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来……您懂得。”王雱故意不说穿,给了个老司机的眼神然后走了。
王罕异常恼怒,对着王雱离开的方向道:“你给本堂等着,你两月内不被罢官赶出京城,算我输王罕无能。”
王雱停下脚步,转身注视着他片刻,淡淡的道:“正好下官也想说这句,王大人啊,现在你都滞留京中无法回广西上任,说明问题大了。你倒是没被撤职,但你我是一起被冷藏的。这期间我闭门读书不惹事,不折腾,不找关系不发牢骚,只思考策划着社稷相关的举措。你则四处上蹿下跳,又找韩绛,又找文彦博,又找欧阳修,又找王拱辰,又发表文章批评我在西北的剿匪正义性,特么的瞎折腾。到此高下立判,你这不是周旋你的前途,而是折腾几位宰相和皇帝的耐心。”
“怎么就这么蠢?就算脑壳铁到韩琦的地步,他当时在大朝虽然否定了你,但他原话是‘我不敢讲诏安在大宋不对,但过个几年以观后效’。这明显说你有过但不算有罪。观后效的意思是仍旧有机会,但你上蹿下跳,这就是消磨相公们的最后一丝耐心,打韩琦的脸。至此我敢讲,两月之内你不被撤职的话算我输。”
说完,大雱就转身走了,收拾王罕这厮的机会也到了,王雱决定对他补刀,理由不要太简单:他在韩大脑壳的政策关键期、代表王拱辰来见赵公主,加上他前面上蹿下跳、大肆批评西北剿匪的正义性,韩铁头会饶他、那就是见鬼了。
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王雱这番话,还真有些唬住了王罕,他一身冷汗的惊呆在了公主府的门口。
也是,这段时间王罕在京上蹿下跳,是受到了司马光影响,且这也是大宋士大夫的特权和规矩,若在以往倒是问题也大不到哪去。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王罕这才惊悚的发现:的确老子算是和不良少年一起被冷藏的,他还被夺去了全部职务。
后来的作为完全就不同了,这小子没找他爹,没找韩琦,没找文彦博,也没去打扰最护他的皇帝。京城几乎听不到他的消息,他闭门读书。
这样一对称,我王罕成为了光头上的虫子?
想到此,王罕打了个冷战,却仍旧走进了公主府去见赵允熙谈事……
急急忙忙回到官署,于司农寺大堂上,王雱道:“立即拿本官帖子,召见工部屯田司郎中李师中。”
秘书郎乃是一个小年轻,机灵鬼,是吕惠卿同窗,他无比尴尬的道:“大人容禀……额,李司事的职级比您大至少两级耶,官位更大个四级,照规矩不能召见,要您去求见。”
王雱一阵郁闷,不过有自己的考虑,仍旧维持这个决议道:“赶紧的,就是召见,来不来看他,我听吕惠卿说此人骨骼惊奇,是个可调教的良才,也比较认同我的著作策论。所以这是个考验,他若真是有志之士想做事,那么在我是他‘学问方面老师’的前提下,在我是宰相儿子的前提下,在韩琦和皇帝护着我听我话的前提下,他一定会接受这个不合理‘召见’,和我联手搞个大新闻。否则就算骨骼不够惊奇,那么不是我吹牛,现在的职位就是他的天花板。因为喜欢我著作的人,明显和京城权贵的思维不和,他不会变通又没人护着,就只能到这步了。”
秘书郎徐乐想想便笑道:“小王大人说的有道理,能跟着小王大人做事是卑职荣信,曾经一度下官以为吕惠卿骗我,眼看您都凉了,被冷藏了近乎半年之久,却想不到您忽然又蹦起来了。只是您出来做事的第一时间,就触动京城地主的利益,下官这心理感觉悬……”
“你废话忒多,到底要不要去召见李师中?”王雱歪戴着帽子拍桌子。
徐乐就赶紧跑着去了。
第431章 又是腚眼交易
不久后,一个中年书生样的人,浑身带着风雪的气息快步走了进来。
李师中抱拳道:“见过衙内。”
“哎呀李大人客气了,折煞下官。”王雱很满意的下来迎接,拉着老李的手坐了下来。
“不敢不敢。”李师中的尿性还真被吕惠卿说中了,显得有些受宠若惊:“衙内召见,是为了何事?”
王雱道:“下官为人比较简单粗暴,直说了吧,一,我想要今年你部门的经费……”
李师中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又急忙道:“失礼处请衙内见谅,我司自来经费有限。到了这个年景,其实屯田事宜于工部早就名存实亡,关于军田业务,早在陈执中相公时期就划拨去了兵部,籍田当中的一大部分也在文彦博相公时期,陆续放权下到地方,眼下,我司也就守着京畿地界不多的一些仍在工部名下的田过活,产出效率底下,自来不受重视。而现在之工部预算主要集中在漕运的解决上,我司这个名存实亡的部门真拿不到多少钱。”
王雱道:“大人说的这些我知道,现在全国运力紧张,漕运司被诟病之处最多,所以这个时期,工部自有的经费大量向漕运司倾斜,此点谁都清楚。但想动他们的经费是做梦,那是王拱辰相公地盘。当时他和富弼相爷争夺工部管辖权,为的就是这事。”
李师中捻着胡须,好奇的道:“衙内为何会觉得我司的区区经费能解决你的问题?”
“因为啊……”王雱起身走了两步道:“我给你找了一项大业务,马上会收入大笔财政,而我的要求是:你把钱给我。”
李师中楞了楞道:“小王大人所讲的财政收入来自哪?”
王雱道:“你当然已经知道现在京城田地产业风起云涌,面对韩琦相公多次提前喊话威胁,我父亲王安石早期提出的方田法把他们吓惨了,于是有其他投资领域的现在,天大一波无户口黑田等待突围合法化,恐怕你已经先知先觉,知道开封府的官僚正在发财,配合某些地主的黑田洗白?”
李师中不禁大皱眉头,知道他想干什么了,抱拳道:“这事我司的确已监控到,但现在来说,从文彦博相公时期,我司对田地的治权大部分散失,都已经转拨地方,所以这明显是开封府事宜。我司贸然进场干涉,恐怕会出乱子?”
王雱敲着桌子道:“若有乱子我和你一起扛。从开封府突围的,只能是中小鱼而不是大鱼,流速有限,所以需要分流。我司农寺也会出手,但因为我口碑名声不太好,仅仅只是我做,一是地主未必信我,二是政治压力太大,所以我需要李大人这个时候出手分担?”
“这……”李师中在犹豫。
王雱道:“会遇到什么,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开封府包拯、还有些御史会弹劾我等乱政、甚至说我等从中谋利。但弹劾也仅仅是弹劾,这是韩琦要搞的政策,李大人你名声好,事件又涉及了多部门,韩琦相公的压力就不大,所以他一定会抗住。这样一来,你我分别从工部和司农寺发放田契,然后收钱。把这笔钱用于民生建设就不会有大问题,最多算过失执政,却还可以有‘连续跟换宰相造成政策多变’的挡箭牌。”
李师中也是聪明人,这一想倒也通顺,这是大势所趋。王安石那套丈量土地的方法不可能成功,那完全等于把无数权贵群体都放在灯光下,放在了犯法逃税的位置。
要想解决,必须依照大宋规矩,放大部分人合法化。
这虽然不好,但至少官府能收到一大笔钱,然后长远看,给朝廷纳税的田会多出许多来。所以这次默认绝户黑田集中突围,就是必须的,这在司法上站不住脚,却是韩琦和王雱的政治正确。
否则拖下去不是办法,既无法如王安石所想的去丈量土地,工部和司农寺若不参与,那么开封府毕竟有老包驻守,这些绝户田就不可能大量突围,于是就会乱做一团,官府收不到钱,朝廷账户的田也不会多,与此同时,地主们因握有大量非法黑田,就会誓死抵触后续的一切农业政策。
想到这里,李师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那事后,我会何去何从?”
这的确是个问题,李师中已经不报升迁指望,明显会慢慢在这个边缘化的部门混着,兴许有天这个部门解散就变为散官,又兴许部门不解散但是经费业务更少,直至终老。
如果做了这事,司法上肯定会被追着咬。但这个过程只要不往自己口袋拿钱,不和谁个地主有屁1眼交易,那确如王雱所说,这最多是“对相爷们的政策解读不充分”,是过失不是犯罪。
假设这真是现在的默认首先韩琦要做的事,那么只要韩琦不倒,李师中觉得自己相反会因“过失”升职,获得真正的重用。
面对疑问,王雱道:“老李啊,这是个机会,闷着头跟着我上就对了。我断言,你这部门最迟三年肯定要裁撤掉,我大宋冗官严重,等着流内的官一抓一大把,所以就算你此番不冒险拼搏,其实也前途堪忧。这事倘若做成,韩琦相公就不会倒,那时我保举你去广南任转运使,最不至也给你弄个提刑官?”
李师中茶碗都拿掉了,惊诧的看着他,这妥妥的封疆大吏,超重量实缺啊。虽然远离山东老家,要去南方贫困地区和丘八们拉仇恨,但只要有能力,这种情况也最容易获得政绩了。
李师中颤抖着声音道:“衙内你真有把握?”
王雱侃侃而谈道:“换其他时候没有,但现在我有。王罕这龟儿子八成要玩废掉,他和我一样被凉拌近半年,虽未撤职,但不符合老韩的政治正确,所以暂时不能去广南赴任。结果他上蹿下跳,已经惹毛了大脑壳们。刚刚他还敢在公主府门口对我碰瓷,妈的我决定对他补刀,现在的形势,我只要去对我韩琦相公进些谗言……不是,其实我的意思说点安邦治国的忠言,那么王罕就凉了,韩琦忍他很久了。若王罕扑街了,你李师中大人为官清正,有口皆碑,又在这个时期配合我和韩琦的行政手段,做出了政绩,必然被韩琦列为骨骼惊奇的一群。我父亲也是支持你的,加上你的官声,富弼韩绛欧阳修等人虽不喜欢你,但也不会讨厌你。所以只要王罕扑街,韩琦推荐,你广南转运使机会就妥妥的。”
顿了顿,王雱再道:“就算真的发生小概率事件,王拱辰相爷出让利益和韩琦私下交易、强势把王罕保下来,那也问题不大,你也会因被韩琦看重,出任广南提刑官,去把王罕这家伙给盯死在任上,这就是建设广南的时机。”
李师中不禁开始舔嘴皮。
王雱强调道:“不要犹豫,爱拼才会赢。我是级别差太多,否则广南封疆大吏的机会、我自己就笑纳在怀里了,还轮得到别人?也不要觉得这事丢脸,想升职肯定不是什么坏事,把那些只吃皇粮却尸位素餐的官僚整倒,这不叫****叫拨乱反正,国朝从来也不欠任何人职位。”
“行,跟着衙内干了。”李师中热血沸腾的起身拍桌子……
李师中离开之,一个陷空岛弟子以家臣的身份走进来,凑在王雱耳边低估了几句。
王雱不禁大怒道:“她们是真不知道死活了?”
这陷空岛弟子乃是王雱部署的密探,负责监控公主府的动向。他此番汇报说:广南转运使王罕并没有被吓住,仍旧去见了公主赵允熙,其后,王罕和赵公主乘坐同一辆马车,去了北海郡王赵允弼的府邸。
这很明显,当时她说的好听,现在却仍旧在和王雱耍花腔。
证据就是“赵允熙和王罕同去郡王府”。
如果是赵允熙单独去,那么讨论的大概率是接受王雱的统战。但如果是和王罕同去,则大概率是讨论对抗司农寺。
也有可能是她们还在摇摆之中,主要是不敢随便信任以往名声口碑比较坏的王雱?
又兴许,她们在试错。因为韩琦明面上的政策是禁止出让绝户田,兴许他们不信王雱是代表韩琦在做事?
不过不管如何,现在必须回应秀一下肌肉了。
于是王雱起身道:“我这就去见韩琦公。”
……
第432章 李师中的职位泡汤
枢密院。
其实韩大脑壳日理万机,当初他的确干涉过暂时不要让王罕回广南,但后来忙于其他,广南也没出现闹事,于是基本都忘记王罕的事了。
拖这么久很显然,有些人就是想等韩琦忘记了,然后快刀斩乱麻的把王罕放出京去。
不过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现在老韩相爷被大雱纠缠的没办法,只得放下笔,承诺给他小子一刻钟时间,听听要说什么。
换个人么,那真是连进谗言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赶走了,或者就是级别在高些也见不到韩琦,不过小奸臣自来有这些特殊待遇。
于是王雱坐下来,口中念念有词,滔滔不绝,开始数落王罕的可恨之处。
听他很有逻辑层次的一个劲渲染“侬宗当带叛军数次出山骚扰广南百姓造成死伤”,诸如什么九岁小萝莉全家死光,浑身是血来官府求救之类的事,也被大雱说的活灵活现。
韩琦越听越是火大。明知道这小子在煽风点火,他肯定不会见过广南死全家的小萝莉什么的,但也不难想象,这些情况是真会有的。
这让韩琦无法避免的想起了王罕对叛军妥协,数次与叛军谈判,通过王拱辰推动说服了皇帝下达诏安大书。把丧心病狂杀害百姓的叛军领袖侬宗当封为“广南节度使”诏安,影响非常坏,且因这个作为,皇帝险些下旨也让当时西北的王雱停战、诏安三山七寨。
想到这些,韩琦就铁青着脸。
最后听到王雱说“王罕代表王拱辰去见赵允弼王爷、意图对抗福康渠计划”这句,韩琦就坐不住了,起身让王雱回去,老韩则是快速走向中书……
吏部司勋郎中韩维,急急忙忙走进王拱辰的堂口,脸色不好的抱拳道:“相公不好了。”
王拱辰漫不经心写着什么,低声道:“又怎么了,看把你吓得?”
“韩琦刚刚一刻,忽然驾临吏部,说了一句‘王罕述职存在问题’,并没有其他理由,他就强行把我部司关于《王罕重回广南补任》的文书提走,说这事要重议?”韩维无比尴尬的道。
王拱辰不禁跳起来惊悚的道:“他怎么不上天呢?败坏朝廷体制,什么事他都要管!”
韩维低着头不说话,心理瀑布汗寻思,他这么干已经快半年,您又不是今天才知道。
坦白说,这几神仙怎么打架也不关韩维的事,小韩只是执行人而已,其实怎么办都可以,就算王罕被吊死在东华门也没人关心。
理论上吏部的文书的确不能被韩大脑壳提走,但韩琦这类事已经干了很多,且富弼拿他没办法也不回应,所以导致现在大部分执行人有问题都跑韩琦庙堂请示,这是实际存在的。
妈的合不合体制谁管啊。只要韩琦一天没被赶走,请示韩琦的官僚只会越来越多。除非什么时候韩大脑壳要被赶走了,各部门才会一起冒出来弹劾韩琦的诸多“瞎指挥”黑料,这是永恒的规矩,古今都一样。
“相公?”韩维试探请示的样子。因为王拱辰也不是好东西,就是因他王相爷也来给吏部打招呼,才有了风头过去重新定论王罕的事件呢。
现在,被将军的王拱辰也实在为难,皱着眉头在考虑。
不能指望韩琦变乖这是肯定的。一般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和他怼刚,一是和他谈判妥协。
王拱辰现在面临的选择也简单:刚到底,还是和韩琦妥协保下王罕?
王罕的问题若在以往真没多大。最麻烦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一时间段,王雱在草原上近乎玄幻的剿灭了全部来去无影的马贼骑兵,那么与之对应的是王罕的无能。且王罕的作为是王拱辰推动,若这家伙真被否定,王拱辰自身扑街也就不远了。
现在王罕除了成为定论王拱辰的导火索外,更严重的一个问题,如果王拱辰这个当口扛不住、保不住这门生,天下形势会马上大变。因为其他听王拱辰话的各地转运使们不会在听了,也就等于王拱辰这面旗帜就倒下了。
根据现在的形势,韩琦王雱他们应该不是冲王罕去的,而是冲赵允熙她们去,才可能如现在这样:自己指示王罕一动作,韩琦立马提走他复职文书来个什么“再议”,瞎几把操作。
这个再议不是议王罕前途,妈的是“议”我王拱辰的政治生命啊。
就此王拱辰想死的心都有了,保住王罕不难,但他们既然冲赵允熙等人去的,就只有把赵允熙她们卖了,才有可能保住王罕。
“王罕这棒槌!一点小事都办不利索,他蠢到在公主门前和王雱那小奸贼争风吃醋唇枪舌剑,老夫真想把这龟儿子给放弃算了。”王拱辰一边骂,同时脸红一阵白一阵的。
王拱辰这么说后韩维就躬身离开了,因为这很明显,代表宗室前些日子来寻求保护的两大地主现在被王相爷给打包卖了。
韩维离开后,王拱辰叹息一声,起身离开,走向枢密院。
身边的随从知道,王相公现在若是去中书就是开战,如果去枢密院,那就代表要和韩琦屁1眼交易,肯定有人要被卖了,同时王罕这棒槌因和王相名声捆绑,会被强势保下来……
“王爷,不好了。”
一个心腹走进了赵允弼书房,心慌的道:“前一刻钟韩琦去吏部,扬言王罕之复职再议,强行提走文书。紧随其后,王拱辰相爷去枢密院见了韩琦密探。又跟着,就在刚刚一刻,韩琦以非官方身份发短文‘宗正寺支取无度,存在混乱,将会研究改革细则’。同一事件,王拱辰相爷也以非官方身份发言说‘国用不足,国朝利益亦是宗室利益,支持改革宗正寺现有模式’。”
赵允弼听后,一口茶水喷出来。
白发已经很多的他考虑了顷刻,喃喃道:“王拱辰这头丧心病狂的老魔,他这种人……其实比包拯韩琦还可恶的多。”
但也就仅仅只敢发这句牢骚,因为这是王拱辰的政治自保。他王相爷有宗室和京城权贵支持,未必打不过韩大脑壳。只是说有些人怂多了,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当时张方平的广南政策失败,侬宗当再次危害的时候,王拱辰和王罕选择了诏安而不是对叛军宣战。
当年狄青昆仑关大捷,侬智高逃亡后,因朝廷财政千疮百孔,狄青骂声太大,又因张方平的门生王安石跑去广南打伤陈署,惹毛了广南全部官僚,所以那个形势打不下去了,没能除恶务尽,张方平采取了怀柔政策。但尽管这样,张方平当时强压不诏安,不给册封什么劳子的节度使。
但是现在,王拱辰推动下侬宗当父子被诏安,获得了大宋朝廷的正式册封。此点是他王拱辰政策,绝对套不到张方平头上去的,所以一但广南再出问题,王拱辰就要凉。
而当时邕州知州萧敬反对诏安,所以诏安是王拱辰门生王罕全权谈判的,那么也就是说,王罕和叛军领袖侬宗当间大可能存在不可告人的屁1眼交易,此点赵允弼认为用脚趾头也能想到。
所谓一届官府一个政策,现在广南刚刚平息下来,若这关键时刻促成诏安的王罕被撤了广南转运使,换了其他人去,一但新任行政长官不承认王罕和侬宗当的协议、拒绝在经济利益上对那些少民倾斜,那么侬宗当再次起兵造反就只是时间问题。
一但侬宗当真的又反,王拱辰绝对卷铺盖,且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时局就这么可笑,所有问题纠结在一起,让王拱辰都不敢妄动。那头小鲨鱼王雱把一切看透了,才会在这个当口,抓住机会开始乱咬人。
对此,赵允弼只能苦笑。
王拱辰老魔头说什么支持“宗正寺改革”听听就算了。改革宗正寺皇帝都不会同意,也真不会对赵允弼有多少影响。但其实王拱辰的意思是“用经济政策捏死宗室”,譬如盐铁酒茶交子之类的牌照专营权,宗室的几个坐塘鱼都涉及了很多。每两年的牌照检审,王拱辰不签字的话就凉了,这些方面也真比农业上的利益大。
“让赵允熙去找王雱道歉,要快,否则宗室之内恐怕真要变天了,这些丧心病狂又无耻无节操的文人相当仇富,在我大宋,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赵允弼妥叹息一声,瞬间苍老了很多……
司农寺大堂,王拱辰和韩琦密谈后,王拱辰相爷不得已发声支持韩琦,这消息对于王雱来说是定心丸,基本上没悬念了。
唯一不好意思的在于,这等于王罕这龟儿子被保住了。韩琦不是所有问题都会犯浑的,也会考虑到既然诏安了要给王罕一些时间去过度,否则换别人去,一但和侬宗当之间搞砸,那又要在广南打仗。
打仗韩琦并不怕,但韩琦需要人和时间。现在狄青许多旧伤复发,身体每况愈下,不适合再上战场。而王雱将会被接下来的福康渠栓死,级别也太低,无法进广南顶起大梁。
这就是韩琦愿意交易,愿意让王罕过关的原因。
那么现在就真的出现了小概率事件:承诺李师中的广南转运使、正式泡汤了。
好在大雱猥琐,当时已经打预防针说“也有可能只能弄到提刑官”。职级是平级的,但其实这时期除非包拯拜相掌权,否则提刑司已近乎摆设,真没多少业务,管不了多少事。大抵上就是个司法图章,在需要的时候盖章,用司法名声为相爷们、封疆大吏们的政策背书。
正思考间,大美人赵允熙携带着尴尬的笑容,进入了司农寺大堂。
王雱抬眼看看她,笑而不语。
既然大魔王没说“把她请出去”,所以秘书郎徐乐很聪明的就要离开。
“喂,等等,你不许离开。”王雱急忙道。
但徐乐如何会听他的,听到后跑的更加快了,还顺便把大堂的门给关了起来。
赵允熙老规矩,一步一步走近,最终又把大雱逼迫至了墙角,魅笑道:“兄长让我来道歉,小王大人会接受吗?”
“道歉免了,你们真没得罪我,也从来不欠我。我只关心结果?”王雱道。
赵允熙无奈的点头,柔声道:“我会权且代表北海郡王赵允弼,配合你的政策,随时可以开始。”
说完,她又伸个指头在王雱胸口上画圈圈。
王雱双眼发黑,甩开道:“都说过啦,殿下你不要拉拉扯扯的,此乃国家公器之地。”
“吆,吓得人家心口薄凉薄凉的。是不是本宫若继续,你就不予我们合作了?”赵允熙黏糊糊的道。
“那倒不是。不论是你非礼我,还是不非礼我,我都会和你们交易的。我们的合作是政治和行政问题。你若非礼本官是私德问题,不能混为一谈。”王雱歪戴着帽子实事求是的说道。
赵允熙听他说的好玩,顿时笑了捂着肚子,觉得他真是个很奇怪的人,于是暂时不调戏他了……
第433章 对门阶级的带路党
王雱做事效率自来都很高,统一了和赵允熙赵允弼李师中等人的战线后,这次战役现在就能看到胜利曙光。
这时期大宋政治较为混乱,许多事权属不明,有时候同一个事件涉及的部门很多,一些事需要多个“部委”联合协同才能办。若只是一个宰相管事那就问题不大,但宰相太多、又各有各的门生和地盘,这就是混乱的根由。
一个事若只是一个部门强上,那就属于“吃相太难看”,会被集火的。但现在除了地方官府开封的官僚集团在做,司农寺和工部相关口也介入了。
所以在第一时间黑田的流速非常快,初期看起来像是多部门联合协调的统一政策。但同时也像精神分裂,让许多人不明就里。
明面上是韩琦公开下令禁止开封府出让绝户田,所以有老包在大方向上把关,从开封府突围的绝户田真的流速有限。
那些被吓到、急于赶政策末班车突围的黑田需要其他口子。司农寺的口子开了,但因王雱是大宋第一酷吏,口碑太坏,许多地主都尽量不敢和王雱打交道的,开封府流速又太小了,所幸瞌睡遇到枕头,紧随其后工部农司李师中开了口子,于是仿佛老鸨们揽客一样,现在私下有传言:要赶这最后政策末班车的赶紧,这是京畿地界黑田洗白的最后机会,哪怕要真金白银拿出许多钱来交给官府,也必须挨这一刀。
因为这就是人性,倘若王雱不联合李师中开这两口子,老包坚守韩琦的政策禁售,那开封府就流速太小,导致大部分地主洗不白,那么所谓法不责众,他们就会干脆不突围了,会抱团选择死扛。
现实却是鬼使神差的违反了韩琦相爷的政令,打开了其他口子,先知先觉的人已经率先出逃,有传闻最大的两面旗帜,公主赵允熙和北海郡王赵允弼,已经和司农寺达成了屁1眼交易,最先突围上岸了。
这基本就是兵败如山倒,谁都老奸巨猾,谁都懂不需要跑的比狼快,只需要跑的比队友快就行了。
于是新年收假第一日,司农寺和工部农司险些被人挤爆。全是各种大中型地主等着给自己实际控制的黑田上“户口”。
价格依照上年京畿地区绝户田出让的均价计算。
这个时期,京畿附近田产的均价大约在二十二贯钱左右,这是市价。但绝户田不是这个价格,官府的尿性么,出让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市价,会比市价优惠的多,就是后世文明时代也这德行,不要说古代。
来自户部和开封府的资料,上年官府绝户田的出让均价只是一半不到:十贯。
这就是官商勾结的结果,是资本主义中最为丧心病狂的模式,学名叫:官僚资本主义、或裙带资本主义。
上年京畿地区的平均粮价大约在一点一贯每石,也就是说拿到官府出让的绝户田的地主赚大了,十贯价格买田,更具这粮价只需五年时间就回本,其后,他们会祖祖辈辈用这些资产进行门阀财富的积累,一直到徽宗时期的尾大不掉。
官府优惠出让田产绝对没问题,甚至白给都没问题。最大问题出在:这些绝户田不是卖给散户农民的。
没什么道理,官府便宜卖的东西就是在后世文明时代,真正需要的老百姓也很难买到。譬如臭名昭著的经济适用房,许多开豪车的人买到了,但是交不出全款又不能贷款的贫困户许多都没买到。
所以这些田集中在了地主手里。农业资本家们的高效来自于剥削和强压,他们的确需要雇佣佃户种植,但给的佃佣非常少,大头百姓只能糊口而没有购买力,这其实就是经济危机的第一大成因。
京畿地区还好些,毕竟有些相对正直的相公看着,若放在边远地区,剥削的比值会更大。
受害者显然是百姓和老赵,没其他人什么事,他们表示“这锅我们不背”。
所以北宋时期一连几任皇帝想励精图治,却最终失败的原因为在于:他们都选错了队友。
既然受害者是皇帝和百姓,那在技术上讲,皇帝只有一个出路是带着百姓改革,才有可能成功。然而赵家皇帝们信了文彦博们的话,他们说“和皇帝一起治天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