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在吐蕃人眼里是神迹。
听说这艘神奇大船是从宋国大名府来的,这要经过很多转折,一些河道的水位造成了大船很难行船。如此就要采用底重心的平底船设计,但这么大的船,这么大的载重,还装上一台突突突的机械怪兽,它竟然能拉满物资、从大名府到这里不散架?
“这到底是什么技术?这么大这么重的船可以在浅水区行走?”
码头上,上货下货见惯了船运的许多人把震惊情绪表露无疑。
没人知道,就连行船经验丰富的宋国掌柜和水手们也不知道。但他们知道,北京造船厂的团队是当年抚宁县机械厂的一部分,还有沈括的一部分,论及脑洞技术,尤其对木材工艺的理解和,当今世界无出其右,他们就是可以做到。
“大宋厉害了。”
“是啊黑科技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这种大船,大宋于战争中,同步进行修建的绥德军至保安军铁路,大名府至汴京铁路,听说也已经进度过半了。一但通车,他们调集物资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因为流通方便了,通车后的地区,粮食物价就会非常稳定,因为可以用底成本把便宜地区的物资,统筹到价高地区。”
“至于南方地区听说暂时没有大规模的铁路计划。不过这种平底机械大船厉害了,能大幅改善漕运效率。”
“最牛的在于:抚宁县机械厂的第三代蒸汽机验证早已经结束,听说就在大魔王于西凉府智退卓洛兰的同时,抚宁机械厂第三代量产版蒸汽机就下线了。”
“第三代蒸汽机什么样啊,厉不厉害?”
“卧槽我连第一代都没有见过好吧。不过听说相比第二代机器,推重比提升近三成。”
“这个推重比提升三成是什么意思啊?”
“你这就叫不学无术,要多看抚宁工业报你就懂了。推力和机器自重的比,就叫推重比。假设不增加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提升推力可以。或者不提升推力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体积和自重也可以。就这么一个事。”
一个懂点技术的家伙介入道:“听说相比二代蒸汽机魔改版,第三代机器暂时还不如第二代厉害。不过新架构设计则更先进,后面可挖掘潜力更大,相信不用多久,以抚宁县机械厂的实力,就会在设计第四代的同时,把第三代机器魔改至两百马力以上。”
“这么一个机器真有两百匹马力吗?”
“有的,比两百马匹更强,因为它是统一发力,协调方面损耗更小。”
这些就是现在民间在纷纷议论的东西,基本上沿途停靠补充水煤时,码头上能听各种民众这样议论。
成就感是有的,大宋现在真有内功了。
或许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忘记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但这些已经不在重要,纠结这些毫无意义,就像后世的人坐飞机高铁时,一般没兴趣去论证是谁发明、谁推动的产业。
但只要我有别人没有,或者大家都有时我国最先进,这就是民族荣耀感的来源。现在宋国百姓哪怕大多数没见过火车和蒸汽机,却都能把这些说出个一二三来,原因无他,这是他们相比于辽国人西夏人的优越感。
这一晃眼,听着这些消息,王雱自己都觉得恍如隔世。
当年寒碜啊,带着一群草根弄出来的蒸汽机,除了如同快散架到处响,还傻大黑粗,机器么天大一个,寿命低劣,用不到半年,还只有区区三十马力。
现在一转眼就王雱所见,装配在大船上的这台机器总成要小太多了,只有当初一半那么大,却能提供一百二十马力输出,鉴于工艺和材料进步,加上沈括又提炼出了质量更好的润滑材料,现在运行寿命提升至当初的五倍还有多。
也就是说,现在起蒸汽机的商用环境基本成熟,用蒸汽机不说划算么,至少已经不亏本。
不过限于产能不够,现在除了叶庆华和官府外,一个都拿不到货,还处于叶庆华的独占期。
装在大船上的这台是二代魔改版,机械厂认为三代虽然推重比和工艺参数更好,但新东西不如老东西成熟稳定,所以不急于在领导用的旗舰上尝鲜,稳定耐草就行。这是机械厂总管许浪山的观点。
如果是沈括那个纨绔子弟么,他其实更喜欢拿新东西新技术来显摆。
这个问题上大雱支持许浪山大叔,所谓安全第一,领导的船,万一机器炸了不得哭瞎?像沈括那大纨绔自己实验滑翔机的人么,也就他一个而已。
顺便,都还没有到京,王雱接到了某御史写来的文书,御史台表示:对沈括浪费国朝资源大搞纨绔的行为给予严重关注,对机械工业局知事王雱给予警告。
这是因为前阵子王雱提供了想法,批了经费,允许沈括修建一套最原始的“风洞系统”,方便他测试空气动力参数、而不至于再摔破他的脑袋。话说他那个脑袋现在看忒值钱了。
那无比简陋的风洞系统,算机械工业局麾下“航空二院”技术验证装置,用的正是最新第三代蒸汽机驱动,采用较大的速比带动涡轮,然后在特定环境下“猛吹”。
现在的设计还很寒蝉,起步很低,导致风力不足,无法测试更大形的参数,但是测试相当于一两人载重的滑翔机还算绰绰有余的。
机械工业局是王雱生出来的,且制定了相关条例。但当时的大雱还是个光杆司令,甚至没有下属,就因河潢战场告急而带志愿军西征了。
所以又如同吕惠卿在抚宁县一样,后续的组织结构搭建,各项工作开展,基本是沈括完成的。这小子除了是技术宅外,也有一些组织基础,因为在这之前他就是一个县的主簿。
在他的手里,现在的工业局有了所谓的“铁路一院”、“航空二院”,以及刚刚成立不久的第三船舶设计院,简称“301所”。因船舶院刚刚搭建没多少人,就被航空院铁路院的人戏称为“所”。
至于为什么这么命名,王雱也没弄懂,总之沈括这小子弄出来的就是这些名册,且呈交中书门下定制了,现在王雱拿他们也没办法。
这些,都是这个四月天行船获得的喜悦消息。总体上大宋真正蒸蒸日上。
对于王雱而言,当务之急是寻思考试的事,考不起的话干脆辞官回家相妻教子,顺便做生意赚钱,或者成立个东印度公司出海做坏人似乎也不错?
最后,吕惠卿现在不是知县了。因政绩好,加上统筹志愿军战场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后勤能力,他现在是银州知州了。
治所仍在抚宁县,行政区和以前出入不大,但现在是州级,还是上州,算朝廷直辖的工业重镇。
当初因为和西夏的外交问题,明面上不能出现“银州”这个叫法,但现在西夏没脾气,在志愿军北川河口大捷后,富弼果断通告天下,恢复银州行政区建制,吕惠卿知州,且不受西北转运司节制,中书门下直辖管理。
这其实就是大宋第一个“直辖市”……
作为沈括儿时的玩伴,陈凡也是技术宅。虽然不是一起当过兵一起嫖过娼那种,但也是一起闯过祸的那种死党、譬如小屁孩时候他们一起点燃了“天然气井”。
上年大纨绔沈括在北京谋取了一份差遣,律属于新机构机械工业局,听说有相当充足的经费可供挥霍,陈凡就果断去投奔沈括,一起参与石油研究。
虽然这群技术宅是启蒙最早的人,但无奈基础知识薄弱,有深造需求。那一时期关于数理化发展最成熟的地方是京城煤场旗下的“煤炭学院”。
于是沈括和小舅爷签署了“委托深造协议”,陈凡成为了机械工业局的首个“公派研究生”,拿全额俸禄入京深造学习,看似效果不错,沈括便又批了更多的经费,扩大了研究生派遣规模。
时至今日,煤场不仅仅只有子弟小学了,还有子弟中学,以及煤炭学院。
这个冠名太难听了,实际控制人是王雱,但曹集是名誉院长。鉴于小舅煤老板出生有煤炭情结,所以必须挂他的名,来自腐儒的阻力才小。他毕竟是皇后娘娘不成器的弟弟嘛。
在深造过程中,陈凡表现出了优异的学习天赋,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论点,都是当时王雱没有提及过的。就此成为了理科精英之一。
是的,现在大宋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层次,已经高于王雱当时提出的启蒙,这就是成就。是投入经费后广泛播种,收获的盛夏果实。
他们提升的基础知识,当时那些东西王雱想不起来,但他们搞出来后王雱能大抵看懂,以便及时进行指导,保持路线正确,不至于绕弯路。
学者其实是这个世界最固执、最难说服的一群人。一但他们认定了一门理论、不碰的头破血流很难纠正。但威望的好处就是,时至今日的大魔王一但发话他们会认可,不敢反驳。
实在是因为王雱各方面成就太大了,基本没错过,在业内他是系统性提出数理化的导师、先行者。这个光环对非儒家学术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时至今日,除非事实上证明王雱错了,否则或许有人可以拿走他的官位,但基本无法在特定领域否定他的“领路人导师”的成就。
这就是另类的领袖光环。
石油研究工作方面拥有充足经费,以及先发的经验,又加上基础知识攀升和实验,总体上大宋对外打仗的这一年来,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就陈凡看来,现在工业司的火油能量密度,已经极其凶悍。
陈凡发誓,以前从没想过有燃料能爆发出那样的火力来。
但仍旧还有瑕疵,有些工艺方面的东西还不太明确。
这需要兵部猛火油坊的东西,相互进行印证。但兵部拒绝参观,拒绝出让工艺流程秘方。
别看都是官府机构。但传统观念里兵部是重量级大部头,而工业局则是第二梯队“企事业”,受到众人鄙视。又加之大魔王无法分身,无法对这些事进行公关。所以在隐藏秘方的保守思维下,工业局的要求不被待见。
这是很现实很客观的。
说起来当时一堆人想在各方面否定大魔王让他撤军呢,怎么还会给工业局面子?于是陈凡这样的三流官员的诉求,别说公关,他连求见“有关部门有关人员”都做不到。
并不是人人都有个宰相做爹,也不是个个官员都有王雱霸气,敢打进中堂去上访的。
所以陈凡进京深造、也类似于工业局派出的技术间谍,秘密背负了贿赂公关,获取猛火油坊工艺流程的任务。
这很难,就连张方平都帮不上忙。说起来张方平当政时、收拾兵部,缩减人家的经费是最狠的,至现在相当于张方平近乎半凉的情况下,兵部没人卖老张的账。
“地下党”陈凡咬牙持之以恒,进京深造一年来由小见大,保持了每月请相关官僚去樊楼逛两次的频次,花了不少公关费用后,仍旧没获得去猛火油坊参观的机会。
不过随着他的见识和基础知识增加,和那些技术性官僚喝酒聊天中,总在有意无意的谈及相关东西,一年来,基本被陈凡总结出了一个大概初形,这些聊天笔记对工业局“石油四院”的研发至关重要。
不容易啊,这已经算是工业局密探的卧薪尝胆了。走正轨渠道真没办法,花费了无数经费,通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几十次聊天试探,才逐步推导出了兵部猛火油坊的大抵工艺流程。
对门外汉,这些聊天笔记当然毫无用处,但对于业内的顶尖技术人员陈凡,这些交谈虽然不全是干货,已经可以研究和印证。
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他们有个不错的领导,王雱于战争中满地打滚的找富弼耍赖,才帮这些人弄到了行政编。否则以大宋这个时期的阶级优越感,陈凡就是花钱请客,相关口的人也不会去赴宴,送礼人家也不会收。
至此,轰轰烈烈的燃料工业进程眼看就可以开始了。
陈凡在煤炭学院内,通过各种资料的反馈和印证,加上配合学院的人大量实验研究,于是他已经制定出了石油四院的几种不同燃油的技术指标,且标注了号码。
这些都是技术结晶,都超过了兵部的传统猛火油。不过距离大魔王要求的“汽油”,还有些难点要攻克。
方向是对有了,制造出来不成问题。难点在于提炼工艺还不成熟,至少现在无法大规模的合格提炼。
这方面王雱很早就有过指示:早期内燃机压缩比非常低,燃料必须进行有效又充分的“雾化”,才能最大程度的和空气结合,进行压缩点火,混合不够就爆发不出足够的能量来,也就是俗称的“缺氧、燃烧不完全”。那样的内燃机用去农耕问题不大,但想推飞机上天,就是做梦。
于是,这就对燃料的质地和形态有了很高的工艺要求。
在大魔王治下,大家都是很鸡血的一种“传销”状态,并不需要大魔王本人在,整个团队都已经进入自动率,正在相互比拼,谁都不希望落后。
陈凡作为石油四院的领导,最早时候只有几个属下,被工业局的同事戏称为“401所”。现在航空院那些龟儿子竟然修建了个风洞出来,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说超越么,在这场技术大比武中,401所怎么也不能太落后啊。妈的偷取了兵部的许多成果倘若还落后,零基础的铁路和航空院还领先,那就丢面子了,按照二当家沈括的话来说么,就真有“撤院设所”的理由了。没有成果当然要缩减建制。
沈括有沈括的压力,他要对大魔王负责,投入了许多的资源、编制、经费,如果没有进展,总归是官僚机构,总要有人背锅。
这些就是一直缠绕在401所主簿陈凡心里的阴影,挥之不去。
有一种信仰就是“前进前进再前进”。能走到哪里谁都不知道。不用人催促,总之陈凡就想在大魔王班师之际交出一份技术答卷,这有什么意义毫不重要。反正就是想做到,不让大魔王失望。
但就在四月末,从煤炭学院深造毕业,带着无数心得、资料、笔记想要返回北京的陈凡,被抓紧号子里去了。理由是:窃取国家机密。
早在三月初就有了不对的预兆,有内幕消息的小舅爷曹集来警告了陈凡,只说了一句话:“跑,回北京躲张方平家里、其他任何问题,等大魔王班师后又再慢慢扯犊子”。
但陈凡害怕跑了更说不清楚,也不敢完全信任小舅爷,所以写信请示了沈括。
然而这方面沈括也是个白痴,迟迟没有回信指示陈凡。
沈括在这些方面也不能免俗,害怕跑了才说不清。也害怕回信指示下属“逃跑”后,连沈括自己也被跨省弄进去,那么工业局就哭瞎了。
于是就这样,消息到底怎么走漏的,工业局这么一个不被看重的企事业,到底怎么被有关部门盯上的,没人知道。总之四月末陈凡就被捉去喝茶了,关在什么地方都没人知道……
第506章 无视娘娘召见
“咦?”
“卧槽那是什么东东!”
“近十丈宽的甲板?我这一辈子吃漕运饭,什么船都操过,什么风都见过,就没见过这样的船,这到底可以拉载多少物资?”
汴河码头上,犹如海盗一般的独眼龙船老大、他乃江南来的某漕帮二当家,看见悬挂“志愿军河潢行营”旗帜的平底大船时,眼睛都凸出来了。
现在是四月末天气已经很热,整个汴京水运码头上的人都在议论,这样的船也出现了,那以后老子们的饭碗如何维持?
“还亏你们是走南闯北的人呢,这都没见识过?我是北京过来的,当时还给北京造船厂送过专用木材,我告诉你们这根本不算什么,设计载重只是一千五百吨,航速十一节。他们还有更大的家伙,也是平底船,也是木船。现在来说,北京造船厂的工艺已经稳定,他们正在设计三千吨、航速十四节的巨无霸。听说也不着急,只是缓慢的开工,因为要等第四代蒸汽机,至少也需要三代机的魔改版。“
“厉害了!”
“沃日他们到底怎么做到的,这么重的船,怎么过的浅水河?”
“这你就不懂了,你明显没开过平底船,你看它的设计就知道,这种船吃水是非常浅,重心超低很稳,唯其只是结构强度难以解决,需要非常强大的木工设计和工艺积累支撑。且这是机械工业局的船,律属于枢密院。听说大魔王有韩大脑壳背书,于是发动了相当多的厢军和禁军,于全国各地浅水地带疏通河底淤泥,这就是在为三千吨大船的通航做准备。”
“挖河底淤泥?脑袋塞了吧?那得动用多少工时和人力?”
“你的落伍惨不忍睹,多看报纸啊,你不知道现在工部漕运司下达了六艘‘挖泥船’订单啊,那个就厉害了,听说每船装配了两台三代蒸汽机,民工和军士无需下河潜水,只需处理淤泥就行。挖泥船突突突的缓慢推进,河底的淤泥就能慢慢清理。这就是301所的最新成果,当时他们进京示范,对工部推销设备时,把富弼相爷都唬的一愣一愣的。于是尽管工部吕公著和王雱不对付,但上年大水在前,河道疏通整理工作引起了富弼相爷高度重视,不得已下,工部也对北京造船厂下达了订单,还给予了301所表彰。”
“什么301所,人家那叫工业司船舶第三设计院。”
“傻子你不懂,业内就叫301所。”
“因为挖泥船出世,301所和北京造船厂倒是名声大了。但估计401所药丸,你们听说了吗,‘王雱系’现在出问题了。早前他已被一些人怀疑和敌国将领有染,还殴打吕公弼,现在又有大料了,401所主簿陈凡已被抓去喝茶,听说涉及‘盗窃国朝机密’。”
“妈的有这种事啊,这到底是冲大魔王去的,还是就事论事?”
“七成可能冲大魔王去的。你们别看他现在对大宋有功,但他涉及的问题太多,不但殴打三代宰相世家的吕公弼,还丧心病狂一口气解除两千军官指挥权,一群的送过三衙来搞什么职业培训,弄的枢密院和三衙军制大乱,他爹王安石就是首先跳脚的人,现在怎么安排那两千军官都还没有定论。加上早前他和皇后不对付,以及他前期与西夏许多狐狸精有染,现在,他属下又涉及盗窃国朝机密。恩,看起来问题大了。”
王雱大船到岸的现在,大家纷纷围观着进入了如上议论。
然后几个监工模样的人过来,狂扇这些家伙的后脑勺,一边呵斥道:“你们这些嘴炮政治家,还不赶紧的,给爷爷搬砖去,在这里瞎指点个什么江山?不想去喝茶的就莫谈政治,多干活。“
散了散了,搬砖挣钱去,等下工后找个脚店喝两杯在慢慢吹,总之现在小日子过的还行,两杯黄汤下肚就忍不住想唠嗑一下……
王雱下船时,收获了非常的鲜花及掌声,大头百姓们夹道欢迎。不少深闺女子也都抛头露面的来偷看美男。
老实说大雱在上层中名声并不好,但长的帅就是正义。当年总是歪戴着帽子的小屁孩模样,现在成熟多了,有些在大宋较流行的病态美感,暂时还没有嘘嘘的胡渣子,然而却提前有了一种饱经沧桑风雨的较纯粹眼神。
“这龟儿子越长越有味道了。”一些贵妇们用扇子遮掩着窃窃私语。“是啊,真想把他捉回家去。”
以往的大宋,只有年轻的才子俊男们东华门唱名时才有这样规模的美女围观,但无奈此番河潢战役的胜利,对大宋的意义太大。
所有人都是受益者。
以前汴京也是各国人士游学、商人贸易的中心。但那是弱宋时期,那些虽然不算洋大人,但宋人对着他们时自来没优越感,只有无尽的自卑感。
现在形势完全不同了,河潢战役大捷后,一切形势都在转变,还不算真正的万国来朝,但正朝那个方向发展。
于是大魔王班师的现在,超出所有人意料,几乎万人空巷,都想来凑一下这个难得的热闹。
皇帝没来迎接,韩琦也不在。但王安石代表枢密院,王拱辰代表三司,欧阳修代表御史台,富弼代表中书门下,此番百官齐出东华门,迎接大宋志愿军帅臣班师回朝的礼仪还算完整。
草草完成了仪式,给相公们依次见礼后,王雱就不想鸟他们了。因为他们都纷纷神色古怪,像是有什么阴1毛诡计的样子。
大雱自来被迫害妄想,现在韩琦不在,皇帝也不知道是否还清醒。万一这时候被他们合伙坑害、捉去定论出了某些问题,就吃亏大了。
于是见礼完毕,王雱装头疼,说是仍在病中,要回家去吃药去。
就此一来,一群明显有话要说的相公们,也就不好意思把他弄去中堂审问。
富弼无事献殷勤的多问了句“要不要特批你去水疗院养一下”?
疗养个蛋啊,不问还好,一问王雱跑的更快,带着穆桂英转眼就消失了。
现在的汴京,随着老赵身体日渐不好,已然变为了一个大坑。
若不是急着赶末班车考试,王雱吃饱撑了现在回京,那肯定有多远跑多远,去外面山高皇帝远的地区躲着。一早是想去海南岛的,可惜韩大脑壳不放人。
关于这些韩琦没乱说。趁皇帝现在还能亲自批阅,这是王雱今生拥有进士血统的唯一机会,过了现在兴许就再也考不起。因为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论皇帝是谁,曹皇后以及司马光党都会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腐儒理学思维会大幅抬头。
所谓“有机器者有心机”,腐儒一但抬头工业党基本群体性药丸。
事实上大雱现在谁都不信任,也老觉得眼皮跳。所以既然公务上已提前对韩琦述职交接,现在根本无需鸟他们中书门下,无需去中堂等着他们七嘴八舌。
万一好汉不敌人多,一身毛病的王雱真被他们“抓住机会定论出个结果来”,那就出幺蛾子了。
王雱现在直接绕开他们,果断进皇城打算见老赵,先弄明白形势。
如果见不到皇帝,那王雱不会犹豫,过家门而不入,带着穆桂英跑路去大名府,躲在张方平的翅膀避避风头,看明白情况后又出来蹦跶。
这才是聪明做法。
总之不论如何,王雱是于国朝有功的文官,著书立说的大家之一,在皇帝不清醒、王雱这当事人又没“充分受审”的情况下,那就所有一切都是有争议的东西,不会有任何定论。
如果这些家伙实在过分,吃相难看,到时候进谗言,怂恿北京留守老张回来“清君侧”,把他们突突了。
思索间,行走在皇城中的大雱和穆桂英被一个道士和一个老太监截住,说是皇后娘娘有请。
王雱如何会去,一边快步走一边摆手道:“病体未愈,转达皇后娘娘,现在无法接受召见。”
“你,你竟然无视娘娘的……”
那个道士说着追过来之际,被穆桂英反手一掌,就打了退后十五步之多,就此只能看着王雱和穆桂英跑不见了……
第507章 皇帝的心愿
上清宫门前遇到展大侠,展昭仍旧那副英俊无匹、腰身笔直的模样。
见到王雱他难免傻眼道:“相公怎的……这个时候会来这里?”
大猫认为大魔王现在应该被人捉去中堂围攻才是道理啊?
“我去哪里要你批准啊,赶紧的通报官家,就说王雱求见。”王雱催促道。
展昭皱眉道:“陛下病体未愈,精神不好,正午睡……”
“你不要穿着特务的皮而装作一个太医发表观点,我乃枢密院朝臣,见官家有事,少啰嗦。”王雱又摆手催促。
展昭没办法,只得进去了一些时候,又出来道:“陛下让你进去。”
王雱都跨进去了却又退了两步回来,不怀好意的道:“你该不会听皇后娘娘的命令捉我去喝茶吧?”
展昭一阵尴尬:“展某……只听陛下命令,若陛下无法下令则听韩琦相公的,若韩琦相公不在,就听你父亲王安石相公的命令。”
“这就好,看你还有原则和法纪,我小老王就放心了。记住,这么多年来,你没被我和谐的唯一理由就是这两特点,千万不要丢失了。”王雱表扬外加威胁展昭一番,才进去了。
展昭一阵郁闷,听他说原则和法纪么,才是大宋最大的笑话好吧……
上清宫里,藤制的躺椅上老赵醒着,精神不好,相比上次见面的时候,他看似还虚胖了一圈。
前面的案几上放着一些太医局弄来补品,却没见动过。从奶爹老陈那担心的眼神看,皇帝应该是许久都没吃东西了。
而王雱则想着家里的黄焖鸡以及酸汤猪脚,便有些口水在嘴巴里。
老赵也算是了解这小子,无精打采的躺着摆手道:“朕始终没胃口,小王卿家看似饿了,把这些吃了吧。”
“额,小臣无意窥视官家的美食,其实对于我辈有志人士来说,这些都是身外物,毫不看重。此来是因一年多未见官家,担心官家安康,特来拜望。”王雱一副不为美食所动的样子。
老赵有些不来气的道:“也不知道为何,你总少不了孩子似的顽皮心。朕也尤其喜欢看到你这睁着眼睛瞎说话的风格,却提不起抽你的心思来。”
王雱一阵郁闷,竟然又被他定论为了“睁着眼睛瞎说”?
“大官家英明,臣这一点点龌蹉心思、总归还是会被官家给识破,行,既是官家赐食,小臣就把它吃了,免得浪费。哎吆……”
老赵示意后王雱便被陈总管后脑勺一掌,只得停止滔滔不绝,开始吃东西了。
吃是很好吃啦,然而吃到后面,才发现这些美食中添加了些类似玮哥的中草药,卧槽这压根是饱汉不知道饿汉的难,老赵是放着一大群美女后宫无力去应付,而大雱吃了这些东西,万一回家去大白不配合那可咋整呢?这个车发动了以后开不出去就麻烦了。
等他吃饱喝足,赵祯又懒洋洋的道:“皇后不止一次找朕说你的问题,也有朝臣征求过一些将军意见,他们认为你主持的青塘反攻战略中,存在有意对卓洛兰部放水,说你对她留有余地,才导致了青塘军队受阻,没能完整拿下长城防线,小孩,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我辈有志人士,有所为有所不为。”
王雱侃侃而谈:“这些捕风捉影的说辞,原本不需要辩解。事实上赤条条的来到这世间,成长于大宋,少年时就受官家恩典提携,作为报答,臣对大宋的义务和使命也已基本完成。臣不去都堂,不在中书辩解是因为没那个必要,官位不是我关心的。于是臣来了这上清宫,只想对官家交代,以了去心事。”
接着又道:“青塘反攻战略中客观的说,臣的确对卓洛兰存有恻隐之心。但这无损于我大宋战略。之所以第一时间严禁董毡和青谊结鬼章打和南军司,第一是已经赢了的情况下小心谨慎,保存利润不至回吐。其次,也算报答卓洛兰当时在河潢的仁政。所谓求仁得仁,卓洛兰于湟水南岸的政策,保留了了青塘的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