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答案是不能。
  知州的级别可以去京城太医院病休。犹如指标一样,每年都有五日,可以累积,指标还可以相互售卖。
  至于李参的级别,可以写信去京城让御医团队来西北看病。
  关于道士么,道门泰斗吕洞宾的关门弟子曹晴此番被王雱坑惨了,很显然道士已经算是王雱的敌人。所以绝对不会有道士去给王雱驱魔,就算去也是去砍他的。
  李参和道门一致认为王雱入魔了,抚宁县已经没救药,迟早成为西北死穴。现在三山七寨那些马贼土匪不去抚宁县骚扰,是因为抚宁县穷,但是往后恐怕就不乐观了……
  有民心,加上狂热的氛围,好处大大滴。
  比王雱要求的更快,至和二年十二月初,抚宁县现有炉子模式下的量产水泥工艺,正式被老罗爹他们攻克。
  抚宁县做到了第二个里程碑,源源不断的开始生产水泥,用于支持已经启动的新城墙项目。
  贯穿整个北宋时期的筑城方式没什么秘诀,就是种家军那套,大量投入民力,以近乎奴隶的待遇服役,病死累死饿死是一种常态。历史上司马光和种家的矛盾由此而来。
  现在,王雱也亲眼见证了在种家的默许下,曹首义具体是怎么干的。
  但实际上这也是国家意志,种鄂名声如此之坏是背了锅。因为宋人没有骑兵或者说没有成熟的骑兵战法,只能依靠堡垒防御战法,用国力硬抗住游牧民族的骚扰和进攻。
  种家只是被司马光推至了风尖浪口的实际背锅人,其实这就是农耕文明的特征,或者说汉家的精神意志。也就是大雱说的“墙”带来的安全感,不管代价,不管有用没用,就是要有墙。譬如长城就是这个文明特征下的极限作品。
  在一般情况下,这样规模的工程耗费人力是丧心病狂的,这是西北赤地千里民生凋零的原因之一,都去服劳役苦役了谁去生产其他?于是在本就相当落后的运输条件下,全靠大宋的整体国力对西北进行战略输血。
  先不去说大宋落后的交通、全是山贼土匪的道路环境所带来的输血损耗。仅仅只说盘踞在这个利益链上吸血的既益者群体,就能让朝廷调集往西北的物资损耗七成。
  这是保守估计。在文明社会都有许多善款被实际应用不到三成的案例呢。
  所以这些是大宋民生的瓶颈所在。
  大雱坚定的认为,不能自给自足的地区就没办法真正守住。所以必须自力更生,释放劳动力去搞副业。
  此番抚宁县的城墙项目是验证,王雱不求快,只求带动产业。事实上这个工程相当巨大,也无法快起来。
  如果是种鄂李参他们来执行这工程,起码要丧心病狂的聚集至少两万人喝粥服役的石工,这是绝对少不了的,效率还非常底下。
  但抚宁县的工地完全不是这样,除了京城煤场研发的起重和一些设备的运用,只是水泥工艺的公关,就至少能解放一万石匠的劳动力。因为那些开采出来的不规则石块,以往需要有一定技术的奴隶工人修整为差不多的几何形态,现在则不需要。
  依托水泥,以及培训过的技工团队,王雱有先进得多的建设方案。
  水泥的生产,也依托老罗爹的材料学功底,制造了啃得动铁石和石灰石的碎石机,暂时以牛马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水泥质量,释放水泥行业上的劳动资源。
  这些全都在有序不乱的进行中,一边研发的同时,王雱也进行着未来产能产量的规划,不能盲目的乱来。
  关于成本。
  现在抚宁县的一切运作,除了支付的工钱和粮食补贴外,是内循环体系,那就暂时可以不用计算成本,王雱的唯一目是,把这些产业带动起来就行。
  然后会继续融资,继续烧钱。
  大量烧钱后,西北联合投行获得的回报是:技术累积,各领域熟练产业工人群体的几何式壮大。
  有人有技术就有一切。所以作为西北联合投行CEO,王雱的这些运作绝对良心,对得起投资人。
  这个过程中,抚宁县和朝廷获得的回报是:西北联合投行上缴的利税,越来越富裕的工人,以及一座蒸蒸日上的边境要塞。
  说到要塞,王雱有详细规划,刚刚启动的城墙项目不是说撤掉老城墙,而是把老城算内城,然后往外扩张了一大圈,正在修建的“二环系统”算面积的话,相当于把抚宁县城池面积扩张五倍。
  将来会更具需要和规模扩建三环系统,扩充至二十五倍容量。
  天佑抚宁县。这里不缺水,发展工业离不开的就是水。
  古代虽然愚昧,但一个定理是生命在于水,一定要有水才有人聚集。但凡民家一定会沿着水井扩散出去,聚集到一定规模时就叫“市”。
  这就是“市井”一词的由来。
  于是傻瓜逻辑,一定是有水的地方,才有可能发展为城池。
  抚宁县往东不远的地区就有定河,往上联通到西夏境内,往下联通绥德要塞。
  是的绥德县之所以是要塞,聚集了很多人口,就因为它坐落在定河与大里河交叉段。
  有水就有一切,所以抚宁县以北的那个永乐市,是王雱眼睛里的风水宝地。永乐市之所以聚集那么多人,就因为它的地里位置比抚宁县更好,直接在定河边上。
  永乐市唯一麻烦的在于,那是宋夏双方的外交和军事阈值底线,在有足够实力前不能碰那条红线,不能去占据……


第266章 罚酒三杯
  城墙的施工进度很慢,却不怎么需要王雱操心,既然已经有过论证和规划方案,有了高效严明管理组织构架,又有技术,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大头百姓的参与程度很积极。修城墙的这些人,很多是曾经在绥德军修攻势的,在那边吃的是草,被大头兵用鞭子监督干活,那些大头兵宁愿把力气花在叫骂和打人上,也不愿意帮把手。这如何能成。
  但这边完全不同,抚宁军的战斗部除了有固定的人数在轮值巡逻外,空余时间都参与在工地一起出力,和工人不同的在于他们不拿工钱,吃的是一样的,干的活更重些。这是这些人第一次相信王雱口里的子弟兵。
  王雱为什么能做到这步没人知道,但事实上就是做到了。听说这群人做过流氓,养过鸡,铲过鸡屎,砍过人,没架子,很草根,闲暇时候在工地上喝着开水,和老乡们吹嘘一些天南地北的怪诞事也头头是道。
  他们一个二个看着都很蠢的模样,却是很吃香,现在抚宁县有不少闺女正在伺机嫁给这群吃皇粮的流氓,算是男人中的抢手货。
  小铃铛和他爹,算是抚宁县的引擎。
  小铃铛是民心上的引擎,她擅于蛊惑人心,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现在她还有了自己的团队,她的那群狐朋狗友全部都被王雱给了指标,招收为了“五毛党”在底层走访,记录了解民情,搞一下宣传工作的补充。
  小铃铛那群狐朋狗友的工钱是每日五铜钱,因为大雱的政策,孩子和妇女除了技术类外只算半个工。但这个待遇已经还算不错,那些小屁孩非常满意。
  被王雱任命为抚宁县少年军后,她们就更有使命感和荣耀感。
  至于小铃铛他爹老罗是技术上的引擎,很有干劲。他不需要像其他人家一样的去思考女儿的婚嫁事宜。是的所谓温饱思坏水,日子一好过点,有点希望的时候,大家最热衷的就是成家生娃。在这个时代根本不需要去鼓励生育。不需要有车有房才结婚,有吃的就行。
  老罗爹已经认定了小铃铛会一辈子跟着大雱吃皇粮。总归自古以来的定理,有钱都不算稳,吃皇粮才是最稳的。
  水泥厂的量产工艺公关后,哪里需要老罗爹就去哪里。全然一副院士百事通的造型。
  一些工地上、矿洞里的大型器械,那些东西是煤场研发的。但是实际使用下来,一些关键地方的磨损还是比较大,因限于多方面的原因,钢的工艺暂时还没能应用到这些领域。
  那么在一些关键部位就需要使用“特种工艺处理的木材”,也就是传说中的“神臂弩”材料处理工艺。这个技术是大宋的最高军事机密,汴京煤场也没有,但是老罗爹有相关的心得。
  老罗爹的技术也不如大宋的军造监一些,但好处在于他有天赋,愿意钻研,所以王雱已经拨付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团队在他的麾下,且给了足够的科研经费,让他研发更强的木材处理技术。
  所以暂时来说,应用老罗爹的技术改良神臂弩不可能,那必须几年以后,但改良民用器械上的一些部件,使之强化使用寿命,拉长疲劳程度是完全可能的。
  这些要烧钱,但是必须进行。
  开发出来的相关知识产权属于西北联合投行。于是大雱坑起来连自己都怕,这些技术将来会以丧心病狂的高价反卖给京城煤场,用于升级器械的制造。煤场虽然是大雱的,但也是小舅爷的。
  所以将来谈判的时候曹集难免会暴跳如雷,但也必须付钱。
  不要以为大雱只是掌柜而没有西北联合投行的股权。有个东西叫股权激励,关于这方面的计划,王雱已经写了详细的建议送交京城方面,分别会由三司以及叶庆华方面的人权衡,最终肯定要通过。于是随着年限增长,只要西北联合投行顺利,大雱获得的股权奖励会越来越多。
  二丫厉害了,将来她会是个超级小富婆。
  因为西北联合投行的原始估值只是一百万贯,二丫是大宋第一个投资西北联合投行的冒险者,于是她现在拥有千分之二的股权。在古代这样莽荒又饥渴的时代,联合投行要成为哥斯拉量级的东东其实不难……
  现在王雱基本不去各处工厂工地装逼了,又冷又无聊。
  事实上露面太多也不太好,因为小屁孩的造型总能让人产生一些不信任的情绪。于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行。
  王雱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抓政治,抓人事,抓民心,其他的一切都不太管。
  抚宁县还做不到夜不闭户,治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都交给其他人去处理。除非是较大型的案件进入司法程序,那么抚宁县有权判决的法官只有王雱一个,就必须王雱过问了。
  好在抚宁县虽然问题不少,但工作做到位后,目前为止都是民事和治安问题,刑案一起都没有。
  整个西北的消息很乱,抚宁县仍旧是风尖浪口,都说王雱在掩盖消息维稳,所谓的“零刑案件的政绩”是用报表做出来的。这是为了对即将结束的至和二年进行政绩的粉饰。
  无疑,在大家印象里,抚宁县谈不上任何民生经济,连根毛都没有。但是大宋么,没经济也是可以有功劳的,刑事案件少它也可以是政绩的一种。
  所以抚宁县继续被人妖魔化,都说抚宁县很乱,到处烧杀抢掠,大宋律法形同虚设云云。零刑事案件是王雱唯一可以用报表做出来的政绩,这是为了不至于让张方平和皇帝太丢脸。因为自始至终在护着小屁孩的人,就是皇帝和张方平。
  “这些人整天听人说系列,傻呼呼的,他们对力量一无所知,小老王我此番的报表,能让天下惊掉大牙。”
  所以十二月中旬进行年度总结时,心中有底的王雱怀着扮猪吃老虎的猥琐心态,不动声色的偷窥着来自各方的流言蜚语。
  除了西北之地,京城每到年末这阵子,也是这类八卦流言最热闹的时候,他们越鸡血,流言蜚语越多,到时候被打脸就越显得YY,越显得小老王我英明神武。
  奇怪的在于,王雱始终在防备的“每年冬季粮库起火”事件,今次没发生。
  不知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总之浪费表情,王雱始终再等这事,还以为可以借故砍些恐怖份子练练胆子,结果却没人过来搞犯罪活动?
  当然也难说是抚宁县的底层架构变化了,于是防范于未然。因为有王雱背书后,现在抚宁县的老奶奶们都胆子很大了,看到陌生人都敢揪着问“你哪个单位的”……
  又是一年大雪磅礴时。
  元月初大雪漫天,南方洞庭湖结冰,湖面可供车马行走。
  此为大宋前所未有的奇异景象。那些邪教徒就是喜欢拿这些现象做文章,进行大面积的妖言惑众。对此展昭有来自江湖上的内线消息,摩尼教那些人在暗下渲染“青天已死,新天当立”的概念。
  京城不必说,只有这个时候许多人才能想到了王雱的好。这是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京城煤场改良到了第三代的蜂窝煤路子更合理,热效能更高,且生产成本更低。
  包括制造蜂窝煤的生产线,也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
  汴京的蜂窝煤和炉子限于运费成本,只能辐射周边地区,看似惠及的人相当有限。
  不过其实曹集的能力超乎想象。自从这家伙转入蜂窝煤阵营后,坑起传统煤业来是不遗余力的,小舅爷他关系和渠道众多,是整个大宋除王雱之外最懂营销的人,所以这一年,煤场代理CEO曹集大搞市场营销,动用各种渠道关系,把炉子生产线,蜂窝煤生产线卖往了全国各地。
  煤场设备生产的档期全部排满,几次扩产,行业工人不断增加,昼夜不停的加班赶工,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是的曹集坚持大雱的路线不动摇,京城煤场真正赚钱的地方是技术和设备,这才是制造业的最顶端。
  于是在这大宋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寒冬出现了奇迹:全国平均煤价只上涨两成不到,并没出现上年翻倍的疯狂情况。煤价涨幅有限冻死的人少,摩尼教的妖言惑众就失踪受众有限,影响有限。
  以前说起来都是泪,京城永远是资源最多的地方。上年在京城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皇帝委任王雱带队阻击煤价,京城是扛住了,但全国各地洪水滔天,惨不忍睹,最高的地区涨价达四倍多。
  柴火?
  大宋已经没有柴火。
  政治的混乱,司法环境的宽松让整个天下帮派林立,进行资源垄断。
  且大宋的高度城市化,让大量人口集中于城市,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高端冶金业大量依靠木炭情况下,可以说自大宋建国以来至今,人口集中的城市周边的柴火几乎都用光了,民众获得柴火的代价其实已经不低于煤。
  用后世观点看的话,这个时期的大宋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处于了变法前夜,否则再也没法往下走了。
  然而上年神机雱的蜂窝煤横空出世,持续发酵到今年,很大程度解决了大宋迫在眉睫的能源矛盾。
  大雱的言论不幸成真:蜂窝煤并没有大幅影响到传统煤业,只是形成了竞争,双线发展。
  蜂窝煤虽然避开了朝廷煤税,但解决了一大部分就业,且利用了以往无法利用的能源。
  传统煤没有滞销,因为这是主攻生产用煤的领域。他们只是失去了垄断利润。
  蜂窝煤让百姓获得了廉价的用火后,他们手里会剩余少量的一部分钱,那就是王雱策论中的“消费潜力”。于是日用物资的产量必须增加,那么生产这部分多出来的物资,需要劳动力,也需要能源。所以传统煤真没滞销。
  这个过程中生产力得到进步。因为现在的劳动方式已经一定程度颠覆,在用以往全是人力的方式已经供应不上大宋一亿人的能源需求,那就需要增加产量,所以就需要新的生产力。
  王雱和小舅爷赚的最丧心病狂的一笔,就是初期大量投入技术研发,现在许多用于挖煤的设备处于井喷的状态。
  小舅爷这奸商什么都不会干,就会去推销设备。坑得那些传统煤老板上蹿下跳却没办法。只能买,因为煤老板不止一个,老板甲买了,老老板乙不买的话迟早关门歇业,无法参与竞争。
  这叫产业升级。
  设备的投入,能在现有矿工和矿井规模下大幅提高产量,把大宋的煤变多。说白了传统煤老板的利润总量差不多,真正的钱被王雱和曹集这两食物链顶端的人赚走了。
  然而也有郁闷的时候,每到冬季他就会被包拯全方位突击查水表,林林总总的能收到一堆天价罚单,以及数不清的整改通知书。
  小舅爷想死的心都有了。他只喜欢卖设备,不喜欢去缴纳罚款和自查整顿。
  但是没办法,包铁头只喜欢挑别人毛病,不喜欢扶持别人。这事上张方平都没办法。
  这事上张方平和包拯是对立的,老张关心总量,和西北那个李参默许绥德军一样,张方平一定程度会在这个时期默扶持许小舅爷产业,哪怕有些违规也问题不大。但包拯不关心这些,说那是你们的问题,不是我开封府的问题。
  所以此番过冬,经过张方平调停后,开封府算是对曹集和王雱的煤场罚酒三杯,开了张三万贯的罚款单了事……


第267章 皇家秘闻、政治大变
  京城豪宅。
  长了一岁的叶无双越发的出落美丽,宁静的样子于院子里观雪。
  许多事犹过眼云烟,唯其那小孩、时而能在心里闪现,叶无双会忍不住想:不知这一年他是否又长高了?他今冬在大西北过的怎样?
  直至人脚踩在雪地上的那种吱吱声打断了思路,叶无双这才回神感到有些脸红,这都没开春呢,小姐姐我这莫不是传说中的发情?
  甩了甩头,见是叶庆华急急忙忙走来,叶无双下意识的问:“是不是有小孩的大新闻?”
  叶庆华凝重的样子微微摇头:“这次无关他。双儿,咱们大宋正式进入多事之秋,前一刻钟的消息说:文彦博拜相,年号嘉佑。”
  “啊!”
  叶无双手里那杯温好的酒洒落在地上,不可思议的道:“半年前文彦博大放厥词,惹怒皇帝,坚持请辞后闲置在家,何况此番毫无征兆下罢相?”
  叶庆华坐了下来,喝了一杯酒定神后道:“前几日已经有了些不对征兆,皇城有传言说,皇帝偶一日忽手舞足蹈,口中禁不住有口水流出,语无伦次,持续几日病情越见加重,于是恍惚间皇帝总在念叨‘皇后与张茂则谋逆’。”
  “啊!”叶无双再次震惊,这次酒壶都拿掉了。
  叶庆华又微微摇头:“双儿,无需在这问题上乱猜。皇帝与皇后自来不合,这其中原因复杂,早在庆历八年那次宫廷叛乱事件中,皇帝和皇后间就有心病了。所以此番皇帝病危,人在糊涂时候难免乱说话,这是妄语,当真不得。严重的是:由这事而带来的政治变化。”
  叶无双想了想道:“三叔说的是。若传言是真,在庆历八年时皇帝就和皇后有心病,怀疑她们谋逆,却持续这么多年没废后、没追查,肯定不可能。皇帝仁慈但也不会仁慈到这步。所以理论上,真该把这些当做不详实的流言处理。”
  “这才是聪明人。”叶庆华微笑点头。
  “那老叔您说的年号嘉佑,文彦博拜相,和这些有关吗?”叶无双道。
  “相当大的关系。”叶庆华淡淡的道:“现在大宋已经正式进入多事之秋,许多问题迫在眉睫。皇帝此番‘病危’,让他预感到或许时日无多,而大宋许多事还没理顺、甚至更加混乱,于是他急了。尤其开年第一日辽使来访,要求加码澶渊之盟框架下的岁币费用,皇帝因身体不能自理,无法接见辽使。但陈执中把这事处理的非常糟糕,既不拒绝也不妥协,毫无主见混混沌沌,陈执中的理由是无法请示皇帝,皇帝处于不清醒状态,最终引得辽使大怒离开。”
  顿了顿接着道:“往前陈执中和稀泥可以忍,但在这多事并发的国难时期还这样,那就是为人和能力的问题。于是皇帝清醒过来时大为不满,连陈执中的面都不见,没和谁商议就下诏陈执中罢相,文彦博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实这样也对,陈执中上台本来就是过度的,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为什么是文彦博?”叶无双好奇的道。
  叶庆华道:“文彦博这人有个好处是,他始终维护国朝、士大夫、以及的皇帝利益。半年前看似老文固执和皇帝闹的不可开交,其实那点小事以咱们皇帝的心性是不会在意的。尤其,这过程体现了文彦博的骨气和刚直,他或许没多大能力但敢扛,能扛,这些正是皇帝自感身体大不如前时所需要的。此点上,在当时表现最突出的是三个人:文彦博,包拯,王安石。”
  “包拯那家伙的风格注定无法统领和协调朝局。而王安石是少壮派第一代表,但资历还浅,没班底,无法服众。于是文彦博当时给皇帝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作为庆历老臣,他拥有足够的班底、策略、以及威望,这就是他此番走到前台的缘故。”
  “第二缘故。看起来皇帝铁了心要保护王雱在西北的改革。启用文彦博,陈执中下台,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既防备王雱又给予保护。王雱在西北面临的最大情况是文武不和,这问题上文彦博会无条件保护王雱,不会任由皇后家的人过度放纵。于是这些综合因素下,今晨文彦博拜相,正式进驻中书门下主持工作后,第一政令:撤销年号至和,改嘉佑。”
  听到这里,叶无双忽然道:“枢密使梁适呢?文彦博相公是否兼任枢密使?”
  叶庆华摇头道:“没有。梁适的属于和陈执中是一样的,算一套班子,且他和王安石配合不好。此番乃是几道圣旨连发,梁适因西北军事处理适当罢枢密使,贾昌朝上任枢密使。还紧急从大名府任上召富弼回朝,出任次相参知政事。王安石进一级拜同知枢密院事,续兼群牧司制置使。欧阳修复出,任权御史中丞。”
  到此一来,因此番皇帝“病危”事件,大宋和谐的政治格局彻底被颠覆。这特么的就是一套防守型撕逼班子。
  大面积启用庆历老臣,代表着皇帝有着一定改革欲望,于是文彦博总领全盘。富弼进入执政班子预示着把关监督、以及大宋对辽政策的彻底转变。
  很显然,富弼这从来不给辽大人面子的人进入执政班子,那么辽国增加岁币的要求肯定是黄了。
  之所以叫防守型,因为这班子的设置并不激进。同是庆历老臣,韩琦范仲淹显然比这些任何人都戾气重。不启用韩琦回京、兴许是皇帝还不想太激进只是防守,又兴许,是因为神童的抚宁县现在离不开韩琦支持。
  另一个防守,兴许是防皇后家。
  皇帝在思维混乱的情况下说皇后谋逆或许不真实,皇后家没被清洗显然是还没有作死行为,但心有所思才有所念,皇帝防备皇后家肯定有原因,兴许是保护赵宗实。
  赵宗实算是赵祯的养子,但皇后家最不待见赵宗实。皇帝没有子嗣,那么现在大宋宗室里可用的“继承人”多了,大宋的体制又允许牛逼的相公们连继承人问题都可以过问。
  所以无疑,此番皇帝病危又清醒过来后,第一时间罢免了陈执中班子,应该是防止这群和稀泥的人在皇帝不能理事后不作为,不作为必然导致混乱、必然导致被有心人控制。真到了那时,大宋的继承人应该就是皇后家说了算。兴许,皇帝在病时所说的“皇后谋逆”是这个意思呢?
  防守形班子真正防的恐怕就是这些。
  这做这些事的班子就需要骨气,就像当时文彦博在朝和皇帝顶着上一样的执念。
  所以现在叶庆华和叶无双详细讨论下来,文彦博班子上台的原因应该就这些。
  理论上做这些事韩琦更牛逼,无奈韩琦是头虎,完全的进攻性而不是防守型。所以此番韩琦没有冒头,除了有抚宁县的原因,也说明皇帝自始至终仁慈,戾气不重,不想过度逼迫皇后家导致更多问题发生。
  “奇怪,在口碑上梁适、陈执中、贾昌朝其实完全是一类人。既然皇帝忽然因身体原因大换血,为何弄走梁适后,又来了属性差不多的贾昌朝?”叶无双好奇的道。
  叶庆华道:“从班子设置看,文彦博他们是用来守门的,不是进攻的。文彦博在一些时候还会是王雱的对手盘,说明皇帝对老文的信任也有限,没让他兼枢密使就不会形成整体国策。但是能扛的文彦博、搭配和稀泥的贾昌朝,则以文彦博为主。实际上你老叔我认为,此番皇帝的改革会着眼于军事,这就是王安石加同知枢密院事的原因。”
  “以前梁适和王安石不和,且老梁多少知晓些枢密事。而现在来了个不作为、和王安石无过节、完全不了解枢密事的新人贾昌朝,就等于说王安石全面主持枢密事了。这等于从军事口开始变法。”
  到此叶无双才明白了过来。
  同知枢密院事其实就是“枢密副使”,只是叫法不同,这两个职务不会同时存在。和有些人的知府带个权字一样道理,算实习,通常不出幺蛾子的话,一年后“权”字就去掉。
  但治权是一样的,以往王安石只能执行而不能决策。但现在同知枢密院事等同副军相,这就是一个决策职务。前提是不被枢密使否决。
  这个设置暧昧的地方在于,王安石已经熟悉了枢密院进入了状态,还晋升到了决策职务,这种情况下来个不作为、不了解情况、没威望的新人枢密使,说好听点是来喝茶看报的,真正全面主持工作的肯定是王安石。说难听点就是用来顶锅的,就像是往前的陈执中梁适一样。这个潜规则说起来古今都通行。
  这样的设置,代表皇帝仍旧是那个猥琐又仁慈的消息控,想改革又想要平衡。贾昌朝是用来拉仇恨、保护改革派王安石的,因为一但军制出问题,枢密使的责任比同知枢密院事大,这用脚趾头也能想到。
  顺便,王安石的政治底子还是薄弱些,年轻威望不够,弄个“同知枢密事”头衔不那么拉仇恨了。
  总之经老叔解释到此,叶无双对大雱很无语,真不知道他小子到底是运气,还是拥有鬼神之能?
  不但屡建奇功,在皇帝那样的心思下,他小子当时在京城硬刚皇后一家看似是无脑的举动,却无疑会让皇帝喜欢在心眼里的。在大家一直鄙视赵宗实那扑街的时候,王雱是他的铁哥们。
  这些事说起来或多或少有些运气成分,但这也真是小屁孩的资源和实力。到此在政治上已经完全可以确定了:任何人都能倒,神机雱却永远不会倒。
  西北会否真的红火起来,这个没人知道,但只要不良少年不被西夏人捉去吊死在兴庆府,他日必然一飞冲天,比他爹还牛逼,这几乎已经确定了。
  “我有点想他了,想去西北看看。”叶无双把最后的一口酒喝下去。
  “现在没什么好看的,去了你只能看到凛冽的西北风,以及兵荒马乱的情形。再等些时候吧,等他又需要钱的时候你再去。”叶庆华起身离开了……


第268章 年度大朝见、皇帝的强心针
  皇帝忽然病危,持续十日又康复,这事非常诡异。但张方平现在顾不上这些,每年年初是三司最忙的时候。
  年年都没有惊喜,要审核天下各地报表。报表肯定要如实呈交中书门下,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