军校只是速成学堂,政治课为主,军事课科目还停留在欧战水平,统帅无能,累死三军,好不容易练出的德械师就这样毫无意义的成了炮灰。

“模范十七师已经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了,小勇在前线也挂了彩,要不要把他调回来?”陈子锟问道。

刘婷摇摇头:“这个要问他自己,我不能替他做主。”

陈子锟看着窗外,细雨霏霏,入秋了。

江东省城大校场,第一批补充兵整装待发,模范十七师打了一个月损兵折将,陈寿不得不从省内各部队调派精兵补充增援,这批士兵有三千人,穿戴打扮不如第一批,戴的是早年进口的美式托尼钢盔,背的是7式步枪。

没有阅兵式,没有豪言壮语,补充兵默默出发,冒雨行进在中央大街,秋日的街道有些萧瑟,不少人家已经接到阵亡通知,全城处处缟素哭声。

淞沪前线,连长刘骁勇迎来了他的第一批补充兵,一共五十人,都是打过仗见过血的老兵,老家伙们拽得很,对年轻的连长爱搭不理的,动不动就是:俺们战海的时候你小子不知道哪里玩泥巴呢。

真正的战场,是不讲资历和军衔的,服人要靠真本事。

刘骁勇用行动证明了一切,当日本人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他左手握枪,右手持刀,大喝一声:“弟兄们,狭路相逢!”

“勇者胜!”残存的步兵们挺起刺刀冲出了战壕,利器入肉的噗噗声此起彼伏。

新来的补充兵们傻了眼,这帮娃娃兵当真不要命,他们呸呸吐了两口唾沫在手心,操起步枪也杀了出去。

又击退了日寇的进攻,刘骁勇满身是血,疲惫的坐在战壕里,刚才他砍死了三个小鬼子,自己也挨了一刺刀,幸亏他闪的快,只擦破了油皮。

伸手摸烟,烟盒是瘪的。

“连长,抽这个。”新来的老兵递了烟袋锅子。

刘骁勇淡淡一笑,他们终于承认自己这个连长了。

……

随着战事的扩大,日军增兵二十万,中**队增兵五十万,桂军、川军、粤军、湘军和中央军轮番阵,牺牲无数,血肉之躯终究挡不住日军炮火,十月下旬,主要阵地失陷,部队被迫退往沪西,只留下中央军八十八师524团一营据守苏州河北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撤退。

四行仓库是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的联合仓库,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无比,可抵抗日军的中型山炮轰击,524团团长谢晋元带领部下在此阻击日军,死守不退,毙敌无数。

海报纸纷纷报道524团的英勇事迹,各界群众从早到晚聚集在苏州河南岸,不顾流弹危险为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呐喊助威。

这天清晨,慕易辰夫妇来到苏州河岸边翘首以盼,只见一名穿着童子军制服的少女下了苏州河,向对岸游去,围观群众都为她叫好,就连日军也停止了射击,纳闷的看着这一幕。

这名女童军爬北岸,进了四行仓库,不久,一面崭新的青天白日旗在四行仓库升起,在初生的阳光下猎猎飘扬,北岸满目疮痍,一片焦土,唯有这面旗帜如此鲜艳,如此耀眼。

南岸的市民无不热泪盈眶,激昂的歌声响起: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

飘荡!飘荡!飘荡!飘荡!

“他们都会死,是吗。”车秋凌泪水模糊了双眼,依偎在慕易辰怀里道。

慕易辰沉痛的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不一定,想想办法,让他们退入租界,日本人不敢怎么着的。”

在公共租界内的中国士绅名流的努力下,英美当局终于首肯,允许八百壮士撤入租界,但要求解除武装,不得参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