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89红色攻略(步枪)-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按照现在的手段,俄军只需要最多一个小时,就能修复损毁的铁轨。而俄军的先头肯定在莫戈恰就会离开铁路线,部队由铁路机动转变成公路机动。没错,俄军的先头部队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居然的番号尚未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我派人潜入了s区执行了一周的侦察活动,该区域的所有信息全部在诸位手里的这份s区情报信息汇总过里面。我想提醒诸位的是,s区的居民大多是从欧洲迁徙过来的人,他们大多心向莫斯科。远东联军进驻时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抗。假若我们需要进入s区,部队一定要堤防那些神出鬼没的当地人。当地民间的藏枪数量是非常可观的。”
“关于敌我识别的问题,一旦远东联军的部队代码出现在我们的通信频道上,那么就意味着最坏的情况出现了,我们不得不越境干涉。那么以前我们是怎么识别敌友的,现在也是这么做。”
众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心如明镜。
显然,这事跟情报部是脱不开关系的。远东联军使用咱们的识别方式?这说明远东联军装备了国防军的通信联络设备!
说完,陆勇朝李路点了点头,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李路轻轻敲了敲桌子,众人的目光离开屏幕,坐正姿势,看着李路。
“演练时间是3月2日凌晨5时,行动时间待定!”
第397章尼布楚
把莫斯科的动作说成雷厉风行反应迅速,倒不如说是仓促之举、无奈之举。
一个非常敏感的细节,很多人都能够看到。
俄军的先头部队的仅仅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师。
就这么一个师,放在其他军事行动中都算是庞然大物了,作为先头部队的话,也是可以说明大部队是很庞大的一个数量。
只是,兵力多或少,是需要对比的。
摆在明面上的资料显示,远东军区拥有60多万的军队,仅仅是地面部队。按照最坏的结果算,波力和西亚两国真正掌握的有三分之一,那也是20万大军。俄军仅仅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就敢冲在前面打头阵,这如果不是仓促之举,就是傻13之举。
随着各个情报线的各种情报汇总而来,态势逐渐清晰起来。
番号清楚了,俄军的先头部队是近卫第32摩托化步兵师(苏军把摩托化等同于机械化)。该师隶属近卫第13集团军,是莫斯科军区的王牌部队。
克里姆林宫为什么舍近求远,从莫斯科军区派兵,而不是从就近的西伯利亚军区或者贝拉尔军区甚至乌拉尔军区调派部队前往围剿叛军?那样会节省一大半的路程和时间。
乌兰乌德那里就部署有一个集团军。
叶利钦也想这么做,问题是,他调动不了那几个靠近远东军区的军区部队!
因为没钱!
帝国分裂的苦果最终叶利钦也是要好好地品尝的。在现如今乱成一窝粥的前苏联加盟国里,包括俄罗斯,人们信仰崩溃,价值观偏颇,人人都抱着一个心思:国家都没了,那就自己顾好自己吧。
欠缺军饷良久的军区部队,接到莫斯科的命令,想都没想就不约而同地回复了过去:不是我不遵令,而是我的部队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饷支持。
你以为打仗那么好打的么,其他的不说,士兵们的军饷都解决不了,怎么叫人去卖命?为国家为人民?那已经不是苏联红军了!
或许外界的人们对此难以相信,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
在另一个历史上,第一次车臣战争之前,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口称只要一个营的空降兵就能够摆平叛军。实际上国府根本没有更多的钱动员很多的部队参战!
囊中羞涩的叶利钦,他只能不远千里的从莫斯科军区派兵,而且前期的部队仅仅是一个集团军区区几万人。
这就是为什么说,这样的动作,实则莫斯科的无奈之举。
叶利钦不能不派兵围剿,一旦他流露出半点不管远东事务的表情,看着总统宝座留口水的人就会发动民意把他赶下去。他只得咬紧牙关顶上去,即便只有一个集团军,他也要派过去!
这是一个姿态。
在近卫第13集团军行动的时候,叶利钦也在不断地和西方国家进行联系,希望得到援助甚至贷款。这里面美帝就是重点。如果美帝伸手,叶利钦显然是可以调派更多的兵力围剿远东的。
问题是,白头鹰至今尚未明确表态,态度十分的暧昧。
从杰克那边传来的消息更加的劲爆,美帝财团已经向远东派出了商贸团队!分裂的大毛,绝对是华盛顿最希望看到的事情。独立的远东,是美帝财团最为眼馋的肥肉!
作为参议员,杰克代表了华盛顿在远东的存在,协调着各个财团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他却是李路在远东最高的经济方面的老板。由他负责指挥着众多背景为新加坡万合国际投资公司的众多子公司、分公司、合资公司以及协调着红色集团、大华实业、友谊集团三大华夏民企在远东的动作。
李路设下远东独立这个局,他又怎么会放着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老毛子的遗产、国际共产的遗产等等东西便宜他人呢?
远东的幕后大老板是李路!
没有他的资金支持,佐亚尼夫一伙人什么都做不成,黑海舰队的霍夫林油钱都没有,太平洋舰队的军饷根本开不出去。
综合种种因素,起码现在看来,以莫斯科现在这种力度,它是很难通过武力的方式阻止远东独立的。
国民时期,老蒋要使唤下面的军长师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银元送上。缺少了这至关重要的玩意儿,显然叶利钦是什么都玩不转的。
莫斯科这边的情况大致就清楚了,那么远东这边的情况,其实也没有完全达到李路的预期目的的。
佐亚尼夫被推选担任独立后的波力首任总统,米哈伊尔也顺利地实现了他的愿望,成为雅库特(现为西亚)的首任总统。
佐亚尼夫实际上已经沦为傀儡,他是克格勃远东局的头子,八一九之后,基本掌握了克格勃在远东的力量。
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世界通用问题,缺乏资金。
国家没了,组织没了,拨发资金的上面乱了,不管是军队还是克格勃,谁给钱就给他么的谁干活,这是铁律。
所以佐亚尼夫才会到处寻求资金支持,李路这个有钱没地方花的土豪才有这么好的机会插手远东事务。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路派过来的代表是索夫,一个在克格勃系统里名头不比他小的东欧局负责人。
索夫一到远东,凭借着情报部在那里的一个简易但是有效的情报网络以及李路那庞大的无以复加的资金支持,再加上自己的手段。佐亚尼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索夫慢慢地把远东克格勃的力量整合成自己的情报系统。
佐亚尼夫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好在,李路早有话在前头。这个波力首任总统,是他,政府人员随他怎么安排。总算也有些安慰的。
米哈伊尔的情况稍好一些,他和李路之间才算是公平公正的合作。李路资助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在西亚境内的一切自然资源的优先开发权、经营权等等企业权力。
波力贴着东北,李路必须要加强在那里的全面掌控力度,西亚就没必要了,毕竟着中间隔着波力。
因此,米哈伊尔的自由度是更高的,做起事情来也是更加得心应手的。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莫斯科动员了一个集团军,那么远东联军能够有多少兵力抵抗他们的“侵犯”呢?
佐亚尼夫也好米哈伊尔也好,都很清楚,他们要坐稳总统的宝座,首先要顶住俄军的进攻,然后才有底气在国际社会上谋求承认,最后得到联合国法理上的承认。
这个世界终归是现实的,纷纷扰扰几十年来,宣布独立的地区不少,尤其是一些火药桶地区,因为谋求独立这个事情不断地打嘴仗打真刀真枪的仗。实质上的原因,还是因为自由终究是要打出来的。
枪杆子里出政权,放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非常贴切的真理。
科威特干不过傻大木,但是人家有大量的石油,贿赂了美帝政府,有美帝大军的撑腰。所以它们根本不管联合国承认不承认它独立,只要美帝承认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政体在国际社会上存在”。
但是,又有多少地区像科威特这么得天独厚还碰巧遇上个傻傻的傻大木呢。
佐亚尼夫和米哈伊尔显然是很清楚这个道理的,而且他们还有一层更深的考虑——倘若他们挡不住俄军的进攻,首先要失去的就是李路的资金支持。
李路显然不会去支持注定不会成功的独立活动的。
他们还是很努力的,而且所做的努力是很有成效的,或者说李路的美元的威力足够大。
远东军区六十多万地面部队,米哈伊尔成功拉拢的就有十万大军,佐亚尼夫更是恐怖,原哈巴罗夫斯克、滨海、阿穆尔(现为波力国)境内的驻军,几乎都被拉拢了,数量高达二十五万!
更为重要的是,波力有着完善的海空军。
太平洋舰队以及空军集群,大多数都部署在波力境内。当初苏军为了应对华夏,在靠近东北一带部署了重兵。现在就变成了波力最为强大的军力。
远东联军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波力军队。西亚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俄军不能直接对那里进攻,除非动用大量伞兵部队。单单从这一点来说,米哈伊尔没有必要和佐亚尼夫勾搭在一起。
二人之所以结成盟友,一是为了联合对抗莫斯科,二是因为李路。
阿穆尔州宣布加入波力国之后,远东联军就开进了赤塔州,展开了部署。主要的布防区域非常的有意思——居然是尼布楚一带!
尼布楚的军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前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必须经过这里。远东联军的部署是完全出于战术角度考虑的,既然制定了层层防御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那么就要在阿穆尔之外数百公里进行部署。
最好的防御位置是尼布楚,但是不一定非要是尼布楚。翻看地图看,在周边还有好几个位置是适合防御作战的。
为什么偏偏是尼布楚?
第398章蜜蜂1代
有众多证据表明,远东联军之所以选择在尼布楚和俄军进行第一次交手,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李路。
因为一个人的个人情感,远东联军不得不在指定的尼布楚部署防御阵地,迎接俄军近卫第13集团军的先头部队近卫第32摩托化步兵师。
没有李路这个大金主的批准,远东联军司令部就什么都干不了。
这些内幕极少有人知道,在更多人眼里,大毛家要打内战了,而咱们要看住咱家的边境,不让流民什么的跑进来,更不能让毛子乘乱混进来。
显然,这一般是下面士兵的想法。
比如此时趴在掩体里的谭辉,白气随着他均匀的呼吸被呼出来,手里的81杠战术改步枪瞄着不远处的边境线。萧鹏半蹲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具多能望远镜在观察着。
他们俩都穿着新式雪地迷彩,脑袋上不是凯夫拉钢盔,而是保暖性非常好的头罩,需要的时候可以拉下来,只露出眼睛和嘴巴。他们手上都戴着保暖型的战术手套,往下是白色的护膝,蹬着雪地的就是土黄色的战靴了。
谭辉把步枪放下来,蹲下去从掩体里拿起一具炮队镜,架起来开始观察。
萧鹏瞥了他一眼,放下望远镜,有些无奈地端起91式轻机枪,调整了一下双脚架后,又调整了一下瞄准座上的8倍白光瞄准镜,嘴巴里嘟囔着:“还是老装备让人踏实。”
谭辉一边调整着视角,一边说道:“团长说了,不能迷信高科技,但是也不能不信高科技。就你手里那个多功能望远镜还是很好用的,不过碰上现在这种天气,就比不上简单的炮队镜了。”
“可不是嘛。”萧鹏轻轻拍了拍手里的91式轻机枪,“91式枪族,只有轻机枪还行。步枪和狙击步枪都不好用。说到底还是战术改的81杠好使。”
谭辉看了他一眼,笑着问:“大鹏,你知道把81杠改成这样,是谁想出来的不?”
萧鹏白了谭辉一眼,“我能不知道么。是咱们团长的杰作。据说101大队全都是用这种枪。咱们团只有二营使用,我就奇怪了,为啥不全部配发这种枪呢?”
“81杠战术改全部是手工改装信号,本来产量就很有限。而且,小道消息,91式枪族是上面指定的用来替代81的,全面换装那是早晚的事。”
“不是吧?”萧鹏小小吃了一惊,“我是坚决不用91的,那破枪瞄准基线太高了。”
“一定改进的。上回团长不是说了吗,红色防务的人正在研制新一代单兵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步枪。”谭辉说了句。
这两个一直都是搭档的701团侦搜队斥候小组所在的位置是漠北公路,23公里处,白茫茫的林地之中的一个制高点,一个观察掩体。
更确切地说,就在他们前面不到一百米开外,是边境线。过了边境线大约60公里处,就是远东铁路。
一辆雪地迷彩的猛士哼哧哼哧地从公路上面开下来,一头就扎进了观察掩体边上的树林丛里,轮胎把地上的积雪碾压到两边去,捎带着扬起了一些。
萧鹏扭头一看,拍了拍谭辉的肩膀:“东西到了,我过去拿。”
谭辉点点头,放下炮队镜,端起枪来进入警戒状态。
苏夏从副驾驶座上跳下来,忍不住跺了跺脚,脸色微微发青。开车的是雷战,他下来,指着让载员舱里的两个士兵把里面的东西搬下来,看着苏夏犹豫了一下,走过去说道:“苏副团,车里缓和些,你进去休息吧,这些事情有我们就行了。”
摇了摇头,呼出了一口热气,苏夏摆着手说道:“我不放心。”
雷战心里不以为然地哼了句,不就是一个小飞机么,还怕我们弄坏了不成。不过他也就只敢心里想想,这个女人不仅是副团长,据说和团长的关系也是有些那啥的。他雷战还好,李路系一些军官更加过分,私底下直接就把苏夏喊作嫂子了。
甩甩脑袋甩掉这些八卦想法,雷战伸手到车里拿出一支81杠战术改,就挂在了脖子上,跟在苏夏的身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情况。
都知道苏副团是团里负责高技术装备和通信联络这些的,这一回,红色防务不知道又给团里紧急送来了一批什么装备,搞得苏副团要亲自下来对装备进行测试。
萧鹏跑过来,先是向苏夏敬礼,然后才跑到雷战跟前低声请示:“队长,有啥好玩意要配给咱的?”
雷战拿手一指那俩情报中心的兵,他们一人手里提着一个方方正正的迷彩箱子。
“便携式无人机侦察系统。”
雷战说道,扭头看苏夏求证了一句,“苏副团,是这么说吗?”
苏夏面无表情,嘴唇被冷得直发抖。她着实是不习惯这边的高寒天气,好像穿得再多也抵御不了寒意。面对雷战的求证,她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走到观察掩体处,扫眼看了看,指着掩体就说:“就这里位置很好,展开吧。”
“是!”
萧鹏帮着他们把箱子放在掩体前面,就在那里开始展开。
苏夏绕着掩体走了一圈,又往边境方向看了几眼,然后站在那里指导着兵们安装无人机侦察系统。雷战和谭辉什么都没干了,端着枪警惕地注视着周边尤其是边境方向的情况。
虽然那边是阿穆尔州,他们不至于会做些什么事,但是毕竟现在情况未明,还是要小心一些的好。
“先接通电源,对,启动控制系统,检查系统性能是否正常,调整作战范围到最佳距离。”
苏夏指导着一个上等兵操作着那个密码箱一般的箱子,打开之后,里面是一面大约有15。6寸规格的显示屏,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各种摁键,还有一个操作柄。看上去很像未来出现的笔记本式个人电脑。
另一个列兵打开另一个箱子,顿时谭辉和萧鹏的眼睛睁大了。却是一个小飞机,约莫有二十公分长十公分宽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自制的模型飞机。小飞机造型很像二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螺旋桨在机头处,就是实在是太小巧了。
苏夏亲自在控制台摆弄了几下,随即抬起头看着正在小心翼翼端着小飞机在那看,说道:“那个兵,玩过纸飞机吗?”
萧鹏愣了一下,使劲地点头:“报告首长,玩过。”
指着边上的开阔地,苏夏说,“去,把它当纸飞机,朝着边境线方向投掷出去。”
萧鹏睁大了眼睛,比划着小时候投掷纸飞机的姿势,不敢置信地说道:“就,就,就这样投?”
“嗯。”
萧鹏看了看雷战,后者说道:“愣着干嘛,麻溜去。”
“哦,是!”
萧鹏赶紧的跑到空旷地上,后退着量着加速冲刺的距离。苏夏压着声音说了句:“助跑个四五米就行。”
萧鹏还是没有听她的,这么精致的小飞机要是飞不起来,那就太可惜了。他足足冲刺了十几米,这才奋力地把小飞机投掷出去。就在他出手之后,苏夏果断地摁下了无线遥控启动装置。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小飞机发出一阵蜜蜂叫的声音,嗡嗡的一点高度都没掉,飞了出去。苏夏飞快地操作着,控制着小飞机爬高,随即切入自动飞行模式。小飞机会根据事前标定的飞行路线转一圈,然后回到。这个过程中,随时可以人工介入改变小飞机的航线。
看着小飞机很快就消失在空中,显然一路朝北飞出了边境。这么小的飞机,恐怕就算是飞到毛子的床上空也不会被发现吧?
雷战跟着苏夏去了好几个点,放了好几次这种小飞机,现在还有好几个点被定位长期试验点了,有技术军官在蹲点看着。
他一直不敢问得很清楚,不过此时他已经很清楚了,这玩意儿真要配发部队,简直就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啊,尤其是对他们侦搜队来说。最大航程60公里,意味着作战半径最少也有20公里,这算是超视距的距离了。
关键是,这玩意儿隐蔽性太强悍了——雷战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这么小的遥控飞机,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
听苏副团说,上面还装有可以录像和拍照的仪器,还能对地面目标方位进行标注,被动地搜集工作范围内的无线信号……
那么小的东西,怎么可能装有这么多东西?
苏夏不会也不能把“蜜蜂1代”便携式无人机侦察系统的任何情况资料泄露出去,这个东西至今还是处于绝对的保密状态。若不是因为701团肩负着陆军新式单兵装备的试验任务,又跟红色防务的关系良好,也拿不到测试蜜蜂1代的测试任务。
mf…1“蜜蜂1代”便携式无人机侦察系统是红色防务第一款第一次使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研发的单兵侦察设备,也是旅团级部队、特种部队、炮兵部队的基础情报网络的重要匹配设备。
红色防务公司首次运用了纳米技术、电路集成技术、高容量干电池、北斗导航系统(还比较简陋)等等新一代技术,研制了蜜蜂1代。使用这些技术制造出来的无人机,居然只有一双43码的鞋盒那么大!
这种只需要两个人就能随身携带的侦察系统的作战范围达到了20公里,必要时甚至可以执行“有去无回”的最大距离侦察,可达60公里。60公里恰好是一个步兵师的防御正面,也差不多是一个步兵师的防御纵深。
苏夏只感觉到一阵疲惫袭上来,看了看显示屏,蜜蜂已经开始返航了,再有半个小时就能回到。再一次检查了整个过程,粗粗浏览了一下蜜蜂实时发送回来的图片,没有什么异常。
她有些费劲地摆了摆手,说道:“蜜蜂返回后,把设备收起来,送回团部判读。”
她说完,站起来朝猛士车走去,没走几步,就眼前一阵黑暗,栽倒在地……
第399章装甲营的问题
雪地山林里,一队穿着雪地迷彩服的士兵持枪走过,土黄色的作战靴在积雪上踏出了一条巡逻路线来。
远处,隐隐看到有好几道热气冒出,听到沉闷的发动机声音。原来,山林密处,那是一个野外战车基地。
李路迈着大步经过一处岗哨时停下脚步,嘱咐哨兵一定要做好防寒防冻措施,这才朝战车方向走去。他的身后,是一如既往的只有杨柳和老酒二人,前者是秘书,后者是警卫。
他这个组合显得尤其的怪异。
正常来说,只有师长以上包括师长部队主官才配备专职秘书的,只不过在执行中一般团首长、旅首长都会从司令部或者政治部指定一个参谋干事为自己的秘书。领导嘛,是需要有人打下手的。
这李大团长不仅有专职秘书,杨柳除了侍候他是啥啥都不干的,除了李路谁的命令对他都没用,还有一个贴身持枪警卫。这待遇有些高了,谁让李大团长身上肩负的重担太多了呢?
就冲红色计划负责人这一条,给他配个警卫营都不过分的。如此看,反而是这厮太低调太不讲将排场了。
苏长城大步迎过来,向李路敬礼,“团长。”
李路回礼,点点头,“陈俊杰呢?”
“老陈带着人检查t…80的发动机。”苏长城引着李路朝前走,一边介绍道,“刚刚得出结论,气温低于零下二十度,t…80的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就会大大降低。红色防务的人正在研究是否能够现场解决问题。”
“t…64有什么问题没有?”
摇摇头,苏长城说道:“t…64的柴油发动机表现良好,红色防务的人说即便是零下五十度,也能够正常作战。”
李路笑了笑,“莫不是夸海口呢吧?他们给t…80换上的国产新型燃气轮机,之前说能够在什么样的气温之间作战?”
苏长城嘿嘿地笑了笑,“团长,红色防务的人还是比较务实的。早在t…80改进型列装后,他们就明确表示,t…80g上用的是国产的新型燃气轮机,高温高寒环境下可靠性还是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实际上,他们是说没有把握能够抵御多冷的天气,在集结东北之前的最后一次检修装备的时候。”
顿了顿,苏长城补充说道:“不过老陈试过了,真要打仗,t…80g照样能上。”
李路呵呵地笑了笑,转眼就走到了上面搭着伪装网的临时露天车库,装甲兵、机械师以及红色防务公司的技术人员三五成群地围着几辆t…80g进行检查讨论。
陈俊杰小跑过来,两只油乎乎的手裸露在外,他朝李路敬了个礼:“团长,你来了。”
李路回礼,指着他的双手,“我看你这双手是不想要了,赶紧去洗干净,把保暖手套防护手套都戴上。”
陈俊杰想辩解几句,看着李路的目光,于是很干脆地“是”的一声就转身快步离去了。
扭头之间,李路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那是一个高瘦如竹竿的穿着红色防务标志大衣的年轻人。那年轻人显然也认出了他来,冲他微笑。
李路走过去,伸出手,“顾东岳?”
瘦高年轻人点头答道:“李团长,没想到你还记得我。”
“哈哈,想不记得你太难了。罗工的哼哈二将一竹竿一小胖!”李路笑道。
原来这个年轻人却是罗大佑的二徒之中的瘦高个,当年李路还在101大队的时候,前往白城兵器所为101大队打造专用武器装备遇上了罗大佑这个大拿,忽悠道红色集团的同时,也把他的两位徒弟打包了。
“小顾啊,我听罗工说,你负责的是冷兵器这一块,怎么现在跟着动力所的人混了?”李路奇怪地笑着问。
顾东岳挠了挠头,给一个小自己七八岁的人喊作小顾他倒也是很大多数人一样不觉得有任何的不妥或者异样。
“李团长,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发动机。以前师父让我专心学冷兵器的时候我也偷偷看动力方面的书籍。这不,动力所组建的时候,师父看我兴趣在那,就调过去当了个见习工。”顾东岳解释了一下。
李路赞赏地看着他不住地点头,三十岁出头的人能在发动机领域有这般造诣,很了不得了。却是李路是怎么看出来的?原来红色防务里面的技术工人都是有级别的,而且有一种类似于军队胸前略章一般的表示。技术工人分为三等六级,再往上就是设计师、工程师这些了。
动力所组建没两年,这个顾东岳已经是六级技术工人了,已经很说明问题。相比,在这个派驻701团跟随部队行动的团队里,顾东岳算是一个技术大拿了。
寒暄了几句,和其他技术工人打了个招呼,李路拱拱手,说道:“各位师傅辛苦了。”
红色防务的技术工人们都是些年轻的小伙子,普遍年龄在25…35之间,也是满腔热血的人。看见部队领导这么客气,当下挥着拳头齐声喊了句:“为人民服务。”
顾东岳示意大家继续工作,然后引着李路走到一台发动机舱打开了的t…80g边上,指着很整齐但是有许多油污的发动机。那些油起着防寒防冻作用的,还有润滑的用处。
“rq…1200车用燃气轮机动力系统。”顾东岳指着t…80g的心脏,介绍道,“师父纠集了原来的老同学老战友一道展开了舰用燃气轮机的攻关,这个车用型号是附带品。前期我们进行了全地形全天候的测试,表现不如zy…1500a车用柴油发动机系统,但是比毛子原来装备的要好上太多。尤其是高原高温情况下,rq…1200的表现是超过了美帝艾布拉姆斯主坦上使用的还要出色,主要是可靠性上面。”
顿了顿,顾东岳话锋一转,环顾了一下白茫茫的四周,说道,“不过在高寒地带,它的小毛病还是不少。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转,就会影响到油耗。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此时,陈俊杰洗干净了双手,依言地套上了保暖手套又加了一双薄一些的防护手套,小跑过来,恰好听到顾东岳的话。
他看着李路,脸色凝重,报告道:“团长,昨天我带车测试了一下。按照现在的状况,t…80g的作战距离只有一百公里左右,和我们的战术指标相差了一半还多。”
他作为主力装甲营的军事主官,是知道所谓的高寒滚雷检验性演练的真正目的的。若是演练,勉强也就算了,毕竟是这么恶劣的天候条件。但是如果需要武装干涉北方的事务,这些t…80g极有可能还没有跑到任务区域就会因为耗尽了燃油趴窝。
团里的后勤队是不可能担当得起这么频繁的油料补给任务的。而且,装甲营的t…80g主战坦克有多达一个连,失去这些坦克,装甲营的突击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了解清楚了装甲营当前的情况,李路的目光不由扫向了远处的已经涂上了雪地迷彩的t…64g,不由想到一个问题:恐怕很长时间内,主战坦克的主力动力系统还是要采用柴油发动机。毕竟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摆在那,而新技术的运用,会使得柴油发动机的优点更加的突出,缺点更加的少。
若不是一个舰用燃气轮机他必须要搞,再加上燃气轮机那个几乎什么都能喝的“胃部”,李路早就下令红色防务的动力所只搞燃气轮机的技术储备,而不是技术攻关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这种高难课题,才让罗大佑这个双博士以及他的那些技术狂人一般的老同学老战友迸发出青春活力来。
当前的问题,是解决t…80g腿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