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89红色攻略(步枪)-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面是两张照片,一张是苏夏的军官半身照,另一张则是定格在她穿着裙子抛着媚眼的那一瞬间。
这两张照片的差别如此大,真的是同一个人?
一号车不停留地驶入常委小区,直接开进一号院,叶孤云下车,快步走进去……
第315章引起炸窝的
一号院书房里,李路慢慢地翻看着手里的中俄文文件。叶孤云把公文包里的文件都拿出来整理好,放在李路手边。随即,他把脚边的黑色密码箱提起来放在茶几上,打开,从里面拿出几扎瑞士银行本票,摘下上衣口袋的钢笔。
“下一步需要用的钱,估计你一时半会去不了莫斯科,我一起带回来给你签字。”叶孤云把钢笔递过去。
李路目光依然停留在文件上,接过钢笔,指着上面,问道:“这个乌拉尔机车车辆厂有这么多t…64吗?”
没等叶孤云回答,他自顾说下去:“t…64的生产线、技术资料、成品,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设计师卡尔采夫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
说完,他抬起头来看着叶孤云。
叶孤云点点头,说道:“没错,罗工已经带人去找卡尔采夫了,他们以前是师徒关系,说服卡老头过来问题不大。技术工人这一点有些难办,现在莫斯科对那里的掌控还比较严,我们一商量,先从莫斯科内部下手,比如克格勃的人,抓紧时间把莫斯科的这股力量消化了,办起事来容易很多。”
顿了顿,他说道,“红色汽车入股乌拉尔机车车辆厂这件事李一诺出了不少力,苏联境内的铁路输送也协调好了,第一批50辆t…64在我回国那天起运,再有三天,就能到达西疆。由101大队的人和咱们招募的格鲁乌担任沿途的护卫。”
放下文件,李路拿起那些瑞士银行本票,一张张地飞快地签名,说道:“嗯,701团的装甲营要提前组建起来,这批t…64正好派上用场。回头你协调一下,到了西疆换轨之后,直接拉到南港来。”
“好。”
“对了,上面不是去了一个级别挺高的谈判组,说要和叶利钦聊聊,买点苏霍伊战机的吗,进展如何?”李路下笔飞快,刷刷地签着本票,一张张地跟扔废纸一样扔到密码箱里。
“叶利钦现在根本没空搭理他们。”叶孤云说道,“这厮正在忙着给戈尔巴乔夫掘墓,李一诺传来的消息,他准备跟乌克兰等几个国家签署一个独立联合国国家联合体的协议,是准备要撇开戈尔巴乔夫了。”
李路头也不抬,“那是迟早的事,戈尔巴乔夫也是个可怜人,被人耍得团团转。我还是那几句话,毛子那边,关键是盯着美国佬在的动作,尤其是叶利钦身后的的那几个白人顾问。另外,叶利钦这老小子是准备把私营化进行到底了,这可是一个抄底的好机会。回头你到了莫斯科,一定要嘱咐戚君庭关振华等人,他们那一块的动作一定加快,要狠,不要有什么顾忌。国内的一些民企也是完全可以团结起来,一起和毛子做生意的。至于国企,还是那句话,要参与可以,但是不能给他们主导权。如果是大项目,必须得到我的批准。那帮官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除了糟蹋国家钱就不会干点别的。”
叶孤云点头,脑子里牢牢地把这些话都记下来。
想了想,他说道:“乌克兰那边,黑海舰队的霍夫林列出了行动计划表……”
李路停下笔,抬起头来,皱眉问道:“这么快?这老小子是耐不住性子了。”
叶孤云表情有些凝重,“嗯,李一诺传回的消息,他已经和莫斯科的几位军政大佬勾兑好,基辅那边的关系,列尼夫帮着打通。按照你当时跟他谈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关于移交黑海舰队的协议之后,霍夫林会率领黑海舰队出港,到达红海,切断与莫斯科的联系,直奔咱们这来。当然,霍夫林会发布一条通告,宣布脱离俄罗斯,加入新成立的远东独立政府。”
李路沉思了一会,说道,“剩下的就是远东那边的事情了。他们能不能按照咱们的计划从俄罗斯独立出去,是关键。佐亚尼夫这个人,手段是有了,我就担心他野心不够大。”
说完,李路继续埋头去签那些本票。
犹豫了一下,叶孤云说道,“其实对于你想要把黑海舰队的几艘主力舰弄到手,我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是关于为远东独立提供资金上的资助,这个事情太大了,一旦实现,那可是改变世界格局的影响。我觉得还是要慎重一些好。”
李路再次停下笔,这一回他放下了笔,两手放在两个膝盖上,看着叶孤云好一阵子,才缓缓说道,“云哥,我能明白你的心情。”
他拿起茶几上的烟拿出两根来,递给叶孤云一根,给他点上,自己点上抽了几口,说道:“咱们和老毛子几十年来各种恩恩怨怨,意识形态上又是同一阵营,老毛子完蛋,其实不只是你,我心里也是很难受的。不过也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罢了。老毛子快死了,但是北方威胁呢,是不会就此消失的。你看老毛子的大儿子,摆出了一幅要霸占全部家产的架势,它最后肯定是击沉绝大多数遗产的。堕落之后,曾经的辉煌就会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所以,这个俄罗斯它迟早会成为我们的主要威胁。咱们和苏联有七千多公里的边境线,苏联解体后,中亚那几个国家独立了,咱们和俄罗斯也有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
“这么长的边境线,倘若两国的关系搞不好,得牵扯我们多少的兵力?”李路摇着脑袋说道,“从地缘上看,俄罗斯比美帝更具危险性。如果远东那一片能够独立出去,分裂成几个小国家。首先我们头顶的威胁就解除了,需要应付的,就只有西北那一段。外蒙那个穷亲戚,就不提了。”
“就冲这一点,就是背上千古的骂名,我也得把这件事情干好它!”李路说完,再次低下头去,拿起笔签起字来。
叶孤云甩了甩脑袋,把脑子里的那一丝个人情感甩出去。李路说得没错,能够为国家免去了未来来自头顶的威胁,千刀万剐又何妨?只是,他叶孤云的担忧也是没有错的。
纵然华夏和苏联的关系这几十年来怎么变化,核威胁啊边境冲突啊等等等等,说到根上,在两国人民心里存着的还是你是我徒弟我是你师父的这样的心理。印度稍稍越过一点边境,没说的,几个师打过去暴揍,越南要搞事,也没说的,几十万大军扫过去,就差点直奔他们首都去了。
老毛子呢,六十年代在东北那边也没少搞事,侵占土地这些事情也没少干。最后也只是小小的一个武装冲突,大家都憋着没打起来。这里面除了双方领导人的斗智斗勇以及军队实力的相差悬殊之外,何尝没有点“阶级兄弟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人才会变得比任何一种动物都复杂。
这也就难怪了,历史上当华夏看到老大哥庞大的身躯轰然倒塌之后,心里涌出的更多是哀痛。
看着李路把最后一张本票签完,揉着有些发酸的手腕,叶孤云从公文包夹层里拿出两张照片,放在茶几上。
李路的目光落在上面,认真地看着。
“这一仗穿便装的,是我在欧洲司搞来的,里面这个女人是我们的人。”叶孤云指着另一张照片,“这是苏夏的半身军装照。”
李路一手一张拿起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着看。照片上的两个人相貌相差很大,看了这么久他都找不出共同点来。
叶孤云低声说道:“回国之后,我马上调阅了情报部八局的所有外勤人员的档案,没有和苏夏相吻合的。但是这一张照片我感觉和这个苏夏有点神似。这张照片比较特殊,她的代号是蓝色妖姬,在东德执行潜伏任务。后来任务失败后,发现她居然没有留下穿军装的照片,所以就用这一张能够看清整张脸的任务照片代替。”
“说来也巧,当时谢东流参加工作不久,分配到了本港的华新社,一段时间内是负责和她单线联系的中转站。”
李路拧着眉头,“这个蓝色妖姬现在人在哪?”
“牺牲了,东欧剧变的时候为了获取一份重要情报,暴露了。”
李路扭头看着叶孤云:“她是什么时候去的东德?”
叶孤云皱着眉头想了想,“86年前后,蓝色妖姬的任务档案需要部长的授权才能调阅,我不敢贸然请求授权。”
点点头,李路说道,“你做得对,雄部长的态度还不明朗,你在情报部,还得低调一段时间。”
随即,他若有所思,缓缓放下照片,端详着上面长相截然不同的两个人,“86年……这个时间点,却是和苏夏当时失踪的时间是吻合的。按照她现在的档案显示来看,她在德国留学四年,那就是87年左右。”
他忽然问道:“蓝色妖姬的掩护身份是什么?”
叶孤云知道他的意思,不过他很无奈地摇头:“我知道的信息,蓝色妖姬是德籍华人,在当地是以交际花的身份出现的。”
“交际花?”
第316章装甲营长的人选
叶孤云离开了南港,乘坐飞机直飞德国柏林。
此番他回国,一来是按时奉命回部里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二来是给李路带回来了毛子那边的各路人马的情况。走的时候,除了带走一箱子李路签了名字的本票和李路对红色计划实施团队的指示之外,还多了一个任务。
查清楚这个苏夏在德国的情况,也就有了他直飞柏林而不是莫斯科的举动。
李路留下了叶孤云带来的那两张照片。他比叶孤云清楚的是,有一种技术可以改变人的相貌。几次交手最终死在李路手里的中情局特工伯恩,就用了这一手。
问题是,86年的医学能达到了改变人的容貌这个水平了吗?他没有答案,但是冥冥之中他感觉到,照片上的那个蓝色妖姬跟苏夏一定有关系。
不过,他的感觉很怪异——这么一个突然从纨绔圈交际花变成国防军上校军官的女人,在让他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却没有如同黄启发周伟文等人的那种威胁感。
确切地说,没有阴森森的意味。
也就是说,这个苏夏一定是上面某个大佬的马前卒,目的就如同她所说的那样——李路干不好701团的数字化建设。
摆明了车马来争夺701团主导权的,而且是专业对口得不行的军事信息化专业博士。这可比周伟文黄启发这样的不学无术的官僚要难对付得多。现在的情况却是,李路这样的人都搞不清楚她的背景,这里面的问题就严重许多了。
试问,李路这种背后杵着一个最高统帅部拨款委员会主任兼首都军区司令员的老爷子,前面自己手里还抓着情报部最重要的八局这股秘密力量,他都查不清楚背景的华夏人,只怕是没几个的。
哪得是什么级别?
一想到这个问题李路就头疼,事情在掌控之外的滋味着实是不好受的。问题是,就苏夏的身世,她根本跟家族关系搭不上关系。那么,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苏夏,她用自己的某种东西取悦了或者说换取了某位大佬的欢心和信任,于是上位。
这是最现实也最有可能的一种可能性,放着苏夏这么一个扬名京城纨绔圈的骚狐狸,李路不这么想都不行。
只是现在这种情况,在叶孤云有进一步消息之前,李路只得小心谨慎地应对着。他也想得很清楚,不管是哪一派下来的人,只要不影响701团的建设,他就能容下她。
看了看时间,国庆节却是过去了五天了,因为周伟文的事情,接着是黄启发的事情,701团今年的国庆可算是过得无滋无味的。
办公室里,李路翻了翻日历,眉头是紧锁着的。周伟文和黄启发这俩蠢货把原定9月进行的全团机降训练取消,逼得李路不得不压缩年底的政治教育时间,把这个科目补上。即便如此,时间还是显得很紧张。
鉴于此,再加上701团领导班子的变动,促使李路提前让701团满编起来。这倒是有些让人想不通了,明明时间紧张,你还整那么多事?实际上,把缺编的部队组建起来,恰恰可以推动军事训练。
最重要的是,一连串的事情让李路意识到,必须尽快地把701团带出来。701团还是个草台子,就已经有人往这里伸手了。程家且不去说,死对头,老李家的事情都要参合一把。程老爷子这一病,只怕是没什么机会回到工作岗位了,程家二代三代,跑的跑调闲职的调闲职判刑的判刑,算是彻底完了。
黄启发呢,李路查出他背后的人还是不费力气的,就是军区参谋长刘华贤。在周伟文一案提供假证词、受贿,这两个罪名已经够黄启发受的了。刘华贤伸进701团的手算是给李路砍断了。
但是显然,李路并不打算这么轻易罢手。他接受了教训,打蛇不死顺棍上这种情况再也不能出现了。
所以叶孤云过来的时候,顺便把津海的耿恒带了过来,交给李路使用。
这些都是配合着701团满编工作来进行的,作为军事主官,李路的重心毫无疑问地放在了部队建设上面。
701团要满编起来,首当其冲的就是组建三营,也就会装甲营。
实际上,李路是按照美帝第75骑兵团为蓝本组建701团,但是不尽相同。考虑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他把三营定位为装甲营,是要装备主战坦克的。按照现代战争的要求,既然701团定位为快速反应类部队,要具备全球快速部署能力,装备主战坦克是不适合的。动辄几十吨的主战坦克是不符合轻型化部队的要求的。
但是!
701团担负的不仅仅是建设成为一支快速部署的轻型化部队的任务,还肩负着为陆军地面部队的数字化建设提供经验、树立标杆这样的使命。
不能说轻型部队搞数字化,重装部队就不搞了。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另外拿一支重装部队来试点呢?放在后世富得养了一票巨贪的华夏,造军舰都跟下饺子似的,这个自然不是问题。
但是,即便有李路的介入华夏的经济发展比历史上快了许多,90年代的国防军的军费也是很紧张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爱国基金会会在不断为拨款委员会输血,而爱国基金会的大部分资金是来自于李路的商业帝国,恐怕701团都没有出现的机会。
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就得有变通的办法。李路能够想到的最周全的,就是把701团的第三营弄成装甲营,数字化装甲营级部队,同样能够为推广积累足够的经验和标准数据。
这也是李路为什么那么长时间都让这个三营空着,不管谁催促他都没有马上充实起来,原因就在这里。饭要一口口吃,活也要一步步地干。步兵营弄出头绪来了,再上装甲营。
而且装甲营的装备什么的配备,也需要时间。
统合考虑了各种情况,李路认为提前上马装甲营的条件成熟了,也就成了他提前满编701团的最大动因。
要带出一群虎贲,就得先选好虎王。这不,李路刚刚收拾好脑里面的想法,陈俊杰就敲门进来了。
“团长,你找我。”陈俊杰带上门,立正敬礼之后,道。
李路指着办公桌前面的椅子,“来,坐。”
陈俊杰摘下迷彩帽,坐下,腰板挺得直直的,两手放两膝,右手扣着迷彩帽檐,帽徽朝前。
“小陈啊,这个二营,你带起来还顺利吧?”李路点了根烟,后背靠上椅背。
陈俊杰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脯:“回团长的话,二营的弟兄们非常出色。”
“哦?”李路微微一笑,“你这是话里有话啊,呵呵。”
垂下眼皮想了一会儿,陈俊杰抬起头来,犹犹豫豫地说道:“团长,其实前几天我就想找你谈谈心的,后来一下子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就耽搁了。”
“找我谈心。”李路看了他一会儿,随即笑道,“是不是想说曹阳刚的事情。”
陈俊杰点了点头,鼓了一下勇气,说道:“团长,说心里话,让我带二营,我这心里忐忑不安极了。二营是咱们团的拳头,部队执行的是你亲自制定的那一套训练方式,其实我有研究过,一营的训练大致在侦察部队的档次,而二营的训练即使跟军区新组建的特种部队也没什么两样。团长,我是装甲兵出身,让我带二营是很困难的,只会制约到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顿了顿,他低声说道,“咱们团,除了秦参谋长,也就只有曹营长才能驾驭得了二营,别人都不行。”
李路心里很满意,脸上笑容不变。当着他这个团长说出这样的话来,陈俊杰这是再次明确无误地表明了他是死跟团长的人,否则几乎一棍子把团里其他干部否定的话他又怎么会说出口?
奔三十的人了,即便没什么机关工作经验,也早练出来了。
“小陈,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很难得,很好。”李路点点头,说道,“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组织给予机会,咱们就得努力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敲了敲烟灰,李路说,“你不是装甲兵学院出来的吗,在164师那边干了几年的坦克连长。估计你也听说了,咱们团要组建装甲营。”
陈俊杰眼睛睁的大大的,胸脯挺得高高的,呼吸有些急促。
早先听说团里要组建装甲营,他的心思就活络开了。701团的营级干部里,科班出身的装甲兵就他一个。他敢肯定团长会让自己来干这个装甲营长,但是呢,也存在着从外面调入新干部的可能。他就一度患得患失起来。
他这个二营代理营长本身就是妥协的产物,李路回来这么些日子都没给他去掉代理二字,他就知道迟早要把二营交出去。
就更加的期盼这个装甲营长了,而且,他的副营三年多了,能上这个装甲营长,级别也就能提前上到正营。这可是跟工资福利什么的直接挂扣的,每一个职业军人都不会不重视。
“今天找你来,是要听听你的看法,去给我当装甲营的营长。”
李路说完,调整了一下坐姿以便坐得更舒服一些,“怎么样,有没有信心给我带出一个猛虎营来?”
陈俊杰激动地答道:“有!我一定带出一群下山猛虎来!”
第317章兵役改革
装甲营的两位主官确定了下来,陈俊杰任营长,苏长城任教导员。团党委会议一致通过了二人的任命,随即就报请军区批准。
就营这一级的人事安排,701团自己完全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报给军区,也就是走走程序。这个生杀大权是掌握在李路手里的,团党委会议早就给他搞成了一言堂。
苏夏不出他所料,并没有对装甲营的人选提出异议,也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一副完全同意李团长、任人宰割的模样。
李路也打好主意了,不管她何方神圣,只要不捣乱就由她去。秦国华曾说过,也许她也就下来镀镀金,一段时间后就滚回总部去了。李路对此不可置否。
三营的骨干要从一营和二营中挑选出来,而且必须是装甲兵出身的,扒拉了半天也就那么十几个,大部分年底就要退伍。
这么一来,李路不得不把兵役法改革那一套提前用了上来。701团组建之初,李路就通过老爷子向上面提交了申请,将701团同时作为兵役法改革的试验部队,探索新型兵役模式。
于是,组建装甲营提上日程,就牵扯出了另一个问题来。
兵役改革这个东西说来复杂,李路现在也没有铺开来做,而是一步步地推进,用行为来推进理论。
马上就要年底了,有大批的二年度兵要退出现役。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这些兵里能够成为志愿兵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再一次,因为改革开放对军队的冲击,军队内部的权钱交易、靠关系留队是频频发生的。
没有关系你再优秀也得脱下军装,这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了。
好在,701团没有这个问题。李路心狠手辣地建立了一套内部竞争上岗制度,你要是干不好达不到标准,随时给你调职或者干脆直接撸掉。基层的骨干和技术骨干,也是凭本事说话的,谁有能力谁就上位。给领导送烟送酒没用,要是给发现,李大团长还得给你送军法部门去。
但是,如果按照原来的步兵团的士官编制,701团到年底也是要流失很多优秀的人才。
所以,当时李路想着把兵役改革试验的任务要过来,就是考虑到这种情况。现在,装甲营要组建起来,年底老兵要退伍,这一下子就无人可用了。李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士官的比例。
他参照后世的新兵役法,同时参考了美帝的军人职业化制度,起草了一份试验办法。按照他的方式,701团里,士官要占据兵员比例的60%。这意味着两点,第一,二年度兵留队的名额大量增加。最明显的就是步兵战斗班,以前是除了班长之外,其他的都是义务兵,那么改革之后,班长、副班长、精确射手和火箭筒手基本上都是士官。
第二点,意味着很多原本由军官担任的岗位,将会是由士官来担任。比如营一级的作战参谋、侦察参谋等等。这说明士官的自身水平必须有很大的提高,才能胜任原本由军校毕业生的军官的工作。
对于701团,这么做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基本上可以留下优秀兵员。试想一下,两年义务兵,第二年这才刚刚练出点火候来就要退伍回家了,这对部队战斗力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
久而久之,部队就沦落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福利性机构。后世那么多家长都死命地往部队里塞自己的孩子,说得最多的不就是“到里面锻炼两年再回来”吗?
要保持部队的战斗力稳定,就必须增加职业军人的数量。确切地说是必须提高士官的比例,同时下调军官比例。
不过这么做,最大的问题就是军费开支大大的增加了。按照李路的设想,701团执行的这一套模式里,下士的月工资是去到了800员,这个水平在91年是很高的。而义务兵的月津贴才区区32块钱。
701团现在的1384人当中,今年要退役的老兵有412人,几乎占了全团兵员的三分之一。按照李路提出的60%的比例,这412人几乎都能转为士官,只要他们符合条件。
这意味着,701团一下子增加了412号拿工资的人,这可是一笔相当巨大的支出。
如果是以前,李路恐怕是要为这个问题头疼的,但是现在,老爷子主持着拨款委员会的工作,这个兵役改革计划通过拨款委员会的批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本来,701团就是一个耗钱的单位,军中大佬早早的心里就有数了。
李路头疼的是,这个转改士官的标准,该如何制定。这不是简简单单拉几个军事科目出来,都上去溜一圈就行了的事情。军事、政治、个人情况、实际情况等等等等都需要考虑到。
当今的国防军,对于转改士官有何标准呢?别说现在,就是后世,所谓的标准也只是领导一句话。君不见步枪分数那么高也上不去军校吗……我肿么又说实话了……
李路是要杜绝这种现象出现的,所以,现在他有机会拿701团率先尝试,就得弄出一个完善的转改机制来。
他把这个兵役改革方案拿到了常委会上进行讨论,一连开了好几天的会议。这几次会议,也是701团党委常委会议有史以来最和谐气氛最好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几次会议。
莫大伟、秦国华、鲁凡,一边倒向李大团长,就算苏夏这个副团长反对也是单薄无力的。让李路意外的是,苏夏居然很赞同他的方案,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防军现行的兵役制度的缺陷,同时提出,可以参考一下欧洲国家的兵役制度,结合国情综合考虑,比如德国。
李路这时也才明白,苏夏之前说的还真是实话,她是摆明了车马来701团工作的,不是来耍阴谋的。她有留洋经历,见世面广,比起其他官僚来,看得远看得透彻。
只要是这样那就没问题,至于要取代李大团长么,那就各凭本事了。
起码现在,双方在兵役改革方案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到头来,莫大伟和鲁凡这样的老式干部反倒是除了为动作大担忧,为了能参与这么一项重大的试验激动之外,没能给出可行的意见来。恰是这个苏夏提出了几点,值得参考。
她就提出建议把士官分门别类,如指挥士官、参谋士官、技术士官、战斗士官。这一点正合李路之意。
同时她对李路把士官等级划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七个等级,明确地表示了赞同的态度,认为这样使得现行有些混乱的各期士官要清晰得多,等级也更加的森严了。
她却是不知道,李路这一套完全就是直接把后世2009年的士官制度改革搬过来的。实际上,这一套也是跟美帝学的,只不过多了一个四级军士长而已。
话说回来,美帝那一套华夏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的确很有用。去到2009年才出来个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根源还是因为军费不够。不是没钱,是军费不够。
李路提出的兵役改革方案,团里一致赞同,他就以701团的名义提交了总部。
按理说,像兵役改革这种涉及到国防政策的事情,一个小小的试验步兵团是没有资格去拟定并且实施的。这种情况得以出现,还是因为李路这个妖孽。说起来,701团实际上就是当时他参加高层军事会议和一众大佬的赌约。
他当时抛出来的理论和观点,海湾战争毕竟是他人之手,还得他亲自动手来证明。否则,他是要坐视“夸夸其谈”这个罪名的。
放着701团这张白纸,李路才有机会想画什么画什么,而不必诸多的顾忌。退一万步说,即便改革失败,那顶多是一个团而已。同样的,改革成功,那也只是一个团,如何深化推广,就是以后的问题了。
方案是从总部传到了最高统帅部,和李路预计的有些许出入的是,方案的审批过程遇到了不少阻力。双方争执的焦点却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701团究竟有没有资格去探索和试行兵役改革。
持反对意见的大佬认为,兵役改革是军国大事,涉及到国家国防政策的调整,一个小小的步兵团小小的团长,没有资格提出关于这方面的改革方案。也就是说,他们有可能是根本没看方案的内容,只看了方案最后的落款。
支持派的大佬指出,701团本来就是陆军改革的试验田、探路先锋,任何方式的改变都可以进行,这也是当初成立701团,并且给该团特别拨款、特别权力的原因所在。
李家老爷子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单独上门求见了副统帅方上将,寻求支持。方上将是欣赏李路的,当时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关于海军的发展深谈了一次,非常的投机。再一个,说起来李路是帮助他完成了夙愿的。
两次大动作,一个是大力促进购买f…14d舰载战斗机,另一个则是已经进入南海的运载着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船队。
当时接到从乌克兰传回的消息说已经成功获得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和瓦良格号后,方上将是激动得晚上破例喝了两杯。当今国防军中,没有人不知道,这位毕生为国防军装备体系建设费心心血、尤其是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身材高大的上将,最大的心愿是看到自己的航母。
虽然不是自己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