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89红色攻略(步枪)-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搭理他,李路继续说道:“打仗归根结底打的人,打的是人才。需要说明的是,是方方面面的人才。具体到飞行员的技术可以弥补战机‘性’能的不足,这个看法我是持反对态度的。”
“抛开其他因素,我认为武器装备最终是为人所用。作为飞行员,其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能力去‘操’控好战机,发挥战机的百分百‘性’能。越南战争后,空战的样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帝战机使用空空导弹击落了北越战机,开创了空战的新样式。打个比方,现在美帝普遍装备的是第三代战机,比如f…16,f…15,他们都具备了优秀的空战能力,f…15甚至可以在视距外发‘射’导弹。如果我们驾驶的是j…6或者j…7,这些战机本身就没有发‘射’空空导弹的能力,试问,单单依靠飞行员的能力能够弥补吗?”
扫了现场一眼,李路侃侃而谈,“当然,也许会有人说,我们可以利用机动‘性’贴近敌机,然后展开近距格斗。且不说世界上现在的近距格斗导弹技术已经很成熟。我就问一个问题,这种方法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顿了一下,李路说,“空中作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单元的配合才能完成。今天我们提到这个飞行员与战机的问题,其实说到根本上是因为咱们还没先进的战机,仅此而已。但是大家得客观地看待,实事求是地看待。”
李路哗啦啦的一番话下来,全场鸦雀无声,史永平也沉默了,而章处长则眉头跳了好几回,心里道:果然不是一般人物。
回味了几秒钟后,章处长带头鼓起掌来,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站出来想表现一下自己,顺便讨好一下章处长的史永平脸‘色’就难看了,那些掌声就好像是巴掌一样,噼里啪啦地打在他脸上。
史永平脸‘色’‘阴’沉地盯着李路,他觉得难堪极了,下不台来。其实大家都没那么看他,是他自己心眼小想不开。
只是这么一想,他就搜肠刮肚地想要找难题为难李路,突然脑中闪过了他老爹前段时间参加学习班接到的一份作业,于是他就说道:“先进战机的事情咱们管不着,咱们作为飞行员,责任就是把技能学扎实,领会空军的使命。那么我想请问李路同学,你认为空军未来的使命是什么?应该重点发展什么样的战机?”
李路稍稍一愣,章处长也皱着眉头看史永平,显然,他们俩都听出了史永平的意思。李路是没想到史永平会提出这么有水平的问题……而章处长则是因为感觉到史永平知道了学院正在秘密研究的一个课题觉得奇怪和不满。
“我猜你一定不想听到我回答空军的使命是保卫领空。”李路微微一笑,“我修正一下你的问题,其实你是想问我,咱们的空军,未来要朝哪个方向发展,是这样吗?”
史永平点点头,看见大家好奇和期待的目光,说道:“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们空军的任务也就因此发生变化。我国空域辽阔,在这样广阔的空域巡逻,我认为我们需要像米格…31那样的高空高速截击机。空军应该重点发展这样的战机。”
李路不急着反驳,而是把目光投向章处长。章处长看见大家都兴致勃勃,当下轻轻挥挥手,说道:“今天索‘性’展开一次临时的辩论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都谈谈你们对空军发展的看法。”
李路点点头,有章处长这句话,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说了。因为李路不是一般人,倘若是正规的场合,从他嘴巴里出去的话,有可能就会被当成是老李家的态度。
本来,李路是打算老老实实地把这里的学业完成了算了,不对空军的其他事情发表言论,因为那样会被误会——怎么,你老李家开始‘插’手空军了,你还想当大佬一号还是怎么的?
不过有了章处长的话在前,而李路也觉得有必要在空军的发展上面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不管是正规还是非正规场合的。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当今世上,几乎没人比李路更加了解和清楚未来空军的发展以及空军的发展方向。
清了清嗓子,李路却没有急着抛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向在场的学员提出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解以‘色’列空军?”
大家面面相觑,纷纷‘露’出一副不熟悉的表情,这个时候,有一个中尉军官举起了右手:“我知道!”。。
第128章大空军
何为大空军,战机多兵员多?并非如此。华夏一度长期保持着苏联之外最多数量的战机。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六十年代后到二十一世纪前这段时期的国防军空军,敢于自称大空军吗?
自家的事情自家清楚,又有谁能够体会林大海的苦闷?
李路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当你作为一个大国的空军司令,你指挥着一支拥有四五千架战机的部队,而那些战机却已经整整落后了别国一个时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当有一个声音说“我知道以‘色’列空军”,李路听见了这个声音,他的第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国防军空军欠缺的仅仅是先进的战机,只需要装备跟上去,必将会涌现出一大批有先进作战理念的人才。
顺着声音看过去看清楚了回答的那个中尉的面容之后,李路却又觉得理所当然了。一个人未来能够走多远,因素之一是看他能够看到多远。而徐元勇日后能够成为试飞院拥有超过六千个喷气式战机飞行小时的王牌试飞员,他的眼光超过一般人这一点肯定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徐元勇首先向大家敬礼,他说话的风格颇像李路,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关于以‘色’列空军,我想大家想要了解的话应该很容易就能查阅到相关的资料。”
李路不禁点点头,当前的国际形势对华夏来说是相对宽松的一个时期,国防军人能够接触到以前甚至以后根本接触不到的一些他**队的信息和资料。而关于华夏和以‘色’列的军工合作,这里面又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也让人‘挺’揪心的故事。
费尔康预警机相信是很多关心国防事业的人民心中永远的遗憾。
“提起以‘色’列空军,很多人都会想起他们打过的三场优异的战役,分别是六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和黎巴嫩之战。我最为推崇的是六日战争,因为当时以‘色’列的对手有着苏联的大力支持。而以‘色’列空军则在战争中击毁了对方451架战机,自己仅仅损伤了10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战绩。我还注意到,有很多的战机是在地面被击毁的。由此……”
徐元勇顿了顿,看了李路一眼,“由此我不禁产生一个疑问,未来的空军的作战重点还会停留在空战层面吗?”
最后一句话让李路大感惊讶,他是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会有人有这种超前的意识。别说看清楚未来空军的发展方向,就是对现在的战略方向提出疑问,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而徐元勇的这番话,让李路瞬间意识到,在国防军里有太多太多优秀的人,只需要稍加引导,加以培养,必定会涌现出一批真正的战略战术专家来。
章处长显然被徐元勇的话给吸引住了,他不由道:“你接着往下说。”
没想到,徐元勇却是很尴尬地看了眼李路,说:“其实我说的这些理论都是从报纸上的专栏文章看到的,我觉得作者说得非常的有道理。”
章处长皱眉,李路却恍然,若有所思。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作者应该是我们的战友,和我住在同一个宿舍的李路李少校。”徐元勇盯着李路说,目光稍稍有点不确定。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惊讶极了,纷纷把目光投向李路。而史永平则不相信地看着李路,努力地在脑海里寻找着所接触过的发表出来的与空军战略有关的文章。
看到李路并没有出言否定,徐元勇当即百分百肯定,那一系列涉及到海空军战略和发展方向等等问题的文章,就是出自于这个年轻的少校之手。当时知道李路的名字之后,他的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些文章的作者署名,但是他实在不敢把那么高水平的文章和眼前这个年轻的少校联系在一起。
直到李路提出了以‘色’列空军这个问题,徐元勇才开始相信,他极有可能是那些文章的作者,于是这才举手回答了李路的问题,验证自己的判断。
章处长往前走了几步,对李路说道:“李路同志你让我很意外啊,没想到前段时间各大报纸连载的系列文章是出自你之手。坦白说,你提到的空军与海军的关系让我大开眼界。不过关于空军自身的理论,稍显少一些,你以后可以多多写点咱们空军的文章嘛。”
李路连忙说道:“其实我也只是把别人的研究理论总结一下而已。”
章处长摆摆手:“你就不用谦虚了,我看这样吧,今天趁着这个学前教育,你就现场就空军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还是那句话,今天就是一个临时‘性’的非正式发言,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看这个情况,也不知道章处长是怀疑李路到底是不是作者呢,还是真的想让大家都听听他的看到。看样子,要是不拿出点干货来,今天恐怕是不好过了。
想到这,李路就咳嗽了一下,说道:“那我就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指教。”
此时大家已经忘记了史永平的存在了,都把目光汇集在李路身上。当初李路发表的那些文章在军内外掀起的海权热现在依然是热度十足,而谈到海军就不得不谈到空军。李路本来就是很完整地把海空军拿出来作为对比来阐述他的观点和看法,自然而然就必定要涉及到空军的一些问题。所以空军中大肆讨论他的那些文章的是大有人在,这些立志于空军的学员们显然是不会不参与到其中去的。
显然文章的作者就在眼前,大家当然是迫不及待地期待他亲口谈谈自己的观点了。
环视了一圈,李路稍稍提高了音量,以保证所说的每一个字都能够清晰地传到距离最远的学员耳朵里面去,他说道:“我想围绕大空军这三个字来讲讲。首先说说我对这三个字的理解。大空军是一个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呢?就好比徐元勇同志刚才谈到的以‘色’列空军。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就领土来说,在咱们大华夏人眼中,那点地方根本不够看。咱们先抛开经济政治各个方面不谈,单讲军事。其实经济方面也不用多说,犹太人赚钱厉害是总所周知的。”
“我要说的是,就以‘色’列这样一个国家,那么小一个地方,区区两三百架战机的空军,能称为大空军吗?是不是大空军就一定要有上千架数千架战机才算得上大空军?”
“都不是。所谓的大,不是体现在你有多少战机你有多少人,而且体现在你的战略战术和作战能力上。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以‘色’列空军的飞行员的素质都是非常的高的。首先他们每一个人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而且因为地缘政治等等原因,几乎都有过战斗的经历。大家都可以想象,打过仗和没打过仗的兵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我重点要谈谈自己看法的是空军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要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建设?简单地说,一直以来咱们空军干的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领空巡逻,截击敌机。咱们的训练是按照爆发大规模战事的标准来进行的,随时准备打上一场有上百架战机参与的大规模空战。”
说到这,李路停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上,说道,“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我可以做出这么一个大胆的推论。未来爆发类似于当年远东那种大规模战事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动辄上百几百架战机在空中‘混’战,这种场面恐怕是再也看不到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到底是什么样的两个国家对抗才能引发这么大规模的战事。能够在一次作战中出动数百架战机的国家无非就那么两三个……”
“再一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机的‘性’能会去到一个现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当一架先进战机有能力把十几二十架普通战机击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几百架战机‘混’战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除非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否则这种可能‘性’几近于零。”
“我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引出唯一的重点——未来的空军,不再是单纯的防空作战,说得学术一点,就是不再是仅仅争夺制空权就行了。”一句话勾起了所有人的求知‘欲’,连章处长也不由沉思起来。
让李路稍稍有一点时间缓冲,就继续说道:“一开始提到以‘色’列空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徐元勇同志说的六日战争。在那场战争里,以‘色’列空军击毁的敌机达到了451架,而这些战机大多数都是在跑道上被击毁的。”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然后分成大致把空军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被动防御型的,就是别人过来打你你再升空去迎战。另一种是主动防御型的,就是在你意识到对方要过来打你了,你在此之前、在他们升空之前把他们击毁在地面!我坚定地认为,只有主动防御才是最好的防御。套用一句名言: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咱们的陆军是完全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陆军的整个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空军呢,单纯的国土防空已经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对军队提出的要求了。未来的空军,要做到歼敌于千里之外。以‘色’列空军其实也是被‘逼’着走上这条路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可言,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他们就得必须想方设法在敌机起飞之前干掉他们!”
“另外,不久之后咱们会发现,未来的作战样式不再是某一个军兵种的单打独斗,那将会是多兵种的协同式的联合作战。这样一来,当陆军需要来自天上的支援时,咱们空军却发现没有办法向地面上的敌军投掷炸弹,那将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未来的空军,必须得有侧重点的全方位发展,根据咱们的实际情况,把远程打击作为和争夺制空权一样重要的战略来建设。”
“也许以后我们不会再有四五千架战机,有可能会是一千架甚至更少,但是那将会是一支真正的大空军。”。。
第129章《论空军》
李路知道在国防大有着一个专司研究国防战略军队发展战略等等问题的机构,未来会出现很多类似的研究所,官方的民间的一大批。但是他不知道,在1989年,空指院会有一个战略研究室。
当学前教育结束之后,正式的课程展开之后,他再次受到院长范启发的召见,然后他进入了战略研究室,名头是实习研究员。于是,李路开始了解到,其实空指院的这个专司研究空军战略问题的研究室,尽管空指院是一所以战术教授为主的中级指挥院校。
除了日常的课程之外,李路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时不时的要参加研究室的工作。开学一个月后,李路忽地找回了重生前被调离特种部队后的那段时光。那段时期,他作为后勤官几乎是终日与报纸相伴。每天上班就是喝茶看报看文件,荒渡生命。
空指院的战略研究室就是这么一个专‘门’收集需要坐冷板凳的人。
这也不奇怪,在咱们这个国度,只要跟理论研究搭边的,一般都是冷板凳。于是李路就开始认真地思考,范启发之所以让他这么一个学员进入研究室参加研究工作,仅仅是因为他那天在博物馆的表现惊四座?
李路以为是这样,但是现在他有点怀疑了。让他过去的时候,范启发说研究室正在进行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李路感觉自己可以参与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就答应了下来。
结果到了研究室,尼玛,什么狗屁重点研究课题,围着一堆公开的半公开的外军资料,或直接拿过来用,或根本就是随便截取一段,就是他娘的研究结论了。
李路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在他的想象中,研究一国空军发展战略问题的,应该是一群经验丰富老研究员和一群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年轻研究员组成的团队,然后各种所需要的资料会堆满整整一间庞大的资料库,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各种忙,讨论辩论分析各种会议一个接着一个……
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几个半老头坐在办公室前悠闲地品着香茗看着报纸。李路不由想到:这是被人研究的架势呢吧?
李路当时就后悔答应范启发了,这完全是丝毫没有保留地‘浪’费宝贵生命的举动啊!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后,李路渐渐感觉到不对劲儿了。范启发绝对不是故意把他‘弄’到研究室去晾起来的,那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呢?这么一想,答案很快就浮现在李路的脑海中了。
面对战略研究室的这种状态,范启发显然是知道的,而把李路这样一个年轻有才华的人调过去客串,那必须是想整出点动静来的。
明白了范启发的意思,李路就开始动起手来。之前写文章,他能依靠的是后世的知识和超前意识,对这个时代国防军的了解仅限于史料中。现在他进入了空指院的战略研究室,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接触到很多平常接触不到的空军的各种资料。
于是徐元勇和全珍宝就发现,每当上完课或者训练完回来,李路匆匆吃了饭后就不见人了,一直到了熄灯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躺在‘床’上一下子就睡着了。没什么时间和大家‘交’流,徐元勇和全珍宝是不知道李路进入了战略研究室,只当他在加班学习。
作为陆军出身的准飞行员,要想毕业,那是必须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的,大家都能理解。他们此时此刻是不知道,这段时间的李路正在做着一件对国防军空军的未来影响很大的事情。
在动手之前,李路特意以老李家长孙的身份去到范启发的家拜访了一回,他们深谈了很长时间。李路的目的是要取得范启发的支持,因为他的想法不再是简单写几遍文章发表一下就够了。
路三哥打算利用在空指院这一年的时间,整出一部真真正正的著作来。这对李路来说难度很大。因为他虽然有先天‘性’的超前意识,但是他前世是特种兵然后是后勤官,现在也才是高中毕业水平,要想写出有水平的学术著作来,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李路决定做这件事情,一方面可以尝试着为空军开一个好头,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理论写作水平。他知道,这一世,他绝不会再是一个大头兵。那么,理论这一块的短板他就得必须补上去。
无疑,战略研究室那些半老头子可是真正搞研究不行,但是他们这种笔杆子的文笔那必须是过硬的。李路就是想从范启发这里得到支持,希望能够发动起那帮人跟着他一块整。
没想到的是,范启发很干脆地拒绝了,他就说了一句话:“如果他们能顶用,那我让你过去干啥?”
李路马上就明白了范启发的意思,他压根没寄望于研究室能整出什么来,也就根本不奢望那里能整出什么研究成果来。把李路‘弄’过去客串研究员,纯粹是看李路这一块有两下子,能整出动静来肯定好,不能的话也没啥损失。
就是这么个意思。
其实李路没有想到范启发的另一层意思,得到了上面指示的范启发,不无锻炼李路的意思。
回去之后,李路思考了很久,最后他还是觉得自己一个人恐怕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研究,即便会是一个很粗糙的研究。
他脑海里马上就蹦出一个人影来——徐元勇。他真没想到,未来的试飞英雄对空军的发展这么的有预见‘性’。他甚至在想,如果他拉上徐元勇搞理论研究,会不会从此就改变了他的命运了呢?
“老徐,珍宝,吃晚饭我带你们俩去一个地方。”
进入食堂吃饭之前,李路对徐元勇和全珍宝说。他打定了主意,要拉就两个全拉上。徐元勇和全珍宝看李路神神秘秘的样子,队列里也不好多问,就点点头。
晚上自由活动的时间,其他人都在宿舍里看书,李路带着徐元勇和全珍宝往研究室走去。
“老李,你到底要搞什么啊,神神秘秘的。”徐元勇不由问道。
全珍宝鬼鬼祟祟的东张西望,“如果被教员发现我们没在宿舍,那就完了。”
李路说道:“放心吧,我已经跟值班的教员打了招呼。至于做什么,到地方了再说。”
到了研究室,徐元勇打量着空空‘荡’‘荡’的办公室,纳闷地问道:“老李啊,这不是战略研究室吗,你带我们到这来干啥呢?”
李路示意他们在办公桌前坐下,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一叠资料,走过来,说道:“当然是干和研究有关的事情。”
他把资料分给徐元勇和全珍宝,在他们翻看的时候说道,“我打算写一本有关于空军战略的书。”
全珍宝下意识地问道:“空军战略?”
显然他不是很明白这两个凑在一起的名词。
李路解释道:“空军战略是空军建设和作战全局的筹划与指导方略,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建设和作战的。”
“啊!”全珍宝吓了一跳,“这种事情不应该是我们干的吧?”
一直在认真看着资料的徐元勇,这时抬起头,盯着李路问道:“老李,这一定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你一个人怎么搞?”
李路点点头,“所以我才找你们帮忙。”
徐元勇摇头说道:“那也没有什么两样。这么专业‘性’质的著作,恐怕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才能完成,而且,极有可能是白费功夫。”
李路明白徐元勇的意思,写出来的东西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一丁点作用也没有,那不就是白费功夫了么。
想了想,李路说道:“我是这样想的。当然了,空军战略这种东西,说实话,的确不是我们有资格去考虑的事情,那应该是顶层的智囊专家该干的事情。我的意思呢,嗯,咱们其实不用把书的位置放得太高,就好比美帝那边,每个人都可以对国家安全国防战略提出建议意见想法什么的。咱们就当成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来看待,在保证严谨没有学术错误的前提下,写出来。至少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徐元勇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我这点水平恐怕帮不上忙。”
李路笑了笑,“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徐元勇愣了愣,随即也笑了。
全珍宝有些听不懂他们说话,挠挠头,“那我可以做些啥?”
李路和徐元勇对视了一眼,说道:“听说你的钢笔字写得漂亮,你负责抄写……”
于是,李路就想起了电脑,这个时候应该由这玩意儿了,只是上哪去搞点回来呢,用笔写字多慢多累啊!
就这么的,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夜晚,三个年轻人简单的几句话,就注定了一部奠定了空军战略基调的著作的诞生。几十年后,有评论家评论此时此刻还存留在李路脑海中的《论空军》的时候,经常用到这样一句话:“这是一部影响了空军整整半个世纪的巨作。”
李路无疑会在书中大肆发挥他的“先知”,厚颜无耻地充当起先知来。未来,有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这样一本指导了空军发展和作战的影响巨大的著作,会出自一位陆军出身的年轻少校之手。
未来,《论空军》的地位媲美马汉的《海权论》,而他的主要作者李路则被称为华夏的现代化空军之父……。。
第130章单飞日
1989年11月11日,这天恰好是空军的成立日,同时也是新学员的单飞日。
这天天气条件良好,晴空万里,秋意渐暖。位于帝都西郊的西园机场,早早的地勤们就开始忙开了,清扫检查跑道。机械人员则有条不紊地检查要执行飞行任务的战机的各个系统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简报室里坐满了人,章处长站在小黑板前面,他身边还站着一个空军中校。
李路打量着简报室,其实说是简报室只不过是李路一厢情愿的想法,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会议室。
章处长首先说话:“同志们,经过两个月的带飞训练,你们已经走到了单飞的阶段,这半个学期你所学习的技能,将会在今天得到全部的验证。八月之前你们是老百姓,三个月后的现在你们是准飞行员。我希望你们牢记所学,顺顺利利地完成首次单飞。”
“下面请今天的地面指挥官黄中校给大家讲话!”
大家热烈鼓掌。
黄中校往前站了一步,面无表情地说道:“每一个人都要按照程序完成一个小时的飞行,从起飞到降落,你们要完成十一套动作。整个过程和你们呢之前频繁接受的带飞训练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你们将是单独驾机飞行。”
顿了顿,黄中校说道,“上级决定,本次飞行采用的是j…7战机,也就是你们之前所使用的**…7(歼教…7)的单座版本,也是咱们空军的主力战机。同志们,我必须提醒你们一点。你们这一批挑选出来的二十四个人,是本次教学改革的第一批学员。是最早进入单飞、使用新型战机的第一批学员。我希望你们能够开一个好头。”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们的表现太过糟糕,将会在一年之内没有单飞的机会。”
大家面面相觑,心情紧张而‘激’动。
黄中校扫了现场一眼,说道:“我可以保证一点,只要你按照所学的进行‘操’作,降落之后你就能拍着‘胸’脯对别人说你是一名飞行员!”
“哗哗……”
大家使劲地鼓起掌来,李路也被他的语气感染了,用力地鼓掌。听说学院有这么一个教学改革,让新学员早些接受实际‘操’作,早些进入单飞,多些接受飞行训练,的确有些让李路意外。
要知道,现在的国防军很穷,每一滴航空燃料都是非常珍贵的。所以之前就算是带飞的这种训练也是很少的。出现这种变化,那就意外着,李路通过自家老爷子向上层施加的影响,已经在开始慢慢地发挥作用了。
其实李路不知道的是,空指院这项教学改革需要的资金支持,就是来自于一项特别拨款。而这项特别拨款的资金来源,则是出自于总参情报部秘密控制的一家商业公司。这个商业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却又是经过好几道经传后,源自于一个叫zuo爱国基金会的机构……
当爱国基金会发展起来之后,汇集了海外爱国华人的大量捐款,随即一连串的小项目得以继续或者展开。空指院的教学改革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一个典范的例子。
“下面按照顺序进行,一批次三架,没有轮到的人在这里等候!”黄中校说完,干脆利落地敬礼退回去。
带队的章处长站出来,扫视了大家一眼,严肃地说道:“同志们,你们驾驶的是咱们空军最好的战机,它们都是空军的宝贵财产,我希望你们能够严格地按章‘操’作,确保万无一失,告诉我,能不能做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