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方平简直瞠目结舌,瞪着眼睛无法置信。
  这么快就炸锅了?
  这么大的影响力其实不太好。现在张方平也知道为什么有争议还热销了,正因为作者是王雱,很多人是抱着排挤、挑毛病的心思去的。
  不过这东西经过了老张的初步修改,也没什么毛病了,总体是积极向上也比较尊儒的,所以哪怕广泛流传,倒也问题不大。
  但是小屁孩其心可诛啊,当时张方平就发现有些地方不对,只因顶着宝贝女儿的名誉,一时没全盘察觉,就算下意识察觉了也不想说。
  譬如其中一句“通算术,思路开。数理化,始可读”。
  这明显是大雱的猫腻。因为那犊子他真有过比较神秘的数理化蒙学著作,当时不会有太多人在意,还被少数一些人看做了奇技淫巧。但不论是在京城煤场的子弟学堂,还是在西北抚宁县的学堂里,重点教的就是这些学科,而不是经科。
  之所以没什么阻力,那是因为人都是自私的,那些不能用于科考做官,有人去学,对掌握舆论的读书人来说相当于减少了竞争对手。
  现在老张无语啊,真的,当时看到这句“通算术,思路开。数理化,始可读”,就应该警觉到是大雱的著作。可惜,因为前一句被大雱反串黑用“孔孟”说事冲淡了,紧跟着,后面就是一句相当奇葩的“啦啦啦”,导致老张的注意力分散转移。


第448章 关于蔡文姬
  还不止如此,他小子忒阴险,推崇了一番六经后,紧跟着又来一句:“春秋者,有数学,有物理,有化学”。
  汗,这小子嫁接的非常不要脸,丧心病狂。
  前阵子大儒孙复出版一十五卷《春秋解》,被收录于阁。其中主要论述士大夫于历史中的功绩,以及帝王之术安邦之道。其中的确在论述功绩时,提及了许多传世工程和发明,结果现在的三字经里,王雱把老孙复论述的那些功绩、解读为孙复在推崇数学物理化学。
  这方面的相关解读王雱早就有了,当时这小子没否定孙复,相反反串黑的推崇,还说孙复解读的是帝王和士大夫的人,而王雱全部拿实锤,反复证明了那些都有功绩的家伙,无一例外都是搞工程出生的,治国安邦是因为他们搞的工程、而不是因为他们的人,要搞工程,就要学习数理化。
  这些就是当时王雱被冷藏后对《春秋解》的二次解读,却也通顺。结合现在这横空出世的三字经,厉害了,皇帝和大儒孙复真被他给绕进去了。
  这么想着,老张脸如锅底,也不能说三字经不好,只是他小子这么阴险真的好吗?文人啊,这就是我大宋的文人。
  整个府衙内,现在都在热议。除了老张一个人真正读懂了王雱的意思,其他只是人云亦云,傻不愣登的,总之大雱在三字经里面提了一下孔孟,提了一下春秋,提一下六经什么的,他们就不大在意数理化了,因为他们本身也不懂。
  张方平甩甩头,又看了一次三字经,继续解读。
  相当诡异,这小子有意无意的穿插一些数理化、推崇大家搞技术做工人外,后面又开始鼓励勤奋读书。所以结合他前面的一句,“蔡文姬,能辨琴。唯技术,能传世”,这也相当的猥琐。
  人家蔡文姬名声大,是因为博学多才人又漂亮,又能七步成诗吧,结果王雱引用了这个如雷贯耳的小姐姐,还特别提及了她辨别琴声的功力,就被他解释为了“技术”。
  为什么这么解呢,因为现在蒸汽机大火了,前阵子有传言,抚宁县机械厂的顶级技工,只站在旁边听机械的运行声,就知道这台机器大抵有什么问题、该不该维护。这就是技术和经验。
  汗,于是蔡文姬小姐姐都能被他往工业党头上去套,也是醉了。蔡文姬如果知道山明水秀的地方被他弄的犹如妖魔出世一样的雾霾,会哭瞎的好吧。
  总之,这是一部心机满满的经典。到此张方平也觉得有机器者有心机,这恐怕是对的了,此番被他小子蒙混过关了。
  要是一开始知道是王雱的著作,老张肯定细读细品。不可否认老张不是腐儒,不会反对这篇东西,但也不会参与推崇出版。结果被乐天派草包女儿来撒娇一下,被他们蒙混过关了。
  见张方平始终一脸黑线,周围的官僚也慢慢发现不对,于是杂乱的声音落了下来。
  一个英俊小生抱拳道:“明府何故烦恼?”
  这小子说的四川话。张方平在成都府执过政,且和这小子的父亲是朋友,所以对他有亲切感,叹息一声,把三字经扔在桌子上道:“是本经典,然而老夫就不喜欢被人忽悠,去把王雱那小子给老夫……捉了来。”
  妈的他都用“捉”字了,其余人纷纷脸冒黑线往后缩,估计又是神仙打架,老张虽然牛逼,然而韩琦和王安石又怎是好惹的。
  那个年轻英俊的小生又文绉绉的道:“明府容禀,这不妥的,机械工业局是朝廷直辖机构,我留守司没有针对他们的管辖权……”
  张方平打断道:“少啰嗦,去请他来。若不来就找理由抓了,他在街市上骚扰小女难道是假的,关工业局治权什么事?”
  这个小年轻恰好就是大名府推司“秘书长”,这下便尴尬的道:“明府明鉴,关于他骚扰您女儿这事有争议……疑罪从无,宽大处理是为仁政,则天下大治也……”
  “你喝醉了吧?”老张一脸黑线的打断,起身过来指着小年轻的鼻子道:“你就是个小讼棍,还疑罪从无呢,宽大处理个蛋。当年川中匪患形势有多严重,你个瓜娃子心里没点逼数?要是老夫和稀泥坐视,你们兄弟、你爹苏老泉的家业还在?那些耀武扬威骑在你家坟头上欺负的帮派,有哪个不是老夫打掉的?妈的好了伤疤忘了疼,你不要以为老夫是欧阳修,去年殿试时,你那篇《答刑赏忠厚之至论》,若是老夫阅卷你肯定是低分。王安石就不喜欢你此篇答卷,给了中分,结果你小子影响力大,你的同窗粉丝们聚众起来指责王安石不识货?如果开封府是我执政,你那群水军一个都跑不掉,全部都捉了关小黑屋。但欧阳修就吃你那套小清新文风,于是作为第一主考官,欧阳修改了王安石的评分,重新给了你高分。”
  是的,这小年轻就是去年和吕惠卿同科及第、将来会名震天下一千年的文宗苏轼。在国子监的那班同窗中,小苏和小吕是敌对的,他们兄弟两个、被吕惠卿的狐朋狗友吊起来欺负呢。
  太阳底下就这点事,苏轼和吕惠卿的文风思路几乎全然相反,欧阳修改了王安石的评分抬举苏轼,一定程度上刺激到了王安石,于是老王虽然不和欧阳修打架,但也强势抬举出了另类的吕惠卿。这就是大宋的裙带政治,王安石欧阳修都不能免俗。
  此番大魔王出版的三字经中,还很诡异的把苏轼的父亲苏老泉作为正面典型加以渲染,所以小苏很高兴,现在老张要请大雱喝茶的时候,作为“北1京检察院秘书长”,小苏就开始扯犊子说什么“疑罪从无”了。结果被老张怼了回来说:老夫当年在川中疑罪从无的话,你苏家已经被黑帮给“合法化弄死”了。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请那小子来喝茶。”
  张方平对待小屁孩的手段已经养成习惯,给苏轼脑壳上一推手,推的东倒西歪的,小苏只得跑着去了……
  见到历史名人,大雱并没有一口茶水喷出来。
  大雱当然知道苏轼这家伙在大名府,这个小讼棍么,他那小清新的惊艳文风,当时被欧阳修大力推崇,所以别看他年纪小,但会很快就成为大宋的文宗泰斗,拥有无出其右的文坛影响力。
  对这种人要拉拢兼打压,慢慢洗脑调教,就有大用。这就是大雱版的《三字经》也提及了他爹苏老泉的原因。这是故意的,大雱的节操就是这样。
  “小王大人……”
  苏轼进来时有点紧张,这是第一次见这传说中新一代的顶尖风云人物,想不到他那么小,那么帅,竟是比我小苏还帅?
  羡慕嫉妒恨,小苏觉着好白菜被猪拱了,大名府的偶像级小姐姐张菁,被这小流氓当街调戏,却还不恨他?都什么事嘛!前阵子小苏以文会友,写过几首词给张菁,却也没能得到回应呢。
  把驿馆当做临时办公地的大雱斜眼看着道:“你是哪位?来我这公器之地干什么?如果你家的猪丢了,出门右转找县衙,这里是企事业。”
  苏轼不禁觉得这小子昏官啊,我小苏难道像养猪的?又四处看看,暗暗好笑,这也算是公器之地?把你捉去我推司大堂,那才叫威武之地呢。
  话说现在大魔王寒碜啊,的确是机械工业局知事,却是连具体的属官指标都还没批下来,光杆司令。传说中的衙门,北1京官僚也暂时没腾挪出来。
  “小子,你傻乎乎的想什么?为毛不回答本官?”王雱又问道。
  苏轼说道:“本官苏轼,请了。此番乃是奉留守相公之命来捉你……不是,先请,如果你不去便要把你捉了,理由是你骚扰张菁姑娘。”
  “你就听他吹吧,分明是我被他女儿骚扰,他们贼喊捉贼……恶人先告状。”王雱歪戴着帽子道,“你小子这检察官的水平么,也真的是够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你就直接说嘛,要不要跟我去?”小苏很聪明的岔开问道。
  王雱只得起身陪着他走,一边又道:“告诉你,我这不是被吓到,是找个地方吃饭去,最近我都在老张那边和张姑娘同桌吃饭,我以为你知道这事的。”
  苏轼顿时一脸黑线,羡慕嫉妒恨,寻思着要想个办法让他不能接近张菁,主要是联想到这小子在西夏的口碑如此坏,好妹妹可不能被祸害了。
  “你在想什么?”走在路上,大雱用肩膀撞他一下。
  苏轼老脸一红,急忙道:“没有没有,本官在思考着大人的三字经,也算的是有趣,朗朗上口。”
  “仅仅只是这样吗?”王雱道。
  “是的仅仅是这样,只能说还行,读着顺口,大抵也算你的特点,你的文章都比较上口,不伤脑筋。”苏轼摆出了文人相轻的态度来。
  大雱搂着他的肩膀嘿嘿笑道:“好吧,你也算是说了实话,其实那是老张修改的,等会如果他问起来,我就说你苏轼说的,改的一般。”
  苏轼顿时一脸黑线,也惊悚的甩开他道:“你不要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
  “你还得意了,这句通常是我对美女说的。因为我太帅了。”大雱道。
  苏轼暗感世道黑暗,怎的会有这种浪费粮食的家伙存在于世……


第449章 谁与争锋
  说是说捉大雱,然而根本不是去公堂,是去后院私宅。
  进去后,有个非常让小苏无法接受的事实,在北1京人气相当高的小姐姐张菁见到苏轼态度一般,却笑吟吟的跑过来道:“给你。”
  递了一个果子在大雱手里,张菁就笑吟吟的转身跑了。
  “我的呢?”苏轼在心里这样郁闷着。
  紧跟着,小苏觉得此君昏官啊。只见大雱咬了一口果子后觉得不好吃,就随手给扔了。
  “你这么干真的不会被雷劈啊?”苏轼弱弱的问道。
  “你不懂,快滚,现在没你什么事了。”大雱给他后脑勺一掌。
  苏轼不禁大怒,捂着后脑勺道:“你年纪比我小,还敢冒犯我这个上官?”
  王雱想了道:“汗,我记错了哈,我以为我级别比你高?”
  文盲啊。
  苏轼觉得这个人没救了,恼怒的甩袖而去。
  院子里有咯咯咯的声音,只见几只小鸡跑来跑去的找虫子吃,张方平非常喜欢吃鸡,所以自来都有自己养鸡的习惯。
  话说大雱的养殖技术早在许多地区推广开了,现在鸡和鸡蛋慢慢变得普通起来。不过有个特点:速成的饲料鸡,哪怕这个时代不添加什么激素,但也是不好吃,要论香味和口感,土生土长的小土鸡仍旧是不可替代的。
  这个事业大雱的舒州班底一直在搞,铺开养殖技术只为了增加大宋蛋白质,速成化,至于口感,大雱关心个蛋。
  不过东京那群土豪是有高端消费需求的,当大家都养速成鸡,口味和品质发生明显差别时,物以稀为贵,大雱的高端“土鸡”就是圈钱的事业了,如同冬天里的大棚绿菜一样,专供汴京讲求名气的土豪食用,卖的便宜他们还不买呢。
  老张这吃货显然懂行的,现在他也很少吃速成饲料鸡了,干脆自己养些土鸡,慢慢黄焖着吃。
  见到小鸡总归有亲切感,大雱弯腰捉了一只小鸡在手里把玩,紧跟着被一只大公鸡追着猛怼,还被咬了两口,好疼啊。
  你说换成个大鹅么,大雱或许还会怕,不过公鸡大雱可不是二丫,从来不怕。左右看看无人,忍受着疼痛又被它咬一下,就捏住了公鸡脖子,在鸡的脑壳上猛扇几下道:“跳,我让你跳……知道厉害了不是……”
  紧跟着张方平出来了,过来一脚把大雱踹得跳起来,惊悚的道:“你是不是疯了,我这公鸡的种多好啊,你不把它弄死不甘心啊?”
  “伯伯找小侄过来有什么事啊?”王雱只得很低调的样子,放了公鸡道。
  张方平道:“好你个小子,关于三字经这样的事以后不能有了。你不要整天想着把老夫绕进去,你要宣传你就自己去宣传呗,不但把老夫扯进去,孙复也被你饶了进去,蔡文姬都被你算做工业党?”
  王雱摊手狡辩道:“她真是个工业党哦。”
  张方平也不禁被唬住了,楞了楞道:“你这哪来的野史,难道有出处?”
  王雱道:“《七指琴魔》您看过没有?内中有把神器,那魔琴乃蔡文姬晚年花十年时间,以绝世造琴功底打造的,能精准的牵动心神,且引发几乎一切物体的共振。必须造琴之人,才能如她那般拥有分辨琴音的功底。相公您相信我她真是工业党,相公您琴弹的也好,然而你辨认一下琴声给我看看,或者造一把给我看看啊?”
  “?”老张不明觉厉。什么七指琴魔六指琴魔肯定是他在瞎掰,不过不影响他说的有道理。
  大雱再道:“唯有制造才是王道,而制造又和小子提及的学科息息相关。伯伯明鉴,大名府要想快速崛起,您真要参与帮我推广三字经,三字经分明没什么问题,积极向上,鼓励大家勤学苦读,它怎么能是错的呢?”
  后脑勺被一掌。
  张方平道:“老夫没说三字经有问题,它是部经典没错,朗朗上口有趣,适合小孩子口口相传蒙学。然后你小子是真文棍流氓,你这完全是抢信仰,踩着大脑壳们上,要建立属于你王雱的学派,老夫有解读错吗?”
  王雱知道忽悠不了他,尴尬的道:“好吧小子承认,的确有一点点这心思,但也是为了发展。”
  “只是一点点吗?你为自己开脱起来倒是毫不脸红?”张方平道。
  王雱低着头,不说话了。
  张方平微微点头道:“好在你还有点态度。行了,这次的事就算了。以后你要干什么,你自己干,别想把这么多人绕进去,三字经的确是好文,然而你这么滥用学问就是文棍,是心机。”
  顿了顿张方平再道:“不可否认,这部经典能让小孩朗朗上口,口口相传,对扭正他们的三观有些用处。然而不可接受的不仅仅是蔡文姬,你小子到底想干什么,为毛把苏轼他爹也圈进去了?”
  王雱装作非常忠勇的道:“我对事不对人,老苏勤奋好学坚韧刻苦,一身钻研学问虽不得志,却从不放弃也从不言罢,和那些考不起就望花落泪醉生梦死的人不同,他一直积累奋斗,他身上不能实现的,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去年不就川中苏家名震天下了?老苏自己考不起,但去年他两个儿子同科进士及第,光宗耀祖,这的确是奋发图强、晚年发迹的经典事迹。下官为鼓励天下人不要计较一时得失、勤奋好学,把苏老泉的事迹加以宣传有何不可嘛?”
  “你……”老张被噎住了,明知道此小流氓目的肯定是小苏轼,然而却又被他说的光伟正大了。
  因为老苏身上的一些特质张方平也是比较推崇的。
  张方平消停了,王雱又打算补充两句。
  于是张方平摆手道:“哎行了行了,你留着去忽悠别人,老夫没那么多时间陪着你叽叽歪歪,快滚,自己去书房读书,不许随意离开我的后院。”
  “哦。”王雱点了点头。
  已经走了的老张又折返回来,指着大雱的鼻子道:“还有,你绰号大魔王,你离小清新远些,不要欺负苏轼,否则老夫饶你不得。”
  “我没有欺负他,所谓大魔王乃是情敌展昭诬陷我的。说起来,我比谁都小清新呢。”王雱狡辩道。
  “你拉倒吧,从来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总之你给老夫离他远些,我只问结果。”张方平说完急急忙忙的离开了,忙着去考察一些水利方面的东西,话说王雱在京城的福康渠计划虽然失败,但是张方平受到一些启发,想在北京弄个工程爽爽……
  火了火了,《三字经》已经在北1京大火起来了。
  小苏的评价是客观的,这的确不是什么巨著,没有好到天上去。但特点是通俗简单,朗朗上口。
  时至今日大雱是名声在外,或许在读书人和权贵群体中口碑不好,但大头百姓间会口口相传,对大魔王是非常看好的。
  现在的形势,读书人尤其是有些水平的读书人,对三字经不感冒。极端聪明的一些甚至和老张一样,知道大雱发表三字经的猫腻,譬如苏轼也在这样怀疑,只是说除了张方平谁也不敢把王雱的猫腻指出来。毕竟王雱是个读书人中的流氓,现在就算是凉了,还有几个相爷护着。
  于是最爱三字经的是百姓群体,尤其小屁孩们都会如同顺口溜一样的说了。
  对这部现象级的著作,小苏羡慕嫉妒恨,觉得大雱相当嘚瑟,还觉得大头百姓相当蠢。不就是通顺么?内容只能说还行,竟然在初期就火到了这地步?
  苏轼认定了王雱是个流氓,哼,没真才实学的人迟早会显形的,小苏打算等着这波炒作过去后,再看他大魔王的成色?
  对此心理YY着,小苏很有自信,总体上大魔王文笔不行,支撑不住他这样的人气,滑落只是时间问题。
  推司内一众官员,受到才华横溢的小苏影响,也都对王雱嗤之以鼻,在等待着看好戏,看他的炒作什么时候凉?
  然而过了两日,形势发展击碎眼镜无数!
  王雱的著作更火了,读者量更大了。因为《司马缸和铁头光》又开始复更了。
  所谓铁头光一出谁与争锋,现在人气直接爆炸。
  苏轼愣没看懂,此部小白文除了人气第一、超越大宋有史以来任何话本外,它能顺便持续推高三字经的影响力,小屁孩们更喜欢念三字经了,一些熊孩子甚至认为两步著作相互印证,互有玄机,兴许念三字经就能慢慢领悟洪荒之力,解锁一些技能。
  “丧心病狂,太过分了。”
  到此苏轼发表文章评击《铁头光》:没发现这部小白文好在什么地方,文笔粗糙,立意无脑,整个一部两没头脑的练功日记,既不文以载道,节操也不见得有高尚之处。
  苏轼犯了当初司马光的错误,又连续发表评论称:愣是没弄明白,一个叫土豆的女性植物,为何能千里传音给一口缸?缸为什么会说话?缸中的水哪来的?
  大雱懒得去和苏轼撕逼,又加更了一章,结尾处写道:
  “邪恶的地鼠铁头光,集中千万只天界臭虫念力、强化了神格,再次蠢蠢欲动。”
  “土豆妹妹肉身损毁,曾经一度令司马缸意志消沉,缸里没水了,变为了酒。司马缸喝醉了。”
  “预感铁头光之神域再次逼近,土豆妹妹那丝不灭念力于在缸中默念大三字经,司马缸深受土豆妹积极向上不妥协念力影响,决定戒酒散功。它放弃了缸中的酒,形成‘破’。其后蒲公英军团被土豆妹妹的念力唤醒,从遥远的圣域‘苏老泉’地区,十万亿蒲公英齐飞,带来了苏老泉中的圣水,重新注满了司马缸,是为‘后立’。”
  “于此时刻,大缸领悟真徐如林第四重技:八阵图。”
  “圣水散播之际,桉树矩阵见风而长,数万参天巨树形成阵图,无穷无尽,干枯的树干慢慢换上新衣,枝叶逐步丰满,土豆妹妹之念力形成经文字符布满树身,臭虫惧怕的桉树气味弥漫扩散形成雾霾——魔域。”
  “铁头光的雷系第四重技‘万虫缠身’,能否破了司马缸之桉树八阵图,请听下回分解。”
  就此一来,整个北1京城的小屁孩,都无比紧张的等待着下一期万虫缠身和八阵图的交锋。
  话说,这一时刻就连留守司的张方平也在等着更新,小流氓脑洞奇大,老张觉得,假设愿意放下身价,忽视那些小白设定的话,其实还是挺抓人的,空闲之际娱乐一下蛮不错。
  最主要的,张方平也被大雱弄的有些不来气,他居然又开始借助人气谁与争锋的《铁头光》,软性植入三字经广告了?那口缸虽然傻不愣登的,但精神上也完全符合三字经里宣传的东西。甚至苏轼他爹的精神和名号,又一次被他小子给圈进去了。
  对此张方平除了苦笑,真没啥可做的。大宋的文人就这德行,那小子被警告了不许欺负苏轼,但是打文战的话,那是谁也不能指责他的……


第450章 执着的大纨绔
  “完了完了,这一段实在太扣人心弦,忽然就结束了,下一次更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大雱哥哥是很忙的人。”
  “应该会很快吧,他现在不忙了,听说他在东京得罪了权贵,分给了百姓户田补贴,被凉拌了。应该有时间多更新。”
  “好想尽快看到万虫缠身和八阵图的较量,我讨厌虫子。”
  “服了。大魔王脑洞奇大,也不知道桉树驱虫是不是真的?”
  “我爹告诉我是真的。大雱哥哥的话本虽然是小白文,但也穿插了很多生活中的小知识,都是真的。”
  “嗯嗯难怪人气这么高,听说连留守相爷也都说他的《铁头光》接地气,在等着更新呢。”
  “不错不错,如果留守相公等着更新,大魔王应该会很快就更新,他现在不敢得罪张相公。”
  “嗯嗯,看来三字经真有些门道,难怪俺爹让我多读一下,俺娘也说经中有玄机,可扭正三观,只有三观正,才能像司马缸一样笨人有笨福,源源不断接收宇宙福泽。”
  “说起来我悟性相当高,读了几遍三字经已经悟到了玄机,就是数理化,还有做工技术,只要领悟,将来可以过好日子。”
  “不是说学孔孟才有机会做官吗?”
  “说这样说,但大宋有九千多万人都在学孔孟,真正做官有几人?没基础没家势的大头百姓别想那么多,有门技能傍身,天干也饿不死,参考抚宁县和东京,真正有技术的工人,日子是过的很滋润的。”
  一发不可收拾,鉴于大雱的节操和植入广告战略,等候《铁头光》更新期间,三字经的人气被推倒巅峰地位。
  一时间反对者全部哑火,苏轼真看傻掉了,这简直是奇迹,火的无法直视。
  从未想过会有任何文章著作、能在大宋有这样的人气。但是,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大名府发生了。
  铁头光和三字经的印刷量,短期内几乎抽空了大名府存有的纸张,印刷的人加班忙到手抽筋,于是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某北京商号巨头也盯上了叶庆华开发的蒸汽机印刷系统,派人去汴京和叶家接洽引进……
  随着三字经影响持续扩大,一些有志人士把北1京看做了机会之地,最近这阵子外地来大名府的人正在增加。
  这不全是三字经影响,也因为大雱名声在外。现在大家都知道,有大雱在的地方,脑洞天才、一些有机械和做工基础的人比较容易出位。
  聪明又有水平的人,则从现在正在扩散的三字经中,看到了王雱未来的目标和路线。这类人现在都想来大名府看看情况。
  这日风和日丽,四月天的阳光比较辣。
  有一纨绔万众注目了,他带着的随从是两美女书童,在大名府雇佣木匠,于城外修建一奇怪的木台,搭建的非常高,有点类似于军事上的瞭望塔,却比那个更高。
  搭建完毕后,只见那纨绔子弟顺着梯子,爬上了高高的木台上。
  “喂喂年轻人,别想不开啊!”
  “是啊,你看你的书童颜值身材都那么好,福利啊,若你都过不去,我等可怎么办?”
  路过的百姓纷纷惊悚了,停下仰着头开始劝说。
  然而那个纨绔子弟不在意,蹲在高高的木台上,开始组合他的装备。
  “别想了,快跳啊。”
  “是的,有种你就跳了让大家看看!”
  又有些看热闹不嫌弃事大的家伙吆喝起来。
  正好带着护卫在这边放风筝的张菁便跑过来,跳着跳着的踢那些乱说话的家伙,呵斥道:“你们上去跳啊,有病是吧!”
  鉴于他爹乃张方平,护卫也相当凶悍,这些被踢的家伙也不敢说话,灰溜溜的走了。
  有的人继续观看,有的人忙着进城报官。
  大小姐张菁也劝说“别想不开啊”,跟着就傻眼,只见那纨绔组合成了一个相当大的“风筝”。
  “咦……那是什么……”
  又跟着,在众人惊呼声当中,大纨绔驾驶着大风筝就跳出了高抬,犹如滑翔机似的开始飞行。
  “哇……怎么回事……厉害了!”
  仿佛看到了妖怪,围观的大头百姓们更是惊诧了起来。
  滑翔了不久,大纨绔在空中绕圈,又飞了回来。
  “卧槽!”
  忽然听到那纨绔在空中大叫一声,降落时候过快,失去了平衡,好在高度已经不高,下面也是土地,于是摔成了个滚地葫芦。
  “救命啊!”跟着这家伙躺在地上叫,不会动了,因为他的腿折了。
  “公子公子你怎么了,早告诉你危险的。”大纨绔的两女书童急忙跑过去,心疼的样子想把公子搀扶起来。
  却听一个男声道:“别碰他,人受伤的第一时间绝对不想被人碰,让他自己疼过这一头。另外,随意乱动会导致他内体骨骼刺穿内脏,那时就没救了。”
  两个女书童好奇的抬头看,只见是个约莫十六岁的美少年,穿着一身白衣,头戴着纶巾,帅的一塌糊涂。
  “大雱!”
  见到人后,张菁也带着风筝跑了过来,邀功的笑道:“我努力了,劝过这大纨绔的,但他脑子有虫,估计被铁头光的万虫缠身领域影响过,喊都喊不住,他就跳了。”
  大抵过程王雱也看到了,说巧也巧,刚刚王雱就在靠近城门的街市上,忽然听闻有些百姓喊“有人想不开”要去报官,大雱没事也就出来看看,刚好看到这脑洞奇大的纨绔子弟“飞行”。
  大宋是个思路脑洞开阔的时代,所以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