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如此,谁可为使?”袁耀眼中露出了一些亮光。

“臣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魏王派兵来助。”杨弘眼中露出凛然之色。

袁耀眼中突然锋芒大盛,狠狠的盯着杨弘,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什么来。杨弘心中一颤,随即目光坦然的迎了上去。

袁耀盯了他一会,收敛起眼神,黯然的说道:“去吧,若是说不来救兵,你也不用回来了,就去辅助魏王吧。”

杨弘心头剧震,失声道:“陛下……”

袁耀不耐烦的摆手打断了他:“退下吧,朕想独自安静一会。”

……

十万袁军阵列如山,将涿县城围得水泄不通。

涿县已经残破不堪,城楼上下尸体堆积如山。城上的幽州兵已是强弩之末,城下的袁军却是气势如山。

红日西坠,照在涿县城头上的斑斑血迹上,显得更为惨烈和悲凉。

身穿金甲的袁绍,抬头看了一下天色,微微一点头,淡淡的说道:“再攻一日,就是结束的时候了。”

四年前,如果没有那只神秘的鬼脸骑兵,他早已登上此城,甚至已经占据了幽州全郡。四年之后再来,为时未晚。如今公孙瓒重伤尚未痊愈,甚至因此失去了锐气,退避到了蓟县,涿郡之地归于他的治下那时迟早的事情。

鸣金之声响起,袁军缓缓的退下。

袁绍在众将士的簇拥下驰回大营。

这时一个亲卫小校飞奔而来急报——杨弘来访。

在接待杨弘来之前,袁绍事先聚集众将先讨论了一番。

“金蛇”的情报网遍布天下,自然知道豫州的战况。很明显,杨弘是来求助的。

“我那不成器的侄子要来求助我,助还是不助?”袁绍问道。

沮授道:“豫州之地与兖州相邻,所谓唇亡齿寒,若不救豫州,则兖州必成四战之地,迟早沦为贼手,故不可不救。”

话音刚落,逢纪立即反驳道:“不可不可,如今公孙瓒伤势未愈,士气低迷,我军一路高歌猛进,当趁势攻下幽州全境,则魏王坐拥三州之地,天下谁敢小觑。如今汉军势大,若派兵救援豫州,派少则无异于火中添薪,派多则幽州兵少不足以掌控全局,坐失大好时机。”

田丰冷笑道:“公孙瓒素来悍勇,只是一时示弱而已,岂会轻易被灭。若不救豫州,则汉军攻下豫州之后,第一个要攻的就是兖州。届时汉军自司隶和豫州两面出击,东面的曹操和陶谦又虎视眈眈,则兖州危也。兖州乃中原膏腴之地,岂是幽州苦寒之地可比?”

审配接着又驳斥田丰:“汉军何以能速败豫州?皆因其骑兵众多耳,如今我等就算驰援豫州。也未必是汉军对手。幽州之地素来产良驹,占领了幽州则将获得马源,扩充骑兵。则魏王将实力大增,纵横中原无敌也。而且三郡乌丸族皆与魏王交好,若与其两面夹击,则幽州可速破也。”

袁绍手下的谋士分为三派,逢纪和审配支持的是袁尚,郭图和辛评则拥护袁谭,而沮授和田丰两人则是中立派。如今袁尚被袁绍任命为冀州刺史。袁谭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幽州与冀州接壤,逢纪和审配两人自然是希望能迅速攻下幽州,再将袁尚的势力渗透到幽州。则稳稳占据了上风;而且若豫州有失,则兖州朝不保夕,袁谭和郭图、辛评等人将疲于奔命,这自然是他们希望看到的。而沮授、田丰两人则是根据实际形势分析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当然遭到逢纪和审配的反驳。

四个谋士各执一词。争吵不休,袁绍历来优柔寡断,不觉踌躇起来。

眼看争论没有个结果,逢纪突然道:“公与和元皓说的亦有道理,只是那袁耀如今自称为帝,倘若救之,则魏王当何以处之?不若传杨弘进来,对其说明。魏王不是不可救豫州,只是那袁耀既是晚辈。今又岌岌可危,不若令其交出传国玉玺,投于魏王麾下做个豫州刺史。倘若其愿意,或许可救之。”

袁绍突如醍醐灌顶一般,立即拍手称善:“元图此言甚妙,就依元图之计。传杨弘!”

沮授和田丰两人对视一眼,无话可说。

“且慢!”逢纪突然喊道。

袁绍愠怒的望着他。

逢纪笑道:“杨弘自称陈国太尉,虽是有求于魏王,但是傲气不减。当列枪阵,令其钻枪阵而入,挫其锐气,以显魏王之威。”

袁绍大笑道:“甚好!甚好!”

大帐前,两排枪兵杀气腾腾,手中的长枪交叉在一起形成一个∧字形。

昂然而来的杨弘见到此阵势不觉眉头一皱,哼了一声,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走向枪阵。

袁军卫兵原本就是要他低头而入,∧字自然架得不高,杨弘头部刚好对上两边的长枪交叉之处,不能上前。

杨弘巍然不动,冷声喝道:“这就是魏王的待客之道和气量乎?”

大帐内听得真切的袁绍似乎被他的凛然无畏的声音所触动,高声喝道:“撤枪阵,让杨先生进来。”

杨弘冷哼一声,高昂着头,大步而入。

帐内,杨弘先是与逢纪和审配一番唇枪舌剑的大战,双方相持不下,各有千秋。

袁绍听得无趣,于是直截了当的提出了逢纪的意见:袁耀交出传国玉玺,投于袁绍麾下,则袁绍派十万大军驰援豫州。

“放肆!”杨弘指着袁绍一声怒斥。

他满脸凛然的气概,惊得袁绍一愣,帐内一时鸦雀无声。

“传国玉玺,乃天命所赐,岂能随意交出?魏王乃大陈皇伯,当对大陈陛下事君臣之礼,岂可发此僭越之言。”

袁绍被说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不禁勃然大怒,觉得此人实在不知死活。他命人点起一堆大火,打算把杨弘烤了,让他在大火之中垂死求饶,挣回面子。

大火升起,火光冲天,杨弘挺身而起,站在火堆前,面不改色,谈笑自如:“巧诈虚言,使臣所不为也。直言受戮,死则死矣。魏王,请帮我个忙?”

袁绍冷冷一笑,心道:刚才不是还嚣张的很吗?原来也不过是个怂蛋,还没放到火上去就求饶了,你求吧,孤听着呢?

袁绍得意地仰起了脸。

杨弘淡淡一笑,一字一句的说:“请魏王殿下添把柴,把火烧旺点,让杨某死的痛快一点。”

一席话的确是字字铿锵。

“什么?”袁绍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袁绍身边的众文臣武将恨的牙根都痒了,巴不得那火再烧的旺点,一会好烤的厉害些。

“啪、啪、啪”,袁绍拍起了巴掌,大笑而起:“好好好,古者兵交,使在其间,此亦人臣常事。赏,重赏!”

说完郑重其事的整了整衣裳,走到杨弘面前正色道:“杨先生大才,不知可否同谋天下。”

杨弘弯腰一拜,高呼道:“臣,谢魏王赏识,当为我王鞠躬尽瘁。”

“咕咚”,千里之外的刘协跌坐在椅子上,拿着袁绍会见杨弘的情报口瞪目呆。

“杨弘这就降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魂迷梦中(二更到)

第二百三十一章魂迷春梦中

“杨弘降了么?”袁耀拿起面前的酒杯喝了一口,脸上很淡然,似乎在说一件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另一只手却在怀中的美姬衣服里乱摸,也不避开来报者,直接将手伸进了那美姬抹胸里。

不过一月之间,这个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的英俊少年变得脸色苍白、形容憔悴,典型的一副惨绿少年的模样。

向他汇报的是陈国大将梁刚,当初跟随袁术起兵的大将们,如今就只剩下他和张勋了。

见到袁耀表情淡然,他心底稍稍心安,又继续禀报道:“臣有二事,不知当不当禀奏?”

袁耀微微皱了下眉头道:“奏。”

梁刚道:“魏王来使,说要驰援豫州,须请陛下答应两个条件。”

袁耀淡淡的哦了一声。

梁刚看了一下袁耀的脸色,又继续说道:“其一、交出传国玉玺;其二、陛下投于魏王麾下,封为豫州刺史。”

“放屁!”袁耀怒骂了一声,却并未像梁刚想象中的暴跳如雷,脸上依然平静如水。

“是。”梁刚急忙附和道。

“他不过一个袁家庶子,岂敢如此狂妄,给朕将来使轰走。”

“是。”

“另外一事呢?”

梁刚又看了一下他的脸色,鼓起勇气道:“汉帝钦使求见,当为招降而来。”

袁耀脸色一凝,默然无语。眼中光芒闪烁。

许久,他才微微叹了一口气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朕既已自立为帝。又岂能再俯首为臣。不见!“

“是。”

袁耀又端起案几上的酒杯,将杯中的残酒一饮而尽,另一只手在怀中的美姬那巍巍的山峰上一阵轻揉慢捻,弄得那美姬全身轻颤,轻声娇吟不已。

袁耀咂了咂嘴,不知道是在品味美酒的滋味,还是在品味手中那软玉温香的感觉。突然抬头凝视梁刚,低声喝道:“杨弘都降了,你为何不降?”

梁刚不觉额头冒汗。随即正气凛然的说道:“臣,生是大陈人,死是大陈鬼,大丈夫死则死矣。岂能屈节。”

袁耀点点头道:“甚好!甚好!”

沉默了一阵。又问道:“大将军何在?”

梁刚道:“汉军已到京师二十里之外,大将军正在城头布防,欲与汉军决一死战。”

袁耀眉头微微展开,轻声说道:“大将军忠心耿耿,朕亏待他了。”

语气之中略带愧疚。

梁刚告退。

怀中的美姬望着梁刚离去的背影道:“梁将军还是挺忠心的。”

“杨弘之前也很忠心的。”

袁耀淡淡的说道,双手却没有停,很快将那美姬像剥粽子一般剥了个精光。

“嗯……陛下今天已要了三次了,要注意……身……体……啊……”

屋内火光熊熊。温暖如春。袁耀却心如冰冻,只有美酒和女人。才能使他忘记寒冷。

……

汉军围城了。

半年平叛,百战沙场,今天,他们终于杀到了谯城下。

大局既将砥定,三军士气饱满,同城头守军的慌张气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无数的士兵光着脊梁,在烈日下忙碌,兴奋地用砍伐来的木头建造着攻城器械,阳光照在他们黑黝黝的肌肤上,汗水闪闪发光。

汉字大旗在烈日下竖得笔直,十万汉军在谯城下扎下十里连营,旗幡招展、营盘连天,那威风气势,令城头守军望之丧胆。

刘协沐浴更衣,换上了隆重的冕服,头戴冕冠,身著百鸟朝凤之紫玄衣,下穿龙游天下之朱红裳,脚踏青龙摆尾之金丝靴,在数位猛将的拱卫下巡视城下阵地,所过之处,将士欢呼,如同大海狂啸一般。

谯城之内。皇宫。德阳殿。

袁耀从龙床之上慵懒的爬起,迅速穿衣。

身边的美姬急忙翻身坐起,娇呼道:“陛下岂可亲自穿衣,当由臣妾来服侍陛下。”

袁耀不语,迅速将衣裳穿戴整齐,走到铜镜前细细将头发梳理好,端端正正的戴上冕冠,仔细在镜中照了许久,这才从铜镜前的梳妆台上拿起一个锦匣,对那美姬道:“你跟朕一场,朕也不愿亏待你,此匣中之珠宝可保你一生衣食无忧。你速速出宫吧,待得城破时混在百姓之中出城。”

那美姬也穿戴整齐,走到袁耀身前深深的鞠了一躬,接过锦匣一言不发的往外走去。

袁耀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

突然,随着一声惨哼,那美姬缓缓转过身来,随即轰然倒下,手中抓着一根带血的金钗,一缕鲜血从喉头缓缓流出。

“爱妃!”

袁耀一阵嘶吼,冲上去抱住她的娇躯。

殿外传来急剧的脚步声和吵闹声,一队红衣侍卫气喘吁吁的飞奔而来。

“启禀陛下,梁刚贼子临阵叛变,开城迎敌,如今汉军已攻入西门,城中将士不敌,大将军已战死,还请陛下速速随我等出宫。”

袁耀全身一震,随即惨然大笑,笑声中充满悲凉和无奈。

“魂迷chun梦,终究是空。哈哈……”

……

“城破啦,城破啦,燕军进城啦!”

百姓惊慌地满街奔走,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汉好象天塌了似的踉跄奔跑了几步,一跤跌倒在地。随即,大队的铁骑从他身边疾驰而过,马蹄声“哗啦啦”听得人心惊肉跳,那队伍最前一人,手中掌着一面大旗,迎风猎猎,正是一个“汉”宇。

“天啦,汉军进城啦!”

老汉又疯狂地喊了两声。跑到旁边一栋房子的滴水檐下站着,眼看着汉军不管步骑,皆如洪水一般地从他身边奔驰而过。老汉魂不附体地叫了两声之后突然醒悟过来,仔细想想:“汉军进城…跟我这糟老头子有什么关系?”

老头儿老实了,贴着墙根站定,不再叫嚷,也不再动弹,偶一回头,突然发现旁边窗棂上戳了个窟窿。主人家贴在窗户上,露出一只眼睛,正在观望着大街上的动静。忽然有一种好笑的感觉。

汉军大军从西门一进来,满街满巷的老百姓便呐喊起来,汉军进城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开始许多老百姓尚惊慌失措的乱奔乱跑,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不对劲了。因为城中的守将、兵士大部分都一个个将手中的兵器举在头上。整整齐齐的站在大道两旁。城中偶尔有厮杀的。也是很快就平息下来了,反倒是少数乱奔乱跑的百姓误入交战阵中,白白的丢失了性命。

百姓们终于明白过来了,他们原本就是大汉的子民,现在陛下来剿灭叛贼,他们跑什么跑。很快百姓们安静下来了,跑得快的各回各家,跑得慢的就乖乖站在街道旁给汉军让路。

一阵暴烈的马啸声传来。如同虎啸龙吟,道旁的百姓和降兵不觉抬起头来。朝马鸣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一个身穿冕服冕冠的俊美少年,腰佩龙渊剑,手持九龙戟,骑着一匹宛若九天下凡般的神驹,在无数将士的簇拥之下,奔驰而来。

那一刻,道旁的军民齐齐惊愕住了,一动不动的望着这个少年。他们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汉天子,司隶一带百姓口中的大德仁君。

刘协在众将士的簇拥之下往陈国皇宫奔去。

百官朝会殿。

一个同样身穿冕服头戴冕冠的少年,端坐在金龙椅上,左手持着一方大玉,右手持剑,威风凛凛的俯视着朝堂之下,似乎正望着殿下的文武群臣。

殿堂之外,人声鼎沸,随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一群人昂然而入,闯进了空空荡荡的大殿。

刘协排众而出,冷冷的注视着龙椅上的袁耀。

两人四目交接,对视了许久。

袁耀突然大笑道:“刘协,你终于来了……今既已见朕,为何不拜。”

“放肆!”刘协身边的几名将领齐声呼喝,就要上去将他砍杀。

刘协双手轻轻一摆,制止住众将。

“‘明月兮照我心,我心兮付瑶琴。瑶琴兮述我意,我意兮揽明月’。一别经年,昔日歌声仍在耳畔。当年袁卿若肯听朕之劝告,何至如此。”刘协淡淡的说道。

袁耀哈哈大笑,长身而起,亮出手中的玉玺,冷声说道:“此玉乃传国玉玺,得此玉者方是受命于天的皇帝,否则就算一统了天下,也终究是白板皇帝一个。你若敢与朕比剑,赢了则此玉玺归你,从此你就是名正言顺的汉帝,即便是西汉的刘辩也只是伪帝一个;若你输了,则奉朕为主,供朕驱驰。”

刘协冷冷一笑道:“朕是不会与你决斗的。”

袁耀再次得意的大笑,轻蔑的问道:“莫非你怕了么?”

刘协笑道:“你根本不配与朕决斗。朕若赢了你,你将获得力战汉帝而死的殊荣,而天下人将笑话朕居然与区区一个叛贼做生死斗;无论输赢,你都占尽便宜,朕岂会自降身份与你决斗?”

袁耀狂怒一声,自龙椅上一跃而起,剑如流星,直奔刘协。

一道剑光迎面而起,袁耀的身子在空中突然僵住,然后摔落在地。

就在他的身子腾空那一刹那,手中的玉玺已狠狠的抛向空中。

玉玺在空中划过一道光弧,眼看就要摔落在地,只见人影一闪,那方玉玺已稳稳的落在刘协手中。

击杀袁耀的王越,将手中的泰阿剑插入地面,对着刘协纳头就拜:“恭喜陛下夺回传国玉玺!”

身后诸将纷纷跪拜了下来。

第二百三十二章幽州激战(三更到)

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天地之间一片银白。

风雪之中,一队两万余人马的军队在雪地里迤逦而行,将满地的碎琼乱玉踩得粉碎,在身后留下一道粗粗的黑线。

当先一员猛将,身长八尺有余,手提一杆丈余长的虎牙枪,骑一匹枣红色骏马,神态十分威猛。

此人正是河北名将文丑,率袁军先锋军疾攻往广阳。广阳一破,则十万袁军将威逼蓟县。而要蓟县一破,则除长城以西掌握在公孙度手中的辽西三郡以外,幽州诸郡将很快会落入袁绍手中。

因为在公孙瓒的背后,还将有数万乌桓突骑在等着他。

乌桓人属于东胡民族的一支,在历史上对汉朝是时叛时顺,聚居在边塞五郡。对于乌桓人,公孙瓒一向采取的就是激烈打压的政策,甚至因为这个政策与当时的幽州刺史刘虞不和。因为刘虞的对待乌桓人的政策是恩信招降,为此公孙瓒在历史上将刘虞杀了。穿越的刘协将刘虞调任并州之后,公孙瓒更是对乌桓人采取血腥镇压的政策。而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更是乌桓人心目中的噩梦,演义中说的“羌人见白马皆走”,其中的羌人就说的是乌桓人。

处于公孙瓒高压政策下的乌桓人,与前来攻打的公孙瓒的袁绍自然而然的结成了联盟。乌桓人丘力居部、难楼部、苏仆延部和乌延部联合起来,意图趁袁绍大举进攻幽州之计。对公孙瓒进行前后夹击,一举灭之。

文丑率着大军冒着风雪一路急行,意欲趁风雪天气突袭广阳。使其成为攻打蓟县的据点。

而据‘金蛇’来报,广阳城中不过两千余守兵。

风雪越来越大,狂风呼啸,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漫空飞舞,纵使穿了棉衣和皮甲,袁军依旧在风雪中感到寒气森森,有的体质较弱士兵想停下来歇息一会。

“不要停。不要坐,否则必死无疑,还有十五里路就到广阳城下了。”文丑厉声怒吼道。

可是仍旧有个别的士兵忍不住坐了下来。这一坐就再也没起来。

大军继续前行,突然前面有人喊道:“前面有人!”

风雪之中,一人纵马而来。

眼看就要冲到众军百米之外,却突然摔落下马。倒卧在风雪之中。

文丑身边的侍卫问道:“将军。要不要上去看看?”

文丑望了望天色,皱眉道:“不要管了,务必在天黑之前赶到广阳城下,大军不能停。”

大军继续前行,那具倒毙在雪中的尸体也被乱骑踩过,无人仔细去看一眼。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狂风怒号,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疼。

突然风中传来异样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

“是敌骑。是敌骑……”有人狂喊道。

文丑双目如电,冷冷的注视着前方奔驰而来的一团白色影子,厉声喝道:“他等不过两千骑兵,而我军十倍于他等,又有何惧之。传我将令,结阵迎敌!”

他的声音如巨雷般,在风雪中轰鸣,原本慌乱的袁军很快就镇定了下来,迅速结好阵,准备应战。

数千骑兵轰然而来,白衣,白甲,白马,雪白的长刀,如同白色的幽灵一般,在银白色的冰天雪地里显得那么飘逸,如同梦幻一般。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一阵呼喊声传来,整齐而响亮,响彻云霄。

“白马义从,是白马义从……”有人开始惊呼了。

“临时拼凑的白马义从,战力已降了许多。”文丑冷冷的说道。

千骑竟奔而来,当先一人手持长槊,白衣胜雪,白龙马如电,声若洪钟:“射!”

一把把奇异的弩抬了起来,于百步之外开始施射。

万箭穿空,连弩激射!

文丑的脸色终于变了。

……

距广阳百里之外的良乡城。

一个黑衣人战战兢兢的跪倒在袁绍面前。

袁绍脸色铁青,对着那黑衣人怒吼道:“白马义从已经覆灭,为何会再有两千白马义从出现?”

黑衣人低声道:“公孙瓒退居蓟县,数月以来一直在训练这只临时拼凑的白马义从。”

袁绍怒道:“两千临时拼凑的白马义从能大败我两万大军,难道文丑是废物一个?”

黑衣人急声道:“我军于风雪之中长途奔袭而来,寒累交加,而彼等以逸待劳,且雪地之中不利于步战,更因其拥有连弩之利器,故致使我军大败。”

“幽州军何以获得连弩?”

“汉帝专程派人从京师送往。”

“既然如此,为何你等不提前通知文将军?”

“公孙瓒极为狡猾,事先并无通知,等到临行出发之时臣才发现,‘青蟒’大人亦有派人传报,但不料传信之人身患羊癫疯之病,竟于途中倒毙于雪地,故此出了纰漏。”

袁绍气得一脚把他踹翻在地,怒斥道:“废物!一群废物!如今天寒地冻,幽州军久居苦寒之地,善于雪地作战,又有连弩之利,幽州如何能破?如不能在一月之内攻下蓟县,待得幽州军养得精神,汉军整顿完豫州残局,我大魏地界将四面受敌,‘青蟒’误我!‘青蟒’误我!”

那黑衣人战战兢兢的说道:“‘青蟒’大人自知误了陛下大事,故欲孤注一掷,击杀公孙瓒。公孙瓒一死,则幽州群龙无首,取之易如反掌,还请魏王定夺。”

袁绍眼中神色一亮。

……

天气逐渐转晴,大雪慢慢消融。困守在良乡城的袁绍大军再次出动,浩浩荡荡的杀向广阳。

良乡城西门十余里处的丛林之中。两千白马义从,紧张不安的掩藏在树林之后。公孙瓒身披甲胄,肃然而立。

一个白袍小将手执大刀,立在他身旁,眉宇之间盈溢着杀气。这名小将原本名叫王远,跟随公孙瓒多年,被公孙瓒收为义子,叫公孙远。

马蹄声响起。一骑斥候纵马飞奔而来。

“启禀将军,袁军前军及中军共八万,已离城六十里地。奔往广阳城。如今只留下后军辎重兵约一万,预计一个时辰之后出城,城中只留守军三千。”

公孙瓒暗松了口气,心中冷笑道:“袁绍。你屡次欺我。这次定叫你知道我公孙瓒的厉害。广阳城内有精兵五万,又有连弩之利,就算二十万大军也不能撼动广阳分毫。我再断你后路,烧你粮草,让你的主力大军就此断送在幽州之地。”

等了半个多时辰,公孙瓒估摸时间已到,率领着两千兵马,踩着遍地的残雪。轰然由西向北杀去。

两千飘然如雪的白马义从,一口气奔出了七八里。队伍最前头的公孙瓒,神经紧绷,双目如刃,时刻警觉的盯着前方。

他怀揣着不安,率领着这支兵马,从西门绕向北门,一路上并没有撞上袁军的巡逻斥候。

公孙瓒紧张的脸上,渐渐的缓和下来,嘴角也流露出一丝庆幸的笑意。

远远的看到一长队兵马如一条长长的黑线缓缓的从良乡城北门驰往北方,隐然往广阳城而去。众将士不觉兴奋起来,眼中露出昂扬的斗志。

他们却浑然不觉,大道两旁的树林中,一双双凶光毕露的眼睛,正在死死的盯着他们。如同猛兽盯着羔羊一般。

文丑坐胯枣红马,横枪而立,一双鹰目冷视着外面扬长而过的敌人,嘴角钩起一抹讽笑。身边的诸将士,已是杀意激荡,热血沸腾。

树林外,两千幽州军已经全部进入包围圈。

文丑星目一睁,虎牙枪向前狠狠划出,厉声喝道:“放箭,给我射杀这些不知死活的幽州军,活捉公孙瓒”

咻咻咻!

林中万箭齐发,如倾盆大雨一般倾泻向幽州军。

随着一阵惨叫声,公孙瓒双目圆瞪,高声吼道:“中计了,速速冲出包围圈。”

话音刚落,前面传来人仰马翻的哀叫声。

大道前面竟然挖了一个又长又宽的陷马坑,跑在最前的白马义从纷纷摔落在坑中。

咚咚咚!

十余面牛皮大鼓,骤然敲响,震天的鼓声撕碎了林中的静谧,吓得满树林的飞禽雀起。

“杀——”文丑雷啸一声,手舞大枪,纵马当先杀出。

埋伏在林中的五千袁军,骤然现出,如神兵天降一般,向着大道上的敌人涌去。

几乎在同一时刻,另一侧树林中,袁将朱灵也率另外五千兵马,如潮而起,狂扑出了树林。

一万袁军伏兵,疯狂的杀向乱成一团的的幽州军。

“放箭!”公孙瓒大吼。

众将士猛然间恍悟,这才惊醒过来,手中的连弩尽出,狠狠的向两边的敌军射去。

两侧伏兵转眼杀出,热血昂扬的袁军们,大声呼喝着杀来,却被一通密集的乱箭射倒。

公孙瓒见连弩虽然压制住了袁军,但是刚才那一通乱箭已将两千白马义从射倒了三四成,败局已定,厉吼一声:“回撤”

到了这般地步,除了逃出包围之外,无法挽回败局。剩下下的千余骑兵,簇拥着公孙瓒一路向西狂杀而去,拼命的突围。

文丑和朱灵率众军士在背后紧紧追赶,奈何白马义从马快,又有连弩压制,很快就逃出了包围圈。

刚刚跑出两旁树木丛生的大道,迎面又有一只军队如同乌云一般汹涌而来。

第二百三十三章白马之殇

只见一杆魏字大旗往空中重重一擎。苍凉低沉地号角声霎时冲霄而起;汹涌而前地袁军纷纷减速。同时向两翼缓缓展开;在距离幽州军一箭之遥处扎住阵脚。

长枪拒马,万箭齐发。

为首的将领横刀立马,正是袁军大将王摩。

公孙瓒心头一阵悲凉,终于明白从一开始就是中了圈套。

身旁的义子公孙远吼道:“关靖老贼降敌了,义父休慌,远儿拼死也要确保义父安危。”

此次奇袭献计的正是公孙瓒的长史关靖。

公孙瓒怒吼一声:“杀!”

手中长槊往前一引;千余白马义从霎时呼啸而去;狂乱地铁蹄叩击着残雪未消的地面;激溅起滚滚的泥土和雪屑。漫天飞扬地泥雪中,白马义从冒着箭雨和如林的长枪,冲杀了过去。

“嗷~”

公孙瓒嘶声大吼。

“嗷~”

“嗷~”

一千多白马义从纷纷策马追随。喝斥声、兵器撞击声、铠甲地磨擦声霎时间响成一片,如同一群凶狠的饿狼一般奋不顾身的扑向敌群。

“呀嗬!”

公孙瓒大喝一声;白龙马昂首一声悲嘶;四蹄腾空而起。公孙瓒身后,一名掌旗手擎起那杆血色大旗;如影随行、誓死相从。在血色大旗的引领下;白马义从纷纷策马疾奔;霎时间;千余精骑汇聚成一股浩瀚铁流;向着敌军席卷而去;杂乱地马蹄践踏过处;大地一片狼藉。

……

“杀!杀呀~~”

王摩胸中战意激荡;策马扬刀、奔驰而来;百余轻骑追随左右;身后万余长枪兵汹涌而来,如同潮水一般将千余白马义从团团围了起来。

“斩杀公孙瓒。连升三级,赏钱百万!”

王摩一边厮杀一边大吼。

万余袁军像打了鸡血一般吼叫起来。所谓蚁多咬死象,白马义从初时尚利用骑兵的冲势在敌群之中左冲右杀。慢慢的从势渐缓,与敌军呈胶着状态,很快就处于下风。

背后又是喊杀声大起,文丑和朱灵各率大军赶来。

“护送主公出阵!”

一名军司马高声大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