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不再言语,过了一会才问荀彧道:“文若认为陛下此去西征如何?”

荀彧凝眉沉思了一会,才脸带忧色的缓缓说道:“陛下占据大义,兵虽少却精悍而齐心,况且又有神弩利器,手下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主帅张辽虽然年轻但是熟识兵法、颇有大将之风,又有老将朱隽辅助,理应胜算很大。不过,属下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曹操微微叹道道:“缺了一个文若!关羽和张飞不过一介勇夫,数万兵马交战,个人武勇决定不了大局;张辽虽然颇有帅才,若假以时日,必可成名将,但如今毕竟刚过弱冠之年,统兵经验不足;朱隽虽然征战多年,其战绩多为征剿黄巾贼寇所得来,早年与西凉叛军交锋,败绩甚多,况且为副帅,难有作为;陛下虽然英明,但是年纪尚幼,全无作战经历。陛下与王越学得一手好剑,对两军作战毫无帮助,反而增添了几分尚武好勇、冲动任性的气息,昔日北氓山之乱就是明鉴。千军万马作战,斗谋不斗勇,天子军队缺乏谋士,面对强悍的西凉军和谋略过人、智计百出的李儒,陛下要想彻底赢得此次西征,恐怕难以如愿。”

他将头抬了起来,望着天空轻声说道:“经历磨炼才能成长,但愿陛下能安然回来……”

新安城。

此城建于战国时期,南临涧河,护城河也连着涧河。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曾在新安南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以致至今流传涧河水会半夜发出呜咽之声,那是二十万秦军的冤魂在哭泣。

新安城不仅是中原通往西北的要道,也是战略之要塞,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西汉初置新安县,属三川郡;东汉时期属于弘农郡

接到探子急报后,新安城的城门早已紧闭,吊桥也已经拉起。巍巍的城墙上,堆满了礌石,弓箭手们已将箭拉上弦,蓄势待发,严阵以待。

远处马蹄声渐渐响起,随即一片乌云般的骑兵飞速的向东门奔来,越来越近,蹄声如雷,尘土遮天。正是西征先锋军——近卫营。

大军停在离城墙一箭之地外缓缓停下。

一员大将带着数名精锐卫士纵骑奔驰到城墙下,仰头一声响雷般的大喝:“快开城门!”

一个黑甲将领从城楼上探出头来喊道:“胡车儿,你已叛逃我大凉皇帝,还敢前来我大凉的城下叫唤?趁早速速离开,否则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胡车儿勃然大怒,以手中巨槊指着他骂道:“赵岑你个废物,也敢在胡爷面前叫嚣,可否敢下来一战?”

赵岑哈哈大笑道:“我堂堂大凉的虎威中郎将,不屑与你这叛贼交战。放箭!”

城楼上箭如雨下,胡车儿急忙挥槊拨开乱箭,退了回去。

接着数千骑蜂拥而来,简装弩千箭齐发,强大的攻速和射程将城楼上的箭雨压制住了,但是骑兵终究对攻城束手无策。

胡车儿挥起巨槊对着城门猛击了几下,城门纹丝不动,只好悻悻的率众退回,等待主力大军的到来。

不久,新安城东又尘土遮天,刘协与张辽率着四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停在了城外一里处。

刘协披着紫色的披风,催动着逍遥马,在张辽、关羽和张飞等将领的陪同下,缓缓的走近城下。

“此城墙不高且薄,用神弩掩护,直接强攻就可攻下,陛下无须担心。”张辽望了一下对面的城墙,胸有成竹的说道。

刘协抬眼望着城墙上的士兵,满眼迷惘道:“都是朕的子民啊,你等知道为何而战,他等却不知,只是听命行事,被迫而战。这一轮强攻,又得死多少人啊。”

众将默然无语。

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枭雄或诸侯们来说无所谓,所谓杀一人是罪,杀万人是雄,杀百万是雄中之雄。可是对于逐渐融入皇帝角色的刘协来说,双方交战死的都是大汉子民,心里难免不忍。整个东汉此时不过四千万人口,杀到三国时连两百万人口都不到,不管谁胜谁负,最后遭殃的都是老百姓。

“守城的主将是谁?”刘协问道。

“赵岑。”

赵岑?演义里好像此人只出现过名字,并未出场,而三国志里根本查无此人。

“此人武艺谋略如何?”

“废物一个,末将十合可擒。其不过仗着早年对董家有点小恩情,又跟随董卓多年,才混得此位。”胡车儿不屑的说道。

“哦。”刘协若有所思的眯缝起眼睛远远的望了赵岑一会,然后道,“走,随朕过去看看。”

赵岑望着城下黑压压的一片大军,心中暗自心惊,尤其是远远的看到了关羽和张飞,更是十分胆寒。当年关羽温酒败华雄,三英战吕布他都在城楼上看得真真切切,现在见到这两员猛将自是心虚。

看到刘协随同关羽和张飞等人策马直奔城下而来,赵岑不禁大惊,扶着女墙对着城下大喊:“来者何人?再靠近就放箭了。”

“大胆贼子,见到陛下也敢如此无礼,待老张杀进城去取了你头颅”。赵岑话音未落,张飞一声霹雳般的吼声吓得赵岑魂飞魄散。

刘协仰头对赵岑喊道:“赵将军,你本乃大汉之将,理应效忠朝廷,为何反助逆贼?新安城低墙薄,难以坚守,朕无须一日即可破城,何不弃暗投明,归顺朝廷,也不辱没了祖宗。还望将军慎思之。”

赵岑眼中贼光闪烁,躬身对着下面施了一礼道:“陛下,能否容臣考虑一日,明日此刻,臣再答复陛下。”

“汉军一到立即向我汇报,你须坚守新安城两日方可撤退,否则军法论处”。这是李儒给赵岑的命令。能够拖一天,完成任务的难度就降低了一半。

胡车儿急道:“此人乃是董贼之心腹,顽固不化,必是缓兵之计,陛下切不可轻信。”

刘协望了一下城墙上衣衫单薄的士兵,摆了摆手道:“兵法有云: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我军远途奔袭,甚是劳累,休整一天再战也好。”

次日下午,刘协率众将再次策马奔到城下,张飞对着城上一声大喝:“赵岑何在?”

城头上一片寂静。

张飞又是一声巨雷般的大吼:“姓赵的再不出来,我等即刻攻城,杀你们个片甲不留。”

城头上一片慌乱。不久,赵岑从女墙上探出头来,高声叫道:“赵某在此!”

刘协对着他微微一笑道:“不知赵将军考虑的如何?”

赵岑挠挠头,涎笑着脸道:“赵某尚未考虑明白,陛下再给臣考虑一日如何?”

刘协摆手制止住气得七窍生烟的诸将,笑了笑道:“赵将军如果不愿意投降,朕也不为难你。不过你还可以选择撤兵退回长安,让出此城,免得生灵涂炭。”

赵岑依然死皮赖脸的笑道:“也可,不过还得容臣斟酌一日。”

刘协冷冷一笑,又道:“除了退兵和归降,朕还可给赵将军第三条路选择,如果赵将军仍然迟疑,就只有奋力一战了。不过朕担心真战起来,百姓固然遭殃,赵将军未必能够逃得生天。”

赵岑仍旧一副无赖嘴脸,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陛下且说来听听,容臣思量一番。”

刘协眯缝着眼,脸上露出奇怪的笑容,一字一字的缓而大声的说道:“赵将军与朕单独一战,如能在朕手下走过三十回合,则朕退回函谷关;若赵将军走不过三十回合,则须在降与退之中二选其一。”

赵岑仰头哈哈大笑道:“陛下身边虎将如云,想诱臣出城送死,莫非当赵某是三岁小儿么?”

刘协转身,挥手对众将道:“你等退回阵列,朕独力战之。”

张辽等人大惊:“陛下万万不可为之!”

刘协脸色一沉,喝道:“退下!”

关羽摸了摸长须对众将道:“关某相信陛下败赵岑易如反掌,我等退下吧。”

说完带头驱马回阵,众人对视了一眼也跟着回了本营。

刘协抬起头来,对赵岑笑道:“如今他等已退回大营,赵将军可下城一战了。赵将军正当壮年,而朕年方十一,赵将军不会不敢应战吧?”

赵岑望着身材瘦小,一脸稚嫩的刘协,不禁犹豫起来。

十一岁的小儿,还是在深宫中娇生惯养长大的,居然敢挑战他这个久经沙场的大将,这其中会有何诈?

刘协见他犹豫不决,厉声怒喝道:“你不战不退不降,却是何意?莫非你只会当缩头乌龟么?”

“噗!”边上一个士兵忍不住笑出生来,许多士兵脸上也在强忍住笑意。

要知缩头乌龟这四个字,在后世是随口道来,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刚刚冒出来的新鲜词。

赵岑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显然也被激怒了,大声喝道:“好,赵某就与大汉天子一战。”

随后城门大开,吊桥也缓缓放下,盔甲鲜明的赵岑手执长枪,骑着西凉骏马奔了出来,跨过吊桥,直奔刘协而来。

刘协一抖手中的飞龙戟,一拍逍遥马,就要迎战。

谁知赵岑心中发虚,又退回了吊桥边,一脸的无赖状:“守城事大,不容有失,我等就在此吊桥边交战,陛下可敢过来?”

“好!”刘协不再废话,用力一拍逍遥马,挺起飞龙戟向赵岑飞速冲来。

赵岑冷冷一笑,挺枪相迎,正要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儿教训一番,若是能够击杀或者擒获,则是不世之功一件。

马如龙,戟如电。逍遥马本为大宛极品良驹,带动着一片尘土像箭一般冲了过来。马快,戟更快,飞龙戟借着逍遥马迅疾若奔雷的冲势,带着呼呼的风声刺向赵岑。

这一戟的速度刺穿了空气,像一道闪电一般直奔赵岑的胸口。赵岑心中大惊,奋力举枪迎向飞龙戟。

飞龙戟突然变刺为劈,一道光芒闪过,戟身突然转向,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劈向赵岑的脖子。

赵岑的脖颈蓬的喷出一股巨大的鲜血,人头往地上掉落。

******************************************************

ps:四千字的大章,今日更了七千多字,请大家喜欢本书的话,移动鼠标加入书架收藏,支持下笔者吧。

第八十一章伏龙大计(初更求收藏)

两马交错而过之间,刘协顺手一捞,一把抓住赵岑的发髻,提起血淋淋的人头迅疾的冲上吊桥,直奔城门。

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双方军士甚至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怎么回事,战斗已经结束。

等到刘协策马狂风一般冲到城门口时,守城士兵才如梦初醒,手忙脚乱的要关城门。

刘协将赵岑的人头往城门里一扔,那人头尚未死透,骨碌碌的在地上滚动,眼中还在眨动,充满惊疑和恐惧的目光,吓得几个守门的士兵连退了几步,全身直打哆嗦。

“赵岑已死,缴械不杀!”刘协勒马停在门边,长戟指着城内的士兵大声喝道,气势如虹。

“杀啊!”

后面汉军中的张辽率先反应过来,帅旗一指,数万大军立即呐喊着蜂拥而来,近卫营众马当先,迅速的冲向吊桥。

“你等原本属大汉兵士,如今元凶已伏法,你等还不快快投降?”刘协对着城门口的士兵大声喝道。

士兵们反应过来了,不知谁先扔下了兵器,瞬间哗啦啦的兵器扔了一地,纷纷跪倒在地。

初战新安,不伤一兵一卒,完美结束了战斗。

“赵岑这个废物,居然让那昏君没伤一兵一卒就进了新安城。”接到消息的李儒满面怒容,将面前的案几都快拍翻了。

边上的夜荣等他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下,才说道:“汉帝收编了赵岑一万军队,需要整顿,同时还要安抚城里的百姓,如此没个两三天的时间是不会出城的,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伏龙计划。”

李儒眼中怒气渐渐消退,露出一丝神采,道:“很好,那就让他有来无回,葬身伏龙谷,天下合当归于我大凉。”

他思索了一会,眼中的神采越来越亮,又展颜微笑道:“伏龙谷,伏龙谷,就算他是一条真龙,也合当在此陨落,这是天要灭他啊。”

转身对夜荣问道:“准备得如何了?”

夜荣恭声答道:“已经搬上百台投弹机在崖顶上,准备了火油弹千枚,足够将汉军五万人烧得七零八落,太尉段煨大人和后将军樊稠大人各率两万大军将伏龙谷两头一堵,便是瓮中捉鳖,准叫汉帝插翅难逃。”

李儒不满意的说道:“不够,不够,再搬两百台投弹机上去,火油弹三千枚,我要将那昏君烧成灰烬,方可泄得我心中之愤。”

夜荣为难的说道:“崖顶上空地狭窄,最多只能再放一百台投弹机,火油弹千枚。崖下杂草虽然不多,也足够助动火势,只要扰乱了敌军军心,此战必胜无疑。”

李儒恨恨的捏紧了拳头,脸上充满狰狞之色,咬牙说道:“上次袁绍没将他烧死,这次我叫他在劫难逃。等到昏君一死,汉室朝廷必然大乱,则我等率大军出关东征,争霸天下。到时咱们也不用遮遮掩掩了。”

他随即脸上又露出笑容,对夜荣道:“你跟随我多年,是我最信任的干将,以后你就是我的执金吾。”

夜荣神色不变,只是谦恭的说道:“小人早年为盗,承蒙大人救得性命,这条命就是大人的。小人不图荣华富贵,只愿能终生为大人效力。”

李儒满意的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能如此忠心,我深受感动,这天下唯一能令我完全信任的,就只有你了。速速再去安排一番,大事若成,你当记头功。”

夜荣应诺退下,突然又想起一事,眉头一皱,回转身对李儒道:“此计虽好,就怕天公不作美,坏我等大事。”

李儒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你多虑了,关中入冬向来少雨,偏偏就那时下雨?就算有毛毛细雨也无妨。”

夜荣闻言觉得有理,展开眉头,再次拜别李儒。

伏龙谷,为新安与彭池之间的一处狭长型的山谷,取长安必取彭池,取彭池须经伏龙谷,否则要绕三十里。

谷长六七里,宽达五六十米,两边崖壁耸立,高达二三十米,并不适合伏击。因为两边的崖壁上能落脚的地方不多,就算站满也不过四五百人。

伏击一般不过扔滚石、放箭和纵火。但是由于崖高谷宽,滚石砸下来十有**只能落在谷底两边的杂草从中,杀伤力可想而知。弓箭从那么高的地方射下来,就算射到最靠边的士兵,也未必能造成多大的伤害。而两边虽然杂草丛生,面积并不大,藏不了多少兵马,就算从崖顶上射火箭,但因崖顶能埋伏的人少,引火的速度也慢的多,难以造成威胁。

李儒一身戎装,披一领白色披风,腰中配着三尺宝剑,屹立在崖顶的一块大石上,山风猎猎而过,吹得他衣襟飞扬,豪气万千。

他手中握着一个篮球大小的黑色圆球,圆球上尾部留有一根粗长的引线,引线上浸透了油脂。

这个圆球他称之为火油弹,以皮囊盛装黑油(即地表溢出的未经加工的石油),里面再加进硝石和硫磺,装满后在封口上加一节引线,以针线缝好密封。这种火油弹点燃后再扔出去,掉到地上黑油流出来,在硝石和硫磺的助燃下,瞬间便会爆燃起一团大火。

摆在他脚边的是一架投石机,这种投石机射程远远高于弓箭,投到谷底正中是没问题的。两边两百台投石机同时投弹,再加上两边的杂草助燃,很快就能将伏龙谷变成一片火谷。

李儒傲然俯视着谷底,又朝远处的谷口望去,脸上露出激动而胜券在握的笑容。

段煨和樊稠的大军分别隐藏在伏龙谷两边出口不远处,谷中火光一起,便会率兵将谷口堵住,令汉军进退不得,坐等灭亡。

只要汉军全部进入伏龙谷,他的火油弹一发,天下从此就不会再有刘协。

因为他已经下了军令,只要死汉帝,不要活汉帝,取汉帝头颅者,封万户侯。

刘协入城后,出榜安民,整编降兵,休整了三天之后,在新安城的百姓欢送下出了城门,往彭池而来。

这一仗,他未损一兵一卒,反而增加了一万士兵,留下三千兵士守城,西征部队增加到五万七千人。

一路旌旗招展,浩浩荡荡。过午之时,大军已行至伏龙谷一里之外。

一骑斥候飞马奔来。

“报!前方地界是伏龙谷,谷长六七里,为通往彭池之必经之地。”

刘协神情一凛,在他印象中,不管是书还是电视里,是个谷就会有埋伏。他转头问向诸将:“此谷太长,我等若入谷恐中埋伏,是否转道而行?”

胡车儿抢答道:“末将曾从此谷经过好几次,深知其虚实。其宽达二三十丈,两边崖壁耸立,高达十丈,崖顶狭小,崖下少草,实非伏兵之地。”

刘协唔了一声,朝张辽问道:“文远以为如何?”

张辽沉思了一会,回道:“胡将军言之有理,此地实不宜伏兵,不过为稳妥起见,全军还是须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连弩营和龙弩营须装箭上弩,随时应战。”

刘协点了点头道:“好,就依文远之见,全军戒备,列阵入谷。”

号令迅速传来下去,全军做好应战准备,小心翼翼的继续向伏龙谷前行。

李儒远远的看到一团黑云自远处慢慢涌了过来,黑云越涌越大,他的心激动得砰砰直跳。

只要汉军行过他面前,就算是天兵下凡也救不了刘协了,他神情激动的转向夜荣,喝道:“传令下去,未经我的命令,不可擅自发弹,如有违反者,立诛九族。”

汉军越来越近,李儒的心头越来越激动,他已经能够隐隐看到最前面的近卫骑兵了,渐渐的连胡车儿那五大三粗的身影也比较明晰了。

他趴在大石上,鼻尖微微带汗,只觉的心跳的快蹦出了嗓子眼。

昨晚他做了一个美梦:梦到一个白衣如雪,容颜如画的绝美仙子,在一片如天籁之音的仙乐中,踩着五彩祥云,对他温情款款而来,仙子取出一个插有柳枝的玉瓶,滴了三滴甘露滴在他脸上,瞬间令他如醍醐灌顶,飘飘若仙,他正要与那仙子说话时,那仙子已经驾云而去。

早上他请人解梦,都说是仙人赐福,乃大吉之梦,日后必有大造化大福缘。如今来看,大福缘已到,因为他已经能清楚看到胡车儿那黑不溜秋的大脸了。

汉军行得很慢,一副严阵以待,随时应战的架势。李儒不觉暗暗发笑。只要刘协的中军经过他脚下,到时成百上千的火油弹自空而降,烈焰腾空,再借助谷底的杂草和强劲的山风,瞬间便能将整个山谷蔓延成一片火海,神仙也不能阻止汉军的灭亡了。

谷下一阵巨大的马蹄声响动——汉军近卫骑兵营已经走到了他的脚下。

李儒强抑着心头的砰砰乱跳,声音激动得变调:“预备!”

数百颗火油弹已经装进投弹机,士兵们打开火折子,开始点燃火把,准备随时点上火油弹的引线向下发射。

就在那一刻,李儒突然感到脸上一凉,瞬间恍惚如梦。

甘露,梦中仙子所赐的甘露,滴在脸上,如醍醐灌顶,飘飘若仙。

ps:二更在19点左右,敬请关注,谢谢!

第八十二章人算不如天算(二更苦求收藏

一滴甘露滴到李儒脸上,一如梦中仙子所赐。

神思恍惚间,又有一滴滴了下来。

三滴、四滴、五滴……滴落的速度越来越快。

“下雨了!”一个士兵惊叫道。

李儒如梦初醒,惊疑的抬起头来,几滴豆大的雨点滴进了他的眼睛中,打湿了他的眉毛。

下雨了,是下雨了,这将近三个月没下雨的关中,突然下起了大雨。雨下得很急,瞬间像炒豆子般下起了倾盆大雨。

士兵们手中的火把噗噗的被雨水淋灭了。

这就是天降甘露?铺天盖地如天漏一般的甘露!

李儒呆呆的仰望苍天,雨水顺着他的头发和脸颊,流进了脖子,全身的衣甲完全湿透,紧紧的贴在皮肉上,他浑然不觉,如痴如傻。

为什么?他瞪着失神的眼睛,仰问苍天。

为了这场伏击,他准备了三个月,一步步引刘协入彀。包括在新安城中只留一万兵士守城,派了他认为形同废物的赵岑去镇守,都是为了麻痹刘协,引他中伏。

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只有这场雨除外。

难道他真是真命天子,有神灵庇护?

谷下也是一片大乱,士兵们的抱怨声、骂娘声、碰撞声和将领们的呵斥声,充斥整个山谷,传到李儒耳中使得他心如针扎一般痛。

谷下的汉军们在一片叫骂声中冒雨继续前行,李儒呆呆的望着他们,突然瞳孔收缩,心跳又急剧的跳动了起来——他看到刘协的麾盖了。

雨虽然大,他依然可以隐隐的看到麾盖下刘协的身影。他双目尽赤,突然从边上的士兵手中抢过一张大弓,加上长箭,拼了老命的用力拉开,对着刘协的麾盖射去。

弓弦响动,利箭迅疾射出,可惜太高太远,迅速消失在雨中,落到那个地方都不知道,没有人在意到这枝轻飘飘的箭,甚至没有人抬头往崖山看一眼。

李儒用尽全力一射,只觉心头气血翻涌,啊的大叫一声,吐了一口鲜血,昏死过去。

“丞相!丞相!”边上的夜荣大叫,急忙扶住他软绵绵的身子。

雨下得更大了,已经看不清谷下的汉军了,夜荣扶着李儒,急令众兵士下山避雨。

谷下的汉军叫苦连天,骂娘声此起彼伏,浑然不知这场大雨及时的救了他们的性命,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是骂归骂,叫归叫,在张辽等将领的呵斥和管教下,依然阵列严明的继续前行。

走在最前的近卫营马快,眼看就要冲出谷口,胡车儿和水无尘突然看到对面影瞳瞳的一大片人马,不禁心头大惊。

“何人?”水无尘大声惊问。

可惜雨声太大,将他的声音淹没了。

“备弩!”久经沙场的胡车儿直接取出连弩抬起来瞄准对面,众骑兵纷纷将连弩对准前方。

此刻出现在面前的军队肯定是敌非友,根本无须喝问。

果然对面的军队冒着大雨呐喊着冲了过来。

原来那段煨接到汉军进谷的消息之后,便率兵堵住了伏龙谷的出口。下了大雨之后,段煨一时不知所措,所以并未退走,停在原地等候李儒的命令。

此刻见到敌兵过来,他当即率兵杀了过来。

咻咻,成千上万的弩箭破空而出,射穿了雨雾,跟着雨点一起落在了西凉军中。

无数声惨叫和马嘶声,前面的西凉兵倒了一大片。

一枝利箭携带着强劲的风声直奔段煨而来。段煨大惊,一刀劈开来箭,当机立断,立即喝令撤退。西凉军挨了一轮箭,丢下上千具尸体,连汉军的样子都没看清楚,就人马互相践踏、丢盔弃甲的慌乱往西面逃奔。

雨下得实在太大,根本无法追击,胡车儿率着近卫营守住谷口,迎接后面的军队出谷。终于五万多的汉军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陆陆续续的出了山谷,缓缓的向彭池方向行去。

刘协经过谷口时,望了一眼谷口横七竖八的尸体,不禁轻蔑的冷笑道:“果然有伏兵,如此伏兵,若非这场大雨,非追杀得他们全军覆没不可。”

可惜李儒不在场,不然又会喷出一口老血。

若非这场雨,你还能站在这里说话吗?

这场稀奇的雨,来得猛,去的也快。

汉军选了一处山脚下开始休整,士兵们点了一堆堆的大火一边烘烤衣服一边抱怨这场大雨。

刘协在麾盖下虽然淋雨不多,全身却也打湿了不少地方,与诸将令围着一团篝火也在烘烤,篝火边一片蒸汽升腾。众将边烤火边讨论这场罕见的大雨,只有张辽闷着头,皱着眉不说话。

有士兵递了一坛酒过来给刘协及众将驱除寒气,张辽接过酒碗端到嘴边,正要要喝时却突然停住,转向刘协道:“今日之事甚是蹊跷,我军背后一定还有一队贼军,贼军定是想前后夹击我军于谷中,须速速增派人马打探。”

刘协惊讶的看着他道:“既然如此,你速去安排。”

张辽腾的站起身来,大步走向一群烤火的士兵,加派了五路斥候四处打探。

半个时辰后,一路斥候飞骑来报:“左边十里处杨家村边,发现一路贼军绕道朝彭池而去,约有马步军两万,统兵者樊稠。敌军亦被淋雨,行路较慢。”

刘协大喜,站起来哈哈大笑道:“果然被张将军一语言中。近卫营,收拾好装备,随朕出击,杀他个落花流水。“

张辽道:“只须胡将军和水将军前去即可,敌兵马步混杂不过两万,我等有五千精锐骑兵,又有神弩在手,而贼军伏击不成,淋得大雨又未休整,士气必然下降,此战必可胜也。无须陛下御驾亲征“

张飞和关羽摩拳擦掌的请缨随军作战,一年多没打上一场仗,早把他们闲的骨头发痒,哪里肯放弃这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最后刘协不听劝谏,勒令诸将守好营地,依然带着胡、水两人以及近卫营飞骑奔向目的地,追杀西凉贼军。

两万多西凉兵浑身湿漉漉的埋着头行军,除了将领偶尔呵斥几声,全军死气沉沉。湿漉漉、冰凉的衣服贴在身上,非常难受。而此时已经入冬了,关内的天气已经有点冷了,又加之下了一场大雨,一阵寒风吹来,吹得众将士全身瑟瑟发抖。

当先一个黄脸的中年将领,提一杆长枪,虽然被雨淋得全身湿透,仍然不失威严,正是董卓的心腹大将之一的樊稠。

身后跟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将,身长八尺半,骑一匹黄骠马,手中一把重四五十斤的金背宣花斧,双目如电,神威凛凛。

两人背后有四个健卒抬着一个临时扎起的担架,上面躺着一人,正是气得吐血,又淋了暴雨而脸色苍白的李儒。夜荣骑着马紧紧的跟在担架边。

突然背后一阵马蹄声急剧的响起,喊杀声由远而近,一群骑兵像一阵风一般冲了过来。

“是汉军的骑兵!“有人失声喊道,所有士兵乱成一团,未战而先气势已弱。

“结阵迎敌!”

西凉军乱哄哄的开始排阵,尚未结好阵,便看到满天的飞弩像雨点一般射了过来。一轮箭五千枝箭射过来,射死射伤一两千人。

不等西凉军反应过来,又是一轮箭射了过来,其中一枝箭擦着樊稠的耳朵飞了过去。

樊稠大惊,急忙喝令:“骑兵迎敌,步兵速退!”

第三轮箭过后,敌军死伤了三四千人。身后那员小将集结好三千骑兵,气势汹汹的迎向汉军。

骑兵对冲而来,瞬间就靠近了,近卫营不再射箭,将连弩挂在马鞍上,挥起手中的长枪与来敌交战在一起。

近卫营兵多将勇,又有马镫,很快压制住了李儒的西凉骑兵,杀得敌军节节败退。胡车儿和水无尘两个悍将,一槊一刀,在敌阵中杀进杀出,锐不可当。

西凉军虽然节节败退却依然死顶着,为步兵的逃离争取时间。那员小将非常勇猛,拍马舞着宣化斧杀入近卫营中如入无人之境,大斧过处,血肉横飞。他一边厮杀一边而指挥己方骑兵顽强抵抗,避免部曲一哄而散的溃逃。

刘协骑马站在部队后面,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对身边的王越问道:“此乃何人也?”

王越摇摇头道:“不知,想不到西凉军中还隐藏有如此强悍的将领。”

正说话间,那小将大喝一声,手中大斧一招开天辟地,将一名什长的头颅砍成两半。一旁的水无尘大怒,拍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