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规定不能在朝堂满口跑马,不许得罪长辈老师们。尤其不能穿着官服戴虎头帽。这些都是吴琼老妈找老王念叨了无数遍后,老王不得已来督查的。
然后出门了,由老廖陪护着父子两走在满是积雪的街道上。额,身为某部长家的儿子没警卫员用“皇字头的特种马车”护送,需要在大冷天用脚走路,也是够了。王雱对此非常不满。
妈蛋虽然个子逐步变高,小鸡1鸡也在一天天威武起来,然而大魔王却对少爷我要求更高了。于是王雱觉得要快些长大,外放去做土皇帝,要离大魔王远远的。
古代可不是现代,在现代王雱两千块买双名牌雪地靴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然而在古代这个小冰河时节里,穿着布靴走在雪地中,两脚湿透,寒冷的雪水渗透进去那种滋味可真不是开玩笑的。
旁边的牛车马车快速而过,时间临近后,各家的“警卫员们”驾驶着宝马车在官道上飙车,场面何其壮观。
少顷王雱心里就平衡了。
因为前面的雪地中有架牛车陷在雪中打滑走不了,拦截在官道中间,后面那赶着“早高峰”的飙车族们一群涌上去时刹不住车,就稀里哗啦的撞做了一起,掀翻了三架马车,一头牛受伤,两匹马脱缰跑了。
“老夫的宝马,追,把马找回来。”
“乱个什么,我家的牛受伤了。”
“差人呢,开封府干什么吃得,为何现场没有管交通的差人!”
然后场面一度混乱,车祸导致了这条街道短时间塞的如同香肠,全被官老爷们的马车牛车堵死了。
最坏的乃是文彦博,就是他家牛车拦路导致了这场事故,现场扯犊子的老爷们倒也不在乎这点擦碰损失,只是说赶时间。不过他们中有人跳下地扬言自己走的时候,靴子就湿了,钻心的寒冷入侵后尖叫一声又跑回车里去,自此就没人步行了。
王雱跟着老爹脚踏实地越过的时候,看着他们的惨像嘴巴都笑歪了。
不过高兴了没有两分钟,眼看接近皇城的时候被包拯家给超了。老包也够猥琐的,他不是骑马而是骑展昭,展昭背着老包健步如飞的就往前去了。
更气人的是展昭可以背着包拯直接进皇城,然而老廖不能靠近皇城二十丈,必须在外面等候……
包大脑壳最先进入班房等候着,其次是王安石和王雱。其他人则一个没见。
班房有大内高手和内侍值守,还会殷勤问候“大人”们。
大宋对待官员的厚道是毋庸置疑的,大内高手和小太监们还会送来火盆,以及非常上等的茶叶。
先到的王安石和王雱脱了光着脚丫子,把湿透了的靴子在火盆上烤干。
包大脑壳多愁善感的四处看着这个地方,许久都没来了啊,自从失去了庙堂行走的资格后,除非是大朝见,否则包拯不能来这个熟悉的地方了。其实以他龙图阁学士开封知府的身份,平时想来也是可以的,可惜他几次三番把赵祯气的够呛,于是上黑名单了,不是大朝见日子人家直接不许他进皇城。
现在,值守内臣们神色古怪的看着王安石品茶。
“好茶啊。”
喝光后王安石大呼“续杯”。续杯之后又大呼换茶。
王雱抬手捂着脸,和魔王老爹一起很丢人,没有一丝土豪气质。他被人称为乡下土包子是真有原因的。
以王安石那极其抠门的性格,平时在私下他不会买这么好的茶叶,就是买了也舍不得喝,于是老王之所以每天来的最早最积极,他主要是来这里把一天内所需要的茶水蹭够了。
这是一项福利,乃是皇帝的内库掏钱给相公们的实惠,至于候班等着上朝的武臣则不能进来这里。
“再给本堂换一道茶,还有些时间。”王安石又道。
王雱尴尬的低声道:“老爹别换了,咱回家喝去。”
“你懂什么。”王安石见他官帽又歪了,急忙抬手把儿子的官帽扶正了。
时间临近了,来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候班房的座椅是有限的,小屁孩没人权,最恶劣的是张方平,他过来给王雱后脑勺一掌道:“小孩子精力旺盛,把座椅让给老人是孝道。”
于是王雱的位置就被抢了,最后被这些大肚子们挤着挤着,就挤到角落中去了。
此外现在拥挤的班房里全是脚臭味,这些相公们也不知道有几个是脚气,因为交通堵塞,他们走路过来,靴子湿了之后导致气味散发,弄的简直熏死人了。
随即一个胖子过来拍拍王雱的脑壳道:“你是王雱吧?”
王雱只看他的官袍颜色就有些紧张,笑嘻嘻的抱拳道:“小子有礼了,不知是哪位相公?”
“老夫陈执中。”太极高手陈执中捻着胡须呵呵笑着道:“老夫女婿陈建明写来的信里,对你的评价不不低。”
王雱顿时一脸黑线,坦白说陈建明握有不少王雱的黑料,也不知道这话是不是讽刺,不知道陈建明那孙子爆了我的多少黑料。
不过陈执中紧接着又道:“尤其小女陈氏写来的家书里,把你夸奖了个上天呢。有意思,你到底怎么孝敬老夫的女儿了?可别是什么惹乱子的事啊?”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王雱很忠勇的摇手道,“我除了有礼貌、嘴巴甜外,只是送了几斤鸡蛋过去给陈婶婶补补身子,除此之外,小子没过什么超格的事。”
陈执中一听便大笑道:“这便最好了,观你骨骼清奇,年纪这么小就如此聪明,很有前途,老夫还有一小女儿待嫁闺中,不知你……”
说到这里王雱一脸黑线,好在张方平关键时刻游荡过来解围了,给王雱后脑勺一掌拉着就走:“叫你不要乱跑,你就是不安分,人家陈相公日理万机贵为大宋宰相,哪有时间陪着你个小孩扯犊子。”
老陈对张方平非常不满,却只得不说话了。
拉来角落里,张方平指着王雱的鼻子道:“你和老陈有什么勾当?”
王雱道:“汗,陈相公的尿性么,他是什么勾当也不会有的,他似乎女儿很多的样子,说我骨骼清奇,还说他有个小女儿待嫁闺中什么的。”
张方平便嘿嘿笑道:“这是真的,老陈就会生女儿,一家的女儿。当然老夫承认,陈家的闺女都很漂亮,然而我要是你就管好屁股,老陈家的女儿都超级奔放,不会持家,谁取谁知道。这些我都不告诉一般人呢。”
王雱觉着吧,如果是陈建明的夫人那种质量,也还蛮不错的呢。好歹那婆娘会想尽办法从娘家撸钱回去给夫家,主要是陈建明是个棒槌不会享受而已。
总体上陈建明是废了,他整天说他婆娘败家,人家那是把家好吧。
差不多时间到了,从侧面进入大殿候列,也是这个时候王雱见到个脸上有刺印的老帅哥。三缕长须,抛开刺印看的确是有几分儒雅姿态,皮肤虽然因军旅生涯晒黑了,不过五官排列的非常好,不用问,这就是曾经的大宋第一帅哥战神狄青。
王雱羡慕嫉妒恨。没什么原因,但凡比大雱帅的基本都是异端而不是同类。
狄青上殿的时候,和老将军杨文广交头接耳一番,然后专门看了排在文官系末尾的王雱一眼,倒是也没有什么仇恨意味,不过很显然他也真的谈不上喜欢王雱。
略一迟疑后,狄青就站到了武臣第一位置。
是的狄青虽然不是枢密副使了,不过他在武将中仍旧官衔第一,乃大名节度使。
在大宋,军衔到节度使叫建节,是一个门槛,近似于后世的元帅军衔,意味着拥有带领军团作战的资格。这个时期的大宋,还没有太尉这个官衔,所以节度使是武臣天花板,乃是从二品系列。
狄青后面依次是殿前司都指挥使老曹,马军司和步军司都指挥使。然后杨文广排在第六,他还没有建节。
今次穆桂英也被特意召上殿来,早前穆桂英军衔是不够资格上殿的,不过武臣容易升迁,早前她跟随王雱在淮西冲锋陷阵,既然淮西战役有皇帝和张方平撑腰没被否定,所以穆桂英直接升一级,现在军衔和杨文广一样,现在乃是观察使(军级),距离节度使只差一步。
换其他朝代龙椅会修的高高在上,皇帝临朝前也会有大队大内高手进入候班,代表着威严。不过大宋不太注重这些,犹如菜市场似的吵吵闹闹。
第185章 凛冬真至
差不多时候赵祯带着陈总管从侧面进入了大殿。
赵祯坐定后,陈执中第一个匍匐在地上,肥肥的屁股崛起老高的带领大家高呼:“臣等见过陛下。”
张方平在老陈后面,非常不喜欢男人的屁股那么大一个还翘的老高,真想一大脚踢上去。
大朝见就这德行,这里地方小,参加的人多,基本一跪下就人人的头凑着前面的屁股。赵祯也是有些玩心和恶趣味的,故意要让这个时刻多维持一下。
过了五个呼吸后,皇帝才笑着道:“诸位臣工无需客气,进入环节吧。”
王雱最惨了,因大朝见人太多,都排到殿外末尾处去了,于外部吹着寒风。大朝见是正式场合要跪地见礼,所以王雱在外面跪在雪上膝盖都湿了,然后被寒风吹着,冷得跳脚。
此番只是大朝见,还不到年度总结,所以无需陈执中梁适张方平先出列说什么“上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什么的模板词。现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过冬取暖这方面。
大宋时代恰好是小冰河不断深化的气候环境,古人可怜啊,好在这个时期的大宋还有几个试图励精图治的皇帝,虽然没什么能力不过心态的确是很不错的。
也有不少真的关心民众的官员。那么虽然谈不上真的励精图治,至少能当做一回事的在国家中枢把这事提及,效果总是有些的,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很多。
现场,陈执中相爷大抵总结了一下到目前为止各地上报的严寒形式,这过程大约用了一百多个字的样子,其后老陈开始大拍赵祯马屁,用了三百多字说皇帝的英明神武爱民如子,文成武德日出东方什么的也都说了一通。
赵祯拿老陈没办法,反正马屁自来也不难听,而且以大宋的尿性么也不能急,来一次打朝见有时持续三个时辰,这个说完那个来“老臣在补充几句”,这真的是太常见了。
也不能说这些家伙错,还不能冷了他们的热情。后来么赵祯受不了这些老夫子,就把一月四次的大朝见修改为一月两次,初一和十五。
今个正式十五,马上就是腊月初一,而皇帝每年从内库拨付给开封府居民的烤火费,也通常是十二月十五这个大朝见后就会启动。
那么每次发放的数额,通常会根据宰相在这次大朝见呈交的寒冷形式来确定。这些就是大宋的基本规则。
今年尤其冷些,这早就能看出预兆来。各地严寒都很重,也肯定对严寒造成的伤亡存在瞒报情况。但这些不是陈执中能解决的,只能根据各地呈交的数据,避重就轻的总结道:“根据各地官府的汇总论,老臣认为此番严寒和往年没什么不同,虽谈不上好,却也没变的更坏,能做的咱们中书门下已经在尽力,至于不能做的也不是陛下的错,陛下莫要过度担心而坏了圣体。”
越这么说,赵祯越是担心。
这话是陈执中说的就存在和稀泥的水份,这就是赵祯需要张方平在朝廷的原因。
张方平这家伙则反过来,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极端份子,譬如他在成1都执政时候的尿性,有一个土匪的时候他会说有三个,必须剿灭了,弄的大家无比紧张。如果是有一人饿死,老张会说饿死三个,然后找朝廷要钱要粮。
这就是老张和陈执中的差别所在。于是,赵祯看向了张方平。
张方平出列道:“该说的大抵上陈执中相公说了,他说和臣掌握的数目略有出入,但差别也不大,臣就不浪费时间了。现在不该纠结于已总结出来的数据真实性,而是面对此番严寒朝廷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就赶紧的施展开,其他的多想也无益。”
老张的回答让赵祯有些不习惯,就这么几句也没什么马屁词。大抵意思是现在没钱,说了也没卵用,皇帝你有钱的话就赶紧拿出来发下去就完了,还是只能保重要地区,那当然就是天子脚下开封府,保这个大宋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中心。
其他的,只能看各地父母官的水平和良心了,那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张方平的意思很简单也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彼时的大宋不论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封府都超越半壁江山的概念,那当然只有用最少的钱,高效的来保开封府了。
自古以来京城的资源当然最多,一千年后的文明社会也跳不出这个特点。
暂时就在这个问题上沉默,因为赵祯也没钱了,嫌弃宫殿规模小,几次有人提议要修,但因没钱都放弃了,所以就是这个原因,大朝见那些绿色官袍的家伙们都一直排在殿外吹寒风呢。
陈执中和张方平都发言了,枢密使梁适也想找存在感,于是出列道:“臣有些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汇报,就是关于此番淮西战役总结后出现的关于西夏一品堂……”
理论上老梁此番真不是废话,但鉴于以往他废话说太多人刷光了,现在无人对他有兴趣,包拯就出列打断道:“陛下,臣有事要奏报。”
赵祯一见包拯就头疼,然后梁适也怒视着老包寻思:你好歹等老子说完不是吗?
包拯却不管这些,强势奏报道:“开封府此番面临的严寒形式极其严峻,他们全找好听的说给陛下听,但老臣有不同意见。”
赵祯耐着性子道:“包卿慢慢说来,朕会听取。”
“不能慢,此番严寒比往年要严重的多,先于陛下的炭火费前,老臣已经额外动用开封府财政用于抗寒。”包拯激动的道。
“哦,那效果如何呢?”赵祯问道。
“杯水车薪。”包拯道:“除开官府规定的碳税外,最大的问题在于有一伙别有用心的权贵,他们借助这个机会炒卖炭引,也就是说这会导致在这个节骨眼上,炭价从源头大幅攀升……”
包拯都没说完,朝堂上群体炸锅,不少人相互扯起犊子来。
陈执中和张方平一看就苦笑,很显然这其中又涉及了一大群人的利益,这根本就没法解决,又不止炭火,粮食药品等等东西,也都是年复一年的在如此重复着。
王安石觉得机会来了,强势出列大声道:“陛下,关于这些,臣在舒州执政时期已有不少心得,臣以为可在源头律法层面上,尝试建立一种国家储备制度,用于平抑特殊时期那见风涨的物价,让其受到朝廷的控制和计划。”
如此更加哗然,各方开始吵做了一团。
赵祯无比头大,包拯和王安石虽然风格有些不同,但在某些问题上他们真是两头犟驴。包拯才提了一下反弹和争吵就这么严重,现在王安石脑壳还没多大呢,竟敢直接在这种毫无准备下就提及变法。
要说其他赵祯或许不知道,但赵祯清楚一点,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变法,假设原本此番只会冻死一百人的,就会迅速扩大到一千人。因为这足以让利益受损的那群人否定变法的正义性。
大宋就这德行,范仲淹他们的庆历新政大抵就是这样失败。因为代价太大让皇帝扛不住了。
王安石欲要在说什么的时候,赵祯摆手道:“不许再说。现在你们甭给朕扯这些长远又不见效的策略,朕不要战略要战术,朕要今年,此番,实际解决严寒事件的具体细节。”
鉴于赵祯语气已经很不高兴,王安石又安静了下来。
赵祯问道:“包拯,你发现权贵在哄抬炭价、让你的救援措施大幅损耗之后,你怎么做的?”
包拯道:“老臣无能,专门为此深入调查了些时候,但根据现有条例他们没有明显违法行为,老臣能做的有限,于是只能是召集了陛下的几个亲戚,给予了他们严厉警告:若因他们介入捞钱而导致我开封府子民冻死过多,事后老臣绝不放过他们。此外展昭侦查后,老臣打掉了两个陈留县垄断柴火生意的帮派,但涉及的情况太复杂,涉及的人也太多,暂时效果难以显现。”
“?”
这就是包拯的对应措施,赵祯也是醉了,一脸黑线的起身道:“包拯!你还想把朕的名节怎么毁,有事你就说事,既然调查了他们没违法你还去威胁他们,这是负面效果。不过就这朕也不想说你,你却在大朝时候开口闭口朕的亲戚?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把朕至于什么地方?”
包拯想了想摊手道:“可老臣没乱说,这是事实,他们真是陛下亲戚又不是假的,也真的未到犯法线,所以老臣没抓人也没动刑,只是给予警告。这有什么毛病?”
我@#¥
赵祯泄气的道:“所以你就是拉了仇恨也没把事情解决,然后最终又来找朕求救,是朕的错?”
包拯偏着脑袋想了想,又道:“这是陛下的结论,老臣没这意思。老臣只是把我了解到经历到的情况,说出来给予陛下知晓。”
……
第186章 文彦博这混球
殿外,预感到了里面火药味浓厚,包拯又不会变通,在殿外值守的展昭真的担心了,觉得这次大朝见结束后,估计包府系的全部人就该卷铺盖去陕西喝西北风了。
于是,展昭看向了素来以机智著称的王雱道:“小王大人,你在不做点什么的话这个京城可就乱了,相信你也不想把京城搞乱,且你答应过包府要解决开封府取暖问题,若这个问题失败,你声望也会一起受损。”
王雱也实际,不扯犊子的样子道:“先说好,给包公解围后,你展昭就欠我一个人情。”
“你……”展昭迟疑了一下道:“行,展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先说好,我一定不为你做违法乱纪的事。”
“违法乱纪方面少爷我比你厉害多了,不需要你呢。遵纪守法是我的弱项,才需要你帮忙不是。”王雱嘿嘿笑道。
展昭险些昏倒,觉得这犊子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达成协议后,王雱便捂着胸口栽倒在地。
展昭楞了三秒钟后,忽然也机智的大喊起来道:“不好了,外面太冷,小王大人是孩子,受不住风寒,栽倒在地了。”
其他一起在外面的绿袍小官们,没心没肺的样子寻思,小孩子屁股里有火把,又不怕冷,感冒发热也好的快,激动个什么呢。
倒是消息传了进去了,皇帝吓一跳,喃喃道:“朕倒是险些给忘记小孩今日也来了,站到了外面看不见,于是一时没想起来。”又吩咐道:“立即把朕的神童带进来殿内暖暖,可别冻坏了。”
于是大侠就把神童送进去,烤火暖了一下,神童当然就“醒来了”。
就此大雱就小屁孩的模样,穿着迷你型绿色官袍,站在了前列。
算好哥机智啊,否则我身体不好,这种大朝见一扯犊子就是五六个小时,如此站在外面真可能被冷病了呢。
赵祯注视了王雱一下,见生的俊俏,气质上也透着顽童似的机灵感,便心生欢喜,微笑道:“是朕的疏忽,险些把小王卿家给忘记了,现在好些了吗?”
王雱道:“我大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文成武德,日出东方,贤德仁慈,爱民如子,体恤臣工,实在所有人之福,社稷之福泽也……”
大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王安石险些喷茶水了,在心里默默给这犊子数着,看他小子到底要用多少字拍马马屁?
问题这是刚刚宰相陈执中开的头啊。
真个是越听越发皱眉,王安石是想呵止了,但问题又在于这犊子鬼精灵,因为实事求是的说,王雱说的是真的,因为官家的确算是贤德仁慈爱民的。
到现在都还在说,张方平和陈执中也惊悚了起来,面面相视了一番,却不方便打停,汗,这犊子在一个劲夸奖皇帝,去叫停就有点“皇帝配不上这个评价”的意思了。这种事张方平也不爱干,别说陈执中了。
皇帝诡异着呢,爱干这种惹皇帝不高兴的事的人,现在多数在外地做丘八,少数几个漏网之鱼譬如包拯,现在话语权也不是那么大了。
说了三百多字也算是结束,连赵祯也哭笑不得,他当然爱听马屁,并且王雱的说辞虽有夸张却也基本说的在理。夸张手法么,文人都是喜欢显摆的。唯其不同的是这小孩直接粗暴些。
不过赵祯担心的是,就快有人弹劾小孩了。
果不其然,皇帝思维才停下,包拯虽然学乖了些但最终忍不住,出列道:“为人君者,当以社稷为重,少听顺耳之言有益于兼听,逆耳之言虽不全对但有益于兼明。为人臣者,当以谏君忠诚为本,王雱此子虽不算胡说,但过度修辞夸则有吹捧之实,算不上蛊惑圣心但亦有佞臣之嫌。再则此寒冷天气,大朝见每次尤其沉长多话,往前发生过官员站立过久血脉不通,亦有人寒冷多病。如此每一个发言时间皆宝贵的场合,王雱发言无关痛痒只知道悦君者,算不上欺君,但老臣认为他欺臣。”
“?”
护短的王安石也不干了,想出列反驳,可听来包拯的指责似乎又相对客观。强行辩驳当然可以,但那有诡辩诉棍的嫌疑,老王自己就非常反感这一套,于是只得沉默。
赵祯捻着胡须叹道:“包拯啊,他是个孩子,朕不会说你不对,但你是否对一个才因寒冷冻倒地的孩子过于严苛?”
包拯也不禁楞了楞。主要是往前一些时候受司马光和展昭影响,“王雱是孩子”这问题大多数时候有些忽略。这么看来的话,皇帝也不是说一味的要要听佞言,于是包拯微微低头后,退了回去。
包拯消停了,文彦博跳出来道:“陛下,臣有言。”
赵祯一阵郁闷,没心没肺的样子道:“说啊,朕又不能不让你说。”
文彦博道:“王雱此子言过其实,过度夸张,不是包拯说的佞嫌,而就是佞。”
张方平眉毛一扬道:“有那么严重吗?”
文彦博不卑不亢的道:“相公勿要针对下官,根据此子刚刚的蛊惑之言,听起来陛下英明神武,这当然没问题。不过后面越说越夸张,似乎……陛下无所不能,整个天下的事都是陛下所执,那我等与君共天下之士大夫、等依祖宗规矩于朝廷宰执,依规矩辅君谏君,照此子的理论陛下毫无瑕疵且天神下凡,那我等的作为和谏言、不成专门和君对着干了?”
我@#¥
张方平和赵祯也面面相视了起来。
文彦博这家伙没多坏但有点走火入魔的“士大夫崇拜”了。这个混球整天就不痛不痒的找朕麻烦,朕给你记着。
赵祯YY完毕后道:“文彦博之说辞朕不爱听,却也听了。包拯你觉得朕做的还行吗?”
包拯想了想没毛病,恰好符合了我老包刚刚说的“逆耳之言不全对却有益兼明”。
“陛下圣明,老臣无话再说。”包拯道。
文彦博顿时恨死包黑炭了,这么一说,我文彦博就成了言过其实“谏言不全对”的那一小撮了?
王安石反驳不了包拯,却反得了文彦博,就因为文彦博不够老包的公正,于是出列道:“文彦博言过其实有失公平臣不多评,自有陛下决断。臣只是觉着包大人并无说错,这原本是时间宝贵的大朝见,初衷是解决此番严寒所带来之问题,但因此一小事过度耗费时间和陛下之精力,此为本末倒置。”
赵祯点点头道:“有理。此番谁也没说错,唯其小孩和文彦博言过其实。你们两个就是耽搁朕时间精力的元凶,害诸位臣工站立受冻。小孩你不许再言过其实。”
“是。”王雱低头道。
“文彦博也不许再打横耽误救灾事宜讨论。”赵祯道。
“是。”文彦博躬身道。
赵祯还没完,接着说道:“鉴于你们两个家伙都不合时宜,王雱是小孩容易原谅,且他已经站在外面多时受冻,算是承受了责罚。文彦博你这便出殿外候列,体会一下被你所耽搁的士大夫时间为何物。”
“……”
文彦博想了想一句话也不说就出去了,作为参知政事,候列在几个绿袍小官的身后倒也觉得蛮冷的。现在老文虽然没哭瞎,却希望下面真的别扯犊子,快些拿出救灾的有效方案来。
既然皇帝已经听爽了马屁,现在要正式进入环节了,包拯又出列道:“陛下,王雱曾对开封府有承诺,要部分解决开封府的百姓取暖问题。而现在正在议论这个问题,老臣以为既是王雱已经进入系列,则理当为朝廷和陛下分忧做事,可当众责其拿出可行方案来。”
这事当然早有耳闻但是王雱是孩子,也没有立下军令状,赵祯当然会找王雱询问却不会在大朝见,因为众目睽睽一但承诺而后又出幺蛾子那虽然也不是犯罪却脸就丢大了。
皇帝迟疑间,王雱鞠躬道:“包府说的是,臣虽然还小,却不是无的放矢,臣能解决开封府取暖问题,且过度一段时间后,逐年的慢慢解决越来越多的地区,让我陛下的仁得光芒扩散天下。”
赵祯也真来了兴致,问道:“小王卿家忠勇可嘉,那便告诉朕如何做?”
第187章 真不要脸
王雱道:“陛下此番还拨付炭火费恩泽子民吗?”
“那当然,且不会比去年少。”赵祯道。
“那便成,陛下把那笔钱直接给小臣,小臣去办理即可。”王雱道:“不是小臣卖关子,而是救灾如救火,取暖事业又涉及了较多人既得利益,反弹总是会有些的,若提前公布让他们采取措施虽然也问题不大,却难免会让小臣的救寒措施打折扣。”
王安石是险些就抬手捂着脸了,他觉得儿子这么说肯定有道理,但是这也叫做吃相难看了。虽然这个天下大家都在撸皇帝的钱,可这么明打明的也几乎是看不见的。
赵祯和张方平对望一眼,都略有些担心。
好在这个小屁孩比他老爹聪明的在于,他不说要变法,且已经提前承诺能解决,又没公布方案。在已经定调急着救灾的现在,那些家伙总不能公然反对救济百姓吧。若真有那就好了,也就帮皇帝找到理由把他们弄去山区做丘八了。朝廷也就会清净些。
赵祯还在迟疑。见老张微微点头之后,赵祯也的确好奇,便道:“小王卿家年纪虽小,虽还没流内,但权宜之际特事特办,既为君为国朝效力,那便受朕委任执行此番救寒事宜,内库之款项会择日下拨,由三司派代表监督其使用过陈,不可马虎。”
“臣遵旨。”王雱躬身道。
赵祯又接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此番朕钦点你为……”
“陛下陛下陛下……”
到了这里,殿外的文彦博耳朵贼灵敏,他一带头后许多人都跳出来打住了。
也在朝堂上的司马光却没发声。因为该说的别人已经都说了,司马光虽然不喜欢王雱,但是现在没有话语权,且也下意识认为这个不良少年可以解决问题,最多被他把皇帝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